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导学案答案

合集下载

23《囚绿记》第二课时导学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doc

23《囚绿记》第二课时导学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doc

23 《囚绿记》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对绿的深深热爱,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2、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

3、优美清丽、节奏舒缓、色彩忧郁的语言风格。

4、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各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

【学习难点】品味欣赏语言;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一、复习导学二、训练提升【精读精练】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

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

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

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

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

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15、画线句与第一段的哪一句相照应?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为什么最后“我”让“绿囚”恢复了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珍重”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联系文中交待的历史背景,说一说课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主题阅读】春之怀谷张晓谷春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便从云端到山麓,从山麓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学案(附活页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学案(附活页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学案一、新知导学:(一)【学习目标】1.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习从品读文章的关键句、优美语句入手,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3.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4.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二)【学习重点】1.紧扣文本,把握绿的象征意义。

2.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三)【学习难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绿”的深刻内涵。

(四)【知识清单】1.字音辨识陆蠡.(lǐ)淅沥..(xīlì)移徙.(xǐ)婆娑..(pïsuō)涸辙..(hãzhã)猗.郁(yī)瞥.见(piē)葱茏..(cōng lïng)纤.细(xiān)急不暇.择(xiá)蕈菌..(xùn jùn)揠.苗助长(yà)2.词语释义。

了截:明了简单。

至宝:最珍贵的宝物。

繁茂:繁密茂盛。

安顿:指居住、安置下来。

留恋:不忍离开或舍弃。

缘引:攀缘,牵引。

抑郁:压抑忧郁的心情。

猗郁:茂盛的样子。

移徙:课文中指搬动、移动。

攀缘:指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还可指依附、投靠。

涸辙:课文中指的是干涸了的车辙。

涸,水干,枯竭,语出《庄子•外物》。

3.相关成语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作“拔苗助长”。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偃,拔。

急不暇择:比喻焦急的心情,等不及作仔细的选择。

4. 近义词辨析占据•占领“占据”指用强力保持或获得地域、场所。

例:敌人凭借占据的有利地形,企图负隅顽抗。

“占领”指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

例:我们要开拓和占领新的科技领域。

固执•顽固“固执”指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词义较轻。

例: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是不行的。

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导学案

3 囚绿记本课话题——执着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固执”本来是贬义词,但在这里却洋溢着作者对常春藤的赞美之情,因为它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它展现给人们的是一种向往光明、执着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凭借《千手观音》让世界记住自己的演员邰丽华,用曼妙的舞姿,清纯的微笑,执着的信念,创造了生命的极致。

她从小不幸被上帝夺去听力、说话的能力,她成了被上帝咬了一口的那个苹果。

但她没有屈服,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舞蹈,选择了执着,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成功地谱写了人生的绚丽篇章。

一位聋哑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全国,因为她用自己的拼搏诠释着执着与坚强的内涵。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张孝祥2.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苏轼3.成功的唯一秘诀——坚持最后一分钟。

——柏拉图4.成功的秘诀是走向目的的坚持。

——狄斯雷利5.最好的出路永远是朝前走完全程。

——罗伯特·弗罗斯特[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陆蠡.(lǐ) 猗.郁(yī) 婆娑.(suō)茎.叶(jīnɡ) 移徙.(xǐ) 瞥.见(piē)涸.辙(hé) 蕈.菌(xùn) 镶嵌.(qiàn)孔隙.(xì) 嫩.绿(nè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菌⎩⎪⎨⎪⎧蕈菌.(j ùn )细菌.(j ūn ) (2)卷⎩⎪⎨⎪⎧卷.须(ju ǎn )书卷.(ju àn ) (3)系⎩⎪⎨⎪⎧囚系.(x ì)系.围裙(j ì) (4)禁⎩⎪⎨⎪⎧幽禁.(j ìn )情不自禁.(j īn ) (5)累⎩⎪⎨⎪⎧疲累.(l èi )硕果累.累(l éi )罪恶累.累(l ěi ) (6)解⎩⎪⎨⎪⎧了解.(ji ě)押解.(ji è)解.数(xi è) 2.语境辨析法(7)顺着这条砖铺.(p ū)的街道一直向前走,就能到达他的店铺.(p ù)。

人教版学案高一语文必修2习题:第一单元3囚绿记 -含解析

人教版学案高一语文必修2习题:第一单元3囚绿记 -含解析

3 *囚绿记绿色象征着希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也是渴望“绿”的,他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

巴金回忆说,陆蠡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课内挖掘】陆蠡巧妙地借爱恋绿色,抒写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还展示了人心灵中最真实、最永恒的一面,那就是和平安宁、优美诗意的生活才是人真正的需要,但当一种东西侮辱你的自由的时候,人会为了自由而反抗,甚至牺牲,正如那常春藤一般。

同时本文还揭示出一个哲理:美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角度、心境下才能完美呈现。

作者欣赏绿藤,不是走在外面,而是透过一个小圆洞,这个特殊的角度使得绿藤朦胧而美丽。

[运用角度] “爱国”“抗争”“追求自由”“坚贞”等。

【课外运用】示例一:心灵的选择如果是朱自清,选择写“绿”不稀奇,因为他是一个古典的文人,多愁善感,喜欢花花草草。

然而把你的人生历程和“绿”放在一起看,就会引发很多的联想。

你是一名烈士,一名为了自由和民族而惨遭日寇屠杀的烈士。

照我们普通人的想法,烈士、战士都该是铁血汉子,粗犷,充满豪气,而不该有朱自清似的“温柔”。

而你却选择了写“绿”,这也许正是映照你血性男儿心灵中真实的另一面:你的生活中不但有斗争,还有和睦,还有对美的热爱。

战斗是你无可奈何的选择,和平安逸才是你内心真正的需要。

在绿叶身上,你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人。

看,多么细腻,多么温柔,“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

这是一种真正的爱,只有诗人才能写出。

一个人的高贵之处就在于:当一种东西侮辱了他的精神的时候,他的内心会逼他去抗争,他为精神自由而死,死而无憾。

囚绿记阅读答案【《囚绿记》导学案】

囚绿记阅读答案【《囚绿记》导学案】

《囚绿记阅读答案【《囚绿记》导学案】》摘要:教学步骤()、朗课体验感知,他把绿囚牢了没有?没有又把绿放了(3节)离开了绿他对绿感情又怎样呢?怀念(节)那么囚绿前写了些什么容呢?寻绿(节)观绿(57节),问题作者仅仅是抒发己对绿喜爱与怀念吗?是否有更深层寄寓?(探究绿象征义)学生出关背景句子卢沟桥事件发生了今天语编发布是《囚绿记》导学案希望可以助到三维目标、理思路体会作者表达深刻思想涵、了象征手法运用3、理华民族和切进步力量不屈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可贵精神教学重、掌握象征手法运用、体会作者寄托感情、散涵美及其象征义教学难理绿象征义及作者赋予绿深刻思想涵教学方法、重视朗抒情性很强例如五节宜多让学生体验感悟思考、主、合作、探究这是新课程核心学习观念教学设计了切实落实这理念将采用尽可能少要甚至不要老师提示非指示性教学其做法就是强调学生用己心灵感悟用己观判断用己思维创新用己语言表达教学程、导入新课二、教学步骤()、朗课体验感知设想这环节要学生由地朗课边边思考边圈划与要做两件事是要出己生活体验和感受或者说要出容与己生活产生共鸣地方并能用语言表达;二是要己根据平学习习惯或者己兴趣爱主确实学习主题进行主学习例如可以从容方面进行可以从语言方面进行可以从词积累方面进行等等这两容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共享预设题囚绿记思是记叙那么、绿指什么?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前写了什么?明确绿指棵常春藤8节写囚绿他把绿囚牢了没有?没有又把绿放了(3节)离开了绿他对绿感情又怎样呢?怀念(节)那么囚绿前写了些什么容呢?寻绿(节)观绿(57节)、写爱绿哪段或哪几段写得特别能打动你做下记(二)选课感悟交流设想这环节要学生体验感知基础上跳和选己特别喜欢段落要做两件事是跟桌交流能打动你句子或段落然全班交流要先有感情地朗品味再说明理由;二是假如你就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喜爱情与绿直接对话以五节绿是多么宝贵呀视至宝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朗这环节重欣赏品味语言和体会作者感情(三)精课质疑探究设想这环节要学生以研究眼光仔细课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不能发现问题要能思考课或别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可以主发现也可以合作发现提出问题教师不忙答而是要尽量引导提出问题者主思考还不能提交全班合作这环节是体现主、合作、探究重环节预设、作者什么喜欢绿?囚绿什么放绿?放绿什么怀绿?、作者仅仅是抒发己对绿喜爱与怀念吗?是否有更深层寄寓?明确问题作者什么喜欢绿?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笔下绿有怎样特?(划定围句子)① 蓬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②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植物③ 临行前我珍重地开释这永不屈黑暗囚人④ 使我不再孤独因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因绿使处孤独苦闷我以精神激励所以我深爱着绿那什么又放了绿呢?放绿什么怀绿?① 作者要走了② 被他不屈精神感动了(放弃也是种爱)③ 作者太爱绿了问题作者仅仅是抒发己对绿喜爱与怀念吗?是否有更深层寄寓?(探究绿象征义)学生出关背景句子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学生说出己课前掌握写作背景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绿是生命希望象征是光明由象征是坚贞不屈抗敌精神象征(四)拓展延伸写结合但是很遗憾陆蠡没有等到抗战胜利那天9年他才3岁坚贞不屈他就死日寇酷刑下陆蠡被日宪兵逮捕日人问他你爱不爱国?他声回答爱国!又问日人能不能征国?答曰绝对不能征!接下然就是酷刑了不久便吐血而死假设陆蠡牺牲眼前又闪现出那抹远旧都绿他会想到什么呢他会对他绿友说些什么呢?请你以蓦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挚爱绿友作开头展开想写段话(或说几句话)三、课堂总结先请学生结堂课收获然教师结作者以株常春藤牵出无限情思唱出了曲绿色生命歌烽火四逼民族危亡刻更是赋予绿以代要象征义照亮了民族心灵!以上就是语编分享《囚绿记》导学案全部容更多语请到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版必修二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版必修二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囚绿记绿色之美我爱绿色,绿色对我的生活是一种补助,如果在某个夜晚,摘一片绿叶,倾听天穹和大地的声音,内心是多么笃定而恬静。

绿色蕴藏着生命的源泉,净化着空气的魂魄,多少生命依赖绿色而生存繁衍。

当春天来临时,所有的绿色植物,无论处在何方,哪怕是高山坡边、戈壁沙滩、石缝岩缝、树下草丛、田野乡径……都绽放着可爱的象征生命的绿叶,迎着料峭春寒,顽强地撑破束缚着它的芽苞,骄傲地昂着头,似乎在向人们展示它强劲的生命力,竭尽全力用自己的生命的本色装点着春天。

古朴的山村、荒凉的沙漠、一望无边的戈壁、雄伟的高山、幽静的湖泊……在绿色的热情渲染下,变得温馨而富有情趣。

因为绿“恩泽”人间,人类多了一些心灵藤萝的牵绊,多了一些情感的认同与默契。

我们可以像绿色一样轻松地蔓延着快乐、友善、惬意,像绿色那样欢乐地编织着美丽的梦想和期望,在平凡中展示美好的情怀。

大自然赋予绿色的神韵是神奇无限的,它是我们梦幻的天堂!绿色美在朴实无华的外表。

它没有表层的妩媚炫耀,而是透着骨子里的强硬和浩然正气!它天然去雕饰,素面朝天,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依然执着坚定;如清水出芙蓉,一如初装,淡雅的氤氲之气,如雾如露,一如仙尘;它不依恋繁华,也不需要衬托,不怕抛弃和遗忘,坚守着自己的家园和理想,坚守着一生与之共存的追求。

一、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2.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意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3.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连线大义凛然的爱国作家——陆蠡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字圣泉。

1931年大学毕业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1942年4月被捕,数月后惨遭杀害。

作品主要有散文诗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高一语文《囚 绿 记》导学案

高一语文《囚   绿   记》导学案

高一语文《囚绿记》导学案湖南宁乡一中高一备课组《囚绿记》导学案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陆蠡(lǐ) 涸(hé)辙揠( yàn )苗助长淅(xī )沥B.猗( yī )郁抑(yì)郁蕈(xùn )菌婆娑(suō)C.瞥(piē)见茎(jǐng)叶纤(xiān)细脉络(luò)D.移徙(xǐ) 葱茏(lóng) 囚系(jì) 嵌(qiàn)着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

B.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

C.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恋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需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D.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终身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拿了毕业证并不意味着学习____。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在____。

③没有____过人生的苦辣,又怎能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A.终止蜕化体验B.中止退化体验C.中止蜕化体味D.终止退化体味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与这个有杀父之仇的敌人展开了一场不共戴天的斗争。

B.现在,我国打出自由撰稿人招牌的作家依然寥若星辰。

C.年逾不惑的二月河,创作了《康熙大帝》,终于在文坛崭露头角。

D.在学习中遇到关键问题不求甚解是要吃苦头的。

5.下列各句中意思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周谷城先生早年投身“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历史学家。

B.我们一定要上好语文课,因为语文课是人们用以交流思想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C.金秋八月,丹桂飘香,美丽的北戴河海滨张开她热情的臂膀,迎来了宇航夏令营的少年朋友。

囚绿记导学案答案.doc

囚绿记导学案答案.doc

囚绿记导学案答案《囚绿记》导学案编制人:肖俊审定人:丁少华教学目标:1、抓住“绿”这一线索,理清本文思路,巩固梳理思路的方法。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把握“绿”的象征意义和本文主旨,并学习“绿”不屈服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中的1、2一、预习过程1、初读课文,读的同时标出段落序号(14段)和生字生词,2、读课下注释和课后研讨与练习3、了解作者陆蠡(1)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如:管窥蠡测;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

如范蠡。

(2)作者简介: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

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代表作品:散文集《》、《》、《》等;译著有、。

4、了解写作背景(见《阳光课堂》)5、完成《阳光课堂》课前预习新知部分练习,并读记一遍。

6、课文整体感知:既然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 ?“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并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标出起止段落,在各部分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对绿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填入表格。

二、重难点探究1、读第一部分,思考:文中“绿”具体指的是圆窗外的一株常春藤,“囚绿”具体指的是把常春藤的枝条牵进屋子,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

②首段中“去年”是指1938年,文中的根据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课文第2、3段介绍了自己居住的、“囚绿”的环境,1其特点是狭小、潮湿、简陋、炎热,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这样的环境象征日本入侵,国家民族面临灭亡的危急形势。

第5段两次强调“我怀念着绿色”,划出来,回答:作者为什么如此“怀念”绿色?用文中的原话回答:4个“它是”2、读第二部分,思考:我为什么要“囚绿” ?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了绿吗?为什么?没有。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据课文有关内容归纳:作者笔下,被囚的绿有怎样的外在与内在的特点?外在特点:繁密的枝叶、柔软的卷须、纤细的脉络、嫩芽、柔弱内在特点:固执、永远向着阳光、永不屈服于黑暗3、读三、四部分。

3《囚绿记》导学案及练习答案

3《囚绿记》导学案及练习答案

《囚绿记》导学案及练习答案一、字音字形二、 1、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2、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答:课文的一些语句能启发我们的思考,“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作者喜欢绿,把绿看作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

这也暗示着另一面,作者的人生并不顺利,甚至还暗示当时整个社会都不安定,因此作者借绿来表达希望。

再有,作者说“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他需要有陪伴,而象征着生命和快乐的绿枝条便成了他的惟一的“朋友”,因而他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作者囚绿,一是为了与绿枝条更亲近,二是出于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念”,但他出于良心,不忍让绿枝条彻底枯死,于是“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说明作者最终还是善待生命的。

绿枝条被“开释”与作者逃离危险中的北平,二者有相似之处,在文章中具有类比的效果。

作者最后怀绿,其实也是在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

这是暗示的写法。

3.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

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

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4、(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此句前面说:“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可见作者把绿色当作希望、幸福和快乐的象征。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3课囚绿记一张发黄的旧照片,记录着一个曾经鲜活但却永远定格在34岁的年轻的生命——陆蠡,那个时候的他衣着整洁,面貌清秀,眼睛、嘴角带着羞涩的微笑。

当年,陆蠡经常眺望山水,相对无言,除了陶醉,还有渴望在宁静中放飞心灵的憧憬。

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时,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奇迹;当一叶绿芽冲破障碍,破土而出时,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顽强。

而陆蠡也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写下了《囚绿记》,让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追求。

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

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

1933年开始散文创作,前后共出版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部散文集。

曾翻译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

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

抗战爆发后留守“孤岛”上海,在“受异族的侵凌,祖国蒙受极大的耻辱”的年代继续从事编辑、写作和翻译的工作。

1942年4月不幸被日伪宪兵拘捕,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久惨遭杀害,年仅34岁。

巴金认为他是一位真诚、勇敢、文如其人的作家。

本文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留守在沦为“孤岛”的上海。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他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这使他感到“孤独”。

但作为一个永不屈服于黑暗,强烈追求光明的战士,他是不会感到“孤独”的。

他怀念起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株常春藤——固执地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这是我们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

作者在常春藤身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1.孤岛文学“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此时产生的文学作品被称为“孤岛文学”。

2.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手法。

(完整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导学案及答案

第 3课《囚绿记》导学案1.品读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写作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

金句银段:仰望天空,仰望这线执著的绿色,总令我心旷神怡,思绪万端,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

它与我们一样,也向往自由,追逐光明,真心热爱脚下的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呀。

有谁能说自然是冷漠的、无情的?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而我一直相信在宇宙规律的作用下,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你无法评说谁更伟大谁更渺小谁更益于对方。

就像今晚,秋空如洗,夜凉如水,银河横波,一盘银月垂至天幕中央,说不出是欲升欲沉还是欲远欲近,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忽略窗台前的这线绿色,它笼在迷人的夜色里,梯次排开的豆荚和瓜纽如同披上了一身轻纱,轮廓分明地在秋风下回忆曾经汗流浃背的夏天的火热,算计着丰硕的收成,说不定一声秋虫的低吟浅唱就成全了豆荚们瓜纽们酝酿了整夏的爱情,刚刚坠入甜蜜的小生命于是急不可待的地探出绿色的小手敲打窗子,要把一肚子的幸福与快乐说给你听。

满分作文善之行处,步步生花先哲孟子有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人性本善尽管经过时间的洗礼和世事的打磨,难免有些沧桑,但我相信人的灵魂深处是不忘初心的。

拥有初心的人,会沿善之路走下去,踏出的每一步,都能开出一朵香满人间的花。

或许近来社会有不少恶性事件,人们心中也对善起了疑虑。

但从医院为老王开“绿色通道”,默许他欠钱出院,老板主动送钱等事情中,不难发现善的痕迹布满社会。

而他们的善行给老王带来了健康和感动,更消融了人们心中凝结的冰雪。

善之行处,留下温暖,犹如寒冬腊月里的一个暖炉。

莫言曾讲述一个关于他母亲的故事。

莫言家中十分贫困,每年过年时母亲才会煮一碗香喷喷的饺子。

但有一年一个乞丐到他家中乞讨,母亲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的半碗饺子递给了乞丐。

这件事给莫言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精品学案《囚绿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doc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精品学案《囚绿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doc

《囚绿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旨。

2.赏析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味作者行文曲折生动地表达出的向往光明、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

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学习内容】一、预习任务1.基础知识:1.字音字形急不暇.()择移徙.()揠.()苗助长淅沥..()猗.()郁..()涸辙婆娑..( ) 囚系.( ) 蕈.( )菌2.词语注释⑴了截:⑵涸辙:⑶急不暇择:⑷婆娑:⑸猗郁:3.同义词辨析固执顽固2.作者相关: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散文家和翻译家。

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3年到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散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在1942年被捕,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死于日寇酷刑之下,年仅34岁。

主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巴金老人在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3.有关背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烽烟四逼中的旧都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棵常春藤。

于是写下了《囚绿记》(抗战前期1938年)。

4.课前思考:(1)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 (2)本文围绕哪个字来展开的?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二、设问导学(一)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结构,分析情感。

囚绿记导学案答案

囚绿记导学案答案

《囚绿记》导学案答案①字音涸辙.(zhé)移徙.(xǐ)陆蠡.(lǐ)茎.叶(jīng)婆娑.(suō)猗.郁(yī)蕈.菌(xùn)瞥.见(piē)揠.(yà)苗助长孔隙.(xì)情不自禁.(jīn)禁.(jìn)止②积累成语直截了当:形容(言语行动等)简单明了,不绕弯子。

形容人很直爽。

不写作“直接了当”。

涸辙之鲋: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

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

选自《庄子·外物》。

揠苗助长:揠:拔。

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留连忘返:流连:留恋不止,不愿离去。

忘:忘记;返:回归。

比喻喜欢、迷醉某种事物而不愿或忘记离开。

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B级)“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

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遇绿(1—4)→恋绿(5—7)→囚绿(8—12)→释绿(13)→怀绿(14)3、爱绿部分那些句子能够体现作者对“绿”的喜爱?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叶视同至宝。

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对“绿”的强烈喜爱。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穿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将自己对“绿”的喜爱与沙漠者看到绿洲,航海家看到希望作类比,表达“绿”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通过对绿的细致观察和描写,表现“我”对绿逐层加深的迫切和炽热的喜爱。

4、找出“囚绿”部分具体描写常春藤的语句并总结此时常春藤的特点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外边长得更快。

它的尖端总炒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囚绿记阅读答案【《囚绿记》导学案】

囚绿记阅读答案【《囚绿记》导学案】

囚绿记阅读答案【《囚绿记》导学案】今天语文网发布的是《囚绿记》导学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维目标:1、理解文章思路,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思想内涵。

2、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力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体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绿在本文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1、重视朗读。

本文的抒情性很强,例如第五节,宜多让学生读,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

2、自主、合作、探究。

这是新课程的核心学习观念,本教学设计为了切实落实这一理念,将采用尽可能少要甚至不要老师提示的非指示性教学。

其做法就是强调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教学步骤(一)、朗读课文,体验感知。

设想: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由自在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划,与此同时要做两件事:一是要读出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或者说要读出文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产生共鸣的地方,并能用语言表达;二是要自己根据平时学习的习惯或者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确实学习主题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可以从内容方面进行,可以从语言方面进行,可以从字词积累方面进行,等等。

这两个内容原则上都要求进行交流共享。

预设: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叙的经过,那么:1、绿指什么?哪几段是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明确:绿指一棵常春藤,8-12节写囚绿。

他把绿囚牢了没有?没有,又把绿放了(13节),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怎样呢?怀念(14节),那么,囚绿之前写了些什么内容呢?寻绿(1-4节)观绿(57节)。

2、写爱绿,哪一段或哪几段写得特别能打动你,做一下记号。

(二)选读课文,感悟交流。

设想: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在体验感知的基础上跳读和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要做两件事:一是跟同桌交流最能打动你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全班交流,要先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再说明理由;二是假如你就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对话,以第五节绿是多么宝贵的呀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朗读。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囚绿记 含答案 精品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囚绿记 含答案 精品

第5课囚绿记一、作家作品陆蠡(1908—1942),我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

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牺牲时年仅34岁。

著有散文集《囚绿记》、《海星》、《竹刀》等,译著有《罗亭》、《鲁滨孙漂流记》等。

陆蠡的散文,善于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露出闪光的心灵。

在艺术上,他的散文笔调清新,结构严谨,感情朴实深沉,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相关链接本文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国难当头,民生之艰,个人之困,使这个有抱负的青年备感焦灼和痛苦,使他发出要挣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

1.识记字音(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公寓.()②涸.辙()③婆娑.()④揠.苗助长() ⑤葱茏.() ⑥蕈.菌()⑦淅沥..() ⑧嵌.() ⑨幽.囚()(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①朝⎩⎪⎨⎪⎧ ( ) ( ) ②蠡⎩⎪⎨⎪⎧ ( ) ( ) ③系⎩⎪⎨⎪⎧ ( ) ( ) ④绿⎩⎪⎨⎪⎧ ( ) ( )2.辨形组词(先注音再组词)①⎩⎪⎨⎪⎧ 徙( ) 徒( ) ②⎩⎪⎨⎪⎧ 娇( ) 骄( )③⎩⎪⎨⎪⎧ 缘( ) 椽( )喙( )④⎩⎪⎨⎪⎧ 暇( ) 瑕( ) 遐( ) ⑤⎩⎪⎨⎪⎧ 瞥( ) 蹩( )弊( )⑥⎩⎪⎨⎪⎧ 猗( ) 漪( ) 旑( )3.词语解释 ①缘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婆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攀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葱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猗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涸辙之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涸泽而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急不暇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揠苗助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偃旗息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固执·顽固两者都含有“不接受新鲜事物”的意思。

【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第2课时)ppt导学课件(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第2课时)ppt导学课件(含答案)

课 内 动 脑
1.第七段描画了作者对常春藤生长状态的守望,有什么作用? 我的见解:这里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特写的镜头、饱满的激情、主观的感 受描画了对常春藤生长状态的守望,表达了作者对“绿”的热爱,为下文写 “囚绿”做铺垫。
2.文中说“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我的见解:“我”的“魔念”是指“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 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反映了“我”的一种自
盘旋舞蹈的样子。 婆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情愤恨,不能诉说而烦闷。 抑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木青翠茂盛。 葱茏:________________ 茂盛的样子。 猗郁:______________
麦浪,在缭绕的魂梦中经常出现这种绿色的波浪,这种波浪的翻滚能使人 感到平和、安静。麦浪不是海浪,没有拍岸的惊涛,没有隆隆的响声,没有海 水的咸腥,只有一种细微的沙沙声,大概是麦叶和麦叶相互碰撞。有阵阵野花 的香味,却看不见花在什么地方,听得见云雀的叫声,却看不见云雀的身影,
她箭似的从麦垄间直插苍穹,飞鸣欢唱一阵之后,又箭似的射入麦浪之间。
不可理喻,有人认为可以理解,对此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我的见解:(示例1)作者把绿藤当作他的惟一的“朋友”,囚绿也是爱绿, 是爱绿的一种极端的行为,表达了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
爱,对光明的向往。最后,作者被绿那顽强的抗争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精神
所感染,不是又释放了它吗?择绿赏绿也好,放绿怀绿也罢,支撑这些行为的 巨大的情感动力是作者对绿深沉不变的爱。 (示例2)这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一 种摧残。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事物,那就不能囚禁它,要给它自由,让它在自然

囚绿记导学案答案

囚绿记导学案答案

2015 --- 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语文必修2导学案编制人_______审核人_______ 使用时间班级姓名________ 小组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囚绿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圈点批注,欣赏品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

掌握“赋情以物”(移情)的写法3.体会作者情感及行文中所表达的向往光明、顽强斗争的精神。

【教法指导】1.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资料链接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年仅34岁。

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岁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困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发出坚贞不屈的声音。

预习自测(为了更好地探究文章,请同学们落实好下列内容。

)1.通读全文,掌握字音陆蠡.( ) 瞥.见( ) 嵌.着( ) 涸辙..( ) 移徙.( ) 猗.郁( )淅沥..( ) ( ) 婆娑..( ) ( ) 蕈菌..( ) ( )2. 成语解释涸辙之鲋:揠苗助长:3.理清文章思路“绿”是全文描写的对象,请根据所给的示例填写全文结构。

()绿——囚绿——()绿——()绿探究案——研读文本·深入挖掘1.作者表达了对绿藤什么样的感情?抄写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是能打动你的语句。

2.对“囚绿”的行为,作者自称为“自私”,是一种“魔念”。

你能理解他的做法吗?①我能理解他的做法。

②作者在古城中是孤独而抑郁的,瞥见绿影,发现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任何种的喜悦,因而有了“囚绿”的做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囚绿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2、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学习重点、难点1、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2、批注课前准备让学生查找陆蠡的有关资料学习过程知识链接:与陆蠡相识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

学生谈完后,教师强调本文中所蕴藏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但是不能照本宣读,回答精要,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

学生可以带有关的资料课文梳理:一、课文线索学生整体阅读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归纳线索:二、分层梳理(一)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速读课文。

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二)、研读“囚绿”部分。

(第8-11小节)1“囚绿”的含义是什么?2、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3、作者得到“绿”了吗?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说明。

【难点分析】1理解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

①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②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2关于文章主题的理解。

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说出理由。

①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

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③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导学案答案【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积累1、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下列生字注音。

陆蠡(lǐ)嵌(qiàn)着孔隙(xì)瞥(piē)见涸(hé)辙移徙(xǐ)纤(xiān)细揠(yà)苗助长淅沥(xī lì)婆娑(suō)葱茏(lóng)猗(yī)郁蕈菌(xùn jùn)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也说拔苗助长。

⑵淅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⑶婆娑:盘旋(多指舞蹈)⑷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⑸猗郁:茂盛的样子。

3、同义词辨析固执顽固两个词都可做形容词,都有坚持、不肯改变的意思。

主要区别:“固执”指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常形容人的性格、言语、行为等,可以做动词用,如:固执己见。

“顽固”为贬义词,程度比“固执”深:①指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如:顽固守旧,顽固不化。

②指在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如:顽固分子。

③不易制伏或改变,如:这种病很顽固,要根治不容易。

“顽固”没有动词用法。

本课例句:“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

”二、整体感知1、释题《囚绿记》中的标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答:“囚绿”说明把绿色囚禁起来。

“记”说明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2、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在下面的括号中各填入一个动词,构成全文完整的结构示意图。

(1-4)寻绿(5-7)观绿(8-12)囚绿(13)释绿(14)怀绿3、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

思考以下三个问题:①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②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③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三、重点分析和解读1、默读第一部分——寻绿(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一句话自成一段,有什么作用?(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

)(2)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突出其简陋、炎热的特点)(3)“我怀着满足而喜悦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的理由”有什么作用?(留下悬念,自然的引起下文。

)(4)提问: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么?(绿影)(5)当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住下来,连伙计都感觉到惊奇说明了什么问题?(更加的衬托出追求绿的迫切心情)(板书寻绿——热切追求)2、第二部分——观绿(1)同学带感情朗读第5—7自然段。

(2)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请你找出文中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

并找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这句通过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3)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引导学生从作家自身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考。

(“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等)(4)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焦字?而不用其他字呢?“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绝望、渴盼、迫切的心情。

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 安慰自己的心灵。

)(5)通过对这两个自然段的阅读,我们会发现作者的爱绿之情,日益变深,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这种心理变化?(欢喜—爱)(板书观绿——喜欢满足)3、第三部分——囚绿(1)请同学们朗读8—12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色”?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作者竟然“残忍”的绿枝条囚禁了起来。

(2)作者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生的欢喜”应该怎样理解?(生的欢喜即天性喜爱绿色,喜爱这象征生命、希望、幸福的绿色,表达我对生命活力的赞美)(3)在作者眼中,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

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

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4)、如何理解这种魔念?(魔念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

绿囚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和善意,执著的向着阳光生长,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很恼怒,以致于要把它继续囚下去。

)(板书囚绿——爱绿至极)4、第四部分——放绿(1)、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了写作背景。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意味着什么?(“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2)“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愿?(抒发了作者祝愿天下所有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光明。

)5、第五部分——怀绿(14)“怀绿”,意味着什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板书怀绿——惦念牵挂)四、合作探究1、文章自始自终紧扣一个“绿”字,从寻绿到怀绿,这个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答: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

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对绿色生命的热爱。

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2、课文既然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释绿和怀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答: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

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

(导出板书顽强抗争)3、作者笔下的绿枝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答: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

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它是倔强的、坚贞的。

“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

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

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4、绿枝条日见憔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答:文章写出了绿枝条日见憔损的过程:“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写的非常细致逼真。

同时也写了“我”的“魔念”:“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

”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对生命(包括植物生命)怀有怜惜之情,而“我”却缺乏对外界生命的同情怜悯之心。

“魔念”反映了“我”的一种自私和偏执、较为阴暗的心理。

当然,所谓自私、偏执、阴暗心理,也是有限度地,“我”最后还是开释了绿枝条。

5、结合全文,你认为作者所描写、所喜爱的绿象征着什么?答: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作者写《囚绿记》赋予绿以象征意义,他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

而常春藤象征了作者本身的品格。

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向往因此,我们在鉴赏此类散文时应该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从而把握意象特征。

(导出板书向往光明)6、结合12-14小节中的语句,找出作者写作本文时所处的时代背景。

结合多媒体资料,说一说在本文中的绿色还象征着什么?答:(陆蠡是一个极具民族骨气、充满积极乐观情绪的作家。

1942年4月,日本宪兵从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抗日书籍,陆蠡并未在场。

当得知消息后,他立即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

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政府时,他回答不赞成。

最后问他对大东亚的看法时,他认为“一定失败”。

最终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杀害。

)顽强抗争的精神,对光明的向往。

不屈服黑暗的人,在苦难中不屈不挠、向往美好未来的人民。

总结参考: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

以“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在这条明线下还隐藏了一条暗线,即作者感情的发展和升华,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同学一定也学到了常春藤的那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当堂检测】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⑴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排比)⑵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比喻)⑶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反复)⑷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反复)作用: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延伸阅读】例如:土自从有了丰富的乳汁∕就学会∕如何做个滋养万物的母亲∕任凭风雨冲刷青春∕看全身背起∕整片绿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