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课件(总顺序 No7)(第三章 NO2)(李彦新)(071113)(感知器判别函数)

合集下载

哈工大模式识别课件

哈工大模式识别课件

1. Richard Duda, Peter Hart, David Stork, Pattern Classification, 2nd edition, John Wiley, 2001 2. 《模式分类》,机械工业出版社,Richard O. Duda 3. 《模式识别》清华大学出版社,边肇祺,张学工
应用领域
小结
本章小结
【小结】
(1)模式识别是每时每刻都发生的,重点强调分类。 (2)具有广泛的应用。 (3)对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意义 (4)发展历程 (5)重要研究期刊 (6)参考书目
【4.发展历程】
1. 模式识别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 2. 随着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 模式识别在60年代迅速发展成一门学科; 3.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在很多地 方得到应用。目前一直是热门的学科。
【5.重要期刊】
1. IEEE Transaction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PAMI 2. Pattern Recognition 3.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 4.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6.参考书目】
它利用了训练样本的信息就可以认为学习,学习的目的是指 利用某种算法来降低由于训练样本的差异导致的分类误差。
学习的分类:
监督学习:存在一个教师信号,对训练样本集的每个输入样本能提供 无监督学习:没有显示的教师指导整个训练过程。(图像检索) 类别标记和分类代价并寻找能够降低总体代价的方向。(人脸识别) 半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是利用少部分标记数据集及未标记样本进 行学习的主流技术。(如医学图像)
【性能评价】

《模式识别与分类》课件

《模式识别与分类》课件
总结词
图像分类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模式识别应用,用于自动分类和标注图像。
图像分类技术通过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图像中的特征,实现自动分类和标注。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图像检索、社交媒体自动标记等领域。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总结与展望
05
深度学习:随着神经网络的深入研究,深度学习在模式识别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如何设计更有效的神经网络结构和训练算法,以及解决深度学习中的过拟合和泛化能力等问题,仍是需要面对的挑战。
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捕捉和比较人脸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的形状、大小、位置等信息,实现身份识别。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安全监控、门禁系统、移动支付等领域。
VS
声音识别是一种基于语音处理技术的模式识别应用,用于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
详细描述
声音识别技术通过分析语音信号的波形、频谱等特征,实现语音到文本的转换。同时,语音合成技术可以将文本转换为语音信号,实现语音输出。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语音助手、智能客服等领域。
优点
神经网络分类能够处理复杂的非线性数据,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且能够自动提取特征,减少人工干预。
缺点
神经网络分类的训练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且参数调整较为复杂,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
模式识别与分类的应用实例
04
总结词
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模式识别应用,用于身份验证和识别。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SVM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能够处理非线性可分的数据集,且在多分类问题中表现良好。
优点
SVM对于大规模数据集的处理效率较低,且对于非线性可分的数据集需要采用核函数等技术进行处理,参数选择较为复杂。
缺点
总结词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

模式识别详细PPT

模式识别详细PPT
迁移学习在模式识别中广泛应用于目标检测、图像分类等任务,通过将预训练模 型(如ResNet、VGG等)应用于新数据集,可以快速获得较好的分类效果。
无监督学习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无监督学习是一种从无标签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机器学习方法,在模式识别中主要用于聚类和降维 等任务。
无监督学习在模式识别中可以帮助发现数据中的内在结构和规律,例如在图像识别中可以通过聚类算 法将相似的图像分组,或者通过降维算法将高维图像数据降维到低维空间,便于后续的分类和识别。
通过专家知识和经验,手 动选择与目标任务相关的 特征。
自动特征选择
利用算法自动筛选出对目 标任务最相关的特征,提 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交互式特征选择
结合手动和自动特征选择 的优势,先通过自动方法 筛选出一组候选特征,再 由专家进行筛选和优化。
特征提取算法
主成分分析(PCA)
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特征转换为新的特征, 保留主要方差,降低数据维度。
将分类或离散型特征进行编码 ,如独热编码、标签编码等。
特征选择与降维
通过特征选择算法或矩阵分解 等技术,降低特征维度,提高 模型效率和泛化能力。
特征生成与转换
通过生成新的特征或对现有特 征进行组合、转换,丰富特征
表达,提高模型性能。
04
分类器设计
分类器选择
线性分类器
基于线性判别分析,适用于特征线性可 分的情况,如感知器、逻辑回归等。
结构模式识别
总结词
基于结构分析和语法理论的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分析输入数据的结构和语法进行分类和 识别。
详细描述
结构模式识别主要关注输入数据的结构和语法,通过分析数据中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将 输入数据归类到相应的类别中。这种方法在自然语言处理、化学分子结构解析等领域有

《模式识别课件》课件

《模式识别课件》课件
率和用户体验。
医学诊断
要点一
总结词
医学诊断是利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 模式识别技术在医学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模式识别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影像学分析、病理学分析 等,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和治疗效果。
05
模式识别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
数据不平衡问题
《模式识别课件》 ppt课件
xx年xx月xx日
• 模式识别概述 • 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 • 常见模式识别方法 • 模式识别的应用实例 • 模式识别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目录
01
模式识别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模式识别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和辨 识的科学,通过模式识别技术,计算 机可以识别、分类和解释图像、声音 、文本等数据。
深度学习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总结词
深度学习在模式识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自动提取特征并实现高效分类。
详细描述
深度学习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来学习数据的内在特征。在模式识别中,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等方法已 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THANKS
感谢观看
人脸识别
总结词
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的生物识 别技术,通过采集和比对人脸图像信息 进行身份验证和识别。
VS
详细描述
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安全、门禁、考 勤、移动支付等领域,通过摄像头捕捉人 脸图像,并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图像信息进 行比对,实现快速的身份验证和识别。
手写数字识别
总结词
手写数字识别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识 别手写数字的技术,通过对手写数字图像进 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实现识别。

模式识别ppt

模式识别ppt

5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模式识别(第二版 ,边肇祺,张学工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模式识别 第二版),边肇祺,张学工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第二版 模式识别原理、方法及应用, . . 模式识别原理、方法及应用,J.P.Marques de sa,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模式识别,杨光正等,中国科学科技大学出版社, 模式识别,杨光正等,中国科学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 Neural Network Design,Martin T.Haga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及其实现,潘蒂( ),电子工业出版社,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及其实现,潘蒂(美),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电子工业出版社 。 林学訚,清华大学网络课程“模式识别” 林学訚,清华大学网络课程“模式识别”:/gjpxw/thujsj/016/ Sergios Theodoridis, Konstantinos Koutroumbas,2009,Introduction to Pattern Recognition: A Matlab Approach (Academic Press) Sergios Theodoridis, Konstantinos Koutroumbas,2008,Pattern Recognition, 4th Edition (Academic Press) Christopher M. Bishop,2007,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Springer) William Gibson, 2005, Pattern Recognition (Berkley )
课堂实验演示内容: 课堂实验演示内容:

模式识别讲义

模式识别讲义

模式识别讲义《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教学讲义上篇模式识别§1. 模式识别序论近年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人类智能的机器化和人造机器的智能化。

前者以计算机、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算法等为代表;后者以智能机器人(具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为典型。

两个方向的努力都归结为一个目标——研究人工智能。

当然,目前科技水平还远没有达到设定目标。

使机器具有人类的智能水平,使机器像人那样进行目标识别尚需艰苦努力。

模式识别是智能的核心功能之一。

换句话说就是模式识别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

这里所说的智能或人工智能是指用机器完成以往只能由人类方能胜任的智能活动。

包括:①通过视、听、触、嗅觉接受各种自然信息、感知环境;②经推理、分析、判断、综合将感性认识加工成理论知识,进而形成概念、建立方法以及做出决策;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干扰做出适应性反应等等。

模式识别就是要用机器实现上述第一项人类智能活动。

而第二项则已有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仿照人类思维的智能方法。

第三项则是人类早已开始研究的各种自动化技术、自适应控制、自学习控制等。

那么,什么叫做模式识别呢?§1-1 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1、模式与模式识别定义一:模式是一些供模仿用的完美无缺的标本;模式识别就是辨别出特定客体所模仿的标本。

定义二:模式是对特定客体的定量的或结构的描述;模式识别是把待识别模式划分到各自的模式类中去。

这里所说的模式类是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模式的集合。

两个定义中,模式一词的含义是不同的。

前者指标本,后者指对客体的描述。

本课程中使用定义二,并且作如下狭义约定:模式识别是指利用计算机自动地或有少量人为干预的方法把待识别模式加以分类,即划分到模式类中去。

一般认为,模式是通过对具体的事物进行观测所得到的具有时间与空间分布的信息,模式所属的类别或同一类中的模式的总体称为模式类,其中个别具体的模式往往称为样本。

模式识别就是研究通过计算机自动的(或人为少量干预)将待识别的模式分配到各个模式类中的技术。

模式识别概论经典资料(ppt 56页)

模式识别概论经典资料(ppt 56页)
– 如果特征向量集聚集若干个群,可按群间距离远 近把它们划分成类;
– 这种按各类之间的亲疏程度的划分,若事先能知 道应划分成几类,则可获得更好的分类结果。
模式分类的主要方法
• 数据聚类 • 统计分类 • 结构模式识别 • 神经网络
数据聚类
• 目标:用某种相似性度量的方法将原始 数据组织成有意义的和有用的各种数据 集。
• 边肇祺,模式识别(第二版),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0。
• 蔡元龙,模式识别,西北电讯工程学院
出版社,1986。
机构、会议、刊物
• 1973年 IEEE发起了第一次关于模式识别的国际 会议“ICPR”(此后两年一次),成立了国际 模式识别协会---“IAPR”
• 1977年IEEE成立PAMI委员会,创立IEEE Trans. on PAMI,并支持ICCV, CVPR两个会议
• 军事
– 航空摄像分析、雷达和声纳信号检测和分 类、自动目标识别
• 安全
– 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监视和报警系统
模式识别方法
• 模式识别系统的目标:在特征空间和解 释空间之间找到一种映射关系,这种映 射也称之为假说。
– 特征空间:从模式得到的对分类有用的度 量、属性或基元构成的空间。
– 解释空间:将c个类别表示为 其中 为所属类别的集合,称为解释空间。
模式识别的研究
• 目的:利用计算机对物理对象进行分类, 在错误概率最小的条件下,使识别的结 果尽量与客观物体相符合。
• Y = F(X)
– X的定义域取自特征集 – Y的值域为类别的标号集 – F是模式识别的判别方法
模式识别简史
• 1929年 G. Tauschek发明阅读机 ,能够阅读0-9的数字。 • 30年代 Fisher提出统计分类理论,奠定了统计模式识

模式识别课件

模式识别课件

模式识别课件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模式识别参考材料:[1]边肇祺,张学工等编,模式识别(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2]R.O.Duda, P.E.Hart. Pattern Classification and Scene Analysis.NewYork: John wiley & sons. 1973[3]Nello Cristianini & Jogn Shawe –Jaylor. An Introduction to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and other Kernel –based learning metho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学习目标:模式识别这个词是Pattern Recognition翻译来的,通俗一点讲究就是机器识别,计算机识别,或机器自动识别。

Pattern这个词翻译成模式,模式是要让机器自动识别的事物(辨别是否相同或是否相似)。

如一个具体数字,是印刷体还是手写体。

本课程学习目标为,使学生能应用模式识别方法处理计算机自动识别事物、机器学习、数据分析中有关的技术问题。

能掌握模式识别技术中最基本的概念,以及基本的处理问题方法。

课程要求:本课程主要是学习让计算机自动识别的基本概念,方法的课程,但它与相关学科的术语都有密切联系,如人工智能也是让计算机具有智能,因此这两门课程有许多相通、互助的方面。

模式识别技术中十分重要的概念是让机器通过学习确定参数改进性能,因此是机器学习这个学术名词中的重要与基础内容。

模式识别主要是对视频、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分类识别,因此具有这方面的背景也是比较有利的。

第一章绪论§课前索引重点:1、模式识别的含义,模式的概念2、模式的描述方法3、模式识别系统的组成4、模式识别利用训练样本设计分类器的原理,两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的原理课前思考1、什么是模式识别,是不是就是机器自动识别、或机器自动分类?常说的语音识别、汉字识别、手写体识别是不是属于这门学科的内容2、模式识别这门课有用吗?哪里可以应用?3、机器自动识别的最基本原理是什么?知识点模式识别的含义——机器自动识别与分类§1.1 模式识别和模式的概念学科作用模式识别是六十年代初迅速发展的一门学科。

模式识别介绍课件

模式识别介绍课件
返回本章首页
第1章 绪论
第4章 线性判别函数(重点掌握)
4.1 线性判别函数和决策面 4.2 感知准则函数 4.3 最小平方误差准则函数(MSE ) 4.4 Fisher线性判别函数 4.5 多类情况下的线性判别函数和固定增量算法 4.6 分段线性判别函数
返回本章首页
第1章 绪论
第6章 近邻法(了解) 非监督学习方法的部分内容合并到此章介绍。 第7章 特征的抽取和选择(掌握) 基于K —L展开式的特征提取合并到此章介绍。 其它内容不作要求 课程小结:讲授模式识别的应用实例及复习前面 各知识点。 考核 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1.1 模式和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 1.2 模式识别系统 1.3 模式识别的发展及应用 1.4 本课程授课按排及考核标准
第1章 绪论
1.1 模式和模式识别
1.1.1 模式 1.1.2 模式识别
返回本章首页
第1章 绪论
1.1.1 模式
“模式”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我们把凡是 人类能用其感官直接或间接接受的外界信息都称为 模式,比如,文字、图片、景物是模式,声音,语音是 模式,心电图、脑电图、地震波等也是模式。广义 地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如果我们 可以区别它们是否相同或是相似,都可以称为模式, 但模式所指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从事物获得 的信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此, 模式往往表现为具有时间和空间分布 的信息。
返回本节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1.3.4 其它方面的应用
模式识别进行遥感图片的分类,可以完成大量的 信息处理工作;在军事上,可见光、雷达、红外 图像的分析与识别,可以检出和鉴别目标的出现, 判断目标的类别并对运动中的目标进行监视和跟 踪。采用地形匹配的方法校正飞行轨道以提高导 弹的命中精度,也是模式识别的重要应用课题。 此外,模式识别在鉴别人脸和和指纹,地质勘测、 高能物理,机器人技术等方面也有很多用处。

模式识别培训课程课件

模式识别培训课程课件
整模型参数。
04
语音模式识别
语音信号的预处理
噪声抑制
去除语音信号中的环境噪声,如 风、电气噪声等,提高语音信号
的清晰度和可懂度。
标准化
将语音信号的幅度和时间尺度进行 归一化处理,以消除不同说话人之 间的差异,提高识别系统的鲁棒性 。
分帧
将语音信号分割成短小的片段,通 常为20-30毫秒,以便于特征提取 和模式分类。
04 空间特征
提取图像中的空间特征,
反映图像中目标之间的空
间关系。
分类器的选择与优化
分类器选择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 选择合适的分类器, 如支持向量机、神经
网络等。
参数优化
通过调整分类器的参 数,提高分类器的准 确率和泛化能力。
模型训练
使用训练数据集训练 分类器,并评估其性
能。
模型验证
使用验证数据集验证 分类器的性能,并调
模式识别培训课程课 件
目录
• 模式识别概述 • 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 • 图像模式识别 • 语音模式识别 • 文字识别 • 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模式识别概述
什么是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或人工手段对自然界或人造的 复杂对象进行自动识别、分类、解释、理解或预测。它 涉及对输入数据的研究和分析,以识别出有用的信息, 并对其做出决策或判断。
基于光学原理的文字识别
01
02
03
光学原理
通过光学原理,将文本图 像转化为可识别的数字化 信息。
扫描仪
利用扫描仪对文档进行扫 描,将纸质文档转化为电 子文档。
OCR技术
光学字符识别(OCR)技 术可以将文本图像转化为 可编辑和搜索的文本。

模式识别及其分类PPT(40张)

模式识别及其分类PPT(40张)

方差-协方差矩阵,简称协方差矩阵如下:
Ccos1v221,(1) covp(,1)
cov1,(2) s222
covp(,2)
cov1,(p)
cov2,(p)
s2pp
对称矩阵
模式识别与分类 数据预处理
相关矩阵如下:
1 r12
R
r12
1
r1p r2 p
r1p
r2
p
1
其中
rjk
3
7.2
0.32 2750 65.3 3.4
4
10.2 0.36 1500 3.4
5.3
5
10.1 0.50 1040 39.2 1.9
6
6.5
0.20 2490 90.0 4.6
7
5.6
0.29 2940 88.0 5.6
8
11.8 0.42 867 43.1 1.5
9
8.5
0.25 1620 5.2
3个λ,仅1个>1
2.57,0.38,0.05
一维投影结果
t2
tt22
主 成 分 图 形 解 释
原始数据
模式识别与分类 PCA实例1


双重图 biplot
分 图
2 9
4

t1各元素均有贡献 解
t2由Br和I表征

1
1
I
Cu/Mn/Cl/I
Cu
0
Mn
8
2
5 -1
Cl
67
Br
1
将对象聚为2组 Br 将对象聚为另2组
110.54 32.719 3.9913 10.645
0

模式识别理论 ppt课件

模式识别理论 ppt课件
• 最小(大)生成树法—Minimun(Max) Spanning Tree Method
• K均值聚类法—K-means Clustering Method
• 模糊聚类法—Fuzzy clustering method • PCA投影分类法等等
60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 与几何意义示意图
61
16个脑组织试样进行分析,在色谱图中
uxy yt x 12
判别阈值可取两个类心在u方向上轴的投影连线的
中点作为阈值,即:
yt
m~1 m~2 2
49
50
(7) 计算m~ i。
m ~iN 1i j y(ji)N 1i j u x(ji)u m i
(8)
计算yt 。 yt
m~1 m~2 2
(9) 对未知模式x判定模式类。
uxy yt x 12
11
模式识别常用术语
• 特征抽提(Feature Extraction) • 训练集(Training Set) • 识别率(Recognition Rate) • 预测能力(Predictive Ability)
12
注意事项
训练集的数据一定要可靠。 训练集的样本数目要足够多,样本数m与模
式空间维数n 的比值至少应满足m/n≥3,最好 m/n≥10。 模式空间特征的选择是成败的关键,要选取与 样本分类有关的特征,如果不能包括与分类有 关的主要特征,模式识别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4
什么是模式识别
• 模式识别包括两个阶段,即学习阶段和实现阶段, 前者是对样本进行特征选择,寻找分类的规律, 后者是根据分类规律对未知样本集进行分类和识 别。
• 广义的模式识别属计算机科学中智能模拟的研究 范畴,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声音和语言识别、文 字识别、指纹识别、声纳信号和地震信号分析、 照片图片分析、化学模式识别等等。计算机模式 识别实现了部分脑力劳动自动化。

模式识别讲义精品PPT课件

模式识别讲义精品PPT课件

最大最小距离法
该算法以欧氏距离为基础,首 先辨识最远的聚类中心,然后确 定其他的聚类中心,直到无新的 聚类中心产生。最后将样本按最 小距离原则归入最近的类。
几个算法的简单对比:
k均值和最大最小距离是聚类型算法 而K近邻和感知器属于分类,聚类和 分类
K-means算法缺点主要是: 1. 对异常值敏感 2. 需要提前确定k值
11
11
11 11
11
00
模式识别
-------几种聚类和分类算法的比较
1 11 01 11
110101110101
01
01
10
01
11
01
10
01
K均值算法
k均值算法是什么?
k均值算法也称为C-均值算法,是根据函数准则进行分类 的聚类算法,基于使聚类准则最小化。
依据课本的介绍,它是聚类集中每一个样本点到该聚类 中心的距离平方和。
MATLAB
运行结果
感知器算法
What:
感知器算法通过赏罚原则依据每次对训练集的训练不断修正 判别函数的权向量,当分类器发生错误分类的时候对分类器 进行“罚”,即对权向量进行修改,当感知器正确分类的时 候对分类器进行“赏”,对全向量不进行修改。这样经过迭 代计算后,通过训练集的训练得到最优的判别函数的权向量。
1 11 01 11
110101110101
01
01
10
01
11
01
10
01
代码实现 C语言:
参考数据:
1 11 01 11
110101110101
01
01
10
01
11
01
10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二次准则函数,然后运用最优化技术求解权向量a。
如果Y是非奇异矩阵,则可得解a=Y-1b,但这在大多数情况
ˆ (即 下是不可能的,因为一般情况,样本数N总是大于维数d
N>d ˆ ),因此,Y是长方阵(即行数>列数),也就是说,方程式数 大于未知数的数目,这是一个矛盾方程组,对其通常没有精确
成立,即不等式组是一致的,有解。说明yn能被正确分类。
如果样本集是非线性可分的,表明不存在a使所有的样本被 正确分类,即无论任何的a都有某些样本被错分。这时上述不等 式组不能成立,即不等式组是不一致的。不等式组无解。这时必 有某些样本被错分类。因此,我们的目标应是所求得的权向量a
使尽可能多的不等式被满足,即使最少的样本被错分。
⑤ 函数 J (a) 在某点ak的梯度 [ J (a )] 是一个向量,它的方向
P
P k
与过点ak的等量面 J (a ) C 的法线方向重合,指向 J (a )
P k P k
增加的一方,是准则函数变化率最大的方向;反之,负梯
度的方向则是 J (a) 减少得最快的方向。
P
⑥ 所以,在求 J (a) 的极小值时,沿负梯度方向搜索有可能
k =1,有3个样本在三维下的样本序列为: 例如:设a(1)=0,
y ˆ
1 2 1
y ˆ
2
y ˆ
3
y y ˆ
3 4
1
y y y y

2
y ˆ y
3
1
2
3
y y
5
1
2
y ˆ y
3
1
2
3
注:1)带 者为错分样本。 2)第k步迭代时,有 个错分样本。
显然,如果B=I(单位阵),则XTBY=0,就意味着对于I互为共 轭的X与Y是正交的。
而对称正定矩阵B相应于不同特征值的两个特征向量X与Y对
于B是互为共轭的。另若 是相对Y的特征值, 则有:
XTBY = XT Y = XTY = 0 共轭梯度法就是以 Ed空间中的一组对于 B互为共轭的向量作 为一维搜索方向,使二次正定函数 f(X) = b0+ bTX + XTBX
共轭梯度法简介:
共轭梯度法是一种改进搜索方向的方法,它是为快速迭代 而形成的一种方法,它要求迭代过程应沿梯度的共轭方向进行 搜索,从而得出序列解的方法。具体的说,就是把前一点的梯
度乘以适当的系数v,加到该点的梯度上,得到新的搜索方向。
而“共轭”是对一组向量而言。 例如,设X与Y是两个d维非0向量,而Bd×d是一个对称正定矩 阵,如果有 XTBY = 0 则称X和Y关于B互为共轭。
P
最快地找到极小值。(梯度下降法的基本思想)。
⑦ 梯度下降法的实现
先任意给定一个初始权向量a(1),计算a(1)上的梯度
▽[ JP ( a(1) ) ],从a(1)出发在最陡方向(即负梯度方向)上
移动一个距离以得到下一个权向量值a(2),反复下去,经过有
限步循环,就可找到解向量a*,其迭代算法如下:
就越小。
所以,使Jq1(a)取最小值时的a为最优解a*。 并且在样本集是线性可分时,即不等式组一致条件下,必
ˆ h 有Jq1(a*) = 0,即表明用a*构造的判别函数对所有样本均能正确
分类。 而在样本集是线性不可分时,即不等式组不一致条件下,
有Jq1(a*) > 0,但a*使误分样本数最少,我们称Jq1(a)为最小错 分样本数准则。
3. 样本的规范化
若样本集Y1,· · · ,YN是线性可分的,则必存在某个/些权向量a,使得 若 aTYi > 0 则Yi∈ω1; 若 aTYj<0 则Yj ∈ω2 。
若令Yj′= -Yj,则上式可写为: aTYn′> 0 其中 Yi 样本的规范化式
Yi∈ ω1 Yj∈ ω2
Yn′=
-Yj yn′代表全部样本,其称为规范化增广样本向量。 现在的问题:只要找到满足aTYn′> 0 的权向量aT就行(n=1,…,N).
a(k 1) a(k) - [ J (a(k))]
k P
式中 k 是一个正的比例因子,称为步长或增量。
2. 求使JP(a)达到极小值的解权向量a*
因为 JP(a)的第k个梯度分量是
J (a ) a(k)
P
现在将JP(a)式对a求梯度,这是一个标量函数对向量的求导,
得如下式
J (a ) J (a) (-Y) a(k)
k
第1步迭代时:∵ a(1)=0, 故
y1
∴ a(1)Tyi=0
(i=1,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2) = a(1)+ y =y1+y2+y3
第2步迭代时:即用a(2)分类时,有a(2)Ty3≤0 故 a(3) = a(2)+y3 第3步时:∵ aT(3) y1≤0 ∴ a(4)=a(3)+ y1 第4步时:∵ aT(4) y3≤0 ∴ a(5)=a(4)+ y3 第5步时:∵ aT(5) yi>0 (i=1,2,3) 故 a(5)为解向量 。 a(5)
此方法对线性可分问题,可得到一个如感知准则函数那样的解向 量a*,使得对两类样本集进行正确分类类;而对于线性不可分问 题,则得到一个使两类样本集错分数目最少的权向量a*。这就是 所谓的最小错分样本数准则。
一. 解线性不等式组的共轭梯度法
ˆ (=d+1)维的N个增广样本向量 对于2类问题。设 d
Y=[y1,· · · ,yn] 已符号规范化,则线性判别函数可写为:g(X)=aTY。 如果样本集是线性可分的,则存在权向量a,使得 aTYn > 0 (n=1,2,· · · · · · ,N)
3.3 感知准则函数
一.几个基本概念
1. 线性可分性
含义:若存在一个权向量a(即直线),能将样本集按类分开, 则称之为是线性可分的。
定义:设有d维N个样本的样本集X1,X2· · · · · · Xn,且分别来自ω1
和ω2类。其线性判别函数为:
WTXi+W0
其中
WT=[W1,· · · ,Wd],
说明:• 如果 Ya > b,则 (Ya - b) 与︱Ya - b︳的各分量分别对
应相等,则 Jq1(a) = 0。
• 如果有某些yi分量不满足aTyi>bi,则分量( aTyi-bi ) 和 ︳aTyi - bi︱异号,则 Jq1(a) > 0。
显然,不满足不等式的(增广)样本yi数目越少,则Jq1(a)
aTYn>0
aTYn≥b
b/‖Yn‖
二. 感知准则函数及其梯度下降算法
1. 问题描述
设有一组d维样本Y1,…,YN,其中 Yn是规范化增广样本向量。
现在的问题是:找一个解向量a*,使得
aTYn>0 , (n=1,2,· · · · · · ,N)
为了解此线性不等式组,需构造一个准则函数:
J (a) (a Y)
P P Y k
将上式代入迭代式,可得
a(k 1) a(k) Y
k Y k
式中 k 是当第k步迭代,用a(k)来分类时被误分类的样本集。
解释:
这种寻找解权向量的梯度下降法可描述为: 将被a(k)误分类的样本之和并与某个系数
的乘积之后,
k
再加上第k次的权向量a(k) ,即为第(k+1)次的权向量。 可证得,对于线性可分的样本集,经过有限步,一定可找 到一个解向量a*,即算法在有限步内收敛,其收敛速度取决于 初始权向量a(1)和系数 。
将上述不等式组写成矩阵形式,另外为使解可靠,引入N维
余量向量 b > 0,则不等式组可写成:
Ya ≥ b > 0
ˆ 符号规范化增广样本矩阵,a是 d ˆ ×1权向量,bN×1。 其中,Y是N×d
针对我们的目标,由上式可定义如下准则函数(是一个分段 二次函数): Jq1(a) =‖(Ya - b) -︱Ya – b ︳‖2 → min
多个解向量组成的区域(该区称为解区)。
对于二维问题,可看下图(书图4.5)。
解区
解区 解向量
. . . .. . 。

□ □
□ □
. . . .. . 。 。
解向 量
分界面
分界面
○:第一类样本 □:第二类样本 (a)未规范化 (b)规范化

5. 对解区的限制
目的是:使解向量更可靠。 一般,越靠近解区中间的解向量,越能正确分类。 所以,引入余量 b > 0 。 使 而 aTYn≥b 的解向量即为限制后的解向量。 aTYn≥b>0 所产生的新解区位于原解区之中。
* P P
P
或者说,当对于某个向量a, J (a)达到极小值(如
“0”)的话,a 就是解权向量,这时样本被错分类最少(或
没有),这个a就是要找的解权向量a*。 ③ 几何上,感知准则函数正比于被错分样本到决策面的距 离之和。 ④ 这时,就可用最优化方法寻找使 J (a) 达到极小值的解
P
权向量a*,为此,可采用梯度下降法求解。
注意:• H ˆ n的法向量为Yn。
• N个样本将产生N个超平面。
(4) 解向量如果存在,则必在 H ˆ n的正侧(因为只有正侧时才满 足aTYn>0)。
(5) 解区:由于每个超平面把权空间分为两个半空间,所以解向
量如果存在,必在N个正半空间的交迭区,而且该区中的任
意向量都是解向量。因此解向量往往不只一个,而是由无穷
最小平方误差准则函数方法,是一个基于全体样本的准则函数, ˆ d 它要求满足等式 aTYi=bi( i=1,· · · · · · ,N)(bi>0),这样就可用解一组线 性方程组的问题来替代原来的解一组线性不等式的问题。 也就是说,适当选择b (>0),可以针对等式方程组 Ya =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