地缘政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缘政治学:概念与视角

在政治学、国际政治学研究,甚至日常谈话中,人们经常使用“地缘政治”和“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的术语。那么,究竟什么是地缘政治和地缘政治学呢?人们在使用和谈论它们的时候,又是指的什么呢?

关于地缘政治学的概念,拉祖瓦耶夫归结了三类基本观点:

一、地缘政治学突出了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侧重于地理对政治的影响。

二、把地缘政治学推广到大国争夺世界或地区优势和权力的斗争上,最一般的是,人们称国家间竞争,特别是全球性竞争的典型情况为地缘政治。

三、地缘政治学首先反映了国际舞台上争取权力的斗争同地理的联系,地缘政治学被看作外交政策的工具,它从地理决定论原则出发规定外交政策的可能性和优先权。

奥图泰尔总结了二战以来对地缘政治学的三种主要用法:

一、用作描述特定地区或问题的概览(survey),以便把握被认定为外部事实的事物的明显特征。在这种用法下,地缘政治学就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考察的分析工具。如,关于X 的地缘政治,X可以指石油、资源、能源、信息、中东、中美洲、欧洲等。

二、地缘政治几乎是现实政治的同义语。这几乎全部来自基辛格的遗产。基辛格用“地缘政治”一词来描述他力求在世界政治中维持“有利的均衡”的努力。这样,地缘政治学就是一种不含任何意识形态或感情色彩的马基雅维里主义的方法。

三、作为大战略的同义语。这一视角关注地理在国际关系中的中心作用。该视角把永久的地理因素视为国家行为的驱动力。地理成为政策和战略制定的重要依据,地缘政治学成为大战略制定的一种方法。

斯隆通过评价地理同国际关系之间关系的性质,实际上给出了他对地缘政治学概念的三种理解:

一、认为这种关系是政策的一个目标,是两个或各个国家之间冲突中的奖赏。当国家行使对领土的控制时,其领土的任何一部分都成为同他国冲突的根源,从这一前提出发,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成功保卫其不受外部世界的攻击。对国家政治权威地理范围的关注是国际关系学者对地理最通常的看法。地理是国际政治的基础之一,就像象棋的棋盘。

二、对领土的第二种观点是关于环境的观点,这一视角集中研究环境对人和社会给予的影响、制约和机遇。这一视角既是自然的,又是历史的。它包括所有动物志、植物志、地形、气候特征。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最持久和最稳定的,所以,这就为通过地理来研究人和社会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三、地理作为军事行动或政策决策的舞台。这种理解更加抽象、简单化和模式化。动物志、植物志不再相关。军事战略家或指挥官只会解读那些同军事目标相关的地理特征,政治决策者在决定战略政策的优先次序时也是如此。

在谈到地理对战略的影响时,格雷认为地理对战略有三种影响:

一、它是战略设计和实施的自然场地和舞台。

二、作为每一环境独有的自然变量。

三、地理激发了高级理论的宏大叙事,即对地缘政治学的通常理解。在这种理解下,地缘政治学的主要工具是政治地图,其方法论是对政治地图特征的考察,以求理解地图所揭示的现象和产生政治地图不同形态的进程,世界政治舞台可以被视为是由空间事物及空间事物的互动所构成的。

奥图泰尔还把地缘政治理论分成四种类型:

一、领导人和外交官僚机构的应用的地缘政治学。它研究的是通常的地理理解和认识如何框定了外交政策决策中的观念。

二、战略研究层次上的正式的地缘政治学。正式的地缘政治学是指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

“地缘政治思想”或“地缘政治传统”。它是在特定地方和语境下提出地缘政治思想的学者、机构的问题领域。

三、作为跨国大众文化载体的大众的地缘政治学。大众的地缘政治学由受各种媒体影响的大众文化所创造,其核心是某种集体的、全民性的或跨国性的对边界以外地方和人民的理解和认识的社会建构和模式化。

四、结构性的地缘政治学。结构性地缘政治学是对那些制约所有国家外交政策实施的结构性进程和趋势的研究。

可以看出,对地缘政治学的理解是多元的。根据人们对地缘政治学的既有理解和使用,我们可以概括地缘政治学概念的不同视角:如大战略的视角、人——境关系的视角、现实政治的视角、国际体系结构的视角等。这些视角代表了迄今人们在各种场合使用“地缘政治学”概念时最经常的指代。

一九九○年代初期,由於蘇聯解體導致國際體系結構產生劇變,致使「兩極體系」演變為「一超多強」型態。美國雖成為全球獨強,但亞太地區卻因蘇聯解體,權力平衡出現不穩定的局勢。此時,中共卻因「改革開放」專注經濟發展,綜合國力逐漸增強,並漸漸的取代俄羅斯在亞洲的地緣政治利益,以致「中共崛起」逐漸成為亞洲的區域強權,致使西方各國感受到「中國威脅論」的壓力。中共的地緣環境國土遼闊,有2萬多公里的大陸邊界線,並與15 個國家相鄰,有1.8萬公里的海岸線與6 個國家相鄰,可謂陸海兼備,且其部分週邊國家乃區域或全球性的強權國家,如美、俄、日、印等國。因此,中共必然重視其地緣政治利益,積極發展週邊關係,以建立成為區域大國的地緣戰略為目標。拿破崙曾說,「瞭解一個國家的地理,就可以瞭解其外交政策。」故中共近年來一系列的「週邊關係」發展與行為變化,會對亞太地區及台湾的地緣政治利益有何影響,實值得我們注意觀察與瞭解。

冷戰結束後,「地緣政治」進一步擺脫了狹隘的地理因素束縛,進入了研究地理環境與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技、文化關係的階段,因此這一形容詞仍為學者與政治人物所重視。如它使人們聯想到波斯灣的石油供給、分佈不均的戰略礦產、各大陸的農業潛力、險要的海上通道、日益減少的自然資源等等,均可意識到地緣政治的重要性。因此,現階段要瞭解中共的對外行為,筆者試圖以地緣政治的觀點切入分析中共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政策上的「週邊關係」發展,來探討中共在後冷戰時期的國際環境地位。由於後冷戰時期世界新秩序的重組,國際關係轉向「以經濟競爭取代軍事對抗;以談判合作化解敵對衝突」之區域合作與多邊會談的和解氣氛中。正符合中共的國際新秩序觀,即「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之間一切分歧和爭端」,「通過對話協商增加相互瞭解信任,通過多邊、雙邊協調合作逐步解決彼此間的矛盾和問題」。因此,中共對外的「週邊關係」發展,經個人研究認為是中共在歷經國內、外環境的變遷,藉由經濟改革,全力發展經濟,厚植綜合國力,調整對外政策,透過對話與合作方式,化解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而且「週邊關係」更可以說是中共結合西方和中國固有的地緣政治與中共毛、鄧、江三代領導人的對外思想,辯證發展出具有以國家利益、民族意識及地緣政治的「中國特色外交政策」,以營造和平穩定安全的「週邊關係」環境,使中共在多極化世界中,已建立成為區域「一極」的大國地位,並積極朝向經濟大國的方向努力,提昇綜合國力,爭取國際地位。

關鍵詞:週邊關係、地緣政治、大國外交、新安全觀

二东方「一小对一大」的地缘政治特点决定了东方大陆文明体系的形成

所谓「一小对一大」是指,一小岛国日本对应一大陆国家──中国进行岛陆文明营养交换的东亚地缘政治特点。中国是东亚大陆唯一的大国,小岛国日本孤陷大陆之外,东亚岛陆间形成了相互割裂的格局。大陆与日本在地理上的距离是一个绝不能忽视的问题。日本距大陆比较远,北隔日本海、南隔黄海与欧亚大陆相望。欧亚大陆与日本较近的地方也仅是这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