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复习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82ce7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e.png)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诸葛亮D. 曹操答案:C2. 《出师表》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A. 诗歌B. 散文C. 议论文D. 小说答案:C3. 《出师表》中提到的“先帝”指的是谁?A. 刘备B. 孙权C. 曹操D. 袁绍答案:A二、填空题4. 《出师表》中,“________”一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忠诚和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答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 文中“________”一句,诸葛亮表明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
答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简答题6. 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一是开张圣听,希望后主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二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表明内外政令应当一致;三是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强调要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四、阅读理解7. 阅读《出师表》中的以下段落,回答问题:“臣闻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1)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对于什么的认识?答: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对于法律制定和执行、听取意见和意见效果的认识,强调了执行法律和意见的实效性比制定和听取本身更为重要。
(2)诸葛亮在这段话中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答:诸葛亮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对于国家的治理,不仅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建议,更要确保这些法律和建议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和实施。
五、写作题8. 以“忠诚与责任”为话题,结合《出师表》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诚和责任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写作)六、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出师表》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其内涵的忠诚、责任和智慧等价值观,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学习到诸葛亮的优秀品质,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出师表习题及答案
![出师表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98e2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0.png)
出师表习题及答案出师表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是谁写的?A. 曹操B. 诸葛亮C. 刘备D. 孙权答案:B. 诸葛亮2. 《出师表》是在哪个历史时期写的?A. 东汉末年B. 三国时期C. 隋朝D. 唐朝答案:B. 三国时期3. 《出师表》是诸葛亮给谁写的?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关羽答案:B. 刘备4. 《出师表》是为了表达诸葛亮的什么愿望?A. 求取荣誉和地位B. 要求解决国家问题C. 寻求出征的机会D. 告别刘备答案:B. 要求解决国家问题5. 《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表达对刘备的忠诚B. 陈述自己的才能和功绩C. 请求出征的机会D. 推荐其他人才答案:A. 表达对刘备的忠诚二、判断题1. 《出师表》是一篇散文。
答案:对2. 《出师表》是一篇骈文。
答案:错3. 《出师表》是一篇辞表。
答案:对4.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的。
答案:错5. 《出师表》是诸葛亮向刘备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答案:对三、简答题1. 《出师表》的写作背景是什么?答:《出师表》是诸葛亮在东吴丞相周瑜去世后,为了表达自己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而写的一篇辞表。
这个时期正值三国鼎立,各方势力相互争斗,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2. 《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出师表》主要内容包括对刘备的称谢、表达对刘备的忠诚、陈述自己的才能和愿望、请求出征的机会等。
诸葛亮在辞表中详细陈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希望能够得到刘备的支持和理解。
3. 《出师表》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答:《出师表》的写作意图是表达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他希望通过这篇辞表,向刘备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并请求出征的机会,以解决国家面临的危机。
4. 《出师表》的艺术特点有哪些?答:《出师表》以辞表的形式呈现,语言简练、寓意深远。
诸葛亮通过辞表的方式,将自己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关切表达得淋漓尽致。
辞表中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出师表》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934e2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0.png)
《出师表》试题及答案1.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伤先帝之明C.悉以咨之(正确答案)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选文6.7两段诸葛亮对刘禅的劝说中饱含对先帝的深情。
文中所示的诸葛亮忠于刘禅的原因是()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C.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
(正确答案)D.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下列不属于诸葛亮在文段中提到的大事的一项是()A.桃园结义(正确答案)B.三顾茅庐C.白帝城托孤D.七擒孟获4.下列不属于诸葛亮北伐的目的的一项是()A.北定中原B.庶竭驽钝(正确答案)C.攘除奸凶D.兴复汉室5.下列对选文6.7两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在文段中向刘禅介绍了与先帝的相识和自己的旧身份,也表达了对先帝的深情。
B.诸葛亮对先帝的感恩,其实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报答知遇之恩的心情。
C.诸葛亮认为如今北伐的物质条件都已经充足,南方局势稳定,军事实力强大,内外臣民支持,可以进行北伐。
(正确答案)D.诸葛亮认为自己和郭攸之、费神、董允各有各的责任,自己的职责是北伐。
6.下面对选文 = 6 \* GB3 \* MERGEFORMAT ⑥ = 7 \* GB3 \* MERGEFORMAT⑦两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中作者回顾了先帝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三件往事;不以其卑鄙、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
(正确答案)B.从选文分析,先帝临崩所寄大事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C.选文表达了作者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要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选文饱含了作者希望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来激励后主刘禅的情感。
7.对下面语句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意思是: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意思是: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生死存亡的时候啊。
专题19 《出师表》文学常识
![专题19 《出师表》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048a964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b.png)
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还曾发明孔明灯、运输工具“木牛流马”。
⑵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
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驻汉中,准备北上伐魏。
临行前,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
⑶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是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呈文。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⑴〔崩殂〕指帝王之死。
⑵〔秋〕时候。
⑶〔内〕朝廷。
⑷〔外〕这里指疆场。
⑸〔追〕追念。
⑹〔殊遇〕特殊的礼遇。
⑺〔开张圣听〕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
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
⑻〔光〕发扬光大。
⑼〔恢弘〕发扬,扩展。
⑽〔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
⑾〔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⑿〔引喻〕称引、譬喻。
⒀〔失义〕不合道理。
⒁〔宫中府中]指皇宫和丞相府中。
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⒃〔陟〕提拔、晋升。
⒄〔臧否〕赞扬和批评。
⒅〔异同〕这里指不同。
⒆〔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
⒇〔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
(21)〔刑〕罚。
(22)〔平明之理]公平清明的治理。
(23)〔内外异法]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24)〔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25)〔志虑忠纯〕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
(26)〔简拔〕选拔。
(27)〔愚〕我,谦称。
(28)〔咨〕询问。
(29)〔裨补阙漏〕弥补缺失疏漏。
(30)〔有所广益〕这里指有启发和帮助。
(31)〔性行淑均〕性情品行善良公正。
(32)〔淑〕善。
(33)〔均〕公正、公平。
(34)〔行阵〕行伍,部队。
(35)〔先汉〕即西汉。
下文的“后汉”即东汉。
(36)〔所以〕这里表示原因。
(37)〔痛恨〕]痛心、遗憾。
(38)〔贞良死节〕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
(39)〔躬耕〕亲身耕种。
(40)〔躬〕亲自。
(41)〔闻达〕有名望,显贵。
(42)〔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文言文复习-出师表答案
![文言文复习-出师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7c0dcc2b160b4e767fcfa0.png)
一 150个实词1.先帝不以臣卑鄙鄙:浅陋,无知见识短浅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兵器,武器3.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察:观察,细看,识别4.咨臣以当世之事当:在(某时,某处)今当远离当:将要,就要5.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道:路,途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道:道理,规律6.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得:合适,稳当7.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定:安定,稳定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定:平定8.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犯:触犯,违犯9.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方:区域,地方10.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故:所以,因此11.三顾臣与草庐之中顾:拜访12.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还:返回1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及:以及,和,与14.而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计:计算,计量15.奉命于危难之间间:期间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挑选,选拔17.庶竭驽钝,攘除奸凶竭:尽,完(耗尽,消失,全部,拿出,全部用上)18.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尽:毫无保留19.进尽忠言进:进献,奉献20.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举:选拔,推荐2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俱:全,都22.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临:面对,对着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正当,打算,将要23.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虑:思虑,思绪,心思24.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论:议论,谈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论:评定,判定25.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明:严明,英明26.奉命于危难之间命:使命受命以来命:任命,委派苟全性命于乱世命:生命,性命27.陛下亦宜自谋谋:谋议,谋划,商量28.奉命于危难之间难:灾难29.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平:公平,公正30.不求闻达于诸侯求:探求,探索,追求,谋求,奢求31.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任:责任,职责受任于败军之际任:委任,任用32.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入:进入,与“出”相对33.咨诹善道善:好的,好,善良的34.臣不胜受恩感激胜:尽,完35.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施:实施,实行36.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使:让,叫,令;使得,致使3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亡:灭亡,死亡38.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为:做,干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为:担任,充当3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重任恐托付不效效:有成效,见效,奏效40.愿陛下亲之信之信:相信,信任41.悉以咨之,然后施行行:做,实行,实施,从事将军向宠,性行淑均行:品德,品行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行:行列,指队伍,军队4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兴:兴盛,振兴,复兴4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业:事业,功业44.以光先帝遗德遗:遗留,留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留给,送给,馈赠45.不宜异同异:不同,不同的46.至于斟酌损益益:增长,增加有所广益益:好处,利益47.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引:称引,援引4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远:遥远(指空间距离大)亲贤臣,远小人远:疏远,不亲近,不接近49.先帝知臣谨慎知:知道50.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众:大家5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作:做,制作52.臣本布衣布衣:平民百姓53.不宜妄自菲薄菲薄:轻视,小看54.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二注释1未半:没有完成一半 2崩殂:死。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解析答案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解析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a4ef0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1.png)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解析答案一、填空题1.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自己被刘备三顾茅庐,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其中“三顾”指的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2.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自己“受任于败军之际”,这里的“败军”指的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前所遭遇的失败。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其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其忠诚精神的体现。
4.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里的“先帝”指的是刘备。
二、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曹操B. 刘备C. 诸葛亮D. 孙权答案:C2. 《出师表》中“臣本布衣”中的“布衣”指的是什么?A. 普通百姓B. 士兵C. 官员D. 贵族答案:A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里的“不毛”是什么意思?A. 没有毛发B. 没有草木C. 没有敌人D. 没有文明答案:B三、简答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什么要出师北伐?答:诸葛亮出师北伐是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恢复汉室,统一天下,同时也是为了巩固蜀汉的政权,抵御外敌的侵扰。
2. 《出师表》中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品质?答:《出师表》中体现了诸葛亮的忠诚、智慧、谦逊和责任感。
他忠诚于国家和人民,智慧地分析形势并制定战略,谦逊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勇于承担责任,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出师表》中的以下段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 诸葛亮在这段话中表达了什么情感?答:诸葛亮在这段话中表达了对刘备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愿意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决心。
2. 这段话中“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什么意思?答:“不求闻达于诸侯”意味着诸葛亮在未被刘备发现之前,并没有追求名声和地位,而是过着隐居的生活,专注于自己的耕作。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解析答案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解析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e0c95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0.png)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诸葛亮B. 刘备C. 曹操D. 孙权答案:A2. 《出师表》中“出师”的意思是?A. 出征B. 出家C. 出走D. 出仕答案:A3. 《出师表》中“表”的意思是?A. 表格B. 表达C. 表露D. 表征答案:C4. 《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描述战争B. 表达忠心C. 叙述历史D. 抒发感情答案:B二、填空题1. 《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意思是先帝的事业还没有完成就去世了。
2. 《出师表》中“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描述了当时国家的形势。
3. 《出师表》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4. 《出师表》中“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表明了作者的忠诚和决心。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出师表》的写作背景。
答案:《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目的是请求出兵北伐,以实现先帝刘备的遗愿。
2.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哪些情感?答案: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忠诚、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北伐的决心。
四、阅读理解阅读《出师表》全文,回答问题:1. 诸葛亮在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答案:诸葛亮在文中提到了先帝刘备、后主刘禅、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许靖、糜竺、简雍、孙乾、刘琰、魏延、杨仪、费祎、郭攸之、董允、向宠、张裔、蒋琬、费诗、姜维等人。
2. 诸葛亮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建议?答案:诸葛亮在文中提出了加强内政、选拔贤才、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等建议。
五、作文题1. 以《出师表》为背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结合《出师表》的内容,发挥想象,创作一篇以诸葛亮为主角的故事。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2b264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a.png)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写给哪位历史人物的表?A. 蔡邕写给曹操B. 杨修写给刘备C. 诸葛亮写给刘备D. 诸葛亮写给曹操答案:C2. 以下哪句话不是《出师表》中的内容?A. 臣闻,人生在世不称意,明公在上,何不致仕归田?B.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 昔先帝曰:……夫群贤周急,独斯须与二十三士奋死力耳!D. 故具以表状参于陛下。
答案:A3. 《出师表》中,诸葛亮说自己的年龄是多少?A. 42岁B. 47岁C. 52岁D. 57岁答案:D4.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出师表》中诸葛亮用来表达什么意思的?A. 他来自南阳B. 他曾经是一个农民C. 他是一个普通的百姓D. 他懂得农业知识答案:C5.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没有在《出师表》中被诸葛亮称赞过?A. 曹操B. 杨修C. 王朗D. 郭嘉答案:A二、简答题1. 《出师表》中的“出师”是指什么?答案:指诸葛亮向刘备请命率领军队出征北方。
2.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了自己的一些才能,请列举其中三项。
答案:智谋高超、治国有方、统兵能力强。
3. 诸葛亮给刘备写表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表达自己忠诚、请求得到出征北方的机会、希望国家能够稳定发展。
4.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了两位外戚,请简要介绍一下他们分别是谁。
答案:王朗和杨修,分别是诸葛亮的外祖父和姑父。
5. 《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有何表述?答案:诸葛亮在表中多次表达自己对刘备的忠诚,如“臣闻,人生在世不称意,明公在上,何不致仕归田?”、“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等。
三、论述题请简要论述《出师表》在历史上的意义。
《出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一份重要的文献,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记录了诸葛亮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以及他对国家和刘备的深切关切。
这份表达对历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出师表》展现了诸葛亮的忠诚精神。
在国家面临危机、社会动荡的时候,诸葛亮展现了一个公仆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忠诚精神。
出师表中考复习大全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复习大全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6a12850912a216147929cc.png)
出师表中考复习大全及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出师表》一.课文内容。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72ae5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e.png)
出师表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出师表》是________朝________所著,是其上书给________的表文。
2. 文中“先帝”指的是________,而“陛下”则是指________。
3.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忠诚和________的责任感。
二、选择题1. 《出师表》中的“出师”一词指的是()。
A. 出征作战B. 出使外国C. 外出学习D. 出家修行2. 下列哪项不是《出师表》中提到的“三顾茅庐”的故事?()A. 刘备三次访问诸葛亮B. 诸葛亮三次拒绝刘备C. 刘备与诸葛亮的隆中对D. 诸葛亮最终答应辅佐刘备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的北伐中原的理由。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出师表》节选,回答问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 诸葛亮在文中提到自己原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2.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中的“三顾”意味着什么?3. 诸葛亮为何会答应辅佐刘备?五、论述题请结合《出师表》的内容,谈谈你对诸葛亮忠诚和责任感的理解。
答案:一、填空题1. 三国、诸葛亮、刘禅2. 刘备、刘禅3. 忠诚、责任感二、选择题1. A2. D三、简答题1. 诸葛亮提出北伐中原的理由是为了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实现统一国家的愿望,同时也是为了巩固蜀汉的政权,抵御外敌的侵扰。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忠诚、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以及对北伐事业的坚定决心。
四、阅读理解1. 诸葛亮在文中提到自己原本的生活状态是躬耕于南阳,不追求名利,只求在乱世中保全性命。
2.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中的“三顾”意味着刘备三次亲自访问诸葛亮,请求他出山辅佐自己。
完整版出师表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出师表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9435e00b4c2e3f56276364.png)
出师表 自测题(一) 班级译句,梳理内容: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3.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5.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6.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7.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9.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0. 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11.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12. 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13. 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4.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句:译句:译句:译句:译句:译句:译句: 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译句:译句:译句:译句:译句:译句:译句:姓名1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句:1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译句:、阅读1 —5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的人,该受赏的是“”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10.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11.文中的“先汉”指的是,后汉指的是12. “内外异法” “内外”各指什么?1.略。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3.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
![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f4dc6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f.png)
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出师表》是谁写的?A. 曹操B. 曹丕C. 曹植D. 曹植和曹丕合作答案:B. 曹丕2.《出师表》是在哪个历史时期写的?A. 三国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汉朝D. 隋朝答案:A. 三国时期3.《出师表》是曹操写给谁的?A. 曹丕B. 曹植C. 曹操的部下D. 曹操的上级领导答案:C. 曹操的部下4.《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表达对上级的忠诚和请战的决心B. 表达对上级的不满和要求辞职的意愿C. 表达对上级的赞美和请求晋升的愿望D. 表达对上级的批评和希望下课的要求答案:A. 表达对上级的忠诚和请战的决心5.《出师表》的写作目的是什么?A. 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B. 批评上级领导C. 请求晋升和提升自己的地位D. 请求出征和为国效力答案:D. 请求出征和为国效力二、简答题1. 简要概括《出师表》的主要内容。
答案:《出师表》是曹丕写给曹操的一封表状,内容主要表达了曹丕对曹操的忠诚和请战的决心。
曹丕在表中详细陈述了自己的才能、经验和军事计划,请求曹操让他出征,并表示愿意为国家效力,为曹操建立功勋。
2. 为什么《出师表》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答案:《出师表》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它是一篇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表状,曹丕在表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语言优美,文笔流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它表达了曹丕对国家的忠诚和为国效力的决心,展示了曹丕的政治抱负和才能。
最后,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忠诚和为国家效力的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出师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忠诚和为国家效力的精神,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出师表》确实反映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忠诚和为国家效力的精神。
在古代中国,士人被视为社会的精英,他们有义务为国家效力,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出师表》中的曹丕正是一个忠诚的士人典范,他在表中表达了对曹操的忠诚和请战的决心,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和军事计划,以期能为国家建立功勋。
中考语文总复习《出师表》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出师表》专项练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167b3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2.png)
中考语文总复习《出师表》专项练习题(带答案)(满分:90分时间:45分钟)一、基础达标(40分)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1分)(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诸葛亮关于赏罚分明的忠告。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所持的是无意于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
(5)描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2分)(1)以光.先帝遗德:______ (2)猥.自枉屈:_________ (3)先帝简拔..:_________(4)性行淑.均:_________ (5)攘除..奸凶:_________ (6)以彰.其咎:_________(7)引喻失义.:_________ (8)以遗.陛下:_________ (9)先帝之殊遇..:_________(10)夙夜..忧叹:_________ (11)庶竭驽.钝:_________ (12)察纳雅.言:_________ 3.积累成语。
(9分)(1)():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2)():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3)():意思是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4)():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5)():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6)():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7)():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8)():处理事物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9)():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ff492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5.png)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填空题1.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______所写。
答案:诸葛亮2.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里的“先帝”指的是______。
答案:刘备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里的“布衣”指的是______。
答案:平民二、选择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其志向的句子是()。
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B.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C.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D.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表达的情感?()A. 忠诚B. 忧虑C. 愤怒D. 谦逊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评价。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刘备的评价是高度的尊敬和忠诚。
他称赞刘备为“先帝”,表达了对其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体现了自己对刘备遗志的继承和对蜀汉事业的忠诚。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哪些主要思想?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主要表达了忠于国家、忠诚于先帝、谦虚谨慎、勇于担当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等思想。
他通过回顾自己的经历和刘备的知遇之恩,表达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对国家复兴的责任感。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出师表》中的以下段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回答问题:1. 诸葛亮在这段话中表达了自己的什么身份和生活状态?答案:诸葛亮在这段话中表达了自己原本是平民的身份,生活状态是躬耕于南阳,只求在乱世中保全性命,并不追求名声和地位。
2. 诸葛亮如何描述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答案:诸葛亮描述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时,提到刘备没有因为他的卑微身份而轻视他,反而亲自到草庐中三次拜访他,询问他关于当时世事的看法,这使他感到非常感激,因此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愿意为他效力。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答案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683cb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6.png)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曹操B. 诸葛亮C. 刘备D. 孙权答案:B2. 《出师表》中“先帝”指的是谁?A. 刘备B. 曹操C. 孙权D. 诸葛亮答案:A3. 《出师表》中提到的“三顾茅庐”是指刘备几次去请诸葛亮出山?A. 一次B. 两次C. 三次D. 四次答案:C二、填空题4.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_________时期写的,表达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答案:三国5. 《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的“南阳”指的是现在的_________省。
答案:河南省三、简答题6. 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的“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就去世的遗憾,同时也体现了诸葛亮对刘备事业的忠诚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7.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刘备的忠诚的?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通过回顾刘备对他的信任和重用,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深厚感情和忠诚,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实现刘备的遗愿而努力的决心。
四、翻译题8. 将《出师表》中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我本是平民百姓,亲自在南阳耕种,只求在这乱世中保全性命,并不追求在诸侯中出名。
五、论述题9. 结合《出师表》的内容,谈谈你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理解。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努力,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这种精神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24、《出师表》知识点归纳与练习及答案
![24、《出师表》知识点归纳与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cac78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0.png)
24、《出师表》知识点归纳与练习及答案《出师表》知识点归纳一、【知识要点梳理】(一)、文学常识积累:《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
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二)、为加点字注音(1)中道崩殂.(cú) (2)裨.补阙.漏(bìquē) (3)行.阵和睦(háng)(4)以彰其咎.(jiù)(5)陟.罚臧否.(zhì pǐ) (6)以遗.陛下(wèi ) (7)庶.竭驽钝(shù )(8)猥.自枉屈(wěi)(9)咨诹.善道( zōu ) (10)夙.夜忧叹( sù ) (11)费祎. ( yī) (12)斟酌损.益(sǔn)(三)、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1、中道崩殂(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2、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3、不懈于内(懈怠)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这里是"时"的意思)5、忠志之士(忠诚有志)6、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8、以光先帝(发扬光大)9、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
也作"恢宏")10、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失,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3、陟罚臧否(陟,奖励。
臧,善。
否,坏、恶。
)1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15、付有司论其刑赏(给予,交付)(罚)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
)(平,公平。
明,明察。
)(治)17、不宜偏私(偏爱)18、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19、志虑忠纯(忠诚无二)20、是以先帝(以是,因此)21、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22、愚以为(自称的谦辞。
出师表复习题答案
![出师表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5dba2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0.png)
出师表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_________所写。
2. 文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_。
3.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中的“三顾”指的是刘备_________次拜访诸葛亮。
4.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体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精神。
二、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A. 曹操B. 诸葛亮C. 刘备D. 孙权2.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的“布衣”指的是:A. 农民B. 士兵C. 官员D. 商人3.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职分”是指:A. 职责B. 职位C. 职业D. 身份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的“三顾茅庐”的故事。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哪些主要思想?四、论述题1. 论述《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诚与责任感,并结合文中内容具体分析。
2. 请结合《出师表》的内容,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五、翻译题1. 将《出师表》中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翻译成英文。
2. 翻译文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为英文。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诸葛亮2. 刘备3. 三4. 忠诚和担当二、选择题1. B2. A3. A三、简答题1. “三顾茅庐”的故事指的是刘备三次亲自到诸葛亮隐居的草庐中去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诸葛亮最终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答应出山。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忠诚,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以及对实现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
四、论述题1.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先帝的忠诚,他多次提到“先帝”的遗愿和对自己的期望,表现出他对先帝的深切怀念和对完成先帝未竟事业的坚定决心。
同时,他提到自己“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展现了他面对困难时的担当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2. 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智慧和才能在《出师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021年中考复习:《出师表》考点(含答案)
![2021年中考复习:《出师表》考点(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adb2f87375a417876f8f75.png)
出师表一、《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问题,也称“奏章”。
作者:诸葛亮。
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号卧龙,谥忠武侯。
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与课文相关的名句: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二、文章内容1、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5段):作者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层(第1段):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层(第2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第三层(第3—5段):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
“广开言路”意在“亲贤臣”,“严明赏罚”意在“远小人”。
】第二部分(第6—7段):追叙往事,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兴汉室”的决心。
第6段:自述自己的身世及追随先帝的经历。
第7段:接受先帝重任以来的所作所为,同时强调此次北伐的意义。
第三部分(第8—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
2、中心思想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效忠蜀汉(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充分显示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对刘氏父子的一片忠心。
三、常用词语1、解释下列词语秋报开张圣听光引喻失义塞昭是以简遗悉咨阙优劣得所远所以痛恨计布衣躬卑鄙顾由是感激许驱驰值故寄效明不毛攘除损益彰【时、时刻报答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发扬光大说话不恰当义:适宜、恰当阻塞显示,表明因此选拔、挑选给予都,全询问同“缺”,缺点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远离疏远的原因痛心遗憾计算平民、老百姓亲自身份低微,出身低下拜访因此感动激奋答应奔走效劳遇到所以(因此)托付功用,效果英明不长草木,意思是荒凉的地方排除减少增加表明显扬】2、课文中的部分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1)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出师表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c9bc4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f.png)
出师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曹操出征时所带兵力大约是多少?A. 10万B. 100万C. 50万D. 500万答案:C. 50万2. 《出师表》的作者是:A. 司马迁B. 诸葛亮C. 曹操D. 刘备答案:B. 诸葛亮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了自己的年龄吗?A. 是B. 否答案:B. 否4. 《出师表》是一篇:A. 合同B. 作文C. 信件D. 诗歌答案:C. 信件5. 《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刘备任命他为:A. 大将军B. 征南大将军C. 丞相D. 军师答案:C. 丞相二、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出师表》的主要内容。
答案:《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的一封信。
信中,诸葛亮首先表达了自己对曹操强大的警惕,并指出了曹操出征的军力及其威胁。
接着,他详细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志向、忠诚,并请求刘备任命他为丞相,以辅佐刘备建立国家。
最后,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依恋之情,希望能与刘备共同实现理想。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过哪些他为国家努力的事?答案: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了他为国家努力的几个关键事项。
首先,他强调了自己对曹操的研究和了解,以及自己为国家的战略规划。
其次,他提到了自己身体力行,刻苦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他承诺为国家奉献终生,并请求刘备任命他为丞相,以更好地为国家效力。
3. 为什么《出师表》成为经典之作?答案:《出师表》以其战略思维、才能与忠诚的表达而成为经典之作。
诸葛亮在信中不仅忠诚于刘备,同时也以世间少有的智慧和战略眼光,预见到了曹操的威胁。
他对国家的忠诚和为之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对于个人实现理想和为人民做贡献的承诺,都使得《出师表》成为了一篇备受推崇的经典之作。
三、论述题请结合你对《出师表》的理解,以诸葛亮的角度,写一封向刘备的信,表达你对国家的忠诚与承诺。
不少于300字。
【示例回答】尊敬的刘备先生:时至今日,我以赤忱之心回信给您,表达我对国家的深深忠诚和为之奉献的坚定承诺。
(完整版)出师表阅读及答案
![(完整版)出师表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4e29f25acfa1c7aa00cc8b.png)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1、中道崩殂..(。
崩,。
殂,)2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这里是“”的意思)3、追.先帝之殊遇..()(,)4、以光.先帝()5、恢弘..志士之气(动词,。
也作“恢宏”)6陟罚臧否(陟,。
臧,。
否,。
)7、付.有司论其刑.赏(,)()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
)(平,公平。
明,明察。
)(理.)9、简拔..以遗.陛下()()10先帝不以臣卑鄙..(,)11、猥.自枉屈..(辱,这里是的意思)()12、由是感激..()..() 13、遂许先帝以驱驰14、斟酌损益..(损,。
益,)15、咨诹.善道()二.一词多义:益:有所广益.()斟酌损益.()遗:以光先帝遗.德()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效:恐托付不效()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行: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为:俱为一体(判断动词,)举宠为督(动词,)能:先帝称之曰能()必能使行阵和睦()道:中道崩殂()咨诹善道()遗:以光先帝遗德()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三.重点语句翻译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译: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译: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译: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9、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译:10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译:四课文理解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复习及答案诸葛亮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秋:(2)盖追.先帝之殊遇..追:殊遇:(3)以光.先帝遗德光:(4)恢弘..志士之气恢弘:(5)不宜妄自菲薄....妄自菲薄:(6)引喻..失义引喻:(7)陟.罚臧否..陟:臧否:(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9)悉以咨.之咨:(10)必能裨补阙漏..阙漏:(11)性行淑均..淑:均:(12)躬.耕于南阳躬:(13)不求闻达..于诸侯闻达:(14)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15)猥.自枉屈..猥:枉屈:(16)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17)后值倾覆...值:倾覆:(18)当奖.率三军奖:(19)庶.竭驽钝庶:(20)攘除..奸凶攘除:(21)斟酌损益..损:益:(22)讨贼兴复之效.效:(2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24)以彰.其咎.彰:咎:(25)以咨诹.善道诹:(26)察纳雅言..雅言:(27)临表涕零..涕零: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内容理解。
(1)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了几条建议?他反复陈说的是哪一条?(2)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样怎样的人?(3)先帝为何会对桓、灵之事“叹息痛恨”?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引喻失义..失义:(2)深入不毛..不毛: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杂然而.前陈者B.以.塞忠谏之路也以.其境过清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战于.长勺D.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其.真不知无马也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下列对文章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茅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弩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文章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8.先帝遗诏中曾说“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比较阅读(一)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选自《出师表》)(二)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
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
②与:赞许,亲附。
③狎:亲昵,亲近。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宜: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B.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能:必能.裨补阙漏先帝称之曰能.D.远:亲贤臣,远.小人未能远.谋10.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1. 语段(一)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语段(二)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2.请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出师表》复习及答案诸葛亮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确实,的确秋:时候(2)盖追.先帝之殊遇..追:追念殊遇:特殊的礼遇(3)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4)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发扬,扩展(5)不宜妄自菲薄....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6)引喻..失义引喻:称引、譬喻(7)陟.罚臧否..陟:提拔、晋升臧否:赞扬和批评(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选拔(9)悉以咨.之咨:询问(10)必能裨补阙漏..阙漏:缺失疏漏(11)性行淑均..淑:善均:公正、公平(12)躬.耕于南阳躬:亲自(13)不求闻达..于诸侯闻达:有名望,显贵(14)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15)猥.自枉屈..猥:辱。
谦辞枉屈:屈尊就卑(16)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17)后值倾覆...值:遇到倾覆:覆灭,颠覆。
这里指兵败(18)当奖.率三军奖:鼓励(19)庶.竭驽钝庶:表示期望(20)攘除..奸凶攘除:排除,铲除(21)斟酌损益..损:损害益:益处(22)讨贼兴复之效.效:这里是功效的意思(2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怠慢,疏忽(24)以彰.其咎.彰:揭示咎:过失(25)以咨诹.善道诹:询问(26)察纳雅言..雅言:指正确合理的言论(27)临表涕零..涕零:流泪,落泪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志士们的勇气。
(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启发和帮助。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西汉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这些都是忠正贤明、能够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6)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和接受正确合理的言论。
3.内容理解。
(1)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了几条建议?他反复陈说的是哪一条?提出的建议共三条: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
(2)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样怎样的人?是一个知恩图报、忠心耿耿、淡泊名利、深谋远虑的人。
(3)先帝为何会对桓、灵之事“叹息痛恨”?因为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以致后汉倾颓,所以先帝对他们的事“叹息痛恨”。
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引喻失义..失义:不合道理(2)深入不毛..不毛:不生长草木。
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杂然而.前陈者B.以.塞忠谏之路也以.其境过清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战于.长勺D.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其.真不知无马也【解析】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B.以致/因为;C.均为介词,在;D.代词,他们的/表推测的语气词,大概。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7.下列对文章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C)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茅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弩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文章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解析】C.“大事”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先帝遗诏中曾说“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意为:只有贤明、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让人信服。
文段中“陛下亦宜自谋”是要“贤”,说要“亲贤臣,远小人”,亲信“忠良死节之臣”,这都是要有“德”,就是要有贤有德,才能兴复汉室。
先帝遗诏里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只有自身贤德,才能让人佩服和臣服。
比较阅读(一)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选自《出师表》)(二)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
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
②与:赞许,亲附。
③狎:亲昵,亲近。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宜: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B.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能:必能.裨补阙漏先帝称之曰能.D.远:亲贤臣,远.小人未能远.谋(解析:A. 均为“应当”; B.动词,给予/形容词,遗留的;C.能够/能干,有才能;D.动词,疏远/副词,长远。
)10.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忠正贤明,(可以)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
11. 语段(一)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汉室之隆”,语段(二)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立身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