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单元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将从以上四个部分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部分,策略是方法本质内容的抽象概括,是介于方法与思想的过度转化。本课时内容主要教学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是进一步学习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策略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相关信息、分析其数量关系并且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画图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升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并感受到画图的策略的必要性。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微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
二、部分教法和学法
首先进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年龄特点:四年级的小学生,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学生在对文字的阅读中,对问题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由于问题本身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此时对题中的数量关系的了解往往还有些模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以及刚才的学情分析,教学中我以谈话法、讲解法为主,以练习法、阅读法为辅
进行本课的的教法。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是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将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法。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的:
(一)听记数学问题,唤起画图经验
课前游戏引入,你来比划我来猜;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听记数学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画图解决问题。唤起学生画图的经验,初步让学生感受到画图策略,同时也复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二)解决实际问题,习得画图策略
1、出示例题,初步分析,我让学生自主阅读例题。提问:题目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设疑:你觉得刚才这样介绍题目后,别人能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弄清楚吗?例题所呈现的新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尤其当只有文字叙述时,学生往往不能直接看出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会产生画图的需要。从而揭示课题。
2.讨论画图,完成画图,“如何画图”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先示范画出示意图的一部分,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将示意图补充完整,进而引导学生比较展示出来的示意图,由学生合作讨论修正自己所画的草图,共同完善画图。让学生自己比较总结,教师需强调“画图看清楚条件和问题”“边画图边标数据”,“注意长短”。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有“范式”可仿,又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3、看图解答,交流反馈,结合示意图复述例题,利用要求原来的花圃的面积,先要求什么呢?利用分析法分析题目中隐含的数量关系,或提问已知增加花圃的面积和增加的长,可以求什么呢?综合法启发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突破难点,并列式解答。
4、回顾反思,提升策略,交流解法时,让学生对着图讲解,说自己的想法。同时让学生说说从图上还可以求出些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解答完成后,引导学生反思解题经历,并明确基本过程。读题、画图、分析、解答、检验。
(三)应用画图策略,体验价值存在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习:三个层次。
1、变换信息,灵活画图。随后的试一试,其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与例题一致,逐步巩固策略,掌握了这一解题策略,也提高了运用这种策略的自觉性。
2、变化情境,熟练画图。随着解决问题策略的初步应用以及对其过程的回顾与反思,解决问题策略逐步“明朗化”
3、变化对比,提升能力。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阔思路,不断加深对策略的感悟。
(四)总结延伸,深化策略。
提问:这节课我们解决的是哪一类的实际问题?利于学生识别基本题型模式。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最常用的解题策略是什么?使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潜意识阶段到明朗化再到深刻化阶段过渡。
四、板书设计
突出重难点;为学生提供解题样板,是数学语言表述数学问题的典范;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利于学生自主建构。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希各位评委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