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我们传承的文明
农村《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存在的五大问题及对策
![农村《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存在的五大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f73e232376baf1ffc4fadcc.png)
农村《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存在的五大问题及对策童海斌《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鼓励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
”《历史与社会》七-九年级每一个单元后都有一课综合探究活动课,以八年级(上)我们传承的文明为例,我们来看了解一下几个探究题目:1、史前时代—保护我们身边的传统。
2、文明的起源—感悟沧桑巨变。
3、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4、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这些探究内容显然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均是对前面几课教学内容很好的延伸,很有探究的价值。
那么教师如何去上好一堂成功的综合探究活动课,让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得积极、愉快、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当中有没有问题和困惑?有没有经验和教训?答案是肯定的。
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认为问题和困惑主要集中在五大方面。
问题一:综合探究课教师事先根本不布置,也不发动学生,把此课当成一堂新授课。
学生在课堂没有探究、体验和实践的机会,更没有如课标所言:“让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
”问题二:事先虽有布置却是“0”指导。
教师不和学生一起拟定探究的子课题,不对学生课外的探究内容、方式方法作好预先必要有效的指导工作,任凭学生漫无边际的探究或形式上的“作秀”,探究自然是“0”收益。
问题三:农村的学校条件、学生的家庭条件等“软件”环境十分有限,课程资源极为缺乏,学生课外探究是“巧妇难以无米之饮”。
问题四:综合探究课学生主体凸显不明显,教师课堂设计缺乏艺术性和驾驭能力,未能从生活情景上入手去打动学生,学生成果汇报如“蜻蜓点水”,流于形成。
教师既不挖掘,也不总结,综合探究课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问题五:综合探究的主题虽已确定,但是教学中教师对探究内容的把握缺乏灵活性和敏锐性,地方性课程资源形成意识较弱。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一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一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课件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ba592d50e2524de4187e99.png)
yǒu)文字和书籍传世的远古时代,
文物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那个时
代的历史。文物古迹作为第一手
资料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和文明发
展具有重要价值。
第六页,共61页。
假期里你有没有去历史(lìshǐ)古迹旅游? 有否发现历史(lìshǐ)文物古迹遭到破坏?
第七页,共61页。
谁来保护“北京(běi jīnɡ) 人”的家园
第十四页,共61页。
红峪口明长城遭人为(rénwéi)破坏
第十五页,共61页。
北京修复明城墙要用古工艺 拒绝(jùjué)现代 水泥
第十六页,共61页。
1841年,鸦片战争发生的时候,英国人攻陷定海, 他们由衷地赞叹这座被战火摧残过的小城:“天呐!简直 就是一座花园!”一个叫爱德华的随军医生为这美景所吸 引,在日记中绘下了定海的街巷。
第四十二页,共61页。
北京(běi jīnɡ)颐和园
第四十三页,共61页。
长城(Chángchéng)
第四十四页,共61页。
承德避暑山庄
第四十五页,共61页。
都江堰——青城山
第四十六页,共61页。
乐山(lè shān)大佛
第四十七页,共61页。源自甘肃敦煌(dūn huán
福建武夷山
第四十八页,共61页。
保护我们(wǒ men)身边的 古老文明
第一页,共61页。
某中学生小明是
北京文物古迹考察夏令营成员, 在他的第一天考察日记中,只用 了三个标点符号来表达(biǎodá) 自己考察参观后的感受:“!”、 “?”、“!”。
请同学们猜一猜小明所要表 达(biǎodá)的含义。
第二页,共61页。
可能是这样三层意思: 第一(dìyī):惊叹祖国如此丰富的历史文 化遗产!惊叹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将 成为“遗憾”! 第二:怎样解决在保护文物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 第三:为保护祖国的古老文化遗产,我 们必须行动起来!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a644f00975f46527d3e155.png)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得天独厚的大 河文明
早期国家的形 成
告别野蛮
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 (重点突出物质文明)
文明起源的政治特征 (重点突出政治文明)
文明起源的文化特征 (重点突出精神文明)
内容主题:文明起源时期的经济、政治与文 化。
第一课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埃及
典型的大河文 明
西亚 印度
中国
尼
新
罗
月
黄帝 的传 说
大禹 的传 说
意义:从传说故事中了解人类向文明时代过 渡时期所创造的文明成就
综合探究一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谁来保护“北京人”的家 园?
提出问题
怎样评价他们的做法?
分析问题
我们的行动
解决问题
意义:通过对文物古迹现状的了解,分析保 护文物古迹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自 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4、案例呈现
以第二单元第二课为例
早期国家的形成
城市开始出现 乌尔城、摩享佐·达罗、二里头
王权神圣
法老、汉谟拉比、大禹
分化的社会 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商王朝
军队与刑法
古代埃及、夏商王朝
5、突出史观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文明传承的时间和空间联系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趋势 ☆人民大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关注中华文明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
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设计
综合探究一 综合探究二 综合探究三 综合探究四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感悟沧桑巨变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历史→现实→未来
(二)教材结构
史前时代 文明的起源 农耕文明时代 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八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与社会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与社会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ee0d8b312b3169a551a409.png)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与故宫
第三课 告别野蛮
从刻画符号到象形 文字
文字
标志人类文明的诞生
宏大的工程和精巧 的技艺
工艺
展示古老文明的辉煌成就
Hale Waihona Puke 古老的科学探索 宗教的奥秘
科技 宗教
反映了人对自然、对社会的认 识
主题:通过文明起源时期文字、工艺、科技、宗教等多方面的 发展状况,了解人类告别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后的文化成就 。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5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6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第7单元:走向现代世界
混编 混编 分编
分编
混编 混编 混编
文明史的思路
世界历史进程 (文明史)
史前时代(石器时代) 农耕文明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
传统的编写思路
世界历史进程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2.这些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 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试 着说明其原因。
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
城市开始出现
乌尔城 摩亨佐·达罗
二里头
王权神圣
早 期 国 家
分化的社会
古代埃及法老 汉谟拉比 大禹与九鼎
古代埃及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
度 商王朝
军队与刑法
古代埃及 夏商王朝
主题:通过不同区域的典型个案,从城市出现、王权神圣、分化的社会、 军队与刑法等四个主要方面来认识早期国家的形态。
替换的图3-29
本课修订后删掉的图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建自 文 然学
筑科 艺 学术
主题:认识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的产生过程,了解 伊斯兰文化的特色及其影响 。
综合探究三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传承的文明教材框架体系分析
![我们传承的文明教材框架体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989608f12d2af90242e669.png)
全 球 化 的 两 面 性
的, 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 势,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改变世界 的工业革命 整体世界 的最终形成 汇入工业文 明大潮的中国 工业时代 的社会变迁
工业革命的过程
工业革命的结果
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内容主题:工业革命的经过、 结果及其影响,以及同时代 中国的曲折发展历程。
工业革命的兴起 关键词:瓦特和蒸汽机 史蒂芬孙和蒸汽机车 蒸汽时代 英国 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的新阶段 要点:电气时代 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及其发明者
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鸦片战争
屈辱 的岁月 悲壮 的抗争 “师夷长 技以制夷 ” 从维新 到革命
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战争
中国人民英勇不屈进行抵抗
林则徐、 林则徐、 魏源的主张
开明知识分子的努力与尝试
洋务运动
改良派的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意义:通过讲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曲折历 程,展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斗争、不断探索的历 史画卷,理解工业文明给中国带来的强烈冲击。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全球性 的震荡
两次世界大战 与经济危机
古希腊、罗马 文化成就
对后 世的 影响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礼乐文明的确立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
变革与 争霸
百家 争鸣
秦朝一统
第二课 汉唐盛世
新的大一统
削弱诸侯 国势力
加强 监察
独尊 儒术
和亲 政策
出使 西域
制度
思想
对外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我们传承的文明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我们传承的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85602e46336c1eb91a375d1d.png)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你认为,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发挥了作用,请你把它们列举出来。
一是由于气候的变化,使古猿从树上下到地上;二是直立行走,使古猿能腾出双手来劳动;三是劳动,劳动使人的手形成,使语言产生,大脑发达;四是使用了火,使人类能利用自然力,人类从此开始了征服自然的历程。
4、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
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和木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
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5、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
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6、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7、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巳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
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8、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
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
巳使用骨针。
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9、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火的使用有什么作用?火的作用有:照明,从而扩大生活领域;御寒;熟食,缩短消化过程,促进人类体质的发展;驱逐野兽,增强自卫及狩猎能力。
10、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工具。
新石器时代的居民还发明了陶器。
11、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单元教材分析与建议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单元教材分析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51bbb645acfa1c7aa00cc74.png)
4、案例呈现
以第二单元第二课为例
早期国家的形成
城市开始出现 乌尔城、摩享佐· 达罗、二里头 王权神圣 法老、汉谟拉比、大禹
分化的社会
军队与刑法
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商王朝
古代埃及、夏商王朝
5、突出史观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文明传承的时间和空间联系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趋势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一~二单元)
诸暨浣纱中学 徐琼霞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
1、时序为主
七年级
我们生活 的世界 社会是怎 样的
八年级
我们传承 的文明
社会为什么 是这样的
☆突出古→今的叙事方式
2、中外混编
“总—分—总”小工字形架构
农耕文明时代 (外国、中国) 史前 时代 文明的 起源
工业文明的来临
(外国、中国) 席卷全球的工业
走向现代世界 (外国、中国)
文明浪潮
(外国、中国)
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主轴
☆中外混编的说明
多种研究方法 跨 越 时 空 中国史与世界 史有机地综合 历史 地理 政治 其他社会科学
全球史 整体史
3、文明为轴
采取文明史的编写思路 ☆过程呈现:史前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三大阶段 ☆内容类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 ☆逻辑主线:以生活的变化和文明的演进为主导
假如有条件
提供资源、辅助活动
意义:辩证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树 立环保意识与公民责任感 。
二、教学建议
(一)把握几对关系
1、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2、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3、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4、分科与综合的关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单元教材分析与建议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单元教材分析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a3bf4e3d5bbfd0a78567318.png)
☆人民大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关注中华文明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
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设计
综合探究一 综合探究二 综合探究三 综合探究四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感悟沧桑巨变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历史→现实→未来
(二)教材结构
史前时代 文明的起源
农耕文明时代 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4、案例呈现
以第二单元第二课为例
早期国家的形成
城市开始出现 乌尔城、摩享佐· 达罗、二里头 王权神圣 法老、汉谟拉比、大禹
分化的社会
军队与刑法
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商王朝
古代埃及、夏商王朝
5、突出史观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文明传承的时间和空间联系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趋势
西亚
新 月 形 沃 土
印度
印度 河与 恒河 的哺 育
中国
黄 河 与 长 江
意义:了解四大文明的概貌、空间分布及其特 色,体会大河流域在世界文明起源中的作用 。
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
城市开始出现
乌尔城 摩亨佐· 达罗 二里头 古代埃及法老
王权神圣
早 期 国 家
汉谟拉比 大禹与九鼎 古代埃及
分化的社会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商王朝 古代埃及
第二单元
得天独厚的大 河文明 早期国家的形 成 告别野蛮
文明的起源
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 (重点突出物质文明) 文明起源的政治特征 (重点突出政治文明) 文明起源的文化特征 (重点突出精神文明)
内容主题:文明起源时期的经济、政治与文 化。
第一课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典型的大河文 明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一、教材分析 本单...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一、教材分析 本单...](https://img.taocdn.com/s3/m/b11df8848762caaedd33d49d.png)
乌尔城 摩亨佐·达罗 摩亨佐 达罗 二里头 古代埃及法老
早 期 国 家
王权神圣
汉谟拉比 大禹与九鼎 古代埃及
化的
古代
的 王
制
与 法 化的 与 的 法
古代埃及 王
城市出现 王权神圣 早期国家的形
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 第一课时 ★ 教材结构
乌尔城 城市出现 社会生产力发展 贫富分化 摩亨佐•达罗 摩亨佐 达罗 二里头 古埃及法老 王权加强 汉谟拉比 大禹与九鼎 教学重点:认识早期社会文明,了解人类进步的历程。 教学重点:认识早期社会文明,了解人类进步的历程。 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历史现象。明确城市、 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历史现象。明确城市、国家的出现是人 类社会进步的象征。 类社会进步的象征。 国家产生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前阅读七年级上册相关内容。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前阅读七年级上册相关内容。 这三种文字有什么共同点?三种文字各自特点有哪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题:这三种文字有什么共同点?三种文字各自特点有哪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 师可以用图表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突出重点。如下表: 师可以用图表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突出重点。如下表: 各自特点 发源地 尼罗河 流域 两河 流域 黄河流 殷墟) 域(殷墟) 形成 时间 公元前 3100年 3100年 左右 公元前 3200年 3200年 左右 商朝 发明者 古埃 及人 苏美 尔人 中国商 朝人 构造特点 “画成其 物” 笔画像 楔子 书写材料
(6)在整个教学的结束部分,可以设计一张表格,来巩固并进 在整个教学的结束部分,可以设计一张表格, 行知识的梳理。 行知识的梳理。
文明古国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我们传承的文明》全书知识结构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我们传承的文明》全书知识结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2a025f168884868762d65c.png)
案例一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类型 内发型 工业文明 农业 文明
转 变 类 型
内发 型现 代化
西欧、 北美的 一些国 家
传导型 工业文明
传导 型现 代化
中国、 日本、 土耳其 等国家
案例二 工业文明前后现代化模式的变化 社会制度
20世纪以前 工业文明国家 都确立的是资 本主义制度 工业文明的表 现:资本主义 一统天下 20世纪以后 资本主 义制度 社会主 义制度
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
手工工场 手工作坊向手 工工场转变
两个 内容
商业的发展,新 的社会阶层诞生
工业文明 过渡到工 业文明的 准备阶段
意义:了解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的曙 光首先在西欧出现,工商业的兴起是其 重要表现。
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手工工场的兴起 1.手工作坊向手工工场的转变 手工作坊主“自己纺线织布,家里人帮 忙;人手不够的时候,还会收一名学徒,或 者请两名妇女来帮忙”; 手工工场阶段,他会“雇佣一千多名工 人,按日付给工人工资,自己不再亲自参加 生产……
“教皇奶牛”的解放 关键词:罗马天主教会 路德 宗教改革 宗教形势
近代科学的诞生 要点:人地关系的变化 人对自然认识的深化
理性之光
关键词:启蒙运动 伏尔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卢梭(主权在民) 百科全书派
第三课
正面 影响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全球联系的加强 (不同区域间文明 的交流 ) 黑人是怎样来到 美洲的(罪恶的 奴隶贸易)
“发现新 大陆” (新航路 的开辟)
世界开始 走向整体
负面 影响
意义:新航路的开辟既加强了全球的联系, 也给一些国家和地区带来灾难,这一时期,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第四课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教案.doc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3dd3f6a7f1922791788e87f.png)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火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2、周朝改革了商朝的制度,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礼乐文明,礼乐文明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相传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3、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反映了当时西周的分封制。
二、东周:1、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平王建立东周,都城洛邑,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公元前221年)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
2、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共同有的是:齐倒是公、晋文公、楚庄王。
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同时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并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最先称编。
3、战国七雄是指:秦、楚、燕、齐、赵、魏、韩七国。
他们为确立统治地位,维护自己的得利益,打着“富国强兵”的旗号,先后进行变法,主要有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①废除土地私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④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4、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同时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学派代表人主张或观点格言儒家孔了仁爱、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政、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1.1从尼罗河流淌出的古埃及文明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1.1从尼罗河流淌出的古埃及文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797d4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f.png)
3.信息化资源:历史教学视频、纪录片、图片、地图、在线讨论区等。
4.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史料解析、课堂讲授等。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PPT、视频等预习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和金字塔的建筑艺术。
2.理解金字塔的建筑艺术特点及其背后的象征意义。学生能够描述金字塔的建筑特点,理解其象征意义,并认识到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之一。
3.掌握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生能够了解古埃及的主要宗教信仰,知道宗教信仰对古埃及社会生活的影响,例如宗教对古埃及艺术、建筑和政治的影响。
4.了解古埃及文明的文化成果,如文学、艺术、科学等。学生能够了解古埃及文明在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成果,知道古埃及文明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古埃及文明的特点、金字塔的建筑艺术等。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世袭制:古埃及实行世袭制,法老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中央集权:古埃及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的管理制度。
-官僚制度:古埃及建立了官僚制度,包括官员的选拔、职责等。
-司法制度:古埃及建立了司法制度,包括法官、审判程序等。
-了解古埃及文明的文化成果
6.教学方法:
-讲授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1.3.3《西方文明之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1.3.3《西方文明之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855a6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3.png)
简短介绍古希腊文明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古希腊文明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希腊文明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古希腊文明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古希腊文明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6)开展以古希腊文明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或项目制作,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7)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全面的古希腊文明知识。
七、板书设计
1. 古希腊文明概述
① 自然地理环境:爱琴海、希腊半岛、山脉、岛屿
② 希腊城邦的兴起:公元前8世纪、城邦制度、自治、贸易
③ 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公民参与、法律制度
《古希腊奥运会》(作者:戴维·C. 扬)
《古希腊文学》(作者:丹尼尔·H. 汉密尔顿)
《古希腊的科学与数学》(作者:约翰·V. 沃克)
2. 拓展要求:
(1)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了解古希腊文明的历史、政治、艺术、哲学、神话、文学、科学等各个领域。
(2)学生可以阅读上述拓展内容中的书籍,也可以观看相关视频资源,如纪录片、讲座等,以加深对古希腊文明的理解。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古希腊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9a8ba925c52cc58ad6bea2.png)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八年级的主题是我们传承的文明,内容侧重点与七年级不同。
八年级讲述社会为什么是这样,侧重于沿着时间纬度讲授人类文明的主要方面,但同时对历史的呈现采用案例式的形式,并把有许多共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讲授。
所以教学的难度比较大,我将先介绍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然后再针对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学中的难点,提出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一些对策。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讲述人类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内容的设计有以下特点:1过去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分别讲述人类的起源,包括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等内容,十分重复;而且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出现国家,更没有中国、外国之分,不好说元谋人、北京人就是“中国”的古人类,只能说是在今天中国的境内发现的远古人类,教材的安排体现了中外合编的好处,表现了人类历史的基本共性。
2本课讲述了史前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对这一时代的具体特点,以周口店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为个案,采用了整套教材“案例式”的一贯方式。
在讲述人类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对人类产生的自然环境的介绍。
这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在人类起源的过程中具有极为重大的作用,说明远古人类就是在与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例如,P4如果知道生态变化,学生能够通过探究发现古猿进化为人的过程。
我们在教学中是列举了两只古猿群,他们所处环境不同,一支进化成人,一支进化成猴子(黑猩猩)。
创设这样的情境进行探究,效果很好。
另一方面对自然环境的挖掘也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展示地理教育中除区域特点、空间差异以外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内容。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讲述了史前社会的新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人类社会比以前有了很大发展,故分物质生活、社会组织和精神生活进行介绍。
“石镰与陶器”主要讲原始农业和手工业,但在讲原始农业(包括畜牧业)时,无法回避野生动植物的驯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单元教材分析与建议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单元教材分析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c81eecb33d4b14e85246827.png)
吉尔 伽美 什
荷马 史诗
炎 帝 的 传 说
黄 帝 的 传 说
大 禹 的 传 说
意义:从传说故事中了解人类向文明时代过 渡时期所创造的文明成就
综合探究一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谁来保护“北京人”的家 园?
提出问题
怎样评价他们的做法?
分析问题
我们的行动
解决问题
意义:通过对文物古迹现状的了解,分析保 护文物古迹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自 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6、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二)两个案例说明
1、《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教学案例
2、《跨越时空的见证》教学设计
谢 谢!
;
/ 猫先生电竞
rtz32qts
起来,哽咽着说:“好娃儿,义父今日能有你们,是我三生的福分啊!只是,义父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们的东西„„”尚文激 动地说:“义父您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很多了,您教我们如何做人„„”尚英流着泪接着说:“还教了我们那么多文化知识„„” 尚武被扶起来后直接就扑在了耿老爹的怀里,动情地说:“您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李长善激动地对妻子说:“你快去准备 酒菜,咱们大家一起喝杯认亲的喜酒啊!”当晚,在热泪和欢笑中,大家请华老郎中坐在正位,李长善和耿老爹左右相陪,李 妻坐在丈夫旁边,李尚武坐在耿老爹旁边,尚文和尚英坐在华老郎中对面,高高兴兴地喝了认亲酒。次日晚饭后,华老郎中继 续为耿老爹进行后续。半个月后,耿老爹终于把被洪水卷走的瞬间所采取的自救措施、两年半之前在青松山上小寺庙里的经历, 以及那日午后为寻找“小直子”而胡乱转悠到山镇外遇到小尚武„„也全部记起来了。直到这个时候,华老郎中才确认,耿老 爹终于彻底清醒了。当耿老爹把在小寺庙里的经历讲给李长善和华老郎中之后,李长善也将当初王郎中见到小沙弥着急寻找他 的事情说了一遍。耿老爹听着听着就流下了眼泪,听完了以后,他心情复杂地说:“小沙弥是我第一个认作‘小直子’的娃儿。 他也就武儿当年的那个年龄,非常聪明善良,任凭我怎么追着他喊‘小直子’,爹长爹短的缠着他,不让他离开半步,他都从 来没有不耐烦过我。问他哥哥和姐姐哪里去了,他就换着法子哄着我„„小寺庙里的长老还为我采药治病扎针的,费了不少心 呢!还有啊,那个憨憨的大徒弟和二徒弟对我也很不错!我想过些日子咱地里的活儿不太忙了的时候,去看看这师徒四人,谢 谢人家当初救了我!”李长善说:“耿大哥真是有情有义的人,但你不必去了。听后来给你看病的几位郎中说,那个小寺庙里 一年多之前就空无一人了!”耿老爹不解:“为什么啊?那位长老的年龄是大了一些,但他的三个徒弟还小呢!尤其那个小沙 弥,我一闭上眼就会看到他机灵可爱的样子,很想再见见他!”李长善说:“听几位郎中都说,老和尚圆寂以后,三个徒弟都 不愿意再辛苦维持,就各自回家还俗了。也是的,那个小寺庙香火不旺,维持很难的。三个徒弟年龄都不大,还俗了也未尝不 是一件好事情!”耿老爹问:“郎中们可说过这三个徒弟都是哪方人氏,我想再见见那个小沙弥。还有,哪天了我想去给圆寂 的老和尚烧烧纸!”李长善叹口气说:“唉,三个徒弟是哪方人氏有谁会知道呢!至于给老和尚烧纸也是没有必要的。据说, 圆寂后的和尚们本不兴这个呢!”耿老爹听了,不断地摇头叹息。李长善就劝他,说:“这就是他们出家人常说的‘缘’啊! 凡事皆是缘。有缘就聚,缘尽了就散。这人哪,随缘就最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课标 二、说教材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过程(重点介绍)
四、说学法
1.情境教学法 2.小组合作法
五、说过程(40分钟)
导入 站立起来的祖先
进化出来的人类 (亮点)
小结 巩固练习
五、说过程
1.导入(2分钟) 调动兴趣 问题导入: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五、说过程
2.站立起来的祖先(16分钟)
3 以小明在博物馆所拍下的一张 照片,让学生模拟照片中的四 种形态,体验每一种形态的活 动差异,从而理解直立行走的 必然性和其对人类产生的意义
提高 兴趣
提高认知和 理解能力
五、说过程
3.进化出来的人类(15分钟)
1
1 根据小明的笔记,得知元 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 早人类化石即可
五、说过程
4.巩固练习
小明在参观完博物馆之旅后,他认为谁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最像(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
小明在参观北京人馆时,无法看到以下哪些展览( )。 A.用火烧烤食物 B.使用打制石器 C.过群居生活 D.会人工取火
小明认为与动物相比,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是( )。 A.用语言交流B.会制造工具C.会直立行走D.会保护自己
以小明在人类博物馆的所见所 闻作为解决上问题的答案,由 此导入课程的学习
吸引 注意
五、说过程
1
Hale Waihona Puke 人类起源馆2.站立起来的祖先(18分钟) 2
3
1 根据小明的随性笔记,教师 组织学生讨论自然环境对人 类起源的直接影响
2 向学生展示小明从博物 馆带回的宣传册子,里 面有关于古猿下地生活 后通过劳动适应新环境 和谋生的故事,让学生 理解劳动在人类进化过 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说过程
3.中国地区猿到人的进化(13分钟)
(出土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石器)
防止混淆
培养历史思维 和推理能力
五、说过程
4.小结(5分钟)
人
磨制石器 人工取火 氏族生活
打制石器
天然火 群居生活
(距今约1.8 万年)
(距今约70 ~20万年)
(距今约170 万年)
猿 自然环境、劳动、直立行走等因素的推动 人
促进系统 连贯的理解
五、说过程
3.中国地区猿到人的进化(13分钟)
小明在北京人馆和山顶洞人馆中所
记录的图文资料展示给同学们,以
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同学们根据提供
的材料充当考古学家,尽可能还原
当时北京人和山顶
北京人
洞人的生活状况, 时间
山顶洞人
并完成表格填写。 外貌特征
工具类型
与自然环境 的关系
生活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