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书本重点概括

合集下载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重点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重点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重点简答:1、中国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救灾救荒思想,济贫思想,安老怀少思想,残疾人福利思想,妇女福利思想,社会优抚思想,社会教化思想。

2、中国福利思想的特点:①、中国福利思想具有与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紧密结合的特性②、从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动态轨迹看,具有明显的早熟性③、就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总体特性而言,大部分思想家的社会福利主张都带有典型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④、很多思想家往往把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寄托于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社会中。

3、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分期:①、春秋战国时期②、秦汉时期③、魏晋南北朝时期④、隋唐宋元时期⑤、明清时期⑥、近代时期4、孔子“惠民利民”思想的主要内容:①、济众助人②、均无贫③、薄赋敛,孔子主张对百姓实行轻税政策,藏富于民。

5、孟子“制民恒产”论的内容:①、恒,常也。

建议统治者给老百姓以一定的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

②、“制”,在这里有规定或制定之意。

③、孟子还将人们的经济状况与道德状况直接联系起来,探讨了“恒产”与“恒心”的关系,从而为“制民恒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6、孟子在救济穷弱的社会福利思想:①、孟子界定了社会救济对象的范围,认为鳏、寡、孤、独、老、幼等都应是社会救济的主要对象。

②、孟子继承了孔子“敛从其薄”的赋役思想,提出征收赋役应遵循“取于民有制”的原则。

③、孟子认为实施救穷济弱的社会实体机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君为代表的国家政权,二是带有强烈宗法家族色彩的乡里邻居的社会组织。

7、《周礼》中的社会福利思想:①、学术背景②、备荒赈济思想:灾前备荒,灾后救济③、惠民恤民思想:恤民振穷,无息贷放,免服徭役。

8、《管子》论的贫富思想:①、《管子》分析了百姓贫困的原因,民智不齐也是重要原因②、贫富应有度,无度就会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对封建国家是不利的(试图发挥封建政权来调节贫富,夺富予贫)。

③、《管子》作者分析了“甚贫”对社会稳定的危害,提出“贫穷线”问题。

《社会福利思想》 -笔记

《社会福利思想》 -笔记

《社会福利思想》一福利福利思想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含义,但基本界定是大同小异的。

福利从本质上讲是指人类所获得或所具有的一种有助于实现幸福的物质和精神手段,也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英国,社会福利被定义是为了保障全体国民的物质的、精神的和社会最低生活水准而由政府和民间提供的各项社会服务的总和。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向全体国民提供的各种津贴、实物、设施和服务。

与目前使用的社会保障的概念基本相同。

狭义的社会福利属于目前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保障中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子系统并列。

2、社会福利的类型(两分法)美国学者威伦斯基和李宾士在《工业社会与社会福利》一书中将社会福利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剩余性社会福利,是指个人无法从家庭和市场上获得必需的社会服务时,国家和政府将向其提供福利援助。

国家或政府在提供社会福利时一般都进行严格的家庭调查以确定符合享有社会福利的资格。

第二类是制度性福利,它是指国家和政府为全体国民提供的福利,它通过向社会中所有国民提供相应地福利服务,不以种族、民族、贫富、职业等不同而区别对待。

(三分法)英国学者理查德dot蒂特马斯在《福利的承诺》中将社会福利划分为三种:一是剩余性社会福利,二是财政福利,三是职业福利。

在之后出版的《社会政策导论》中,他将社会福利划分为剩余性社会福利、制度再分配社会福利和工业成就——表现型社会福利三种。

剩余性社会福利和制度再分配社会福利与威伦斯基和李宾士的界定基本相同,工业成就——表现型社会福利是指社会福利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工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是社会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

社会福利的实践形态社会福利在前工业社会以慈善的形态存在;在工业社会是以福利国家的形态出现;而在后工业社会,则以福利的形态出现。

社会福利的早期形态是作为一种民间慈善事业存在的,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的社会福利是建立在自由主义、个人责任和私人善行的基础上的行动,其宗教色彩和道德责任较强,宗族、家庭是福利提供的主要载体。

中国福利思想史重点整理

中国福利思想史重点整理

社会福利——广义、狭义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举办和出资的一切旨在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卫生、教育等生活的社会措施,包括政府举办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城市住房事业和各种服务业,以及各项福利性财政补贴等。

广义的社会福利覆盖的对象是全体国民,提供的福利既包括物质生活方面,也包括精神生活方面。

狭义的社会福利紧指由国家出资或给予税收优惠照顾而兴办的、以低收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通常包括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津贴或福利设施。

狭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就是指经济福利,是社会福利中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

现在大多数欧美国家是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社会福利的,即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社会保障;而我国则通常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社会福利的,即将社会福利理解为民政部门代表国家提供的针对弱势群体如老人、残疾人、孤儿和优抚对象等提供的服务和保障,它只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救灾救荒思想,重民与济贫思想,安老怀少思想,残疾人福利思想,妇女福利思想,社会优抚与社会教化思想。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特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早熟性;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政治伦理性;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中国社会福利主张的乌托邦思想。

中国气候变迁与灾荒情况对社会的影响首先由于温度的变迁,造成五千年来中国气候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变化的幅度不同,而且有过多次反复,但总的趋势是由暖变冷,其表现是温暖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

其次是由温度变化带来的湿润度的变化,由于中国处于东亚季风区域内,雨量的变化常趋于极端,非涝即旱,而且在相邻地区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总体的湿润状况还是有变化的,其大势是随着气温的变冷而逐渐变得干燥。

由于前两个方面气候的变化所产生的复杂后果,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开发、民族的迁移、人口的变化、文化的传播,以至社会的治乱和王朝的兴衰都起头或大或小的作用。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教学提纲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教学提纲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

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内涵。

(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范围内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张。

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咼等级的惠爱。

(3)“大同” 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

(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最新《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最新《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最新《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绪论★社会福利的概念:(名词解释)广义的社会福利: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

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

(属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的概念:(名词解释)(1)含义:社会福利是一种制度,是人类社会为了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着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形式:a.残补型的或剩余型的制度:属于济贫服务的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

b.制度型的福利: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

★现代社会福利的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

社会福利的根本目标是社会正义,他强调要使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使穷人或弱者同样可以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

(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

社会福利的服务对象范围广,具有全民性,而且扩大到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的。

(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社会福利不设先决条件,它只要求受照顾者是属于本国的公民,具有基本的社会成员资格。

就此而言,社会福利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社会福利是作为“社会工资”提供给国民的,它不计功利,也不要求实物和金钱方面的回报,而是作为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给予公民的服务和帮助。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特点:(1)意识形态性。

从根本上讲,社会福利思想是思想家们依据一定的世界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福利的制度、政策和问题的根本观点,因此,社会福利思想总是围绕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社会理想谁更有价值或者说应该以哪一个为出发点来阐述自己的福利观。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第一篇: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社会福利思想重点1、社会福利定义:它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2.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多样性19c中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存在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出现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19c末-20c初的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思想是激进自由主义与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主流思想是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奥地利学派、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20c中期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主流思想是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兴起。

20c70年代的资本主义改革时期,主流思想是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社会民主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20c9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选择时期,主流思想是“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3、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发展变化:其变化经历三阶段第一阶段15、16c—19c中期: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个人的责任而不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福利应依靠个人自助)第二阶段19c末—20c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国家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是社会或国家的责任,社会福利应该依靠国家保障)第三阶段20c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

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福利思想社会福利思想重点: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福利思想。

第2、3、4、5、7、9章第⼀章社会福利概述1、社会福利是⼀种制度设臵,根本⽬的有两个:A、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维持其起码的物质和精神⽂化⽣活;B、提⾼全体社会成员的⽣活⽔平和质量,增进全民的社会福祉。

2、我国对社会福利的狭义看法: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增进与完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活⽽实施的⼀种社会制度,旨在通过提供资⾦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定的⽣活⽔平并尽可能提⾼他们⽣活质量。

3、公共福利和社会福利的不同点:A、公共福利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国家和政府,⽽社会福利是由政府、社会团体、宗教机构、私⼈等共同实施的;B、公共福利的主要内容是反贫困、教育等,社会福利则还有提⾼全民⽣活⽔平和质量的涵义。

4、社会保障的四个组成部分: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与安臵。

5、社会福利的特征:A、保障对象的全民性B、保障内容的福利性;C、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D、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层次性。

6、世界社会福利发发展进程:剩余型社会福利——制度型社会福利——发展型社会福利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7、福利国家:[2005年上半年试卷]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政治权利和组织管理的能⼒,在某些领域,主要是分配领域中,减缓市场机制作⽤的范围,矫正市场机制在对⽆劳动能⼒者分配⽅⾯⽆能为⼒的缺陷,从⽽为⼀部分特殊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活帮助。

8、福利国家危机的背景因素:⼈⼝⽼化、离婚率上升、家庭核⼼化、失业问题严重、经济竞争激烈、政府威信下降等9、社会福利制度⽐较完备的国家,⼀般通过三个途径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2005年10⽉试卷]专业化的社会福利、职业化的职业福利和社区化的社会福利服务10、社会福利的服务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11、社会福利制度:[2005年10⽉试卷]是⼀定形态下的社会,根据有关社会福利思想和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制定出台的⼀系列改善和提⾼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总称。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的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的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的社会福利思想1社会福利的定义社会福利又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

从狭义上讲,社会福利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与群体提供的津贴服务、物质和社会服务。

在我国,社会福利主要是指有政府部门(主要是民政部)为社会中困难群体提供的津贴、服务和相关支援活动,是一种基于需要但是专业化水平较低的社会服务。

2社会福利的分类(1)二分法(美威伦斯基)a剩余性社会福利与制度性社会福利:剩余性社会福利(残补性社会福利)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

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政府在福利方面扮演的角色是边缘性的;制度性社会福利是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它有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公平并消除社会差异,政府扮演着全面的角色。

b积极的社会福利和消极的社会福利(根据福利的目标、影响和后果分类);前者本身不是为了经济目标而是在满足经济利益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后者主要目标是社会问题,关注更多的是社会层面而少关注个人福祉和发展,如20世纪40年代贝弗里奇式的福利国家。

消极福利还意味着福利的给予附带辱化条件,通常接收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标签作用给福利接受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而积极的福利是指福利本事不是单纯为了经济的目标,而是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

c公共福利和私人福利(更具福利提供者分类)前者由国家提供,用于满足公民的社会需求的资源和相关社会服务,其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和整合;后者是由市场与家庭提供的用来解决公民个人需要、改进个人物质与精神状况的物质资源与相关的服务(2)三分法(英蒂特马斯)英国社会政策学者蒂特姆斯《福利的承诺》中认为社会福利从概念上可分为三种剩余社会性福利(主要是指社会服务)、财政福利(通过税收渠道安排的相关津贴和待遇)、职业福利(以就业为基础的福利津贴和服务),在1979年出版的《社会政策导论》中,他再次将社会福利总结为三种模式,剩余性社会福利,工业成就——表现模式和制度在分配模式。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社会福利思想是一种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平等的思想体系,它关注的是社会中弱势群体的权利与利益。

社会福利的概念不仅仅包含了物质层面上的福利,还涉及精神、文化、社会层面上的福利。

相对于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社会福利思想更注重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更加重视政府的职责和义务,倡导以最大化地提高全民福利为终极目标。

本文将从社会福利的定义入手,重点探讨社会福利思想的几个核心问题。

一、社会福利的定义社会福利是指为满足个体所需而提供的服务和物品,旨在避免或缓解贫困、疾病、残疾或社会隔离等不良情况,同时也包括提高个体和集体生活质量的尝试。

其目的在于优化社会资源的分配和使用,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和公正。

换句话说,社会福利是一种‘公共服务’,旨在实现最大的社会公共利益。

二、社会福利思想的重点1.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是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旨在让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政府将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以引导他们打破贫困、病痛、残疾等困境。

政府的公共服务与资源将优先服务于这些群体,以支持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政府的责任与义务社会福利思想认为,政府负有维持公平、提高福利水平等责任。

政府在发掘和设计福利政策时,必须根据整体社会利益的原则,以实现平衡和最大化全民福利水平,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和资源。

政府应尽力为社会创造更加公正、稳定和平等的环境,确保公共资源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公平分配。

3.集体行动与合作社会福利思想强调在社会福利问题上进行更加紧密的集体行动。

相对于个人自以为是的行为,集体行动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效果。

在社会福利的推动下,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正携手合作,以解决社会中最大的福利问题。

通过保持民意支持和社会合作,在解决社会福利问题上,效果更加显著,更加可持续。

4.公共资源和市场机制社会福利思想提高“市场效用下的公共资源”这个概念。

市场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合理分配,正是因为如此,它应作为社会福利策划的一部分来考虑。

第一章社会福利思想概述

第一章社会福利思想概述
狭义社会福利往往被具体化为“社会福利服务 ”或“社会福利事业”,其服务对象是社会成 员中的弱者,其标准是保障最低生活。
罗曼尼斯克因、费德瑞考等认为,狭义的社会 福利是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 态而提供的服务,又称福利服务(Welfare Services),主要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1)社会福利是一种服务
在学术领域,“福利”一词经常同福祉( well-being)交互使用。毫无疑问,福利的发 展同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息息相关。
福利不仅仅是表现为满足生理方面的客观因素 ,或是满足心理需求的主观因素,更是作为一 个人主动地追求人间幸福生活权利的基础、机 会和条件,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所作的各种必要 的努力。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论》,中国劳动社会 保障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考试使用教材
陈红霞,《社会福利思 想》,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2年7月第1 版(2011.11重印)
开卷考试 用书
课程体系
第一章 社会福利概述 第二章 古代中国的社会保障思想 第三章 古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章 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章 古希腊社会福利思想
③ 广义社会福利的范围相对宽广,应当包括医疗保 健、国民就业、社会保险、福利服务、社会救助、 国民住宅、环境保护等体系。香港也将综合援助、 社会服务等均纳入社会福利范畴。
(2)狭义的社会福利
狭义社会福利实际上是指社会福利事业,是由 国家出资或给予税收优惠照顾而兴办的、以低 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 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通常包括老人 、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津贴或福利设 施。
2、社会福利—中国的经验定义
社会福利一词在当代中国不是作为理性的概念逐渐形成 的,而是政府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重点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重点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重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的福利制度的形成始于20世纪。

福利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逐渐演进和发展。

本文将主要讨论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重点问题。

一、古代中国的福利观念在古代中国,福利被视为君主的责任,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封建社会中,君主通过赈济贫苦、建立养老院和孤儿院等方式帮助弱势群体。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孝道观念也对福利有所贡献。

二、近代中国的福利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一系列的改良运动和福利运动。

梁启超提出的“赡养运动”主张强调个人、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赡养贫困者的责任。

鲁迅发起的“职业救济运动”呼吁为工人提供养老、医疗、退休等福利待遇。

这些运动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福利制度建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政府开始积极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社会主义时期,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应运而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一系列的福利机构,比如社区养老院、托幼机构等。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福利改革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政府提出了“依法办福利”,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福利事业的管理和保障。

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也推动了福利事业的发展,民间慈善组织的崛起为社会福利事业提供了新的力量。

五、当前中国社会福利的挑战和展望尽管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社会转型中的困难群体等都给福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未来,中国社会福利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作用。

六、结论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重点问题包括古代中国的福利观念、近代福利运动、社会主义时期的福利制度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福利改革与发展以及当前的挑战和展望。

通过不断完善福利制度、加强各方合作,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将进一步发展,为人民的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全解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全解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全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全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是一门探讨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的学科,涵盖了福利制度、社会保障、社会正义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社会福利思想课程进行全解,从定义、历史、理论基础、实践应用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

一、定义社会福利思想是一门关注社会公正、社会福利分配的学科,其目的是研究如何为社会中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并解决社会不公平的问题。

它关注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利益。

二、历史社会福利思想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化社会,当时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不平等加剧,社会福利问题愈发凸显。

随着福利国家的出现,社会福利思想得以进一步发展。

在福利国家的框架下,社会福利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政策制定、社会保障和福利分配等方面。

三、理论基础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社会公正理论、社会契约论和社会权利理论等。

社会公正理论强调社会福利的公正分配,认为社会福利应该尽可能地平等分配。

社会契约论认为社会福利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契约关系的产物,应该通过社会契约来实现福利分配。

社会权利理论则强调每个人享有基本福利权利,社会应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福利。

四、实践应用社会福利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社会福利思想对于福利制度的建立和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福利国家的出现,福利制度的完善,都是社会福利思想的实践成果。

其次,社会福利思想对于社会保障的实施也起到了指导作用。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障个体的福利权益,提供医疗、教育、住房等基本保障,以达到社会公平的目标。

社会福利思想还在福利分配、社会正义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福利分配的原则大部分都是基于社会福利思想的理念。

例如,纳税制度中的渐进税率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福利的公平分配。

社会正义的实现,也离不开社会福利思想的指导。

社会福利的平等分配是社会正义的基础之一。

总结起来,社会福利思想课程全解主要围绕着社会福利思想的定义、历史、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展开。

中国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一、社会福利概述社会福利是指国家或社会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成员提供的一系列经济和非经济福利,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改善社会公平与民生。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中,以下是关于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是指由国家设立的养老保障制度,旨在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安定。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主要分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

职工养老保险是由企事业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缴纳,提供退休金、医疗护理和丧葬补助等福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则是由居民自愿缴纳,提供一定的养老金。

三、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指由国家或社会组织提供的医疗费用保障制度。

中国的医疗保险主要包括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

职工医疗保险是由企事业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缴纳,可报销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则是由居民自愿参保,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

四、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指在失业期间提供收入补贴的保险制度。

被解雇或自愿离职的职工可以享受失业保险的待遇,帮助他们渡过失业期间的经济困难。

五、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指职工在工作中因工负伤或职业病导致的伤残、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等情况下享受的一系列保障措施。

职工工伤保险由企业缴费,并为工伤人员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和就医保险。

六、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指为女性提供生育期间的一系列保障制度,旨在保护母婴的健康和权益。

在怀孕、分娩及产后期间,女性可以享受生育津贴、产前检查、分娩费用报销等一系列福利待遇。

七、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国家或社会组织向贫困人口提供的经济和非经济援助,以帮助他们渡过困难时期。

社会救助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等。

八、社会组织参与中国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不仅仅由国家提供,还鼓励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社会组织包括非营利组织、慈善机构和志愿者团体等,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为社会福利事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中国福利思想要点整理

中国福利思想要点整理

中国社会福利纲要第一章名词和谐社会: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名解)社会保障:指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总称(广义);或者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提供的一系列物质帮助或制度保障(狭义)(名解)社会福利:指民政部门代表国家提供的针对弱势老人,残疾人,孤儿,优抚对象提供的收入和服务保障;(名解)西方国有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国家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

选择:1.港台地区社会福利项目齐全,分工较细,一方面反映出福利事业发达,福利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也港台地区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高。

2.传统中国的福利制度是家庭福利制度。

中国传统家庭具有三大基本功能:生产、消费、保障功能。

简答/多选/论述1.社会福利的特征:①保障内容的福利性。

②水平的不可逆性。

社会福利的水平只能逐渐提高不能降低。

③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

人们在享受社会福利时无需要贡献什么,限制性条件也非常少,最多是规定必须是本国或该团体的成员。

④实现方式的多样性。

2.我国社会保障包括的内容: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缴费型的社会保险和非缴费型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内容。

其中社会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个项目。

3.关于社会福利有几种不同看法,分别是什么①是“社会政策”研究中的社会福利概念;大致与社会资源同义;②是针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公正采取的一切维护社会公平的制度和措施,大致与“社会保障”同义;③是一切形式的由政府、社会、单位和他人提供的高于基本生活水平的经济、政策和服务保障,在词义上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相对应,指享受型而非生存型的社会利益。

④是由政府和社会提供的一切低于或高于基本生活水平的经济收入、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等。

⑤是民政部门代表国家提供的针对弱势老人、残疾人、孤儿和优扶对象提供的收入和服务保障,保障标准主要是基本生活。

《中国福利思想概论》

《中国福利思想概论》

中国福利思想概论一、单选先秦时代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变革的时代,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原典时代”。

奠定了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

2.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在于,形成了儒、法、道、墨等各具特色的社会福利主张,奠定了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

3.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提出了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概念,并初步构建了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4.中国社会福利主张的理论依据是其仁学思想体系。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重礼”是其表层结构,“贵仁”是其思想核心。

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并称“显学”,其思想理论的核心也都大谈“爱”字,但应该指出的是,与儒家的等级之爱不同,墨家强调的是“兼相爱”,而且,人们之间的“兼爱”同“相利”是分不开的。

6.孔子所强调的“礼”,实际是要求人们从各方面恢复或遵循“周礼”。

学术界一般认为“周礼”是在周初期确定的一整套典章。

7.《周礼》还开创了“矜老恤弱”的法制传统。

《周礼·秋官·司刺》规定了三赦之法,即“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愚蠢”。

8.《周礼》是一部谈论国家政权的组织、机构、人员设置和智能的专书,其特点在于用官制联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种制度,堪称是古典时代的百科全书。

9.孔子的“仁学”认为在一个“有道”的理想社会里,应该重点关心照顾老人和儿童。

10.孔子的“仁”包括爱人、孝悌、忠恕三方面,正是对“仁”的理解,儒家才提出爱民、惠民、养民。

11.孟子所描述的理想社会的生活量化指标大多是以老人为标准。

12.孟子认为,实施救穷济弱的社会实体机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君为代表的国家政权;二是带有强烈宗法色彩的乡里邻居的社会组织。

13.孟子把“民”置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序列化关系之中,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5.汉初解决老人和儿童福利的具体举措,使得汉代的尊老,除了社会救济作用外,还具有政治文化意义。

16.郑观应的著作《盛世危言》,刊行于1893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1救灾救荒思想2济贫思想3安老怀少思想4残疾人福利思想妇女福利思想6社会优抚思想7社会教化思想。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1宏观看,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具有与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紧密结合的特性2从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动态轨迹看,具有明显的早熟性3就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总体特征而言,大部分思想家的社会福利主张都带有典型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4很多思想家往往把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寄托于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社会史。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分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近代时期。

孔子社会福利主张的理论依据:1,重礼礼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还是一种约束人们一切行动的行为规范。

2,贵仁仁是其核心思想基本包括''爱人""孝悌""忠怒"三个方面主张"仁者爱人"。

有道社会论述:1,在这种理想的有道社会里,老百姓的生活是安定的,和睦的,愉快的,这应市君子向往的一种至高境界。

2,在有道的理想社会中,应该重点关心照顾的事老人和儿童。

惠民利民思想:1,救众助人2均无贫3薄赋敛(a,孔子主张对百姓实行轻税政策,藏富于民b,孔子在限制徭役方面,提出了使民以时的观点就是在役使老百姓时不要误农时,并含有不要过度劳民的意思)论述孟子社会福利的理论依据:1,人性善说(a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在于人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心'b孟子任务四心事人类道德的肇端,又称四端c虽然人性本善,但社会上任然有君子和小人之分)评价:孟子的性善说把人们的伦理道德说成是天成的,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2民为贵。

从民贵君轻出发进一步展开了其重民思想:1,民之向背关系国家兴亡2,倾听国人意见3,营造与民同乐的社会氛围。

评价:孟子以民贵君轻,与民同乐为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其出发点并不在为民请命而是在于防范贼民兴丧无日局面的出现,为统治者提出济平天下,长治久安的治国良策。

制民恒产论的主要内容:1,就是建议统治者给老百姓以一定的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2制在这里看来有规定或制定之意3,孟子还奖人们的经济状况直接联系起来,探讨了恒产与恒心的关系,从而为制民恒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孟子救济穷弱的社会福利思想:1孟子界定了社会救济对象的范围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敛从其薄的赋役思想,提出了征收赋役应遵循取于民有制的原则3孟子认为实施救穷济弱的社会实体机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君为代表的国家政权二是带有强烈宗法家族色彩的乡里邻居的社会组织。

解决贫穷问题的具体办法:1管子分析了百姓贫穷的原因2认为贫富应该有度,贫富无度就会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对封建国家是不利的3分析了甚贫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并提出了贫穷线的问题。

韩非反社会福利思想主张提出的理论依据是性恶论和自利自为(1,父子,母子关系中的自为自利2君臣关系中的自为自利3一般社会职业中的自为自利评价:他通过事实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性,戳破了儒家为人伦关系披上的一层温情面纱,重视社会交往中的利益原则无疑会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把人们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极端地片面地夸大了,绝对否认人类间还有亲情的一面,陷入了极端主义的泥潭)老子的为无为,事无事思想,表现在社会福利问题上有几点:1统治者的有为是百姓的灾难2统治者为无为,事无事实百姓最大的社会福利小国寡民理想社会模式的独特价值在于:老子提出小国寡民理想社会模式,是对当时社会强权剥削和压迫的直接否定2老子提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等内容,作为理想社会生活福利指标3国与国之间避免交往,百姓重死而不远徙初汉的社会救济大体可分为两类:1为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状况而采取的宏观社会救济措施2是针对百姓个体的社会救济措施(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1招抚流亡2轻徭薄役3尊老4恤寡孤独5复除)积粟备荒思想:1驱民归农2入粟受爵3禁奢侈风气常平仓制度的理解:1是封建国家利用农产品丰欠时的差价,买卖粮食,以稳定市场,防止谷贱伤和投机商人对农民的盘剥的一种做法2是着眼于边地设防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具有国防战略意义论述礼记中的社会福利思想:1亲民论(a所有社会关系都是家庭血缘关系的简单放大社会道德是家庭道德的简单延伸b所谓亲民必须遵行德本财末思想,对百姓实施德政,具体表现为轻徭薄役,博施济众,厚以养民的社会福利主张)2大同论(a在大同之世,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享受社会福利保障,但是重点对象是老者幼者矜寡孤独废疾者b对社会任何一个成员都想自己的父母和子女一样对待c这个社会没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区别,大家也主动地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3恤民振穷思想(a对社会福利保障的重点对象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界定b集中探讨了对老人小孩的关怀)试分析限民名团的价值和基本特点:背景:存在的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发展造成这种可怕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封建官僚地主贪婪的与民争礼之外还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土地兼并。

特点:a在汉代恢复井田制已不可能,只能力争使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合乎井田古意b对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量规定一个限度。

思想价值:把贫苦百姓基本生活,生存权利的保障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改造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认识深度。

提出天以民为心思想的理论依据:1以天以民为心为出发点,指出统治者在制定政策时要以顺民心为本2认为国家治乱与百姓安乐的决定因素是君主3天下的利物都是天之财阮籍构想出的社会特点:1这是一个无君无臣,万物自理自定的社会2这是一个平等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鲍敬言空想远古时代的特点:1这个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争夺得宁静社会2由于这个社会无君无臣也就没有封建的徭役和赋税剥削3这是一个封闭的和谐的社会,不仅人与自然地关系和谐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和谐论述李世民与民休息的依据:首先李世民把重民问题提到了君道德高度上来加以认识其次李世民深入探讨了君民关系提出了君民相依的理论.内容:a恤寡孤独b减免赋役c建社仓c恤刑重罚,重视教化。

评价:作为一代有所作为的帝王,李世民以隋朝亡国为鉴,继承了儒家传统的仁政,王道重民思想,提出了恤民养民为核心的社会福利主张,推行与民休息改善民生地政策措施,其结果是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安定和国家富强是值得肯定的。

李?阐述了对礼颇具新意的理解:1从结构上看包括人类的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法律和仁义道德等方面2从起源看,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封建稳定的社会秩序而制定的从社会功能看作用在于保障百姓的生活4从与利的关系看,利就是情欲是自然地,合理的是礼的基础。

李?对社会批判思想:1揭露了当时社会上严重的贫富不均的情况2土地占有不均是农民饥寒交迫的根本原因3认为封建统治者侵夺百姓的劳动时间,施行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夺其财产,废其农时以至饥寒交迫张载的宗族保障模式:1在经济结构方面,恢复井田制2在政治结构方面恢复封建制3恢复井田制和分封制又必须与宗法制相结合朱熹民则君不贫的思想:1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是百姓穷困的重要原因2在承认百姓的基本财富利欲追求合理性的基础上对民富君富董煟揭露了现行赈济方法中存在的问题:1发赈不及时2赈济过程中的弊端3闭粟之弊4劝分之弊特点:a系统性b反思特性朱元璋的重民思想包括:1民以国本2以宽待民3民安则国安(安养生息政策:a令民归耕b减免赋税c救荒赈灾救济思想:a尊老养老b救济贫苦无依靠的老人c乡饮酒礼的敬老规定)林希元认为赈济工作应该有其特定的程序要求:1要注意赈济对象自身对灾异承受能力的差异性特点2赈济工作要求讲艺术3调粟他郡,稳定灾民情绪林希元养恤补救说:最重要的的措施:灾后防病说,兴工助赈说,灾后放贷说等1大灾之后必有大疫2采取施粥养恤的办法,避免灾民饿毙于道3采用兴工助赈的办法,使灾民尽快脱离灾荒4农家经济走向复苏的重要手段顾炎贫富论:认为贫富严重分化问题引起百姓不安,是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2深刻的剖析了百姓贫困的原因指出封建弊政是百姓日益赤贫化的罪魁(a南人困于粮b北人困手役c田赋交银)3是由于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唐?社会福利思想:1救民爱人的济世论(a批驳了宋明道学家儒者不计功的乱说b在批判宋明道学得基础上提出以救民爱人作为儒者最高道德标准c从其爱民利民思想出发打击了历代统治阶级的害民抑民政策)2富民说康熙的社会福利思想:1爱民勤民的民本思想(a把爱民视为君道的核心内容b得天下必得民心而治天下必使民安)2恤民养民的社会救济论(a勤求民瘼b救灾赈饥c益免赋税d救济旗人)评价:继承了中国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安定了社会,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种种的主张计划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现龚自珍贫富论:贫富大不齐的原因主要是官吏的贪污中饱和商人的兼并,他把商贾看成是贪欲膨胀,道德败坏者,是一种兼并社会财富破坏社会秩序稳定的恶势力评价:显然是片面的,他没有谈及地主的土地兼并和贪婪剥削,而把罪全部推到商人身上,没有看到贫富分化问题的实质,但还是全面系统的剖析了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妇女福利思想:1无论男女,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2在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中规定了男女平等分配土地的思想3实行自愿婚姻《天朝田亩制度》中的福利思想:1洪秀全理想天国的基本原则可以用四有二无来加以概括2要想实现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就必须实现土地公有,将一切土地按平均主义原则分配3还规定取消对产品的私有,按着平均主义原则统一分配评价:在军事上的伟大胜绩在思想上把基督教平等思想,他得天国模式代表了劳动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美好理想是值得肯定的。

但它的绝对平均是不可能变为现实的这是无法摆脱的历史局限《资政新篇》的福利思想:提出了太平天国应该模仿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举办工商业的同时兴办社会福利事业2医院等社会福利事业的建立不是靠国家出钱来办而是靠私人捐献施舍来办3介绍了西方负责监督社会福利执行情况的机构4还特别强调社会教化在国家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5还认为设学馆也是改革旧观念和旧习俗,革新思想的根本途径评价: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是爱国的进步的我们必须给予高度评价,由于天国领导集团有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也由于连年的征战是其所描述的近代社会福利事业的美好蓝图没有实践赈荒救灾论:1注意救荒宣传2要求查赈官员严格自律3收恤灾区妇女康有为探讨中西社会福利的不同点:1认为中国人重宗族而轻国家而欧美则相反2由于中国人重宗族轻国家,其社会福利善举只局限于捐祖堂,义田,义庄以恤贫兴学,抚恤对象是宗族而不是国人3中国传统的福利保障模式行仁爱不够广博只局限于自亲其亲的范围内孙中山的福利思想:1民生论(a深受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和均平思想的影响b欧美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也对孙中山的民生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社会福利论(a救济工农b 安老怀少c理想的福利保障模式)平均地权:1核定地价2照价收税3照价收买4涨价归公评价:反应了中国人对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的强烈渴望,代表了先进的中国人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在中国社会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