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笔记--必修1
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总结
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总结数学考试要注重计算,很多孩子成绩丢分在计算上,解题步骤没有问题,但是计算的过程中出现马虎的问题,导致丢分,影响整体成绩。
下面是整理的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次函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例1:一个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2cm,挂上物体后会伸长,伸长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
如果挂上3kg物体后,弹簧总长是13.5cm,求弹簧总长是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果弹簧最大总长为23cm,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分析:此题由物理的定性问题转化为数学的定量问题,同时也是实际问题,其核心是弹簧的总长是空载长度与负载后伸长的长度之和,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则可由最大总长→最大伸长→最大质量及实际的思路来处理.解:由题意设所求函数为y=kx+12则13.5=3k+12解k=0.5∴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0.5x+12由题意,得:23=0.5x+12=22解之,x=22∴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22例2:(1)y与x成正比例函数,当y=5时,x=2.5,求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1,2)和B(3,-5)两点,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解:(1)设所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把y=5,x=2.5代入上式得,5=2.5k解得k=2∴所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设所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此图象经过A(-1,2)、B(3,-5)两点,此两点的坐标必满足y=kx+b,将x=-1、y=2和x=3、y=-5分别代入上式,得2=-k+b,-5=3k+b解得k=-7/4,b=1/4∴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7x/4+1/4例3:拖拉机开始工作时,油箱中有油2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5升,求油箱中的剩余油量Q(升)与工作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并且画出图象.分析:拖拉机一小时耗油5升,t小时耗油5t升,以20升减去5t升就是余下的油量.解:函数关系式:Q=20-5t,其中t的取值范围:0≤t≤4。
「高中数学必修1-4知识点总汇」
数学必修1-5常用公式及结论必修1: 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x A ∈,都有 x B ∈,则称A 是B 的子集。
记作A B ⊆ 真子集:若A 是B的子集,且在B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 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A B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φ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B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B补集:在全集U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U C A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二、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二、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1, x 2∈D,且x 1 < x2①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增函数②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减函数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三、二次函数y = ax 2 +b x + c (0a ≠)的性质1、顶点坐标公式:⎪⎪⎭⎫ ⎝⎛--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a bx 2-=,最大(小)值:a b ac 442-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1)am• a n = am+ n ,(2)nm n m aa a -=÷,(3)( a m ) n =a m n (4)( ab ) n= a n • b n(5) n n n b a b a =⎪⎭⎫ ⎝⎛(6)a 0= 1 ( a≠0)(7)n n a a 1=- (8)m n m n a a =(9)m n m naa 1=-2、根式的性质(1)na =.(2)当na =; 当n 为偶数时,0||,0a a a a a ≥⎧==⎨-<⎩.4、指数函数y = a x (a > 0且a ≠1)的性质:(1)定义域:R ; 值域:( 0 , +∞) (2)图象过定点(0,1)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五、对数与对数函数1对数的运算法则:(1)a b = N <=> b = log a N (2)lo g a 1 = 0(3)l og a a = 1(4)lo g a a b = b(5)alog a N= N(6)lo g a (MN ) = lo g a M + lo g a N (7)l og a (NM) = l og a M -- l og a N(8)lo g a N b = b log a N (9)换底公式:log a N =aNb b log log(10)推论 log log m na a nb b m=(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 (11)l ogaN =aN log 1(12)常用对数:lg N = log 10 N (13)自然对数:ln A = log e A (其中 e = 2.71828…) 2、对数函数y = log a x (a > 0且a ≠1)的性质:(1)定义域:( 0 , +∞) ; 值域:R (2)图象过定点(1,0)六、幂函数y = x a 的图象:(1) 根据 a例如: y = x 2 21x x y == 11-==x xy 七.图象平移: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 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 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八.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y N p =+.九、函数的零点:1.定义:对于()y f x =,把使()0f x =的X 叫()y f x =的零点。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重点知识整理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重点学问整理学习数学时要努力当课堂的仆人。
要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认真观看老师的每一个演示试验,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动参与课堂商量。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重点学问整理,期望对你们有关怀!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重点学问整理1. 函数的奇偶性(1)假设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2)假设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那么 f(0)=0(可用于求参数);(3)推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 (f(x)≠0);(4)假设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冗杂,应先化简,再推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违反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2. 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假设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假设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争辩函数的问题确定要留意定义域优先的原那么。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5)假设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那么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 对称;4.函数的周期性(1)y=f(x)对x∈R时,f(x +a)=f(x-a) 或f(x-2a )=f(x) (a0)恒成立,那么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2)假设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那么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3)假设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那么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4)假设y=f(x)关于点(a,0),(b,0)对称,那么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那么函数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6)y=f(x)对x∈R时,f(x+a)=-f(x)(或f(x+a)= ,那么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5.方程k=f(x)有解 k∈D(D为f(x)的值域);6.a≥f(x) 恒成立 a≥[f(x)]max,; a≤f(x) 恒成立 a≤[f(x)]min;7.(1) (a0,a≠1,b0,n∈R+);(2) l og a N= ( a0,a≠1,b0,b≠1);(3) l og a 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4) a log a N= N ( a0,a≠1,N0 );8. 推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1)A中元素必需都有象且唯一;(2)B中元素不愿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违反的象;9. 能娴熟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推断函数的奇偶性。
必修1高一数学笔记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一.集合1.定义: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2.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集合1=集合2:构成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和∉(1)a属于集合A:a∈A(2)a不属于集合A:a∉A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1)N={全体非负整数}={全体自然数}={0,1,2,……}(2)N+/N* ={全体正整数}={1,2,3,……}(3)Z={全体整数}={…,-2,-1,0,1,2,…}(4)Q={全体有理数}(5)R={全体实数}6.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7.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如{1,2,3,4}(2)描述法:把集合中对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如{x|x-3>2,x∈N} 8.奇数集A={x|x=2k+1,k∈Z}偶数集B={x|x=2k,k∈Z}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定义: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若任意x∈A,都有x∈B,称A为B的子集。
记作:A含于B(A⊆B),B包含于A(B⊇A)2.不包含: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A⊈B3.注意:(1)A不包含于B,记作A⊈B(2)任意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A⊆A(3)规定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4)若A⊆B,且B⊆C,则A⊆C4.Venn图(韦恩图)5.集合相等:两个集合中全部元素相同A=B满足A⊆B,B⊆A,即A=B6.真子集:若集合A⊆B,存在元素x∈B且x∉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propersubset)。
高中数学:必修1-6重难点梳理
高中数学:必修1-6重难点梳理必修1第一章:集合和函数的基本概念错误基本都集中在空集这一概念上,而每次考试基本都会在选填题上涉及这一概念,一个不小心就是五分没了次一级的知识点就是集合的韦恩图,会画图,集合的“并、补、交、非”也就解决了,还有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的单调性、增减性的概念,这些都是函数的基础而且不难理解。
高三生在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反复去记这些概念,最好的方法是写在笔记本上,每天至少看上一遍。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三大函数的运算性质及图像。
函数的几大要素和相关考点基本都在函数图像上有所体现,单调性、增减性、极值、零点等等。
关于这三大函数的运算公式,多记多用,多做一点练习基本就没多大问题。
函数图像是这一章的重难点,而且图像问题是不能靠记忆的,必须要理解,要会熟练的画出函数图像,定义域、值域、零点等等。
对于幂函数还要搞清楚当指数幂大于一和小于一时图像的不同及函数值的大小关系,这也是常考常错点。
另外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对立关系及其相互之间要怎样转化问题也要了解清楚。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主要就是函数与方程的结合。
其实就是方程的实根,即函数的零点,也就是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
这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这一章的重点,要学会在这三者之间的灵活转化,以求能最简单的解决问题。
关于证明零点的方法,这是这一章的难点,几种证明方法都要记得,多练习强化。
二次函数的零点的Δ判别法,这个倒不算难。
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绘制不算难。
但是从三视图复原出实物从而计算就需要比较强的空间感,要能从三张平面图中慢慢在脑海中画出实物。
这就要求学生特别是空间感弱的学生多看书上的例图,把实物图和平面图结合起来看,先熟练地正推,再慢慢的逆推。
有必要的还要在做题时结合草图,不能单凭想象。
后面的锥体柱体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把公式记牢问题就不大。
做题表求表面积时注意好到底有几个面,到底有没有上下底这类问题就可以。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一章除了面与面的相交外,对空间概念的要求不强,大部分都可以直接画图,这就要求学生要多看图,自己画草图的时候要严格注意好实线虚线,这是个规范性问题。
最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等式与不等式2.1.1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集
所以方程的解集为{-1,2}.
反思感悟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①将方程右边的各项移到方程左边,使方程右边为0;
②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的形式;
③令每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2
2
本 课 结 束
果a=0时,两边都除以a,无意义,故选项D符合题意.
2.下列分解因式错误的是(
)
A.a2-5a+6=(a-2)(a-3)
B.1-4m2+4m=(1-2m)2
C.-4x2+y2=-(2x+y)(2x-y)
1 2 2
D.3ab+ a b +9=
4
1
3+ ab 2
2
答案 B
解析 A选项,根据十字相乘分解因式可知,A正确;B选项中1+4m2-4m=(12m)2,左右两边不相等,所以B错误;C选项,根据平方差公式可知C正确;D选
2 = 2,
所以 3 = 3, 即 a+b=5.
5 = + ,
5.若式子3x2-mx-2因式分解的结果是(3x+2)(x+n),试求实数m,n的值.
= 1,
3 + 2 = -,
解 ∵(3x+2)(x+n)=3x +(3n+2)x+2n=3x -mx-2,∴
∴
= -1.
2 = -2,
(1)求出m的值并画出此二次函数的图像.
(2)求此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及函数图像顶点的坐标.
(3)x取什么值时,函数图像在x轴上方.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数学课堂笔记必修一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数学课堂笔记必修一一、函数与三角函数1.1 函数的基本概念定义1.1.1:函数从一个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a,都唯一地对应到另一个集合B中的一个元素f(a),则称这样的对应f为一个函数。
定义1.1.2:自变量和因变量在函数f中,元素a称为自变量,元素f(a)称为因变量。
定义1.1.3:定义域和值域f的定义域是由自变量构成的集合A,f的值域是由因变量构成的集合B。
1.2 函数的表示方法1.2.1 显式表示法在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内,用公式或者算式来表示函数的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函数f(x)=x^2-2x+1就是一个用显式表示法表示的函数。
1.2.2 隐式表示法在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内,无法用公式或者算式来表示函数的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复杂的方程或者不等式来描述函数。
例如,方程x^2+y^2=1就是一个用隐式表示法表示的函数。
1.2.3 参数表示法在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内,用一个参数表示函数的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函数f(x)=sin(x)就是一个用参数表示法表示的函数,其中sin是一个参数。
1.2.4 函数图像函数图像是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图形。
如果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实数集合,那么可以用二维笛卡尔坐标系来表示函数的图像。
例如,函数f(x)=x^2-2x+1的图像是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1.3 三角函数1.3.1 弧度制弧度(radian)是表示角度大小的一种单位。
一弧度表示角度中圆心角对应的弧长等于半径的长度。
例如,一个半径为1的圆的周长是2π,那么一弧度对应的角度大小就是360°/2π≈57.3°。
1.3.2 三角函数的定义令在单位圆上顺时针旋转的角度为θ,则定义三角函数为:sinθ=纵坐标(y)cosθ=横坐标(x)tanθ=纵坐标(y)/横坐标(x)cotθ=横坐标(x)/纵坐标(y)secθ=1/cosθcscθ=1/sinθ1.3.3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θ+cos^2θ=1tanθ=sinθ/cosθcotθ=1/tanθ1.3.4 三角函数的性质周期性:sin(x+2π)=sinx,cos(x+2π)=cosx,tan(x+π)=tanx,cot(x+π)=cotx。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
必修 1 数学知识点会合间的基本运算1 、 一般地,由全部属于会合 A 或会合 B 的元素构成的会合,称为会合 A 与B 的并集.记作: A B .2 、 一般地,由属于会合 A且属于会合 B 的全部元素构成的会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 .记作: AB子集:对随意 x A ,都有 xB ,则称 A 是 B 的子集。
记作 A B 真子集:若 A 是 B 的子集,且在 B 中起码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 A ,则 A 是 B 的真子集,记作 AB 会合相等:若:AB, BA ,则A B自然数集: N 正整数集: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奇偶性1 、 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 fx 为偶函数 .偶函数图象对于 y 轴对称 .2 、 fxf x ,那么就称函数f x 为奇函数 .奇函数图象对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 一般地,假如 x na ,那么 x 叫做 a 的 n 次方根。
此中 n 1,n N .2、 当 n 为奇数时, n a na ;当 n 为偶数时, n a n a .n1⑴ a mma n am n N *m;⑵n0 ;0, ,,1aan n⑴ arasar sa 0, r , s Q ;⑵ a rsarsa 0, r , s Q ⑶ ab ra rb ra 0,b 0, r Q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 记着图象: ya x a 0, a1复合函数的单一性 : 同增异减三、二次函数 y = ax 2 +bx + c ( a0 )的性质1、极点坐标公式:b , 4ac b 2 , 对称轴:xb ,最大(小)值: 4ac b 22a 4a2a 4a2.二次函数的分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3)两根式f ( x) ax 2 bx c(a 0) ; (2)极点式 f ( x) a( x h)2 k (a 0) ; f ( x) a( x x 1 )( x x 2 )(a 0) .§、对数与对数运算1、 a xN log a N x ;2、 a log a Na .3、 log a 1 0 ,log a a 1.4、当 a0, a 1, M0, N0 时:⑴log a MNlog a M log a N ;⑵ log a M log a M log a N ;⑶ log a M n nlog a M .N换底公式:log c b1log a b a 0, a 1, c 0, c 1, b 0 .;log a b a 0, a 1, b 0, b 1 .log c a log b a记着图象:y log a x a 0, a1§、幂函数1、几种幂函数的图象:1、幂的运算法例:( 1) a m a n = a m + n,( 2)a m a n a m n,(3)( a m)n= a m n(4)( ab )n= a n b nna n n n1( 5)a(6) a 0= 1 ( a ≠0)()an1() a m m a n()amb b n7a n89m a n必修 2 数学知识点⑴圆柱侧面积;S侧面 2 r l⑵圆锥侧面积:S侧面r l⑶圆台侧面积: S侧面r l R l⑷体积公式:V柱体S h; V锥体1S h ;V台体1S上S上S下S下 h 33⑸球的表面积和体积:S球 4 R2,V球4R3. 3第三章:直线与方程y2y1 1、倾斜角与斜率:k tanx2x12、直线方程:⑴点斜式:y y0k x x0⑵斜截式:y kx b⑶两点式:y y1x x1 y2y1x2x1⑷一般式:Ax By C0⑴ l 1 // l 2A1B2A2B1 ;B1C2B2 C1⑵ l1和 l 2订交A1B2A2B1;⑶ l1和 l 2重合A1 B2A2B1 ;B1C2B2 C1⑷ l 1l 2A1 A2B1B20 .5、两点间距离公式:P1 P2x2x12y2y12 6、点到直线距离公式:3、对于直线:d Ax0By0CA2B2l1 : y k1x b1 , l 2 : y k2 x b2有:⑴ l 1 // l 2k1k 2 ;b1b2⑵ l 1和 l 2订交k1k2⑶ l 1和 l 2重合k1k 2 ;b1b2⑷ l 1 l 2k1 k21.4、对于直线:l1 : A1x B1 y C10,有:l 2 : A2 x B2 y C20第四章:圆与方程1、圆的方程:⑴标准方程:x a 2y b 2r 2⑵一般方程: x 2y 2Dx Ey F0.2、两圆地点关系: d O1O2⑴外离: d R r ;⑵外切: d R r ;⑶订交: R r d R r ;⑷内切: d R r ;⑸内含: d R r .3、空间中两点间距离公式:P1 P2x2x12y2y12z2z12必修 4 数学知识点第一章、三角函数2、l.§、随意角r1、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观点.3、弧长公式:l n RR .2、与角终边同样的角的会合:1802k , k Z .n R 21 lR .4、扇形面积公式:S§、弧度制3602 1、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1 弧度§、随意角的三角函数1、设是一个随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那么:2、设点A x0, y0为角终边上随意一点,那么:(设 r x02y02)siny 0, cosx 0 , tan y0 .rrx 03、 sin , cos , tan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和三角函数线的画法.4、 引诱公式一:sin 2k sin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cos 2k cos , (此中: k Z )、 平方关系: sin 22tan2ktan .1cos1.sin2 、 商数关系: tan.cos§、三角函数的引诱公式 1 、 引诱公式二:sin sin , coscos ,tantan .2 、引诱公式三:§、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 、 coscos cos sin sin2 、 sinsin cos cos sin3 、 sin sin coscos sin4 、 tan tan tan .1 tan tan5 、 tantan tan .1 tan tan§、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 、 sin 22 sin cos,变形: sincos 12 sin 2 .2 、 cos2cos 2 sin 22 cos 211 2sin 2,变形 1: cos 21 cos2 ,2 变形 2: sin21 cos2 .2 3 、 tan 22 tan.1 tan2sin sin ,cos cos ,tantan .3、引诱公式四:sin sin ,cos cos ,tantan .4、引诱公式五:sincos ,2cossin .25、引诱公式六:sincos ,2cossin .2必修 5 数学知识点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图象定义域R R{x| x ≠ +k π,k∈ Z}2值域[-1,1][-1,1]R周期性2π2ππ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增区间 [- π +2kπ , 2k π]减区间 [2k π ,π+2k π ]增区间 [-+2kπ ,( k ∈Z )增区间+2kπ ]单一性22(-+k π , +k π) 3减区间 [+2kπ ]22 +2kπ ,( k∈ Z ) 22对称轴x =+ k π( k∈ Z )x = k π ( k ∈ Z )无2对称中( kπ ,0 ) ( k ∈ Z )(+ k π ,0 )( k ∈ Z )( k ,0 ) ( k ∈ Z )心22二、平面向量1、向量的模计算公式:( 1)向量法: | a | =a a2 a;( 2)坐标法:设a =( x,y),则 |a | =x 2y 2 2、单位向量的计算公式:( 1)与向量a =( x,y)同向的单位向量是x,y;x2x2y 2y 2( 2)与向量a =( x,y)反向的单位向量是x,y;x2y 2x 2y 23、平行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一直量平行。
人教版数学高一-高中数学课堂笔记--必修1
A、描点法:
B、图象变换法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
1)平移变换
2)伸缩变换
3)对称变换
4.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5.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对应关系):A(原象) B(象)”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 B(读作‘A并B’),即A B ={x|x A,或x B}).
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 ,即
CSA=
韦
恩
图
示
性
质
A A=A
A Φ=Φ
A B=B A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幂值 真数
= N = b
底数
指数 对数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 ,且 , , ,那么:
· + ;
- ;
.
注意:换底公式
( ,且 ; ,且 ;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1) ;(2) .
(三)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 ,且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包括: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的三大特性(描述性、整体性和广泛性)、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的相等判断、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集合的分类(有限集和无限集)、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表示的三大方法(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的相等和空集)、集合的基本运算等。
此外,还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以及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等知识点。
如需更多高中数学知识点,可以查阅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或教辅资料,也可以请教数学老师或同学。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1.1集合的概念
高中数学学习指导
1、上课专注,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2、复习整理,有疑必清,有错必纠,作业认真, 正确率高; 3、熟记数学概念,数学语言,数学记号,解题格 式表达准确规范; 4、每周小结、错题归类,正解点评,做好错题集。
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已接触过一些集合,如
(1)1~10之间的所有偶数; (2)立德中学今年入学的全体高一学生; (3)所有正方形;
课堂小结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每个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 2.集合元素的性质: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任意性;
3.数集及有关符号:
4.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5. 集合的分类。
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杂集等。
高中数学重点研究的两类集合: 数集: {x∈A| P(x)} 点集: {(x,y)| P(x,y)}
问题4:A={a, b, c},B={b, a, c}是否表示为同一集合?
(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A,那么某对象a在或不在这个
集合中就确定了. 即要么a∈A, 要么a A,判断标准明确.
(2)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即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的.
(3)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
(1) {x∈N|x是15的约数} {1,3,5,15}
先看清是数集还是点集?
(2) {(x,y)|x∈{1,2},y∈{1,2}} {(1,1),(1,2),(2,1)(2,2)} 注:防止把{(1,2)}写成{1,2}或{x=1,y=2}
(3) {(x,y)|x+y=2且x-2y=4}
{( 8 , 2 )} 33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1-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1-全册-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表示自然数集,或表示正整数集,表示整数集,表示有理数集,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与集合的关系是,或者,两者必居其一.(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③描述法:{|具有的性质},其中为集合的代表元素.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子集(或A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1)AA(2)(3)若且,则(4)若且,则或真子集AB(或BA),且B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1)(A为非空子集)(2)若且,则集合相等A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B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A(1)AB(2)BA(7)已知集合有个元素,则它有个子集,它有个真子集,它有个非空子集,它有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且(1)(2)(3)⑷Α?B?A∩B=A 并集或(1)(2)(3)⑷A?B?A∪B=B补集?uA⑴(?uA)∩A=?,⑵?uA∪A=U,⑶?u?uA=A,⑷?uA∩B=?uA∪?uB,⑸?u(A∪B)=(?uA)∩(?uB)⑼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0-1律:等幂律:求补律:A∩?uA=?A∪CuA=U?uU=??u?=U反演律:?u(A∩B)=(?uA)∪(?uB)?u(A∪B)=(?uA)∩(?uB)第二章函数§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一、映射1.映射: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到的映射,记作.2.象与原象:如果f:A→B是一个A到B的映射,那么和A中的元素a对应的叫做象,叫做原象。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选修全部知识点精华归纳总结
必修1数学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记作B A ⊆.2、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4、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2个子集,21n-个真子集.§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1.2.1、函数的概念1、设A、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1.2.2、函数的表示法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1)定义法: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格式: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21x f x f -=…(2)导数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1.3.2、奇偶性1、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2、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知识链接:函数与导数1、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①'C 0=;②1')(-=n n nxx ;③x x cos )(sin '=;④x x sin )(cos '-=;⑤a a a xx ln )('=;⑥xx e e =')(;⑦a x x a ln 1)(log '=;⑧xx 1)(ln '=3、导数的运算法则(1)'''()u v u v ±=±.(2)'''()uv u v uv =+.(3)'''2((0)u u v uv v v v -=≠.4、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复合函数(())y f g x =的导数和函数(),()y f u u g x ==的导数间的关系为x u x y y u '''=⋅,即y 对x 的导数等于y 对u 的导数与u 对x 的导数的乘积.解题步骤:分层—层层求导—作积还原.5、函数的极值(1)极值定义:极值是在0x 附近所有的点,都有)(x f <)(0x f ,则)(0x f 是函数)(x f 的极大值;极值是在0x 附近所有的点,都有)(x f >)(0x f ,则)(0x f 是函数)(x f 的极小值.(2)判别方法:①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x f >0,右侧)('x f <0,那么)(0x f 是极大值;②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x f <0,右侧)('x f >0,那么)(0x f 是极小值.6、求函数的最值(1)求()y f x =在(,)a b 内的极值(极大或者极小值)(2)将()y f x =的各极值点与(),()f a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为极小值。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1 知识点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1. 设A (x 1,y 1,z 1),B (x 2,y 2,z 2),则AB →=(x 2-x 1,y 2-y 1,z 2-z 1).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则(1)平行关系:当b ≠0时,a ∥b ⇔a =λb ⇔a 1=λb 1,a 2=λb 2,a 3=λb 3(λ∈R );(2)垂直关系:a ⊥b ⇔a ·b =0⇔a 1b 1+a 2b 2+a 3b 3=0.注意:设a =(x 1,y 1,z 1),b =(x 2,y 2,z 2),若a ∥b ,则x 1x 2=y 1y 2=z 1z 2成立的条件是x 2y 2z 2≠0. 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P 1(x 1,y 1,z 1),P 2(x 2,y 2,z 2),则P 1P 2=|P 1P 2—→|=(x 2-x 1)2+(y 2-y 1)2+(z 2-z 1)2.3.空间向量的夹角公式: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则cos 〈a ,b 〉=a ·b |a ||b |=a 1b 1+a 2b 2+a 3b 3a 21+a 21+a 21b 21+b 22+b 23. 4. 对空间任意一点O ,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ABC 内⇔存在实数x ,y ,使OP →=OA →+xAB →+yAC →.我们把这个式子称为空间平面ABC 的向量表示式.爪型定理:对空间任意一点O ,则OP xOA yOB =+()1x y +=⇔P A B 、、三点共线.对空间任意一点O ,则OP xOA yOB zOC =++()1x y z ++=⇔P A B C 、、、四点共面.5.①设u 1,u 2分别是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则l 1∥l 2⇔u 1∥u 2⇔∃λ∈R ,使得u 1=λu 2;l 1⊥l 2⇔u 1⊥u 2⇔u 1·u 2=0. ②设u 是直线 l 的方向向量,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l ⊄α,则l ∥α⇔u ⊥n ⇔u ·n =0;l ⊥α⇔u ∥n ⇔∃λ∈R ,使得 u =λn .③设n 1,n 2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α∥β⇔n 1∥n 2⇔∃λ∈R ,使得n 1=λn 2;α⊥β⇔n 1⊥n 2⇔n 1·n 2=0.6. 已知直线l 的单位方向向量为u ,A 是直线l 上的定点,P 是直线l 外一点,设AP →=a ,则向量AP →在直线l 上的投影向量AQ →=(a·u )u .在Rt △APQ 中,由勾股定理,得PQ =|AP →|2-|AQ →|2=a 2-(a ·u )2.常用: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22PA AB d PA AB ⎛⎫⋅=- ⎪⎝⎭.7. 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A 是平面α内的定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过点P 作平面α的垂线l ,交平面α于点Q ,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PQ =|AP →·n ||n |. 8. 若异面直线 l 1,l 2 所成的角为θ,其方向向量分别是u ,v ,则cos θ=|cos 〈u ,v 〉|=⎪⎪⎪⎪u ·v |u ||v |=|u ·v ||u ||v |.9. 设直线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直线AB 的方向向量为u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则sin θ=|cos 〈u ,n 〉|=⎪⎪⎪⎪u ·n |u ||n |=|u ·n ||u ||n |.10. 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是n 1和n 2,设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n 1·n 2||n 1||n 2|.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π2,两向量所成角的范围是[0,π],线面角的范围是⎣⎡⎦⎤0,π2,二面角的范围是[0,π],两个平面的夹角的范围是⎣⎡⎦⎤0,π2. 11. 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以x 轴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α的取值范围为0°≤α<180°.12. 把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即k =tan α. 若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则k =0.13. 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 =y 2-y 1x 2-x 1,当x 1=x 2时,直线P 1P 2的斜率不存在. 14.直线的方向向量与斜率的关系:若直线l 的斜率为k ,它的一个方向向量的坐标为(x ,y ),则k =y x. 15. 对于斜率分别为k 1,k 2的两条直线l 1,l 2,有l 1∥l 2⇔k 1=k 2.注意:(1)l 1∥l 2⇔k 1=k 2成立的前提条件是:①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②l 1与l 2不重合.(2)k 1=k 2⇒l 1∥l 2或l 1与l 2重合(斜率存在).(3)l 1∥l 2⇒k 1=k 2或两条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16. l 1与l 2的斜率都存在,分别为k 1,k 2,则l 1⊥l 2⇔k 1·k 2=-1,l 1与l 2中的一条斜率不存在,另一条斜率为零,则l 1与l 2的位置关系是l 1⊥l 2.当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时,若这两条直线有垂直关系,则k 1=-1k 2. 17. 设直线l 与坐标轴的交点为(a ,0) 、(0,b ),则a 叫做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 b 叫做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截距是一个实数,它是直线与坐标轴交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可以为正数、负数和0.18. 点斜式方程:y -y 0=k (x -x 0);斜截式方程:y =kx +b ;两点式方程:y -y 1y 2-y 1=x -x 1x 2-x 1(其中x 1≠x 2,y 1≠y 2);截距式方程:x a +y b=1 19. 把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Ax +By +C =0(其中A ,B 不同时为0)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 ①方程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②方程中等号的左侧自左向右一般按x ,y ,常数的先后顺序排列. ③x 的系数一般不为分数和负数.20. 当A ,B ,C 满足下列条件时,直线Ax +By +C =0有如下性质:①当A ≠0,B ≠0时,直线与两条坐标轴都相交;②当A ≠0,B =0,C ≠0时,直线只与x 轴相交,即直线与y 轴平行,与x 轴垂直;③当A =0,B ≠0,C ≠0时,直线只与y 轴相交,即直线与x 轴平行,与y 轴垂直;④当A =0,B ≠0,C =0时,直线与x 轴重合;⑤当A ≠0,B =0,C =0时,直线与y 轴重合.21. 已知直线l 1:A 1x +B 1y +C 1=0(A 1,B 1不同时为0),l 2:A 2x +B 2y +C 2=0(A 2,B 2不同时为0).(1)l 1∥l 2⇔A 1B 2-A 2B 1=0,且B 1C 2-B 2C 1≠0或A 1C 2-A 2C 1≠0. (2)l 1⊥l 2⇔A 1A 2+B 1B 2=0.22. 与直线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0)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Ax +By +C 1=0(C 1≠C ),;与直线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0)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Bx -Ay +C 2=0.23. ⎩⎪⎨⎪⎧A 1x +B 1y +C 1=0,A 2x +B 2y +C 2=0有唯一解的等价条件是A 1B 2-A 2B 1≠0,即两条直线相交的等价条件是A 1B 2-A 2B 1≠0. 24.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 =|Ax 0+By 0+C |A 2+B 2. 25. 两条平行直线l 1:Ax +By +C 1=0与l 2:Ax +By +C 2=0(A ,B 不同时为0,C 1≠C 2)之间的距离d =|C 1-C 2|A 2+B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一节集合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1)列举法:{a,b,c……}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4)V enn图: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1)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2)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A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③如果A⊆B, B⊆C ,那么A⊆C④如果A⊆B 同时B⊆A 那么A=B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 B(读作‘A交B’),即A B={x|x∈A,且x∈B}.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 B(读作‘A并B’),即A B ={x|x∈A,或x∈B}).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ACS,即C S A=},|{AxSxx∉∈且第二节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注意: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见课本21页相关例2)2.值域: 先考虑其定义域(1)观察法(2)配方法(3)代换法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 , (x∈A)中的x 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2) 画法A、描点法:B、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1)平移变换2)伸缩变换3)对称变换4.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5.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记作“f(对应关系):A(原象)→B(象)”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1)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2)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3)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6.分段函数(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
(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补充:复合函数如果y=f(u)(u∈M),u=g(x)(x∈A),则y=f[g(x)]=F(x)(x∈A) 称为f、g的复合函数。
第三节函数的性质1.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1)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 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 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2)图象的特点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A) 定义法:○1任取x1,x2∈D,且x1<x2;○2作差f(x1)-f(x2);○3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4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5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同增异减”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8.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1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确定f(-x)与f(x)的关系;○3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f(-x)+f(x) = 0,则f(x)是奇函数.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由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1)凑配法2)待定系数法3)换元法4)消参法10.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p36页)○1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2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3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一、指数函数(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1,且n ∈N *.◆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0=n 。
当n 是奇数时,a a n n =,当n 是偶数时,⎩⎨⎧<≥-==)0()0(||a a a a a a nn2.分数指数幂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1,,,0(*>∈>=n N n m a a an m nm ,)1,,,0(11*>∈>==-n N n m a a aanmnm nm◆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ra ·s r r a a +=),,0(R s r a ∈>;(2)rs s r a a =)(),,0(R s r a ∈>; (3)s r r a a ab =)(),,0(R s r a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1)在[a ,b]上,)1a 0a (a )x (f x ≠>=且值域是)]b (f ),a (f [或)]a (f ),b (f [;(2)若0x ≠,则1)x (f ≠;)x (f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R x ∈; (3)对于指数函数)1a 0a (a )x (f x ≠>=且,总有a )1(f =;二、对数函数(一)对数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N a x =)1,0(≠>a 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N x a log =(a — 底数,N — 真数,N a log — 对数式)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0>a ,且1≠a ;○2 x N N aa x =⇔=log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两个重要对数:○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N lg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71828.2=e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N ln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幂值 真数b对数(二)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0>a ,且1≠a ,0>M ,0>N ,那么:○1 M a (log ·=)N M a log +N a log ; ○2 =NM a log M a log -N a log ; ○3 n a M log n =M a log )(R n ∈. 注意:换底公式ab bc c a log log log = (0>a ,且1≠a ;0>c ,且1≠c ;0>b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1)b m n b a n a mlog log =;(2)a b b a log 1log =. (三)对数函数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0(log >=a x y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