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考:新高考改革后大语文背景下如何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新高考

2024年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新高考

字数(新高考/课标全国Ⅰ卷) 1845 1716 1716
字数(新高考/课标全国Ⅱ卷) 1584 1517 1994
如上表所示,2021—2023年新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选文字数在1700字左右,总体来说阅读 量适中。三年中,阅读量最大的为2023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关于调查的文章,最小的为2022年新 高考全国Ⅱ卷关于中西方典籍翻译的信息类文本阅读。
在必修课程学习要求中写到“阅读实用 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 键信息,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思考 和评判。阅读论述类文本,能准确把握和评 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道 理、事实、数据、图表等)之间的联系。”
思维建模
二、关联教材内容
新高考对信息类文本的能力要求均可在教材文本中找到对应点。在新
了让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个分论点。中心论 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 交叉或包含。
论述类文本分类及其特点,如图所示:
四、考查内容分析
“信息类文本”作为新高考近三年未缺席的试题,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2003年版)》中最早出现,其认为“语文课程应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科素 养为目标,从而促进其语文能力的提升,以服务于未来学习、生活、工作。”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强调“通过学习,能进 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提高其阅读表达能力,帮助其适应社会、
(甲卷作文也关联此单元) 共5小题
3道选择题
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 化生活调查研究
2道问答题
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
共5小题 3道选择题 2道问答题

高考语文阅读占比90%,几乎所有题型都需要阅读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占比90%,几乎所有题型都需要阅读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占比90%,几乎所有题型都需要阅读能力!过去,都说理科容易拉开分数。

我们那一代,流行一句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后来,这句口号慢慢变成"学好数理化,考遍天下都不怕";!很多家长、学生,也一直奉为真理。

于是,花大力气,补习理科。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语文高考阅读写作占比90%,几乎所有题型都需要阅读能力而语文,一直认为,是"很难拉分";的。

可补,可不补!语文老师,也一直被认为是成就感最低的教师。

花的时间最多,收效却最低。

但是,这个观点,最近几年,却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很多家长发现,语文逐渐成了拉分厉害的科目。

这种现象,表现在2019年的高考上,更加明显。

当然,面对一张张冰冷的语文高考试卷,不仅仅是高中生的噩梦,更提前让部分初中生开始警醒。

其实,高考试卷的出题思路,无疑是在给读小学的学生、家长以及老师发出信号:再不阅读,高考连卷子都做不完了!!!第一道基础题就是阅读!这几天,浙江教育考试院陆续发布了今年的高考各科试卷。

全民作文吐槽后,语文试题再次引发讨论:语文试卷的总分是150分。

在这150分钟,阅读和写作的分数竟然占到了130分!即使是字词基础考查也是放在阅读题里考!这样算下来,整张试卷阅读写作的比例高达90%!小语查阅了历年高考语文卷子,发现,其实,这样的改变从2017年就开始了:几乎所有题型都需要阅读能力,中高考语文未来会在这些方面加大难度。

考卷文字的增加如果你的孩子不经常阅读,考试时阅读速度太慢就会吃亏!举例"全国卷Ⅱ";的语文考卷,现代文言文篇幅极多,题目或许不多,但是阅读起来很费时间。

这样就考验了考生的阅读速度和抓住重点的能力。

未来语文将成为中高考的杀器,高考要实现15%考生做不完卷子。

而在未来,名著阅读的试题会考到更多的细节,以免学生只是在得过且过地背诵。

高考语文备考 阅读理解 信息类文本阅读-梳理行文思路

高考语文备考 阅读理解 信息类文本阅读-梳理行文思路
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绘 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和“雅 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 “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 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 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 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 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 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之,凡 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能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图》:“一水寂寥青霭 合,两崖崔崒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四 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 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 画“一”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 (摘编自钱锺书读《拉奥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需要学 生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在划分层 次时重点关注观点句,看段落中是否有分论点。 第一段,分析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 《禹贡》; 第二段,以《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为例,介绍历史地理学,引出传 统的沿革地理。 第三、四段,介绍沿革地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情况。 第五段,比较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的区别,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 学。 第六段,论述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改革开放后的研究成 果。

新课改下高考试题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新课改下高考试题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新课改下高考试题的特点及应对策略一、新课改下语文试题的特点新课改下语文试题有两个大的变化。

即在阅读文本和题目方面,人文内涵的包容更加丰厚;写作题目更平实,鼓励考生自主写作更明确。

这两方面的变化,对语文教学和语文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对教师和考生的更高要求,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传统高考语文试题在阅读领域的思维意识与基本方式仍然要遵循。

那就是我们此前一再强调的“动态·比较·判断”的思辨原则;关注句号,改“字读”为“句读”,实现句与句、词与词的比较,剔除次要信息,锁定重要信息的运作方式;调动思想感情的积淀,展开深层思维,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工的自觉意识。

同时,“新课改”语文试题,要求考生顺应阅读题目的发展,从根本上充实自己的人文内涵积淀。

传统高考语文试题在写作领域的思维意识与基本方式仍然要遵循。

那就是:树立对作文题目开阔性认识的信心,坚持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时要构建完成由作文题目与作文素材之间的,思维与语言的桥梁。

同时,“新课改”语文试题,要求考生顺应写作题目的发展,从根本上提升自己感悟生活的水平。

(一)、阅读文本和题目,人文内涵的包容更加丰厚“新课改”《考纲》有两点变化:1.设置了“探究能力层级(F级)”: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2.设置“选考”内容: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选考内容”及“相应层级”如下:(1).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现代文阅读九大题型分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现代文阅读九大题型分析

新高考改革后,高中语文的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进行了整合,变成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主观题难度加大。

新题型缺乏趣味性,同学们阅读答题时难免会走神,再看参考答案,多半一头雾水。

为什么我的答案和参考答案不一样?我该怎么学?非连文本主观题到底都会考哪些?整理近百篇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后,老师梳理出非连主观题的九大题型。

认真做好笔记,同学们的做题效率、正确率就能大大提高。

1下定义常见问法: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儿童剧下一个定义。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答题思路:1、先找属概念,也就是题目中所给定概念的上一级概念,来作为锚定点。

2、分清种差,筛选归纳。

种差,是指这一种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突出特征。

我们既要筛选语段中的关键信息,整理种差,又要归纳相同信息,删除重复信息。

3、注意多项定语排列顺序,确定语句组织合理有序。

注意:下定义的句子一般是一个肯定语意的单句,不能带有任何修辞手法。

2论证思路常见问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中医药走进中小学”逐步展开论述的。

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及其效果。

答题思路:3论证手法常见问法: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请分析材料二如何对材料一的“中医伪科学论”进行批驳的。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物的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引用论证: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4论证特点常见问法:材料一是怎样体现论证的严密性的?结合文本,从论据使用和语言表达角度加以分析。

材料一中说“两地铜牌饰的发现,又为研究这两个重要考古文化和两大民族集团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具体的佐证”,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论证这一观点的?请简要概括。

高三高考新题型之教考结合、读写结合

高三高考新题型之教考结合、读写结合

高三高考新题型之教考结合、读写结合“提高分数要依靠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素养的提升,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收益将越来越小。

”6月7日中午,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首场语文科目考试结束,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了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指出,试卷使用了多种新题型。

例如读写结合类试题,是首次在高考全国卷中正式使用。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评析中指出,基础教育各项改革进入关键期,2023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新理念,呼应国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新增内容,增强试题的创新性和开放性,引导一线教学扭转功利化倾向,在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下功夫。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要求,“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

据悉,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落实这一要求,使用了多种新题型,不同卷种同一模块试题也有差异。

“这一举措释放出明确的信号:提高分数要依靠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素养的提升,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收益将越来越小。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评析中写道。

例如,全国甲卷写作试题“人·技术·时间”,材料的思辨性特征明显;全国乙卷写作试题“一花独放不是春”,使用两则内容相关而富有张力的材料;新课标I卷写作试题“故事的力量”,材料围绕特定的话题组织;新课标II卷写作试题“青少年自己的空间”是一道读写结合类试题,材料是从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中衍生出来的。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指出,其中,读写结合类试题是新推出的题型。

由于是首次在高考全国卷中正式使用,所以,只是和其他模块材料进行了弱关联,避免阅读障碍造成审题立意的困难。

以统编教材为纲的高考作文题长期以来,语文是“教的不考,考的不教”。

语文教材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

这次教育部考试院的命题继续稳步推进“教考结合”,2023年全国新1卷的作文试题就是直接来自于高中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122页的“单元研习任务”。

有图有真相!所以说,我们要重视教材,尤其重视单元任务。

高中语文考试分析与反思:小说阅读命题规律与备考指要

高中语文考试分析与反思:小说阅读命题规律与备考指要

高中语文考试分析与反思:小说阅读命题规律与备考指要从2019年的《理水(节选)》《小步舞》到2021年的《秦琼卖马》《石门阵》,近年来,小说阅读的考查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文本特点看,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更具可读性与易读性;从题目设置来说,小说阅读题的命制更具灵活性。

一、分析选文,明确特点紧扣课程标准要求,以“立德树人”为主要选文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立德树人"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要求高中语文阅读选文侧重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增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各地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小说的选文内容与《课程标准》保持了方向上的一致性,牢牢扣住了时代精神,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自然地融人考题之中,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充分感悟中国文化、中国精神。

2021年的《秦琼卖马》《石门阵》,2020年的《书匠(节选)》等就是其中的典型。

2.选文主题相对集中,突出“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由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组成。

高考小说阅读选文相对集中的主题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如2019年的《小步舞》、2021年的《石门阵》《麦子》。

这些小说不仅引导我们去读懂故事、品味语言,更让我们感受其中的文化与审美价值。

3.文本特色鲜明。

阅读难度适中,使考生既能读得懂又能有深人的思考高考小说选文都具有鲜明的文体特色,并且为了达到“为国选材"的目的,小说文本的阅读难度一般并不大,所以“读懂"不是问题,“读透"才是难点。

如2019年的《理水(节选)》,对于高中生来说,大禹治水的故事一定是耳熟能详的,但是在鲁迅先生《故事新编》中,小说对历史和现实进行观照,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大禹身上展现出的新时代品质,因此,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透过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能力培养及教学安排

透过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能力培养及教学安排

透过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能力培养及教学安排《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既是高考语文试卷命题的准绳,更是我们普通高中语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的依据、参考。

2012年考试大纲发布后,通过对考纲的研读和组内教研学习研讨,可以说对我们以后的语文教学备考参考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有了以下几点思考:1.明确考纲有较小的调整,与近几年来的考纲比较,稳中有变,变中创新,日趋科学、合理与完善,但较之2011年而言变化不大。

这些变化,对语文学科的命题及评卷有直接影响,我们一线教师和考生应引起重视。

同时,在考纲的导向下,我们发现考试中越发注重学生的语言书写习惯——学生的个人文学素养基本功,诸如对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标点使用和字体的准确书写也有了分值限制。

说明考试已不再是已往的为考试而考试的模式,更注重学生学习素养和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理念改革背景下的能力培养导向。

2.关注对高考语文五种能力解读,指导教学安排和教学目标、重点的设置。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等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又高出一级的能力等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等级。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等级。

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价,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又发展了的能力等级。

可见,能力考查有难易之分,而学习本身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的体现;而试题的难度是从考生的角度来说的,由于考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即使是同一道题,也可能有着不同的难易看法。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关注学生相应能力的培养来设置教学,而不能单一地结合题型的难易或分值高低安排教学任务。

高中语文“三新”背景下小说备考策略

高中语文“三新”背景下小说备考策略
“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炭火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 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把身上雪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把 毡笠放在供桌上”
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 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门草场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
(2021年新课标一卷)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 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小说教学四板斧——情节、人物、环境、主题 弊端是什么?
小说是什么? 小说是心灵的历史——王安忆 文学即人学——高尔基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巴尔扎克
小说教学策略需要“量体裁衣”,根据小说的风格、内容决定 教法。真正提升学生对小说的解读能力,而不是所有小说都用一 种模式套用,不然学生会逐渐失去对小说的感知力、敏锐度、甚 至阅读兴趣。
小说教学关注点集中体现在读、写、评三种能力培养与
提升上。所谓“读”就是阅读;“写”是创作,包括小小说 创作、考场作文写作;“评”是评论、品评,比如写小说短 评甚至直接反映到考试中的小说主观题的答法。比如今年的 全国新课标一卷陈村《给儿子》就要求以“未来·回忆·成长” 或“河流”为关键词写一篇文学短评,就是紧扣新教材写文 学评论的要求
……
1、改变叙事视角
(1)设悬念,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以小见大 ;
(2)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 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
(3)烘托、衬托,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 物;或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 烈的表达效果。
(7)环境描写:言有尽而意无穷
(8)叙事视角的改变:第一人称、第三人称、限制视角、全知视角
谢谢大家! 请批评指正

新高考语文题型最佳分配时间 -回复

新高考语文题型最佳分配时间 -回复

新高考语文题型最佳分配时间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高考内容的更新,新高考语文题型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规划备考时间,本文将从阅读理解、作文和古诗文三个方面讨论新高考语文题型的最佳分配时间。

二、阅读理解1. 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题型,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文段或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鉴于阅读理解需要耐心阅读和理解文本,因此建议考生在考试时间中留出较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一部分。

2. 建议在考试开始后的前30分钟内集中精力完成阅读理解部分,这样可以保证考生在头脑清醒的状态下进行阅读,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率。

留出足够时间可以让考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和思考问题,不至于出现匆忙答题导致失误。

3. 阅读理解题型在语文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考生需要充分重视这一部分,并在备考时做好阅读训练和技巧积累。

三、作文1. 作文是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的重要题型,也是语文考试中的难点和重点。

考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来完成作文部分,确保作文的质量和深度。

2. 鉴于作文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思考和构思时间,建议考生在考试开始后的前20分钟内先进行内容构思和大纲写作,确定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这样可以避免在正式写作时出现思维不畅导致的思路混乱和思考不周全。

3. 建议考生在接下来的40分钟内进行正式的作文撰写,注重用词准确、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文采和修辞。

建议考生在完成作文后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检查和修改文章,确保语法、标点和逻辑的严密性。

四、古诗文1. 古诗文题型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需要考生对诗文的语言、结构和内涵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古诗文的阅读和解题训练。

2. 建议考生在考试开始后的前10分钟内快速阅读和理解古诗文内容,尽量抓住诗文的主题和情感,为后续的问答题做好准备。

由于古诗文的字数和难度相对较小,因此在阅读和理解后可以快速进行问题回答。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作者:刘更芳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8年第04期新高考来了,随着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新方法,要一支独秀的搞好语文教学,教师不下功夫是不行的。

在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点中之重点,虽然“教无定法”,但各种教学方法都会或多或少有它不无遗憾之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语文教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有益于学生学习,经过与同行多年的探讨,我认为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课本阅读1.现代文阅读(1)紧扣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整体感知,寻找入口,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在表面。

教学时,我们就要针对这一点引导学生找对人口,直接和作者对话。

(3)鼓励思考,指导探究,引导学生个性解读。

(4)深化阅读,拓展提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散文阅读(1)会理散文的线索:散文具有“形散”的特点,其实“散”的外在形式里蕴含着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明析的脉络。

(2)会品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有一种特殊的美,它像诗词而凝炼、优美、形象、含蓄;它又像口语而浓淡皆有,自然流畅。

我们的品析时,首先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品析的语言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次注意把握好角度,一般从准确性、严密性、句式、修辞、意蕴等角度分析。

(3)会抓散文的重点句:一般要注意散文的三种句,一是起始句,它往往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紧扣主题,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容易把握作者的情感;二是过渡句,往往是场面的变换、叙述角度的变化的过渡,抓住它能理清文章的脉络;三是点明主旨句,它常常出现的文章的末尾,抓住它能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3.科技文阅读(1)立足全篇整体把握。

立足全篇整体把握,是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的基本把握。

(2)关键句段挖掘内涵。

一般地说,作者的观点、态度常常隐含在材料的关键句段中,阅读时要紧紧抓住此句段,联系上下文来探索。

浅谈高考文言文阅读高效复习的策略

浅谈高考文言文阅读高效复习的策略

浅谈高考文言文阅读高效复习的策略作者:高存军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4年第06期新课程改革强调建设轻负高效课堂,其实质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难点和重要得分点,学生既渴望得高分又有畏难情绪。

那么,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搞好文言文阅读的高效复习以应对新高考呢?笔者认为要讲究六条策略。

策略一:准确解读考纲要求《考纲》是高考命题、备考和评价的依据,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分省命题各有关省、直辖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纲领性文件。

《考纲》对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分“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

1.总体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这里所说的“浅易”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应当理解为合格高中毕业生大体能够掌握的程度。

2.具体要求:(1)理解: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所谓“常见文言实词”,主要是指文言常用词(120个)和次常用词,即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以及中学生虽未直接接触到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一些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所谓“常见文言虚词”,主要是指《考纲》规定要掌握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

“在文中的用法”,也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这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五种。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这必须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标准和方法。

(2)分析综合: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这要求考生能在基本读懂选文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语言、感情、道理等信息,并对选项的表达做出正确的判断。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这要求考生能对选文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推断和推理,对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回答。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要求考生能从选文中筛选出作者自己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的看法,并作出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培训心得600字(精选5篇)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培训心得600字(精选5篇)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培训心得600字(精选5篇)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培训心得600字(精选篇1)一、转变观念仍是关键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

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

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

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阶梯的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在高一、二就是文体不限的高考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语文是终身学习,教师也不例外。

新大纲、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教材和时代的要求。

广博的知识、较高的语言水平和诵读能力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师所必备的,“终身学习”不再是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每位教师的要求。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

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运用“拿来主义”,大胆取舍。

高三语文备考教研活动(3篇)

高三语文备考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高考临近,高三语文备考工作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于2023年4月15日组织开展了高三语文备考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经验交流、问题研讨等形式,为高三语文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备考策略,提高备考效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高三语文教师对高考命题趋势和考查方向的把握能力。

2. 优化高三语文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增强教师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备考合力。

4.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分组讨论:将高三语文教师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对应四个年级段。

各小组针对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和题型,结合教材内容,共同研讨备考策略。

(2)备课展示: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就本组研讨成果进行展示,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总结归纳:教研组长对各小组展示内容进行总结,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备考建议。

2. 经验交流(1)优秀教师分享: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在高三语文备考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2)问题解答:针对高三语文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和讨论。

3. 问题研讨(1)分组讨论:针对高三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如作文指导、阅读理解、文言文翻译等,进行分组讨论。

(2)成果展示: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就本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4. 总结发言(1)教研组长总结: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高三语文备考的重要性,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

(2)校长讲话:对高三语文教师提出殷切期望,鼓励大家共同努力,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而奋斗。

四、活动成果1. 明确了高三语文备考的方向和重点,为教师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备考策略。

2. 提高了高三语文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

五、活动反思1. 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高三语文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复习备考策略浅探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复习备考策略浅探

撷英篇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复习备考策略浅探刘康进(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汉阴中学,陕西安康)高考改革的脚步一刻也未停止,为了选拔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让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拉开档次,全国语文新课标卷考题考查容量加大,各所学校的语文老师在高三备考中纷纷研究策略,应对变化,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

对照一下考卷的变化,你会发现考查题型没有很大变化,所以复习备考策略不用做大幅调整,以简单、有效为目标,按部就班地复习就行,倒是复习备考的策略很有必要探究一番。

每所学校每位老师在备考方面都有一些可借鉴之处。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高考备考经验,总结得失,也从轮次、板块和题型三个角度浅探复习备考策略优化问题,裨益备考。

一、三轮备考复习须因地制宜灵活处理语文高考总复习常规的整体计划是按照三轮进行,笔者估计全国各省份大多数学校都是这样操作的。

第一轮复习课本,第二轮按照考点复习,第三轮查漏补缺和模拟训练。

这样的三轮复习有序,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但每个学校的学情不同,按部就班地这样搞三轮复习的做法,未免有些机械,应当因地制宜灵活处理。

笔者认为可做以下优化。

1.第一轮和第三轮复习可略可详。

如果学校实力强,目标是让学生语文成绩惊艳,就可以强化第一轮复习,让学生回归课本,吃透教材。

相反,就可以放弃第一轮课本复习。

从实践经验来看,基础薄弱的学校,第一轮课本复习收效不会很大,很重要的是由学生的基础决定。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扎实的第一轮复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没有学习语文热情的学生来说,收效甚微,几近无效,第一轮复习就是在浪费宝贵备考时间。

那样,干脆略过第一轮复习,不搞课本复习了。

通常可以节省下八周左右的时间,干些有效的备考工作。

如果第一轮复习省略的话,在第三轮复习就变成了“第二轮复习”。

查漏补缺工作可以做得更扎实些,另外把各考点知识点再复习一下,也可以留出大量时间训练学生的规范答题,逐个过关。

2.第二轮考点复习时间不能跨越太长。

粗略算,一张考卷也包含六个板块,涉及几十个考点,每个考点都要花费不菲的时间,复习到哪个考点,学生都似乎收获颇丰。

新高考改革后,语数外发生了什么变化?

新高考改革后,语数外发生了什么变化?

知涯——陪伴1亿青少年成长笔者:知涯君新高考改革后,语数外发生了什么变化?语文新高考政策下语文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

学科知识更宽更广也将成为趋势。

今后语文将会是第一大科,课时占总课时的五分之一以上,考核的广度与深度将增加,高考的所有科目也将增加题面阅读量。

而相对的,数学的难度大幅下降,英语比重缩小,且有两次考核的机会。

所以,得数理者得天下已经成为过去式,未来将会是得语文者得天下。

备考方案:多阅读,多理解,多模仿。

可以每天规划一些时间阅读经典名著、名家散文、古诗词等,理解文章内在,仿写优秀文章。

数学新高考政策下数学不再区分文理,会更加注重数学综合素养的考察。

题目难度将易于原来的理科数学。

表现在基础题起点低、中档题方法活、高档题考创新。

备考方案:除了“刷题”,还要注意质,“宁可少,也要精”,不能就题论题,而要理解本质,掌握规律,灵活运用。

考前复习一定要回归课本,落实学习要求。

高考命题参考材料只有课本,因此通过通读课本,及时补缺,才能考试制胜。

英语改革前的英语教育重视分数,改革后则突出英语的交流运用。

考试分值发生了变化,考试时间也发生了变化,实行一年两考,按最好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英语高考的改革突破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制度,缓解了考生的压力,降低了发挥失常概率。

备考方案:传统死记硬背式的教育思维已经行不通,要学会说、学会听、学习英语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背后的思想理念。

除了记单词、例句之外,还要开设情景课堂,情景口语练习,在对话中学英语。

总的来说,新高考考的是思维方式,简单的“应试教育”处处碰壁,只有注重综合素养的提高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2021湖北新课改高考备考语文教学建议

2021湖北新课改高考备考语文教学建议

2021湖北新课改高考备考语文教学建议2021湖北新课改高考备考语文教学建议2021湖北新课改高考备考语文教学建议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和《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精神,结合我州语文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指导意见。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积极推进、重点突破、兼顾各方、逐步到位”为基本思路推进我州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要遵循规律,注重创新,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提供学习空间,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满足教师精神探寻和实践创新的需求,建设一支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以促进我州普通高中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全面、积极、稳妥地开展课程实验工作,取得适合我州实际的语文课程改革经验;确立现代课程观念,更新课程内容,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建设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我州基础教育实际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形成具有我州特色的语文课程体系;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和语文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并完善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语文教学监管机制;建立新的校本培训机制,促进广大教师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建设一支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建立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有效工作机制,确保语文课程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二)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在完成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后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获得发展:1.知识与能力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023年语文新高考1卷解析

2023年语文新高考1卷解析

2023年语文新高考1卷解析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2023年的语文新高考1卷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2023年语文新高考1卷进行深入解析,以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阅读理解部分阅读理解部分是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2023年的语文新高考1卷阅读理解部分更加注重考察考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本部分共分为A、B两篇文章,每篇文章后跟随4道题,共计8道题目。

考生需要通过精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能够进行分析和推断,提高语文素养。

二、完形填空部分完形填空部分依然是考察考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2023年语文新高考1卷的完形填空部分将涉及到散文、诗歌、小说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要求考生在填词的同时理解词语的意义,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从而准确选择答案。

三、作文部分作文部分是考察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2023年语文新高考1卷的作文题目将涵盖社会热点、人生哲理、文学鉴赏等多个方面,要求考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准确把握题目要点,进行合理组织和表达,体现语言的精准和思维的深度。

四、重点复习内容除了针对具体试题的解析外,2023年语文新高考1卷的复习内容也是考生备考的关键。

具体内容包括诗词鉴赏、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修辞手法、作文技巧等多个方面。

考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复习和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五、备考建议针对2023年语文新高考1卷的考试特点和重点复习内容,我们给出以下备考建议:1. 提前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点和技能的复习时间,确保全面复习;2. 多做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技巧,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3. 注重语文素养的提升,多读好书,培养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4. 多参加语文讨论,通过和同学、老师讨论语文问题,提高自己的语文思维和表达能力;5. 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是备考的重要保障,考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考试。

总结:2023年语文新高考1卷的解析需要考生从长远角度进行复习和备考,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备考:新高考改革后大语文背景下如何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据跟谁学高中部负责人介绍,在新高考的语文试卷中,阅读理解类的题型占有一定比重的分值,也是语文考试中比较容易拉开差距的题型。

以高考语文为例,现代文阅读的分值为36分,并且阅读文本所涉及的选题内容也较为广泛,其中论述类的文本阅读为9分,文学类的文本阅读为15分,实用文本类的阅读为12分。

跟谁学高中部负责人说,从分值的比例来说,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培养语文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在大语文到来的背景下,语文学习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的需要,同时也要重视对语文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

“阅读能力就是语文综合素养能力的一种体现,包括分析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理解分析能力、思辨能力、文学素养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对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跟谁学高中部负责人说。

坚持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语文的学习与其他科目的学习有着较大的差距,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更加强调过程的连续性,因此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此跟谁学高中部负责人表示:“语文的学习不能急功近利,要注重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比如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思考作者在文章中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时动手做批注的习惯,看到文章中
写得比较精彩的内容和不太明白的内容要及时标注出来。

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知识点,要善于利用工具书,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提高语文阅读的速度
“从新高考的命题方向上可以看出,高考语文改革后,对文本阅读的速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跟谁学高中部负责人说。

前不久,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提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15%的人做不完”,并解释说,新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在阅读速度方面,以前语文卷面大概7千字,现在是9千字,新高考可能增加到1万字,在阅读的题量方面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这里所说的题量的增加,不是题目数量方面的增加,而是增加语文阅读的题量,今年的高考中就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这就要求在平时语文的学习中,注重对阅读速度的培养,跟谁学高中部负责人说“阅读速度与阅读数量之间呈正相关。

因此想要提升阅读的速度,就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

同时在阅读的训练中要加强时间的概念,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多少字的阅读任务。


扩展语文阅读的广度
近年来,高考语文在阅读理解的文本类型方面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以前的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方面是二选一的模式,在文学类和应用类的文本中选择一个进行作答。

相对于实用类的文本,文学类的文本阅读较难,因此选择应用文本类的考生较多。

经过语文高考改革的调整,文学类阅读和应用类阅读都变成了必考内容,没有了选择的机会。

跟谁学高中部负责人表示,新高考的语文在文章的选题类型方面也更加广泛,涉及哲学、历史、科技等多方面的内容。

如果平时的阅读面比较窄,考试中遇到一些不太常见的文章内容,会影响对文意的理解,影响做题的效率。

因此,在阅读练习中要尽量涉及多种阅读内
容,多读一些逻辑性、思维性较强的内容。

跟谁学高中部负责人说,比如有些学生可能比较喜欢一些文艺散文或小清新类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比较通俗易懂,对于语文的阅读学习方面并不会带来很多帮助。

掌握阅读的基础知识
除了要增加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提高文章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对此跟谁学高中部负责人建议:“还要注重对阅读和写作基础知识的掌握。

比如在考试的阅读题型中,会遇到关于结合文本阅读讨论文章的叙述方式、艺术特色等内容,就要在对阅读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的前提下,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