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及政策对比

合集下载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 (2)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 (2)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2010-03-16 10:49:42)转载标签:分类:管理学杂谈摘要: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集大成着,他们都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都为后世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大卫-李嘉图的思想也受到了包括亚当-斯密在内的前人的影响,是对前人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上。

本文就在他们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发表一下观点。

关键词: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分配理论工资利润地租分配理论是:亚当-斯密全部经济学思想的核心,亚当-斯密在他的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配理论。

斯密说:“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

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的收入,即从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利润为生这三种的收入。

此三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

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

”同时,分配理论也是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他在《原理》一书的前言中写道:社会产品是在地主、资本家、商人之间分配的,“确立支配这中分配的法则,乃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收入的分配方式直接影响着利润和资本的积累,影响着社会生产里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李嘉图研究分配问题,是同生产结合起来进行的,他试图通过各阶级之间分配问题的研究,来确定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条件。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作为基础,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把全部产品价值视为是由劳动创造的,它是社会上一切阶级收入的源泉。

他继承了斯密的观点,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基本收入。

但是他和斯密一样,忽视这些经济范畴所体现的生产关系,他比斯密更关心这些经济范畴的数量关系的分析。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地租理论为核心的,他认为,只有弄清地租理论才能发现各种收入之间的变化趋势。

亚当.斯密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比较

亚当.斯密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比较

亚当.斯密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比较亚当.斯密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比较一、亚当·斯密的理论体系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的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最先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斯密也因此被后人称为经济学之父。

《国富论》是在英国刚刚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下,在总结自威廉·配第开创古典经济学先河以来的古典经济思想的基础上,经过斯密十多年的观察、潜心研究和教学实践而写成的,集中体现了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

从它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来看,《国富论》对重商主义持否定态度,因此可以说,它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国富论》以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出发点,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国富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国民财富问题,即国民财富是由什么构成的,它的增长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从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是什么。

在斯密看来,国民财富就是一个国家所生产的商品的总和,劳动则是财富的源泉。

而衡量一国财富的多少是以人均国民财富的多少而定。

全书共有五篇,其中心思想是探究如何增加国民财富。

在斯密看来,增加财富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农业生产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二是增加生产劳动者的人数。

《国富论》的理论体系基本是围绕解决和阐释这两条途径,以及为实现这两条途径而需要扫除的制度障碍与思想障碍、为使财富增长而需要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而建立起来的。

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一)有关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论述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国富论》第一篇题为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所要阐明的基本内容。

在斯密看来,经济发展是按一定自然秩序进行的。

他认定促使国民财富增长的最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根本方法是分工。

浅谈亚当·斯密与马克思分工理论的比较

浅谈亚当·斯密与马克思分工理论的比较

浅谈亚当·斯密与马克思分工理论的比较亚当·斯密和马克思都曾经重点探讨过分工的问题。

他们的分工理论各有侧重,研究探讨马克思与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异同点对当前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转移,缓解就業压力,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马克思;亚当·斯密;分工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亚当·斯密和马克思都曾系统地研究过分工问题,并形成了各自的分工理论。

需要指明的是,对于分工的研究,古已有之。

而亚当·斯密却是把社会分工问题置于政治经济学研究之首的第一人,因此他被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

马克思通过利用劳资关系来研究分工问题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经济规律,从而阐明了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分工无处不在,研究马克思与斯密社会分工理论的异同点,对于提高我国的社会劳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详细阐述了他的分工理论。

他认为分工是实现“富国裕民”的重要途径。

正如熊彼特所说:“无论在斯密以前还是在斯密以后,都没有人想到要如此重视分工。

”[1]概括起来,斯密的分工经济思想主要分为四点。

第一,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必要途径。

斯密认为,分工有利于提高劳动熟练程度、节省劳动时间、促进技术的发明与运用。

他通过扣针制造的例子及农业和制造业的比较阐明了分工的优越性,认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第二,分工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普遍富裕。

斯密认为分工是实现“富国裕民”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社会的普遍富裕必然要求劳动者能尽可能地就业,而就业的本质就是劳动者能在分工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分工位置。

一般来说,社会分工越发展,就业容量就越大,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也会增加,收入和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

经济学世界十部经典著作

经济学世界十部经典著作

经济学世界十部经典着作1、亚当斯密(英国)。

斯密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着作。

他的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实体经济特性与性质自由主义理论,对后人博弈实体经济学的启发,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对物理学的贡献。

2、曹国正(新加坡)《博弈圣经》。

独创了、和,是新加坡政府认定的一部,影响人类非物质文化的经济学高级学术着作,它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单方占优的博弈取胜理论,引起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自然哲学和博弈论界的极大关注。

3、大卫李嘉图(英国)《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第一卷)。

李嘉图是伦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机商人,又能在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不朽贡献。

本书中他阐明的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德国)。

马克思的理论,人人耳熟能详,就其概述的经济学现象对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选了最重要的经济学着作。

5、瓦尔拉斯(法国)《纯粹经济学要义》。

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效用)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熊彼特曾赞誉此书为,经济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费雪(美国)《利息理论》。

此书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关于资本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地方,他看见的是放弃当前消费而承担未来的风险,所获得的报酬。

7、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被称为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认为是个人理性通过自由性质与性质的竞争,自然产生社会理性,(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核心,属于博弈实体特性)这一理论遭到质疑和批判的原因,是其在国家政治干预时缺失了博弈实体政治的理论引起的争议。

8、马歇尔(英国)。

马歇尔的最主要着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被界公认为划时代的着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着作。

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新的,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

9、萨缪尔森(美国)《经济学》。

把一本教科书选为最重要的经济学着作,也是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他在经济学知识的、体系化方面做出的贡献,比当代任何一个人都多,就其入选最重要的经济学着作。

政治经济学十大经典理论

政治经济学十大经典理论

政治经济学十大经典理论1.古典政治经济学内容:这是最早的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等。

他们主要研究了商品、劳动价值、自然价格、市场机制、人口增长、国富原理等问题,为后来的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

如果这种经济活动不会受到干预,那么,经由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不仅会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还会推进公共利益。

启示:市场自由和竞争有助于资源分配和生产效率,但需要政府监管以防止垄断和市场失灵。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这是一种批判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了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经济危机、阶级斗争等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优秀成果,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剥削的秘密,揭露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经济根源,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启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和压迫的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矛盾和危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

3.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内容:政府应该在经济衰退时采取干预政策,如增加支出和降低利率,以刺激需求。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缺陷,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积极干预经济,以刺激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这是导致经济危机和失业的根本原因。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 (2)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 (2)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2010-03-16 10:49:42)转载标签:分类:管理学杂谈摘要: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集大成着,他们都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都为后世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大卫-李嘉图的思想也受到了包括亚当-斯密在内的前人的影响,是对前人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上。

本文就在他们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发表一下观点。

关键词: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分配理论工资利润地租分配理论是:亚当-斯密全部经济学思想的核心,亚当-斯密在他的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配理论。

斯密说:“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

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的收入,即从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利润为生这三种的收入。

此三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

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

”同时,分配理论也是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他在《原理》一书的前言中写道:社会产品是在地主、资本家、商人之间分配的,“确立支配这中分配的法则,乃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收入的分配方式直接影响着利润和资本的积累,影响着社会生产里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李嘉图研究分配问题,是同生产结合起来进行的,他试图通过各阶级之间分配问题的研究,来确定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条件。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作为基础,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把全部产品价值视为是由劳动创造的,它是社会上一切阶级收入的源泉。

他继承了斯密的观点,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基本收入。

但是他和斯密一样,忽视这些经济范畴所体现的生产关系,他比斯密更关心这些经济范畴的数量关系的分析。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地租理论为核心的,他认为,只有弄清地租理论才能发现各种收入之间的变化趋势。

亚当·斯密与马克思的正义伦理之比较 ——以政治经济学为界

亚当·斯密与马克思的正义伦理之比较  ——以政治经济学为界

【哲学与当今世界】亚当·斯密与马克思的正义伦理之比较———以政治经济学为界罗贵榕(广东海洋大学思政部,广东湛江130012)摘要:从政治经济学切入,能更真切、更深刻地考察现代正义伦理的演化轨迹。

亚当·斯密与马克思的思想中都存在着正义伦理的体系。

斯密的理论体系以财富逻辑为主线而展开,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则以资本逻辑为线索。

斯密与马克思思想中存在的某种相融、相交状态及重大的差异性,使他们的正义伦理体系具有充分的可比性。

在资本的机能、国民收入及其源泉、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等问题上,斯密与马克思的观点存在着交锋,但在阶级的分析、劳动的价值尺度、人民大众的利益、正义伦理的结构等重大问题上,斯密与马克思的理论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通过比较亚当·斯密与马克思的正义伦理,可为当代正义社会的建构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亚当·斯密;马克思;正义伦理;政治经济学中图分类号:B0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3)09-0011-05收稿日期:2013-08-15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CKS025)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罗贵榕(1971-),女,福建长乐人,广东海洋大学思政部副教授,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2013年9月(第9期,总第197期)Sep.,2013(No.9,General No.197)近代以来,正义伦理的主要关切点是社会正义。

社会正义问题的发源地是经济领域,即根源于近代生产方式的变迁导致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巨变。

现代启蒙话语系统使平等、自由、天赋人权、公平等新型理念则成为正义问题的催化剂。

关乎权利的政治正义与关乎平等的经济正义成为社会正义的两大主题。

因而,从政治经济学切入,也许能更真切、更深刻地考察正义伦理的起源与演化趋势。

亚当·斯密、马克思与凯恩斯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

亚当·斯密、马克思与凯恩斯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

亚当·斯密、马克思与凯恩斯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摘要:本文论述了亚当·斯密、马克思和凯恩斯的市场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建议及其发生的背景、过程、旨在解决的问题,探讨了造成三个理论不同的原因。

通过比较分析,对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起到启示作用。

关键字: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比较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之父,他的”国富论”被视为对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次系统阐发。

经济学说史的研究表明,无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还是现代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学说,都可以说直接渊源于亚当·斯密。

然而,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对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辩证批判。

而英国现代经济学之魁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其名著代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下称《通论》)一书中,基于现代西方经济的现实及其发展要求,对传统市场经济理论的缺陷与运行流程的弊端作了鲜明的批判、扬弃和补充,从而构架起了具有经典意义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多年来,学术界一般认为亚当·斯密是市场经济万能论者,马克思则是市场经济的彻底否定论者,凯恩斯的混合经济是一种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

而笔者认为不能简单的区分三位经济学家对市场经济的观点,从特定的时代和历史视角出发,认真探讨三位经典作家对市场经济所持的基本态度,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理解,从而大胆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为了考察亚当·斯密、马克思和凯恩斯对市场经济所持的基本态度,有必要扼要地陈述他们在此问题上阐发的基本观点。

一.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斯密对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就不仅在于揭示了具体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而更在于他确立了一种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想或信念。

这种理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打下了理论基础。

(一)自然秩序论--为自由市场经济奠定了思想基础“自然秩序”就是用来保证竞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得以充分开展并且贯彻下去,使价值规律的各方面作用得以充分施展出来的秩序。

经济思想史人物与理论总结

经济思想史人物与理论总结

经济思想史人物与理论总结经济思想史的发展是人类经济活动逐渐由简单的原始社会向复杂的现代社会转变所引起的。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经济思想家和学者产生了各自独特的理论,为经济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几位重要的经济思想史人物与他们的理论进行总结。

1. 亚当·斯密(Adam Smith):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为《国富论》。

亚当·斯密主张自由放任经济,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

他认为,市场经济中自发的供求关系会使经济自我调节,并实现最有效的资源配置。

他的理论对于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他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决定因素,而各个国家在生产上应该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国际贸易的互利共赢。

3.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马克思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为《资本论》。

马克思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的剩余价值剥削问题。

他认为,资本主义会导致阶级斗争不断升级,最终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4.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凯恩斯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

他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波动和失业的问题,需要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

5.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哈耶克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和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为《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批判了中央计划经济的问题。

他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能够保护个人的权利和促进社会的繁荣。

高中政治复习用表重商主义财富观与斯密财富观对比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政策主张对比

高中政治复习用表重商主义财富观与斯密财富观对比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政策主张对比
影响财富增长的因素:
发展生产力增加财富
降低地租→积累利润资本→增加资本积累
收入分配状况(工资利润地租)对财富增长影响重大
“看不见的手”:
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市场发挥作用时追求自身利益使社会利益得到提高。
市场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看到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推动社生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未认识到市场自发盲目滞后性、市场调节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自由贸易学说:
通过外贸进口廉价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利于资主发展。
不应限制外贸发展,废除“谷物法”。
比较成本学说:
各国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原则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商品,通过外贸换取他国生产的需要品,就可从中获得好处。
【较正确地反映不同国家经济发展内在联系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有一定积极作用。#实际上同斯密一样反映了英资阶向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愿望。】
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各国将本国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通过外贸换取他国生产的需要品,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揭示国际分工、自由贸易必要性,一定程度科学性。但并非所有国家都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不固定不变,某种社会资源不可被用来生产任一商品。根本上看反映了当时英资阶通过外贸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反映了资产阶级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愿望和要求。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的政策主张对比
斯密
李嘉图
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及自由放任:
取消限制,自由放任→社会分工→提高劳动生产力【认识到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分工与交换间关系。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比较优势理论等3大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等3大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 Theory)又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是西方跨国公司研究者为了建立跨国公司理论时提出和形成的理论观点,是当前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比较流行的理论。

参考文献《跨国公司的未来》1什么是内部化理论2内部化理论的观点与内容▪内部化理论的核心思想▪内部化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内部化过程的决定要素▪实现条件▪动因3内部化理论的现实意义1什么是内部化理论自1970年代中期,以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利(Peter.J.Buckley)、卡森(Mark Casson)与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M.Rugman)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西方学者,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含日本)为研究对象,沿用了美国学者科斯(R.H.Coase)的新厂商理论和市场不完全的基本假定,于1976年在《跨国公司的未来(The Futur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一书中提出的,建立了跨国公司的一般理论——内部化理论。

主要回答了为什么和在怎样的情况下,到国外投资是一种比出口产品和转让许可证更为有利的经营方式。

后来,经济学家罗格曼、吉狄、杨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该理论。

内部化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移该优势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当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动因。

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谋求整体利润的最大化,倾向于将中间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在企业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代替外部市场。

2内部化理论的观点与内容内部化理论的核心思想内部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可概括如下:由于市场的不完全,若将企业所拥有的科技和营销知识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证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若企业建立内部市场,可利用企业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避免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质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与控制权的扩张,而不在于资本的转移。

近代历史经济思想总结

近代历史经济思想总结

近代历史经济思想总结近代历史经济思想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他被视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

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经济学家们不断做出贡献,发展出了多种经济思想。

本文将概述近代历史中一些重要的经济思想,并对其进行总结。

1. 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的著作《国富论》对经济学有着深远影响。

斯密强调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自我调节机制,提倡个体自由,并认为自由贸易和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他的“看不见的手”理论主张,市场机制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调整供求关系,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

2.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劳动价值论指出,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所需的劳动量。

比较优势理论则强调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在自身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上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思想,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和剥削,预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将会自行崩溃,并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3.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大萧条时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运而生。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并非总能自我调节,并对政府干预经济提出了建议。

他主张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萧条,提高就业和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改变了人们对经济管理的看法。

4.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20世纪下半叶,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崛起。

哈耶克是这一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新自由主义强调市场的自由和竞争,认为市场能够有效分配资源并提高福利。

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放松管制和减少税收,鼓励自由竞争。

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比较

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比较

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理论观点的比较摘要: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作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者和完成者的斯密与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其论述对近代劳动价值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但是,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在内容、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研究方法与立场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和不足。

我们应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劳动价值论,进而探索和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关键词: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问题斯密的价值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中。

他在考察价值问题时,最先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

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1]。

”同时,斯密进一步分析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交换价值的大小不决定于使用价值,但却错误地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会有交换价值。

他并不理解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在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并不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重属性及商品之所以具有这二重属性的原因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因此,在他看来,劳动生产物天然就是商品。

至于为什么和在什么条件下,劳动生产物才变成商品、生产商品的劳动才具有价值,他却从来没有考察过,他所注意的只是商品交换中交换价值的量的比例。

李嘉图接受了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但又比斯密前进了一步。

他明确指出了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前提,他说:“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或者说,如果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无益于我们欲望的满足,那就无论怎样稀少也无论获得时需要费多少劳动,总不会具有交换价值”[2]。

事实上他是把使用价值看成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李嘉图还大体上区别了价值和交换价值。

他认为,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而交换价值则是两种商品的交换关系,即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关系。

经济学世界十部著作

经济学世界十部著作

经济学世界十部经典着作1、亚当斯密(英国)《国富论》。

斯密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着作。

他的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看不见的手”实体经济特性与性质自由主义理论,对后人博弈实体经济学的启发,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

2、曹国正(新加坡)《博弈圣经》。

独创了国正论、国正双赢理论和粒子行为论,是新加坡政府认定的一部,影响人类非物质文化的经济学高级学术着作,它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单方占优的博弈取胜理论,引起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自然哲学和博弈论界的极大关注。

3、大卫李嘉图(英国)《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第一卷)。

李嘉图是伦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机商人,又能在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不朽贡献。

本书中他阐明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德国)《资本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人人耳熟能详,就其概述的经济学现象对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选了最重要的经济学着作。

5、瓦尔拉斯(法国)《纯粹经济学要义》。

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效用)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熊彼特曾赞誉此书为,经济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费雪(美国)《利息理论》。

此书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关于资本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地方,他看见的是放弃当前消费而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所获得的报酬。

7、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认为是个人理性通过自由性质与性质的竞争,自然产生社会理性,(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核心,属于博弈实体特性)这一理论遭到质疑和批判的原因,是其在国家政治干预时缺失了博弈实体政治的理论引起的争议。

8、马歇尔(英国)《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的最主要着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被西方经济学界公认为划时代的着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着作。

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新的古典学派,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的经济学观点比较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的经济学观点比较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的经济学观点比较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大卫李嘉(David Ricardo)被广泛认为是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们的观点和理论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他们在某些方面存在异同,但两位经济学家都对贸易、劳动力和市场运作等核心经济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观点。

本文将对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的经济学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

1.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放任经济的观点。

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长。

他主张政府应当采取最少干预的政策,让个体的追求利益来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

亚当斯密还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用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

他认为,分工和劳动分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他还强调了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主张国与国之间进行自由贸易,这样可以使不同国家的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2. 大卫李嘉的经济学观点大卫李嘉是经济学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经济学观点强调了相对成本理论和比较优势原则。

相对成本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不同商品时存在不同的机会成本,应当根据各国相对比较优势来决定贸易策略。

比较优势原则认为,国家应当专注于自己的特殊优势领域,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合作,实现最大化的福利。

大卫李嘉还提出了所谓的李嘉比例,该比例指出了两国在贸易中的盈亏平衡点。

他认为,贸易的盈亏是由生产效率差异导致的,通过贸易可以使各国在利益上实现平衡。

3.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观点的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的经济学观点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比如他们都认为分工与劳动分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自由贸易有助于提高整体福利。

然而,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他们的观点有所不同。

首先,在贸易问题上,亚当斯密更为倾向于自由贸易,主张国与国之间进行开放的贸易,以实现各国的互利共赢。

而大卫李嘉则更加强调比较优势原则,主张国家应当根据各自的相对成本和优势来进行贸易,以实现最大化的福利。

高中政治复习用表 经济学常识 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对比简表

高中政治复习用表 经济学常识 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对比简表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
意识到新价值创造、旧价值转换问题;个别劳间、社必劳时与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的区别。【极大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将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把商品生产看成是永恒的。【无法理解价值所体现的商品生产者间关系的特殊性】
价值规律:
一元劳动价值论:
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劳动二重性:
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它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农业佣工创造的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家、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利润、地租都来自剩余价值。
【揭示了资本主义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表三: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的政策主张对比
斯密
李嘉图
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及自由放任:
取消限制,自约,但颠倒分工与交换间关系。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生产周期的长短、企业内部管理状况、市场供求状况以及生产资本的构成,都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社会化生产以社会分工协作为基础,因此顺利进行客观上要求不同部门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剩余价值的分割: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产业、商业、借贷、银行资本家间分割。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都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通过市场可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国家职能:
限制政府的作用。政府的职能只限于保卫本国不受侵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与公共事业。

经济学世界十部经典著作

经济学世界十部经典著作

经济学世界十部经典著作经济学世界十部经典着作1、亚当斯密(英国)。

斯密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着作。

他的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实体经济特性与性质自由主义理论,对后人博弈实体经济学的启发,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对物理学的贡献。

2、曹国正(新加坡)《博弈圣经》。

独创了、和,是新加坡政府认定的一部,影响人类非物质文化的经济学高级学术着作,它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单方占优的博弈取胜理论,引起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自然哲学和博弈论界的极大关注。

3、大卫李嘉图(英国)《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第一卷)。

李嘉图是伦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机商人,又能在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不朽贡献。

本书中他阐明的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德国)。

马克思的理论,人人耳熟能详,就其概述的经济学现象对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选了最重要的经济学着作。

5、瓦尔拉斯(法国)《纯粹经济学要义》。

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效用)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熊彼特曾赞誉此书为,经济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费雪(美国)《利息理论》。

此书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关于资本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地方,他看见的是放弃当前消费而承担未来的风险,所获得的报酬。

7、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被称为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认为是个人理性通过自由性质与性质的竞争,自然产生社会理性,(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核心,属于博弈实体特性)这一理论遭到质疑和批判的原因,是其在国家政治干预时缺失了博弈实体政治的理论引起的争议。

8、马歇尔(英国)。

马歇尔的最主要着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被界公认为划时代的着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着作。

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新的,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

9、萨缪尔森(美国)《经济学》。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理论、政策比较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理论、政策比较
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与主张
局限性: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交换价值决定的。
李嘉图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同时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的。
进步性:他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极大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进步性: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局限性: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表明他对此问题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 ①斯密认为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
②斯密认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那就是市场。
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 ①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②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畴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货币理论
货币的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产生: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形式: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异同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异同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异同摘要: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作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者和完成者的斯密与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其论述对近代劳动价值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但是,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在内容、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研究方法与立场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和不足。

我们应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劳动价值论,进而探索和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关键词:斯密李嘉图劳动价值论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发扶郡的寇克卡迪。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

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主义学说。

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

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

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最有影响力的古典经济学家,是一个业余的天才经济学家。

一、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问题斯密的价值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中。

他在考察价值问题时,最先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

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1]。

”同时,斯密进一步分析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交换价值的大小不决定于使用价值,但却错误地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会有交换价值。

他并不理解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在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在他看来,收入的分配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重大。
劳动价值理论
①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人。
进步性:他科学地认识到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局限性: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进步性:比较正确地反映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局限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好会给本国发展带来严重危机。
商品、货币理论
商品理论
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物能满足人民某种需要的属性。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进步性:大致符合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局限性: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的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①收入分配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②在经济学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的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
从根本上看,这一学说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①李嘉图的自由贸易说,他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②发展了私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李嘉图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货币理论
货币的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产生: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形式: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
价值规律理论
价值规律理论
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②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
进步性:正确揭示了价值的源泉,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所决定的。
局限性: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交换价值决定的。
李嘉图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同时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的。
②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的政策。
③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进步性:看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难得可贵的。
局限性:但他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作用:
其一,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其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抬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三,实现优胜劣汰。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畴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②斯密认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那就是市场。
进步性:认识到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局限性:未能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单纯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和分配不分等问题。
李嘉图认为通过市场是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端和振兴教育上。
③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
进步性: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局限性: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表明他对此问题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
①斯密认为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
进步性:他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极大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
①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②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自由贸易与成本学说
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各国多获得的利益,是由国际分工带来的。
进步性: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
局限性: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与主张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理论、政策比较
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财富论
①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②富国裕民
③斯密的经济学目的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财富增长理论
①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这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