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囚绿记人教版必修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课《囚绿记》课件 (共19张PPT)PPT语文课件
陆
记蠡
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对常青藤感情的变化及背后的原因。 2.能通过阅读和讨论延伸出“绿”的象征意义。 3.能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 : 1. 由绿延伸出来的象征意义。 2. 剖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 的抗日烈士。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 泉。陆蠡是他的笔名。三本散文集 《海星》、《竹刀》、《囚绿记》。 三个集子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 蕴藉而秀美。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小 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 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写作思路:
遇绿(1~ 3) 赏绿(4~7) 囚绿(8~11) 放绿(12~13) 思绿(14)
哪几段直接写“囚绿”?“囚绿”前后分别写了什么? (用 “__绿”形式的短语概括)
1.寻绿(1—4)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 2.观绿(5—7)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3.囚绿 (8—12)文章主体,与文章标题相呼应,写出
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 4.放绿(13)不屈服黑暗,向往光明。 5.怀绿(14)惦念牵挂。
线索: 对绿的感情(找依据)
• 一般的喜欢——生的喜悦——曲解——同情—— 尊重 赞美——祝福——怀念 (感情变化)
• 称呼变化 绿色-----绿友----绿囚 -----绿友
作者为什么对“绿”如此挚爱?
张海迪,高位截瘫。以顽强 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 大学及研究生的专业课程。 其间克服病痛和困难进行创 作,至今已出版大量的作品。
海伦·凯勒是美国一位 残障教育家。19个月大 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 致失明及失聪。毕业于 哈佛大学。
从小失去听力,曾是 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 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 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 中国的“海伦·凯勒”。
高一语文必修二人教版:第3课囚绿记课件
感知作者
试从文中找出有关本文写作时代背景的句子,联系作者 简介,说说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说出你的根据。
陆蠡: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
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 语文学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 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 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 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 记》。
蓬勃
生命、希望
绿
象 向往光明、自由 向阳 征
固执 坚贞不屈的民 族气节
• 12、主题诠解: • 本文的作者采用“言在 此而意在彼”的象征手法,以 小见大。课文表面上写的是 “囚绿”的故事,实际上是 通过对“绿囚”的赞美,讴 歌了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 黑暗势力的抗争精神,歌颂 了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 气节,传达出作者期望沦陷 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黑 暗统治、重获光明的心声。
三毛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 因丈夫遇难无限郁闷, 用粉红色的丝袜缠到自 己的脖子上……
20世纪美国最伟 大的小说家.1946年, 因高血压、糖尿病、 皮肤癌,精神抑郁 症,海明威健康每 况愈下。他开始变 得异常烦躁,尝到 了自我怜悯的痛苦。 终于在1961年7月2 日,用双筒猎枪伸 进嘴里扳动了扳 机……
海伦· 亚当斯·月 27日-1968年6月1日), 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 家。她在19个月大时 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 失明及失聪。后来借 着她的导师安· 沙利文 (Anne Sullivan)的 努力,使她学会说话, 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并且毕业于哈佛大 学.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课文解读
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课文解读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起笔交待时间。
单独成段,以示强调。
]我住在北平①的一家公寓②里。
(①北平:即北京,北伐战争后,中国的首都迁到南京,北京被改名为北平。
②公寓:旧时租期较长,房租论月计算的旅馆。
)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①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①嵌:qiàn。
)[介绍所住公寓房间的大小、地面、墙壁、天棚、窗户、窗帘,并且与南方对比,突出其简陋的特点,为下文写自己对房间的反常选择作铺垫。
]窗是朝东的。
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
[写屋内光照时间长,炎热得“可畏”,进一步为下文铺垫造势。
]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房间简陋、狭小、炎热,又不是别无选择,而作者却偏偏选定了它,并且感到喜悦而满足,这反常的举动一下便引发读者的疑窦:为什么如此偏执?究竟是为了什么?但是作者故意不点破原因,而是卖个关子:“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这就留下悬念,吸引读者非阅读下文不可。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
[写孔隙为下文囚绿作必要交代。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照应上文所说“一个小小的理由”,交代选定此房的原因。
]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①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了截②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①瞥见:看到,一眼看见。
瞥,piē。
②了截:明了简单。
了,liǎo。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一单元第3课 囚绿记(共37张)PPT课件
的意 蕴
2、蒙难、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北平的人们!
3、日寇铁蹄下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17
“常春藤”的特点
❖ 蓬勃 ❖ 向阳 ❖ 固执
生命、希望
追求光明 、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象征手法
18
常春藤一样的陆蠡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按
:指汪伪政权)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
重点字词 了截:明了简单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 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反而坏事 猗郁:充满生气的样子 jùn 急不暇择:因过于急切而 来不及选择
6
一、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请快速阅读课文,标出段序号,划出关键句 子,理清文章结构。
2、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3、作者为什么要囚绿?他把绿囚牢了吗?
请带着这些问题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7
依据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 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这篇文
章的抒情线索是:
8
抒情线索
一、(1-7)对“绿”(常 春藤)的喜爱之情,为下文 囚绿做铺垫。
恋绿
二、(8-11)囚绿的过程。 着意表现他囚绿的固执和 青藤不甘被囚的执著。
囚绿
三、(12、13)释放“绿”, 表达对光明的呼唤和追求。 释绿
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
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
》和《囚绿记》。
4
解题:本文题为“囚绿记”
“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 的常青藤“囚禁”起来的事。
5
检查预习
正音: 陆蠡 lǐ 瞥见 piē 移徙 xǐ 猗郁 yī 蕈菌 Xùn
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了截: 明了简单。
(2)缘引: 攀缘,牵引。
(3)猗郁: 茂盛的样子。
(4)涸辙: 干涸了的车辙。涸,水干,枯竭,语出《庄子• 外物》。
(5)急不暇择: 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6)揠苗助长: 比喻不管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 反而坏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 A.瞥 见(piē) 淅 沥(xī) 茁 壮(zhuó) . . . B.移徙 (xǐ) 茎 叶(jìng) 嵌 着(qiàn) . . . C.猗 郁(qí) . 纤 细(xiān) 蕈菌 (jùn) . . D.婆娑 (suō) 囚系 (jì) 陆蠡 (lǐ) . . .
作者理解绿枝条之后“放绿”的行为,以及分 别之后的“怀绿”。 总之,无论是作者的感情触发,还是文 章的行文结构,都与“囚绿”有着极为密切的 关系,因此作者将文章命名为“囚绿记”。
4.陆蠡的《囚绿记》备受称道,是因为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 在艺术上都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结合全文予以分析。 【与你交流】(1)新奇精巧的结构。文章开篇不是 采用破题法,开门见山,而是从“去年夏间”的事 情开始,娓娓道来,逐层展开。文章先写“我”何 以一下子就选定这简陋、炎热的房间,接着补叙理 由:能见到一片绿影。文章进而写“我留恋于这片 绿色”,极写“我”对绿色之爱;而“忽然有一种 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一句,把文章推入中心:囚 绿。然而后来,“我”发现“绿友”追求光明,永 远向着阳光;要是没有阳光,它就会枯萎变色。至 此,作者才借写“绿友”点出“文眼”:它是个“ 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于是“我”决定开释
“观绿”“亲绿”的愿望,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 生活在大都市北平举目无亲的困境,他正需要绿 色来愉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另外,这 句话还对后面写作者与绿枝条的“亲密交往”起 了铺垫作用。 (2)“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 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 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这两句话点明了绿色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 绿色的挚爱:绿色在作者心中就是生命中一切美 好事物的象征。作者的赞美、歌颂之情蕴含其中 ,同时也为自己“囚绿”交代原因。 (3)“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 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 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精品课件(3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精 品课件( 3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精 品课件( 34页)
概括归纳
课文中的常春藤有何特点? 绿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精 品课件( 3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精 品课件( 34页)
找出文中写常春藤的句段。探究讨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精 品课件( 34页)
整体把握
课文哪几段写“囚绿”的? 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给每个层 次拟一个类似 “囚绿” 这样动 宾结构的小标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精 品课件( 3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精 品课件( 3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精 品课件( 3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精 品课件( 34页)
不应凋零的绿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精 品课件( 3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精 品课件( 34页)
现代文学 巨匠---老舍 文革中不堪迫 害纵身跳入冰 冷的湖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精 品课件( 34页)
《囚绿记》的写作年代,作者正在“孤岛 ”上海,抗战正酣,他怀念北平的常春藤 ,怀念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赞 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就是歌颂 忠贞不渝的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不屈 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绿”深层的象征 意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精 品课件( 3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精 品课件( 34页)
祝福 怀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精 品课件( 3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精 品课件( 34页)
高中语文 第03课 囚绿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03课囚绿记1.作者简介陆蠡,原名。
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
他的处女作是《》,主要散文集有《》《》《》。
作家曾评价他说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2.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瞥见()涸辙()茎叶()婆娑()猗郁()蕈菌()淅沥()孔隙()揠苗助长()1.陆圣泉抗日烈士海星海星竹刀囚绿记巴金2.piēhéjīng suōyīxùn lìxìyà1.课文的题目叫“囚绿记”,却不仅仅写囚绿,此前此后都写了些什么呢?请用“绿”的形式概括文章各个部分。
①寻(得)绿(1—4段)。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
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
②观(赏)绿(5—7段)。
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伸须、攀缘、舒叶、凋谢。
这一部分是以写心理活动为主,所谓“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的依托。
③囚绿(8—12段)。
这五段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引绿入室,发现生的欢喜,绿条执意向外,绿条渐瘦渐弱,打算放绿出“牢”。
囚绿至此结束,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
④放(释)绿(13段)。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
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求生的谋划。
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绿枝条获得新生。
⑤怀(忆)绿(14段)。
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2.作者在各个阶段的情感是不断变化的,仔细感受并用词语来概括。
寻(得)绿——喜悦满足观(赏)绿——欢喜留恋囚绿——生的欢喜、不快、恼怒放(释)绿——诚意祝福怀(忆)绿——真挚怀念3.“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最后“我”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为了让绿色与自己“更接近”“更亲密”,“我”要囚住这绿色,“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比喻猗郁的年华”,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文精讲1.3囚绿记新
囚绿记(课文精讲)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
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将——1.从把握文章主旨入手,弄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再透过这种结构形式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多读,通过与作品的直接对话,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走近作者一、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我国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原名陆圣泉,浙江天台人。
二、作品信息《囚绿记》是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
三、相关知识《囚绿由》序我羡慕两种人。
一种富有旺盛的想象,充沛的热情,敏锐的感觉,率真的天性。
他们往往是理想者,预言者,白昼梦者。
他们游弋于美丽的幻境中,他们生活在理想之国里。
他们有无穷尽的明日和春天。
他们是幸福的。
另一种具有冷静的思维,不移的理智,明察的分析,坚强的意志。
他们往往是实行者,工作者,实事求是的人。
他们垦辟自己的园地,他们的生活从不离开现实。
他们有无止境的乐趣和成就。
他们是幸福的。
前者是诗人的性格,后者是科学家的典型。
前者是感情的师傅,后者是理智的主人。
我羡慕这两种性格。
反观我自己?两者都不接近。
我是感情的奴隶,也是理智的仆役。
我没有达到感情和理智的谐和,却身受二者的冲突;我没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匡扶,而受着它们的轧轹;我没有求得感情和理智的平衡,而得到这两者的轩轾。
我如同一个楔了,嵌在感情和理智的中间,受双方的挤压。
我欢喜幻想,我爱做梦,而我未失去动物的本能,我不能扮演糊涂,假作惺松。
我爱松弛灵魂的约束,让它邀游空际,而我肉身生根在地上,足底觉触到土地的坚实。
我构设许多崇高的理想,却不能游说自己,使之信服;我描拟许多美丽的计划,仍不能劝诱自己,安排自己。
我和我自己为难。
我不愿自己任情,又不能使之冷静;我想学习聪明,结果是弄巧成拙。
我奔去我所喜悦的我所宝贵的,而保留住我所应当忘去的应当摒除的;我有时接受理智的劝告,有时又听从感情的怂恿;理智不能逼感情让步,感情不能使理智低头。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囚绿记》课件(共27张PPT)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 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 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 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 的‘写作之夜’,史铁 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 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 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 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 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 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 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
轮椅上的身影是那么瘦小, 但他脸上始终带着恬静的 微笑。在残酷的命运面前, 他仍顽强进行探索,因为 他有一颗坚强的心。凭借 三根会动的手指,创造了 一个又一个奇迹,他凭借 自己对生活的一腔热爱, 一次又一次感动了大众。 曲高和不寡,身残志犹坚。
如 “ 绿” 的 人
司马迁, 受宫刑,却能 忍受这世间最 大的耻辱,因 为他心中有未 完成的《史 记》。
你脸上永远的灿烂, 掩去了时刻都在承受的病 痛。千百次,你追问人生 的意义,认定“活着就要 做个有益的人”。你说: “如果我能站起来,我要 用双脚一步步感受大地的 温馨。”虽然你幼时就被 命运扼住了咽喉,但“轮 椅上的梦”却盘旋着生命 的舞蹈,创造出一个个奇 迹。多少健全的人被你激 励,多少颓唐者因你而懂 得了——“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
蓬勃 向阳 柔韧
固执
“绿”之性格 (象征)
生命、希望 慰安﹑快乐 光明、自由
顽强不屈
读完这篇文 章中作者对常 春藤的描写, 你有什么感受? 当我们面对突 如其来的灾害 时或者是巨大 的痛苦时,我 们如何把握自 己的命运?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 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 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 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 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 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朱自清《绿》
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囚绿记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有一种品格叫倔强 名句诵读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唯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 处。——朱熹 4.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 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6.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鲁莽,倔强 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马克思 7.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一、读准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孔隙.
xì
涸.辙.
hé zhé
陆蠡. lǐ
蠡
管窥蠡. 测
lí
择
选择. zé 择.菜 zhái加点字来自瞥.见蕈.菌绿.色
绿
绿.营
累
疲累. 拖累.
读音 piē xùn lǜ
lù
lèi lěi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二、写对字形
词语
移 xǐ tú劳 闲 xiá xiá迩
3.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的什么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固执”指“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 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这表现了常春藤对光明的向往和执 着的追求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4.联系文中交代的历史背景,说一说课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 感情。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一、理理文章思路
三读重难探究
二、说说文章主旨 本文叙写了作者在孤旅生涯中和一枝常春藤相识相知的故事,赞 美了窗前这永向光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友”,颂扬了忠贞不 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3 囚绿记20-人教版
题号 小组
1
2
第三组
第九组
1.以10分为总分,先打分,接着陈述打分理由。 用红色粉笔标示关键词并补充内容,不超过2分钟。 2. 声音洪亮,充满激情,神态自然, 大方得体。 3.评价字迹是否工整,思路是否清晰,答题是否全 面规范。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好笔记,及时补充和质疑。
关于象征手法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文章描写的对象不同,语言的风格各异,而且有白话, 有文言,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作者都不是单纯地赞美松树、白杨、翠竹、 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以及具备这些美德的人,或借以说明某项事 理。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手法”。
3 * 囚绿记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绿的深深挚爱 之情
2、领会 “绿” 的象征意义, 提高感悟能力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同学们把课下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提出 来?
1.作者笔下的绿枝条有什么特点?
2. 作者为什么对“绿”如此挚爱?
自探要求: 1.用心思索,激情投入。 2.注意结合文本进行独立探究, 将思考成果简单地标注整理,做 好小组讨论的准备。
意赏 义析
竹 石 的 象 征
竹石
顽强而又执着 的品质
作者用岩竹的 坚韧顽强象征 自己的刚正不 阿、正直不屈、 铁骨铮铮的骨
气。
你的收获
感悟生命:
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抹绿色, 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难和痛 苦囚住,当我们的生命之绿 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 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 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 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语文高考《考纲》中说明,考查 常见的表现手法
常见表现手法有: 联想、想象、象征、
抑扬、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虚实结合
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二:《囚绿记》
《囚绿记》知识讲解编稿:董海娜责编:王娜课前导入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他就是《囚绿记》的整理陆蠡。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学习目标1、感受整理对绿的深深热爱,理解整理在文章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3、品味文章语言特点,领会文章主题思想。
知识汇总1、整理简介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
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
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
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
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整理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
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2、背景材料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整理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入侵租界为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
整理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整理之一。
《囚绿记》就写于抗战前期(1938年)“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整理怀着“过于抑郁的心情”,自然对富有生命力,充满生机的绿色常春藤无比眷恋,于是整理由于恋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阴暗潮湿的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来“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
2019年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3_囚绿记1ppt课件
自主学习,圈点批注
初读课文。用符号标出段序、生字、生
查工具书注音、解释,并对文章中的精彩段
批注。
自学检测 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lǐ hézhé xīlì yī
陆蠡
suō
涸辙
piē
淅沥
xùn
猗郁 移徙
yà
婆娑
瞥见
蕈菌
揠苗助长
自学检测
了截爽直 —— 急不暇择 —— 抑郁 —— 葱茏 —— 攀援 ——
合作学习,文本探究
②作者在文中隐约交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请找出 句,探究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
背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烽烟四逼中的旧都”。
写作意图: “绿”的精神与中华民族 通的,所以,文章借讴歌“绿”来赞扬中 不屈的民族气节。
合作学习,文本探究
③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又写了什么?
①直接倾诉对绿 排比、比喻等修辞
一个“焦”字, 情之真挚。
②运用比喻修辞 绿”“视同至宝” 热爱。
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
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④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 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③抒写“我”的 我以慰藉,我不再 的热爱。
④表现作者和绿 主要是表达作者对 安宁平和的环境的 绿的理解并不深入
关于象征手法
比喻
托物言志
象征
拟人
暗示
借物抒情
因物说理
作者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以及具备这 人,或借以说明某项事理。这种写作手法,通 “象征的手法”。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囚绿记
陆蠡
一、理清思路
二、探究内涵
作者为什么喜爱绿?
绿
生命、希望 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作者简介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 “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 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 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 高的灵魂接触了”。
陆蠡,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 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 1937年,陆蠡负责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工 作,他编辑的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 强令停刊。 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 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 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亲自去巡捕房交涉 遭关押。后被押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 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 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 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 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绿
托
物 言
蓬勃、向阳
借
Hale Waihona Puke 物 抒生命、希望,追求光明、自由
志
情
坚贞不屈的抗战精神
演示结束!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感谢聆听!
囚绿记 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常 春 藤
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的?“囚绿” 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 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结构短语概 括。
寻绿(1~4) 赏绿(5~7) 囚绿(8~12) 释绿(13) 怀绿(14)
文章以绿为线索, 自始至终紧扣一个 “绿”字,由“寻 绿、赏绿、囚绿” 到“释绿、怀绿”,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 都是因为喜爱,是爱 绿的表现。
• 这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抑郁、 不顺心的人对爱、幸福和美 好深深的追求而采取的行动。
• 找出常春藤被囚之时、之后的状态。
被囚之时 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蓬勃的生命力)
被囚之后
①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
比在外边长得更快(。生的欢喜)
②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都朝
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 族气节,向顽强抗争、不屈不挠的民族致以最高的敬意,表现出 对光明与自由的执着和向往。
(2)我怀念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 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含蓄表达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并借“有一天” 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一.整体把握 (一)快速浏览课文1~4段,明确事件发生的时间、 地点、环境特点及作者的心情
低矮、狭小、潮湿、 简陋、炎热
反衬
喜悦而满足
(二)集体诵读,文章5-7自然段。
• 思考: 1.作者是怎样观赏常春藤的?
2.找出常春藤生长的状态?
3.作者对常春藤是如何赞颂的?
1.作者是怎样观赏常春藤的?
•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 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
•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 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充分加强学生主体地位角度看,教师语言多了一些,如能多引导学生小结,那么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将更有利。
③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
全班交流后明确: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布置作业:
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
学生回答: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5.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6.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自读、思考、圈划、批注。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
绿 向阳
固执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
学生小结: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教后随想】
散文的阅读鉴赏,是学生感到有难度的,尤其是平常课余阅读文学作品较少的同学,更感到困难。
经过一番思量,决定巩固强化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读散文。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7.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3.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味。
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4.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
囚绿记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设计】本文教学需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