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如何使用抗生素
感染性休克抢救指南
感染性休克抢救指南感染性休克是指在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导致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过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和低血压等严重症状。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危重疾病,及时有效的抢救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以下是感染性休克的抢救指南。
1.确认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血培养等,确认患者是否为感染性休克。
2.强调早期抗感染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抢救首先应针对感染源进行强力抗感染治疗。
根据患者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并及时给予。
3. 液体复苏:感染性休克患者常出现低血压和低灌注状态,需要通过给予液体来维持循环稳定。
初始液体复苏以补充缺失的血容量为主,建议使用晶体液体,如乳酸林格液或生理盐水,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20-30ml/kg的液体。
在液体复苏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尿量,以判断复苏疗效。
4.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对于液体复苏后仍然低血压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来提高血压和改善组织灌注。
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5.控制感染源:及时控制感染源对于感染性休克的抢救至关重要。
除了早期抗感染治疗外,还需要考虑手术干预等方法,进行彻底清除感染源。
6.支持性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进行全面支持性治疗,包括气道管理、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
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例如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7.监测和评估:抢救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定期评估抢救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尿量等。
8.多学科团队协作:感染性休克的抢救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科、外科等。
协同工作可以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和应对复杂情况。
10.注意合并症的处理:感染性休克患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需要进行相应的支持性治疗和积极处理。
感染性休克指南解读
感染性休克指南解读引言:一、定义二、识别与评估及时正确地评估和识别感染性休克是十分重要的,早期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休克判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理指标进行判断,包括血压、心率、尿量、意识状态等。
通常认为,收缩压<90mmHg或收缩压下降>40mmHg以及需要外源性补液来维持血压稳定可以诊断为休克。
2.组织灌注:评估患者的组织灌注状态,包括皮肤色素、尿液输出、静脉滴注药物(如肾上腺素)的剂量等。
3.感染源评估:寻找和确定感染的源头,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手段进行评估。
4.评估器官功能损害: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评估患者是否有多个器官功能损害,如肺、肾、心脏等。
三、治疗策略1.广谱抗生素治疗: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
快速行动和合理用药是关键,应根据患者的感染源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2.补液治疗:补液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重要环节。
早期积极液体复苏可以改善心脏前负荷和组织灌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建议使用晶体液或胶体液进行复苏,剂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输液反应来调整。
3.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当补液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加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稳定。
选择血管活性药物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和反应来调整剂量。
4.心动过缓:对于伴有心动过缓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可以考虑给予正性肌力药物或起搏治疗。
四、预后评估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可以帮助医生制定适当的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
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血清标志物、器官功能评估等方面。
预后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患者是否需要更进一步的治疗和监护。
结论: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于患者的生存有较高的风险。
早期的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所以,医学界制定了感染性休克的相关指南。
通过识别和评估,制定适当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重度感染及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流程
重度感染及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流程引言感染是医院中常见的问题,严重感染甚至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这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命的疾病。
为了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重度感染及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流程应被采用。
本文档旨在介绍此治疗流程的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1.早期识别与评估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评估患者的感染情况,并使用标准化工具如SIRS和SOFA评分系统进行评估。
及早采集血液、尿液和病原学样本进行化验,以明确病原体和抗生素敏感性。
对疑似感染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扫描或超声检查。
2.早期抗生素治疗确定适当的感染灶和病原菌后,立即开始广谱抗生素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免疫状态和既往用药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根据病原体和___结果进行抗生素的调整。
3.早期液体复苏对于有低血压或组织低灌注风险的患者,早期进行快速液体复苏。
使用晶体液和胶体液进行补液,并根据患者的循环动力学状态和尿液输出进行调整。
4.血流动力学支持根据患者的循环动力学状态评估是否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来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5.病因控制及时清除感染灶,如手术引流脓肿、切除坏死组织或引流导尿管等。
对病因不明的感染,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6.感染控制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使用隔离措施和合理用药等,以防止感染的蔓延。
注意事项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管理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
患者的监测和评估应连续进行,以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抗生素治疗应严格执行规范化的使用指南。
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和疗效评估结果,以改进治疗流程的效果。
通过遵循重度感染及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流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这一集束化的治疗方法可以提供统一的标准,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管理感染和保护患者的健康。
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抢救流程
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抢救流程第一步:快速评估和处理1.迅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状态,保持通畅的气道,并促进氧合和通气。
2.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并记录生命体征。
尽快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输液和静脉置管。
3.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和凝血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生理状况和判断可能存在的感染。
4.必要时,进行快速成像检查,如胸部X线或CT、腹部超声等,以评估患者的感染情况和并发症。
5.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迅速进行合适的抗生素治疗,通常是以广谱静脉抗生素开始。
这样可以尽快阻止感染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
第二步:血流动力学支持1.对于休克或低血压的患者,首先将进行补液治疗。
开始时,可以给予特定的液体,如晶体液或胶体液,以迅速扩充血容量。
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尿量等生命体征,以评估补液治疗的效果。
2.如果患者仍然无反应或血压不稳定,可以考虑使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根据需要调整剂量。
3.如果血流动力学情况仍然不能得到改善,可以考虑使用血管加压素或去甲肾上腺素。
这些药物可以提高血管收缩和血压,进一步稳定患者的状态。
4.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血液净化技术,如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或血液灌流。
这些技术能够清除体内的毒素和炎性介质,改善患者的代谢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
第三步:感染的定位和控制1.在抢救流程中,需要尽快确定感染的定位,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肺部、腹部、泌尿系统和血液等。
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胸部X线、腹部CT或尿液分析等,可以确诊感染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2.对于确定的感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严重程度,可以通过手术或经皮引流等方法进行病灶的清除。
同时,需要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并进行持续观察和评估。
第四步:继续监测和评估在进行抢救流程的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以及治疗效果。
感染性休克如何使用抗生素
感染性休克如何使用抗生素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背景;所谓的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即新版定义的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目前仍然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全球每年脓毒症患者超过数百万,而死亡人数超过患病人数的四分之一;其病死率与多发伤、急性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相当;在脓毒症发病的最初几小时内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可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因此国际组织主要是美国重症医学会与欧洲危重病学会发起了拯救脓毒症运动,于2004年发布了第一版的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每四年更新一次,2008年、2012年发布了第二版与第三版,2017年1月发布了第四版,全称拯救脓毒症运动: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16,或者称为指南2016;指南2016按照证据分级评价标准:评估、制定与评价系统GRADE对每个治疗方案提出“强推荐”“弱推荐”以及“最佳实践声明”BPS;所谓最佳实践声明,代表着作为普遍共识而被广为接受的意见,并通常有利于脓毒症患者,尽管常缺乏证据文献支持,但仍然是按照严格的标准产生的,是比“强推荐”更高一等的推荐等级;指南2016包括93条推荐意见,其中强推荐32条,弱推荐39条,最佳实践声明18条以及4条没有提供推荐意见的问题;一、脓毒症定义的变迁1991年脓毒症共识会议首次定义脓毒症为,由感染引起的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即感染+SIRS;合并器官功能障碍者定义为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则定义为“充分液体复苏后持续存在的脓毒症诱导的低血压”;2001年的第二次共识会议,即美国华盛顿联席会议,鉴于SIRS过于敏感并缺乏特异性,从而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诊断标准,包括感染、炎症反应、器官障碍、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等21个指标及参数,以帮助医师进行临床诊断,此即脓毒症;遗憾的是,该诊断标准过于复杂,阻碍了其临床应用;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发现脓毒症或不能代表对脓毒症的新认识,有必要制定新的更符合脓毒症病理生理及临床的定义,因此欧洲危重病协会与美国重症医学会2014年组建了脓毒症定义工作组,基于对脓毒症病理学的进一步加深认识以及临床大数据分析,于2016年提出了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新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即脓毒症;脓毒症定义,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失调的宿主反应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诊断标准为感染+SOFA评分≥2分,所谓SOFA评分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在危重病患者中应用广泛,包括氧合指数、血小板、胆红素、心血管、格拉斯哥评分以及肾脏功能6个方面;然而SOFA评分计算复杂,且需血液化验检查,难以快速使用;研究者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呼吸频率≥22次/分,Glasgow昏迷评分≤13分及收缩压≤100mmHg,这三项危险因素对脓毒症发生的预测价值较高,由此提出床旁快速SOFA的概念,即qSOFA;每项1分,大于等于2分怀疑脓毒症可能,进一步行SOFA评分;另外,感染性休克是指脓毒症合并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为脓毒症患者尽管充分的液体复苏仍存在持续的低血压,需要用升压药维持平均动脉压在65mmHg以上,血乳酸在2mmol/l以上,符合这一标准,临床病死率超过40%;二、指南2016的总体变化指南2016在早期复苏、脓毒症筛查与诊疗优化、诊断、抗生素治疗、感染源的控制、液体治疗、血管活性药物、糖皮质激素、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血液净化、抗凝剂、机械通气、镇静与镇痛、控制血糖、肾脏替代治疗、碳酸氢钠治疗、静脉血栓的预防、应激性溃疡的预防、营养以及设置治疗目标等21个方面共提出了93条推荐意见;三、指南2016关于抗生素使用及感染源控制的推荐共17条,其中关于抗生素使用15条,感染源控制2条;1.推荐在识别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1小时内尽快静脉应用抗生素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推荐理由:及时给药是提高抗生素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对于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抗生素给药每延迟1小时都会增加病死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急性肾损伤、急性肺损伤等风险;2.推荐对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经验性使用一种或几种广谱抗生素进行联合治疗,以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体包括细菌和有可能的真菌或病毒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3.推荐一旦确定病原体及药敏结果和或临床体征充分改善,需将经验性抗生素转变为窄谱的针对性治疗强推荐,无证据分级;以上2、3条的推荐理由:初始经验性选择适宜抗菌药物治疗是有效治疗致命感染导致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最重要的措施;初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失败除了能够明显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外,还能够增加革兰阴性菌感染发展成感染性休克的可能性;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的选择取决于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状态和当地的流行病学特点等;此外,还需考虑潜在的药物不耐受和药物毒性;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的最佳经验性抗生素选择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选择恰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必须考虑很多的因素,包括:感染的解剖学位置;社区、医院甚至医院病房的流行病原体;流行病原体的耐药谱;患者存在的特殊免疫缺陷情况,例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脾切除等;患者年龄和患者合并症,包括慢性病、慢性器官功能障碍以及侵入性装置的存在等;此外,医生还必须评估感染多重耐药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包括:是否长期住院/慢性设备支持,近期抗菌药物使用,曾住院治疗和机体曾发生多重耐药菌定植或感染等;更严重的情况,例如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本质上,与耐药菌株可能性高有关,这是早期抗生素治疗失败筛选的结果;在初始治疗时,医生需考虑是否存在念珠菌属感染的可能;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免疫低下状态、长期留置侵入性导管装置、全胃肠外营养、坏死性胰腺炎、近期大手术、长期广谱抗生素使用、长期住院/入住ICU、近期真菌感染和真菌的多部位定植;对于大多数危重患者优先经验性使用棘白霉素类,特别是脓毒性休克、近期使用其他类抗真菌药物治疗、或早期培养提示可疑光滑念珠菌或克柔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当然,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之前未使用过三唑类药物或未发现唑类耐药菌定植的轻症患者可以使用三唑类;在确定病原体的情况下,对于多数的严重感染都应该降级为窄谱有效的抗生素;合理的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应建立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基础上;当不存在感染时,抗生素治疗应当及时终止以减少患者发展为抗生素耐药病原体感染或者发展为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的可能;4.不推荐对于非感染原因所致的严重全身炎症反应例如重症胰腺炎、烧伤患者持续性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强推荐,无证据分级;5.推荐对于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优化抗菌药物的给药策略需基于公认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原理以及每种药物的特性强推荐,无证据分级;早期优化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可以改善重症感染患者的预后;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与普通感染患者相比,其对最佳抗菌药物管理策略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这些差异包括肝肾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增加、不可识别的免疫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和耐药菌感染的易感性较高;因此在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各种抗菌药物未达到最佳药物浓度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一旦未能快速启动有效的治疗,会增加病死率和其他不良后果,因此,早期给予合适的抗菌药物剂量对改善上述不良预后至关重要;6.推荐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进行针对最可能的细菌病原体的经验性联合用药至少使用两种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弱推荐,低质量证据;7.对于多数其他类型的严重感染,包括菌血症和不合并休克的脓毒症,不推荐常规持续联合用药弱推荐,低质量证据;8.不推荐持续联合用药作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脓毒症/菌血症常规治疗强推荐,中质量证据;以上.两条里提到的“联合用药”是指2种联合的抗生素对假定的病原都敏感,联合应用仅为增加病原清除效率,并不排除为覆盖不同病原的经验性选择多种药物联合应用;9.如果感染性休克早期采用联合用药,推荐在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和或感染症状有所缓解时,在最初的几天内停止联合用药强推荐,无证据分级;虽然联合用药早期降阶梯治疗是基本共识,但是目前缺乏早期降阶梯时机的精确标准;目前使用的降阶梯方法基于:临床情况改善、生物标志物提示的感染缓解、相对固定的联合用药时间;10.推荐大多数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相关的严重感染的抗生素疗程为7-10天弱推荐,低质量证据;11.推荐对临床治疗反应慢、感染灶无法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一些真菌和病毒感染或包括粒细胞减少在内的免疫缺陷患者延长治疗疗程弱推荐,低质量证据;12.推荐对于某些患者短时程治疗疗程,尤其经解除感染灶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的腹腔内感染、泌尿系脓毒症和非复杂性肾盂肾炎弱推荐,低质量证据;13.推荐对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每日评估是否可以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尽管患者的个体因素会影响抗生素治疗的长短,但在无感染源控制问题的情况下,7-10天的抗生素疗程对于大多数的重症感染通常已足够;对于其他特殊情况;目前指南推荐对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治疗疗程为7天;对于非复杂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至少需要14天的治疗;复杂性菌血症需要6周;其他的念珠菌血症、深部念珠菌感染、高度耐药革兰阴性菌、较大脓肿和骨髓炎、心内膜炎等需要延长抗生素治疗时间;14.推荐监测降钙素原水平,以缩短脓毒症患者的抗生素治疗疗程弱推荐,低质量证据;15.推荐监测降钙素原水平辅助停止初始疑似脓毒症而之后感染临床证据有限患者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弱推荐,低质量证据;对感染源控制方面有两条推荐意见,都是强推荐,无证据分级;1.推荐对于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要尽快明确或者排除需要紧急控制的具体解剖部位的感染源,并且在做出诊断之后要尽早采取任何有助于控制感染源的药物或操作来干预;2.推荐在新的血管通路建立起来之后,要尽快拔除可疑引起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的血管内植入物;对于大多数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来说,把目标时间点定在诊断后6-12小时以内似乎是切实可行的;在观察性研究中普遍显示超过这个时间点会降低患者生存率;四、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的几个常见误区1.是否在病情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感染灶的引流其实指南已经做出了最佳实践声明,在做出诊断之后要尽早采取任何有助于控制感染源的操作来干预;假定对感染灶的引流是一种手术,可能存在一些医生会认为患者需具备相对稳定的状态才有可能接受手术治疗;其实是对于一般性手术治疗与抢救性手术治疗的混淆;有研究表明,对于导致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灶,感染灶的引流对于感染成功控制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抗生素的应用;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有效的感染灶的控制,休克只会持续加重,不可能好转;2.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起伏时过于依赖抗生素调整问题当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好转又再次加重的情况时,其实比抗生素调整更重要的是应去仔细全面审视原有的感染灶是否控制满意,是否出现新的感染灶;这是由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患者在经历感染的打击后出现的免疫状态改变、器官功能受损以及治疗过程中由于监测或干预措施导致正常生理屏障破坏等特点所决定的;3.如何理解真正早期应用抗生素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每延误1小时,其病死率都会随之显着升高;因此需要我们更早的识别出感染,以及足够快的开始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这也是检验治疗质量与水平的一个方面;4.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是否仅仅根据患者肝肾功能制定抗生素剂量首先,我们要知道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药代动力学是非常复杂的,疾病本身的特点与治疗措施会严重影响抗生素的有效浓度;这包括①组织低灌注导致目标靶点会出现抗生素亚治疗浓度;②血管通透性增加,循环内容量向组织间隙渗漏,从而大大增加水溶性抗生素的表观分布容积,使抗生素血浆浓度明显降低;③低蛋白血症使得与蛋白结合的抗生素减少,血浆游离抗生素增加,从而使分泌和排出增加;④肝肾功能损害也会使抗生素的代谢发生改变;⑤容量复苏等治疗措施增加了抗生素表观分布容积,降低抗生素浓度;⑥随着复苏,器官灌注会得以改善,药物的代谢与排出也会增加;⑦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存在“肾脏清除率增强”现象,即所谓的ARC现象,主要与患者的循环高动力有关,还包括容量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综合的影响,使得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导致经肾脏排泄药物的清除率增加;虽然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体内抗生素有效浓度的影响因素很多且变异很大,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为了赢得抗感染治疗的黄金时间,抗生素首剂剂量必须充分,要求尽快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因此指南也推荐抗生素首剂剂量不应当受器官功能改变的影响;但是在后续的治疗剂量合理设定上,需根据上述的疾病病理生理特点,在有效的血浆及组织浓度与避免药物副作用方面进行权衡,因此定量监测就显得十分必要,抗生素的血药浓度监测指导的治疗既可以保证疗效,又可以避免药物毒副作用;目前比较成功的实践是万古霉素药物浓度监测指导下的目标导向治疗;5.关于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即CRRT时抗生素剂量是否不受参数设置影响研究显示CRRT对抗生素代谢有重要影响,CRRT的治疗模式的不同,如: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等,参数设置中的血流速度、治疗剂量不同以及过滤器的材料、膜孔大小等均会对药物的清除产生影响;因此,需结合抗生素的特点以及治疗目标,进行恰当的CRRT设置,这对保障抗生素疗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我们知道,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抗感染治疗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石;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及时进行有效的感染灶控制,结合早期复苏、后续液体治疗等一系列治疗措施的应用,一定会对拯救脓毒症运动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谢谢大家。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疾病,常见于感染严重且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紧急的过程,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将介绍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液体管理、呼吸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治疗原则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早期诊断、早期抗生素治疗、快速液体复苏、有效的感染控制、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支持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抗生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病原体的增殖和扩散。
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考虑病原体的类型、患者的过敏史、已有的抗生素使用史等因素。
血管活性药物用药物维持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硝普钠等。
其他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还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止痛药物、抗炎药物等,以帮助患者度过感染性休克的危险期。
液体管理早期的快速液体复苏对于恢复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至关重要。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胶体液等。
在液体管理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状态,以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液体复苏。
呼吸支持部分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需要接受呼吸支持治疗。
常见的呼吸支持包括氧疗、机械通气等。
预防并发症在治疗感染性休克的过程中,需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等。
及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紧急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的概率。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正确的抗生素剂量和使用时间对于治疗效果和预防耐药性的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应用的指南,包括剂量的确定和使用时间的安排。
一、抗生素的剂量确定抗生素的剂量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感染严重程度以及细菌的敏感性等。
下面是常见抗生素剂量的一般指导原则:1. 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G的成人剂量为每日6-24克,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细菌的敏感性来确定具体剂量。
儿童剂量一般为每日50-200万单位。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的成人剂量为每日0.5-2克,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和细菌的敏感性来决定具体剂量。
儿童剂量一般为每日20-40毫克/千克。
3.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氟氧西林的成人剂量为每日500-750毫克,分次口服。
儿童剂量一般为每日20毫克/千克,分次口服。
4. 青蒿素类抗生素:青蒿素的成人剂量为每日500毫克,连续3天。
儿童剂量为每日10毫克/千克,连续3天。
5. 其他抗生素:不同抗生素的剂量根据具体药物性质和临床需要来确定,需要严格遵循药物说明书和医生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剂量仅供参考,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二、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安排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需要不同的使用时间。
一般来说,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应遵循以下原则:1. 确诊感染后尽早使用:一旦诊断出细菌感染,应尽早开始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 按医生建议完成疗程:抗生素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全程使用,即使症状好转也不能自行停药。
过早停药可能导致感染复发或耐药菌株的出现。
3. 定期评估疗效: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定期复诊以评估疗效的好坏。
若症状未改善或细菌仍对抗生素敏感,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更换其他抗生素。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1.诊断对于感染性休克,应在不延误抗生素应用的前提下,应用抗生素前进行微生物培养,对确定感染、致病的病原体及指导抗生素的应用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包括:至少要做2次血培养(血标本需大于10ml);至少有1次血培养经皮肤取标本;>48小时的静脉输液导管部位取1次血培养;静脉输液导管的定量培养;临床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的其他部位(如小便、脑脊液、呼吸道分泌物或其他体液)的培养。
获得标本后应立即送至实验室,否则冰冻保存。
在确保患者安全的情况下,为了查找感染源或方便在感染部位取标本应及时行影像学检查。
但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有创检查或移出ICU 很危险,则需要小心评判权衡。
此时,床旁的检查如超声就很有用。
2.抗生素应用在诊断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1小时以内,尽早开始静脉应用抗生素。
研究显示每延迟1小时给予抗生素,死亡率相应增加。
选择广谱抗生素,一种或多种对可能的细菌或真菌有效且能够渗透到感染部位的抗生素。
每天评估抗生素治疗效果,以达到理想的抗菌效果,防止耐药、减少毒性反应和降低费用。
对假单胞菌属的感染考虑联合用药。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经验性选择联合用药。
联合治疗不超过3~5天,然后根据细菌敏感情况降阶梯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时间一般为7~10天,如临床效果不佳、感染灶未清除或免疫缺陷患者可适当延长。
如确定是非感染性病因,应停止使用抗生素以减少患者可能被抗生素耐药细菌引起感染和与药物相关的副作用风险。
3.病源学治疗对一些需要紧急处理的特定解剖学感染要及时做出诊断,例如坏死性胰腺炎、弥漫性腹膜炎、胆管炎和肠梗阻,尽可能快地寻找病因并诊断或者排除诊断,并且要在症状出现的6小时以内,上述两例患者一例为急性胆管炎,一例为肠梗阻,因此必须尽快进行手术,清除感染源。
所有表现为脓毒症的患者,我们要对其感染灶的病原学控制情况做出评估,尤其是当患者有脓肿引流或者有局部感染灶。
行感染后坏死组织清创,摘除可引起感染的医疗工具,或者对已经发生的微生物感染的处理。
重症感染的抗生素应用
MSCNS(730株)和MRCNS(1967株)的耐药率(%) MRCNS的耐药率>MSCNS MRCNS的耐药率< MRSA,但对TMP/SMZ相反(61%/18.4%), 有90%、70%菌株对利福平、磷霉素敏感 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株
2009年14家医院粪肠球菌(1764株)和屎肠球菌(1605株) 的耐药率(%) 屎肠球菌耐药率>粪肠球菌,但对氯霉素反之。 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磷霉素耐药率低 少数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
阴性预测值高:阴性排出曲霉感染价值高 Singh N,Paterson DL.. Clin Microbiol Rev.2005.18:44-69.
GM试验
经验性治疗重症感染的药物选择
选择重症感染经验性治疗药物的四大因素
Textoris J et al. Eur J Anaesthesiol.2011;28:318–324
≥2项:加入抗MRSA经验性治疗
责任病原体诊断明确 改用选择性窄谱或相对窄谱 微生物检测真阴性 停药 治疗反应很好 短程治疗 其他参考指标
CPIS
PCT
经验性治疗如何转为目标治疗?
STEP1
STEP2
STEP3
SIRS的诊断指标+器官感染的相应表现
肺炎的评价还包括:意识水平、痰的性状、氧合状况、气道阻力、肺顺应性等,影像学改善常常较迟,不能作为主要参考指标
Pferffer CD,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6 May 15;42(10):1417-27 Pazos C, Pontón J, Del Palacio A. J Clin Microbiol. 2005 Jan;43(1):299-305.
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集束疗法治疗流程
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集束疗法治疗流程集束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患者。
以下是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集束疗法的治疗流程:1. 快速诊断和早期干预:- 在怀疑患者患有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时,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诊断。
- 尽早开始治疗,包括输液、气管插管和人工通气等干预措施。
2. 抗生素治疗:- 在诊断确认后尽早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 根据临床指南或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 严格按疗程和剂量要求使用抗生素,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3. 液体复苏:- 对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以维持循环血容量和血压。
- 根据患者的体重、血容量和尿量等因素,确定液体复苏的方案。
4. 血管加压药物使用:- 当液体复苏无效时,考虑使用血管加压药物提高血压。
- 根据患者的循环动力学指标来选择合适的血管加压药物。
5. 补充皮质类固醇:- 对存在肾上腺功能不全的患者,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
- 与其他治疗相结合使用,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6. 清除感染灶:- 针对可能的感染灶,及时进行清创术或引流手术。
-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和后续处理。
7. 相关支持治疗:- 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需要提供相关支持治疗,如呼吸机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等。
8. 多学科协同治疗:- 通过多学科的协同工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 包括感染专科、呼吸科、心血管科等对患者进行全面而综合的治疗。
以上是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集束疗法治疗流程的基本步骤。
因患者情况的不同,具体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变化。
请医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治疗方案。
最新 感染性休克指南
D 感染源控制
1a.对一些需紧急处理的特定感染如坏死性筋膜 炎、弥漫性腹膜炎、胆管炎、肠梗死等要尽快 寻找病因并确定或排除诊断(1C),在症状出现6 小时以内完成(1D)。 1b.应对所有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评估,确定是否 有可控制的感染源存在。控制手段包括引流脓 肿或局部感染灶、感染后坏死组织清创、摘除 可引起感染的医疗器具、或对仍存在微生物感 染的源头控制(1C)。
F.血管加压类药物
1. 推荐将MAP保持在≥65 mmHg(1C)。 在低血容量没有得到纠正时,就应使用血管加压类药物以保 证低血压时的血流灌注。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时应逐渐加量直 到MAP达到65 mmHg,才能维持组织灌注。另外,在制定MAP治 疗目标时应考虑到患者以前存在的并发症。
2. 推荐将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作为纠正脓毒性休克低血压 时首选的血管加压药物(在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后应尽快给 药)(1C)。 3a.不建议将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或抗利尿激素作为脓毒 性休克的首选血管加压药物(2C)。0.03 U/min的抗利尿激素 联合去甲肾上腺素与单独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等同。 3b.如果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效果不明显,建议将肾上腺素作 为首选药物(2B)。
2.推荐液体复苏的初始治疗目标是使CVP至少达到8mmHg(机 械通气患者需达到12 mmHg),之后通常还需要进一步的液 体治疗(1C)。
E.液体疗法
3a.推荐采用液体冲击疗法,持续补液直到血流动力 学(例如动脉压、心率、尿量)得到改善(1D)。
3b.对疑有血容量不足的患者进行液体冲击时,在开 始30分钟内至少要用1000ml晶体液或300-500 ml 胶体液。对脓毒症导致器官灌注不足的患者,须 给予更快速度更大剂量的液体治疗(1D)。 3c.在只有心脏充盈压(CVP或肺动脉楔压)增加而没 有血流动力学改善时,应降低补液速度(1D)。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方法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方法*导读:感染性休克也称为浓度性休克,是指由肠杆菌科细菌、不发酵杆菌、类杆菌等引起的休克,临床表现为神情紧张、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四肢发冷、恶心呕吐,进而心率增快、呼吸加速、血压降低、脉压下降、神志不清。
随着休克发展,患者还会出现心音低钝,脉搏细速的症状。
感染性休克后如何护理,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方法。
……感染性休克也称为浓度性休克,是指由肠杆菌科细菌、不发酵杆菌、类杆菌等引起的休克,临床表现为神情紧张、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四肢发冷、恶心呕吐,进而心率增快、呼吸加速、血压降低、脉压下降、神志不清。
随着休克发展,患者还会出现心音低钝,脉搏细速的症状。
感染性休克后如何护理,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方法。
*一、初始护理1.尽快予经验型广谱抗生素,初始剂量不要保守;2.努力寻找感染灶:血、痰、尿、脑脊液、伤口培养,影像学;3.尽快控制感染灶:拔除导管,引流脓肿,外科手术;4.经验型治疗48-72h后评估抗生素疗效,根据细菌学结果调整抗生素,总疗程7-10天;5.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快速补液;6.置入动脉导管,监测有创血贴。
*二、血流动力学护理1.在充分补液的基础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2.补液试验:30min内予1000-1500ml的晶体液或300-500ml 的胶体液,观察血压、心率、尿量的变化,评价补液耐受性。
3.年轻患者补液速度可达4-5L/h,但老年、心衰及肾病患者补液速度宜适当放慢,并加强监测。
4.CVP升高并不一定表现容量足够。
5.选择晶体液或交替也扩容对预后并无影响。
晶体液价廉,应用较多;胶体液有助于减轻组织水肿,对某些患者可能有利,例如脑水肿。
6.最初3-4L液体通常用NS,但大量输入NS可导致AG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可在输入3-4LNS后换用林格液。
大家在选择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方法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根据医生指导及个人情况适当选择方法护理。
如果护理方法不当,很容易危及生命;如果护理方法恰当,患者很快就会恢复意识。
感染性休克的抢救
1、诊断要点(1)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如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尿路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大面积烧伤、败血症等。
(2)寒颤高热或体温骤降。
(3)脉细弱,收缩压低于10.6Kpa,面色苍白或潮红。
2、抢救纲要1.积极控制感染2.扩充血容量3.纠正酸中毒4.使用血管活性药物5.使用糖皮质激素6.防治心肾功能不全(1)开辟静脉给通道。
(2)快速输入以晶体溶液、代血浆为主的扩容剂。
(3)纠正酸中毒。
(4)准确地判明微循环状态,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5)氧气疗法。
(6)大量应用抗菌素。
(7)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8)给大剂量维生素C。
3、急救措施(1)5%GS1000毫升+红霉素90-120万或庆大霉素12-16万静滴。
(2)5%GS1000毫升+青霉素钠盐400-800万单位,静滴。
(3)地塞米松10-20毫克、多巴胺40毫克,静滴。
(4)10%GS500毫升+阿拉明20毫克,静滴。
(5)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200-300毫升静注。
(6)阿托品1-2毫克,静注。
感染性休克应该如何治疗?病因治疗在病原菌未明确前,可根据原发病灶、临床表现,推测最可能的致病菌,选用强力的、抗菌谱广的杀菌剂进行治疗,在分离得病菌后,宜按药物试验结果选用药物。
剂量宜较大,首次给冲击量,由静脉滴入或缓慢推注。
为更好地控制感染,宜联合用药,但一般二联已足。
常用者为一种β-内酰胺类加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肾功能减退者后者慎用或勿用。
为减轻毒血症,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下,可考虑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应及时处理原发感染灶和迁徙性病灶。
重视全身支持治疗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不同致病菌脂多糖(LPS)核心区和类脂A结构高度保守,可通过被动免疫进行交叉保护。
人抗大肠杆菌J5变异株抗血清曾用于降低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和(或)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但尚未被普遍认可。
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产生的HA-IA(人抗类脂A-IgM单抗)和E5鼠IgM 单抗效果尚不确切。
感染性休克中的抗生素应用问题探讨
床意义 。现 归纳感 染性休 克 患者 出现病 情加 重 的原 因有 以下
几点 :
31抗生 素诱 发 的大 量 内毒 素 可加 重病 情 .
感 染性 休 克 由革兰 阴性 菌 引起 , 菌 治疗 过 程 中感 染细 抗
ades ohl ainc rti 8hri-e tdd a sJ oes e n i pict ipo ni 4 eo rl e et [. rni i on o e n n a h ] F c¥ -
过本 组观 察 。 发现 意料 之外 的 现象 。部 分 患者 经 过抗 感染 却
治 疗 后 , 情 未 见 好 转 , 而 加 重 : 现 持 续 发 热 , 91 病 反 出 3 .—
『] 姜伟 . 2 内毒素 相 关疾 病治 疗 与检 测【 沈 阳 : 宁科学 技 术 出版社 ,0 0 Ml 辽 20 :
学 意 义 ( < .5 。 P O0 )
3讨 论
【 考文 献】 参
[1 焦 炳 华 . 子 内 毒 素  ̄ [ . 海 : 海 科 技 文 献 出 版 社 ,9 5 11 1 分 -MI 上 上 19 :5 -
1 . 56
感染 性 疾 病 中 出现发 热 、 克 状 态是 常见 的 现 象 , 通 休 但
越严 重 [ 。 32抗 生素诱 导 的 内毒素 在体 内引发 的 炎症 可导 致死 亡 .
11一般 资料 .
2 0 ~ 0 8年 本 院 收治 感 染性 休 克 患 者 8 0 1 20 4例 , 中 , 其 女 3 6例 , 4 男 8例 。年 龄 1 ~ . , 均 5岁 , 院 时均处 于休 . 90岁 平 5 入
ec t n tn l2 0 ,2 ()19 14 Tei e ai a。0 1 103 :8 — 9 . I nr o 王典 , 于晓军 , 刘福其. 抗生素救治感染性休克死亡 2例分析田. 法律与
感染性休克治疗措施
感染性休克治疗措施概述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并发症,其死亡率相对较高。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措施,包括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升压药物使用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治疗措施1. 液体复苏液体复苏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首要步骤。
通过给予患者足够的液体来纠正低血容量和低灌注状态,以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主要包括生理盐水和林格液,胶体液主要包括白蛋白和羟乙基淀粉。
液体复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避免出现过度液体负荷。
2. 抗生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需要及时应用广谱抗生素。
选择抗生素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感染部位以及药敏结果等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等。
对于已知致病菌的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3. 升压药物使用感染性休克患者常伴有低血压,需要使用升压药物来提高血压,改善组织的灌注。
常用的升压药物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
升压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尿量等指标进行监测,适时调整剂量。
4. 其他辅助治疗方法除了上述的基础治疗措施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其他辅助治疗方法来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
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并提高血压,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
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等也可以用于清除体内的炎症介质,并改善患者的病情。
结论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并发症,临床上治疗及时和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升压药物使用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法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关键措施。
对于每个患者,都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注:本文为示例文本,文中涉及的治疗措施仅供参考,请在实际应用中以医生的专业指导为准。
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
血流动力学支持与辅助疗法
G 严重脓毒症的液体疗法
1、对于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复苏应选择晶 体液(1B)。 2、对于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避免采用羟乙基淀 粉(HES)进行液体复苏(1B)。 3、对于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当患者需要大量晶 体液进行液体复苏时,可应用白蛋白(2C)。 1、对于合并脓毒症诱导的组织灌注不足且怀疑血容量不足 的患者,初始液体冲击疗法应达到以最小30ml/kg的剂量 输注晶体液(此方法的部分作用与输注白蛋白等效)。对 于某些患者,可能需要以更快的速度输入更大量的液体 (1C)。
4a、基于患者的已存疾病和局部感染情况,经验性抗生素治 疗应能对抗最可能的病原体。对于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的 严重脓毒症患者(2B)以及合并多重耐药菌(如不动杆 菌和假单胞菌)感染的难治性患者(2B),进行经验性 抗生素联合治疗。对于合并有呼吸衰竭和感染性休克引起 的严重感染患者,采用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氨基糖苷类抗 生素或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治疗绿脓杆菌菌血症(2B)。 与之类似,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建议采用更复杂的超广 谱 β内酰胺酶和大环内脂类药物联合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 引起的菌血症(2B)。
2、对于以乳酸浓度升高为标志的组织灌注不足患者,复苏 目标为使乳酸浓度恢复至正常水平(2C)。
B 脓毒症的筛查及改善预后
1、队友可能感染严重疾病的患者,常规筛查有无严重脓毒 症,以早期发现脓毒症,并早期采取治疗(1C)。
2、应尽最大努力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转归(UG)。
C 诊断
1、如果获得培养结果不会显著延迟(>45min之前先获取适宜的 培养标本(1C)。为了更有效地获得病原体,建议在开 始抗生素治疗之前对患者至少采集两处血液标本(需氧瓶 和厌氧瓶),一处为经皮穿刺抽取,另一处为经血管内置 管处留取血液标本(除非为不足48h的近期置管)。如果 从不同的部位采集血液标本,则可同时采集上述血液标本。 其他方面的培养(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留取),包括尿液、 脑脊液、伤口、呼吸道分泌物或其他体液也可能为感染源, 如果获得上述培养不会显著延迟开始抗生素治疗的时间, 在开始抗生素治疗之前,获取上述标本(1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性休克如何使用抗生素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背景。
所谓的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即新版定义的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目前仍然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全球每年脓毒症患者超过数百万,而死亡人数超过患病人数的四分之一。
其病死率与多发伤、急性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相当。
在脓毒症发病的最初几小时内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可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
因此国际组织(主要是美国重症医学会与欧洲危重病学会)发起了拯救脓毒症运动,于2004年发布了第一版的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每四年更新一次,2008年、2012年发布了第二版与第三版,2017年1月发布了第四版,全称拯救脓毒症运动: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16),或者称为指南2016。
指南2016按照证据分级评价标准:评估、制定与评价系统(GRADE)对每个治疗方案提出“强推荐”“弱推荐”以及“最佳实践声明”(BPS)。
所谓最佳实践声明,代表着作为普遍共识而被广为接受的意见,并通常有利于脓毒症患者,尽管常缺乏证据文献支持,但仍然是按照严格的标准产生的,是比“强推荐”更高一等的推荐等级。
指南2016包括93条推荐意见,其中强推荐32条,弱推荐39条,最佳实践声明18条以及4条没有提供推荐意见的问题。
一、脓毒症定义的变迁1991年脓毒症共识会议首次定义脓毒症为,由感染引起的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即感染+SIRS。
合并器官功能障碍者定义为严重脓毒症。
感染性休克则定义为“充分液体复苏后持续存在的脓毒症诱导的低血压”。
2001年的第二次共识会议,即美国华盛顿联席会议,鉴于SIRS过于敏感并缺乏特异性,从而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诊断标准,包括感染、炎症反应、器官障碍、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等21个指标及参数,以帮助医师进行临床诊断,此即脓毒症2.0。
遗憾的是,该诊断标准过于复杂,阻碍了其临床应用。
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发现脓毒症1.0或2.0不能代表对脓毒症的新认识,有必要制定新的更符合脓毒症病理生理及临床的定义,因此欧洲危重病协会与美国重症医学会2014年组建了脓毒症3.0定义工作组,基于对脓毒症病理学的进一步加深认识以及临床大数据分析,于2016年提出了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新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即脓毒症3.0。
脓毒症3.0定义,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失调的宿主反应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症诊断标准为感染+SOFA评分≥2分,所谓SOFA评分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在危重病患者中应用广泛,包括氧合指数、血小板、胆红素、心血管、格拉斯哥评分以及肾脏功能6个方面。
然而SOFA评分计算复杂,且需血液化验检查,难以快速使用。
研究者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呼吸频率≥22次/分,Glasgow昏迷评分≤13分及收缩压≤100mmHg,这三项危险因素对脓毒症发生的预测价值较高,由此提出床旁快速SOFA的概念,即qSOFA。
每项1分,大于等于2分怀疑脓毒症可能,进一步行SOFA评分。
另外,感染性休克是指脓毒症合并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
临床表现为脓毒症患者尽管充分的液体复苏仍存在持续的低血压,需要用升压药维持平均动脉压在65mmHg以上,血乳酸在2mmol/l以上,符合这一标准,临床病死率超过40%。
二、指南2016的总体变化指南2016在早期复苏、脓毒症筛查与诊疗优化、诊断、抗生素治疗、感染源的控制、液体治疗、血管活性药物、糖皮质激素、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血液净化、抗凝剂、机械通气、镇静与镇痛、控制血糖、肾脏替代治疗、碳酸氢钠治疗、静脉血栓的预防、应激性溃疡的预防、营养以及设置治疗目标等21个方面共提出了93条推荐意见。
三、指南2016关于抗生素使用及感染源控制的推荐共17条,其中关于抗生素使用15条,感染源控制2条。
1.推荐在识别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1小时内尽快静脉应用抗生素(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理由:及时给药是提高抗生素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研究显示对于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抗生素给药每延迟1小时都会增加病死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急性肾损伤、急性肺损伤等风险。
2.推荐对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经验性使用一种或几种广谱抗生素进行联合治疗,以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体(包括细菌和有可能的真菌或病毒)(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3.推荐一旦确定病原体及药敏结果和(或)临床体征充分改善,需将经验性抗生素转变为窄谱的针对性治疗(强推荐,无证据分级)。
以上2、3条的推荐理由:初始经验性选择适宜抗菌药物治疗是有效治疗致命感染导致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最重要的措施。
初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失败除了能够明显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外,还能够增加革兰阴性菌感染发展成感染性休克的可能性。
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的选择取决于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状态和当地的流行病学特点等。
此外,还需考虑潜在的药物不耐受和药物毒性。
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的最佳经验性抗生素选择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
因此,选择恰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必须考虑很多的因素,包括:感染的解剖学位置;社区、医院甚至医院病房的流行病原体;流行病原体的耐药谱;患者存在的特殊免疫缺陷情况,例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脾切除等;患者年龄和患者合并症,包括慢性病、慢性器官功能障碍以及侵入性装置的存在等。
此外,医生还必须评估感染多重耐药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包括:是否长期住院/慢性设备支持,近期抗菌药物使用,曾住院治疗和机体曾发生多重耐药菌定植或感染等。
更严重的情况,例如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本质上,与耐药菌株可能性高有关,这是早期抗生素治疗失败筛选的结果。
在初始治疗时,医生需考虑是否存在念珠菌属感染的可能。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免疫低下状态、长期留置侵入性导管装置、全胃肠外营养、坏死性胰腺炎、近期大手术、长期广谱抗生素使用、长期住院/入住ICU、近期真菌感染和真菌的多部位定植。
对于大多数危重患者优先经验性使用棘白霉素类,特别是脓毒性休克、近期使用其他类抗真菌药物治疗、或早期培养提示可疑光滑念珠菌或克柔念珠菌感染的患者。
当然,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之前未使用过三唑类药物或未发现唑类耐药菌定植的轻症患者可以使用三唑类。
在确定病原体的情况下,对于多数的严重感染都应该降级为窄谱有效的抗生素。
合理的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应建立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基础上。
当不存在感染时,抗生素治疗应当及时终止以减少患者发展为抗生素耐药病原体感染或者发展为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的可能。
4.不推荐对于非感染原因所致的严重全身炎症反应(例如重症胰腺炎、烧伤)患者持续性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强推荐,无证据分级)。
5.推荐对于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优化抗菌药物的给药策略需基于公认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原理以及每种药物的特性(强推荐,无证据分级)。
早期优化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可以改善重症感染患者的预后。
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与普通感染患者相比,其对最佳抗菌药物管理策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包括肝肾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增加、不可识别的免疫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和耐药菌感染的易感性较高。
因此在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各种抗菌药物未达到最佳药物浓度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一旦未能快速启动有效的治疗,会增加病死率和其他不良后果,因此,早期给予合适的抗菌药物剂量对改善上述不良预后至关重要。
6.推荐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进行针对最可能的细菌病原体的经验性联合用药(至少使用两种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7.对于多数其他类型的严重感染,包括菌血症和不合并休克的脓毒症,不推荐常规持续联合用药(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8.不推荐持续联合用药作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脓毒症/菌血症常规治疗(强推荐,中质量证据)。
以上7.8.两条里提到的“联合用药”是指2种联合的抗生素对假定的病原都敏感,联合应用仅为增加病原清除效率,并不排除为覆盖不同病原的经验性选择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9.如果感染性休克早期采用联合用药,推荐在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和(或)感染症状有所缓解时,在最初的几天内停止联合用药(强推荐,无证据分级)。
虽然联合用药早期降阶梯治疗是基本共识,但是目前缺乏早期降阶梯时机的精确标准。
目前使用的降阶梯方法基于:临床情况改善、生物标志物提示的感染缓解、相对固定的联合用药时间。
10.推荐大多数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相关的严重感染的抗生素疗程为7-10天(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11.推荐对临床治疗反应慢、感染灶无法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一些真菌和病毒感染或包括粒细胞减少在内的免疫缺陷患者延长治疗疗程(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12.推荐对于某些患者短时程治疗疗程,尤其经解除感染灶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的腹腔内感染、泌尿系脓毒症和非复杂性肾盂肾炎(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13.推荐对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每日评估是否可以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
尽管患者的个体因素会影响抗生素治疗的长短,但在无感染源控制问题的情况下,7-10天的抗生素疗程对于大多数的重症感染通常已足够。
对于其他特殊情况。
目前指南推荐对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治疗疗程为7天。
对于非复杂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至少需要14天的治疗。
复杂性菌血症需要6周。
其他的念珠菌血症、深部念珠菌感染、高度耐药革兰阴性菌、较大脓肿和骨髓炎、心内膜炎等需要延长抗生素治疗时间。
14.推荐监测降钙素原水平,以缩短脓毒症患者的抗生素治疗疗程(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15.推荐监测降钙素原水平辅助停止初始疑似脓毒症而之后感染临床证据有限患者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对感染源控制方面有两条推荐意见,都是强推荐,无证据分级。
1.推荐对于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要尽快明确或者排除需要紧急控制的具体解剖部位的感染源,并且在做出诊断之后要尽早采取任何有助于控制感染源的药物或操作来干预。
2.推荐在新的血管通路建立起来之后,要尽快拔除可疑引起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的血管内植入物。
对于大多数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来说,把目标时间点定在诊断后6-12小时以内似乎是切实可行的。
在观察性研究中普遍显示超过这个时间点会降低患者生存率。
四、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的几个常见误区1.是否在病情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感染灶的引流其实指南已经做出了最佳实践声明,在做出诊断之后要尽早采取任何有助于控制感染源的操作来干预。
假定对感染灶的引流是一种手术,可能存在一些医生会认为患者需具备相对稳定的状态才有可能接受手术治疗。
其实是对于一般性手术治疗与抢救性手术治疗的混淆。
有研究表明,对于导致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灶,感染灶的引流对于感染成功控制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抗生素的应用。
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有效的感染灶的控制,休克只会持续加重,不可能好转。
2.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起伏时过于依赖抗生素调整问题当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好转又再次加重的情况时,其实比抗生素调整更重要的是应去仔细全面审视原有的感染灶是否控制满意,是否出现新的感染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