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囚绿记导学案人教版必修二
囚绿记 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学习目标:1、了解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进行仿写。
2、掌握文中“绿”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阅读、评析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3、联系社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情绪的歌颂。
重点难点:1、体会散文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2、理解“绿”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一、导入设想在不同的情况下,观绿的感受?(例如在冬天、夏天、沙漠、忧烦时等等情景。
)二、解决生字词。
(小组自行解决)陆蠡( ) 涸( )辙婆娑( ) 猗( )郁囚系( ) 蕈( )菌⑴了截:⑵涸辙:⑶急不暇择:⑷婆娑:⑸猗郁:三、赏析品味(互相讨论交流)速读课文,选出你喜欢的语句,诵读并说明理由。
四、整体感知(小组讨论交流)1、预习的基础上,速读课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阶段?2、在这过程中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呢?四、文本探究作者为什么囚绿?你是如何评价的?(赞成或者不赞成)(讨论、辩论)“七嘴八舌”辩论赛五、拓展延伸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片绿叶,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难和痛苦囚住。
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六、小结七、布置作业:1、请你模仿绿藤的口吻,以“朋友,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作者写一段话,表达绿藤对作者囚绿的理解之情。
2、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
如: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阅读材料:陆蠡是1919年初秋走出故居的,从此他就永远没有回来。
有家不归的人,一定有他自己的追求。
……是1941年的夏天,丧偶五年多后的陆蠡在上海“孤岛”再婚。
婚宴上,人们第一次看见他穿了新袍子,手里提着酒壶不怎么娴熟地为宾客斟酒。
高一语文 必修二 《囚绿记》 导学案
《囚绿记》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2、理解“绿”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咀嚼描写“绿”的重要语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的歌颂。
【自主学习】1、通读全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涸.辙之鲋.()()移徙.()猗.郁()淅.沥()陆蠡.()蕈.菌()囚系.()瞥.见()揠.苗助长()急不暇.择()2、解释词语淅沥:婆娑:葱茏:猗郁:揠苗助长:3、作家作品陆蠡(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省天台县人。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有散文和散文诗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4、写作背景《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国难当头,民生之艰,个人之困,使这个有抱负的青年倍感焦灼与痛苦,使他发出要挣脱黑暗的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
【合作探究】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释题: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2、理清思路:课文的题目叫囚绿记,却不仅仅写囚绿,此前此后都写了些什么呢?请根据作者的思路填写动词,并用词语来概括作者在各个阶段的情感。
()绿——()绿——()绿——()绿——()绿3、被囚前后,常春藤的生长情况有何变化?。
4、常春藤在被囚后,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表现了常春藤怎样的精神?。
5、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文中作者对常春藤的称呼是有明显变化的,你能快速找出来这不同的称呼吗?这不同的称呼反映出作者对常春藤的情感有什么变化?【难点解析】1、本文作者仅仅在赞美常春藤吗?文中隐约交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请找出交代背景的语句,探究一下“绿”的深层含义。
2、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最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3、陆蠡对绿藤因爱而囚,你如何评价这种举动?真正的爱应该是怎样的?。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1.3《囚绿记》精品导学案
囚绿记【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结构,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圈点批注,欣赏品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
3、理解作者对“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的赞颂。
【学习重难点】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
【学法指导】1、抓住写“绿”的句子,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
2、沿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线索,自行领悟隐含的文意。
挖掘出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3、反复诵读(最好美读)感受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写作手法,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知识链接】1、陆蠡其人:(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著作见课下注释。
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年仅34岁。
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岁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
2、陆蠡其时其文: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困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发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1、整理文中生字词2、理清课文结构脉络3、反复诵读文章,体会“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
二、课内研讨1、自学反馈(A级)①字音瞥.见()涸辙..()()..()()移徒.()淅沥婆娑.()猗.郁()目不暇.择()揠.苗助长()②积累成语直截了当:涸辙之鲋:揠苗助长:留连忘返: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B级)①阅读文题,质疑猜读,我会有这些问题。
②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③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划出关键句。
绿→绿→囚绿→绿→绿3、品读悟情,感受绿的形象(B级)①文中哪些句中最能表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找出,美读它。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5篇)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 3 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法,能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内涵;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绿的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难点: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当代著名诗人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一双慧眼来欣赏一组有关绿地图片。
欣赏完图片,相信同学们对绿都有自己的理解吧!在你的心中绿是什么呢?学生阐述对绿的理解。
师总结:绿是生命,是希望,是青春,是快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可是现在却有人要将它囚禁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体味他对绿那份独特的情感吧。
二、解题“囚”的含义是什么?明确:人居斗室为“囚”,在我们的理解里,“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
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三、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之形象1.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请以作者口吻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向“绿”表白。
(请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注意赏析表现作者爱绿的句子)我囚禁你,因为你。
过渡:一句句真情告白,让我们读到作者对绿的深深喜爱。
那常春藤在作者的这份浓浓爱意的滋养下一定会茁壮成长吗?或者: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第8段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作者对绿具有怎样的感情?喜爱你还能从文章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请找出来并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版必修二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囚绿记绿色之美我爱绿色,绿色对我的生活是一种补助,如果在某个夜晚,摘一片绿叶,倾听天穹和大地的声音,内心是多么笃定而恬静。
绿色蕴藏着生命的源泉,净化着空气的魂魄,多少生命依赖绿色而生存繁衍。
当春天来临时,所有的绿色植物,无论处在何方,哪怕是高山坡边、戈壁沙滩、石缝岩缝、树下草丛、田野乡径……都绽放着可爱的象征生命的绿叶,迎着料峭春寒,顽强地撑破束缚着它的芽苞,骄傲地昂着头,似乎在向人们展示它强劲的生命力,竭尽全力用自己的生命的本色装点着春天。
古朴的山村、荒凉的沙漠、一望无边的戈壁、雄伟的高山、幽静的湖泊……在绿色的热情渲染下,变得温馨而富有情趣。
因为绿“恩泽”人间,人类多了一些心灵藤萝的牵绊,多了一些情感的认同与默契。
我们可以像绿色一样轻松地蔓延着快乐、友善、惬意,像绿色那样欢乐地编织着美丽的梦想和期望,在平凡中展示美好的情怀。
大自然赋予绿色的神韵是神奇无限的,它是我们梦幻的天堂!绿色美在朴实无华的外表。
它没有表层的妩媚炫耀,而是透着骨子里的强硬和浩然正气!它天然去雕饰,素面朝天,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依然执着坚定;如清水出芙蓉,一如初装,淡雅的氤氲之气,如雾如露,一如仙尘;它不依恋繁华,也不需要衬托,不怕抛弃和遗忘,坚守着自己的家园和理想,坚守着一生与之共存的追求。
一、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2.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意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3.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连线大义凛然的爱国作家——陆蠡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字圣泉。
1931年大学毕业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1942年4月被捕,数月后惨遭杀害。
作品主要有散文诗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word导学案
3 囚绿记一、经典涵咏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鉴赏:本诗隐含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处处存在相对状态,作为个体的人,自然是独立的,互不相干的;但作为群体的人,自然又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诗歌意境空灵优美,为人们带来无尽的遐想;言有尽而意无穷,明白的话中有着启人深思的哲理和触动人心的落寞感情,引人深思的内在韵味!二、任务预习(一)学习目标1、在初读课文时用实心圆点(·)标出你认为的生字和难字(不少于10个)并把它抄录下来。
2、请认真阅读课文,并查阅资料,了解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处的环境。
3、从把握文章主旨入手,弄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再透过这种结构形式去体会作者的感情。
4、多读,通过与作品的直接对话,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一)学习重点与难点1、学习重点:(1)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写作意图。
2、学习难点:(1)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2)“绿”的象征意义。
四、回顾反思本课最大的收获是:本课遗留的困惑还有:五、拓展阅读绿朱自清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湿润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的,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湖北省当阳二中高中语文 囚绿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囚绿记》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理清散文的脉络,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
2、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对绿色所赋予的深刻含义。
3、感受文中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对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读中求解,读中悟情,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学习难点】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提高感悟能力。
【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2、学习圈点批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字圣泉,浙江天台人。
幼时有“神童”之称。
抗日烈士,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
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
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
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译著有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英国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等。
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
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诚挚、朴实。
陆蠡之文,亦如陆蠡之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1942年4月13日,上海。
卢家湾捕房查抄文学生活出版社,劫走存书数万册。
陆蠡孤身前去据理抗辩,要追回被抢图书,为文学生活出版社讨回公道,却当即被戴上手铐。
后被押送到江湾日本宪兵司令部,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你爱国吗?”“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指汪伪政权)么?“不赞成?”“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绝对不能征服!”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
《囚绿记》导学案
高一语文 YW-B2-D1 (语文-高一-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导学案编写人:雷旭明审核人:高一备课组编写时间:2016.11.12 班级: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理清结构,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圈点批注,欣赏品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
3.理解作者对“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的赞颂。
【学习重难点】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
【学法指导】1.抓住写“绿”的句子,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
2.沿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线索,自行领悟隐含的文意。
挖掘出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3.反复诵读(最好美读)感受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写作手法,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重点难点】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法指导】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知识链接】1.陆蠡其人:(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著作见课下注释。
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年仅34岁。
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岁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
2.陆蠡其时其文: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困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发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基础达标】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来源:学科网]涸辙淅沥揠苗助长婆娑流连急不暇择猗郁毫不犹豫蕈菌囚系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葱笼淅沥攀缘怜悯B.莫生脉络纤细繁茂C.公寓喜悦常春藤诚心诚意D.猗郁琼浆玉液直接了当简漏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年华。
语文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三课《囚绿记》导学案
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课《囚绿记》导学案【大成目标】(目标解读、课堂组织2分钟)1.通过学习,了解写作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2.通过对本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重点)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
(难点)【使用说明】1、基础案通过学生在课后上网和到图书室查阅的结果,在上课时课内学生相互沟通交流之后可以完成;2、升华案在预习基础上先总体把握课文内容,再重点研读一二自然段,注重对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3、巩固案要求当堂完成前2个小题,其余内容课外完成,并在下节课做交流;4、建议一课时。
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1、了解作者(由同学们在交流中相互补充)温馨提示: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诵读课文1、字音过关:(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急不暇择()移徙()淅沥()葱茏()答案:ixia xǐxī lìcōng lóng2、诵读课文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在读课文中体会作者的语气、心境、思想灵魂(在读的过程中先由教师指导)接着由学生小组讨论诵读的感受,在读的过程中要多种诵读相结合,并完成下列练习:(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
(完整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导学案及答案
第 3课《囚绿记》导学案1.品读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写作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
金句银段:仰望天空,仰望这线执著的绿色,总令我心旷神怡,思绪万端,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
它与我们一样,也向往自由,追逐光明,真心热爱脚下的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呀。
有谁能说自然是冷漠的、无情的?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而我一直相信在宇宙规律的作用下,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你无法评说谁更伟大谁更渺小谁更益于对方。
就像今晚,秋空如洗,夜凉如水,银河横波,一盘银月垂至天幕中央,说不出是欲升欲沉还是欲远欲近,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忽略窗台前的这线绿色,它笼在迷人的夜色里,梯次排开的豆荚和瓜纽如同披上了一身轻纱,轮廓分明地在秋风下回忆曾经汗流浃背的夏天的火热,算计着丰硕的收成,说不定一声秋虫的低吟浅唱就成全了豆荚们瓜纽们酝酿了整夏的爱情,刚刚坠入甜蜜的小生命于是急不可待的地探出绿色的小手敲打窗子,要把一肚子的幸福与快乐说给你听。
满分作文善之行处,步步生花先哲孟子有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人性本善尽管经过时间的洗礼和世事的打磨,难免有些沧桑,但我相信人的灵魂深处是不忘初心的。
拥有初心的人,会沿善之路走下去,踏出的每一步,都能开出一朵香满人间的花。
或许近来社会有不少恶性事件,人们心中也对善起了疑虑。
但从医院为老王开“绿色通道”,默许他欠钱出院,老板主动送钱等事情中,不难发现善的痕迹布满社会。
而他们的善行给老王带来了健康和感动,更消融了人们心中凝结的冰雪。
善之行处,留下温暖,犹如寒冬腊月里的一个暖炉。
莫言曾讲述一个关于他母亲的故事。
莫言家中十分贫困,每年过年时母亲才会煮一碗香喷喷的饺子。
但有一年一个乞丐到他家中乞讨,母亲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的半碗饺子递给了乞丐。
这件事给莫言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2
《囚绿记》导学案[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标:(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2)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学习重点与难点]1、学习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
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学习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知识链接]1、介绍作者:陆蠡(li)(1)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
如范蠡。
(2)作者简介: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
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陆蠡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不仅文章写的优美,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3)其他作家的评价:巴金老人在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陆蠡之文,亦如陆蠡之人;而他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这篇淡雅的散文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写作背景!2、写作背景:《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囚绿由》序我羡慕两种人。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二导学案囚绿记
【相关知识】1、介绍作者:陆蠡(li)(1)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
如范蠡。
(2)作者简介: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
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陆蠡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不仅文章写的优美,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3)其他作家的评价:巴金老人在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2、写作背景:《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3、《囚绿记》序我羡慕两种人。
一种富有旺盛的想象,充沛的热情,敏锐的感觉,率真的天性。
他们往往是理想者,预言者,白昼梦者。
他们游弋于美丽的幻境中,他们生活在理想之国里。
他们有无穷尽的明日和春天。
他们是幸福的。
另一种具有冷静的思维,不移的理智,明察的分析,坚强的意志。
他们往往是实行者,工作者,实事求是的人。
他们垦辟自己的园地,他们的生活从不离开现实。
他们有无止境的乐趣和成就。
他们是幸福的。
前者是诗人的性格,后者是科学家的典型。
前者是感情的师傅,后者是理智的主人。
我羡慕这两种性格。
反观我自己?两者都不接近。
我是感情的奴隶,也是理智的仆役。
我没有达到感情和理智的谐和,却身受二者的冲突;我没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匡扶,而受着它们的轧轹;我没有求得感情和理智的平衡,而得到这两者的轩轾。
我如同一个楔了,嵌在感情和理智的中间,受双方的挤压。
我欢喜幻想,我爱做梦,而我未失去动物的本能,我不能扮演糊涂,假作惺松。
《囚绿记》 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一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落实答散文阅读题的方法与思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章线索、重要语句、表现手法、主题思想的提问总结答题方法与思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作者对绿挚热的情感中感受他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抗敌精神的歌颂。
二教学难点:总结答题方法和规律,并落在实处。
三教学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 导入:请学生说一说有关于“绿”的诗句,就题目进行问题猜想。
2 展示问题与总结(1)“绿”在文中多次出现,它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贯穿全篇的线索作用,从盼绿、赏绿、囚绿、放绿到怀绿,每一部分都与“绿”密不可分。
规律总结:线索题,扣住文本,条分缕析。
(2)作者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参考答案:说明作者关绿亲绿的强烈愿望。
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愉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
另外这句话还为作者后文写与绿枝条的亲密交往起铺垫作用。
规律总结:理解句子含义作用题,抓关键词,自问自答。
(3)“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最后作者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参考答案:作者想让绿色和自己更接近、更亲密,拿绿色来装饰简陋的房间,装饰过于抑郁的心情,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借绿色来比喻抑郁的年华。
“绿囚”执着地向着阳光生长,作者被这种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所折服,最终把绿囚放了。
规律总结:取文精华,归纳组合。
(4)“囚绿记”作为文章的题目,可以从象征意蕴、主题思想等多方面对它进行赏析。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只让学生从象征方面回答)参考答案:“囚绿记”作为文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
“绿”是出现于作者窗前的常青藤,它充满生机,是蓬勃生命力的象征;它被囚禁后固执地朝向窗外,是自由与光明的象征;它永不屈服于黑暗,是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象征。
规律总结:审清角度,叙议结合。
高中语文 第3课 囚绿记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
二十冶高中语文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读音,含义。
2、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巩固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从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重点: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习难点:巩固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从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学法指导:朗读自主合作探究五.学习过程:㈠自学导航:知识链接1、介绍作者:陆蠡(lí)(1)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
如范蠡。
(2)作者简介: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
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陆蠡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不仅文章写的优美,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2、写作背景:《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3.字音字形急不暇.()择移徙.()揠.()苗助长瞥.见()淅沥..()()涸辙..()()猗.()郁婆娑.()4.成语积累:直截了当:涸辙之鲋:揠苗助长:留连忘返:㈡探究展示:1、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用文中的话回答)?2、作者为什么要囚绿?他把绿“囚”牢了吗?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三)巩固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与这个有杀父之仇的敌人展开了一场不共戴天....的斗争。
B.现在,我国打出自由撰稿人招牌的作家依然寥若星辰....。
C.年逾不惑的二月河,创作了《康熙大帝》,终于在文坛崭露头角....。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囚绿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2、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学习重点、难点1、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2、批注课前准备让学生查找陆蠡的有关资料学习过程知识链接:与陆蠡相识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
学生谈完后,教师强调本文中所蕴藏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但是不能照本宣读,回答精要,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
学生可以带有关的资料课文梳理:一、课文线索学生整体阅读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归纳线索:二、分层梳理(一)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速读课文。
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二)、研读“囚绿”部分。
(第8-11小节)1“囚绿”的含义是什么?2、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3、作者得到“绿”了吗?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说明。
【难点分析】1理解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
①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②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2关于文章主题的理解。
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说出理由。
①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
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③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 囚绿记学案1 文本研读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镶嵌..( ) ②孔隙.( ) ③瞥.见( ) ④涸.辙( ) ⑤急不暇.择( ) ⑥移徙.( ) ⑦揠.苗助长( ) ⑧淅沥..( ) ⑨婆娑.( ) ⑩葱茏.( ) ○11嫩.绿( ) ○12猗.郁( ) ○13蕈.菌( ) (2)多音字①纤⎩⎪⎨⎪⎧ 纤.细( )纤.绳( ) ②禁⎩⎪⎨⎪⎧ 不禁.( )禁.令( )③度⎩⎪⎨⎪⎧度.假( )度.德量力( )④提⎩⎪⎨⎪⎧提.防( )提.醒( )2.辨形组词 ①⎩⎪⎨⎪⎧ 暇( )瑕( )遐( ) ②⎩⎪⎨⎪⎧ 揠( )偃( )堰( ) ③⎩⎪⎨⎪⎧ 猗( )漪( )绮( ) ④⎩⎪⎨⎪⎧瞥( )蹩( )弊( )蔽( )⑤⎩⎪⎨⎪⎧淅( )渐( )惭( )⑥⎩⎪⎨⎪⎧徙( )徒( )陡( )⑦⎩⎪⎨⎪⎧缘( )椽( )喙( )3.词语释义 ①涸辙的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急不暇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至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缘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揠苗助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淅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婆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抑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葱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猗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攀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留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烽烟四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留恋·留连“留恋”是动词,指不忍舍弃或离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巩固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从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领会文中赋物以情、咏物抒情的写法,并能将这种手法在写作中加以借鉴、运用。
3、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即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紧扣文本,把握作者对绿的挚爱之情,探讨绿的象征意义。
2、难点:
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主动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绿”的象征意义,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提升。
知识衔接
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字圣泉,浙江天台人。
幼时有“神童”之称。
抗日烈士,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
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
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年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
陆蠡曾与巴金、曹禺等63位作家一起,在抗议日本侵略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上签名,发出“我们决不屈服,决不畏惧”的呼号。
1942年4月13日,上海。
卢家湾捕房查抄文生社,劫走存书数万册。
陆蠡孤身前去据理抗辩,要追回被抢图书,为文生社讨回公道,却当即被戴上手铐。
后被押送到江湾日本宪兵司令部,因为“他是共产党”。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
——“赞成南京政府(指汪伪政权)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
陆蠡坚持爱国抗日立场,不屈不挠,被日军刑审数月后残忍杀害。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
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
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
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诚挚、朴实。
三本散文集:《海星》,于1936年8月问世;《竹刀》(曾名《溪名集》),于1938年3月出版;1940年8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
三个文集的共同特色是凝练、质朴、蕴藉而秀美。
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背景介绍:
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开端。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中国东北后,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已包围了北平。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径自在中国驻军阵
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
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
中国守军奋起还击。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
一个以宽容、和善、仁义作为道德标准的民族,开始在痛苦中学会以血还血、捍卫生命和民族的尊严。
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
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四、再识作者:
教学过程
导语
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欢的颜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的颜色。
这样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我们“求”之不得,可有人却偏偏要“囚”住它。
要想理清其中缘由,请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一、初步感知
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指绿色的常春藤。
“囚绿”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
二、深入感知
1、本文围绕哪个字展开的?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答案并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
2、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寻绿(1-4)——喜悦
赏(观)绿(5-7)——欢喜(满足)
绿囚绿(8-12)——溺爱(至爱)
放绿(13)——歉疚
怀绿(14)——牵挂(惦念)
三、重点探究
1、请找出文中写常春藤的句子,分析其特点。
蓬勃、向阳、固执
①“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
说明常春藤柔弱而又固执
②窗外有什么力量使这株常春藤的细叶、卷须朝窗外生长?
阳光和自由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朝气蓬勃
2、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喜爱呢?
(1)常春藤的特点及语句“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说明作者喜欢绿,是把绿看做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
(2)这也暗示着另一面,作者的人生并不顺利,甚至还暗示了当时整个社会都不安定,因此作者借绿来表达希望。
(3)再有,作者说“在这古城中我市孤独而陌生”,他需要有陪伴,而象征着生命和快乐的绿枝条便成了他唯一的“朋友”,因而它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3、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还是有更深层的寄寓?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本文时代背景的语句,联系作者生平(幻灯片展示),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写作时代背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绿”的象征意蕴:
1、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作者本人!
2、蒙难、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北平的人们!
3、日寇铁蹄下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囚绿”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
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作者从绿“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顽强性格,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他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作者也借物抒情,通过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热爱祖国、渴望民族解放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
四、拓展延伸
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抹绿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难和痛苦囚住。
遗憾的是,有的没有能够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枯萎了!就以一些作家艺术家为例吧……
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
正面的有司马迁、张海迪、史铁生、海伦•凯勒、保尔•柯察金、苏轼、李白等。
结束语(生齐读):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五、课堂作业
模仿本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来写一种植物。
要求:字数200左右;寄托情意。
结束语: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不仅了解了象征借物抒情散文的写作方法,更体会到了作者那种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精神,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