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项王故里的导游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项王故里的导游词

导读:描写项王故里的导游词【一】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宿迁市ABC旅行社热烈地欢迎各位来宾来到宿迁项王故里参观游览。本人从事过多种工作,但作为导游为大家介绍游览景点,这还是第一次,讲得可能不尽大家满意,请大家谅解,并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项王故里是为纪念推翻秦王暴政统治建立不朽功勋的盖世英雄

项羽而修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宿迁城南。项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2年,二十四岁时起兵反秦,率诸侯入关,自称西楚霸王。在与刘邦楚汉争战中失败,在乌江自刎而死,年仅3l岁。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在其出生地—下相梧桐巷立庙、树碑、建坊,至清初,庙毁、坊圯,僧人他去,仅存项王手植古槐树一棵和因此而得名的梧桐树数棵。1931年,国党西北军师长张华棠率部驻宿,积极倡导修复项王故里,在古槐树旁建草亭一座,命名为槐安亭,又在院内建草厅三间,建项里小学。1935年,县长张乃藩,又在原有基础上扩建,邀请乡绅举办菊花会,以馈菊赏金名义集资,建起“英风阁”,英风阁内陈列有关项羽的传记,诗词题咏,供人观赏。项王故里的大规模扩建改造是在改革开放,尤其是地级市建立以后,市政府十分重视,拨出巨款,对其改造,增加了新的内容。在我们面前的这座牌坊,这个广场,以及与城区相通的道路、石阶都是本世纪初修建的。

现在请随我来,石阶较陡,请年纪大的同志小心。项王故里共有三进院落,整体布局是前宫后院,整个建筑的风格是仿汉式。

大家请左右两边看,这个建筑叫“阙”,读做“que”,是汉式的,过去是在帝王的宫殿大门、墓道两侧的建筑,在过去讲究等级的时候,一般人家是不可以建的。

我们面前的便是“山门”,进入“山门”,算是正式进入故居。山门横匾“项王故居”四字为末代皇帝之弟溥杰的墨宝。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故里的核心建筑“英风阁”,英风阁为全木构架,青瓦覆盖,直棂方窗,紫柱白墙,单檐庑殿顶,也属较高的建筑等级。门匾英风阁三字为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书。阁内尊置身披战袍、腰佩宝剑项羽塑像,是本市艺术家张劲扬先生的作品。东西山墙上镶嵌着反映项羽生平重大事件的六幅壁画。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百米碑廊,碑廊分为两部分,东部镌刻的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项羽本纪》的全文,西部雕刻的是历代文人颂扬项羽的诗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我们面前的这首,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下面我们欣赏的是故居第三个标志性景点“项王手植槐”,这棵槐树被国外一位植物学者称为“天下第一槐”的项王手植槐,虽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青秀挺拔。古槐尽管老态龙钟,但它的根系又在离母体仅几米之远的东南角长出一棵新枝。古槐北首是梧桐巷

留下的项里桐。

项王手植槐东北方向的是系马亭,项羽的座骑乌骓马伴随他南征北战,是“摧秦有项”的动物英雄,同样值得纪念,因此人们建了这个系马亭,雕刻了乌骓马的塑像,旁边的马槽据专家考证为当时原件。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作为项羽,最终自刎乌江时,只有31岁,是在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虽然最终失败,但依然被人们作为英雄对待的历史人物,在他的身上有很多故事,仅已经成为成语为人们熟知就有鸿门宴,破釜沉舟、项庄舞剑、四面楚歌等。而他与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则更为凄美,让人无限感慨。他的最终失败,与他个人的性格、政治路线等多因素有关。虽然失败,但他依然是“盖世英雄”。有文章对他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说他是“一位破釜沉舟永往直前的灭秦功臣,一位光明磊落具有巨大人格魅力的千古义士,一位面临乌江绝境毅然自刎而绝不肯苟且偷生的壮士,一位襟怀坦荡失败得令人扼腕叹息的本色英雄,一位被中国老百姓两千年来不以成败评价的历史人物”。这样的评价我认为是合适的。好的,我的讲解到此结束,下面自由活动20分钟,20分钟后,我们准时在项王故里牌坊处集中,乘车前往下一站参观游览。有什么讲得不妥当的地方,请提宝贵意见。

描写项王故里的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宿迁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现在大家参观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项王故居。当你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到了我们景区的主体部分。我想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在你离开停车场,穿过石牌坊,拾级而下的途中,数一数那里的台阶正好是31个,象征着项羽走过的风风雨雨的31个春秋。

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大约10岁的时候就随其叔父项梁离开了江淮平原上这座古老的城市—宿迁,当时叫下相县。而后辗转于河南、安徽等地,最后“避仇于吴中”,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市。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起义后,避仇于吴中的项氏叔侄认为推翻暴秦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杀了会稽郡的郡守,收其精兵八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千古流传的“江东八千子弟”的说法。而后渡江此上,三年时间便将秦王朝推翻,后在楚汉相争中败于刘邦。

关于项羽叱咤风云的历史业绩暂且不予细说,留待下面的讲解当中穿插介绍。

下面将这里的建筑简单地介绍一下,这里的建筑,设计者运用的是先收后放的设计理念,当你进入石阙大门时,东西两堵围墙人为地将空间缩小。其用意是,利用空间控制理论收拢游客的思维空间,使游客静下心来参观,以达到不虚此行的目的。如果你有这样感受的话,设计者会感到欣慰的。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项王故居的中心景区,首先看到的是秦汉

之际我们这一带贵族家庭才有的典型建筑,古称过道屋,过道屋上“项王故居”四个字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书写的。

各位游客,请随我拾级而上,进入中心景区,当你来到这里后就应该有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的感觉。如果说前面是收,那么这里就是放了。

这里的建筑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即百米长廊和雄伟壮观的英风阁。长廊依英风阁而建,中轴线将碑廊一分为二,东廊镌刻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的全文,西廊镌刻历代名家歌颂项羽的诗文,中轴线的正中间竖一三足大鼎,重约八吨,沉稳厚重,古朴壮观。

请随我先来参观东面的碑廊,东面的碑廊是由著名书法家戚庆隆先生耗费近一年时间书写的镌刻在32块石碑上的《项羽本纪》的全文。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开头写道:“项籍者,下相人也”。这里的下相就是历史上的宿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我们这里设下相县。县城就在我们这里向西约3华里的古城居委会。2005年市文化局邀请南京博物院的专家对下相城进行了考古勘探。勘探结果,下相城的城墙为土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且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构件,进一步印证了史料记载的真实性。下相县的名称到了东晋的时候改为宿豫县,到了唐代,为避唐代宗李豫的讳,改为宿迁县。

那么为什么要改为宿迁县?这里有许多传说。请随我边走边讲:我们这里广泛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叫做“半夜搬家”—宿迁,“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