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政治文化

合集下载

民族政治知识点总结

民族政治知识点总结

民族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民族自治民族自治是指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的行政管理制度。

在民族自治地区,少数民族享有自治权,可以管理本民族地区内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事务。

在中国,根据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设立了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0个县。

这些自治地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民族自治的实行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不同民族的和谐相处。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自治地方的意识形态问题、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等。

因此,如何更好地实行民族自治,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民族关系民族关系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一个国家中,不同的民族往往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文化关系、经济关系等。

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利益所在,也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繁荣的重要保障。

因此,国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

在中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法规,旨在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

比如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宗教事务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和发展。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促进不同民族的和谐共处。

三、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象征。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包括语言、宗教、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

这些文化因素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性和辨识度,是一个民族的根本。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和保护民族文化。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大部分。

而其他55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保护和传承这些民族文化。

比如设立了一系列的民族文化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和少数民族政治制度研究

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和少数民族政治制度研究

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和少数民族政治制度研究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国之间的交流交往也越来越紧密,同时各国之间的文化、人口、民族等差异也变得越发突出。

在中国,民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56个民族,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和少数民族政治制度研究。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和少数民族政治制度研究。

一、民族问题的现状和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着56个民族,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并不是很紧密,因此中国的民族问题也日益复杂。

目前,中国的民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地域、自然环境等原因,有些民族地区的资源和发展条件都相对较为落后,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因此这些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较低。

2.民族文化传承问题。

在当代社会,大多数人都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民族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丧失,使得一些步伐慢的民族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传承和发扬。

3.民族权益保障问题。

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权益总是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如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少数民族权益得不到保障,各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少数民族政治制度的研究为了解决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研究了很多少数民族政治制度,其中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设立。

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中国设立了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区,这些地区的政府由少数民族领导,也可以保障少数民族的文化和语言的使用。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在民族地区,政府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实行了一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的自主权。

3.民族文化发展问题。

为了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中国也加大了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扶持和保护力度,鼓励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和普及工作中。

4.民族法律问题。

为了保障各种民族的权利和利益,中国也制定了民族法律,来保障各个民族的权益和利益。

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

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

经过几千年各地区之间各类形式的人口迁移,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多族群国家。

有的国家从历史上延续下来就是多族群结构的政治实体,在跨国境的移民过程中,从境外迁来的少数族群中也有一些成员得到了迁入国政府的公民身份。

在有些国家(如西欧国家),迁来的外籍人已经在当地居住了几十年甚至生育了下一代,他们虽然没有得到迁入国的公民资格或“永久居留权”,但是在事实上,他们在居住国当地社会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甚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具有以上这些状况的社会都应被视为多族群社会。

在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多种族、多族群政治实体中,它的政治领袖和社会精英都面临着如何处理这个政治实体内部(联邦、国家)不同族群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权利的问题,面临着如何看待存在于族群之间的各种结构差异(教育、行业、职业、收入等)和文化差异(语言、宗教、习俗等)的问题,面临着如何认识族群的存在与演变(观念和理论),以及政府今后应当如何引导族际关系的发展方向(战略和方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的族群关系处理得好,这个国家就可以通过内部的积极整合来不断加强全体公民的凝聚力,从而降低社会管理与运行的成本,提高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效率,在经济上变得强大昌盛。

在这个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良性发展的社会中,所有族群将分享经济发展和国家强大所带来的成果,尽管在各种利益的分配上不可能达到绝对均等,但在一定意义上,所有族群都将是这个博弈过程中的“赢家”。

如果一个国家内部的族际关系处理得不好,这个国家将会由于内部矛盾的恶性发展而导致社会离心力不断增强,用于维持社会治安的财力、人力、物力即社会成本会明显提高,这将增加政府开支以及民众的税收负担。

如果族群矛盾恶化为公开的政治冲突和分裂运动,那将会使整个社会分崩离析,并有可能导致内战及引发外敌入侵,国家就会急剧衰弱甚至四分五裂,在动乱和战火中本国的经济基础和各项设施都将遭到破坏,这个国家的所有族群将饱尝政治分裂和经济衰败所带来的苦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这个国家所有族群最终都是“输家”。

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的影响因素

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的影响因素

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的影响因素摘要:作为植根于少数民族地区现实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中的政治文化,它的形成不仅是主观活动的反映,更受到各种该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客观因素的影响,被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

本文通过对实地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探讨了对升平镇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形成与演进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影响因素;升平镇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2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派生概念,指的是在少数民族共同体成员中普遍存在的、在少数民族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少数民族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的主观取向。

在少数民族政治生活中,每一个民族都会形成自己对政治的信念、观念和价值。

有多少种民族就存在多少种政治文化,其特殊性使之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政治文化。

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与该民族的历史进程相生相伴,这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存环境、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等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其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德钦县隶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县份。

县境内主要居住民族是藏族,占人口总数的80.31%,此外还有傈僳族、纳西族等民族世代居住。

德钦县下辖六乡二镇,县政府驻升平镇,是德钦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藏汉贸易文化集散地,西南茶马古道的“互市中心”,有“雪山互市”之称,是内地通往康藏各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沟通滇、川、藏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殊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升平镇少数民族政治文化逐渐打破了自我、封闭的传统发展模式,慢慢建立起了一种开放的政治心理结构,呈现出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适应性和容纳吸收不同性质文化的气质。

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政治意志表达意愿不断加强;政治认知能力和参与能力也随着受教育水平的上升而逐步提高;对政治决策的民主和法治要求越来越强烈;对不同的政治行为和政治观点报以包容、合作的态度。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回族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回族人口数为9816802。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省分布也较多,有大小不等的聚居区。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由中国国内及国外的多种民族成分在长时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

伊斯兰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对回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元代有“四等人”制,回回的地位一般高于汉族。

回回中的贵族、官宦、学者及商人的活跃,对于元朝的开国和中西交通的开拓,以及军事、政治、经济诸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同时也为回回在全国各地的分布和在各项事业中的长期发展打下了根基。

然而元朝回回人又是被征服者,在蒙古贵族劫持下辗转流徙,生活上不稳定,风俗习惯有时也不被尊重,为回回人形成对环境变迁的适应性以及抗争性的共同习理提供了主要条件。

明代曾把回回称作“回夷”,说明回回已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而存在。

回回人与蒙古人的地位相似,“善加抚恤,密切防闲”,反映了明朝统治者对于各地陆续内附和归化的蒙古人和回回人的政治待遇。

清代,在严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刺激下,回族人的民族意识愈趋强烈,为了民族自尊和民族生存而进行着顽强的搏斗。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回族的政治经济文化。

解放前,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回族人民在政治上没有地位,经济和文化发展缓慢。

国民党政府歧视少数民族,不仅无视回回的风俗习惯,而且根本不承认回族的存在。

回回族只能称回教徙,蒋介石操纵下的“国民大会”把回民称作“内地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

回族内部的军阀、官僚和有宗教特权的教主,也加重对回民的剥削和奴役。

1949年前,回族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但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不同地区有不同特点。

农村回民大多无地、少地,或只占有山地、沙地、盐碱地、词滩地,农民破产和逃亡现象比较普遍。

以河南省辉县为例,1948年在430户回族农民中就有赤贫、贫农和下中农414户,占总户数的93 9/5。

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探讨

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探讨

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

在思想政治课中,少数民族文化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和发展。

文章讨论了少数民族文化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地位,思想政治课如何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如何展现多元文化。

结合具体实践,文章分析了思想政治课如何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为推动我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传承、弘扬、多元文化、发展、方法、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意义、研究目的、背景介绍、思考、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中国大地上,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这里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是中国民族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交流的加速,少数民族的文化逐渐受到冲击和影响,一些传统文化正在濒临失传的危机。

在这一背景下,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国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思想政治课不仅是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的重要途径,更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桥梁。

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关键议题。

通过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可以有效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和文化认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1.2 研究意义少。

部分内容如下:研究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意义,有助于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思想政治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了国家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在思想政治课中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可以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单一文化”模式,促进民族和谐与团结。

少数民族在当代中国的作用

少数民族在当代中国的作用

少数民族在当代中国的作用74)人次| 投稿| 收藏]艾尔肯·艾合买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在当代中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享有同等权力。

少数民族占中国人口的比例虽然很小,但他们在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作用却是很大的。

一、政治作用少数民族与中国的边防和国家的统一关系密切。

中国的陆路边境线有2.1万公里,与12个国家接壤,而中国的少数民族大多聚居于边疆地区。

这二万多公里的陆路边境线中,有一万五千公里以上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和聚居区。

如内蒙古、新疆、西藏、黑龙江和广西等。

中国有30多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朝鲜、哈萨克、乌孜别克和柯尔克孜等都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即与境外相同的民族毗邻面居。

这些边疆地区,多为草原、沙漠和高山地带,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因此在这些地区的边防部队中,有很多当地少数民族成员,因为他们熟悉并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

另外,中国的防务,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军民联防,在所有的边疆少数民族中都建立有各级民兵组织,他们定期进行军事训练,他们与正规军队一起执行巡逻、站岗等任务,一起保卫边疆地区的安全。

事实上,依靠当地的少数民族来保卫和维持边疆地区的安全,是几千年来中国历届中央政府的政策。

这个政策能够执行并且执行得好,边疆地区就安全,否则就会出现危机。

中国少数民族各级自治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3.8%,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秩序与政治动向,直接关系到全中国的社会安定与国家的统一,尽管在所有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6%,汉族人口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仍占一半以上。

但是根据中国的法律,在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内,少数民族成员具有较多的政治权力,如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机构的代表和官员中,少数民族成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高于本民族人口的比例。

当地的法律、政策也较多地照顾少数民族各方面的利益。

少数民族成员在中共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央政府和军队中,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1986年发布的《选举法》的规定,少数民族在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代表的比例,都高于当地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

中国的少数民族与民族自治

中国的少数民族与民族自治

中国的少数民族与民族自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有56个民族,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

作为少数民族,他们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护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权益,中国实行了一项政策,即少数民族自治。

少数民族自治是指中国政府将一些相对集中居住的少数民族地区授予较大的自主权力,以管理自己的事务。

这项政策体现了中国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的决心。

下面,我们将具体探讨中国的少数民族与民族自治政策。

首先,民族自治政策确保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根据中国的宪法,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自己地区的权力。

他们可以通过选举产生代表,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

这使得少数民族能够直接参与到自己社区的事务中,维护自身的权益。

其次,民族自治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

中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动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政策,鼓励和支持当地的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创造。

与此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投资,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此外,民族自治政策还保护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中国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包括语言、宗教、服饰、音乐等方面。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独特的文化传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例如,政府为少数民族创办了专门的学校,开设了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课程;在各种文化节日和庆典上,政府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最后,民族自治政策加强了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存在着经济、文化上的联系。

政府鼓励少数民族与其他地区的居民开展经贸往来,并创造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这有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政策为少数民族提供了更多的权利和自主权力。

这项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苗族历史政治知识点总结

苗族历史政治知识点总结

苗族历史政治知识点总结一、苗族的起源和迁徙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地。

苗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苗族自称“苗”,起源于秦始皇时期的楚国。

在历史上,苗族由于种种原因,曾多次进行迁徙。

在古代,苗族曾南迁至今贵州省的西南部,后又北迁至今贵州省的东南部。

在近代,因为战乱和经济压力,部分苗族从贵州迁徙至云南和广西。

二、苗族的政治制度苗族的政治制度主要表现为部落制和婆罗制。

部落制是苗族社会最原始的政治制度形式,它是以家族、氏族为单位的社会政治组织形式。

在苗族社会中,家族是基本政治单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体。

婆罗制是苗族历史上的一种政治制度,婆罗意为“望族”或“树族”,其政治组织形式以树或石柱为标志,集聚在一定地区或村寨的苗族群体,称为婆罗社。

三、苗族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在古代,苗族地区管辖属于中国古代的各个王朝,但因地理位置偏远和交通不便等原因,苗族地区历来是边疆之地,对中央政权的统治比较松散。

各个朝代多采取了一种容纳、安抚、分化、割据的策略,对苗族地区人民实行军事、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统一政策。

四、苗族的抗击侵略和外族入侵在历史上,苗族地区多次遭受外族侵略,但苗族始终坚持不住,积极报复,保卫家园。

在抗击侵略战争中,苗族人民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解放而进行英勇的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宋元时期,苗族与中原王朝长期交战,表现出强烈的抵抗意志,显示出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

五、现代苗族的政治地位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苗族地区经济得到了改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国家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为苗族地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苗族地区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发展政策,加大投入,稳步发展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使苗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六、苗族的政治文化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拥有丰富的政治文化。

苗族政治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苗族的自治制度,苗族地区有着独特的自治制度,比如“土司制度”等,这些都是苗族政治文化的体现。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略述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一、政治方面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首先体现在政治方面。

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更迭中,很多少数民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南北朝时期起,北方少数民族的兴起引起了中原王朝的灭亡,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历史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隋唐时期,多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如突厥、回纥等。

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王朝的影响可谓深远,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清朝时期的满族政权更是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社会的转变。

二、经济方面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在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发展了各自的特色产业和商贸活动,丰富了中华文明的经济内容。

西南地区的藏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发展了特色农业和畜牧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部分少数民族还发展了特色的手工业和纺织业,如维吾尔族、蒙古族等人民,为中国的工艺品制造和手工艺术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文化方面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最为显著的是在文化方面。

少数民族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字、服饰、民俗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使得中华文明更加多元和丰富。

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为中国的文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藏族的佛教艺术、彝族的白族舞蹈、蒙古族的马头琴艺术等,都为中华文明的繁荣贡献了独特的魅力。

少数民族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他们的历史贡献和文化成就不仅为中国的历史增添了斑斓的色彩,也为中华民族的团结、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尊重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积极推动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流和融合,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社会我国的少数民族

社会我国的少数民族

社会我国的少数民族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是构成社会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社会中,少数民族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传承和政策保障三个方面来探讨社会我国的少数民族。

一、历史背景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主要民族。

在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有的互通有无、共同进步,有的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然而,在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和平共处还是战乱年代,少数民族始终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文化传承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宗教、传统节日、手工艺品等文化特色,对于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繁衍有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民族舞蹈、音乐曲艺等都源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少数民族自身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民族和谐、增进世界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三、政策保障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权益保护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教育优惠政策、文化传承保护等。

近年来,随着扶贫开发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文化传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社会我国的少数民族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渊源使得少数民族与汉族有着深厚的联系,文化传承让少数民族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政策保障为少数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我们应当珍惜和尊重少数民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

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的协调与整合

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的协调与整合
项 目“ 边疆 少数 民族的政党认 同与 国家认 同研 究” ( Q N 2 0 1 2 2 3 ) 。
作者简介 : 王江成 ,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 学院 2 0 1 2级硕 士研 究生 , 主要从 事民族政治与2期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3 4卷
成员与政治 体 系的关 系” 及“ 与 其 他 民 族 的关
系” 这 两个 方 面 , “ 指 的 就 是 民族 共 同体 成 员 中 普 遍存 在 的对 政 治 的 主 观 取 向” 。 _ l 或 者 如 阿 尔 蒙 德所 说 的那 样 , “ 是 一 个 民族 在 特 定 时期 流 行 的一套 政 治 态 度 、 信 仰 和感 情 。 ” 对 于 任 何 一 个 民族 共 同体来 说 , 这样 的政治 文 化 都是 实 实 在 在存 在 着 的 。我 国除汉 族 以外 , 还有满族、 藏族 、 回族 、 蒙古族 、 彝族等 5 5个 少 数 民族 , 每个 少 数
民族 的 国家 政治 体 系 , 因此制 造 了一 系 列破 坏 国 家 统一 和 民族 团结 的恐怖 事 件 。除 此之 外 , 生 活
在 山 区 的少 数 民族 , 原 生性 特点 还 比较 突 出 , 发 展 也 比较落 后 , 同内地的交往有限且十分封闭, 政 治生 活 的封 闭性 和 区域 性 特征 相 当 突 出 , 对 村 社、 家族 、 宗 教 的政 治认 同还 是 明显 存 在着 的 。 政 权取 向。 是 指 民族 成 员 对 现行 国 家 政 权
王 江成 , 李 怡婷
( 云 南大学 公 共 管 理 学院 , 云 南 昆 明 6 5 0 0 9 1 )

要: 现 阶段我 国少数 民族政 治文化多样 复杂 , 政治文化 差异造 成 的矛 盾和 冲突加 剧, 给 中华 民

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国内发展机遇和现实挑战

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国内发展机遇和现实挑战

使 中国式社 会主 义进 一步完 善 , 中国现代 化更 上一个 新 阶段 。 使 改 革 , 中国现代 化 的必 由之 路 , 是 这是一 场全 面 、 刻 的社 会 变革 。开放 , 深 是积 极 吸收人类 发展 的优 秀成果 的有 效途径 。政 治 、 经济 、 文化及 社会 生 活的所 有领 域 , 将在 改革 开放 中发生重 大 变化 。因此 , 都
[ 关键词] 西北 少数 民族 ; 政治文化 ; 同; 认 机遇 ; 战 挑 [ 中图分类号]D 6 69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1 0-1 0 2 1 ) 50 6 —7 0 15 4 ( 0 10 —0 50
研 究西 北少 数 民族政 治文 化建 设 , 必须 首先 了解 它所 处 的 当前 社会 环 境 以及 时代 背景 下 发 展 的机 遇 和 面临 的挑 战 , 包括 世界 和 国 内的情 况 , 握机 遇 和迎接 挑 战这是 在理 论上 和实践 上解 决西 北少数 民 把 族 政治 文化 建设 问题 的立 足点 和 出发点 。
到 阶段性 的转 化 。这是 在社 会形 态质 的规定性 不 变 的情 况 下 , 进行 的量 变 , 所 而量变 的 累积又会 引起 社 会形 态质 的 变化 。中国在 春秋 、 国之 际 的改 革 , 战 导致 封建 社 会 的领 主 贵 族制 向地 主 官僚 制 的转 化 , 从
而使 中国文 明长期 领先 于世 界 。欧洲 的资本 主义 社会 , 建 立 到现 在 , 三百 年 的 时 间 内 , 经历 了从 从 二 也 统治 经济 体制 到 自由经济体 制 , 到市场 经济 体制 的改 革 。尤其 是第 二次 世界 大 战前 后 的改革 , 然还 再 虽 未能 在社 会矛 盾 的性质 方 面达 到质变 , 市场 经济 体制 和普 选制 的确 立 , 仅使 欧美 文 明又上 了一个 新 但 不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可追溯至远古时期。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羌、藏、瑶、侗、壮、傣等少数民族都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介绍一些少数民族在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

在政治方面,部分少数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和国家,与中央政权和平相处,为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南宋时期,西南地区的僳僳族人建立了大理国,并长期与南宋政权保持友好关系,为南宋政权提供了安全的西南边界。

在西汉时期,南方的南越族人也建立了南越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立政权,为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文化方面,少数民族为中华文明注入了多元化和丰富性。

少数民族保持自己的语言、文字、服饰、音乐、舞蹈和篮球等传统文化,并通过与汉族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西南地区的藏族和羌族等少数民族保留了自己特有的音乐和舞蹈,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国的音乐和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宗教信仰和习俗也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

在经济方面,少数民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如煤矿、石油和水力资源,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少数民族地区还以农牧业为主,为中国的农业经济和丰富的食物提供了重要保障。

云南地区的傣族和壮族等少数民族擅长种植茶叶和水稻,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地和农业产品出口基地。

在科技方面,少数民族为中华文明的科技创新和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草药资源和传统医学知识,为中国的中医药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藏族和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擅长草药疗法和蒙古医学,为中国的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贡献。

少数民族在冶金、陶瓷和纺织等技术领域也有独特的经验和技术,为中国的科技进步作出了贡献。

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他们在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创造了独特而重要的价值,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差异、认同与建构:论主流政治文化主导下的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

差异、认同与建构:论主流政治文化主导下的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
— —
究方向:民族政 治学、马克 思主义理论 。

5 ・ 0
杜 军林 :差异、认 同与建构 :论主流政治 文化主导 下的西北少数民族政 治文化建设
工作会议上 的讲话》 中说 : “ 政治 文化 、政 治教育 的 目的是培养真正 的共产 主义者 ,使 他们有本 领战 胜谎 言和偏见 ,能够 帮助劳 动群众 战胜 旧秩序 ,建 设一 个 没有 资 本 家 、没有 剥 削 者 、没有 地 主 的 国
作 为保 障我 国经济发展 、政治稳定 、文化繁 荣和社会和 谐的一 个重要 手段 ,具 有极为 重要 的现 实
意义。
关键词 :中国特 色社会主 义;西北少数 民族 ;政 治文化 ;差异 ;认 同;建构 中图分类号 :I 3 . ) 31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02 (0 1 05 0 6 2— 5 0 2 1 )一 0 3— 1
程进行 的独立 自我判断。
二 、我 国主流政治文化 与西北 地 区少 数 民族 政
家” 列宁在这个讲话 中热切 地期望在全俄 国 民中, 。
尤其是青少年 中开展 政治教 育 ,指 出要 把消 除剥削 阶级政治意识和政治 心理 ,以及 在长期历 史发展 过 程 中形成的消极政治生活习惯、风气 、情感 的影响 , 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 重要任 务 ,由此 可见 ,列 宁要
争的形式 的,还有上 层建筑 的各种 因素 :阶级斗争
的政治形式及其 成果—— 由胜 利 了的阶级在 获胜 以
后确立 的宪法等等 ;各 种法 的形 式 以及 所有这 些实 际斗争 在参加者 头脑 中 的反 映 ;政 治 的、法 律 的和 哲学 的理论 ,宗教 的观点 以及 它们 向教义体 系的进
第2 7卷第 6期(0 1 21 )

少数民族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少数民族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少数民族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大国,各个民族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是在古代的政治体系中,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少数民族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呢?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一、少数民族在古代政治体系中的初期地位在战国时期以前,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封建贵族阶层。

这个阶层的主要成员是汉族人,而且在这个阶层中,少数民族的存在并不重要。

然而,从战国时期开始,少数民族逐渐成为了中国政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汉族中央王朝时期开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逐渐转变。

万民皆是愚夫,独有汉族乃聪明,这一思想理念在少数民族中流行。

汉族中央王朝经常采取征伐、平定、边塞要塞的方法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同时也将一些少数民族纳入汉族贵族的行列。

这些步骤,不仅有助于巩固中央王朝的统治,而且还有助于推广和普及汉族文化。

二、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平等政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策最为开明的王朝之一。

在唐朝,不仅对于少数民族采取平等的政策,而且还将一些少数民族纳入到汉族社会中,他们的地位也与汉族人一样。

唐代对于少数民族的策略较为开明,通过实地勘察的方法,在建立统一的少数民族姓氏、委任少数民族官员、授权土地奖励、让少数民族人能够参加科举等方面的措施加强了对于少数民族的控制,对少数民族实行平等待遇,而且还下令对少数民族作出救助行动。

三、元代对少数民族的认可在元代时期,蒙古人占据了中国的政治中心。

在这个时期,蒙古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被认为是“元朝”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元朝政府在对待少数民族的问题上做出了一些改变,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

元朝政府提倡多元文化和多元种族,是与传统的中原汉族主义思想有所转移。

元朝政府提高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地位,采取了特殊保障政策。

在蒙古族的治理下,元代政府可以顺利地掌控中国的政治局势。

因此,元代的蒙古族人民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也起了积极作用。

四、明清两代政府对少数民族的统治与教育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长的统治时期。

五胡乱华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有何发展

五胡乱华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有何发展

五胡乱华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有何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五胡乱华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阶段。

这一时期,众多少数民族纷纷登上中原的历史舞台,不仅在政治、军事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文化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少数民族文化在语言文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例如,鲜卑族在与中原民族的交流融合中,其语言吸收了大量汉语词汇,同时也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羯族、氐族等民族也在语言交流中丰富了自身的表达方式。

语言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和演变反映了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在艺术领域,少数民族展现出了独特的风采。

音乐方面,少数民族的乐器如胡琴、羌笛等传入中原,为中原音乐增添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这些乐器音色独特,演奏风格豪放,与中原传统音乐相互交融,形成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

舞蹈方面,少数民族的舞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其热情奔放的风格影响了中原舞蹈的发展。

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也在这一时期有所发展和变化。

他们的服饰风格独特,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图案的装饰。

随着与中原民族的接触和交流,少数民族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也吸收了中原服饰的一些元素,如款式、面料等。

这种融合使得少数民族的服饰更加多样化,同时也促进了服饰制作工艺的交流与提高。

宗教信仰方面,少数民族带来了不同的宗教观念和信仰形式。

例如,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少数民族统治者对佛教的推崇,使得佛教寺庙大量兴建,佛教艺术如石窟造像、壁画等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一些少数民族原本信仰的萨满教等宗教,也在与中原宗教的交流中发生了变化。

文学创作方面,少数民族虽然在文字发展上相对滞后,但他们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保留和发展了自己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包括神话传说、英雄故事、民歌等,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

随着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少数民族的文人开始学习和运用汉字进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建筑艺术也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少数民族传统政治文化对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的影响r——以云南省大理州为例

少数民族传统政治文化对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的影响r——以云南省大理州为例

少数民族传统政治文化对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的影响r——以云
南省大理州为例
汪燕;桑志强
【期刊名称】《中外企业家》
【年(卷),期】2016(0)3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政治文化对族际政治交往模式和族际政治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政治文化是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的思想基石和心理支撑;不良的少数民族传统政治文化是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的绊脚石.本文在对少数民族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梳理和划分的基础上,提出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的路径.
【总页数】2页(P239-240)
【作者】汪燕;桑志强
【作者单位】大理大学,云南大理 671003;大理大学,云南大理 67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
【相关文献】
1.族际和谐治理模式下的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发展 [J], 刘荣;刘光顺
2.论中国的族际政治和谐治理 [J], 刘荣
3.论当代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模式 [J], 刘荣;刘光顺
4.论主流意识形态与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 [J], 沈朝华
5.新常态环境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探析r——以云南省大理州为例 [J], 邓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及其现代化摘要: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我国统一政治文化中的亚文化或次级文化,这些亚文化又相互构成一种相对于汉族政治文化而独立存在并有突出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体系。

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正在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

研究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 对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现代化进程、维护地区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对传统社会产生了全方位影响, 这种影响自然也波及到少数民族及其政治文化。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 传统社会形态表现得较其他地区更加突出, 因此,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少数民族的冲击和影响更大。

一、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涵义界定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一个派生性概念,它的涵义源于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的概念是美国当代政治学家阿尔蒙德1956年提出来的, 他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

人们在过去的历史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

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的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他们对法律的反应。

”由于它能够准确和真实地展现公民、政治组织以及社会群体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 体现民族国家政治变迁的内在思想轨迹, 就成为研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工具而被广泛运用。

我国学术界致力于政治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学者们在借鉴西方学者的有关理论基础上,结合自身传统理论,对政治文化进行了界定,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种可以称为广义说,即把政治文化泛化为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综合; 第二种可以称为狭义说,认为政治文化仅指政治心理方面的政治取向; 第三种可以成为居中说,把政治文化看成是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综合。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主体民族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由于它们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和历史塑造的差异,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因此,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是从少数民族共同体的角度对政治文化进行划分和界定而形成的一个特定范畴,上述国内对政治文化含义的论述适用于少数民族政治文化。

如果按照政治文化在一国流行程度和主次之分,可分为主流政治文化和政治亚文化两种。

政治亚文化的表现形式很多,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态。

从这个角度看,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我国统一政治文化中的亚文化或次级文化,这些亚文化又相互构成一种相对于汉族政治文化而独立存在并有突出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体系。

尽管这种相对独立的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体系受到主导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但它并未因此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而消失,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少数民族共同体成员中普遍存在的对政治生活的取向,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评价等内容。

二、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民族政治的研究的着重点是民族与政治体系的关系、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与此相适应,民族政治文化的研究强调的就是“民族共同体的成员与政治体系的关系”及“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这两个方面。

所以,在分析民族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时,就只选择与这两个方面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一)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对特定政治单位的认可与归属。

民族成员对某个政治单位的认同不仅表现为对该政治单位的参与,更表现为对‘该政治单位的义务感、责任感、支持和效忠等,并形成对该政治单位深深的情感依恋。

对于政治单位来说,能否获得民族成员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则关系到该政治单位在一定的民族社会或多民族社会中是否具有稳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以及政治体系自身的稳定。

因此,政治认同在民族政治文化的内部结构中也处于一个十汾重要的地位,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政治认同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族成员对现行政权的情感和评价,以及对它的输人和输出的取向。

在不同层级的政治单位系列中,民族成员往往会形成多元的政治认同,也就是说,会同时认同于处于不同层次的多个政治单位,如同时认同于国家、民族、村社等。

这种情况在多民族国家和传统特色突出的民族社会或多民族社会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民族将何种认同置于最高地位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各种政治单位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这方面的问题并不突出。

但是,当各种政治单位的利益发生对立和冲突的情况下,民族认同于何种政治单位,或者将何种认同置于最高地位,就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二)政治信任在民族政治文化中,所谓政治信任,是民族成员在政治生活中与他人一道工作时所感到的一种开放、合作和宽容的态度,是“对其他政治活动者的一整套认识、信念、感情和判断”。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信任的问题影响公民为实现政治目标而同他人通力合作的意愿,也影响领导人同其他集团结成联盟的意愿。

”一个民族的这类政治心态,是该民族许多政治行为的心理根源,也是构成与其他民族的相互关系类型的重要心理基础。

民族关系中的许多摩擦、矛盾和冲突,都可以从这里挖掘到根源或找到答案。

除此之外,民族的政治信任还影响着民族成员的政治参与以及对游戏规则的取向。

如果信任或不信任只是民族的少数成员的心态时,它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但是,当它具有了普遍性,成为民族共同体一般的政治心态时,它的影响就十分突出了。

由政治不信任引发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的问题表现得最为突出,例如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关系极具典型意义。

(三)政权取向政权取向是民族成员对现行国家政权的基本态度。

从一般意义上说,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基本上是两种类型:一种是热情、忠顺、支持的倾向;另一种是冷漠、疏离、反对的倾向。

民族成员的政权取向与政治认同紧密联系并受其制约,但二者又是相互区别和各自独立的。

政治认同指的是民族成员对归属于某种政治单位的自觉,政权取向指的是民族对国家现行政权体系的态度。

在单一民族国家,民族的政权取向,也就是社会成员普遍的政权取向。

但是,在多民族国家中,情况就较为复杂了。

各个民族由于自身的发展水平、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以及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对国家政权的基本态度存在着差异,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有的民族支持、效忠于现行的国家政权,有的民族则会抵制和反对现行的国家政权。

也就是说,不同的民族对国家政权的合法性认同是不一样的,具有不同的合法性类型。

(四)游戏规则民族政治中充满着竞争,不仅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也需要运用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所以,民族政治就不能没有规则。

民族政治中的行为规则,也可称为博弈规则,指的就是民族共同体中流行的对政治生活中应该遵守何种规则的态度。

民族共同体接受、认可什么样的政治行为规则,对民族政治体系的运行和民族政治关系的形成和走向的影响,都是十分深远的。

对民族共同体成员普遍接受和认同的政治行为规则,可以从内向和外向两个向度进行考察。

从内向来看的政治行为规则,是民族共同体成员中普遍持有的对一般政治生活的规则的态度;从外向来看的政治行为规则,则是民族共同体成员中普遍持有的与其他民族的相互关系中应该采取的态度。

从这两个向度来进行分析的政治行为规则,一对民族政治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的现代化现代化与全球化以新的文明形式重构着新的世界,政治民主化成为现代化的大势所趋。

民族地区同样面临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

随着我国社会全面向现代化转型,少数民族传统政治文化逐渐丧失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弊端日益显现出来。

经济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只有现代政治体系及其文化作为保障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上,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中存在的等、靠、要的思想和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的小农经济思想,以及尊官畏官、唯命是从的思想等,这些都不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民族地区必须要适应时代变化,才能实现向现代民主政治文化的转型。

(一)宣传普及国家的基本政治知识,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公民对国家认同的理性化水平。

在现阶段,大多数少数民族公民的国家认同是情感型的,理性化程度不够,牢固程度较低,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

为了强化少数民族对统一国家的认同意识,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公民国家认同的理性化水平,要用基本的政治知识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教育和宣传,逐步树立关注国家政治活动的自觉意识。

(二)促进少数民政治文化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相融合。

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现代化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民族政治文化和主流政治文化即社会民主政治文化的亲和性。

因此,有学者认为: “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现代意义的成分,注重它与主导政治文化之间的衔接和融合,对于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有效实现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也有人认为,少数民族政治文化不具备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规范,要向现代化转型,必须“削弱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力,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的统摄作用,最终全面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转型。

”(三)确立以民主选举为基础的法理型政权取向的主导地位。

现代民主政治认为“主权在民”,政权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授予,民主选举就是最佳的授予方式,合法的政权必须是通过人民选举产生的。

“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过大规模的民主选举活动,这种产生政权的方式从无到有,逐步为少数民族公民所认识。

但是,传统政权合法性思想的影响依然顽固地存在,并时常支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因此,为了适应民主政治的需要,就必须尽快确立以民主选举为基础的法理型政权取向的主导地位,并逐步取代现阶段依然普遍存在的以宗教迷信、血缘关系和家族世袭等观念为基础的政权倾向思维模式。

(四)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为政治文化转型奠定物质基础。

政治文化是依附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生产力构成了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较,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从而制约了民族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要使少数民族政治文化走向现代化,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在进行经济制度设计时,必须对新制度倾注社会公正与平等的思想,并且应该多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给予这些地区一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应该对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给予经济上的优惠和帮助。

就少数民族地区而言,要逐步培育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提高少数民族成员的权利意识和民主观念,使之成为政治文化的发展基础。

(五)积极培育与民主政治生活相适应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效能感。

必须通过宣传教育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引导和实际参政体验等途径,逐步提高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公民对政治体系的认知水平,努力使他们形成自发要求获取政治信息的习惯。

政治体系要不断开辟和拓展政治参与渠道和方式,鼓励和正确引导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使他们在政治实践中不断提高参与能力,丰富参与经验,感受政治参与对政治决策和政治运作过程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