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导学案学生版
《囚绿记》导学案完美版
《囚绿记》导学案撰写:刘鑫审阅:陈辉明时间:2008。
11。
13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②积累文中的重要词语.2,能力目标:①筛选信息,概括要点;②抓住事物的特点,探究事物的内涵;③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手法并运用到写作中.3,情感目标:①认识作者陆蠡高尚的民族气节;②学习文中"绿"外表柔弱内心坚强,憎恶黑暗、追求光明,决不屈服、决不妥协的精神.学习重点难点目标2学习方法诵读,研讨,探究。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参见《示范课堂》第17页"陆蠡简介".补充资料:陆蠡遇害细节——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出版社遭日军搜查,当时陆蠡恰好外出,本应庆幸自己的脱险,但他出于责任感,独自一人到捕房去问个究竟,结果被引渡到日本宪兵部。
日本宪兵问他:“爱不爱国?”他说:“爱国。
”又问:“赞成不赞成南京政府?”他说:“不赞成。
”又问:“依你看,日本能不能把中国征服?”他断然回答:“绝不能征服。
”日本宪兵恨他态度强硬,认为有政治背景,屡施酷刑,但他绝不改口,结果吐血而亡。
2,作品背景: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一年之后.当时,北京沦陷,作者移居上海.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填空(A级)《囚绿记》作者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等,译著有《葛莱齐拉》、《罗亭》等。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A级)陆蠡.(lǐ)嵌.(qiàn)着孔隙.(xì)瞥.(piē)见涸.(hé)辙移徙.(xǐ)纤.(xiān)细揠.(yà)苗助长淅沥..(xùn jùn)..(xī lì)婆娑.(suō)葱茏.(lóng)猗.(yī)郁蕈菌三,整体感知(B、C级)请在下面的方格中各填入一个动词,构成全文完整的结构示意图。
《囚绿记》优质导学案
《囚绿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结构,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圈点批注,欣赏品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
3.理解作者对“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的赞颂。
【学习重难点】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
【学法指导】1.抓住写“绿”的句子,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
2.沿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线索,自行领悟隐含的文意。
挖掘出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3.反复诵读(最好美读)感受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写作手法,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知识链接】1.陆蠡其人:(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著作见课下注释。
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年仅34岁。
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岁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
2.陆蠡其时其文: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困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发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明确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行文线索:4.“囚绿”的含义是什么?二、合作探究1.理解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
①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②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2.关于文章主题的理解。
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说出理由。
①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
高一语文 必修二 《囚绿记》 导学案
《囚绿记》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2、理解“绿”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咀嚼描写“绿”的重要语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的歌颂。
【自主学习】1、通读全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涸.辙之鲋.()()移徙.()猗.郁()淅.沥()陆蠡.()蕈.菌()囚系.()瞥.见()揠.苗助长()急不暇.择()2、解释词语淅沥:婆娑:葱茏:猗郁:揠苗助长:3、作家作品陆蠡(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省天台县人。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有散文和散文诗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4、写作背景《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国难当头,民生之艰,个人之困,使这个有抱负的青年倍感焦灼与痛苦,使他发出要挣脱黑暗的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
【合作探究】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释题: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2、理清思路:课文的题目叫囚绿记,却不仅仅写囚绿,此前此后都写了些什么呢?请根据作者的思路填写动词,并用词语来概括作者在各个阶段的情感。
()绿——()绿——()绿——()绿——()绿3、被囚前后,常春藤的生长情况有何变化?。
4、常春藤在被囚后,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表现了常春藤怎样的精神?。
5、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文中作者对常春藤的称呼是有明显变化的,你能快速找出来这不同的称呼吗?这不同的称呼反映出作者对常春藤的情感有什么变化?【难点解析】1、本文作者仅仅在赞美常春藤吗?文中隐约交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请找出交代背景的语句,探究一下“绿”的深层含义。
2、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最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3、陆蠡对绿藤因爱而囚,你如何评价这种举动?真正的爱应该是怎样的?。
囚绿记——导学案
课题22..囚囚绿绿记记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3.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学习重点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学习过程备注课前展示:(略)学前积累:1.雅词积累2.解释词语:3.雅句积累:3.作者及其作品。
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常春藤盆栽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写上课题和作者名字。
教师给作者名正音。
3、简介作者有关情况。
(学生圈划、朗读课文后面注释中的有关内容)二、释题:“囚绿”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三、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四、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学生速读课文。
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对话”,要求学生以课文第五小节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
五、研读“囚绿”部分。
(第8-11小节)1、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指名朗读文中有关语句。
2、提问:作者得到“绿”了吗?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说明。
3、对作者“囚绿”这个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4、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你有什么启示?六、研读“释绿”部分。
(第12-13节)学生讨论:由作者“释绿”的时间和地点,你联想到什么?七、研读“思绿”部分。
(第14小节)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八、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全文的表现手法:九、布置作业:课外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囚绿记导学案
《囚绿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从解读题目入手,整体感知。
2、概括作者笔下绿的特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3、多元解读文章主题,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绿生机勃勃,活泼可爱,它是生命的象征,可以给失意的人带来无限的希望,可以给苦闷的人增添生活的快乐。
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起去寻找那片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请大家在文章中找出下列字词,并注音:陆蠡.(lǐ)涸辙.(zhé)淅.沥(xī )猗.郁(yī )移徙.(xǐ)婆娑.(suō)瞥.见(piē)蕈.菌(xùn )揠.苗助长(yà)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题目为《囚绿记》,“绿”是指什么?明确:“绿”指常春藤。
“囚绿”是怎么回事?(“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作者为什么“囚绿”?( 囚绿”是因为喜爱。
)四、细读课文,品味情感:1.找出文中描写常春藤的句子,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点。
2.找出文中表达对绿的情感的语句并体会。
(先由一学生提出,然后品析,再指导学生齐读)(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抒发了作者对绿的强烈的热爱。
)(2)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为了这绿色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我”自私地囚住了这绿色。
《囚绿记》导学案(1)[1] 2
《囚绿记》导学案备课人:黄丽君修改人:审阅人: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3、思想和情感目标:(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二.预习感知1.文学常识①作者及相关背景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
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②文学常识象征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
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本文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赋予“绿”以象征意义,阅读本文应该去思考“绿”在文中有怎样的内涵。
2.字音字形辨析嵌.(qiàn)瞥.见(piē)涸辙..(hézhé)揠.苗助长(yà)移徒.(xǐ)婆娑.(suō)猗.郁(yī)蕈.菌(xùn)迁徙.(xǐ)劳累.(lèi)瑕.疵(xiá)猗.郁:(yī)徒.弟(tú)硕果累.累(léi)闲暇.(xiá)倚.靠:(yǐ)陡.峭(dǒu)罪恶累.累(lěi)遐.想(xiá)绮.丽(qǐ)3.基础练习○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B )A.陆蠡(lǐ) 涸(hé)辙揠( yàn )苗助长淅(xī )沥B.猗( yī )郁抑(yì)郁蕈(xùn )菌婆娑(suō)C.瞥(piē)见茎(jǐng)叶纤(xiān)细脉络(luò)D.移徙(xǐ) 葱茏(lóng) 囚系(jì) 嵌(qiàn)着○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D )A.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
囚绿记 导学案
课题
囚绿记
全文课时
学习
目标
1、理解作者的感情,探究文章的主题
2、品读文章的优美语句
3、感受文中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对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
重点
难点
1、把握作者对绿的挚爱之情,
2、结合时代背景,探讨绿的象征意义。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导入:
“春来江水绿如蓝”、“春风又绿江南岸”、“千里莺啼绿映红”等等诗句我们耳熟能详。对于绿色,我们有一种由衷的热爱。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囚绿记》,去感受绿的精神,绿的品质。
2、史铁生,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顽强生活,潜心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
3、从小失去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中国的“海伦·凯勒”。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个性设计
教后反思
遇绿(1~4)热切追求
赏绿(5~7)欢喜满足
囚绿(8~11)无比的喜悦爱怜
放绿(12~13)尊敬祝福
念绿(14)怀念期盼
三、品读悟情
1.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请以作者口吻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向“绿”表白。(请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我欣赏你,因为你
2.找出文中描写“囚绿”后“绿”的形象的语句。
(1).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5、领会主旨:
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其实就是赞美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
6、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情与景联系起来的?
托物言志
四、拓展延伸
《囚绿记》导学案
《囚绿记》导学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2.能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内涵。
3.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绿的新的含义。
4.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重点: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难点: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学习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陆蠡。
作家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说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下面,让我们一起拜读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崇高的灵魂,并一起去享受一株常春藤带给我们的感动。
二、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面任务。
1、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qiàn) (piē) (zhé) (fǔ)嵌瞥涸辙.爱抚.xīlīsuō( 淅) ( 沥) 婆( 娑)2、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
3、题目为“囚绿”,文章第几段写道“囚绿”?那在这之前、之后作者又有怎样的行为呢?写出作者“囚绿”前与“囚绿”后的行为。
(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 爱)绿——囚绿——( 释)绿——( 恋)绿三、品读悟情1、自由朗读课文2-4节,概括“绿”生长的环境特点。
“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狭窄、简陋、炎热。
2、作者为什么喜欢这从绿色?阅读5-7节,找出作者喜欢这绿色的理由。
《囚绿记》导学案(学生使用版)
《囚绿记》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能力目标: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圈点批注,欣赏品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
掌握“赋情以物”(移情)的写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情感及行文中所表达的向往光明、顽强斗争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1、掌握“赋情以物”的写法。
2、体会作者情感及行文中所表达的向往光明、顽强斗争的精神。
【学法指导】1、抓住写“绿”的句子,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
2、沿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线索,自行领悟隐含的文意。
挖掘出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3、反复诵读(最好美读),感受作者“赋情以物”的散文写作手法。
【知识链接】1、陆蠡其人:(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著作见课下注释。
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年仅34岁。
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岁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
2、陆蠡其时其文: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困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发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1、整理文中生字词。
2、理清课文结构脉络。
3、反复诵读文章,初步体会本文写景手法。
二、课内研讨(一)、自学反馈1、预习验收,字词掌握(A级)①字音涸辙.()移徙.()陆蠡.()茎.叶()婆娑.()猗.郁()蕈.菌()瞥.见()揠.( )苗助长孔隙.()情不自禁.()禁.()止②积累成语直截了当:形容(言语行动等)简单明了,不绕弯子。
形容人很直爽。
不写作“直接了当”。
涸辙之鲋: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
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选自《庄子·外物》。
揠苗助长:留连忘返: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B级)阅读文题,质疑猜读,我会有这些问题。
《囚绿记》导学案
《囚绿记》预习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从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领会并运用文中赋物以情、咏物抒情的写法。
3、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予的象征意义,即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文本,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寄予的象征意义。
难点:绿的象征意义。
学法引导:通过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合作探究,领会文中赋物以情、咏物抒情的写法;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予的象征意义。
一、整体感知文本:(自主探究)1、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记”一般是什么文体?“囚”是什么意思?“绿”又是指什么?“囚绿”有是怎么一回事呢?作者为什么“囚绿”?2、听读感知,本文的事物线索是 ,请根据这一线索用一个动词概括文意如下:绿——绿——囚绿——绿——绿3、作者在与“绿”相处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根据上边的感知,试梳理:———————— .二、细读体味文本:(合作探究)1、请逐段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被囚之前、之后生长状况的句子,并说说表现了它什么样的特点,试填下表:状态具体的描写常春藤的句子常春藤的特点作者对常春藤的感悟被囚前4段:7段:被囚后9段:10段:11段:三、深味质疑文本:(探究点拨)1、对于常春藤被囚前后的状态变化,你会想些什么?2、常春藤被囚后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给你怎样的启示?3、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背景句,结合“相关链接”,体悟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背景句:作者情感:4、如何评价陆蠡对常春藤因爱而囚的这种举动?【相关链接】日本人曾经提审陆蠡,问:“你爱国吗?”“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按:指汪伪政权)么?”“不赞成!”“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绝对不能征服!”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折磨而死。
《囚绿记》导学案与实录
《囚绿记》课堂实录一、课堂导入师:同学们,颜色,常常具有不同的象征含义,比如红色,代表着革命、激情;蓝色,代表忧郁的情感;紫色,代表高贵、浪漫;白色,代表纯洁无暇……若用一种颜色来代表生命,你们会选择什么呢?生:绿色。
(齐声)二、解题师:这样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我们是“求”之不得,可为什么有人偏偏要“囚禁”它呢?生:(安静)课题《囚绿记》,作者陆蠡。
师:在大家的理解里,“囚”的含义是什么呢?生:(七嘴八舌)囚犯、囚禁……三、进入研读文本师:既然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
请同学们在自己预习的基础上以语文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生:(语文小组讨论)师:(2分钟后)好了,现在有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来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呢?生:“囚绿”的段落为8到12段师:你的依据是什么呢?生:第8段开头有一句“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说明作者准备开始囚禁绿色。
而在第12段,作者已经开始“计算归期”,准备“恢复”它的“自由”了!师:(板书记录要点)好!理由充分,并且我们可以从接下来的第13段读出什么呢?生:(低头看书)“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敌人”……师:这说明什么?生:他放了那根绿枝条!师:(板书)我们赋予它一个词语:放绿那么文章剩下的部分在说什么呢?请一个同学来回答,用类似“囚绿”、“放绿”这样的动宾短语概括文意,并说出你们的依据。
生:第1到4自然段写“寻绿”,因为作者的房间本来并不好,可是“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教师板书记录“寻绿”)生:第5到7自然段写“观绿”,因为作者在这几段当中几乎都在抒情,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表达对绿的喜爱,比如“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师:作者这么细致地写常春藤的生长状况和自己喜悦的心情,我们还可以称这个部分为“赏绿”,在“观”的基础上,是真正用心在“欣赏”绿色!(板书)好,那最后剩下第14自然段,作者在说什么呢?生:怀绿。
囚绿记导学案
固安一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 名言: 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就是失去灵魂。
(培根) 编写人: 刘亚涛 审核人:潘珊
1
《囚绿记》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抒情线索;
2、能够抓住文中直接抒情语句简要分析“囚绿”和“释绿”的原因;
3、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及背景资料理解文章的主旨(即绿的象征含义以及作者借绿抒发的情感)。
一、互助交流
1、作者及其相关写作背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陆蠡..( ) 急不暇.( )择 移徙.( ) 揠.( )苗助长 淅沥..( ) 涸辙..( ) 猗.( )郁 蕈菌..
( ) 二、互助探究
1、请学生根据预习回答:题目中的“囚绿”具体指什么内容?
2、那这株常春藤被囚禁前和被囚禁后又与作者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请快速浏览课文,作出概括。
( )—―囚绿—―( )――( )――( )
3、阅读课文8---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请仔细阅读文章8至11节,并结合具体语句来分析原因。
(2)“囚绿”后,作者为什么又“释绿”?请仔细阅读文章10至13自然段,并结合具体语
句来分析原因。
三、分层提高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
(提示:由绿的特点入手)
四、总结提高
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通过探究“囚绿”和“释绿”的原因体会“绿”的象征意义。
五、巩固提高
探究诗歌中礁石的象征意义
礁 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囚绿记》导学案3
《囚绿记》导学案3《囚绿记》导学案3囚绿记(一)教师寄语:生长、自由是生命原始的本质牲征,禁锢和压制,是对生命的摧毁和毁灭,生命需要放飞。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领略文章深邃的意境,提升审美品位。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与'绿'有关的诗句。
2、谈谈你对'绿'的认识。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陆蠡,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原名陆圣泉,浙江天白人,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有《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因文笔清丽,质朴清新,幽静如一潭凝碧,而被誉为'绝代散文家'。
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写在'异族的欺凌,祖国蒙受极大的耻辱'的时候,作者那时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热情的抗日书籍,字里行间洋溢着'寂寞'和'激怒'的感情,表达了要挣脱黑暗的幽囚,追求自由与光明的思想。
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正音正字:我的生存才有了光彩,我的心才有了温暖。
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抒情的方式,培养高洁情操。
2、学习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方法,品味文章含蓄优美的语言。
导学过程:一、温故知新:作者因为爱绿,所以选择了以绿作伴的居室,又因为爱绿,便有了占有绿的念头,并把绿幽囚进自己的居室;还是因为爱绿,虽然眼见绿的病损,仍旧不肯放走绿。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二、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齐读12-13段,思考:为什么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2、此时作者笔下的'绿'具有了怎样特殊的意味?作者持怎样的态度?3、文章歌咏'物'的目的何在?这是何种手法?4、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说说这部分的内容以及隐含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在历史的长河中,你还了解哪些人对光明与自由充满了何往,试讲讲他们为之奋斗的故事。
《囚绿记》导学案
《囚绿记》导学案月16日[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标:(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2)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
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两课时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介绍作者:陆蠡(li)(1)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
如范蠡。
(2)作者简介: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
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2、写作背景:《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导学过程]一、预习检测 1.字音字形急不暇()择移徙()揠()苗助长淅沥()涸辙()猗()郁2.词语注释[高广] [爽直] [至宝] [安顿] [留恋] [缘引] [触动][抑郁] [攀缘] [固执] [烽烟][珍重] [繁茂] 3.同义词辨析固执顽固二、整体感知1、释题《囚绿记》中的标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叙事性散文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写作手法。
囚绿记导学案
2013级高一语文必修1导学案NO.3 编制人: 刘红梅 备课签字: 包科领导签字: 时间: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崇严 尚勤 务实 求新1第3课 囚绿记(第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体会作者情感及行文中所表达的向往光明、顽强斗争的精神。
【学法指导】1、抓住写“绿”的句子,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
2、沿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线索,自行领悟隐含的文意。
挖掘出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3、反复诵读(最好美读),感受作者“赋情以物”的散文写作手法。
【知识链接】1、陆蠡其人:(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著作见课下注释。
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年仅34岁。
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岁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
2、陆蠡其时其文: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困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发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预习案】1、预习验收,字词掌握①字音涸辙.( ) 移徙.( ) 陆蠡.( ) 茎.叶( ) 婆娑.( ) 猗.郁( ) 蕈.菌( ) 瞥.见( ) 揠.( )苗助长 孔隙.( ) 情不自禁.( ) 禁.( )止 ②积累成语 直截了当: 涸辙之鲋: 揠苗助长: 留连忘返: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解题(囚绿记是什么意思?)。
②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 a.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 )b.他把绿“囚”牢了吗?( (做出判断),他后来把绿 了)c.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 ) ③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划出关键句。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
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 绿(1—4) 绿(5—7) 囚绿(8—12) 绿(13) 绿(14)第二课时探究案学习目标1、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圈点批注,欣赏品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导学案(教师版)
巩义五中齐爱军
学习目标
1、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2、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
学习重点、难点
1、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2、批注课前准备让学生查找陆蠡的有关资料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与陆蠡相识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
学生谈完后,教师强调本文中所蕴藏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但是不能照本宣读,回答精要,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
学生可以带有关的资料
课文梳理:
一、课文线索学生整体阅读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归纳线索:
二、分层梳理
(一)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速读课文。
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
(二)、研读“囚绿”部分。
(第8-11小节)
1“囚绿”的含义是什么?
2、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
3、作者得到“绿”了吗?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说明。
【难点分析】
1理解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
①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②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2关于文章主题的理解。
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说出理由。
①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
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③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重点分析】
课文除运用托物抒情的手法以外,还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
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直接抒情的语句,圈点批注。
(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
”
(2)“我拿绿色来装饰……无声的歌唱。
(3)“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4)“离开北平一年了。
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
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三读书要读出文字的内涵,下面这段话,隐含着怎样的矛盾,你能说说吗?全文中这样的语句还有不少,再找出一两处品味一番。
1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2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