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的方证要点
柴胡桂枝汤-最适合于体质虚弱的人群,兼可治疗虚损性疾病。
柴胡桂枝汤-最适合于体质虚弱的人群,兼可治疗虚损性疾病。
(【方药】桂枝一两半(去皮)(6克)芍药一两半(6克)黄芩一两半(6克)人参一两半(6克)甘草一两(炙)(3克)半夏二合半(洗)(7克)大枣六枚(3枚)生姜一两半(切)(6克)柴胡四两(12克)【煎服】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
)柴胡桂枝汤是由两个方子合在一起的,一个是小柴胡汤,一个是桂枝汤,所以叫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的组成有柴胡,半夏(洗),人参,甘草(炙),黄芩,生姜(切),大枣(擘),桂枝(去皮),芍药。
当人体正气不足,或正气相对虚弱时,卫外功能低下,往往抗邪无力,则邪气可能乘虚而入,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以致引发时感瘟疫。
感染新冠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症状与不适。
根据国家最新版的防治指南,初期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有些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鼻塞、流涕、咽痛或腹泻等症状。
针对咳嗽、气短、乏力和失眠症状,特别是轻症患者或者是重症患者的恢复期,在遵从专业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同时,也不妨来学习下这个方子,说不定有大作用!桂枝汤属仲景群方之首,具有调和营卫、燮理阴阳之效;而小柴胡汤能疏利三焦,攻补兼施以调寒热,实乃温而不燥、寒而不凝之良方。
细绎柴胡桂枝汤的药味,其功效是多方面的。
方中黄芩、柴胡一表一里、一升一降,寒凉祛邪,祛湿热,泻火毒;配制半夏等辛温之品,有辛开苦降之效。
桂枝辛温,促寒散;白芍酸寒,收营阴;二者相配,一阴一阳、一静一动,营和卫谐。
配党参,益气养营,可助正气。
再辅以甘草、大枣之品,能调和诸药,横贯表里、竖通三焦,全方共奏通三焦、调阴阳气血之效。
显然,柴胡桂枝汤综合了小柴胡汤和桂枝汤两个经方的功效。
就小柴胡汤而言,能扶正祛邪,表里同治,寒温并用,升降同调。
就桂枝汤而言,清代大医徐忠可认为:“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柴胡桂枝汤还能促进生机,培养生生之气。
(七)柴胡桂枝汤——高血压,盗汗,焦虑,抑郁
(七)柴胡桂枝汤——高血压,盗汗,焦虑,抑郁55高血压——陈宝田医案张某,男,48岁。
1975年11月15日初诊。
患者陈述患高血压病4个月,因事心情不畅,自觉胸闷,酷似有一股郁气不出,以长呼气为舒,夜间时做噩梦,有时惊醒,血压常波动于190~ 150毫米汞柱/120 ~100毫米汞柱,余未发现阳性体征。
投加味柴胡桂枝汤:柴胡12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甘草6克、党参6克、生姜3片、白芍12克、大枣7枚、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30克、夜交藤30克,水煎服。
复诊:服上方5剂后,夜间噩梦消失,安然入睡,精神明显好转,自觉胸中舒畅,血压150/98毫米汞柱,食欲也好转。
连服20剂,血压恢复正常,并带药20剂返回,追踪5年未复发。
《经方临床应用》56肝气窜——李宇航医案孙某,女,49岁。
初诊日期:2008年11月19日。
主诉:自觉周身有气窜动3月。
现病史:患者于3个月前开始,时常感觉周身有气游窜,气窜游无定处,痛苦不堪,用手拍打窜气之处,打嗝或暖气后症状能有减轻。
伴有夜卧不安,梦多易醒,惊惕难安,善太息,胃脘胀满,口苦,大便干燥呈球状,小便黄赤等症。
面色苍白带有瘀滞之象,舌质暗红,苔白略腻,脉细弦。
诊断:肝气窜。
治则:疏理肝胆脾胃,条达营卫气血。
柴胡桂枝汤加味;柴胡8g 黄芩8g 半夏10g 生姜3片党参10g 炙甘草6g 大枣12g 桂枝10g白芍10g 枳实10g 竹茹12g 天竺黄6g草果6g 知母8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嘱其调节情志,禁食辛辣、油腻、海鲜以及牛羊肉。
复诊:周身气窜大减,大便已由原来球状转为条状,小便颜色正常,舌质稍暗,苔薄。
更服柴胡桂枝汤加减14服,气窜消失,情志安和,颜面呈现荣润之象。
《中医四大经典教学医案选编》57误下——赵守真医案农民谢荆生,年二十五岁。
先病感冒未解,寻由大便不利多日,腹不痛不胀。
诸医偏听主诉之言,皆斤斤于里证是务,频用大小承气汤。
柴胡桂枝汤(《伤寒论》。)
柴胡桂枝汤(《伤寒论》。
)别名:柴胡加桂汤、柴胡加桂枝汤、桂枝柴胡各半汤组成:桂枝(去皮)1两半,黄芩1两半,人参1两半,甘草1两(炙),半夏2合半(洗),芍药1两半,大枣6枚(擘),生姜1两半(切),柴胡4两。
主治:外感风寒,发热自汗,微恶寒,或寒热往来,鼻鸣干呕,头痛项强,胸胁痛满,脉弦或浮大。
现用于感冒、癫痫、流行性出血热等。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温服1升。
药理作用:①抗癫痫及镇静作用《Planta medical》(1978;3:294):对柴胡桂枝汤加芍药进行神经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其2%的溶液对戊四氮所致日本蜗牛食管下神经节的D神经细胞放电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一放电效应与注射戊四氮和用其它方法引起哺乳动物大脑皮层细胞放电的类型极为相似,故作为抗癫痫药的筛选模型。
《生药学杂志》(1978;4:273):实验表明,本方溶液能使蛙的离体坐骨神经纤维的复合活动电位消失,其强度约为0.5%的普鲁卡因之0.3倍,表明本方具有一定的局部麻醉作用。
这种局麻作用也可能与本方抗癫痫效果有关。
②抗溃疡作用及对肠平滑肌的影响《诊断与治疗》(1987;11:176):实验表明,本方能抑制半胱胺所致大鼠胃溃疡的形成,胃液检测发现本方可抑制胃酸分泌,尤其是能明显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血清胃泌素测定表明本方还可抑制胃泌素分泌和防止半胱胺所致胰泌素的下降,可见本方抗胃溃疡的作用是从增强机体对胃溃疡形成的防御因子和对抗攻击两方面而获效的。
《药学杂志》(1982;4:371):本方还具有显著的解痉作用,实验证明对于乙酰胆碱所致离体豚鼠回肠收缩,有显著的解痉作用,此作用与小柴胡汤类似而弱于大柴胡汤。
③保肝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4;2:121):本方组成药柴胡、甘草、人参、黄芩、白芍和大枣均有保肝作用。
对于D-半乳糖胺所致大鼠肝损害,本方有与大、小柴胡汤类似的保肝效果,能抑制SGPT的上升及肝透明变性。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和少阳并病的方剂,是由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半量而组成,主要用于太阳少阳合病引起的发热恶寒、肢体疼痛等症。
随着其临床运用和研究的深入,发现其有很多新的用途。
1《伤寒论》14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方十二。
桂枝(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夏(洗,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柴胡(四两)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
今用人参作半剂。
药物组成桂枝(去皮)4.5克黄芩4.5克人参4.5克甘草3克(炙)半夏7.5克芍药4.5克大枣6枚(擘)生姜4.5克柴胡12克其他治疗用途一、十二指肠溃疡柴胡桂枝汤对用H2受体拮抗剂治疗无效的十二指肠溃疡有良好效果,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疗程。
研究表明柴胡桂枝汤可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从而减低胃液对黏膜的损害作用,同时柴胡桂枝汤能影响促胃泌素的分泌,加强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作用。
二、癫痫研究认为癫痫放电现象是细胞内贮存的钙在释放过程中,钙结合状态的改变使与钙相关的细胞内蛋白质、细胞膜离子通道也发生变化,出现了神经元突发型病理放电。
柴胡桂枝汤可使一些相关性改变的每个步骤都受到抑制,从而达到抗癫痫作用。
有人用本方治疗84例癫痫病人,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结果治愈25例,显效41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高达94.05%。
三、反复感冒反复感冒多与人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有研究发现柴胡桂枝汤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实验表明柴胡桂枝汤可使造血干细胞向淋巴细胞分化,并使正常幼鼠的免疫机能活化。
据报道柴胡桂枝汤治疗易感冒儿童急性上呼吸道炎症患者18例,结果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并且发现症状改善最明显的是发热,其次是食欲、咳嗽、喷嚏、清涕。
柴胡桂枝汤的方证要点
柴胡桂枝汤的方证要点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柴胡桂枝汤的方证要点【组成】桂枝一两半(去皮) 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方歌】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
【功用】和解少阳,发散太阳。
【主治】太阳少阳合病。
【方解】本证为太阳表证未解,进而邪犯少阳,实为太阳少阳并病,治宜太少两解之法。
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达表里。
因太、少之证俱微,故各取原量之半合剂。
临床凡见太、少合病之证,皆可应用。
伤寒六七日,一般为表证解除之期,如不解,则有传变之势。
今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知太阳证未罢,风寒犹留连于表;微呕与心下支结并见,是邪犯少阳,胆热犯胃,经气不利。
【方证要点】1.太阳少阳合病证:以发热恶寒、汗出、腹痛、头疼身痛、恶心纳呆、心烦、胸胁苦满为辨证要点。
主要症状为:腹痛,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鼻塞流清涕;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弦。
2.常用于肩背疼痛、耳后神经痛、肩周炎、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迁延性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阑尾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体虚感冒、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更年期综合征、过敏性鼻炎、神经衰弱、脑缺血、癫痫等属于太阳未解、邪犯少阳者。
3.体质要求:患者多数营养状况一般或偏于瘦弱,部分患者情志不畅或者烦躁、失眠,有些会有周期性发作的规律。
4.江苏省儿科名医王益谦老先生认为:一切外感热病寒热稽留不退,或发热4至5天,先是日晡恶寒,渐渐发热,有时发热至39℃左右,待天明方热退,有轻微口渴,舌苔白或薄黄,脉浮,或弦,有时胸闷者,皆可用本方进行治疗。
尤其是开始发热即静点抗生素激素,热退后再反复发热者,必用此方。
三、柴胡桂枝汤
患者第5天加用青霉素连续6天,氨基苄青霉 素3天,中药先以宣肺治咳,后用清肺透解法,病 仍未已,纳减乏力。9月10日(即患病第19天), 根据其病因、病机、病程,认为仍属太阳少阳合 病,治宜柴胡桂枝汤。处方:
柴胡5克,生黄芩、姜半夏各10克,红参6克 (另煎冲入),桂枝5克,白芍10克,生甘草3克, 生姜3片,大枣5枚。
(七)泄泻案 肖某某,女,49岁,1973年7月30日就诊。
近两天来,恶寒发热,昨日下午开始腹泻,已十 余次,挟有粘冻,便前腹痛,心烦,呕恶,舌苔 薄黄,脉弦数。体温39℃,大便常规:脓球。 0~2,红血球。0-2。处方:
柴胡12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 黄芩14克,生姜9克,大枣9克。
(九)真心痛案(冠心病心绞痛)
刘某,男,54岁。因阵发性胸痛,气短 胸闷两天,于1982年8月22日以冠心病, 心绞痛收住院。病人两天前,夜间突然憋 醒,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肢冷汗出,约待 续2-3分钟消失,次日又出现阵发性疼痛数 次,痛后自感胸闷气短,查体 BP21.3/13kPa,双肺听诊正常,心音低钝、 律整,腹软,肝脾大小正常。经输液治疗3 天,疼痛次数不减,仍胸闷憋气,疼痛有 时较剧,邀余诊治。
现代临证应用,用于外感或缠绵不愈之胸 部疾患,即感冒、流感、肺炎、肺结核、 肋膜炎等症,具有微热,时时寒热头痛, 自汗,微呕,食欲减退,全身乏力者。
胃肠和肝疾患之胃痛、胃酸过多(或过少),十二 指肠溃疡、胃溃疡、急性阑尾炎、结肠炎、胰腺 炎、肝炎、疟疾等,症见心下支结,胃痛、腹痛、 背部放散痛,严重者因胃痉挛性疼痛而引起恶心, 呕吐,伴有食欲不振。
(六)胃痛案
郑某,男,32岁。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二 年,每因感冒或饮食不节,胃痛即发。周前又作, 眼药无效。经检胸骨下时作疼痛,5天来每餐只能 饮稀粥少许。询其此次胃痛系感冒之后转剧,现 仍微有寒热37.5℃,头晕、口苦、肢倦、不思饮 食,深呼吸时觉胸部不舒,微咳,时欲呕,大便3 天未行,舌苔薄白,脉浮数。此乃胃病宿疾因感 冒而加重。治新病,宿疾可痊。予柴胡桂枝汤原 方。
王长洪教授善用柴胡桂枝汤
王长洪教授善用柴胡桂枝汤王长洪主任医师是全国老中医师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医科、国家中西医结合胃肠病重点专科主任。
1979年师从著名老中医董建华,得其真传,临床擅治脾胃病及内科杂病,尤善用经方。
余有幸成为老师门徒,至今侍诊5载余,对老师经验浅有揣摩,现将老师善用柴胡桂枝汤经验介绍如下,与读者共享。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该条系指伤寒多日,表证未尽去,邪入少阳而见表里并病,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合剂而成。
由于其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因此不论外感病、内伤病,只要病机贴切,灵活加减运用,效如桴鼓。
1.感冒老师认为现今感冒,失治尤多。
因为感冒均以病毒感染为多,无合并细菌感染者,抗生素无效,且抗炎治疗后往往使病情迁延不愈,临床多见寒热往来、体虚多汗、头痛头晕、周身关节肌肉酸疼、纳差、胃脘不适等证,正符合《伤寒论》中柴胡桂枝汤方义。
每年春秋流感发生,临床多以原方治之,随手取效。
老师常说,现在临床治感冒,一见发热,就投以桑菊、银翘辛凉之品,这是误区。
柴胡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才是正治。
2.感染后低热老师常讲,无论是外感发热抑或是内伤发热,只要药证相符,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因为桂枝汤调和营卫,方中桂枝、生姜、甘草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生姜、大枣、甘草补益脾胃,益气和中,并用滋阴和阳,中气得健,疾病焉有不愈。
小柴胡汤中柴胡质清味薄,能疏少阳之郁滞;黄芩苦重,清少阳相火;半夏和胃降逆;人参、大枣、甘草益气和中,扶正祛邪,以防邪气深入,全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升降协调。
外证用之,重在和解少阳,疏邪透表;内证用之,还能达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之效。
两方合用,营卫得和,脾胃得健,枢机得利,太少双解。
老师曾收治一26岁女患者,以低热1月余就诊,西医诊断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抗生素治疗2周罔效,临床见发热轻、恶寒亦轻,体温37.8℃,周身酸痛,心烦纳呆,舌红苔白,脉细数,以柴胡桂枝汤加板蓝根、大青叶治之,3剂体温降至正常,7剂后患者痊愈出院,未再复发。
陈世昊临证运用柴胡桂枝汤经验
中图分类号 :R 2 4 9 .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பைடு நூலகம்号:1 0 0 5 . 5 3 0 4 ( 2 0 1 3 ) 0 3 . 0 0 9 2 . 0 2 西 医诊 断为急性 阑尾炎 。 中医诊断为肠 痈, 证属太阳表证, 兼有
苏叶, 功在宣 散郁 结之气 ;小蓟炭 、藕节 炭凉血止血;鸡 内金
消食化积 。诸药协 同, 丝丝入扣, 故而疗效满意 。
异常。眼科诊 断为飞蚊症 。 现舌质淡, 苔黄腻, 脉细弱 。 辨证属
湿 热内郁, 兼有外感, 太阳、少 阳同病 。治 以和解太阳少阳 、疏
2 急性阑尾炎 案例 2 :患者, 女, 5 8岁, 2 0 1 0年 1 2月 2 2日初诊。患者述 右下腹疼痛 2 d , 伴恶 寒, 发热, 多汗, 失眠 。诊 见形体消瘦 , 面 色无华, 舌质淡 , 苔 白腻, 脉细数 。麦氏点压痛 阳性 , 反跳痛阳 性。 就诊时 已查血常规 : 白细胞 1 0 . 1 ×1 0 。 / L , 中性粒细胞 8 5 % 。
3 癫 痫外感
方随证加减治疗 1 个月后, 诸症 明显缓解 。
按: 本案患者辨证属肝郁脾虚, 既有阳虚气滞, 又有 血热 妄
案例 3 :患者, 女, 3 8岁, 2 0 1 0年 1 2月 2 5日初诊 。患者述
2 0 1 0年 8 —1 1月间晕倒 3次, 曾在省级 医院诊断为 “ 癫痫 ” 。
剂, 诸症平复而收功 。 按: 急性 阑尾炎一般在中医 门诊较难遇到, 大 多手术治疗 。
(六)柴胡桂枝汤——痹证
(六)柴胡桂枝汤——痹证43身体疼痛——陈瑞春医案李某,男,65岁,退休工人。
1983年4月10日初诊。
病者经年累月,自觉诸身不适,肩背胀痛,关节酸胀,胸闷不快,遇阴雨低温,四肢沉重酸痛,精神疲惫,饮食尚可,二便正常。
脉缓而软,舌苔薄白润。
血象正常,抗'0'、血沉正常,心电图正常,血压138/80mmHg。
前医治以补益气血药、滋阴补肾药、养血祛风药,均未能达到治疗目的,患者依然终日感觉身体不爽,体态不如常人。
仔细询问,病者家况尚好,退休生活安定,又无人际关系不睦。
查体亦无阳性体征。
改从调和表里,调和营卫入手。
处方:柴胡10g 党参15g法半夏10g桂枝10g白芍10g 黄芩10g郁金10g 生黄芪15g炒谷芽炒麦芽各10g炙甘草5g 姜3片大枣3枚ints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前方7剂后,自谓半年来,唯有此次服药的疗效好。
服药后感觉诸身清爽,精神舒畅,心胸开朗,食量增加。
病者誉为神药。
察其脉舌如常,血压平稳,无明显阳性体征,病者要求继服前药。
遂嘱其守原方再进7剂,仍每日1剂,水煎分服。
俟后,病者三四个月未来诊。
约过年之后,病者来诊,诉其每月服7剂,已坚持半年多,自觉精神振作,体态轻盈,食欲正常,睡眠良好,血压正常,脉息平和,要求赐药浸酒,以调理气血。
拟用首乌、枸杞子、鸡血藤、杜仲各等分,浸白酒常饮。
随访至今,病者已年逾七旬,每月服上药5~7剂,并用药酒佐餐。
面色红润,精神颇佳,饮食、二便、睡眠匀正常。
病者喜称,先生所赐“保健良方”,不是补药,胜似补药。
《伤寒实践论》论:寒性收缩,表寒不解,则凝滞而束缚,必经年累,而诸身不适。
肩背胀痛,关节酸疼,胸闷不快,这是太阳伤寒,表证失解之后的证状。
表不解则汗不出,而有汗者,又不能自止,表不解则经阳之气,不能化汗外泄,内郁为湿而痹着,故遇阴雨低温,郁其经阳,不能外达,则沉重酸痛,全身不适。
柴胡桂枝汤,还是解表为主。
加黄芪,补肝脾之气,以行营卫。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方歌:小柴原方取半煎,桂枝汤入复方全,阳中太少相因病,偏重柴胡作仔肩。
相关条文:(1)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2)发汗多,亡阳讝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方组:桂枝(一两半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煎服方法: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
今用人参作半剂。
柴胡桂枝汤应用案例1、涂华新医生医案患者:赵某性别:女年龄:67岁初诊日期:2015年2月5日症状:双肘内侧疼痛月余,每天中午12:30突然开始剧烈疼痛,至下午1:30后开始逐渐停止,初时尚能以止痛药忍受一时,近数日服止痛药而疼痛仍不能停止。
其凄惨哀嚎之声、躁动不安之状彻于门诊内外。
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制附片(桂枝改肉桂)方组:制附片15克柴胡60克制半夏20克党参20克黄芩20克炙甘草20克肉桂20克白芍20克生姜20克(切片)大枣6枚(撕开)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嘱:停服其他药物。
二诊:2015年2月9日患者自诉仅昨天(8日)未发生疼痛,其余时间仍发作疼痛难忍。
查:舌淡红,苔薄白,脉迟缓。
调整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制附片方组:制附片15克柴胡60克制半夏20克黄芩20克党参20克炙甘草2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生姜20克(切片)大枣6枚(撕开)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三诊:2015年2月11日,双肘内侧疼痛基本未再发生,仅偶尔有发作,但疼痛轻微,断续发生。
以上方五剂。
治疗效果:后疼痛未再发生,停药。
2、天津王俊梅医生医案患者:某女年龄:9岁初诊:2018年6月主诉:大便失禁9年,患儿经别人介绍来,每次解大便都不知道解裤子里,这个症状已持续了9年,家属都特别着急,去各大医院治疗都说肛门括约肌松弛,得手术后给缝上才可以。
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之——柴胡桂枝汤
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之——柴胡桂枝汤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会出现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心烦失眠、头晕目眩、心悸、肥胖等症状,称为更年期综合征,这对女性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虽然西医药物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但是其副作用也较为明显。
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许多方法,并且往往治疗效果比西药更好。
其中,柴胡桂枝汤作为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柴胡桂枝汤的组成、作用以及使用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
一、柴胡桂枝汤的组成柴胡桂枝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风寒、发热等多种疾病,对更年期综合征也有显著的疗效。
它的组成主要有: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炙甘草、桂枝、白芍。
其中,柴胡是主药,柴胡配黄芩具有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作用;半夏和生姜能够健脾胃、下气、散饮祛痰;人参、生姜、大枣、炙甘草补中益气;其中人参具有增强免疫功能、预防人体衰老的作用;桂枝和白芍则具有调和气血、调和营卫的作用。
这些药物相互配合,形成了柴胡桂枝汤的特殊功效,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各种症状,如潮热、汗出、心烦、失眠等。
二、柴胡桂枝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哪些作用?(一)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在柴胡桂枝汤各种成分中,柴胡和桂枝是其主要成分,具有调节情绪、缓解焦虑的作用。
柴胡能够平衡体内的气血,调节肝气,缓解情绪波动;桂枝则能够舒展经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不适,进而缓解焦虑情绪。
黄芩和半夏具有清热解毒的功用,生姜能够温阳散寒,大枣和甘草则具有调和作用。
综合来看,更年期妇女服用柴胡桂枝汤,能够调节内环境,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相关的情绪问题,减轻心理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二)调节内分泌,缓解疼痛柴胡桂枝汤由许多药材配伍而成,这些药材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调节内分泌、缓解疼痛的作用。
例如,柴胡和桂枝能够调节肝胆功能,促进人体肝气畅通,从而改善更年期妇女内分泌失调的症状。
伤寒杂病论-柴胡桂枝汤
伤寒杂病论-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柴胡16克桂枝6克克黄芩6克人参6克炙甘草4克半夏10克芍药6克大枣6枚生姜6克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风病,面目浮肿,脊痛不能正立,隐曲不利,甚则骨痿,脉沉而弦,此风邪乘肾也,柴胡桂枝汤主之(桂林)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5克黄芩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天花粉15克牡蛎30克甘草6克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
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疟病,多寒,或但寒不热者,此名牡疟,蜀漆散主之,柴胡桂姜汤亦主之(桂林)治上焦热结,气化不利;治肺结核、胸膜炎、疟疾、胆囊炎、胃酸过多、腹膜炎、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梅尼埃病、更年期综合征、中耳炎、产褥热、急慢性肾炎、尿毒症、肾病综合征、结膜炎;治肝硬化加丹参、莪术、三棱本症应与结胸相鉴别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刘渡舟:是少阳兼里虚寒之证,兼表兼里,里实里虚俱备。
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证。
在临床上证见胁痛、腹胀、便溏泄泻、口干者,往往有效25,半年前时值经期冒雨感冒,当时治愈,后每月经来潮必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少痰,头痛心烦,口燥咽干,饮食减少,经行不畅,时乳胀,小柴胡合桂枝汤加减,3剂诸症悉除,下次行经第一天亦服本方3剂,连续治疗两个月经周期而愈惠振亮:女,53,间歇性寒战1年,定时而发定时而止,发时微发热,添衣不能解,柴胡10克桂枝10克芍药10克黄芩10克半夏9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3枚,服用1月而瘥,随访2年未复发王仅健:女,57,胸胁不适数月,伴心悸、心烦、汗出、嗳气,声音洪亮,纳食欠佳,口干,偶泛酸,右上肢酸痛,二便调,中有裂纹,脉沉弦,诊为胃肠神经官能症,高脂血症病史,高血压病史,党参15克柴胡10克黄芩9克半夏9克桂枝9克芍药12克百合30克乌药1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郁金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3剂减,加麦冬15克,4剂,右上肢畏风,加防风10克丹参15克,14剂,遂愈刘俊士:女,41,胃癌术后间歇热持续10天余,38.5~39.5度之间,且有畏寒、微汗、口苦、口干、咽干、纳呆,两便尚可,急性病容,西医治疗不效,桂枝9克柴胡9克芍药9克黄芩12克党参9克僵蚕9克蝉蜕9克姜黄9克豆豉12克苍术9克,2剂热退,37.5度左右,改用青蒿鳖甲汤6剂,体温正常,随访6月未复发汪淑芸:48,1年前突然全身出现重度乏力,周身窜痛,失眠,思维激越浮想联翩不能自控,头昏脑胀烦恼郁闷,自卑内疚,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柴胡桂枝汤
按语:寒热往来为邪在少阳;畏风头痛、 鼻塞、脉浮乃太阳证未罢。实属太少同病, 故单用解表而不能愈。惟宜柴胡桂枝汤解 表和里,太少同治,方为正治之法。
神经系统疾病,如更年期障碍、神级官能症、神 经衰弱、多怒、不眠、癔病、癫痫等,自觉身热, 头痛,肩痠凝,疲劳倦怠感,并伴有食欲减退等。
【医案】 (一)太少合病案
患者,女,44岁。发热5天,体温高达40.1 ℃曾注射 庆大霉素、安痛定等,并口服,A PC等退烧药,药后虽汗 出但高热不解。查白血球12000,血沉、尿常规,X线胸 透均正常,体温40.1 ℃ 。诊其脉缓而弦,舌质红,苔薄 白。综合病情:发热恶寒,头痛少汗,四肢关节疼而烦扰, 恶心欲吐,二便调。证系太少合病,以柴胡桂枝桂枝汤:
柴胡15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黄芩10克,法半夏12克,党参15克,生姜10克。 大枣10克。
煎服5剂,怕冷减轻,不需厚衣;又进15剂, 诸症全消,身和如常人。
按语:此证多见于女性,由太少同病,阳气不 伸所致。其证除畏寒外,常兼见身疼、汗出、恶 心、口苦、月经不调等,用柴胡桂枝汤太少两和, 每收奇效。
(三)畏寒案(神经官能症)
张某,女,34岁,1990年7月20日初诊。1989年 春产后受风,出现恶寒发热身疼,经治好转,但遗留全身 怕冷症状,盛夏亦须毛衣加身,经查血沉、抗O、血象、 尿常规等无阳性所见,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经多方治 疗,效果不佳。刻诊:时气温36℃左右,患者仍穿两件毛 上衣,下着绒线裤,其形体偏胖,面色青滞无华,行走步 履自然。询其所苦,言怕冷、汗出、身疼,每遇天气变化 时加重,时有乏力,偶见恶心但不呕吐,心下闷胀,纳食、 睡眠及几便尚可,脉弦长按之无力,舌稍红苔薄白,月经 时前时后,行经时腹痛并有瘀血块。
柴胡桂枝汤方歌,柴胡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桂枝汤方歌,柴胡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柴胡桂枝汤方歌,柴胡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原文】1.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146)2. 治心腹卒中痛者。
(《金匮要略》第十篇附方)【组成】柴胡12g 黄芩4.5g 半夏6g 人参4.5g 炙草3g 桂枝4.5g 白芍4.5g 生姜6g 红枣6枚【方歌】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
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
【煎服】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400ml,分早、晚2次服。
【功效主治】太阳、少阳并病,发热恶寒,肢节疼痛;胸胁胀满,心下支结,恶心呕吐,口苦,脉弱者。
【加减】1.口不渴、身有微热者,去人参(中虚脉弱者不去)。
2. 兼项背强急者,加葛根。
【禁忌】仅有太阳病而无少阳病,或仅有少阳病而无太阳病者,皆不宜使用。
【类方】1.小柴胡汤:同可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恶心呕吐。
不同者,柴胡桂枝汤证兼有发热恶寒、肢节疼痛等太阳病症。
2.桂枝汤:同可治发热恶寒、肢节疼痛。
不同者,柴胡桂枝汤证兼有胸胁苦满、恶心呕吐等少阳病症。
【临床运用】1. 治心腹卒中痛。
(《金匮要略》)2. 寒疝腹中痛者。
(《外台秘要》)3. 心腹挛痛,肝木乘脾土者。
(《伤寒论译释》)4. 治腹中上下左右,动气筑筑。
(《皇汉医学.仁斋直指》)5. 盲肠炎初起之腹痛有效,其经过中用大黄牡丹皮汤等便反不通,而腹痛、恶心、呕吐、上冲、发热者与之有速效。
(《皇汉医学》)6. 癫痫。
伴口苦胁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辽宁中医杂志》1990;5:36)7. 衰弱体质,感冒汗多者,慢性疟疾,寒多热少,或汗多身热者,神经衰弱体质,胃肠病,易发胸满,微恶寒,呕不食,心下支撑,汗易出等症状者。
又风湿痛汗多者。
(《古方临床之运用》)8.胆石症,胆囊炎,肝胆证候群,更年期综合征。
(《辽宁中医杂志》1981;10:39)9.减参枣,加鳖甲、土元、牡蛎、红花、茜草,治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治周身气窜作痛,以手拍打,则出气作咯而窜痛暂缓的神经官能症。
少阳病—10柴胡桂枝汤
少阳病—10柴胡桂枝汤展开全文第一个方证柴胡桂枝汤证。
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太阳伤寒六七日的时候,正好是太阳病的自然病程结束了,邪气就会传经,传到哪一经呢,从临床症状来看,“发热、微恶寒”是邪气还在表,表邪生重不重呢,不重,只是微恶寒。
“支节烦疼”,支是四肢,节是关节,烦是什么意思?心烦,四肢关节心烦,这话通吗?烦是什么意思?支节疼这个好理解。
“烦犹剧也”,这个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周礼》郑玄注,郑玄注的是《周礼》,郑玄注这个烦字的时候说“烦犹剧也”,烦在这种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它不当心烦讲也不当发热讲,而当剧烈,当“很”“甚”来讲,所以“支节烦疼”呢就是四肢关节剧烈的疼痛,这提示了风寒邪气侵袭四肢。
风寒邪气侵袭四肢这个证候我们会在什么地方遇到呢,会在太阴病篇遇到,在太阴病篇有“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什么叫太阴中风啊?是太阴系统被风邪所伤,伤到哪个部位呢,四肢烦疼,四肢剧烈的疼痛,四肢和脏腑相比,它属于表还是属于里呢?当然属于表,所以脉应当是浮的,因为四肢是表啊。
正气抗邪于表,气血浮盛于外,脉应当是浮。
“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轻取,脉由浮而转微了,提示了邪气退。
阴涩,沉取,阴脉是沉取,沉取由涩脉而转长,阴涩而长,沉取由涩而转长,提示了里气的恢复。
脉由浮而转微,由沉取由涩而转长,提示了邪气退而正气复,所以这种四肢烦疼可以自愈,这是在太阴病篇的一条。
我们到太阴病篇还要详细的谈,你们在这里没有听太明白没有关系的。
太阴病篇还有一条说:“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太阴里虚寒能够发汗吗?太阴里虚寒它能够脉浮吗?所以他这里所说的太阴病就是指的风邪侵袭四肢的那种四肢烦疼这个证候,它叫太阴病,它叫太阴中风。
也就是说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浮者,可以发汗,用桂枝汤。
由太阴病的这两条,我们来体会146条的“支节烦疼”,应当说这是风寒邪气侵袭四肢所造成的一种证候。
柴胡桂枝汤解析
柴胡桂枝汤解析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组成:柴胡20克黄芩15克人参15克甘草10克半夏15克桂枝15克芍药15克生姜15克大枣12克。
支节烦疼:太阴中风,四肢烦痛(即四肢肌肉和关节剧烈疼痛)。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心下支结:心下支结可以理解为一个很广的范围,既可以是轻度的心下不适,痞满,也可以严重到心下压痛,发硬可以和大柴胡汤的“心下急”等同的程度。
金匮要略:记载此方治“心腹卒中痛”,如《外台秘要》言“寒疝腹中痛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可见这种疼痛是比较剧烈且突然的急腹症状态。
按语:《伤寒名医验案精选》认为柴胡桂枝汤治疗急性心绞痛、阑尾炎等急性发作性疾病有良效,可见本方以心下急迫为目标。
临床七证(郝万山):1、外感病既有少阳不和,又有太阳表证和四肢疼痛者。
2、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伴见四肢关节烦疼者。
3、痹证伴肝气郁结者。
4、神经症、心身疾病出现周身窜疼,疼无定处而原因不明者。
5、精神抑郁、躁狂症用本方和温胆汤合定志丸合方(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见效快,副作用小,不易复发。
6、脂膜炎(脂肪富集部位皮肤泛红、皮下结节,、疼痛)急性发作时出现发热怕冷、乏力,用本方有很好的效果。
7、不安腿综合征(症见四肢酸懒疼痛,坐卧不宁,犹以下肢为重,越是在安静的状态下,症状越重,以至不得入眠)。
可用柴胡桂枝汤加木瓜、川牛膝,重用白芍治疗。
“气窜夹”:肝气郁结,伴有周身窜痛(俗称气窜夹),最好的治疗就是柴胡桂枝汤。
本方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温通经络,调和阴阳,调畅气机,通利三焦,运行气血,调节水液代谢。
临床应用:1、柴胡桂枝汤合葛根汤(加葛根、麻黄):主治颈部强痛,头晕目眩,肩背疼痛,鼻塞,鼻干,鼻痛,四肢关节疼痛等。
用于颈椎病、肩周炎、鼻炎、副鼻窦炎、关节炎等。
2、柴胡桂枝汤合小陷胸汤(加黄连、瓜蒌):主治咳嗽,咯黄色痰,胸胁胀满,恶寒发热。
【柴胡桂枝汤证】
【柴胡桂枝汤证】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146)少阳太阳合病也可以从少阳论治,仲景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小柴胡汤加桂枝,在96条的或然症加减法中出现;另一个是柴胡桂枝汤。
既然是太阳兼少阳,或者称太阳少阳的合病,张仲景就把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合起来,各取其原量的二分之一,这个方既能够和解少阳,又能够调和营卫,解肌祛风。
这种处理方式是两经病证同时考虑,而这种证候更倾向于合病,合病是两经或者三经的病变同时出现,相互之间不一定有因果关系,所以都要同等考虑。
另一种思路是重在小柴胡汤,其证候就是以少阳为主,兼有太阳,在小柴胡汤原方的基础上加用桂枝,用桂枝来解表,甚至干脆直接用小柴胡汤也可以。
本条中有肢节烦疼,是表气受邪,正邪交争的反应。
而桂枝汤解表力度强,桂枝可以温通,芍药甘草酸甘,可以缓急止痛,对于肢节烦疼的效果非常好,所以这里加上桂枝汤,既可以解除肌表之邪,又能有温经通络、缓急止痛的效果。
这条方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多,我也经常用到这条方,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个是病人本身既有少阳病的症状又有太阳病的症状;另一个是从经络的角度去思考,这种情况相当多,而且其中有很多都是更年期的妇女,这种病人本来就有肝郁,烦躁,什么东西都看不顺眼,同时又出现骨节疼痛、肩膀痛、肘关节痛、脖子痛,项部是太阳经脉循行部位,肩膀和肘关节是少阳经所过,所以也都常用到柴胡桂枝汤。
我不是专门看痹证的,也不看风湿病,但实际上有这些关节疼痛症状的病人我治疗的效果都还不错。
现在分科很细,有一些中老年病人,一出现关节疼痛就跑到风湿科就诊,其实有很多就是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如果按照风湿病来治疗可能越搞越糟糕,这是我个人的认识,而且我有个病人就这样子的。
这个病人来诊时血糖很高,而且一两个月都没吃药,我就跟他说:慢慢减量是可以的,但你这样突然停药是非常不妥的。
然后他就对我大发雷霆,他说本来好好的,什么病都没有,就是因为关节痛,西医就认为是风湿病,做了很多检查,然后给他上了激素。
关于柴胡桂枝汤
关于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
此方临床应用极为广泛,试分析此方的机理。
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皆属和剂邪在表者,非汗法不可;邪在里者,需荡涤以攻之;若邪在半表半里,需用和法。
所谓和法,即寒热并用,或补泻合剂,或表里双解,或平其亢厉。
世谓小柴胡汤为和剂,我从临床来观察,认为桂枝汤亦当属和剂。
以小柴胡汤合桂枝汤,能治表里诸病,其范围甚广。
二方皆属和剂,合方后能合两方之长,有和解表里、调和内外、调和肝脾、疏肝和胃之功。
历代医家应用柴胡桂枝汤的经验历代医家喜用柴胡桂枝汤,有治疗心腹挛痛、肝木乘脾土者;有以治疗伤风发热、自汗或鼻鸣干呕,或痰气上攻等症者(薛立斋);有以治疗寒疝腹中痛者(《外台秘要》);有以治疗疟疾身热汗多者(《证治准绳》);有以治疗疝家腰腹拘急,痛连胸胁,寒热休作,心下痞硬而呕者(《类聚方广义》);有以治疗肠生痈,腹部一面拘急,肋下强牵,其热状似伤寒而非者。
另外,此方亦可加减变化,临床应用范围更广。
比如,有加大黄,用于妇人心下支结而经闭者(《方函口诀》);有治疗风湿肢节疼痛者,柴桂加苍术多有效(《温知堂杂著》);有以本方去黄芩,为柴胡建中汤,治疗腹痛恶寒者,亦治自汗恶风、腹痛发热者(丹波元简)……以上应用均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有所发挥。
近世医家应用柴胡桂枝汤的经验近世医家重视柴胡桂枝汤,临床应用更为广泛,见于以下病证:一则,以惊、抽、搐、挛等气机不和为审证要点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失眠、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
特别是治疗癫痫的经验,值得引起重视;二则,以脘痛、痞满、呕恶等胃气不和为审证要点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慢性肝胆疾患;三则,以气血运行不利、气机升降失司为审证要点的循环系统疾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四则,以气机紊乱、升降失职、阴阳失调等为审证要点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及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五则,以发热恶寒、胸胁苦满、口干口苦为审证要点的各种发热,如病毒感染性发热、感冒合并症等。
柴胡桂枝汤治疗肩背疼痛、肝气窜证、肝硬化并四肢疾并脾胃疾并体虚感冒
柴胡桂枝汤治疗肩背疼痛、肝气窜证、肝硬化并四肢疾并脾胃疾并体虚感冒桂枝汤是治疗少阳兼太阳证的方剂,见于《伤寒论》第146条。
原文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由于本方兼治太阳和少阳两经之病,所以临床应用颇为广泛。
刘渡舟教授临证用本方治疗多种病症,均取得了神奇疗效,并有其独特的见解。
现介绍如下:1.治疗肩背疼痛肩背疼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多因落枕、长时间伏案写作、打字、劳作等原因引起,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均有较高的发病率。
另外,颈椎疾病、肩周炎等疾病也会引起这种症状。
刘老认为,太阳经脉走循人体之颈项后背部位,所以,太阳经脉不舒时,多出现颈项以及背部的僵直不舒感,甚至出现疼痛。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主要采用解肌祛风、生津疏络的治疗方法,依据有汗无汗而出两方,有汗者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者用葛根汤。
如颈项背部与两肩部同时出现疼痛,则上述两方的疗效就不甚理想。
因为两侧不属于太阳经脉循行的部位,而是少阳经脉所过之处,这时,宜用小柴胡汤疏利少阳经脉,故用桂枝汤疏利太阳经脉,太少两经之经气运行正常,则肩背疼痛自止。
此即刘老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肩背疼痛的机理所在。
临床应用时,又常加入葛根、姜黄、红花、羌活、独活、川芎以加强活血、止痛之功,不论新久疼痛,多能应手而愈。
2.治疗肝气窜证刘老认为,肝气窜证一名虽未见医籍记载,但其症状是自觉有一股气流在周身窜动,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凡气窜之处,则有疼痛和发胀之感,此时患者用手拍打痛处,则伴有嗳气、打饱嗝,随之其症状得以缓解。
此病多属西医所谓的神经官能症之类,以老年妇女为多见,中年妇女以及男性偶见。
此病单纯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治疗往往效果不好。
刘老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用柴胡桂枝汤调气活血,往往效如桴鼓。
本方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而能疏肝理气,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能通阳活血,气血调和,则诸证自愈。
在临床应用时,常加入佛手、香橼,则疗效尤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胡桂枝汤的方证要点
【组成】桂枝一两半(去皮) 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
【方歌】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
【功用】和解少阳,发散太阳。
【主治】太阳少阳合病。
【方解】本证为太阳表证未解,进而邪犯少阳,实为太阳少阳并病,治宜太少两解之法。
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达表里。
因太、少之证俱微,故各取原量之半合剂。
临床凡见太、少合病之证,皆可应用。
伤寒六七日,一般为表证解除之期,如不解,则有传变之势。
今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知太阳证未罢,风寒犹留连于表;微呕与心下支结并见,是邪犯少阳,胆热犯胃,经气不利。
【方证要点】
1.太阳少阳合病证:以发热恶寒、汗出、腹痛、头疼身痛、恶心纳呆、心烦、胸胁苦满为辨证要点。
主要症状为:腹痛,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鼻塞流清涕;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弦。
2.常用于肩背疼痛、耳后神经痛、肩周炎、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迁延性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阑尾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体虚感冒、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更年期综合征、过敏性鼻炎、神经衰弱、脑缺血、癫痫等属于太阳未解、邪犯少阳者。
3.体质要求:患者多数营养状况一般或偏于瘦弱,部分患者情志不畅或者烦躁、失眠,有些会有周期性发作的规律。
4.江苏省儿科名医王益谦老先生认为:一切外感热病寒热稽留不退,或发热4至5天,先是日晡恶寒,渐渐发热,有时发热至39℃左右,待天明方热退,有轻微口渴,舌苔白或薄黄,脉浮,或弦,有时胸闷者,皆可用本方进行治疗。
尤其是开始发热即静点抗生素激素,热退后再反复发热者,必用此方。
【类似方证鉴别】
1.柴胡桂枝汤与小柴胡汤:都可以治疗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恶心呕吐。
柴胡桂枝汤证兼有发热恶寒、肢节疼痛等太阳病证;而小柴胡汤证只有少阳病证。
2.柴胡桂枝汤与桂枝汤:都可以治疗发热恶寒、肢节疼痛。
柴胡桂枝汤证兼有胸胁苦满、恶心呕吐等少阳病证;而桂枝汤证只有太阳表虚证。
【原文】
1.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146)
2.治心腹卒中痛者。
(《金匮要略》第十篇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