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是指儿童在短时间内出现腹部疼痛,并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
其临床诊断和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病史、疼痛性质、病程长短以及伴随症状等因素。
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道感染、尿道结石等)、神经系统疾病(如腹型偏头痛、腹痛性癫痫等)、生殖系统疾病(如睾丸扭转、卵巢囊肿破裂等)以及其他原因(如虫咬伤、腹部外伤等)。
在临床上,首先要了解患儿的年龄和病程。
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也有所不同。
幼儿常见的急性胃肠炎往往伴有呕吐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小学儿童常见的急性阑尾炎表现为腹痛右下腹,伴有食欲减退和恶心等;青春期女性常见的急性卵巢囊肿破裂伴有周期性腹痛和阴道出血等。
病程长短也有助于诊断,急性胃肠炎和尿道感染病程一般为数天,而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胆囊炎病程一般为数小时。
要详细了解腹痛的性质和伴随症状。
疼痛的性质可分为持续性、间歇性、刺痛感、绞痛感等。
消化系统疾病常有腹痛持续不断,伴有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神经系统疾病常有间歇性腹痛,伴有头痛、失眠和焦虑等症状;尿道感染常伴有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
要进行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腹部有无压痛、肌紧张和蠕动波等体征,可进一步指导诊断。
常规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和腹部B超等,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
处理方案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
对于急性胃肠炎和尿道感染等常见的疾病,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止痛药等。
对于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胆囊炎等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应及时转诊至外科进行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如手术、抗休克治疗等。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和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病史、疼痛性质、病程长短以及伴随症状等因素。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合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明确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急性腹痛是小儿内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伴随有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腹膜炎、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医生需要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一、病因儿童急性腹痛的病因很多,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包括感染、肠胃道疾病、肝胆胰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临床表现病情轻重不同,症状可由轻微的多即不适感到强烈的腹痛出现。
疼痛常常是阵发性的,常常伴有呕吐、腹泻、发热、腹胀、便秘等,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出现恶心、大便便血、腹肌紧张等症状。
三、辅助检查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确定疾病的病因及严重程度。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检查方法:1. 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及其严重程度2. 小便试验: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是否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 腹部彩超:可以评估内脏是否正常,是否有肝胆胰疾病等4. X线检查:适用于肠梗阻和肠道积气等疾病的诊断5. CT检查:对于一些高度怀疑肠梗阻和腹膜炎病例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四、处理方案急性腹痛处理方案会根据病情的轻重及病因而有所不同。
具体如下:1. 感染:如感染性腹泻,需要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2. 肠胃道疾病:如胃肠炎,可以给予止吐药物和口服补液盐水。
3. 肝胆胰疾病:如肝炎或胆道梗阻,可根据病因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4.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腰部肌肉拉伤,可以给予止痛药和局部治疗。
5. 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纤维瘤,可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疼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的缓解,保持患者的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进行维持治疗。
对于情况严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对于儿童急性腹痛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情的轻重和病因的复杂性,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确诊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儿童突然发作的腹部剧痛,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品质和家庭的和谐。
由于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因此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也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
本文将从临床诊断和处理分析方面对小儿内科急性腹痛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临床诊断1、详细的病史询问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的病史询问应该尽可能详细,包括疼痛部位、疼痛特点、发作频率、伴随症状以及腹痛各种相关的诱因等。
还要详细了解以往有无慢性疾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以利于病因的明确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2、仔细的体格检查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患儿体格检查非常重要,包括对患儿的面色、神志、皮肤、腹部的触诊以及叩诊等。
观察腹部是否平坦,对称,皮肤是否有瘀点,皮下出血等,腹部感觉是否有明显的压痛点和防御性紧张等。
3、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也非常重要,包括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很好的帮助医生辅助诊断,明确发病机制。
4、影像学检查对于部分不能明确病因的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或者MRI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更好的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二、处理分析1、针对病因治疗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治疗是以病因为导向的,明确病因才能有针对性的治疗。
一旦明确是炎症所致,就应该及早应用抗生素治疗,如阑尾炎、盲肠炎等。
如果是消化道梗阻,应该及早行内镜或者手术治疗等。
因此治疗要因病而异,一切以患儿的病情来决定。
2、对症治疗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患儿一般都会非常痛苦,对症治疗对于缓解患儿的疼痛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止痛药,如阿托品、肌肉松弛剂等,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一定要及早明确病因,明确手术指征,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一旦确认需要手术治疗,则应该选择有经验的小儿内科急性腹痛外科医生,并在合适的时机做好手术交叉准备,使手术尽快进行。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是指儿童突然发生腹痛,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少于48小时。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部剧烈疼痛、呕吐、恶心、腹胀和食欲不振等。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起病时间、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腹痛的性质、位置和放射范围等。
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观察腹部的外形、按压腹部是否有明显的疼痛反应以及听诊肠鸣音等。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对儿童腹痛进行初步的临床诊断。
常见的诊断包括:1. 急性胃肠炎:儿童腹痛伴有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常为病毒感染引起,一般可自限性,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
2. 肠绞痛:儿童常因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绞痛,此类腹痛常为阵发性,可伴有剧烈的腹胀和呕吐,一般可通过肠道平滑肌松弛剂来缓解症状。
3. 胆囊炎:在儿童中较少见,但仍可能引起急性腹痛,常伴有右上腹疼痛、发热等症状,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来确诊,并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4. 肠梗阻:儿童肠梗阻多数由先天性肠道异常引起,常伴有呕吐、腹胀、便秘等症状,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来确诊,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针对不同的临床诊断,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般来说,儿童腹痛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对症治疗:根据病情和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可以给予止痛药缓解腹痛症状,抗生素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等。
2. 饮食调理:儿童在腹痛期间一般食欲较差,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3. 观察和监测:对于较为轻微的腹痛,可以通过观察和监测来判断病情的变化。
如果腹痛症状持续恶化,或伴有其他临床异常,应及时就医。
4. 病因治疗:对于特定的疾病,如胆囊炎或肠梗阻等,需要进行病因治疗,例如手术或抗生素治疗等。
对于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临床诊断和处理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以及处理的有效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断和处理的具体方法,分析诊疗效果。
结果200例患儿经过临床诊断均得到了有效的对症治疗,诊断准确率为100%(200/200),未出现误诊或是漏诊的情况;治疗前200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情况,疼痛率为100.0%(100/100),其中1级疼痛58例、2级疼痛108例、3级疼痛34例;治疗后200例患儿的疼痛情况明显减轻,疼痛率为11.5%(23/200),23例患儿均表现为1级疼痛。
治疗后患儿疼痛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医生需要充分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配合辅助检查,帮助患儿尽早确诊并展开对症治疗,从而实现对病情的改善。
关键词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临床诊断;处理小儿急性腹痛一般是由于腹腔内或腹腔外的器官疾病所引起的,具体原因比较复杂,因此造成了很多的临床诊断失误导致治疗无效,对患儿的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1]。
因此如何对小儿内科急性腹痛展开科学、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中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入选对象为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小儿内科收治的200例急性腹痛患儿,其中男113例、女87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5±2.5)岁;病程1 h~3 d,平均病程(1.12±0.85)d。
1. 2 方法1. 2. 1 临床诊断方法为了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医生对患儿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主要包括患儿的腹痛诱因、时间、性质、大小便情况、腹痛前饮食情况,之后对其既往病史进行了全面的询问与分析[2]。
根据患儿年龄以及身体状况的差异,医生对不同类型患儿的常见急性腹痛疾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对比,对患儿急性腹痛的具体性质做出初步的判断。
小儿急性腹痛的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
小儿急性腹痛的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小儿急性腹痛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常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结石、胃肠道问题等。
在临床上,医生对于小儿急性腹痛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视。
本文将对小儿急性腹痛的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
1. 详细了解病史诊断小儿急性腹痛时,首先需要了解患儿的病史。
询问患儿的腹痛发生时间、疼痛部位、疼痛程度、有无其他不适症状以及食物摄入情况等,有助于确定病因,辅助临床诊断。
2. 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小儿急性腹痛的另一个重要诊断方法是体格检查。
医生需要详细检查患儿的腹部,包括腹部肌肉张力、压痛和肿物等情况。
同时,医生也需要检查患儿的体温、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等危险情况。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也是小儿急性腹痛的诊断方式之一。
一些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患儿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或是否存在其他内部问题。
这些检查包括血常规、尿液分析、血培养和便便检查等。
1. 给予止痛药物小儿急性腹痛常常伴随着强烈的胃部疼痛,医生常常会给予儿童止痛药来减轻痛感。
选择的止痛药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扑热息痛、布洛芬等。
2. 予以抗生素治疗感染如果小儿急性腹痛是由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给予抗生素治疗。
医生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然后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孩子应该严格按医生开的药品和剂量进行治疗,并遵守医生的建议。
3. 给予局部治疗如果小儿急性腹痛是由胃肠道疾病引起的,医生常常会给予局部治疗。
如:痉挛性腹痛,则可以通过疏松肠道的方法来解除腹痛,如饮足量温水或吃富含麦饭石素、氯化钠等药物。
4. 进行手术治疗在医生判断小儿急性腹痛是由胆囊炎、阑尾炎等疾病导致的重症病情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5. 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在治疗小儿急性腹痛时,医生需要关注孩子的营养问题。
如果孩子因疼痛而不愿意进食,医生可以考虑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如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
总之,小儿急性腹痛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进行。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小儿急性腹痛是儿科门诊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的疾病有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套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肾盂肾炎等,还有些疾病与特定年龄组有关,如保留性肠梗阻、婴幼儿暗红细胞尿、术后肠黏膜垂坠综合征和肠梗阻等。
临床诊断鉴别分析:1.急性胃肠炎:患儿常以腹痛、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发热、恶心,腹部体检一般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病程多为数小时至几天,临床诊断以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为主,需要排除其他疾病。
2.急性阑尾炎:儿童中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腹痛位于右下腹,常伴有脐周压痛及右下腹压痛,患儿食欲减退,有时呈进行性缓慢加重,及早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非常重要,以免出现并发症。
3.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急性腹痛的一种严重疾病,起病急,常伴有阵发性剧烈腹痛,患儿可表现为频繁地弯腰或蹲地,面色苍白,呕吐物中夹有胆汁或食物残渣,出现肠鸣音减弱,诊断依赖于腹部X线检查。
4.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急性咽痛、发热、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疼痛可放射至耳部,伴有吞咽困难,腹痛较少见,以及早的使用抗生素治疗。
5.急性肾盂肾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咳嗽、咯痰出现,发热,腹胀、腹痛或双侧腰背痛,体检可发现肾区叩击痛及反跳痛,尿常规及尿培养可明确诊断。
处理分析:对于急性腹痛的小儿,首先要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1.病史询问:病史询问主要询问以下内容:起病时间、疼痛的发作规律、疼痛部位、疼痛的程度、有无恶心呕吐、有无发热、有无腹泻、食欲改变等。
2.体格检查:腹部体格检查是很重要的一项检查,包括观察腹部有无肿块、局部压痛及反跳痛、腹部肠鸣音等。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胰酶等。
根据临床诊断和处理的分析,对于小儿急性腹痛,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对于急性胃肠炎,应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控制腹泻等症状;对于急性阑尾炎、肠套叠等急腹症,应及早手术治疗;对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需要及早使用抗生素治疗。
小儿内科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小儿内科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分析小儿内科急腹症是指儿童因腹部急性疼痛而急需治疗的疾病。
急腹症病因复杂,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对于避免严重后果至关重要。
对小儿内科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就小儿内科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详细分析。
一、诊断1.病史询问:在诊断小儿内科急腹症时,首先需详细询问患儿及家长有关病史。
如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还需要了解有无外伤史、饮食史、药物史等。
病史的详细了解有助于进一步诊断。
2.体格检查:对急性腹痛儿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要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包括面色、精神状态等。
然后进行腹部检查,包括观察腹部形态、压痛情况、蠕动感、叩诊语音等。
还需对皮肤、呼吸、心、肝、脾等进行详细检查。
通过综合体格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可能性。
3.实验室检查:在进行小儿内科急腹症的诊断时,还需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
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进行超声检查、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
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疾病的病因及类型。
4.诊断要点:小儿内科急腹症的诊断不仅要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还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
在诊断时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急腹症可能的病因包括消化道感染、阑尾炎、胆囊炎、胃肠穿孔、肠套叠等。
在诊断时需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
(2)儿童急腹症表现不典型,常常表现为持续腹痛、腹部肿块等。
因此在诊断时需对病情有高度警惕。
(3)除了常见的急腹症外,对于白细胞增高、血压下降以及病情急剧恶化的患儿,需注意是否存在败血症、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二、治疗1. 一般治疗:对于小儿内科急腹症患儿,首先要保持患儿的休息,保持心理安慰。
此外还需留置静脉通道,进行输液补充。
对于严重疼痛的患儿,可以给予镇痛治疗。
对于确定病因的小儿内科急腹症,需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相应治疗。
例如对于阑尾炎患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于消化道感染引起的急腹症,可给予抗生素治疗;对于肠套叠引起的急腹症需要行及时消化道造影并行手术治疗。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急性腹痛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常给患儿带来不适和疼痛,症状表现多样化,包括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
以机体免疫力较低的幼儿为主要发病人群。
因此,对于
小儿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小儿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需要做到仔细全面。
医生需要对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
询问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查看儿童的面色、意识状态、呼吸状况、肚子的形态、压痛
部位等,以确定疾病的病程和症状表现,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一系
列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帮助确诊。
其次,小儿急性腹痛的治疗需要及时有效。
在确诊后,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情况制定实用的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
对于有病毒感染症状的患儿,需要注重保湿、退热、消炎、抗过敏等治疗方法;而对于疝气、肠梗阻等疾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给患儿足够的营养和
水分,控制疼痛,减轻不适感。
最后,小儿急性腹痛的预防也需要重视。
保证有规律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小儿的免疫力,预防患病的发生。
同时,家长还需要引导孩子注意个
人卫生,保证孩子在干净、安全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需要全面细致,同时注意治疗和预防。
医
生和家长应该共同携手,齐心合力,尽可能减轻患儿疼痛和不适感,为他们的健康护航。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研究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小儿内科急性腹痛65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检查确定疾病类型,然后对症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65例患儿主要病症类型为急性胰腺炎(7.7%)、急性胃肠炎(49.2%)、肠痉挛(15.4%)、肠套叠(10.8%)、阑尾炎(16.9%)。
药物保守治疗65例,均成功治愈,有效率达到100%。
经治疗后患儿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鲜明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内科急性腹痛发病原因较多,要对患儿的症状表现进行分析,结合影像学检查作出明确诊断,并及时对症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减轻患儿痛苦。
关键词:小儿;急性腹痛;诊断;治疗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是儿科多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变化迅速的特点,大多是由于功能性或内科疾病引起的,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1]。
由于患儿的年龄限制,无法对疾病进行详细描述,增加了诊断困难。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儿进行分析,探讨了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德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内科急性腹痛65例,纳入时间段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
其中男性患儿34例(52.3%),女性患儿31例(47.7%);年龄处于0.5—11岁阶段内,平均(5.2±1.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5小时,平均(2.5±0.5)小时。
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压痛,并伴有腹胀腹泻27例(41.5%),呕吐38例(58.5%),发热25例(38.5%),便秘16例(24.6%)。
1.2 诊断方法入院后询问家长患儿的腹痛时间、大小便状况,了解近期饮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超声显示患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阑尾化脓、增大,肠道胀气等;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数量变化,尿常规和大便存在红细胞、脓细胞。
1.3 治疗方法(1)补液支持。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急性腹痛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消化系统疾病、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等。
对于急性腹痛的诊断和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小儿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要细致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疼痛部位、疼痛性质(剧烈、持续、阵发性等)、伴随症状(呕吐、腹胀、腹泻等)、服药史、进食史等。
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情况、腹部检查、肛门指诊以及其他有关系统的检查。
针对急性腹痛的常见病因和诊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1. 食物中毒:一般表现为急性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治疗主要是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禁食,使用抗生素和其他对症治疗药物。
2. 肠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
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补液、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3. 腹部外伤:体格检查可发现明显的外伤痕迹,如淤血、瘀伤等。
需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处理,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4. 肠绞痛:常见于婴儿和幼儿,表现为阵发性剧烈腹痛、双下腹压痛、脐周肌紧张等。
治疗主要是保持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止痛药物,有时需要手术治疗。
5. 肠套叠:常见于婴幼儿,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等。
需要进行超声检查或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并及时行手术治疗。
6. 尿路感染:常见于女性幼儿,主要表现为下腹部不适、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需要做尿常规和尿培养,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8. 其他原因:如功能性腹痛、胆绞痛、胃肠道梗阻等,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处理急性腹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及时评估患儿的病情,包括体征和生命体征的监测,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要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包括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
对于急性腹痛伴有呕吐和腹泻的患儿,应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和止泻药物。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可能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在临床实践中,对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准确诊断和及时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和处理进行分析,以便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症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一、临床诊断分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从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1. 病史采集对患儿病史的采集是诊断的重要步骤之一。
应详细询问疼痛的发病时间、性质、部位、伴随症状(如呕吐、腹泻、发热等)、食欲、排便和排尿情况等。
还要了解患儿的既往史、家族史和近期生活史等,这些信息对于诊断病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 体格检查针对小儿内科急性腹痛,常见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儿的面色、神志、体位、呼吸、血压等常规指标,还要对腹部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触诊、听诊和叩诊等。
触诊时要了解腹部的压痛点、肌紧张情况、包块等情况,听诊时要注意有无肠鸣音、腹部血管杂音等,叩诊时要观察有无移动性浊音等。
3. 实验室检查对于病情不明的患儿,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尿蛋白等,以及病原体检测、血气分析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儿的感染指标、电解质平衡、肾功能等,对于明确病因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4. 影像学检查对于腹痛的病因诊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儿腹部脏器的形态、结构、血供等情况,对于肿块、积液、梗阻等病变的诊断有重要帮助。
二、处理分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处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和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1. 对症治疗针对腹痛症状,可以给予止痛药、抗生素等对症治疗,缓解患儿的疼痛和不适感。
还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止吐药、抗感染药等对症处理。
2. 密切观察对于出现急性腹痛的患儿,要密切观察其病情的变化。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急性腹痛是指腹部在短时间内出现的疼痛,是儿科常见病之一。
急性腹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肠胃炎、胃肠道梗阻、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肠套叠、肠系膜淋巴结炎、腹膜炎等。
以下分别介绍不同病因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1. 肠胃炎肠胃炎是一种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肠胃道炎症,常见症状为腹泻、呕吐、腹痛等。
治疗时应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止泻药等。
患儿应注意休息,忌食生冷食物。
2. 胃肠道梗阻胃肠道梗阻是指消化道内某个部位的阻塞或狭窄,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
治疗时应采取缓解症状、解除梗阻的方法,如胃肠减压、手动排气等。
同时要注意水分和电解质平衡,保持患儿的营养状态。
3. 阑尾炎阑尾炎多见于10岁以上的儿童,是指阑尾发炎导致的腹痛。
阑尾炎初期表现为腹部中央或右下腹痛,疼痛逐渐加重,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治疗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4. 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指胆囊内感染引起的炎症,表现为右上腹或脐周疼痛,伴有发热、胆绞痛等症状。
治疗时应注意休息,保持营养,同时给予抗炎、镇痛药物,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5. 肠套叠肠套叠是指肠管腔内一部分向内滑动至另一段肠道内部,引起肠道梗阻症状,表现为剧烈腹痛、反复呕吐等。
治疗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手术治疗,避免发生肠坏死等严重后果。
6. 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较为常见的腹痛原因之一,多发生在5~15岁的儿童。
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中上腹痛,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
治疗时应注意休息,给予抗菌药物等治疗。
7. 腹膜炎腹膜炎多由腹腔内器官的感染所致,初期表现为腹部疼痛、肌肉紧张,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加重。
治疗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抗感染、减轻疼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总之,急性腹痛的病因复杂,临床上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及时明确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减少病情加重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摘要】目的分析引起小儿内科腹痛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处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小儿内科急诊2011年09月-2012年06月的120例内科急性腹痛的小儿,应用临床药物开塞露10-20mL对120例急性腹痛患儿注入肛门,观察小儿腹痛的环境情况。
结果引起小儿急性腹痛的主要病因可能是由于腹内的脏器发生病变,也有可能是由腹外部的脏器或者是全身性的病变引起。
所有的患儿使用开塞露以后,其腹部痛疼的感觉都得到了迅速的缓解,其有效率为98%。
结论应用开塞露处理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疗效明确,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临床诊断处理腹痛(Abdominal pain)是发生在小儿身上一种极为常见的临床症状。
小儿急性腹痛同样也是儿科急诊上最为多见的主要症状之一[1]。
大部分的腹痛可能是功能性的,或者是因为内科疾病而引起,所以又被称为内科性腹痛。
但有少数的腹痛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外科急腹症引起的,临床不能忽视。
小儿由于腹痛常伴随着哭闹、恶心、大汗、面色发白等症状,因此临床医生快速的做出诊断与处理,有效的缓解小儿的痛苦,消除患儿父母的紧张情绪是至关重要的[2]。
我院对2011年09月一2012年06月120例内科急性腹痛的小儿,临床上运用开塞露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均为本院小儿内科急诊住院患儿,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小于1岁患儿20例;1~4岁40例;5~9岁41例,10~14 岁 19例。
1.2诊断依据(1)痛疼持续的时间往往是几分钟不等,发作期外其他一切均正常;(2)阵发性的腹痛,症状出现的快,通常发生在肚脐周围,疼痛可以缓解;(3)通常有大便的特征、次数发生改变;(4)少数患儿可表现出轻轻按压有疼痛的感觉、腹部出现痛无定处的现象1.3 治疗方法对所有患儿采取顺时针轻轻揉的方法,轻轻按压腹部的常规处理措施。
在治疗的过程中,同时使用小儿开塞露制剂给120例患儿予以10~20mL通过肛门注入,再将药液挤到小儿直肠内,然后在30分钟左右再重复着使用1-2次。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急性腹痛是小儿内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不同于成人腹痛,小儿的腹痛往往难以描述
和定位,因此对于医生来说,临床诊断和处理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
首先,急性腹痛应该根据其发生的持续时间和症状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其是否为紧急情况。
如果急性腹痛发生较短时间,且伴随呕吐、腹泻、发热或其他严重的症状,医生应该
考虑到疾病的紧急性,并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急性腹痛的发生可能源于多种不同的原因,涉及到小肠、大肠、胃和胰腺等多
个器官,因此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详细的病史询问。
通过询问患儿的饮食习惯、排便情况和排尿情况等信息,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可能性。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到一些常见的急性腹痛病因,包括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肠套叠等。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注意到儿童可能出现的其他疾病,如间质性肾炎、急
性肺炎、腮腺炎等。
对于急性腹痛的治疗,在确认病因的基础上,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一些
非紧急的急性腹痛病因,如轻度的肠胃感染,医生一般会采用保守疗法,如饮食调理和药
物治疗等。
对于一些紧急病情,如肠套叠、急性阑尾炎等,医生会考虑采取手术治疗。
总之,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是一种危及儿童健康的疾病。
医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需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病史询问,以尽早确定病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确保儿童的
健康和安全。
小儿急性腹痛的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
小儿急性腹痛的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小儿急性腹痛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诊断难度大,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本文将结合内科临床实践,探讨小儿急性腹痛的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一、内科临床诊断(一)病史明确、详细询问对于小儿急性腹痛的病史需要详细询问,包括发病时间、发病前是否有腹泻、呕吐或发热等症状,是否有过敏史等,以便更好地指导诊断和治疗。
(二)体格检查小儿急性腹痛体格检查较为复杂,需要针对病情进行综合检查。
包括查看皮肤黄疸、胸廓变形、腹肌紧张、压痛部位、肝包块、肝脾肿大等。
(三)实验室检查小儿急性腹痛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尿常规、病原学检查等,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的帮助。
(四)影像学检查当怀疑小儿急性腹痛为结构异常引起时,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超声等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并进行处理。
二、治疗方法小儿急性腹痛的治疗应将病因和症状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对于轻度腹痛,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如限制饮食,禁食或少量饮食,并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
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法缓解症状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胃肠道梗阻等严重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三)支持性治疗对于小儿急性腹痛症状明显,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进行支持性治疗,包括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纠正营养不良等。
三、注意事项在治疗小儿急性腹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并诊断病因是治疗的重要基础。
(二)针对病因治疗:对于不同病因的小儿急性腹痛需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或药物。
(三)避免乱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应根据病情合理使用。
(四)防止交叉感染:保持环境清洁,防止病菌交叉感染,避免患儿强行排便。
(五)重视预防:积极开展预防工作,提高健康素质,预防小儿急性腹痛的发生。
综上,在治疗小儿急性腹痛时,需要全面考虑病因、症状及严重程度等因素,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治疗,同时加强对小儿健康的重视,注意预防工作,全力维护小儿健康。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是指儿童突然出现的腹部疼痛症状,是小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急性腹痛在儿童中发生频率较高,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是内科医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进行分析和讨论。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病因繁多,可能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相关。
在临床实践中,内科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儿的病史、全面检查,以辅助诊断。
首先需要对患儿进行详细询问和体格检查,全面了解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疼痛部位、疼痛性质、伴随症状、饮食状况等。
同时需要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腹部触诊、听诊心肺等。
根据患儿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可以对小儿内科急性腹痛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常见病因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肠梗阻、肠套叠、外伤、输尿管结石等。
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各异,内科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对于急性阑尾炎患儿,内科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急性胃肠炎患儿,内科医生需要注意保证患儿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摄入,必要时给予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
对于急性胆囊炎患儿,内科医生需要注意患儿的饮食,避免高脂肪食物,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或胆囊切除术。
对于急性胰腺炎患儿,内科医生需要控制炎症,缓解疼痛,必要时给予全胰酶替代治疗。
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内科医生需要注意抗炎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肠梗阻、肠套叠患儿,内科医生需要尽快解除梗阻,保证肠道通畅。
对于输尿管结石患儿,内科医生需要针对石头大小和位置,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保证患儿尽快排石。
除了以上常见的疾病外,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病因还有很多,包括少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内脏器官畸形、恶性肿瘤等。
对于这些疾病,内科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必要时进行转诊,寻求多学科专家的帮助。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治疗的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者60例参与此次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进行研究。
结果:参与研究的患者符合临床诊断56例,诊断准确率达到93.3%,经过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干预后全部康复出院,患者在院接受治疗过程中无任何严重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临床上及时通过科学诊断分析内科急性腹痛的发病因及发病机制,能明显提升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有力依据,有效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在临床上具备广泛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临床诊断;治疗急性腹痛是临床儿科最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通常该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内科急性腹痛和外科腹痛,其中内科急性腹痛为高发性疾病。
内科急性腹痛的发病因素众多,且发病急,病情重,会严重影响小儿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及生活质量,为了及时给予小儿患者实施治疗,提升疗效,选择科学、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进行干预至关重要。
诊断准确性需要综合小儿患者实际病情、既往病史等详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但是由于患者年龄尚小,在常规诊断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表达自身病情,极易导致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为了能有效确保临床诊断准确率,医生还需要综合针对患者的特点以及疾病表现特点进行诊断分析[1]。
本文选取我院门诊的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其进行回顾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 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治疗的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者60例参与此次研究,参与研究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共有36例,女性患者共有24例,患者年龄均在3~11岁之间,临床疾病发病时间在1.5小时至3天内,患者临床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的相关特症,其中发热30例,呕吐14例,便秘16例。
参与研究的小儿患者家属均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小儿急性腹痛的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
小儿急性腹痛的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
小儿急性腹痛是指儿童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的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急性腹痛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一旦发现应及时诊治,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身体健康发育。
内科临床诊断
1. 病史询问:询问患儿的发病时间、病程,以及伴随症状等,有助于了解病情。
2. 体格检查:观察腹部形态,检查压痛点和肠鸣音等,可帮助判断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了解炎症、感染等情况。
4. 影像学检查:例如超声波、X线、CT等,有助于了解腹腔内的器官结构和病变情况。
治疗方法
1. 对症治疗:如止痛、解热等药物,可缓解患儿的疼痛和不适感。
2. 饮食调养: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等,多喝水,有助于保持肠道通畅。
3. 抗生素治疗:如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腹痛,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4. 手术治疗:如阑尾炎、肠套叠等病变严重的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5. 中药治疗:部分小儿急性腹痛可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如钟乳石、枸杞子等。
总之,小儿急性腹痛的诊治需要及时、准确地进行,以避免病情的恶化。
同时,家长应该加强对小儿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的调节,有助于预防和缓解急性腹痛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
摘要:腹痛是小儿时期的一个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且大多数的腹痛可能是功能性的或由内科疾病所引起,故又称内科性腹痛。
但也不容忽视其中的一小部分腹痛可能是外科急腹症,且需紧急作出诊断及处理,否则延误病情对患儿可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需要儿科医师对小儿腹痛具有系统全面的认识,才能避免临诊及误诊的情况发生。
关键词:小儿内科腹痛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
10-0052-01
本文主要就小儿内科性腹痛方面加以概述。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原因:引起腹痛的病因,可能是腹内脏嚣的病变,也可能是腹外脏
器或全身性病变所致。
1由腹内脏器的病变所致的腹痛
1.1器质性疾病。
由于脏器的发炎、器官被膜的牵扯等引起的腹痛。
常见有急性胃肠炎、暴饮暴食性急性胃扩张、溃痔病、痢疾、急性胰腺炎、肾盂肾炎等。
1.2功能性疾病。
由于管腔蠕动异常或管腔痉挛等引起的阵发性绞痛,如肠痉挛(肠绞痛)、便秘、肠蛔虫病、结脑过敏、精神性腹痛等。
2由腹外脏器或全身性病变所致的腹痛
此种疼痛可沿着相应的脊神经而反射至腹部。
如大叶性肺炎,脚
膜炎、心包炎、心肌炎及脊推结节。
此外,咽峡炎时可引起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而发生腹痛;使用某些药物如红霉素、剂荆等也可引起腹痛。
诊断要点与鉴别有关内科器质性疾病各有相应的临床表现,这里不予一一列举,以下所列主要为功能性腹痛的特点:①腹痛多表现为急性发作后转为间歇发作性疼痛。
②腹痛脐周痛为多见,疼痛范围不清楚,痛无定时,每次发作时间不等,腹痛程度较轻,喜按,痛止后小儿活动如常,在较大儿童表现在影响游戏、食欲及睡眠,且不伴面色改变;在小的婴儿腹痛表现为嚎哭,此时试将其抱起,若非腹部剧痛者,则嚎哭可立即停止。
③实验室检查多无阳性发现,体检腹部多无包块、无腹膜刺激征。
若有下列情况,则要多考虑有外科性急腹症的可能:①起病急骤,腹痛多呈持续性或伴阵发性加剧,婴儿表现为尖声嚎哭;严重腹痛见患儿双手捧腹或两腿弯曲,或呈特殊的固定体位。
若为管形脏器梗阻者可有巨痛发作。
表现。
③先有腹痛,后伴频繁呕吐,如机械性肠梗阻的呕吐,吐出物为梗阻部位以上的胃肠内容,且无排便亦无排气,并有窿胀除肠套叠可有沾液血便外,多无粪质改变。
④腹痛部位多是病变器官所在的部位,但也有例外,如急性阑尾炎的腹痛可开始于脐周或上腹部,几小时之后才转移至右下窿。
⑤体检时可扪及腹部包块,或腹部有压痛点及窿肌紧张。
必须指出,内科性疾病与外科性疾病有时亦不能绝然分开,因为一方面有些外科急腹症的早期可行内科治疗或可痊愈,当内科治疗无效时则需手术治疗。
如婴儿肠套叠早期可
行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成功率可达75%~90%;急性出血性肠炎不太严重时可先经内科治疗,若出现肠节段性坏死或穿孔时需手术治疗。
另一方面,有些内科性腹痛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外科急腹症,如溃疡病并发穿孔;过敏性紫癜可引起肠套叠;脑蛔虫病因蛔虫团致完全性肠梗阻或蛔虫钻胆道而致胆道蛔虫病,然而,后二者早期亦可通过非手术疗法而治愈,无效时才采用手术治疗处理原则:
呼吸等的变化,观察腹痛的情况,注意腹壁有否紧张、压痛,有否排气及排便,有否出现肠型等情况,以及血、尿、粪便常规、血液生化和x线的检查结果,以作诊断之参考。
吗啡、哌替啶、阿托品及氯丙嗪(冬眠灵)等药物,未排除肠梗阻、阑尾炎及肠穿孔者忌用泻剂或灌肠或腹部热敷,疑有胃扩张者忌用解痉药,可暂禁食,静脉点滴输灌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可进行胃肠减压。
③对症处理止痛可用一般镇静剂,维生素k或针刺(足三里、阑尾穴)等。
④对诊断不明而又能排除肠绞窄坏死或穿孔等外科急腹症者,宜及时手术探查。
参考文献
[1]陈庆辉.浅谈小儿急性腹痛的诊断[j].中外医疗,2009,(03)
[2]闫慧敏,杨燕.小儿上腹痛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
儿科学,2009,(01)
[3]许春娣.小儿再发性腹痛的基础与诊断思维[j].实用儿科临
床杂志,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