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 田毅鹏著6近代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重点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重点简答:1、中国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救灾救荒思想,济贫思想,安老怀少思想,残疾人福利思想,妇女福利思想,社会优抚思想,社会教化思想。
2、中国福利思想的特点:①、中国福利思想具有与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紧密结合的特性②、从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动态轨迹看,具有明显的早熟性③、就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总体特性而言,大部分思想家的社会福利主张都带有典型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④、很多思想家往往把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寄托于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社会中。
3、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分期:①、春秋战国时期②、秦汉时期③、魏晋南北朝时期④、隋唐宋元时期⑤、明清时期⑥、近代时期4、孔子“惠民利民”思想的主要内容:①、济众助人②、均无贫③、薄赋敛,孔子主张对百姓实行轻税政策,藏富于民。
5、孟子“制民恒产”论的内容:①、恒,常也。
建议统治者给老百姓以一定的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
②、“制”,在这里有规定或制定之意。
③、孟子还将人们的经济状况与道德状况直接联系起来,探讨了“恒产”与“恒心”的关系,从而为“制民恒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6、孟子在救济穷弱的社会福利思想:①、孟子界定了社会救济对象的范围,认为鳏、寡、孤、独、老、幼等都应是社会救济的主要对象。
②、孟子继承了孔子“敛从其薄”的赋役思想,提出征收赋役应遵循“取于民有制”的原则。
③、孟子认为实施救穷济弱的社会实体机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君为代表的国家政权,二是带有强烈宗法家族色彩的乡里邻居的社会组织。
7、《周礼》中的社会福利思想:①、学术背景②、备荒赈济思想:灾前备荒,灾后救济③、惠民恤民思想:恤民振穷,无息贷放,免服徭役。
8、《管子》论的贫富思想:①、《管子》分析了百姓贫困的原因,民智不齐也是重要原因②、贫富应有度,无度就会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对封建国家是不利的(试图发挥封建政权来调节贫富,夺富予贫)。
③、《管子》作者分析了“甚贫”对社会稳定的危害,提出“贫穷线”问题。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1救灾救荒思想2济贫思想3安老怀少思想4残疾人福利思想妇女福利思想6社会优抚思想7社会教化思想。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1宏观看,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具有与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紧密结合的特性2从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动态轨迹看,具有明显的早熟性3就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总体特征而言,大部分思想家的社会福利主张都带有典型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4很多思想家往往把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寄托于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社会史。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分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近代时期。
孔子社会福利主张的理论依据:1,重礼礼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还是一种约束人们一切行动的行为规范。
2,贵仁仁是其核心思想基本包括''爱人""孝悌""忠怒"三个方面主张"仁者爱人"。
有道社会论述:1,在这种理想的有道社会里,老百姓的生活是安定的,和睦的,愉快的,这应市君子向往的一种至高境界。
2,在有道的理想社会中,应该重点关心照顾的事老人和儿童。
惠民利民思想:1,救众助人2均无贫3薄赋敛(a,孔子主张对百姓实行轻税政策,藏富于民b,孔子在限制徭役方面,提出了使民以时的观点就是在役使老百姓时不要误农时,并含有不要过度劳民的意思)论述孟子社会福利的理论依据:1,人性善说(a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在于人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心'b孟子任务四心事人类道德的肇端,又称四端c虽然人性本善,但社会上任然有君子和小人之分)评价:孟子的性善说把人们的伦理道德说成是天成的,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2民为贵。
从民贵君轻出发进一步展开了其重民思想:1,民之向背关系国家兴亡2,倾听国人意见3,营造与民同乐的社会氛围。
评价:孟子以民贵君轻,与民同乐为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其出发点并不在为民请命而是在于防范贼民兴丧无日局面的出现,为统治者提出济平天下,长治久安的治国良策。
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
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涵。
(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围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
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咼等级的惠爱。
(3)“”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
(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
2、“悲田养济坊”的社会福利结构佛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僧尼行乞。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教学提纲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
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内涵。
(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范围内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张。
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咼等级的惠爱。
(3)“大同” 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
(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第一章先秦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先秦时期是我国社会福利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期。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所以传说中历史人物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集中在如何解决人们的生存问题上。
进入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时期,尤其是到了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从自己的理论体系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思想观点。
战国时期学术界空前自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是中国福利思想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各家各派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社会福利思想观点,设计构思了自己所理想的社会模式,为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先秦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节孔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大,被称为“圣人”和“至圣先师”。
他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一书中。
, 一、仁者爱人,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论语》一书,讲到仁的地方有五十八处之多。
“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
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论语?颜渊》) , 孔子“爱人”的广泛性。
要求统治者由尊神转为尊人,重视人的价值,重视民众。
孔子认为,治国要重民,他说:“所重:民、食、丧、祭。
(《论语?尧曰》“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问马。
” , 《孟子?梁惠王上》载:“仲尼曰:‘始作佣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孔子对用像人形的俑陪葬都感到愤怒,可见他对奴隶也是有仁爱之情的。
这说明孔子“爱人”的广泛性。
, 当然,孔子的爱人是有差等的,在亲疏方面要按血统远近来分。
首先要爱自己的父兄,这就是所谓的“孝弟(悌)”,其次是爱自己的近亲,又次为远亲,最后才是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人。
, 孔子认为,要爱人,首先要视人若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就是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加之于别人。
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
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涵。
(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围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
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高等级的惠爱。
(3)“”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
(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2、“悲田养济坊”的社会福利结构佛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僧尼行乞。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内涵.(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范围内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张.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高等级的惠爱.(3)“大同”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第三章——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学术思想
研究概述
三、研究特点 1,社会保险制度为中心 急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中国将西方社会保障经验作为研究的重点。 但是,这必然削弱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研究。 2,城镇社会保障为重点 实践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城乡间极不平衡。在研究领域,以城镇社保为研究 对象的成果远多于农村社保为对象的成果。 新农合、农村低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施行和试点使得农村研究 变热。 3,自主性和本土性增强 从研究立场看,大致经历了“引进”到“本土构建”的历程。“从他性走向 自性”(景天魁,2008)是其重要特征。 从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始,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思想观点不断形成和完善。
四、模式选择 底线公平: • 以底线公平为理念,保障基本需求 • 分层体系的制度,包括基础性福利制度和非基础性福利制度 • “刚柔并济”,强调政府的不可推卸责任和其他福利责任主体的参与 • 水平适中,非福利最小化,亦非福利最大化 • “雪中送炭”,强调弱者优先和底线福利优先
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模式
即“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 结合”,是由中国首创的 社会保险筹资模式,包括 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统 在中国社会福利发展 筹账户基金来源于用人单 实践中,有的观点已 城乡社保体制多元化, 位,个人账户基金来源于 被采纳转化为政策, 农村以家庭和社区为 个人缴纳,分别核算,互 有的则需要进一步接 主,城市以社会保险 不挤占,集中了完全积累 受实践的检验,但都 制度为主;参与主体 制和现收现付制的长处, 丰富了当代中国的社 多元化,鼓励地方、 被政府采纳和实践:1997 会福利思想 企业、个人兴办社会 多元协调 年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 保障事业;筹资多元 险制度和1998年的城镇职 化,国家协调现收现 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家庭保障为基础;社 付、半积累制和积累 美日等国的社会保障 会保险为重点;地区、 制等不同模式 模式,覆盖全体劳动 行业、企业相互补充; 者;一体化制度;多 兼顾地区差别;社会 混合型 制度实施现 层次保障;国家、集 现实-理性 化和社区化并重;官 保险型 实性和价值 体、个人三方筹资; 模式 方和民营结合;追求 合理性 统一管理,管理和经 公平;尊重国情;混 办分离 合筹资等
2024-2025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集团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集团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1. 三星堆遗址是距今约4800——2000年的古蜀国文明的代表,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三星堆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玉器、象牙等文物,同时还发现了祭祀区、居住区、作坊区,墓葬区等遗迹。
由此可知,该遗址的发掘()A.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B.丰富了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C.证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D.代表了新石器时代初期的聚落遗址2. 《史记》纳“四夷传”(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种民族史撰写体现了()A.史学撰写体例的创新B.政府对地方管理加强C.国家灵活的民族政策D.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3. 对表中信息认识最合理的是()C.国家政策创新发展D.国家治理传承延续4. 《汉书》中关于汉代法律有如下记载:“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
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
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这表明汉代()A.律法建设受到冲击B.律令儒家化的完成C.道德影响法律判决D.宗族血缘逐渐弱化5.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一个山洞——嘎仙洞的石壁上,发现了北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文字内容与《魏书》相关记载相同,证明嘎仙洞就是《魏书》中提到的鲜卑拓跋部“石室”祖庙。
这说明()A.考古发现比文字记载更真实可信B.《魏书》中所载的信息完全可靠C.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D.文献史料要靠考古发现才能证实6. 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饮茶风俗逐渐从南方蔓延至北方黄河流域。
“京邑城市,多开店铺……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上述材料反映了唐代()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对外贸易繁荣发展C.南北生活差异缩小D.重农抑商政策放松7. 北宋把纸币交子上升为国家法定货币,作为铜钱的辅币流通。
第一章社会福利思想概述
罗曼尼斯克因、费德瑞考等认为,狭义的社会 福利是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 态而提供的服务,又称福利服务(Welfare Services),主要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1)社会福利是一种服务
在学术领域,“福利”一词经常同福祉( well-being)交互使用。毫无疑问,福利的发 展同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息息相关。
福利不仅仅是表现为满足生理方面的客观因素 ,或是满足心理需求的主观因素,更是作为一 个人主动地追求人间幸福生活权利的基础、机 会和条件,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所作的各种必要 的努力。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论》,中国劳动社会 保障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考试使用教材
陈红霞,《社会福利思 想》,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2年7月第1 版(2011.11重印)
开卷考试 用书
课程体系
第一章 社会福利概述 第二章 古代中国的社会保障思想 第三章 古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章 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章 古希腊社会福利思想
③ 广义社会福利的范围相对宽广,应当包括医疗保 健、国民就业、社会保险、福利服务、社会救助、 国民住宅、环境保护等体系。香港也将综合援助、 社会服务等均纳入社会福利范畴。
(2)狭义的社会福利
狭义社会福利实际上是指社会福利事业,是由 国家出资或给予税收优惠照顾而兴办的、以低 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 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通常包括老人 、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津贴或福利设 施。
2、社会福利—中国的经验定义
社会福利一词在当代中国不是作为理性的概念逐渐形成 的,而是政府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重点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重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的福利制度的形成始于20世纪。
福利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逐渐演进和发展。
本文将主要讨论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重点问题。
一、古代中国的福利观念在古代中国,福利被视为君主的责任,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封建社会中,君主通过赈济贫苦、建立养老院和孤儿院等方式帮助弱势群体。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孝道观念也对福利有所贡献。
二、近代中国的福利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一系列的改良运动和福利运动。
梁启超提出的“赡养运动”主张强调个人、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赡养贫困者的责任。
鲁迅发起的“职业救济运动”呼吁为工人提供养老、医疗、退休等福利待遇。
这些运动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福利制度建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政府开始积极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社会主义时期,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应运而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一系列的福利机构,比如社区养老院、托幼机构等。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福利改革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政府提出了“依法办福利”,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福利事业的管理和保障。
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也推动了福利事业的发展,民间慈善组织的崛起为社会福利事业提供了新的力量。
五、当前中国社会福利的挑战和展望尽管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社会转型中的困难群体等都给福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未来,中国社会福利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作用。
六、结论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重点问题包括古代中国的福利观念、近代福利运动、社会主义时期的福利制度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福利改革与发展以及当前的挑战和展望。
通过不断完善福利制度、加强各方合作,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将进一步发展,为人民的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 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
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内涵。
(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范围内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张。
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高等级的惠爱。
(3)“”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
(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2、“悲田养济坊”的社会福利结构佛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僧尼行乞。
中国福利思想史
中国福利思想史绪论一、选择题1.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救灾救荒思想、济贫思想、安老怀少思想、残疾人福利思想、妇女福利思想、社会优抚思想、社会教化思想(也可以靠论述)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一.选择题1.孔子的社会福利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上最有影响的学派,他提出了“济众助人”、“均无贫”、‘薄赋敛”、“惠民论”等社会福利思想,成为中国福利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奠基者。
2、孔子的思想主要由重礼、贵仁两个方面组成,这实际上构成了孔子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的理论前提和研讨问题的出发点。
3、仁的基本内涵包括爱人、孝俤、忠恕4、惠民利民思想:济众助人、均无贫、薄赋敛5、《周礼》作为中国社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国家机构体系的著作,讨论关于灾前备荒和关于灾后救济。
6、《周礼》提出的惠民恤民思想:恤民振穷、无息贷放、免服徭役7、九惠之教即行九项惠政:、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8、管子不仅重视社会福利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而且还在反复强调了社会福利问题调查统计的重要性。
9.《管子》的作者提出了其独特的徕民策,分析了甚贫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并提出了“贫穷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提出了生产者保有产品的最低比率问题。
10.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从性恶论、自为论出发,提出了反济贫论、贫富分化合理论等主张。
11.韩非的反社会福利思想主张提出的理论依据是:性恶论和自利自为的人际关系论。
性恶论是荀子第一个提出的。
12.老子提出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思想,还提出了“天道均平”的观点。
13.老子的“为无为,事无事”的主要观点:67页即“无为而治”实际上提倡“无为政治”,是老子把天道自然无为论运用于人类社会而提出的一种思想,是强调要以顺乎自然的态度来处理世事,不强为。
14.老子提出了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模式15、墨子提出赈荒抗灾的主要方法:积粟备荒,节用抗灾,足财抗灾16、墨子提出了把兼相爱,交相利原则运用到国家的治国方略层面上,提出了利民/爱民的社会福利思想。
福利思想史
福利思想史1。
简述任何福利的定义,内容。
答;综合诸家的看法,所谓社会福利是指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帮助社会成员解决困难,满足他们的物质及文化等方面的需要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相应的服务,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主要包括公共福利设施,少儿福利,老年人福利,妇女福利,残疾人福利,离休福利,教育福利,慈善事业,社会救济等内容。
2。
简述中国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1)救灾救荒思想。
是指重大的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地震,台风以及战争,暴动等天灾人祸造成的灾民,难民的生活救济。
(2)救贫思想。
自中国步入阶级社会以来,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就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思想家研究社会福利问题时都非常注意探讨“贫富论”和社会矛盾的理想社会。
(3)安老怀少思想。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一个最突出特点,便是非常注重老人福利和儿童福利问题(4)残疾人福利思想。
(5)妇女福利思想。
(6)社会优抚思想。
(7)社会教化思想。
3。
重点论述关于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答;一,从宏观角度看,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具有与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紧密结合的特性。
如孔子的社会福利思想实际上是其“仁学”的自然拓展。
二,从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动态轨迹看,具有明显的早熟性。
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社会福利思想主张,基本上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提出来的。
三,就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总体特征而言,大部分思想家的社会福利主张都带有典型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
4。
简述中国福利思想分期及特点。
答;(1)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变革的时代,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原典时代”。
形成了儒,法,道,墨等各具特色的社会福利思想主张,奠定了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
(2)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立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林立”,“百家争鸣”不同,秦汉时期的思想界主要一“总结反省”和“理论整合”为特征。
社会保障研究中文书目 (一)社会福利思想主要研究著作 1.柏拉图著
社会保障研究中文书目(一)社会福利思想主要研究著作1.柏拉图著:《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2.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3.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发:《圣经》,南京,1996年版。
4.拉蒙德著:《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5.克鲁泡特金著:《互助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布瓦松纳著:《中世纪欧洲的生活和劳动》,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7.金志霖著:《英国行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8.加林著:《意大利人文主义》,三联书店1998年版。
9.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洛克著著:《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11.莫尔著:《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2.康帕内拉著:《太阳城》,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3.马布利著:《马布利选集》,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14.圣西门著:《圣西门选集》,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5.傅立叶著:《傅立叶选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6.欧文著:《欧文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7.温斯坦莱著:《温斯坦莱文选》,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18.布朗基著:《布朗基文选》,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9.魏特林著:《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20.伯恩斯著:《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21.霍布豪斯著:《自由主义》,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2.霍布森著:《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23.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24.李嘉图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25.马尔萨斯著:《人口原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26.边沁著:《政府片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27.穆勒著:《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8.斯宾塞著:《社会静力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第二章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演进
2. “限民名 田”论
(2)“限民名田”:对私人占有土地的 数量规定限度;恢复井田制不可能,力争合
乎井田古意
四、王符的“爱日说”
王符简介及学术背景
(85年?~163年?)东汉 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 家。字节信。汉族,安定临 泾(今甘肃镇原)人。王符 一生隐居著书,崇俭戒奢、 讥评时政得失。因“不欲章 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 为《潜夫论》。 王符于《潜 夫论· 务本》篇中,明确地提 出“为国者,以富民为本” 的观点。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从其“礼说”和“仁论”出发, 构建了理想的“王道”、“仁政”社会的福利观,成为社会 福利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学派。
(1)“礼”为行为规范、表层结构
以 孔 、 的 孟 社 为 会 代 福 表 利 的 思 儒 想 家 学 派
1.重礼与贵仁
(2)“仁”是思想核心;“义”为价
值准绳 (1)济众助人;(2)均无贫、
二、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的反社会福利思想
三、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的社会福利思想
四、墨家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
孔子简介与学术背景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
~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 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 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 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 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 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 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 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 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 记· 孔子世家》。
中国近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近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作者:黄曦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8期摘要:自鸦片战争以来,国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并伴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这时期形成了一系列的新的社会福利思想。
本文首先阐述了近代社会福利思想兴起原因,同时对当时几个主要的福利思想进行概括,试得出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所产生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这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近代社会;福利思想;思想内容一、近代社会福利思想兴起的原因(一)社会灾难孕育中国近代的福利思想自近代以来,中国政局动荡不安,内忧外患。
中央政权对基层的统治力量比较弱小,无法全面协调和集中社会力量处理国家社会的公共事务。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与手工业在家庭内部牢固结合。
在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模式之下,中国农村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口。
同时自然灾害严重,导致农业无法增收,大量农民无法生存,成为游民,纷纷涌入城市,从而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解决农村的隐性失业问题和游民问题,社会救济的重要性于是显示出来了,但由于国库空虚,政府也无法全力解决这些问题,这就为近代社会福利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空间。
(二)西方福利思想促进中国近代的福利思想西方社会福利思想逐渐传入近代中国,传教士通过在教堂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机构介绍和推广西方社会的福利思想,主要有教会救济事业、教会医疗事业、教会慈幼事业等。
传教士借助救灾的机会同清政府的各级官员接触,特别是洋务派大臣,传教士的意图十分明显,想通过清政府的官员来满足自己的利益,即便如此,这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福利思想的产生发展。
(三)有志之士发展中国近代的福利思想在传教士通过传教向中国传播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同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也开始对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等方面有所关注,特别是那些洋务大臣。
在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传入中国的过程中,留学生也发挥这重要的作用。
近代的留学生大部分出国之前在国内受到新式学堂教育,在海外又接受的是外国先进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从而成为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传播福利思想的主要力量,对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传播起到了升华作用。
论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分期
2016.5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是社会急剧动荡、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国内外矛盾尖锐复杂的时代。
通过变革以谋求自强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一以贯之的主要原则和线索,也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未有之强敌”,近代思想家们在反思导致中国落后、贫穷原因的同时对中国旧的传统、观念、秩序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并将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社会、军事、教育等思想介绍到中国,以期“师夷长技以自强”。
许多思想家认为,西方诸国之所以强大的原因与其社会福利制度有着密切关系。
由此,近代思想家们在与西方思想的接触中开始了对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和建构。
一、社会福利的内涵“福利”的概念具有宽泛性和模糊性。
“福利”一词在英文里,是由well 和fare 两个词语组合而成,通俗来讲,可翻译为“好的生活”或者“过好的日子”。
在中国,“福利”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卷四九》,其意指代幸福和利益。
大体说来,福利就是能给人带来幸福的条件,以公共性或社会性的援助和服务项目为表现形式,既包含物质福利条件,也包含心理、智力等因素的精神福利条件。
社会福利指的是政府为满足国民在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多元现实需求而提供的各项公共性服务和援助项目的总和,包括社会福利制度、政策以及一系列措施,其目的在于帮助国民释放社会生活的各项风险,旨在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实现人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率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并为维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稳定,实现其强盛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分期中国近代先进思想家们认识到社会福利制度对于维护西方国家之稳固、实现西方国家之富强的现实意义,将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介绍到中国,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结合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传统,提出了理想社会福利制度的初步建构。
大体看来,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性认识阶段,主要表现为先进思想家们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在中国的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男女平均分配土地,自愿婚姻 (1)“理想天国”的原则是“四有二无” (2)一切土地按平均主义原则分配给各户 农民耕种 (3)取消对产品的私有,平均分配
第三节 洪仁玕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洪仁玕简介及学术背景
洪仁玕(1822年-1864年),广东花 县人,是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 香港居住多年,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 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1864 年在江西被清朝捕杀。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领 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提出的《资 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 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二、康有为的社会福利思想
(1)移民垦荒
1 .恤穷论
(扶贫济弱 以固结民心) (2)劝工警惰 (3)恤鳏寡孤独 (1)从“仁道论”到“批判论” (2)抨击中国传统宗族福利保障模式的
康 福有 利为 思的 想社 会
2 .“大同之 世”的福 利观
狭隘性(国人重宗族轻国家;狭隘性)
(3)“大同世界”的社会福利构想:只 有去国(种、家、产)以个人作为社会单
1 .论西洋 慈善事业
郑 福观 利应 思的 想社 会
2 .赈荒救 灾论
(2)要求查赈官员严格自律、收恤灾区 妇女
第五节 康有为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康有为简介及学术背景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 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 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 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 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 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 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 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 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 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 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 考》。
二、洪仁玕的社会福利思想
(1)模仿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举办工商业 的同时兴办社会福利事业 (2)不是靠国库抚恤,而靠私人捐献施舍
洪 福仁 利玕 思的 想社 会
来兴办医院、鳏寡孤独院等福利事业
近代社会 福利观 (《资政 新篇》)
(3)设立象西方的福利执行监督机构—— 士民公会 (4)强调社会教化在国家近代化进程中的作 用(统治者起表率作用、百姓捐资修建福利
(1)为了解决饥寒冻馁的流民生计问题 (2)从宗法家族关系角度入手构想的 “宗族社会保障”典型模式
第二节 洪秀全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洪秀全简介及学术背景
洪秀全(1814.1.1—1864.6.1),原 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汉族客家人,原籍 广东嘉应州,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 (1814年1月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 都区)福源水村。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 指导者,称“天王”,原名仁坤。广东花 县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 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 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 “天下为公”盛世。
位才能达“大同世界”;大同世界福利事
业公共机构有三:公养、公教、公恤。
第六节 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孙中山简介及学术背景
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 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 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 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 “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 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 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 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 山中山陵。
二、龚自珍的社会福利思想
(1)揭露社会贫富不均是社会大动荡 前的主要征兆
1 .贫富论
(2)贫富不齐的程度是决定历代王朝
存亡兴废的普遍规律 (3)夏商周三代财富分配平均的故事来 影射批判现实社会的不平 (4)贫富不齐的原因是官吏的贪污中饱 和商人的兼并
龚 福自 利珍 思的 想社 会
2 .农宗论 (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 案:大、 小、群、 闲宗)
二、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
(1)民生就是人民生活——社会的生存、 国家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1 .民生论
(2)思想渊源:中国古代大同思想和均平 思想、欧美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孙 福中 利山 思的 想社 会
2 .社会福 利论
(3)民生思想演化轨迹:国计民生—— 核定天下地价,现价归原主——民生主义 (1)救济工农;(2)安老怀少 (1)单税社会主义 (2)平均地权是途径 (3)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二、洪秀全的社会福利思想
(1)人间所有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等
1 .“普天之 下皆兄弟” 的平等论
级都是不合理的,人人在上帝面前都
是平等的
(2)上帝主宰下的人际关系是兄弟姐 妹关系,不该彼此残杀而应相亲相爱 (1)无论男女,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
洪 福秀 利全 思的 想社 会
(来自基督教 教义)
2 .妇女福利 思想 3 . 理想社 会的福利 观
近 代 时 期 思 的 想 社 会 福 利
一、龚自珍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洪秀全的社会福利思想
三、洪仁玕的社会福利思想
四、郑观应的社会福利思想
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思想
六、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 龚自珍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龚自珍简介及学术背景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 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 先驱者。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 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 “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 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 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 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 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二、郑观应的社会福利思想
(1)西洋慈善机构的建立(西方民众 信奉基督教主张“兼爱”,;西方社会 素有慈善捐赠的社会风气 (2)西方慈善机构的分类:养病院、育 婴堂、养老院、绣花会、童艺院、 (3)对慈善事业的评价:西方慈善事业 使社会乞丐和盗贼减少,使贫苦着体验 到温暖。 (1)注重救荒宣传:近代传媒传递灾情
(2)理想的 社会福利保 障模式
设施,统治者应褒奖善举以助良好风气形成
第四节 郑观应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郑观应简介及学术背景
郑观应(1842─1921)本名官应,字正 翔,号陶斋。他是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 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 的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文学 家、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一部体现他成 熟而完整维新体系的《盛世危言》终于杀青。 其著述《盛世危言》贯穿着“富强救国”的 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 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给甲午 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 拯危于安的良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