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思考题整理
《马原》复习思考题文档.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对它的理解?如果从它的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看,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如果从它的阶级属性來看,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冃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如果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如果从狭义上看,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如果从广义上看,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而且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屮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木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论证的屮心环节,它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作了最全面、最详细、最深刻的理论论证,因而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进程、条件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归宿点和落脚点。
2、马克思主义的木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对客观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而H如实深刻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口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原思考题
马原思考题一、如何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二、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四、如何理解实践的本质和作用?五、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方针的重要性六、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七、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八、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掌握这一规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指导意义?九、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要求?十、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直观的错误在何处?十一、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掌握这唯一标准有何实际意义?一、如何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概括的说就是以下三个观点:世界是统一的;其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而且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性、永恒变动性中的一种。
首先,这里所说的物质,并不是人们平时所理解的物质,它是一个哲学概念。
列宁在恩格斯对物质的分析和研究基础上对物质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世界是统一的。
这一观点强调了世界是有着共同本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在辨证唯物主义看来,世界除了以不同形态存在的运动着的物质之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它指明了物质是世界的本质,而不是意识,从而坚持了物质是第一性的存在,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划分了界限。
世界物质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在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中,虽然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性的某种形态,但是它们的形而上学性却把世界理解为机械的世界,忽略了世界是会变化的这一事实。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强调,世界的物质统一不是机械的,呆板的,而是辩证的统一。
马原思考题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题(讨论稿)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①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这些基本原理和范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
2、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19世纪30-40年代的德国和欧洲的物质和经济事实是根源和基础。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集中体现: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Why:第一,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马原课课后思考题 2023
马原知识答题一、单选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单选题]*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单选题]*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单选题]*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单选题]*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单选题]*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单选题]*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单选题]*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单选题]*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单选题]*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念世界D、“原初”物质*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单选题]*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各章节思考题整理
思考题整理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3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表现)。
P14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个半世纪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章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
P27辨析:人人都有世界观,人人的世界观都是哲学。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
P28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及其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
3、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的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P30-314、如何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P325、社会的物质性的具体表现。
P33实践的本质。
P34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
P386、联系、联系的普遍性与条件性。
P40中国开放政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运用联系的条件论思想谈谈你对“说谎对不对”这一命题的认识。
7、发展的实质。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是什么。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P418、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P43如何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的真谛。
分析一下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这一现象的认识。
9、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P44如何理解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如何理解重点论与两点论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来规划一下我们的大学生活。
10、如何理解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试用其分析一下我们的学习活动。
试用其分析一下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自力更生与借助外援的关系。
11、质变,量变;如何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P46如何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具体表现的复杂性?运用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一下青年大学生为什么必须把远大目标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如何把握”适度”的原则?12、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其现实意义如何?P46如何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47运用这一原理,分析一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
13、规律及其客观性表现。
P5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异同。
【免费阅读】马原思考题及详细答案
1.内涵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批判、继承和创新的?(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4.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5.怎样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阶级性和实践性是根本特性。
(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7.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期盼过宗教的或世俗的“救世主”,但从来没有过人类解放理论的真正阐述者。
(完整版)马原思考题题
马原思考题1.请问什么是主要矛盾,为什么要认清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举例说明你对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
答:①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②首先,我国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
今天人民需求的层次和品位已大大提高,不再是简单的温饱需要,而是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二者所表述内涵大不相同,前者强调的是一般的物质文化需要,后者强调的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个方面,充分反映了现阶段人民需求更高、更广泛的特点。
2.如何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来看待西南交通大学发展目标中“承交通天下国家梦,创中国特色双一流”与“世界一流”的关系?答:3.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底线思维,就是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在工作上不思进取、消极懈怠、墨守成规。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繁重,亟须各级领导干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拓进取、干事创业。
但是,少数领导干部却为官不为、消极懈怠,还狡辩说这是“坚持底线思维,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
实际上,这是对底线思维的极大误解。
底线思维是一种担当思维。
底线思维要求讲纪律、守规矩,为人做事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但坚持底线思维,不是遇到问题绕着走,而是强调做工作要有预案、对险情要有准备,进而遇事不慌、临危不乱,积极主动工作。
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5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最硬的底线。
马原复习思考题(自助整理)
20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部分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条件(1)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巨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和基础。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与意识、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凡是承认物质是第一性的,而意识是第二性的就是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而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
可知论者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者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怀疑论者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不做出正面回答,采取回避的态度,是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
3、物质概念,意识的起源、本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条件(1)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对象和内容看,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原复习思考题(大全)
一、辨析题1、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埋葬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吸收资产阶级分子或私营企业主入马克思主义政党,将改变党的性质。
答: 错误。
无产阶级政党是开放的,只要接受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价值观,均可以改造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部分,并不影响党的先进性,更不会改变党的性质,反而可以使党吸收民族先进思想进而壮大自身的力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
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虽然不能将这些人员简单地列入工人阶级范畴,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他们也绝不是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
这些人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和逐步壮大,成为先富起来的群体。
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总体上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
从这一点上说,他们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样,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只会巩固、而不会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党的执政地位。
因此,我们党不应对其他阶级、阶层中的优秀分子采取拒绝态度。
任何人只要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奋斗,就可以申请加入党的组织。
对来自社会各阶层、群体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我们党要通过培养、教育,把他们锻炼成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这是我们党能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保持蓬勃向上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世界是由自然和人组成的。
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答:错误。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 (2)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4)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4)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7)第一章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0)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1)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11)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13)第二章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15)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6)第三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6)第三章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9)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9)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0)绪论1、从不同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通过经典作家的阐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1)从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从狭义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在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论产生,这些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如此。
他的创立是时代的需要。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也是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成长经历(或者那些优秀品质)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原思考题整理版
马原思考题整理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产生:资本主义有了相当发展,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1825年英国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19世纪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1864年9月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研究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的课题发展: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科学性: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对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革命性: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4、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理解:①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对物质世界直观、消极的理解,强调了从能动的实践出发去把握客观世界的意义,为唯物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共同的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存在。
现代意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
6、如何把握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马原思考题整理
马原思考题整理第一篇:马原思考题整理马原思考题整理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2、如何正确理解意识的能动性?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及这一原理对于建构和谐社会的意义。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5、如何把握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6、哲学的基本问题、新旧事物的本质区别。
7、为什么说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8、.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9、.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0、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1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及这一原理的意义。
1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以及这一原理的意义。
14、如何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15、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这一原理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有什么现实意义?16、简述商品二因素及其关系。
17、简述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8、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含义及区分二者的依据和意义。
19、简述货币的本质与职能20、简述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2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二篇:2016马原思考题总结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及其鲜明特征?内涵:(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4)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革命的统一?(2022年第10版)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③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建立和实现的。
科学与革命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关键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正是因为无产阶级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革命的彻底性,才有强烈的科学欲望,特别是科学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2021年修订版p13)① 这种品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其中彻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保持青春和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完全革命性的。
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完整版)马原思考题题
马原思虑题1.请问什么是主要矛盾,为何要认清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举例说明你对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
答:①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趋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趋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会协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掌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②第一,我国矛盾已经由“人民日趋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成“人民日趋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 。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稳固解决了十几亿人的饱暖问题,整体上实现小康。
今日人民需求的层次和品位已大大提升,不再是简单的饱暖需要,而是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两者所表述内涵大不同样,前者重申的是一般的物质文化需要,后者重申的是全方向、多层次、立体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包含民主、法治、公正、正义、安全、环境等多个方面,充分反响了现阶段人民需求更高、更广泛的特点。
2.如何用矛盾的广泛性与特别性辩证关系原理,来对待西南交通大学发展目标中“承交通天下国家梦,创中国特点双一流”与“ 世界一流”的关系?答:3.有的领导干部以为:“底线思想,就是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 ,在工作上不思进步、悲观懒惰、抱残守缺。
这类看法对吗?为何?答:这类看法是错误的。
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任务深重,亟须各级领导干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辟进步、做事创业。
但是,少量领导干部却为官不为、悲观懒惰,还狡辩论这是“坚持底线思想,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 。
实质上,这是对底线思想的极大误会。
底线思想是一种担当思想。
底线思想要求讲纪律、守规矩,为人做事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但坚持底线思想,不是遇到问题绕着走,而是重申做工作要有方案、对险情要有准备,从而遇事不慌、临危不乱,踊跃主动工作。
比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证 5000 多万农村贫穷人口所有脱贫是最硬的底线。
马原思考题整理
马原思考题整理马原思考题整理一二章为重点序1、马克思一生在理论上作出了哪两个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思想理论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发表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什么?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5、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是什么?(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3)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1、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什么?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不可知论;体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体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3、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什么?根本属性:运动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4、如何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5、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实践6、什么是意识?如何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不仅是自认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是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马原课后思考题附复习资料alpha版
思考及练习〔一〕:1.什么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关系的,开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说。
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根本问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自然观到社会历史观的完备、彻底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根底,正确解决了人及自然,人及社会即人及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及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关于历史观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旧哲学的物质观的特点是什么?坚持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1.哲学的物质范畴及自然科学的物质构造理论之间有何关系?共性及个性的关系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及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提醒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及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制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构造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及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1.怎样理解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1.什么是相对静止?成认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属性暂时未变这样的两种特殊状态。
马原哲学思考题及答案整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思考题一、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是什么?内涵:狭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除了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继承者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到来。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起义)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二、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对自然、社会、人生之底蕴的洞察和把握;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它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1.存在与思维何者是第一性。
2.思维能否认识存在(世界是否可知)。
什么叫哲学的党性原则?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指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即在世界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还是坚持唯心主义。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指的是什么?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三、唯心主义的形式和根源是什么?形式: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根源: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如何?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或某一层次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它不能从总体上把握世界,不具有世界观的作用;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规律,从总体上把握世界,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思考题整理一二章为重点序1、马克思一生在理论上作出了哪两个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思想理论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发表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什么?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5、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是什么?(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3)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1、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什么?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不可知论;体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体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3、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什么?根本属性:运动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4、如何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5、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实践6、什么是意识?如何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不仅是自认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是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7、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展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什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客观规律8、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是什么?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9、联系有哪些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10、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发展及其理论意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意义: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他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1、联系和发展都包括哪些环节和形式(基本环节)?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12、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是什么?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13、怎样理解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以及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极其辩证关系原的指导意义是什么?)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作用:同一性:①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中一方发展以另一方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②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③规定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斗争性: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之便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不同。
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处于主要地位,在另外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可能处于主要方面1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矛盾的个性与共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13、怎样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意义: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和方式,揭发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1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什么?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
第三,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可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17、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是什么?事物的发展要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
由此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1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什么?矛盾分析方法19、如何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二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念是什么?实践的观点2、实践都有哪些特征和哪些形式?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3、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基本?)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和认识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认识的本质是什么?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论对认识本质的回答5、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既表现为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具体认识过程;又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的总过程。
6、什么叫感性认识?什么叫理性认识?二者的关系是什么以及怎样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1)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第一,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7、如何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为什么说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的意义更重要?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第一,理性认识本身必须是正确的。
这是实现这次飞跃的前提。
第二,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第四,理论要回到实践,需要经过路线、方针、政策等中介。
第五,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的意义更重要。
这是因为:(1)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2)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8、认识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是怎样的?)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9、怎样理解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及其方法论意义?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10、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是怎样的?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相比较而存在的。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最后,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①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的相符合②从实践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③在检验实践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15、什么叫价值?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客体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16、如何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并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需要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互动不仅有良性的互动状态,还有恶性的互动状态,如果理论创新脱离了实际,继而用脱离了实际的理论指导实践,就会错上加错,产生坏的结果,导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之间的恶性互动。
因此,正确把握二者的创新关系,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使互动过程呈现良性运动状态的基础保障三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什么叫社会存在?什么叫社会意识?什么叫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形态:A指系统的、自觉的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中。
B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对社会心理起指导和影响作用3、如何认识自然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怎样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指导我们搞好文化建设有什么意义?思想文化的发展既决定于社会存在发展的要求,又对社会存在发展起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