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专题-第15课-张中丞传后叙学案-苏教《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3.张中丞传后叙-鲁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3.张中丞传后叙-鲁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编选《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张中丞的传记散文的写作手法;3.分析张中丞传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思想情感;4.运用散文的表现手法,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和意义;5.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张中丞传中的写作手法;2.张中丞传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思想情感。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张中丞传中的人生哲理;2.如何运用散文的表现手法,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鲁迅编选《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背景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散文发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分析法:通过分析张中丞传中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掌握散文的表现手法;3.阅读法:通过阅读张中丞传,让学生加深对人生哲理和思想情感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材分析鲁迅编选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是一本集古代文学家散文精华的散文选集,其中包括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宋代的苏轼、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和陈亮。
选集中,每位大家的散文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感。
张中丞传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代表作之一,堪称中国古代传记散文的典范。
文章以一种平和、客观、真实的方式,全面地介绍了张中丞的生平和事迹,表达了作者对张中丞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思考。
2. 学习步骤步骤一:了解鲁迅编选《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其他材料,了解鲁迅编选《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背景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散文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和价值。
步骤二:讲解散文的表现手法和张中丞传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基本表现手法和张中丞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包括描写、叙述和议论等方式。
并请学生根据文中的写作手法,分析文章表达的内容和意义。
步骤三:阅读张中丞传让学生认真阅读张中丞传,分析其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思想情感。
并请学生自行撰写文章,表达对张中丞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感悟。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五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 Word版含答案推荐
书序是古代序文中的一类。
或由作者自己撰写,或出自他人之手,一般讲述书籍或文章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评论。
像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按文章题目看,这是一篇书序,是为书籍出版写的序言,内容是阐明作者写此书此文的动因,书的内容、意义、写作过程等,但本篇序却非如此,它虽是文序,但内容却是一篇史论。
早期的序文,除单篇作品的置于作品之前外,书籍的序文一般都置于全书之后,内容不仅包括此书的创作缘由和经过,还包括内容提要与目录。
比如曾巩的《战国策目录序》。
在宋代书序三大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中,曾巩以其目录序受到世人推重。
一般书序,大多以究本溯源、考订缺失为主,唯曾巩作序,必对古书的内容或观点阐发自己的见解。
这篇书序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序文有以议论为主和以叙事为主两大类,但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是集叙事、议论为一体,有的序文往往还带有抒情色彩。
唐宋八大家撰写这类文章时,往往会以书籍本身作为引子,生发出对时政、历史、文学等的看法。
因此,书序的思想和文学价值有可能超过所序的书籍或文章。
书序的写作手法,或偏重议论,或偏重叙述,形式上较少束缚,作者可以较自由地表达思想。
因此,有些书序可以当作学术或思想评论来读。
第15课张中丞传后叙(对应学生用书P44)走近作者韩愈(见《原毁》)相关背景本文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
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唐玄宗天宝年间为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东)令。
安史之乱爆发时,他率部英勇阻击叛军,先后坚守雍丘(今河南省杞县)、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
肃宗至德二年(757)正月,受封为御史中丞、河南节度副使,与睢阳太守许远合兵共同守城,同围敌苦战十月,终因粮绝兵尽,无人救援,城破,与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36人壮烈殉国,年48岁。
张巡、许远功勋卓著,而当时一些文官武将为开脱自己怯敌逃跑的罪责,却百般诋毁他们。
李翰是张巡的好友,曾客居睢阳,亲见战守实况,便撰写《张巡传》上呈肃宗,意在澄清是非。
高中语文 5.1《张中丞传后叙》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可编辑ppt
7
关于张中丞及题解
张中丞:即张巡,本是真河县令。 “安史之乱”叛军进入河南后,张巡领兵 在雍丘抗敌。后来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 急,巡领兵进睢阳与许远共同守城,直至 壮烈牺牲。朝廷追封他为御史中丞,故称 张中丞。
题解:曾随张巡守城的李翰写过一篇
段
• 第二段重点词解:
1.竟与巡俱守死:守城而死
2.远诚畏死:果真、真的。表示假设。
3.食其所爱之肉:所喜爱的人的肉.所字结构.
4.当其围守时:被围困。被动用法。
5.而贼语(yù)以国亡主灭:倒装、省略句。
正确语序:“而贼以国亡主灭语(之)”。
6.人相食且尽:将要。
• 注意本段中“之”可的编辑p用pt 法。
可编辑ppt
12
学习第3段:
此段为什么而辩论? “分守”不是睢阳失陷的
主因,也不是许远的过失。
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1、人之将死…… 2、引绳而绝之……
正反对比论证
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 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最能体现守城意义的一句话是
守一城捍天下;天下可编之辑pp不t 亡,其谁之功也13!
无不识者” 的描写则非常传神地刻划出了
张巡博闻强记的一面。这些叙述的文字和议
论部分相辅相成, 既深化了议论,又弥补
了人物塑造缺乏立体感的缺憾,可谓一举两
得。
可编辑ppt
18
人物形象
• 张巡:
• 许远: • 南霁云:
• 忠心报国 从容镇 定 视死如归 博闻 强记。
• 宽厚谦和 为国让 贤,以死报国。
2012高二语文: 5.1 《张中丞传 后叙》 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
高中语文-第五专题-第15课-张中丞传后叙学案-苏教《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第15课张中丞传后叙专题导航专题解说古代散文中,序文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文体。
序也作“叙”或“绪”,是依条理叙述的意思。
书序是古代序文的一种,或由作者自己撰写,或出自他人之手。
一般讲述书籍或文章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评论。
唐宋八大家撰写这类文章时,往往会以所序的书籍或文章为寄托,生发出对人生、时政、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看法,因此,书序的思想和文学价值有时超过了所序的书籍或文章。
书序的写作手法,或偏重议论,或偏重叙述,形式上较少束缚,作者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
因此,有一部分书序可以当做学术或思想评论来读。
学法指导 1.了解古代论文文体——书序,了解书序的内容、特点及源流,明白该文体的特征。
2.掌握本专题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熟悉涉及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训练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注意探究文本的思想和文学价值。
1.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代于公元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
唐玄宗耽于享乐,使国政先后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又放任边地将领拥兵自重,安禄山任三道节度使(平卢、范阳、河东),军权在握。
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翌年就攻入都城长安,安氏称帝。
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皆采以守势,但不为杨国忠所接受,被迫出战,最后以失败收场。
唐玄宗逃入四川,到了马嵬坡途中六军不发,有将领请杀杨国忠与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在灵州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
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
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今河北正定),击败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
及后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在唐军的收复下,另一叛将史思明投降。
758年,由于朝廷一项暗杀史思明的计划外泄,史思明发动兵变,杀安庆绪并称“大燕皇帝”。
高中语文 专题五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学案 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五第15课张中丞传后叙学案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张中丞传后叙书序是古代序文中的一类,或由作者自己撰写,或出自他人之手。
一般讲述书籍或文章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评论。
像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按文章题目看,这是一篇书序,是为书籍出版写的序言,内容是说明作者写此书此文的动因,书的内容、意义、写作过程等,但本篇序却非如此,它虽是文序,但内容却是一篇史论。
早期的序文,除单篇作品的置于作品之前外,书籍的序文一般都置于全书之后,内容不仅包括此书的创作缘由和经过,还包括内容提要与目录。
比方曾巩的《战国策目录序》。
在宋代书序三大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中,曾巩以其目录序受到世人推重。
一般书序,大多以究本溯源、考订缺失为主,唯曾巩作序,必对古书的内容或观点阐发自己的见解。
这篇书序就鲜明地表达了这一特点。
序文有以议论为主和以叙事为主两大类,但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是集叙事、议论为一体,有的序文往往还带有抒情色彩。
唐宋八大家撰写这类文章时,往往会以书籍本身作为引子,生发出对时政、历史、文学等的看法。
因此,书序的思想和文学价值有时超过了所序的书籍或文章。
书序的写作手法,或偏重议论,或偏重表达,形式上较少束缚,作者可以较自由地表达思想。
因此,有些书序可以当作学术或思想评论来读。
第15课张中丞传后叙走近作者韩愈(见《原毁》)相关背景本文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
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唐玄宗天宝年间为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东)令。
安史之乱爆发时,他率部英勇阻击叛军,先后坚守雍丘(今河南省杞县)、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
肃宗至德二年(757)正月,受封为御史中丞、河南节度副使,与睢阳太守许远合兵共同守城,同围敌苦战十月,终因粮绝兵尽,无人救援,城破,与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36人壮烈殉国,年48岁。
张巡、许远功勋卓著,而当时一些文官武将为了开脱自己怯敌逃跑的罪责,百般诋毁他们。
张中丞传后叙教案
张中丞传后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张中丞传后叙》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
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张中丞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义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的用法。
理解作者对张中丞形象的塑造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文中的驳论手法和对比手法。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熟悉文本内容,培养语感。
2、讲解法对文中的文言字词、句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作者韩愈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学生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文言知识讲解讲解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句式。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知识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文本分析分析张中丞的人物形象,包括其英勇、忠诚等品质。
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如驳论、对比等。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张中丞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有何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6、总结归纳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文言知识、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
7、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文中重点段落。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张中丞的人物评价。
五、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对文言知识的巩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张中丞传后叙》原文。
2、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高中语文 5.1《张中丞传后叙》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张中丞传后叙》教案一、作者简介: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
在诗文创作上,他有一整套理论。
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认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
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
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
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
其中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许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
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序》,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
学习《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
为友情深厚的文学家而作,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
他的碑志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这种历来枯燥无味的文体增辉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
《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赠序,手法多样,使赠序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文学性的实用性的文体。
《答崔立之书》等书启,因人陈词,情真意切。
韩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第15课张中丞传后叙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张巡、许远功勋卓著,而当时一些文官武将为了开脱自己 怯敌逃跑的罪责,百般诋毁他们。李翰是张巡的好友,曾客居 睢阳,亲见战守实况,便撰写《张巡传》上呈肃宗,意在澄清 是非。然而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仍处于藩镇割据、军阀混战 的状态,为割据、分裂制造舆论的人还在诽谤张巡、许远。韩 愈对此异常愤慨,从维护国家统一的目的出发,写了这篇文章, 对李翰的《张巡传》做了重要补充。
文意感知
本文对李翰的《张巡传》作了重要补充和发挥,驳斥了对张 巡、许远的诬蔑,表彰了他们为国守土的卓越功勋和宁死不屈的 高尚气节。同时,也对专务姑息、为叛乱势力张目者以有力回击。
思维导图
一、通假字
1.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同“ 脏腑 ”,译为“内脏 ”
素材挖掘
张 巡: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识。 许 远:宽厚谦和,为国让贤,以死报国。 南霁云:深明大义,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应用角度] 动荡的岁月,动荡的年代,总会出现不凡的人物,尽管遭
到世人的误解,但他们却可以为了正义而牺牲,显示出不屈的 气节。盛唐时期,唐明皇晚年荒于政治,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 “安史之乱”。在这场叛乱中,涌现了许多忠君爱国之士,张 巡、许远、南霁云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三个人物的事例可以用 在“忠心爱国”“从容镇定”“深明大义”等作文中。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
走近作者 韩愈(见《原毁》)
相关背景
本文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张中丞,即张巡(709-757), 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玄宗天宝年间为真源(今河南鹿邑县 东)令。安史之乱爆发时,他率部英勇阻击叛军,先后坚守雍丘(今 河南省杞县)、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肃宗至德二年(757)正月, 受封为御史中丞、河南节度副使,与睢阳太守许远合兵共同守城, 同围敌苦战十月,终因粮绝兵尽,无人救援,城破,与部将雷万 春、南霁云等 36 人壮烈殉国,年 48 岁。
高中语文 张中丞传后叙导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张中丞传后叙》一、美文诵读:课前三分钟: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头还是生活。
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
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
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的心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二、预习指导:1、早读自修课20分钟结合《张中丞传后叙》注释通读文章。
2、走进作者。
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
在诗文创作上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认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
3、用红笔圈画出导学案中疑难处,小组讨论寻求帮助。
三、专题内涵解说---“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
“后序”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
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四、学习目标:1、读懂文意,辨识文中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把握作者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
五、背景补充:韩愈出于正义感和对投降派以及腐朽势力的憎恶,更是出于希望改革朝政,重振大唐雄风,强烈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抱负,于“安史之乱”的四十多年后,写下了这篇文章。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专题五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
3.总结概述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人的性格特点。
明确:
人物
性格特点
张巡
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识
许远
宽厚谦和、为国让贤
南霁云 嫉恶如仇、忠贞刚烈、凛然正气、忠肝义胆
4.篇末为什么交代于嵩的死?这是否游离了文章的主旨? 明确:于嵩的结局相当悲惨,作者叙述这个结局是有言外之 意的。于嵩虽然在安史之乱中幸免于难,却在后来不明不白地被 人杀死,这是对现实社会的强烈批判。由此可以看到当时盘踞在 各处的武人是多么嚣张。而这种混乱,正是思想舆论混乱的社会 根源。于是让人在掩卷之余联想到张、许所受到的冤屈。 这句话从张籍口中说出,恰好与文章开头“元和二年四月十 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相呼应。这样,文章的格调就显得十分 和谐,结构上也周密完整了。
[应用角度] 动荡的岁月,动荡的年代,总会出现不凡的人物,尽管遭
到世人的误解,但他们却可以为了正义而牺牲,显示出不屈的 气节。盛唐时期,唐明皇晚年荒于政治,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 “安史之乱”。在这场叛乱中,涌现了许多忠君爱国之士,张 巡、许远、南霁云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三个人物的事例可以用 在“忠心爱国”“从容镇定”“深明大义”等作文中。
4.此矢所.以.志也 古义: 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表结果
5.籍时.尚.小 古义: 当时还
今义:当时的风尚
6.吾于书读不.过.三遍
古义: 不超过
今义:表轻微转折的连词
7.霁云慷.慨.语曰 古义: 情绪激昂
今义:大方
8.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古义: 感动愤激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的好感
2.卒① ②宁 以能 千知 百人 就之 尽之卒.不 卒.救 ③圣俞以疾卒.于京师 ①战百万日滋.之师
《张中丞传后叙》教案及原文
《张中丞传后叙》教案及原文《张中丞传后叙》教案及原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中丞传后叙》教案及原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传记”和“叙”的相关文体知识;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人物塑造的写作手法,掌握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忠义之士的性格特点,学习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塑造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人物塑造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掌握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读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动荡的岁月,动荡的年代,总会出现不凡的人物,他们可以为了正义而牺牲,却往往还遭到世人的误解。
盛唐时期,唐明皇晚年荒于政治,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在这场叛乱中,涌现了许多忠君爱国之士。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篇文章就是为“安史之乱”中的几位英雄而作的。
作为英雄的张巡、许远却遭到了许多人的指责,这又是何故?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随着韩愈一起走进这段历史!【文体介绍】(一)认识“传记”1、“传记”的概念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叫传记。
“叙一人之始末者,为传之属”;“叙一事之始末者,为记之属”。
2、“传记”的特点所记人物和事件应有历史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真实性;所记事件应相对完整,着意表现传主的个性特征——完整性;塑造人物形象时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应有适当的艺术加工——文学性。
3、“传记”的.分类别传或他传:由别人写的;自传:由自己写的;合传:把几个人合在一起写的。
(二)认识“叙”“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文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以及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为“叙”或“引”。
“后序(叙)”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也称作“跋”或后记。
唐宋8大家散文选读教 精品学案:专题5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桐叶封弟辩(自读课)(对应学生用书P4)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亦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卒于柳州。
他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其文章风格清峭,内容有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有表现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较多的是抒发内心的牢骚抑郁和去国离乡的悲哀。
现存有《柳河东集》。
相关背景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花费大量精力阅读古今史书,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辨其误,指其失,其中充满着对现实政治的关怀。
这篇史评,就是这样一篇短小精当而见解甚深的力作。
据《吕氏春秋·重言篇》和《说苑·君道篇》记载,周成王在一次与幼弟叔虞的嬉戏中,指着一片桐叶说要封他为诸侯。
后来成王的叔父周公便以此为据,说“天子无戏言”,要求成王兑现诺言,结果叔虞被封于唐。
对这样一件史事,前人不过读读而已,从未提出疑问,但柳宗元却从中发现一个事关重大的“王者之德”的问题。
古之传者有言, 成王以 桐 叶 与小弱 弟,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拿着一片桐树叶子给年幼的弟弟,戏 曰:“以 封 汝。
”开玩笑说:“把这个作为封地给你。
”⎣⎢⎡传(zhuàn )者:编写史书的人,或指吕不韦和刘向等,因为⎦⎥⎤《吕氏春秋》和《说苑》都载有此故事。
小弱弟:幼弟,指武王幼子叔虞。
戏:开玩笑。
封:分封,古代帝王赐爵位和土地给臣子。
周公入 贺。
王 曰:“ 戏也。
”周公曰:“天子不可周公入宫庆贺。
成王解释说:“我是开玩笑呀。
”周公说:“天子不可戏。
”乃 封 小弱弟于唐。
以随便开玩笑。
”于是成王就把唐地封给了年幼的弟弟。
⎣⎢⎡⎦⎥⎤唐:西周国名,晋的前身,故地在今山西翼城县西。
吾意 不 然。
我认为这件事不可能是这样的。
⎣⎢⎡⎦⎥⎤意:认为。
王之 弟成王的弟弟如当封耶,周公宜 以时 言于王, 不 待其 戏果应当受封,周公就应及时地告诉成王,而不必等他开了玩笑而 贺以 成 之也; 不 当封耶,再去庆贺,趁机促成这件事;成王的弟弟如果不应当受封,周公 乃 成其不中之戏, 以周公这种做法就使一个不恰当的玩笑变成了事实,使成王把地以人 与小弱 者 为 之主, 其土地和百姓封给年幼的弟弟,让一个小孩成为一国之主,周公 得 为圣 乎?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宜:应当。
【高中语文】《张中丞传后叙》-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共68张PPT)
(三段——3)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 乐:以……为乐,意动用法
人远犹说之?之不美当所得二免成,如公,就是之, 其哉初如他!守此则如也卓又巡,卓何、,其宁他::哪其那会:么,那其怎么他能;人他,:他人 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 卒:最终,最后
文意理解
• 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耶? 唉!难道说像许远这样贤明的人 却会做这样的事吗?
1、大敌当前,许远一 心抗战,毫无个人私 念的忠贞大度行为
辩其非畏 死而降敌
2、假设同意诬者所言, 忠勇坦荡、
提出有力的反诘
为国尽职
3、指明当时的客观情 境是人皆知已临死境, 许远已抱定必死的决 心
(三段——1)
两家子弟:指张巡和许远 的后人。子弟,儿子。 通知:深知,深入了解 以为:认为
省略句,疑(许远)畏死
辞服:说了屈服的话,投降。
状语后置句
本句写后人受流言蜚语 的惑乱,对许远的误解。
文意理解
•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 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张、许两家的子弟才能低下,不能理解 他们父亲 的志向,认为张巡被杀而许 远被俘,怀疑许远怕死而向敌人说了屈 服的话。
(第二段---4)
外无待而 待:期待,指望。
犹死守,人相食且 虽:即使。
尽,虽愚人亦能数 日而知死处矣,远
数(shǔ)日:计算日期
之不畏死亦明矣。 死处:死的地方,死期
乌有城坏、其徒俱 乌有:哪里有
死,独蒙愧耻求活,
【配套K12】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张中丞传后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张中丞传后叙》一、学习目标:1了解张中丞其人其事2积累课文内地文言知识3学习张巡、南霁云舍身取义地精神二、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人,字_____,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河南河阳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
韩愈与______同为____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
有《_________文集》三、解题: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四、背景简介唐隶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七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
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
但当时一些坐观睢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同某些嫉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对张、许等抗敌英雄诋毁。
五、文体知识(一)传记的基本特征:所记人物和事件应有历史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
所记事件应相对完整,着意表现传主的个性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时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应有适当的艺术加工。
(二)传记的分类:别传或他传:由别人写的。
自传:由自己写的。
合传:把几个人合在一起写的。
六、梳理课文、了解大意。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写)《张巡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五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 含答案
张中丞传后叙(对应学生用书P44)走近作者韩愈(见《原毁》)相关背景本文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
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唐玄宗天宝年间为真源(今河南××县东)令。
安史之乱爆发时,他率部英勇阻击叛军,先后坚守雍丘(今河南省××县)、睢阳(今河南省××市)。
肃宗至德二年(757)正月,受封为御史中丞、河南节度副使,与睢阳太守许远合兵共同守城,同围敌苦战十月,终因粮绝兵尽,无人救援,城破,与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36人壮烈殉国,年48岁。
张巡、许远功勋卓著,而当时一些文官武将为开脱自己怯敌逃跑的罪责,却百般诋毁他们。
李翰是张巡的好友,曾客居睢阳,亲见战守实况,便撰写《张巡传》上呈肃宗,意在澄清是非。
然而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仍处于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状态,为割据、分裂制造舆论的人还在诽谤张巡、许远。
韩愈对此异常愤慨,从维护国家统一的目的出发,写了这篇文章,对李翰的《张巡传》作了重要补充。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 愈与吴郡 张籍 阅 家中旧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得 李翰所 为《张巡 传》。
翰以文章 自名,为此书,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
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这传 颇详密, 然 尚 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篇传记十分详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远立传,又 不 载雷万春 事 首尾。
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
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
自⎦⎤名:自许,自负。
远虽 材 若 不及巡者, 开 门纳 巡,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打开城门迎接张巡,地位本在 巡 上, 授之 柄 而处其下,无位本在张巡之上,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于其下,毫无所疑 忌,竟 与 巡 俱守 死,成 功名;城陷而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城破后虏, 与巡死 先后 异 耳。
高中语文 5.1 张中丞传后叙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散文选读》
问题导学 自主探究 技法导析 文本图解
3.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提示:(1)通过精彩的场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其中南霁云乞师贺兰的描写脍炙人口,文中精心描写了南霁云慷慨 陈词、拔刀断指、抽矢射塔三个场面,歌颂其凛然正气,赞美其忠肝义胆。 (2)用人物的言行塑造人物形象。 南霁云在贺兰宴会上的讲话:“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 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三个“食”字,顿为两层,显得强调有力,加 上两个“虽……不……”句式连用,将南霁云时刻挂念围城中父老和同伴们 的心理和赤诚报国不图个人好处的品质,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这是全文的引子,借评论李翰传文,交代立传的缘由。奠定全 篇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说话的基调。 2.第二段主要写谁?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提示:许远。①开门纳巡,授之柄而处其下。②城陷而虏,与巡死先 后。③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④(外无待而死守)贼语以国亡主 灭(诱降)。 3.第三段为谁而辩论?目的是什么? 提示:为许远而辩论。旨在说明“分城而守”不是睢阳失陷的主因, 也不是许远的过失。
专题五 书 序
张中丞传后叙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读懂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忠义之士的性格特点和宁死不屈的 高尚气节,学习主人公以身殉国的牺牲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认识本文尊重客观事实,灵活运用多样手法刻画人物,融叙述、议 论、抒情于一体的表现方法。
语文:5.《张中丞传》后叙教案之教材梳理(粤教选读唐宋散文)
5.《张中丞传》后叙文题解读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
唐玄宗开元末进士,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县令,调真源县令。
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
本文是继李翰撰《张巡传》(今佚)之后,韩愈写的一篇后叙,为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颂歌。
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河南河阳人。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
背景纵览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身为睢阳太守的许远立即向张巡告急,张巡就从宁陵引兵来救,与许远同守睢阳。
张巡、许远率兵七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
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
但当时一些坐观睢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同某些嫉妒张、许功劳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对张、许等抗敌英雄加以诋毁。
张巡的友人李翰因而作《张巡传》上书肃宗。
韩愈在元和二年四月十日读到李翰所作的《张巡传》,深感所述颇有不足。
为了替许远辩证,驳斥传言的无理指责,褒扬张巡、许远这两位英勇抗击叛军的爱国将领,揭露造谣诬陷者的丑恶本质,因而写了这篇文章。
字词梳理1.字音蚍蜉..(jǔè)..(pí fǔ)诟.(gòu)卓.(zhuō)逆遁..(nìdùn)羸.(léi)沮遏霁.(jì)嵩.(sōng)帙.(zhì)雎.(jū)髯.(rán)2.多音字3.形近字4.词义首尾:始末,事迹详情。
包场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张中丞传后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2021年整理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张中丞传后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张中丞传后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张中丞传后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全部内容。
《张中丞传后叙》一、学习目标:1了解张中丞其人其事2积累课文内地文言知识3学习张巡、南霁云舍身取义地精神二、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人,字_____,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
韩愈与______同为____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
有《_________文集》三、解题: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四、背景简介唐隶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七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张中丞传后叙专题导航专题解说古代散文中,序文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文体。
序也作“叙”或“绪”,是依条理叙述的意思。
书序是古代序文的一种,或由作者自己撰写,或出自他人之手。
一般讲述书籍或文章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评论。
唐宋八大家撰写这类文章时,往往会以所序的书籍或文章为寄托,生发出对人生、时政、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看法,因此,书序的思想和文学价值有时超过了所序的书籍或文章。
书序的写作手法,或偏重议论,或偏重叙述,形式上较少束缚,作者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
因此,有一部分书序可以当做学术或思想评论来读。
学法指导 1.了解古代论文文体——书序,了解书序的内容、特点及源流,明白该文体的特征。
2.掌握本专题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熟悉涉及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训练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注意探究文本的思想和文学价值。
1.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代于公元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
唐玄宗耽于享乐,使国政先后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又放任边地将领拥兵自重,安禄山任三道节度使(平卢、范阳、河东),军权在握。
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翌年就攻入都城长安,安氏称帝。
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皆采以守势,但不为杨国忠所接受,被迫出战,最后以失败收场。
唐玄宗逃入四川,到了马嵬坡途中六军不发,有将领请杀杨国忠与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在灵州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
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
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今河北正定),击败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
及后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在唐军的收复下,另一叛将史思明投降。
758年,由于朝廷一项暗杀史思明的计划外泄,史思明发动兵变,杀安庆绪并称“大燕皇帝”。
至761年,史思明为其儿子史朝义所杀。
翌年,唐代宗继位,并从叛军中收复洛阳。
最后史朝义被李怀仙逼迫自杀,8年的安史之乱结束。
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2.睢阳保卫战“睢阳据江淮之上游,为汴洛之后劲,南控江淮,北临河济,彭城居其左,汴京建于右,形胜联络,是以保障江南,襟喉关陕,为大河南北之要道”。
睢阳素有“江淮之蔽屏,河洛之襟喉”之称。
叛军想据睢阳南下江淮和江汉地区,以切断唐王朝的钱粮来源,掠夺其财富作为持久战争的资本。
因此,对唐王朝来说,以兵力扼守睢阳不落入叛军之手是平定叛乱的基础。
唐将张巡、许远率千百人,抗击叛军13万人,从正月到十月,大小共经400余战,杀敌12万,终因粮草匮乏、救援不至,致使睢阳失陷。
但是保卫战誓死保卫了唐军给养的大后方——江淮地区,为唐军重整旗鼓、平息叛乱赢得了时间和条件。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近7000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36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
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
但当时一些坐观睢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同某些嫉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诋毁张、许等抗敌英雄。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巡的友人李翰写了《张巡传》这篇补叙英雄事迹、批驳流言飞语、弘扬英雄精神、反对藩镇作乱的散文名作。
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
开元末进士。
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
殉难后被追封为御史中丞,故人称其张中丞。
“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书籍或文章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评论。
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
“后叙”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
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1.读准字音(1)蚍蜉..(pífú)(2)诟.(ɡòu)(3)饿羸.(léi)(4)霁.(jì)(5)泗.州(sì)(6)须髯.(rán)(7)帙.(zhì)(8)亳.州(Bó)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远虽材若.不及巡者:似乎(2)将其创.残饿羸之余:伤(3)士卒仅.万人:近(4)弃城而逆.遁:预先(5)巡因.一见问姓名:凭借(6)具食与乐,延.霁云坐:请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恨⎩⎪⎨⎪⎧ 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动词,遗憾,不满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动词,怨恨,怀恨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动词,不满(2)志⎩⎪⎨⎪⎧ 不能通知二父志.:名词,志向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记《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述博闻强志.:动词,记(3)穷⎩⎪⎨⎪⎧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动词,绝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形容词,不得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形容词,贫穷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穷尽 (4)擅⎩⎪⎨⎪⎧ 擅.强兵坐而观者:动词,据有、占有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形容词,任意、擅自 (5)以⎩⎪⎨⎪⎧以.与贼抗而不降乎:连词,来而贼语以.国亡主灭:介词,把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介词,用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介词,因为因乱抽他帙以.试:连词,相当于“而” 4.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古义:透彻地了解,完全知晓。
今义:把事项告诉人知道。
(2)霁云慷慨..语曰 古义:情绪激昂。
今义:大方。
(3)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古义:感动、激动。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古义:追随、奉事。
今义:多指投身到……中。
(5)吾于书读不过..三遍古义:不超过。
今义:表轻微转折的连词。
(6)颜色..不乱古义:容貌神色。
今义:色彩。
5.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1)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同“脏腑”,即内脏(2)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同“识”,作标记(3)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同“尝”,曾经6.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1)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使动用法,使……断(2)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名(3)如巡、远之所成就..:名词用作动词,建立功勋(4)城陷,贼以刃胁降.巡:使动用法,使……投降7.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疑畏死而辞服于贼:介词结构后置句(2)其他则又何说:宾语前置句(3)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介词结构后置句(4)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介词结构后置句(5)城陷而虏:被动句,“陷”与“虏”含被动意(6)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被动句,“为所”表被动(7)而贼语以国亡主灭:省略句,省略宾语“之”8.翻译下列句子(1)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译文:(2)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译文:(3)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译文:答案(1)人相互作为食物即将吃完,即使是愚笨的人也能计算日子而知道自己的死期。
(要点:虽,即使;数,计算。
)(2)当其危难之时,抛弃所守的城池而逃跑求生的人,绝不是少数;掌握着强大的兵力而见死不救的人,睢阳城四周都是。
(要点:用,打算;擅,拥有。
)(3)坚守一座城池,捍卫整个天下,凭借千百名渐趋覆没的士兵,和数百万日益增多的大军作战。
(要点:将,带领;滋,增多。
)1. 文章中举出了当时社会上哪些诽谤张巡、许远的说法?作者是如何反驳这些诽谤之词的?答:答案(1)“畏死而辞服于贼”“城之陷,自远所分始”“责二公以死守”等。
(2)作者用“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几个事实论据来反驳“畏死而辞服于贼”;用“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和“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两个比喻来反驳“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用正面分析、歌颂二公的行为和反面斥责小人的行为的方法来驳斥“责二公以死守”。
2.简要概括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位英雄的性格特征。
答:答案(1)张巡:外在形象威武,美髯;记性好;文思敏捷,倚马可待;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有领导能力和军事才能。
(2)许远:宽厚长者,表里如一;忠贞不畏死;容人雅量,大事为重。
(3)南霁云:有义气,能患难与共;有勇气,强壮有力;恩怨分明;英勇就义不畏死;有谋略;服从领导。
3.第5段文字与上文在内容上有何联系?其与上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区别?答:答案乍一看本节好像是另起一事,和上文没有多大关系,实际上是金针暗渡,貌离神合,一气贯注的。
因为这节事叙述睢阳危急,南霁云向临淮求救,贺兰进明拒绝发兵,坐视不救的事实,正好证实了上文“擅强兵而观者,相环也”这句话;而且,写南霁云的英勇不屈也是前文对许远“畏死投敌”等诬陷的有力回击,因为作为这个英雄群体中的一员,南霁云和许远、张巡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写南霁云就是写远、巡,他们是相互映衬的。
在写法上,这段从上文的叙述、议论转为记叙、描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4.本文记叙了很多人物,为什么命名为“张中丞传后叙”呢?答:答案本文是对李翰《张巡传》的补充,所以称为“后叙”,虽然记叙了李翰、许远、南霁云、于嵩、张籍等人或事,但这些人或事都是和张巡及《张巡传》有关的,所以命名为“张中丞传后叙”。
1.作者在驳论时,是怎样做到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的?答:答案在驳论时作者选择了由浅入深的次序:对“疑畏死而辞服于贼”“城之陷,自远所分始”,张、许应“弃城”而“逆遁”等种种论调逐一驳斥。
作者先是列举事实,说明许远并不怕死;接着以“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的浅易道理证明“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非议的“不达于理”;最后以“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的事理分析来证明张巡、许远的别无选择。
随着论述的层层深入,作者的感情也越发地激昂,由最初的较为平和发展到疾言厉色,对非难者的品质概括也由“材智下”“小人之好议论”发展到“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至此,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已无处藏身,张、许二人的英雄本色也已跃然纸上。
这几节文字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堪称“辞理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