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IT有效教学模式
斯莱文QAIT有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各个阶段教学改革一个共同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未得到应有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关注全人发展,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1]。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本文基于对文献的梳理,对我国学者有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莱文提出的QAIT 有效教学模型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有效教学给予瞻望。
一、QAIT模式的构成因素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莱文阐述了一种关注卡罗尔模型中可变元素的模型,这是教师或学校可以直接改变的模型。
斯莱文提出QAIT 模式(如图1),描述了高质量课程的显著特性,分别从教学的质量、教学的适当性、教学的诱因以及教学的时间四个方面来诠释教学的有效性[2]。
图1有效教学的QAIT 模型1.教学质量(Quality of instruction )教学质量是指课程内容对学生更易于学习的轻松程度。
教学质量更多是教材质量与课堂展现的质量。
2.教学适当性(Appropriate levels of instruction )教学适当性指教师能够保证学生有意识地接受新的信息(即具备学习这门课程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的程度。
换言之,教学适当性程度越高,意味着学生接受信息所必需的课程内容难易度适中。
3.教学诱因(Incentive )诱因,又称为激励,指教师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完成所学材料信息的程度。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受激励的程度,正是教师调动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程度。
4.教学时间(Time )教学时间是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时间的充足程度。
斯莱文认为学生能够在学习上所花的时间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
其一,是教师设计安排教学的时间与实际用于教学的时间;其二,是学生集中注意力于自身的学习的时间。
这两类要素都与教师的课堂管理策略紧密关联。
在QAIT 模型中,每个因素都像锁链中的一环,实现有效教学,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浅论QAIT有效教育模式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 : G4 7 文献标识码 : A
O2
学 生成 为教学活动 中的“ 双主体 ” 。这种 方 最佳诱因 。高职 院校 在教 学 目标 、 教 学 任 式 固然有其优势 , 但 是对 于高 职 院校 的教 务、 教学方法 、 教学 内容等方面既不 同于基 学 而言 , 却有一些弊端 , 如学生是否具有 较 础教 育 , 也不 同于普通 的本科 教育 , 因此 在
QAI T模式 中的第 三 个 因素 是 诱 因 。 高教 学质 量为 目标 来设 计教 学活动 , 以适 校 的 教 学 。一 些 老 师 为 了提 高 学 生 学 习 的 诱因指教师对学生完成学 习任 务所 受激励
当性 为原 则 来 选 取 教 学 内容 , 以激 励 为 方 主动性和积极性会 将 课 堂交 给学生 , 由学 的程度 , 也 就是教 师在 教学 过程 中调动 学 式 来进 行 课 程 考 核 , 以 时 间 为 尺 标 来 检 验 生充当小 教 师在 课 堂 上进 行 知识 的讲 解 生学习主动 性 、 积极性 的程 度 。课 程考 核 教学 效率 , 以 QAI T 四 因 素 的 有 机 结 合 来 后 , 老师简要地进行归 纳和总结 , 让 教 师 和 是 最 为 有 效 地 激 励 学 生 学 习 的 手 段 , 也 是 达 到 良好 的 教 学效 果 。 关键词 : Q AI T; 高职 院校 ; 启 示
—
能成为 可 能。笔者 认 为 , QAI T有效 教 学 模式对于高职 院校 的教 学 , 有 着重 要 的借 鉴意义 ,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
一
二、 以 适 当 性 为 原 则 来 选 取 教 学 内容 来进行 。当 考核 方 式具 像 化 和 细分 化 之
斯莱文的有效教学模式(QAIT)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启示

黑龙江 高 教钎 究
H i nj n eerhs nHge d ct n e oga gR sace i r uao l i o h E i
No. 1201 0
s r 1 No 1 9 ei . . 8 a
斯莱文的有效教学模式(AT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启示 Q I)
现 的条理性与组织性 ; 将新信息与学生的先前经验相联 系;  ̄有效 的认知策略, L g/ 保证 知识 对学生的意义性 。
关键词: 有效教 学模式 ;高校课堂教学 ; 教学质量
中 图分 类 号 :6 2 0 G 4 .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 3— 64 2 1 )1— 0 8— 3 10 2 1 (0 0 0 09 0
信 息 比无 法 嵌 入 的 信 息 更 容 易 理 解 、 习 和 保 持 。 学 意义 学习需要 学 习者 的主 动参 与 , 习者应 该 具有 学
大 量 的 先 前 知 识 经 验 , 应 用 这 些 知 识 经 验 去 理 解 并
、
教 学质量
Q T模 式 中 的 教 学 质 量 是 指 知 识 或 技 能 的 呈 AI 现 方 式 在 多 大 程 度 上 使 学 生 易 于 掌 握 学 习材 料 。教 学 质 量 主 要 取 决 于 课 程 质 量 以 及 教 学 方 式 。教 学 质 量 较 高 , 味 着 教 师 所 呈 现 的 知 识 对 学 生 来 说 既 有 意
高 校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 课 堂 教 学 中 高 校 教 师 要 注 意 在
以下几点 。
略 可 以使 学 生 关 注 要 学 习 的 材 料 , 助 学 生 回忆 有 帮 关 的 信 息 , 将 这 些 信 息 整 合 到 新 的 学 习 中 。 教 师 并
QAIT有效教学模式

QAIT有效教学模式QAIT有效教学模式人们形容现在的课堂,像戏台,像市场,像茶馆……还有人以为这就是课改下的理想课堂。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坚强而有力的互动情境,是一个有多种结构的功能体。
就心理学角度而言,课堂是一个培养人类心智的互动环境;就行政学而言,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是学校行政体系中的一个基层细胞;就社会学而言,课堂是个微型社会,是社会大系统中具有特殊功能的一个小系统,是学生个体自行建构生活意义的环境。
由此可见,课堂不仅是聚合教师和学生的一个物理空间,而且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其中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结构、情境与互动,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具有鲜活的生命取向。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越来越从确定性走向不确定性,从静态与执行走向动态与生成,知识的整合和有效性比知识的严密性和结构的完整性更重要,教师也越来越从讲授者与传递者发展为设计者与决策者,课堂也就不再是教师向学生直接传递学科知识的场所,而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创。
难以想象在效率低下的课堂里能够达成上述目标。
可见,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效率仍然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总之,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它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
一、追溯有效教学理念产生的背景:有效教学不是回归原点自教学活动诞生以来,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们就一直在努力研究和探索降低教学所耗、增大教学所得。
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到《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卢梭的“教育要顺应儿童天性,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顺序”再到杜威“做中学”无一不孕育着“有效教学”的思想。
有效教学作为舶来品是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
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是现代机器化大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以追求高效率为目标的科学管理思想在教育领域的渗透。
斯拉文QAIT模式及其对地理有效教学的启示

时间, 没有充足的时间保障, 知识与技能难以内化, 思维活动难以深 化, 教学目 标难以高效达成。 如果教师在教学质量、 教学的适当性和诱 因等方面均把握得好而且质量很高的话, 教师在教学上所花的时间越 多, 则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就越多, 技能掌握得就越好。 三、 QAIT 模式对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启示 斯拉文的QAIT 有效教学模式说明,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是在教 学质量、 教学的适应性、 诱因和时间诸要素的有机融合中孕育的, 是通 过教师有效的“ , 教”进而通过学生有效 “ 来达成以学生知识的建 学” 构、 能力的养成和观念的形成为内 容的三维教学目 QAIT 模式为构 标。 建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操作方法,
科教市场
郑昌盛 李水
型, 结合当前课改实 验过程中地理课堂教学课型探索这一现实问题, 提出了实现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有效 教学的建议, 以期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得到深入开展。
〔 要」 章 分 有 教 涵 基 上 透 了 有 践 用 值 斯 文QA 式 理 原 摘 文在 析 效 学 义础 ,视 具 实应 价 的拉 IT模 的 念
习动机 。 4.时间: 是指教师让学生学习所教内容的时间是否充足 。 教学过
I.关注地理有效教师的培养。 事实表明, 完成课堂教学、 实现教学 目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仍然是两个重要的因素, 标, 实施有效教学的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 效“ 教导” 的作用几乎是不可替代的。加之地理新课程的内容多、 头绪 杂、 思路广等客观现实, 地理课堂教学的难度相对加大。因此, 要实现 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即上好一节高质量的地理课绝对离不开一个高 素质的地理教师, 也就是有所谓的“ 有效教师” 。地理有效教师应具以 下特点, 即:具有丰富的地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拥有过硬的地理教 材教法知识并掌握熟练的地理教学技能,具有扎实的教育心理学知 识, 懂得主要的教育教学理论、 教学模式和多样的地理教育教学方法 并能在具体的课堂中加以灵活运用, 具备敏捷的思维和条理清晰的语 言表达能力,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师德, 对教育教学热心、 对学生 热情而友好, 对教材和课堂具备较强的驾驭能力, 能对课堂教学做出 合理的教学设计。 2. 体现有意义的地理课堂 教学。 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有 着紧密的联系, 是有现实意义的。 依据“ 改变以往教学重课本知识学习 的倾向, 增加与学生生活经验、 社会实际和科技发展相联系的内容” 的 课改要求,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注重通过真实情境的营造 与创设、 通过与生活和生产的联系来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地理学习的价 值, 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于现在和将来以及对于学好其 它各门功课的重要意义。其次, 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各种 手段和方式, 如讲演、 演示、 举例、 分组讨论、 图片展示、 动画演示等策 略手段,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并通过提问、 观察学生反 应等方式适时控制课堂教学进度, 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达 到协调一致。一个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是有意义的, 也是学生所
基于QAIT模式的大学生心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基于QAIT模式的大学生心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作者:陈娜来源:《高教学刊》2020年第08期摘; 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普及率的课程,传统教学已经不适合现代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课程内容与学生知识水平不符、课程形式单调乏味、课程效果难于体现等困境,为了提高心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基于斯莱文提出的QAIT模式,教师需要从提高课堂管控能力、調整课程内容、创建多情景课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四个方面精心设计课堂。
实践表明,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等方面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帮助教师实时动态量化管理,提升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QAIT;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42; ;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8-0059-03Abstract: 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has not suited to the needs of modern students in teaching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as a high penetration of curriculum,for such teaching method leads to many difficulties involving that course content does not accord with students' knowledge level, coursee form is monotonous, and the effect is difficult to reflect, etc.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Robert Slavin's QAIT model, teachers need to carefully design the classroom, from improving classroom control ability, adjusting course content, creating multi-scene classroom,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learning time four aspects.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model helps to improve students' meaningful learning, achieves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term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form and teaching effect, helps teachers to conduct real-time dynamic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and im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Keyword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QAIT;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effectiveness三十多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历经选修到必修,普及率越来越高,课程体系越来越完善,众多高校已经将该课程作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
大学书法教学中如何实现QAIT模式

段就 已学习 , 他们对这件行云流水般 的行 书也并不陌生。在书法 课上要在此基础上做 更深入 的讲解 , 不仅要讲清作品的创作背景
教师给学 生学 习所交教材 的时间是否充足。这 四个 因素就像链 条 中的四个环节 , 每个环节都和整体一样重要 。 大学书法课程属 于校选课 , 较其 它课程而言有其特殊性。一
是教师 的讲演 、 提 问、 讨论 、 辅导等一系列 的教学呈 现活动 , 对学 生有意义 , 使学生感兴趣 , 易于理解 、 掌握和应用 。教学的适 当性 指教师的教学 内容要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 , 也就是 已有的知识水 平。诱 因指教 师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作的激励 的程度 , 也 就是
No. 12
堕 TI ME E DUCATI ON
Dec em ber
大学书法教学 中如何 实现 QA I T 模式
徐 海涛
摘要 : 作 为提 高大 学生综合 素质 的大学书法课逐渐被 重视 , 然其选修课 的性质 决定 了它无论在授课 时间还是在重视程度上都无法 得到保障 。因而, 大学书法教 学要 想提 高教 学效果就必须在教 学 内容、 难度 的把握 、 时间的安排 、 兴趣的调动等方 面精心设计 , 运用好 QAI T ̄ 式 , 以提 高教 学 效 果 。 关键词 : 大学书法 QA I T 质量 效率 中图 分 类 号 : G6 4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有效教学的含义和理念

有效教学的含义和理念作者:张青伟(高中化学江西吉安化学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0 / 834 发表日期:2008-07-10 22:01:09有效教学的含义和理念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学校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我们教师缺乏有效教学的理念,没有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呼声此起彼伏,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既能扎实地掌握知识,又能有效地增长才智呢?只有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师生教学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做到“既减负,又育人”。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而提出的、目前得到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阐释“有效教学”,首先应弄清什么是“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那么“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过程中尽可能获得最高效益,说得通俗些,就是追求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
这里的“有效”,不只停留在学生的知识建构方面,还包含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等。
教学要获得效果,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二是指明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应该达到的目标,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并借助一些技巧,如重音重复、抑扬顿挫、表情手势、深入浅出等。
如果教师在授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更谈不上有效教学。
第一节“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何以谈论“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不为别的,只为“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甚至可以称为一种教学思想)。
【英语教学论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开题报告与实施方案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开题报告与实施方案一、选题依据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来文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七版)一书中对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理论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有效教学模式——QAIT模式。
我国教育工作者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有效教学的探索,如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沅博士将长期以来人们研究的各种教学方式归纳为接受式和活动式两种,并指出这两种方式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具体采用哪一种方式或者是两种方式兼而有之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来定,并把这种探索称之为“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之路”和寻求“学习质量的两极张力”。
2、选题的研究意义(含科学与实践意义)长期以来,不少高中英语教师为了把学生升学考试的分数搞上去,辛苦地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他们精心备课,做题、批改、加时、加课、拖堂现象非常严重,而我们的学生学得更苦,或者学得全无兴趣、或者迫于高考压力,死记硬背,投身于题海之中。
现代社会是讲效益的社会,现代社会要由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人去创造,如果我们的青少年从小就是在不讲效益,在大量苦不堪言的重复训练中去追求眼前的“成就”,从小就在这种重复性的训练中捎磨了学习的热情与主动精神,那么他们又怎么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呢?又怎么会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呢?因此,如何使我们的高中英语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如何通过一节节生动、活泼、有效的英语课使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更快更好的提高?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英语课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同时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
如何使得我们的英语教师拥有有效的理念,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以使得我们的英语课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和讨论高中英语课有效的教学设计的理念和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Quick Basic课堂有效教学

250 ) 2 19
、
Q 课, B 自认 为 很 认 真 很 负 责 。有 一 次 系 里 对 任 课 老 师 做 课 堂 教 学 调 查 , 们 班 的 学 生 普 遍 反 映 很 喜 欢 我 这 个 老 师 . 觉 得 他 也 我 认 真 负责 ,就 是 有 时 候 上 课 存 在 不 顾 学 生 实 际 需要 、满 堂 “
的 困 难 , 等 。 生 是 怎 样 学 习 的 ?8 %的 人 通 过 视 觉 。1 等 学 3 l%的 人 通 过 听 觉 , .%的人 通 过 嗅 觉 ,.%的 人通 过触 觉 ,% 的人 35 1 5 1 通 过 味 觉 。学 生是 如 何 保 存 信 息 的 ?我 们 可 以保 存 : 阅读 信 息 的 1 %, 觉 信 息 的 2 % , 觉 信 息 的3 % , 觉 和 听觉 信 息 的 0 听 0 视 0 视 5 % , 话 内 容 的7 % , 某 事 时 说 话 内容 的9 % 。 对 吃不 饱 0 谈 0 做 0 应 的 学 生 额 外 开 小会 , 化 不 了 的 学 生私 下 帮 助 辅 导 。 消 洞 悉 课 堂 内 外 就 是 要 了 解 上 课 前 和 上 课 后 学 生 的状 态 , 比如 我 在0 51 1 的 一 节 课 是 安 排 在 网球 课 后 ,每 次 学 生 75艺 班 2 来 都 是 刚 从 一 个 兴 奋 的 状 态 进 机 房 ,所 以要 有 一 个 适 应 的 时 间和过程。 入要简单不能太复杂 , 引 因为 学 生 刚 开始 精 力 还 不 能完全集中。 2 顾 : 顾 优 生 、 顾 后 进 生 、 向全 体 。这 是对 教 学 内 . 兼 兼 兼 面 容 和 进 度 安 排 的 实 际参 考 依 据 。 3 与 : 体 参 与 、 同参 与 、 盖 面 大 。 学 生 是 课 堂 主 . 参 集 共 覆 体 , 们 要 充 分 挖 掘 他 们 的 主体 性 , 他 们 尽 量 多 地 参 与 到 课 我 让 堂 中。 4 多样 : 样 化 教 学 情 境 、 励 与 惩 罚 兼 用 。 为 了 保 持 学 . 多 奖 生 的 注 意 力 , 学 方 法 要 灵 活 多 变 。 创 设 丰 富 多 彩 的教 学 情 教 要 境, 以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教 学 手 调 段 如 果 仅 局 限 于 一 块 黑 板 ,计 算 机 这 样 动 手 很 强 的课 程 是 极 不 合 适 的 ,所 以 有 必 要 结 合 机 房 和 多 媒 体 环 境 进 行 教 学 。另 外 , 在教学过程 中还容易犯一个 错误 , 是对 学生表扬 多 、 我 就 批 评 少 。 我 一 直认 为 对 学 生 要 进 行 赏 识 教 育 , 个 理 念 不 错 , 这 但 是 不 能 只用 一 种 方 式 ,该 批 评 的 时 候 还 要 让 学 生 知 道 自 己 的 不 足 , 然 他 们 容 易 自我感 觉 良好 。 方法 : 学 策 略 、 法 不 备 教 学 指 导 、 法 准 备 。教 学 活 动 丰 富多 彩 : 学 活 动 既 要 有 训 练 活 教 教 动 、 忆 活 动 , 要 有 理 解 活 动 、 用 活 动 、 略 活 动 、 感 活 记 又 应 策 情 动 、 馈 活 动 和 评 价 活 动 。组 织 形 式 多 样 化 : 织 形 式 既 要 有 反 组 个 体 活 动 , 要 有 小 组 活 动 : 要 有 全班 讨 论 . 要 有 对 子 活 又 既 又 动 。 习 方 式 多 变 . 序 渐 进 : 习方 式 既 要 有 自主 学 习 活 动 , 学 循 学 又 要 有合 作 学 习活 动 。要 运 用 启 发式 , 除 注 入 式 。要 注 意 循 废 序 渐进 , 易 后 难 。 使 学 生 在 不 同 的 教 学环 节 与 教 学 活 动 中 先 要 不断变换角 色如陈述者 、 论者 、 收者 、 考 者 、 判者 等 。 评 接 思 谈 保 持 新鲜 感 , 终 达 到 提 高技 能 的教 学 目的 。 最 三、 四个 准 备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1.有效教学的含义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两方面都获得成功或表现俱佳的教学行为。
从学生有效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学有效性可以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三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从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教学效益三方面来看,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2.有效教学基本特征(1)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包括: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和全面性。
(2)充分的准备: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3)科学的组织(4)清晰明了(5)促进学生学习(6)高效利用时间3.有效教学应该关注的教学要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莱文(1987年)提出了有效教学的QAIT模式,认为影响有效教学的四个主要因素分别是:教学质量、教学的适当性、诱因和时间。
教学质量:有效教学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对学生有意义。
另一个要点是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进度,适应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水平。
教学的适当性:教师要确保学生做好学习新材料的准备,包括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要求教师提供的教学要适当,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教学和辅导。
诱因:指教师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做的激励的程度。
时间: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量依赖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教学实际所用的时间量,二是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量。
这两者都受课堂管理和纪律的影响。
在QAIT模式中,每一个因素如同链条中的一环,四个环首尾相连,共同发挥作用,而整个链条的力量决定于力量最弱的一环。
也就是说,有效教学的四个因素必须都是适当的。
如果学生缺乏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缺乏学习动机,即使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也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斯莱文QAIT有效教学模式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启示与策略分析

斯莱文QAIT有效教学模式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启示与策略分析摘要:有效教学是当今社会及教育学界一直关注的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发展教学,促使教学有效性的充分发挥,可谓是众说纷纭。
斯莱文QAIT有效教学模式分别代表教学质量、教学适应性、教学诱因和时间四个因素。
本文通过对斯莱文QAIT有效教学模式的学习,得出相关启示并提出基于现存问题的四大改进策略,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巧妙运用现实社会知识、积极关注学生个别差异及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关键词:斯莱文有效教学启示策略一、斯莱文QAIT有效教学模型的简介与启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莱文提出的有效教学的QAIT模式,说明了高质量课程的主要特征,QAIT分别代表教学质量(quality)、适当性(appropriate)、诱因(Incentive)和时间(time)。
(一)保证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第一要素教学质量是指知识或技能的呈现方式在多大程度上能使学生易于掌握学习材料。
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课程质量及教学方式。
教学质量较高,意味着教师呈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既有意义又有兴趣,并且易于记忆和运用。
教学质量是教学的重点,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教师的课堂讲授方式、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通观课堂教学的发展,对于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最基本的标准便是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不仅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还能够深刻探测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能力与配合。
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测评,可以更好地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为之后的创造性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也为未来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二)了解教学适当性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一步教学适当性是指教师确保学生准备学习新课的程度。
如果学生具备学习新课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新的学习对学生既不过难又不过易,教学适当性程度就高。
对于教学适当性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即新内容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度及新知识的难易程度。
基于斯莱文有效教学模式对幼儿教师工作的思考

基于斯莱文有效教学模式对幼儿教师工作的思考周洁引言: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莱文提出有效教学QAIT模式,该模式分为教学质量(Quality of instruction)、教学适当性(Appropriate levels of instruction)、激励(Incentive)、时间(Time)四个因素,意在诠释教学的有效性。
无论教学质量有多高,如果学生缺乏必备的先前知识或技能,或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机,或缺乏充足的学习时间,都会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果教学质量很低,无论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强,学习时间多么充分,必要的先前知识或技能掌握了多少,也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QAIT模式中的四个要素环环相扣、息息相关,而整个链条的强度取决于最弱的那一环的强度。
纵观斯莱文模式的应用,在高校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等都有涉猎,而在学前教育阶段,运用很少。
在我们思维定势中,不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是离不开“学习”的,也就是说所有的教育活动的取向都是围绕“学习”来进行的,在这种程度上说,学前教育确实是个另类。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只是作为学习的准备阶段来定位自己的。
1 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指课程的质量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所呈现的课程质量,也就是教师的讲授、提问、讨论、辅导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有意义,使学生感兴趣,易于理解、掌握和应用。
前者表现为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后者保证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有效把控。
课程的呈现方式可以多样化、多途径的呈现,而对于教学质量来说,起到主要作用的是是教师授课,也就是教师在教学时所要呈现的课程。
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所能掌握知识的多少。
而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就意味着教师教学时所呈现的课程对学生来说是否是有意义且有兴趣。
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来说,与其他年龄阶段的本质不同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并非“学”,而是在教学活动、游戏、自由活动中感受到一些初步的常识、或是对知识有所积累,这就已经算是成功的了。
所以这就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有了提高,幼儿教师与其他年龄段学生的教师有着明显的不同,幼儿教师更强调教授的方式、方法以及策略。
从斯莱文QAIT模式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2012-04教学实践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越来越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应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有效性教学模式转变,斯莱文的有效教学QAIT 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一、斯莱文QAIT 模式的介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莱文提出的有效教学的QAIT 模式,说明了高质量课程的主要特征,QAIT 分别代表教学质量(quality )、适当性(appropriate )、诱因(Incentive )和时间(time )四个特征。
第一,教学质量指课程质量和课程呈现的质量,也就是教师的讲演、提问、讨论、辅导等一系列的教学呈现活动,对学生有意义,使学生感兴趣,易于理解、掌握和应用。
第二,教学的适当性指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程度,也就是已有的知识水平。
第三,诱因指教师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受激励的程度,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程度。
第四,时间指教师给学生学习教材的时间是否充足。
这四个方面通俗地讲即教师对教材的讲授方法,材料的恰当选取,学生主动性的调动和给予教材学习充足的时间保证。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初中地理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遵循这一理念,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斯莱文的QAIT 模式可以告诉我们从地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我国基础教育要求改变“应试教育”的偏向,强调着眼于提高公民素质,为基础地理教育提供大好的发展前景。
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融感情、知识、能力于一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以现代地理科学知识充实地理教学内容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新技术革命对地理学的影响,地理科学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
浅谈有效英语教学

浅谈有效英语教学作者:童丽静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第05期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如果要造就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完成。
”此外,他还提到“年轻人必须接受公共教育,因此学校是必须的。
”虽然在夸美纽斯看来,学校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改革,但学校教育,特别是班级教学、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师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什么样的一堂课才是好课呢?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浅谈如何上一堂有效英语课。
首先,我们得确定什么是有效英语课堂?根据斯莱文的有效教学的QAIT模式,即质量(Quality),适宜性(Appropriateness),激励(Incentive)和时间(Time)四个因素,结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有效课堂要求教师在一段时间的基础教学后,能够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技能,并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效课堂不是一堂课两堂课就能实现目标的,在于每节课都要用心去教。
一、从教师方面来说,主要还是抓住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1.课前备课。
在课前备课阶段,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
就是既要仔细研读教材,明确一节课的重难点;也要了解学生水平和特点,思考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教学活动,确定“有用”且“有趣”的教学内容,方能吸引各阶段学生的注意力。
在备课这阶段,笔者重点强调“课堂问题”这个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是过于简单,诸如“Yes”、“No”之类的提问,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是提问超出普通学生能力范围,问题过难,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甚至可以列出每节课的提问,做到适时适度,灵活多样。
基于QAIT模式的有效教学反思Arduino课程的设计

智库时代·202·智库理论基于QAIT 模式的有效教学反思Arduino 课程的设计李 娜(扬州大学,江苏扬州 225000)摘要:Robert Slavin 教授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QAIT 教学模式。
该模式从质量(quality)、适宜性(Appropriateness)、激励(incentive)和时间(time)来解释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根据该模式进行分析并反思,针对该模式的可取之处对正在进行的智能电路Ar-duino 课程进行设计与改进。
关键词:QAIT 模式;Arduino 课程;有效教学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36-0202-002一、前言有效的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实践教学所遵循的原则。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指一系列可操作的方法、步骤或措施,以促进教师的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以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
Robert Slavin 的《教学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QAIT 模型的有效教学模式。
笔者现教授基于Arduino 开发的智能电路课程(后文均简称为Arduino)。
通过对QAIT 模式的学习,反思对Arduino 课程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以及如何更好的设计每次课程。
二、QAIT 模式介绍约翰·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式”是教育心理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论文之一。
Slavin 在此基础上提出另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即QAIT 模型。
该模型从四个因素来解释教学的有效性:质量、适宜性、激励和时间。
Slavin 提出,为了使教学有效,四个因素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先验知识或技能,或缺乏学习动力,或缺乏足够的学习时间,无论教学质量有多高,他们都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相反,无论哪个因素缺失,即使其他因素足够强大,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一)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知识或技能的提供程度使学生可以轻松掌握学习材料。
基于QAIT模式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基于QAIT模式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作者:吴玮来源:《高教学刊》2019年第20期摘 ;要:本研究结合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莱文(Slavin)提出的QAIT教学模式,设计心理健康课程,并对接受课程的大学生进行施测,考查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韧性的效果。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和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对被试進行前后测,结果表明:经过心理健康课程授课后,大学生们的心理症状明显减少,心理韧性显著提升,超过90%的学生认为本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内容适宜水平、教学时间安排和主讲老师的教学激励适合自己对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心理症状;心理韧性中图分类号:G640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0-0068-04Abstract: this study combined the QAIT teaching model proposed by Slavin, an America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to design the mental health curriculum, and to test the effects of mental health curriculum teaching on improving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resili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Using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the Resilience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 (RSCA) 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urriculum teaching satisfaction survey ;before and after the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mental health course teaching, the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the student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ir resilien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ore than 90% of the students think that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teaching schedule and incentives for the mental health courses from the teachers are suitable for their own mental health courses.Keywords: mental health curriculum; psychological symptoms; resilience一、问题提出(一)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性凸显进入21世纪以来,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QAIT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QAIT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马方圆;王晓英
【期刊名称】《中国成人教育》
【年(卷),期】2014()5
【摘要】斯莱文提出的有效教学模式包括教学质量、教学的适宜水平、激励和时间四个因素。
有效教学模式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提高教育质量、掌握教学的适宜水平、运用恰当的激励方式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四个方面探讨了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式。
【总页数】3页(P137-139)
【关键词】有效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马方圆;王晓英
【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兼谈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 [J], 薛香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J], 邓东京
3.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J], 尤蔼;秦素琼
4.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为例 [J], 吴霁乐;严建烽;杨婷
5."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J], 石彩虹; 田爱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AIT有效教学模式人们形容现在的课堂,像戏台,像市场,像茶馆……还有人以为这就是课改下的理想课堂。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坚强而有力的互动情境,是一个有多种结构的功能体。
就心理学角度而言,课堂是一个培养人类心智的互动环境;就行政学而言,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是学校行政体系中的一个基层细胞;就社会学而言,课堂是个微型社会,是社会大系统中具有特殊功能的一个小系统,是学生个体自行建构生活意义的环境。
由此可见,课堂不仅是聚合教师和学生的一个物理空间,而且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其中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结构、情境与互动,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具有鲜活的生命取向。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越来越从确定性走向不确定性,从静态与执行走向动态与生成,知识的整合和有效性比知识的严密性和结构的完整性更重要,教师也越来越从讲授者与传递者发展为设计者与决策者,课堂也就不再是教师向学生直接传递学科知识的场所,而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创。
难以想象在效率低下的课堂里能够达成上述目标。
可见,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效率仍然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总之,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它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
一、追溯有效教学理念产生的背景:有效教学不是回归原点自教学活动诞生以来,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们就一直在努力研究和探索降低教学所耗、增大教学所得。
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到《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卢梭的“教育要顺应儿童天性,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顺序”再到杜威“做中学”无一不孕育着“有效教学”的思想。
有效教学作为舶来品是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
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是现代机器化大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以追求高效率为目标的科学管理思想在教育领域的渗透。
二是典型的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被运用于教学研究,学校教学被分解成各个部分和环节详加研究,以有利于更好地控制。
有效教学最早的指导思想是旨在通过对学校教学过程的分解、控制,追求教学行为的有效结果,它有利于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去除冗余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比照有效教学理念产生的背景,在对人性内涵、教育目的、师生关系、学科知识价值等问题的认识已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提倡有效教学绝对不仅是为了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不是因为加班加点打消耗战的空间被大大压缩,而要借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弥补,仅仅是着眼于学生考试分数的话,那这样的有效教学真的又回到了出发时的原点。
二、有效教学的变革随着教育历史的漫长发展,学习理论的变革,使有效教学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趋势:从为行为结果而教学的教师中心取向,到为认知建构而教学的学生中介取向,再发展到为情境性认知而教学的生态化取向。
(一)为行为结果而教学的教师中心取向(结果——行为)对有效教学比较早的、系统的研究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探讨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对学生学习结果或学习成绩的影响。
同时这类研究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决定作用,因此是一种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
认为教师以及相应的教学手段作为外部刺激,直接主导和控制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很好地预测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为认知建构而教学的学生中介取向(结果——中介——行为)由于受到认知科学的影响,有效教学的研究将其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向了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直接控制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通过学生的认知、态度、自我调节等中介过程起作用。
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受控于教师,而是主动地加工信息,建构理解。
为此,有效教学的研究转向探讨如何在充分考虑学生这一中介变量的前提下,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进学习者的一般认知能力的建构,促进学生理解不同学科领域中的信息并建构相应的认知结构。
这就需要将学生作为关注的主体,探讨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特点、建构过程及影响条件等问题。
(三)为情境性认知而教学的生态化取向(结果——生态——行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受到认知科学、生态学、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等共同影响,加之对学校教育脱离实际、导致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欠缺、社会化延迟等状况的不满,有效教学的取向逐渐从认知建构转向了情境性认知,强调有效的教学应该统筹考虑学习者、教育者、教学内容与环境等各个要素,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置于开放性的、与外界不断互动的生态化的系统中来考虑。
生态化取向的有效教学主要以学习的情境理论为基础,该理论强调个体与其所依存的物理和社会情境的相互作用,认为情境是整个学习中的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
情境理论对学习进行了重新的界定,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
总的说来三种取向的有效教学在理论依据、教学措施等方面各有侧重: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认为,学生获得经验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通过确立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与计划,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等方式,以保证所有学生达到理想的水平。
学生中介取向的教学则认为,学生的兴趣、能力、方法与活动方式等各不相同.教师应关注、理解并识别这些差异,通过教学的引导、指导,并提供实践机会等,让所有的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差异资源,丰富自身,改善内在心理结构。
生态化取向的教学强调学校学习是一种团队的活动,教学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学生有效地参与各种团队的活动。
教师是良师益友,通过营造、创设实践活动的氛围与场景,引导学生逐步成为有能力的实践者。
虽然三种取向的教学的侧重点不同,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它们所提出的各种教学原则和策略能够在多样化的教育实践中,发挥其独到的、有针对性的作用,同时彼此又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三、有效教学理念----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什么提有效教学(一)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
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三)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
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四)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五)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具体地说,如下述讨论的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与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四、QAIT有效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莱文提出的有效教学的QAIT模式,说明了高质量课程的主要特征。
QAJT分别代表教学质量(quality)、适当性(appropriate)、诱因(inducement)和时间(time)等四个特征。
教学质量指课程质量和课程呈现的质量,也就是教师的讲演、提问、讨论、辅导等一系列的教学呈现活动,对学生有意义,使学生感兴趣,易于理解、掌握和应用。
教学的适当性指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程度,也就是已有的知识水平。
诱因指教师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受激励的程度,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程度。
时间指教师给学生学习教材的时间是否充足。
这四个方面通俗地讲即教师对教材的讲授方法,材料的恰当选取,学生主动性的调动和给予教材学习充足的时间保证。
斯莱文教授认为,有效教学QAIT 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只有当以上四个因素都合适,有效教学才能成为可能。
QAIT 模式就如同一个大链条,只有环环相扣,才能显现出整个链的力量。
一、教学质量QAIT模式中的教学质量是指知识或技能的呈现方式在多大程度上使学生易于掌握学习材料。
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课程质量以及教学方式。
教学质量较高,意味着教师所呈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既有意义又有兴趣,并且也易于记忆和运用。
决定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课程在多大程度上对学生是有意义的。
对于生而言,课程的意义常常是决定他们是否付出努力的最主要因素。
(一)信息呈现的条理性与组织性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使信息变得有意义。
为此,教师要以清晰、有组织的方式呈现学习材料,把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确保学生理解所教授的概念并能应用到新情境中去。
奥苏伯尔认为,教学应本着逐步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进行。
具有条理性和组织性的知识呈现,既能为学生把握学科系统提供帮助,使学生形成知识的层级结构,又能使学生认知结构中形成学科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从而建立起知识的网络图。
(二)将新信息和学生的先前经验联系起来图式理论认为,有意义的信息是以相互联系的事实或概念网络的形式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如果新信息能够很恰当地嵌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则这种信息比无法嵌入的信息更容易理解、学习和保持。
意义学习需要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学习者应该具有大量的先前知识经验,并应用这些知识经验去理解和整合新知识。
学生能够学到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运用什么样的图式进行学习。
因此,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背景知识,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新信息与学生的先前经验密切联系,以利于学生对新信息的理解。
(三)运用有效的认知策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知识对学生的意义性,教师应采用一些认知策略。
其中,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策略。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伯尔提出的。
先行组织者是对将要学习的主题的引导性表述,它为新信息提供了一个框架,并且把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的信息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