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中供热概况
集中供热系统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集中供热系统的概述 集中供热系统的优势 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原理 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场景 集中供热系统的未来发展
添加章节标题
集中供热系统的概述
集中供热系统的定义
集中供热系统 是一种将热源 产生的热量通 过热力管网输 送到用户端的
供热方式。
集中供热系统 包括热源、热 力管网和用户
方便用户使用
系统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满足 不同用户的需求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提供稳定 的热源保证用户随时使用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PP等智能 设备远程控制供热系统方便
快捷
系统可以自动检测故障及时 通知用户进行维修保证供热
系统的正常运行
降低运营成本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设备维护和维修成本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保成本
商业用热系统
商业建筑:如商场、写字楼、酒店等 工业园区:如工厂、仓库等 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体育馆等 住宅小区:如公寓、别墅等
集中供热系统的未来发展
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为智能 化控制技术提供了支持 智能化控制技术的特点:实时监控、自动调节、故障诊断、远程控制等
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场景
城市供暖系统
应用范围:城市居民区、商业区、 工业区等
供暖效果:提高室内温度改善居住 环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供暖方式:热电厂、区域锅炉房、 地源热泵等
节能环保: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 污染
工业用热系统
化工行业:用于加热反应器 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目前普遍采用集中供暖方式进行供热热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目前普遍采用集中供暖方式进行供热热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长期的寒冷冬季气候,保障民众的冬季供暖需求成为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普遍采用集中供暖方式进行供热,这种供暖方式已经成为了红色“暖流”护卫着北国的寒冬。
集中供暖的定义集中供暖是一种集中式的供暖方式,通常是由专业的供暖公司负责采取对多家居民、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关等,统一建设热源设施、供配热管线和设备以及热量计量等,最终以热水、蒸汽或空气为能源,提供给社会大众。
集中供暖的特点集中供暖有许多的优势,因此有许多地区进行了普及和推广,下面简单介绍:统一供暖,协调安排通过集中供暖的方式,能够实现对整个社区、街道或城市的供暖工作的统一布局与安排。
相比之下,由居民自行采暖,很容易引起能源的浪费以及消费不均等问题。
节省能源,环保集中供暖能够使得热电站等热源设施集中使用,减少能源的浪费与同时环保工作更加通畅。
这种方式能够大幅减少锅炉等设备运行以及民居烧煤的燃煤量,缓解大气污染。
稳定供热,安全可靠由于热源管线集中回收能源,使得供热的方式更加稳定和可靠,同时也能够避免家庭自行采暖导致的安全隐患,更好地维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集中供暖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北方地区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和趋势。
热电站技术逐步升级由于我国采用集中供暖的时间早,设施也比较老旧,因此近年来,部分地区进行了热电站的升级改造,用高效的热电联产技术和再生能源技术,更好地回收能源,更好地实现城市供热。
室温调整较少因为集中供暖是以整栋楼、整个区域为单位进行供暖,运行和管理的过程比较集中,因此很难针对不同居住的人们气温需求作出调整,部分人会感到温度较低。
有的居民在自家里还会使用取暖设备等方式。
我国供热规划集中供热普及率因素
我国供热规划集中供热普及率因素我国城市供热基本上有三种供热方式:第一种供热方式为集中供热方式;第二种供热方式为独用锅炉房供热方式。
由工厂、企业、住宅区和办公楼等公共建筑自建小锅炉房供热,也是我国城市最主要的供热方式;第三种供热方式为分散供热方式1、有利因素(1)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供热需求增长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快速”发展阶段。
2005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基本保持年均近1个百分点的增长,2021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4.7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房屋竣工面积不断增加,带动房屋供热面积的持续增长,拉动集中供热需求持续上升,为城市供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2)清洁供热已成趋势、存量市场清洁改造显现较大市场容量习近平主席于2016年12月21日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时强调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6个问题,并提出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
天然气、电能、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和生物质燃料等清洁能源将在供热市场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传统燃煤供热比重将减少。
2022年3月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中提出提高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水平。
在严寒及寒冷地区,结合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持续推进建筑用户侧能效提升改造。
供热管网保温及智能调控改造。
力争到2025年,全国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
在清洁取暖大力推广的背景下,北方地区供热市场显现出较大的市场容量及良好的增长潜力,清洁供热企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3)落实生态文明思想,供热公司体现出对节能改造的较强需求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城市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2022年1月发改委发布《"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提出推广大型燃煤电厂热电联产改造,充分挖掘供热潜力,推动淘汰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
集中供热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研究报告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排放的挑战,因此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减少碳排放的全方位实施已成为国家行动。
在此背景下,促进集中供热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混合利用,以更有效、可持续的方式温暖城市成为当前极为紧迫的课题。
本报告结合特定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建设情况、运行经验、价格影响因素及空气污染减排效果等方面,研究集中供热技术及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
一、集中供热系统建设情况集中供热技术是一种采用大型热源,通过高温热水管道将热能输送至小范围用热设备的供热技术,实现了能源的大规模集中利用和配置灵活。
总体来说,集中供热是实现有效、经济、环保的低碳供热方式,有利于实现高效综合利用能源以及减少碳排放。
而且还可以满足城市的人口增加、住宅面积增加以及建筑物节能和节能改造的需求。
按照地区的集中供热建设情况,如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沿海大城市的集中供热系统建设已经比较成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地热井、热源实体、热源管道、分布管道等,主要采用火力发电、热电联产等多种能源混合、可再生能源等技术,采用湍流器、热交换器等关键技术进行配置,此外,还涉及集中供热系统的智能化管理、节能减排、站前调度等服务。
二、集中供热运行经验从这些大城市的集中供热运行经验来看,目前的集中供热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并降低污染,集中供热可以有效缓解用电压力,并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的效果,这与政府推行低碳、节能减排的政策相一致。
此外,集中供热也能有效的节省运营维护和管理的成本,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转效率。
三、集中供热价格影响因素从价格角度来看,用户支付的集中供热价格主要受到能源成本、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的影响,其中,能源成本又主要受由燃料价格变化所影响。
此外,运营成本大部分是受到管理和技术开发等影响,但对于供热价格也有一定影响,需要不断改进设备性能,降低设备耗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引言城市集中供热是指通过建设集中供热设施,将热能传送到用户处,为用户供应中央供热服务的一种供热模式。
目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城市集中供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供热方式。
但是,城市集中供热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发展情况城市集中供热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我国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在2019年已经拥有了近1.5亿平方米的供热面积,向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供热服务。
在上海等一些大城市,集中供热设施的覆盖面积已经达到了100%。
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广大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集中供热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面临的问题城市集中供热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源安全问题城市集中供热为了保证供热质量和热力平衡,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
但是,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部分城市使用燃煤作为供热能源,这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
技术升级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供热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管理和控制系统也不断升级。
但是,一些城市的供热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不高,面临着更新的问题。
财政补贴问题城市集中供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包括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
在许多城市,政府为了保障居民的供热需求,需要对集中供热进行补贴。
这些补贴对地方财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用户意见反馈问题城市集中供热虽然给居民带来了便利,但是也经常遭遇用户抱怨。
例如,供热质量不稳定、用户费用过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才能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解决方案针对城市集中供热面临的问题,可以提出以下的解决方案:推广清洁能源针对供热能源的安全问题,可以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例如,使用天然气、生物质等能源进行供热,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的稳定性。
积极升级技术城市集中供热需要不断升级技术,提高供热能力和供热质量。
中国集中供热概况
中国集中供热概况【中国城市集中供热概况】⼀、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状况城市供热是以保证⼈们⽣产⽣活⽤热为⽬的的。
⽣活⽤热主要包括供暖和⽣活⽤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夏季集中供冷(空调)也划为城市供热的范围。
城市供热设施的主要特征是热源集中,并以不同规模的热⽹向热⽤户输送热能。
中国城市供热绝⼤多数以保证城市供暖为主,⽤于⽣活热⽔供应仅是很少⼀部分,⽤于夏季供冷就更少了,⽬前刚刚在江苏、浙江等省兴起。
城市供热发展情况,详见下表1-2-1。
表1-2-1 中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状况(1991-1998)1998年全国集中供热⾯积为86540万平⽅⽶,⽐1997年增加9.96%。
城市供热主要分布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13个省、市、⾃治区,还有⼭东、河南两省,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也开始起步。
“三北”地区城市供热普及率以达25%以上。
1998年各省市集中供热状况详见下表1-2-2。
表1-2-2集中供热状况(1998年)1、热源的发展城市供热热源的形式:热电⼚、区域锅炉房、⼯业余热、分散锅炉房、地热、核能、太阳能、热泵、家庭⽤⼩燃煤炉和电暖⽓等。
中国供热所⽤能源包括:煤炭、燃油、天然⽓、电能、核能、太阳能、地热等,但是集中供热所⽤能源⽬前仍以煤炭为主,北京和有资源条件的城市开始使⽤天然⽓和燃油。
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民⽣活⽔平不断提⾼,在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采取了⼀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城市供热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为主,热电联产占62.9%,区域锅炉房占35.75%,其他占1.35%截⾄1998年中国区域锅炉房为辅,其他热源⽅式为补充的供热局⾯。
在中国城市供热热源供应的总热量中,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为2493.85万千⽡(单机6000千⽡及以上机组),年供热量为103599万百万千焦,供热标准煤耗40.39千克/千焦。
中国⽬前热电联产的主要技术特征是:(1)热电联产的建设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热⼒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2)热电⼚建设以区域热电⼚为主,企业⾃备热电⼚为热源兼顾周围联⽚供热为补充;(3)位于城市中⼼地带、机组陈旧、耗煤⾼的不适应电⼒事业发展的部分⽼发电⼚,纷纷改扩建为热电联产的供热机组,使⽼电⼚恢复了⽣机;(4)过去供热机组⼩于20MW的中⼩型机组为主,影响热电联产综合效益的提⾼。
供暖系统调研情况汇报
供暖系统调研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经过近期对供暖系统的调研和调查,我们团队已经深入了解了供暖系统的现况和问题。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
一、供暖系统概况我们调研的供暖系统主要包括集中供暖和分户供暖两种模式。
集中供暖是指将热源集中供热给多个用户,采用煤矿、电厂或者燃气锅炉等方式供热,通过供热管道将热能输送至用户。
而分户供暖是指每个用户安装独立的供暖设备,如空调、电暖器或者地暖等,由用户自行调节供暖温度。
二、集中供暖情况1. 热源类型集中供暖系统的热源主要有燃煤锅炉、燃气锅炉和电锅炉。
目前大部分区域仍采用燃煤锅炉供热,但也有一部分地区逐渐转向清洁能源,如燃气锅炉和电锅炉。
2. 供暖方式集中供暖系统的供暖方式主要有水暖和蒸汽暖两种。
目前水暖方式占主导地位,但蒸汽暖在一些老旧小区仍有一定比例的应用。
3. 问题与困扰集中供暖系统存在以下问题和困扰:(1)热源稳定性不高,燃煤锅炉在烧热和调节温度方面存在一定困难;(2)部分地区管网老化,导致热力损失增大;(3)部分地区热量配送不均匀,一些楼层供暖不足,而另一些楼层过热;(4)环境污染,燃煤锅炉排放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分户供暖情况1. 供暖设备分户供暖系统的供暖设备主要有空调、电暖器和地暖。
其中,空调主要采用空冷、冷暖两用机型,并且空调的变频技术越来越成熟,节能效果较好。
2. 问题与困扰分户供暖系统存在以下问题和困扰:(1)供暖方式不统一,用户选择广泛,难以进行统一调控和管理;(2)设备功耗大,造成用电负荷增加,对电网造成一定压力;(3)室内空气干燥,部分用户存在舒适度不高的问题;(4)设备维护和保养成本相对较高。
四、未来发展趋势1. 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逐步淘汰燃煤锅炉,加大燃气锅炉和电锅炉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和应用。
2. 推广智能供暖系统,实现对供热设备和供暖温度的智能控制和管理。
3. 加强供热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寿命。
4. 推动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减少能源消耗和热力损失。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分析现状引言集中供热是指通过中心热源,将热能输送到规模较大的建筑群或者小区,以满足居民取暖、生活热水等供热需求的方式。
近年来,中国集中供热市场快速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取暖服务。
本文将对集中供热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供热市场规模集中供热市场在中国的范围越来越广,规模也越来越大。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210个城市开展集中供热,供热面积约为10.6亿平方米,覆盖了约4.5亿居民。
其中,北方地区供热面积占比较大,南方地区在供热规模上相对较小。
供热方式在集中供热市场中,供热方式多样化。
常见的供热方式包括燃煤供热、天然气供热和地热供热等。
燃煤供热燃煤供热是传统的供热方式,其特点是成本较低、供热效果较好。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燃煤供热逐渐被淘汰,因为其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天然气供热天然气供热是目前市场上快速增长的供热方式,其特点是清洁、高效,逐渐代替了燃煤供热。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少,符合环保要求。
但由于天然气的供应和价格波动不稳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地热供热地热供热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进行供热的方式。
由于地热能的可再生性和环保性,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采用此种供热方式。
地热供热的投资成本较高,但运行成本较低,受到一定的限制。
供热设施供热设施是集中供热的核心。
供热设施包括热源、供热管网和热交换站等。
热源热源是集中供热的能量来源,通常采用燃煤锅炉、天然气锅炉或地热能源等。
选择合适的热源对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供热管网供热管网是将热能从热源输送到各个用户的管道系统。
供热管网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供热效果和能耗。
热交换站热交换站位于供热管网的末端,用于将热能传递给用户。
热交换站的设备要求高,对供热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竞争和前景目前,中国集中供热市场竞争激烈。
各个供热公司通过不断提升供热服务和改善能源利用效率来争夺市场份额。
市场的发展前景看好。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集中供热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我国供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供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供热事业是确保冬季供暖、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民生项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热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本文将就我国供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我国供热现状我国供热行业目前主要以集中供热为主,通过燃煤锅炉、天然气锅炉等供热设备,将热能输送到建筑物内部,解决居民采暖和热水供应的需求。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供热系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供热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部分老旧城区的供热设备陈旧,效率低下,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
同时,由于采暖期间需求峰值较大,供热系统的稳定性有待加强,存在一定的供能压力。
其次,我国供热方式单一。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采用燃煤锅炉供热,这不仅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也存在安全隐患。
在新能源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供热行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清洁供热的发展。
此外,我国供热行业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由于行业监管不够严格,存在一些违规、滥竽充数等问题,给供热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
二、我国供热发展的趋势1. 清洁能源供热将成为主流随着我国大力推进能源转型,清洁能源将在供热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在天然气、光热、地热等清洁能源方面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应积极利用这些资源,推动供热行业向清洁能源转型。
特别是在环保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采用清洁能源供热不仅能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还能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2. 供热技术的创新和升级随着供热需求的增加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供热技术不断创新和升级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供热设备方面,由燃煤锅炉向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锅炉的转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同时,利用余热发电、地源热泵等新兴技术也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此外,智能供热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也是供热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
3. 供热体制的改革和规范为了推动供热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供热市场的监管,完善法规和政策,推动供热市场的规范化运作。
第一章城市集中供热概况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
第一章城市集中供热概况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目前,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供热方式多种多样,供热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分析集中供热的成本和研究集中供热的价格就必须对国内外集中供热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进行充分的了解。
第一节我国城市集中供热溉况一.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我国城市供热是从1953年发展起来的。
从1953年至1965年,我国的供热事业发展的很快,特别是热电联产。
新增单机6MW以上的热电机组2.4GW,占同期新增火电机组的20%,为我国的热电事业奠定了基础。
但是从1965年至1980年间,热电发展进入缓慢阶段,供热机组比重降到11%。
随着“六五”、“七五”计划的实施,供热机组的比重有所回升,已经超过12%。
近几年来虽然热电联产供热量以10%’13%的速度递增,我国供热机组所占的比重仍然只保持在12%的水平。
而实际的情况是为了满足工业,特别是地方工业的要求,不得不建设大量的能耗高、效率低的小锅炉和部分小火电,结果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是建国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到1985年底,我国北方的120个城市中,有40多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供热面积5500万平方米。
到二十世纪末,发展到81个城市,约占“三北”地区十三个省市165个城市的1/2,供热面积达到I.89亿平方米,热化率达到12.08%。
北京市热化率已经达到25%。
但是,从全国城镇情况看,仍以锅炉房供热为主。
约占全部建筑面积的2/3。
据北京、哈尔滨等29个大城市统计,锅炉供热占总供热量的84%,但这种供热形式存在的问题是供热效率低,实际供热能力只能达到设计能力的40%。
1二.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现状2I.供热方式我国且前主要的采暖方式大体上有三类;1)集中供热(热电厂、集中锅炉房)2)分散锅炉房3)电采暖、燃气及小火炉采暖经过调查:1)全国各县城市668个,其中286个城市已具有集中供热基础设施见表卜1。
中国供热采暖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供热采暖历程及发展趋势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1、城市集中供热中国采用热电联产的城市集中供热方式,是在1958年由北京市建设第一热电厂开始的,继北京市之后,1968年东北地区的沈阳市也率先开始发展集中供热;据统计,1980年北方只有10个城市建,最大单台容量仅为0.46MW,到1960年和平里需供13万m2的供热面积,苦于没有大容量锅炉,无奈曾选用过32台铸铁锅炉,100人烧锅炉;1975年2.8MW机械燃烧的快装链条炉排热水锅炉终于在上海问世了;进入80年代,不少住宅小区规模已超过百万m2,但仍无大容量热水锅炉,再次出现过24台2.8MW快装锅炉的设计方案送审的怪事;后在多方呼吁下,1981年和1987年14MW和29MW的大容量热水锅炉终于首批投入了使用;此后,在1997年前,北京市建成了一大批选用14MW和29MW锅炉的大型供热厂,大约100余座,供热面积6000万m2左右;而1997年之后对14MW以下的燃煤锅炉实施“煤改气”;2006年北京市控制大气污染已进入第十二阶段,作为加快实施奥运倒排期环境治理项目,要求城四区和25.3 kg/ m2,而集中锅炉房为22.5 kg/ m2;4、散热器过去一直采用铸铁散热器,直至70年代中期,才增加了钢串片对流散热器;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散热器生产大发展,新型、美观的钢制板式、柱式散热器、钢铝复合散热器、铝制散热器以及新型无粘砂铸铁散热器等都遇到了商机;5、节能推广推广燃煤锅炉供热十项节能措施的效果据全国供暖专业网对“三北”地区八大城市的调查,1989年连续供暖只占28%,到目前绝大部分已实行连续供暖,使每0.7MW1t/h的锅炉容量由原来只能供4000-5000m2,提高到8000-10000 m2,供热面积;连续供热运行效率74.2%,间歇供热运行效率57.65%;天津市1989年单方煤耗为32.4kg/ m2,据全m3,SO2排放浓度为150mg/ m3;实际运行中问题不少,真正达标的不多;烟尘减排与锅炉的初始排放浓度密切相关,标准要求1600 mg/ m3-1800 mg/ m3国际先进水平一般小于1000 mg/ m3,实际多为1000 mg/ m3-3000mg/ m3,这就增加了除尘器的负担;而煤的灰分和细末量直接决定锅炉初始排放浓度;因此,原煤散烧对减排也是十分不利的;关于SO2减排,目前多采用“燃烧后“减排,较难达标;如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就可以在“燃烧中”脱硫,但适用于大中型锅炉;8、管网输送效率低国家节能标准要求管网输送效率达到90%基础值定为85%,现在看来定得偏高;据清华大学近年来的实测数据一次管网损失2w/m2,二次管网损失5 w/m2,失调损失7 w/m2推算,管网输送效率只目前,世界上有二种供暖模式:一是来源于前苏联的城市集中供暖、小区单位锅炉供暖;二是来源于欧洲的分户供暖,我国是两者并存;而市场上的供暖产品可分为两大家族:一是锅炉热水供暖,约占80%的市场份额,常用的产品有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电锅炉等;二是非热水电暖,约占20%的市场份额,常用的产品有电油汀、暖风机、电暖器、电热膜、电磁辐射、空调、电热膜地热采暖等;二者比较:前者供暖质量高舒适,倍受人们的青睐,其弊端是要安装锅炉、管道、暖气片,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安装麻烦、不能自主调控;后者安装使用方便、自主、环保,但致命的缺陷是干燥、舒适度差、耗能高,普及率低;各种供暖模式产品分析如下;/,;锅炉、管道、暖气片,作为家庭采暖设备前期投入较大,运行费用较高;综合评价:这种采暖设备根据需要一周内可预设几种不同温度,一天里可预设几种不同时段温度,可大大提高住宅的舒适度;投资:100-150元/平方米,使用费用:100平方米25-35元/日;户式燃气炉供暖:可由用户自由控制采暖时间以及温度,家中无人可低温运行,比集中供暖节能,有的设备还可同时提供生活热水,可安装在墙体上、房间角落里;缺点:燃气排放有空气污染等问题,也存在安全隐患;在密集的高层公寓式楼群中应用户式燃气炉采暖,燃烧的废气会滞留在小区内,污染环境;另外,它是一个需连续长期运行的设备,其检修维护;%,要占用约8公分的空间,地板上如铺地毯将影响采暖效果;投资:120-150元/平方米;运行费用:100平方米25-35元/日;间接电热采暖系统:电热膜,地热电缆供暖可视为间接电热方式,电热膜和地热电缆分别在房间的天棚内和地板下隐藏安装,其热量依靠天棚石膏板和地板材料受热后缓慢散发以加热室内空气予以供暖,此类供暖方式尽管考虑并采用对楼板或地板的保温层处理,但效果难达满意,仍有部分热量转移或消耗,热量利用率有折减,电热膜与地热电缆供热的控制性能不好,它很难保证对人的即时供暖,行为节能空间小,因此较直接电热产品供暖多耗能耗电,另外间接供热方式需占用楼房一定的高度空间完成安装,要增加建筑成本,且安装检修十分复杂,使用中造成顶棚裂一般有板式电热板和管式电热管,电热板类产品系将电热丝浇铸在绝缘、导热性能俱佳的硅酸盐材料中,外衬散热性佳的铝合金材料,因其形如板,故有称“电热板”,电热板设计使用低温发热元件,工作温度≤300℃,故此类产品寿命长≥3万小时; 电热管类电暖器也有称对流式电暖器,其产品系将电热丝利用石英砂等材料固定在U型管中,类似加热开水的“热的快”,以这种电热管做发热元件;电热管在钢制器体内加热空气,器内的热空气上升排出,器外的冷空气不断补充以形成对流循环;利用器体内不断排出的热空气使室内升温,电热管类电暖器散热过程过长热量利用率有所降低,电热管发热元件高温工作≧600℃,因此限制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该类产品的国家标准设计寿命≧3000小时使用三年;;分户燃煤土暖:土暖炉燃煤取暖的历史最悠久,也最普及,此方式在农村和城市都非常普及;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观念的积淀,人们一直认为土暖炉最廉价,其实,这是个误区;以前我国的电力短缺,同时期物价比较,电的价格是比较高的商品,所以,人们把电看成是奢侈的消费品;现在则不同,电价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煤、油、气;不管从环保的角度看还是从经济方便的角度看,用电采暖比燃煤采暖都是利大于弊;土暖炉污染严重,室内脏乱、容易中毒、安装麻烦、使用不便,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所以,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优点是能烧水做饭取暖一体;因为需要安装锅炉、管道、暖气片中档投资:30-80元/平方米由于暖气片的价格差别较大,综合投资差别较大;运行费用:100平方米10-20元/日;制改革进程的加快,购房人应更多地关注供暖方式的选择;电采暖产品的可行性分析电采暖直接电热从本世纪进入我国,其设备技术相对简单,很多人认为以高品位电能走回头路取其热量本不可取,故几年来只作为城市供暖的一种补充;电采暖是发展中的技术,目前直接电热电暖器与数控程序温控装置组成的电采暖系统,其智能化的供暖状态以及技术与经济角度超过了锅炉供暖;电采暖与目前按面积收费的集中供热相比,尚体现出少浪费、少投资、无污染、无管理的优势,尤其可以平衡城市电网的季节性负荷;集中供热按面积收取热费势必被按需供暖、计量收费的新观念新技术取代,煤、油、电、气四大能源逐步发展以电代替煤、油、气资,,;电采暖的技术发展电采暖技术在发展,其完备的控制性能使“按需供暖计量收费”的理念变为现实,自控和程控的电采暖末端控制使冬季供暖达到了理想化的使用状态;一个家庭可以设定从起床开始、上下班、睡眠时段的不同供暖温度可随时修改程序,家庭中可以分时、分室执行供暖指令,其核心温控装置象使用傻瓜相机一样简单,智能化的供暖状态下,不同的家庭可以像夏季空调降温一样,按需要和经济能力插卡买电,冬天市民不再寒冷,政府不再操心;应用电采暖,开发商和住户最关心的还是供暖费用,社会上容易把不同的类型电采暖混为一谈,报端也不时披露某小区采暖费用之高;事实上电采暖技术经过5年左右发展,或趋于成熟、或遭遇淘汰;现在的电采暖系统,从技术上保证了行为节能空的,产生的方式多种多样:火电、水电、风电、光电、核电、生物发电等等,且发电的成本会越来越低;俄罗斯的电价仅相当于人民币一角钱左右;燃煤锅炉供暖,其直接间接的热损耗和浪费是非常严重的;首先是锅炉运行热效率低 ,中国工业锅炉的实际运行热效率大多在50%-65%;其次是管网输送效率低,管网输送效率只有66%-68%;燃气锅炉供热平均单位面积耗气量偏高,平均运行热效率80-85%,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15个百分点综合计算,集中供热与煤发电的效率基本相当,但分户电采暖能100%的提高人们的行为节能意识和养成自觉节能的习惯,提高节能效果;如果我们用电采暖继续沿用“大锅饭”的方式,与锅炉集中供暖比较,肯定是浪费的,但恰恰是用电采暖能直接实现分户计量、自主调控煤、油、气资源是社会现实的需要;传统供暖的弊端供暖体制浪费每年供暖时期,在一些地方都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供暖管道经过的地方热气腾腾,地面上的积雪竟被地下供暖管道烘烤融化,大量热能消耗在路上;有的住户家中温度过高,甚至开着窗户;有的办公楼晚上还正常供暖;有的公共场所热浪袭人,让人窒息;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供热系统综合效率仅为35%至55%,我国目前约400亿平方米的建筑物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能耗量为相近气候下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这种巨大浪费的根源是集中供暖按面积收费的体制—用户既没有节能手段,又没有节能动力,管理上更缺乏节能国造成结露腐蚀;管网输送效率低国家节能标准要求管网输送效率达到90%基础值定为85%,现在看来定得偏高;据清华大学近年来的实测数据一次管网损失2w/m2,二次管网损失5 w/m2,失调损失7 w/m2推算,管网输送效率只有66%-68%;其主要原因,国外管网热损失基本上是保温,在中国此项热损失除保温外,还有泄漏和失调的因素,特别是失调造成的热损失很大又非常普遍,必须改进;暖气片热效率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居室、落地窗已逐步进入家庭,而家庭装饰已十分普遍,装修时暖气片一般都加装饰罩,这不仅影响30%的散热量,同时也将损失最为宝贵的居室实际面积3~4%,散、,的选择是多么的重要;供暖产品的发展趋势市政集中供暖和小区锅炉供暖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福利供暖制度与集中供暖方式带有严重的观念滞后、技术滞后、管理滞后与浪费惊人等弊端,供暖期内的建筑无处不热,无时不热,忽视考虑人的需求;集中供暖在使用中凸现出的弊端,逐渐成为社会进步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桎梏;首先,集中供暖需要安装锅炉、管道、暖气片,占用室内使用面积约3%;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不仅会因设备、技术、楼层等因素造成温度不均衡,还会因为不能按需供热而造成能源浪费;其次,集中供暖收费一般按面积计算,无论用户是否使用都要交纳相关的费用,一家不交费秧及四邻我国实行50多年的福利供暖制度将取消;仇保兴副部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八部委2005年底部署了北方地区供热体制改革的全面工作,标志着这项工作正式在两年内完成,把暗补变成明补,改变传统的按照面积来收费这样一个粗放的不节能的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 从2006年1月1日起,建设部明确开发商必须在售楼处公示节能信息,而新的预售许可证也正在制定过程中,预计年内使用;新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将必须注明住宅项目的节能率,如果不注明,开发商将不得进行商品房预售;同时,启动绿色建筑的认证制度:要采取五个等级来验明正身,等级高的节能率高,节水率高,节材率高,住在里面的人更加健康、更加舒适;通过五个等级向社会公布住宅建筑在节能生态方面的质量如何;从目前来看,各自都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我国的供暖市场和产品,正处于鱼龙混杂、群起争霸的“战国时代”;市场需要、百姓期盼理想的供暖产品问世;发展趋势综合分析供暖市场将有如下需求与发展趋势;一、分户“按需供暖”;集中供暖将向分户计量过渡最终达到分户“按需供暖”的目的;二、热水供暖;热水供暖舒适,有益于身心健康,现在和将来都会倍受人们的青睐;三、环保电暖;用电取暖,卫生洁净环保,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今后,国国家供暖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节选关健词:价格机制·供热体制改革要在两年内完成 ;八部委去年底部署了北方地区供热体制改革的全面工作,标志着这项工作正式在两年内完成,把暗补变成明补,改变传统的按照面积来收费这样一个粗放的不节能的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另一个重点工作,主要在于要认真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冬季供热问题,重点解决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困难企业的退休人员,以及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也包括一些农民工的冬季采暖保障工作,因为热改的推行首先要保证对低收入家庭能够正常供热;关键词·节能目标·“十一五”期间节约一亿吨标准煤仇保兴副200多块钱;但对消费者而言,只要拥有或买了节能住宅,就享受节能建筑的认证制度,在今后省出一大笔能源费用;比方说节能标准达到50%的住宅,一个采暖季可节约1000多公斤标准煤,一般五年左右就可以把买节能建筑多花的钱全部省回来;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出台物业税政策,将来绿色建筑、高标准的节能建筑的物业税有可能减免;开发商建设低能耗住宅,享受墙改基金返还,并能得到优惠的贴息贷款;黑龙江供暖听证会12亿元的供暖费陈欠,每年不足80%的供暖费收缴率,再加上不断上涨的燃煤价格和管理费用,使哈尔滨供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局;而供缓解危机,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一旦供热体系全面‘崩盘’,其带来的冲击将不会逊于松花江污染造成的全市大停水;”供热企业“涨”声一片在1月12日举行的哈尔滨市供热价格调整听证会上,哈尔滨市锅炉供暖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5户供热经营企业代表哈市供热企业提出了供热价格上调的建议;供热企业建议:居民热用户供热价格按使用面积,由31.15元/平方米调整为34.58元/平方米折合建筑面积约为23.21元/平方米,上涨3.43元,涨幅11%;非居民热用户供热价格按使用面积,由31.15元/平方米调整为37.36元/平方米折合建筑面积约为25.07元/平方米,上涨6.21元,涨幅19.9%;居民热用户和非居民热用户供热价格平均涨幅15.45%; 哈尔滨锅炉供,,,米、0.22元/平方米、0.27元/平方米,均高于哈尔滨市;据介绍,天气冷暖对供热耗煤影响非常大;哈尔滨市一个供热期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供热用煤在53公斤左右,而其他城市仅需30公斤左右甚至更低;有关专家表示,热价低、成本高已经影响到哈尔滨市供热行业的整体稳定,很多供热企业都是将大修费、折旧费等费用挪用购煤,致使维修资金不足,供热系统老化严重,留下了隐患,对供热行业持续健康运行非常不利;代表质疑声淹没企业“涨”声与供热企业代表“涨”声一片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参加听证会的10名消费者代表全部认为“涨价不合适”;有代表提出即使调整价格,涨价幅度不宜超过8%;消费者代表、黑龙江艺术专修学院教师刘天晓说,目前哈尔滨市热费价4要原因;因此不应以燃煤上涨为由上调热费价格;消费者代表、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退休高级工程师刘茂东认为,调整热价,供热企业要请有关热力专家及成本核算经济师,经过科学计算来核定,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增加透明度;现在的供热企业只知道让老百姓花钱买热,但是售后服务管理跟不上,靠上调价格来维持企业生存是不行的;居民代表不同意热费上调的理由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一、煤价上涨不是供热企业经营状况不好的根本原因,供热企业应该练好“内功”,从加强管理、内部节能改造上挖潜;二、中低收入人群,面对提价应对的能收有供热费的3.6倍;在1月11日由哈尔滨市供热办组织召开的供热企业座谈会上,一些供热企业负责人表示,2000年,哈市供热按每平方米使用面积耗煤48公斤计算,每吨燃煤280元,在热费31.15元/平方米使用面积构成中,燃料费为13.54元;2005年,按每平方米使用面积耗煤53公斤计算,燃煤市场价格为380元不包括运费,燃煤所需费用为21.99元/平方米;由此测算,供热成本增加8.46元/平方米,其中还没有考虑水、电以及排污费等费用变动因素;由此,热企负责人认为,供热企业成本增加部分,应由企业、百姓和政府三方共同承担,供热企业应通过内部挖潜,加强管理,自行消化一部分,政府也应补助一部分;针对企业供热成本增加8.46元/平方米的说辞,消费者却并不买账;听证会消费者,烧子取暖;一位居民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家房屋的使用面积为30平方米,有一吨半煤足够用了,按去年煤价较贵时计算,约450元钱;而且室内温度最低也能达到十七八摄氏度,如果改成暖气,每平方米31.15元,每年的包烧费就得近千元,是自己烧的2倍还多; 在哈尔滨市供热价格调整听证会召开前,哈尔滨市物价局成本调查队委托哈尔滨市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哈尔滨13家供热企业所属的33个单位进行了成本审计;审计结果显示,2004年6月1日至2005年5月31日,供热期分散锅炉和区域锅炉平均单位成本每平方米27.17元,较现行热费31.15元低3.98元; 据哈尔滨市物价局成本调查大队负责人沈洪介绍,从本次成本监审情况看,人员过多、煤耗量过高、管理费大等原因导致部分供热企业成本过使;”,力争实现热费“暗补”变“明补”,并将历来热费报销中的性别歧视、实住与应该享受面积不符等不尽合理之处加以理顺和改正; 但事实上,哈尔滨市供热市场化的准备还远没有做好,历史陈欠热费及分户供暖改造等一系列难点问题都成为供暖体制向市场化转型的巨大障碍; 据统计,1995年至2003年,哈尔滨市累计陈欠热费至少高达12亿元,造成了供热企业运营困难;根据哈尔滨市有关规定,居民热费由单位承担90%,个人承担10%,但随着哈尔滨市国有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一些关、停、并、转的国有企业供暖欠费问题严重,造成热费收缴率多年低于80%,截至去年12月31日,哈尔滨市最大的供暖企业——哈尔滨锅炉供暖经营有限责任公司2005-2006年度热费累计收缴率为77.74%,而一些规,年计改造4000万平方米”;但截至2005年底,分户供热改造只完成1300万平方米,与计划相差甚远; 据了解,哈尔滨市原有老式单循环供热面积12765万平方米,2002年到现在分户供热改造1300万平方米,只完成了10%;照此速度,完成全部改造至少还需10年;这显然远远跟不上哈尔滨市供热商品化、货币化的时间表;供热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将热费纳入工资,让用户和供热企业直接见面;而分户供热改造是供热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实现“分户循环,分室温控,计量收费”,从而消除福利供热情况下的“蹭热”现象;分户供热改造的停滞不前,无疑让人们对供热市场化的前景难持乐观态度; “哈尔滨的分户供热改造错过了最佳改造期;”哈尔滨市供热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国栋说,1999年,国.9,就是供热企业所谓的“成本”转嫁给了市民,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燃煤涨价是提出调整热价的主要原因,但燃煤只占供热成本的44%,而56%的非购燃煤成本却成了实际上调价的主要原因;因此不应以燃煤上涨为由上调热费价格;据了解,哈尔滨市原有老式单循环供热面积12765万平方米,2002年到现在分户供热改造1300万平方米,只完成了10%;照此速度,完成全部改造至少还需10年;这显然远远跟不上哈尔滨市供热商品化、货币化的时间表; 事实上,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字号员工本来就属于中高收入群体,他们恰恰享受了供暖福利,那些低收入群体往往得自己负担取暖的全部费用;也就是说,在供暖问题上,政府的财政没有发挥其公共功能,没有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在中国,在电采暖等其他技术房间因为上下左右单元都供暖是最节能,顶层带山墙的单元因为多了顶层和山墙的散热面,所以是耗能量最多的单元,相差2倍多,这就是许多用户独家供暖是或者只在一个房间供暖耗能多且温度上不去的原因; 3、房屋的体型系数;同样的建筑面积,但由于建筑物的形状不同,带来的建筑物的外墙面积不同,就是建筑面积和外墙面积比不同;因为墙体是散热的主要部位,同样的建筑面积,外墙面积少耗能少,外墙面积大耗能多;4、房屋的朝向;房间的朝向也对散热有很大的影响,朝南的房间因为有太阳光得热,所以比北向的房间要节能很多;5、房屋外墙的窗墙面积比;窗户也是散热的主要部位,一般的玻璃导热少;13、是否智能控制室内温度;能对房间进行定时、控温智能程度高的产品耗能少,否则耗能多,相差30%左右;以上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供暖的耗能量,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建筑维护物的保温状况、周边相邻单元是否供暖和产品的综合热效率以及供暖方式等方面;这就是任何产品都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耗能量的原因;其实,供暖耗能量的多少问题,从本质上说是建筑商提供的房子来决定的,节能的房子耗能少,非节能的房子耗能多,在此基础上,供暖产品生产商根据产品的热效率才能计算出基本的耗能量和费用;然而,由于上述其他动态因素的影响,到每户、每个房间的用热量和费用也是不同的;当用;1.9元,像王先生家只有70平方米的小户型,即使白天不开暖气,一晚上也要烧掉20多立方米的天燃气,大约得花40多元;王先生的月收入近3000元,这样一个采暖季下来估计得要近5000元的开销,这让他感到有些难以承受;。
集中供暖的调研报告
集中供暖的调研报告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并分析集中供暖系统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以便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调研方法:1. 网络调研:收集相关文献、报告以及政府文件,了解集中供暖的整体情况和政策背景。
2. 实地调查:访问供暖公司、住户和专家,以了解他们在集中供暖方面的观点和经验。
3. 统计分析: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综合评估集中供暖系统的状况。
调研结果:1. 集中供暖系统的普及程度:经调查,集中供暖系统在大部分城市已广泛普及,但仍有一些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带缺乏供暖设施。
2. 供暖能源的使用情况:从能源角度来看,煤炭仍然是主要供暖能源,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近年来,一些城市开始探索使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太阳能和地源热泵等。
3. 能效和环保问题:尽管集中供暖系统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但部分老旧设施存在能效低下、能源浪费和污染排放等问题,亟待改进。
4. 居民满意度:根据调查结果,集中供暖系统在提供温暖居住环境方面得到了大多数居民的认可。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居民对供暖质量和服务满意度提出了一些质疑。
5. 技术发展和改进方向:调研结果表明,集中供暖系统正面临着技术升级和改进的需求。
其中,提高能效、减少环境影响、提升供暖服务和确保设施安全是关键方向。
建议和措施:1. 推广清洁能源:鼓励和引导城市和农村地区使用清洁能源作为供暖主力,减少对煤炭的依赖,以改善空气质量和环境。
2. 加强设施改造:对老旧供暖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能效,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加强设备安全检查和维护。
3. 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供暖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居民满意度。
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供暖质量问题。
4. 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和应用新技术,如智能控制系统、节能设备和可再生能源等,提升集中供暖系统的整体效能。
5.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推动集中供暖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供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中国供热采暖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供热采暖历程及发展趋势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1、城市集中供热? 中国采用热电联产的城市集中供热方式,是在1958年由北京市建设第一热电厂开始的,继北京市之后,1968年东北地区的沈阳市也率先开始发展集中供热。
据统计,1980年北方只有10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到1989年已有81个城市发展了集中供热,供热面积达1.56亿m2。
据全国供暖专业网1989年对“三北”地区八大城市的调查,锅炉供暖占82%,热力供暖占15%,其他占3%。
尽管北京市2004年热力供热已发展到8487万m2,而其在全市供热的份额中仍只占19.8%。
2003年全国600个设市城市中,有集中供热设施的城市已达到了321个,供热面积18.9亿m2,是15年前1989年的12倍。
热水管网5.8万公里,蒸汽管网1.19万公里。
北京市的热力供热面积由1989年的1675万m2,增加到2004年的8487万m2,目前已突破9000万m2。
2.锅炉供热据全国供暖专业网1989年对“三北”地区八大城市的调查,锅炉供暖占82%,热力供暖占15%,其他占3%。
尽管北京市2004年热力供热已发展到8487万m2,而其在全市供热的份额中仍只占19.8%。
2、锅炉供热??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75年,只有手工燃烧的铸铁锅炉,最大单台容量仅为0.46MW,到1960年和平里需供13万m2的供热面积,苦于没有大容量锅炉,无奈曾选用过32台铸铁锅炉,100人烧锅炉。
1975年2.8MW机械燃烧的快装链条炉排热水锅炉终于在上海问世了。
进入80年代,不少住宅小区规模已超过百万m2,但仍无大容量热水锅炉,再次出现过24台2.8MW快装锅炉的设计方案送审的怪事。
后在多方呼吁下,1981年和1987年14MW和29MW 的大容量热水锅炉终于首批投入了使用。
此后,在1997年前,北京市建成了一大批选用14MW和29MW锅炉的大型供热厂,大约100余座,供热面积6000万m2左右。
2024年集中供暖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集中供暖市场环境分析1. 市场背景集中供暖是指通过中央供热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暖气和生活热水的一种供热方式。
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集中供暖成为了重要的公共服务。
2. 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集中供暖市场目前已经覆盖了我国约80%的城市。
随着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集中供暖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3. 市场需求区域性寒冷气候使得居民对供暖的需求十分迫切。
集中供暖的优势在于其供暖效果好、节能环保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广大居民的青睐。
4. 市场竞争目前,集中供暖市场存在着一定的竞争。
主要竞争者包括国有供暖公司、民营供暖公司以及一些新兴科技企业。
国有供暖公司拥有较多的资源和经验,具备一定的市场优势。
而民营供暖公司则通过灵活的运作和创新的供暖方式,争取市场份额。
新兴科技企业则通过引入智能供暖技术,提供更便捷、高效的供热方案,受到了一部分消费者的追捧。
5.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能源环保理念的普及和环保政策的推动,集中供暖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绿色环保:传统燃煤供暖方式受到限制,替代能源供暖(如天然气、电力)将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提高供暖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智能化应用:智能供暖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包括智能温控系统、远程控制等,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供暖服务。
•供应链升级:供暖设备的升级换代将进一步提高供暖效率,降低成本,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多元化服务:供暖市场将更加注重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供暖服务,如供暖周期灵活调整、室内空气净化等。
6. 市场挑战随着集中供暖市场规模扩大,也带来了一些挑战:•能源供应:能源供应稳定性对供暖业务至关重要,确保供暖季节能源供应充足是一个挑战。
•工程管理:集中供暖系统涉及庞大的设备和工程,管理和维护工作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价格压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供暖企业面临着价格压力,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是一个难题。
7. 市场前景总体而言,集中供暖市场前景广阔。
集中供热市场分析报告
集中供热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如下:集中供热市场是指通过中心供热设施将热能输送到各个建筑物,为居民提供暖气和热水的供应服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集中供热市场逐渐成为城市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旨在对集中供热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概况、发展趋势、竞争格局以及市场前景展望。
通过对市场的深入研究,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对集中供热市场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最后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是集中供热市场概况、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通过对市场的整体情况、未来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情况的分析,帮助读者了解集中供热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结论部分,将展望集中供热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建议与展望,并对整个报告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报告中的内容。
1.3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集中供热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报告旨在进行全面分析和调研。
通过对市场概况、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的分析,可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市场战略和决策。
同时,本报告也旨在为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市场信息,以促进集中供热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市场前景展望和提出建议,还可以为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见。
最终,通过全面总结调研结果,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份准确、全面的集中供热市场分析报告。
1.4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对集中供热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市场概况、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的分析,我们发现该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对未来市场的展望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总的来说,集中供热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需要政府、企业和相关方共同努力,解决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期待该市场能够迎来更加健康和持久的发展,为社会和环境带来更多的益处。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舒适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供暖方式逐渐受到广大城市居民的青睐。
本文将对集中供热市场的当前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
市场规模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拥有集中供热的城市已经超过300个,其中超过80%的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实现了全覆盖。
集中供热所覆盖的居民人口大约在2亿左右,占全国城镇居民的比例约为20%,市场规模巨大。
市场发展动态1. 技术升级与改造为了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近年来,集中供热市场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
传统的燃煤锅炉逐渐被清洁能源替代,采用天然气、燃气、生物质等新型能源的供热设施逐渐增多。
同时,加装换热器、改造管道、优化系统等措施也在推进,以提高供热效果和降低能源消耗。
2. 政府政策支持为了加快集中供热市场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
例如,对于建设集中供热的新建住宅小区给予经济补贴;对于老旧小区进行供热改造,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加大对清洁能源供热项目的扶持力度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促进了集中供热市场的繁荣发展。
3. 居民需求的增长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
集中供热可以确保供暖的稳定和温度的均衡,与传统的地面采暖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因此,市场需求的增长成为促进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集中供热市场存在着多家供应商的竞争。
其中,国有企业在市场份额上占据较大比例,拥有较强的资源实力和技术实力。
此外,一些民营企业也正在加快市场布局,以期分一杯羹。
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推动了集中供热市场的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1. 清洁能源的普及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未来集中供热市场将更加侧重清洁能源的应用。
太阳能、地源热泵等新型清洁能源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以降低碳排放并提高供热效率。
2. 智能化管理的提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未来集中供热市场将进一步智能化。
中国供热发展历程
中国供热发展历程
中国供热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以农村和城市居民供暖为主要目标。
供热系统使用煤、天然气、石油等能源作为燃料,通过锅炉加热水或蒸汽供应到各个用户。
在1957年,中国建立了第一座以煤为燃料的集中供热系统,
供应给北京地区的居民和企事业单位。
供热系统的规模逐渐扩大,并在其他大中城市如上海、广州等地也得到推广建设。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供热开始采用合理布局、蓄热设备和红外线遥测等技术手段,提高供热效率和节能水平。
此后,中国供热业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供热逐渐从城市扩展到农村地区。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供暖问题,中国推出了多种供热方式,包括集中供热、生物质能源供热、太阳能供热等。
近年来,中国供热业在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例如,采用燃气或电力取代传统燃料,提高了燃烧效率和环保性能。
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引入使得供热能源的调控更加精确和高效。
此外,中国还致力于推动供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利用、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措施,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
总而言之,中国供热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城市供热
到如今的农村供热,从传统燃料到清洁能源,中国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居民提供舒适、便利的供暖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集中供热概况】一、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状况城市供热是以保证人们生产生活用热为目的的。
生活用热主要包括供暖和生活用热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夏季集中供冷(空调)也划为城市供热的范围。
城市供热设施的主要特征是热源集中,并以不同规模的热网向热用户输送热能。
中国城市供热绝大多数以保证城市供暖为主,用于生活热水供应仅是很少一部分,用于夏季供冷就更少了,目前刚刚在江苏、浙江等省兴起。
城市供热发展情况,详见下表1-2-1。
表1-2-1 中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状况(1991-1998)1998年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为86540万平方米,比1997年增加9.96%。
城市供热主要分布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13个省、市、自治区,还有山东、河南两省,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也开始起步。
“三北”地区城市供热普及率以达25%以上。
1998年各省市集中供热状况详见下表1-2-2。
表1-2-2集中供热状况(1998年)1、热源的发展城市供热热源的形式:热电厂、区域锅炉房、工业余热、分散锅炉房、地热、核能、太阳能、热泵、家庭用小燃煤炉和电暖气等。
中国供热所用能源包括:煤炭、燃油、天然气、电能、核能、太阳能、地热等,但是集中供热所用能源目前仍以煤炭为主,北京和有资源条件的城市开始使用天然气和燃油。
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城市供热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为主,热电联产占62.9%,区域锅炉房占35.75%,其他占1.35%截至1998年中国区域锅炉房为辅,其他热源方式为补充的供热局面。
在中国城市供热热源供应的总热量中,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为2493.85万千瓦(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机组),年供热量为103599万百万千焦,供热标准煤耗40.39千克/千焦。
中国目前热电联产的主要技术特征是:(1)热电联产的建设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热力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2)热电厂建设以区域热电厂为主,企业自备热电厂为热源兼顾周围联片供热为补充;(3)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机组陈旧、耗煤高的不适应电力事业发展的部分老发电厂,纷纷改扩建为热电联产的供热机组,使老电厂恢复了生机;(4)过去供热机组小于20MW的中小型机组为主,影响热电联产综合效益的提高。
现在,随着城市供热规模的发展,200和300MW抽凝供热机组开始采用,这些大容量、高参数的机组,在非采暖期与凝汽机组的效率基本相同,在采暖期节约能源效果明显,在城市供热产业发展中显示出巨大潜力。
中国区域锅炉房的技术发展现状是:(1)区域锅炉房的锅炉单台容量按大、中、小城市不同规模分别为4、10、20吨/小时,许多城市还没有达到要求,分散锅炉房较多,锅炉房能源利用率较低,热效率大多低于60%,我国北方最冷的大城市哈尔滨市供热仍以分散小锅炉为主,10吨/小时以下分散锅炉有2670台,占现有锅炉的70%;沈阳、唐山、牡丹江等城市对现有锅炉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混合燃烧和分层给煤技术,使锅炉热效率提高到70%左右;(2)北京、沈阳、长春、青岛、大连等城市区域锅炉房的锅炉已开始向单台锅炉大容量发展,尤其是北京市的大型区域锅炉房供热厂(双榆树、左家庄、方庄供热厂等)锅炉单台容量均在45吨/小时以上,并使用了天然气;(3)区域锅炉房运行工况较差,一般都采用人工除灰渣,使锅炉房内外充满灰尘,灰渣飞扬,对周围和工人工作环境危害较重;(4)区域锅炉房除尘器除尘效率低(仅达60%),缺乏有效的脱硫设施,加重了对大气的污染。
2、城市热力网的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热力网输送热能系统发展很快,全国设有集中供热设施的城市已占到42.8%,尤其是“三北”地区13个省、市、自治区的设市城市全部都有供热设施,形成较大的规模,并正在向大型化发展。
十分利于节约能源和集中治理环境,逐步实现集中管理、集中调度,能源利用率高的优势正在得到充分发挥。
(1)热水网设计最高温度已达150℃,压力2.5-1.6MP,最大供热半径19.5KM,最大管径1400M M;蒸汽管网最高温度已达300℃,压力一般低于1.0MP,最大供热半径6-7KM,最大管径为10 00MM;(2)热源为热电厂的热力管网系统,最大供热面积为1200万平方米;热源为区域锅炉房的热力管网系统,最大供热面积为500万平方米;热源为热电厂和调峰锅炉房联合供热的热力管网系统,最大供热面积为4000万平方米;(3)改变了单一的热力管网系统形式,设计和应用了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和热、电、冷联产联供系统;(4)城市热力网以枝状管网为主,环状管网也得到广泛应用,其具有互补性好和保证率高的优点;热力管网与热用户的连接以间接系统为主,直接连接仍然在中、小城市广泛采用;(5)热力网中有沟和无沟敷设并存,在管沟敷设中最大预制钢筋混凝土拱型管沟已用在DN120 0MM热力管道上;自80年代学习引进国外直埋先进技术以来,热力直埋保温管在中国发展很快,其主要表现是: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直埋管道制造工艺,研究开发了符合国情的国产预制保温管生产设备和直埋保温管产品,直埋保温管计算理论研究取得好的成果并用于指导设计和施工,制定了直埋保温管产品标准和工程施工规范,从而促进了产品标准化和施工技术规范化,直埋保温管产品开始由低温向高温,由热水向蒸汽发展;(6)重视和发展了热力网调节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改革了过去单一的调节方式,水力平衡设备、变频调速设备、微机控制系统的应用,提高了中国热力网调节水平。
(7)新型国产供热设备不断研制、开发、生产,加快了供热产业技术进步,无论是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还是开发国产的供热设备,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水平。
主要包括:品种多质量好的换热器、各种阀门、各种波纹管补偿器、规格不同的直埋保温管、热量表、各种自动化仪表、溴化锂制冷机组等;(8)城市供热行业职工队伍不断提高,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等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在城市供热行业中越来越多,充分发挥着技术骨干力量的作用。
3、热用户的现状中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已达86540万㎡,其中民用住宅建筑面积占59.76%(51600万㎡),公共建筑面积占33.12%,其他占7.11%。
近几年,民用住宅建筑面积增长很快,主要是受经济发展的推动,还有房改加快所至。
今后,随着中国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和人民环境的改善,民用住宅建设将会更快的发展。
但是,热用户应用技术发展是城市供热产业中最薄弱的环节,主要是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福利“包烧制”供暖制度造成的。
因此,目前中国民用住宅热用户室内采暖系统绝大多数为单管垂直串联系统,系统内严重垂直失调,高、低层冷热不均,高层热的开窗户,地层却不热,使用户挨冻,浪费热源,供热质量差;采暖管道材质均为普通碳素钢管,散热器以粗笨的铸铁为主,室内系统中除了有一些陈旧的关断阀门外,基本上没有任何调节设备及手段,也没有温度、压力、流量、热量表计等设备。
二、城市集中供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集中供热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开始兴起并发展起来的新产业,在改革开放巨大动力的推动下得以迅速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成绩。
但就其技术水平、设备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技术和设备水平比较落后,有的设备甚至是50或60年代的陈旧的、应该淘汰的东西。
1、热源(1)以煤炭为燃料的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的集中供热受到其他能源供热方式的挑战。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如何降低初投资(包括热源、热网、等的投资)减少热用户的工程建设费用;二是加快提高供热产业的设备、技术、管理水平降低供热成本,减少热用户的用热费用;(2)没有完善的供热规划和供热项目审判手续,造成供热项目盲目建设,出现了热源建成后热负荷不足的大马拉小车的严重的浪费现象;(3)集中供热负荷以采暖和工业负荷为主,生活热水负荷的比例很少,集中供热的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4)区域供热锅炉容量小、效率低、技术落后、司炉人员素质极低(多为临时季节工),阻碍了供热产业技术的发展;(5)区域供热锅炉以中、小燃煤锅炉量大面广,脱硫技术落后对城市空气环境污染严重。
2、热力网(1)热力网中的热力站设备陈旧落后,进行热力工况调节的设备和手段基本没有或者十分落后,绝大部分机械设备是其他产业的代用设备,供热的专业设备不仅少而且比较粗糙;(2)渗漏问题没有引起重视,高温或蒸汽直埋保温管在设计、制造、施工等各个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如:结构形式、排湿措施、关键节点处理及管道补偿问题等;(3)热力管网中失调问题严重存在,系统失水、补水量大,能量浪费严重,水质差腐蚀严重,大流量小温差现象仍然普遍存在;(4)供热产业技术研究投入少,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薄弱,工程设计基本数据缺乏,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没有彻底解决;(5)供热行业出台的政策法规较少,至今没有一个国家的法律或条例。
3、热用户前面已讲到,热用户应用技术是城市供热产业中最薄弱的环节,足以说明中国的热用户应用技术处于十分落后的局面。
诸如热用户系统垂直失调冷热不均的问题普遍存在,单管垂直系统难以实现热用户分户按热量计量收费,致使目前造成收费难从而导致供热更难的严重局面。
因此,尽快提高城市供热用户应用技术水平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和当务之急。
三、中国城市供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比较前苏联、丹麦、芬兰、瑞典、德国等国是集中供热发展很快的国家,从设备、技术、管理等诸方面都居世界领先的水平。
前苏联集中供热占全国总需求的热量的70%,其中热电联产占一半多。
用的燃料是石油、天然气和煤,也有垃圾焚烧、核能供热等。
热电联产的供热机组的单机容量随着供热事业发展,由60年代初的6MW、12MW、25MW到70年代初扩大到50MW、100MW的供热机组,目前功率为250-300MW、初压240的超临界供热机组也投入使用。
丹麦集中供热占总需求热量的50%其中热电联产占30%,在丹麦集中供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与电力、电话、燃气、给排水系统等受到同等重视和发展。
1979年丹麦议会通过了“供热法”,该法要求各城市政府在分析本市能源供应的基础上制定了供热总体规划,积极推进集中供热,并最大可能地发展热电联产。
他们按大、小城市不同规模因地制宜,大城市建设了世界上大型高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首都哥本哈根有四座热电厂,装机总容量达764MW,总供热能力为3582GJ/H;在小城市迅速发展小型热电联产、区域供热系统,这些小型热电厂的燃料为天然气、垃圾、稻草、沼气等,技术方案在燃气发动机、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等联合循环,小型热电联产成为丹麦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