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守邠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②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③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④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
公怃⑤然,即彻⑥宴席,厚赒⑦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范仲淹罢宴》)【注】①邠(bī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
②缞绖(cuīdié):丧服,这里指穿着丧服。
③亟(jí):急迫地。
④赗(fènɡ)敛:下葬入殓的衣服。
⑤怃(wǔ)然:形容失望的样子。
⑥彻:通“撤”,撤去。
⑦赒(zhōu)同“周”救济。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是进亦忧________③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④使毕其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甲】文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
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答案】(1)探求;这,这样;在……之前;完成(2)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
(3)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
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4)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是”:这。
文言文初一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初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按时)B. 不亦说乎(愉快)C.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D.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答案:A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温故而知新A.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B. 吾日三省吾身C. 学而不思则罔D. 传不习乎答案:C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温故而知新A. 学而不思则罔B. 人不知而不愠C. 吾日三省吾身D. 传不习乎答案:B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亦说乎A. 人不知而不愠B. 吾日三省吾身C. 学而不思则罔D. 传不习乎答案:A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亦说乎A. 人不知而不愠B. 吾日三省吾身C. 学而不思则罔D. 传不习乎答案:D二、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 __________ 的书。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2. 《论语》中“__________”一句,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 《论语》中“__________”一句,强调了学习要经常复习。
(温故而知新)4. 《论语》中“__________”一句,强调了学习要不断反省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5. 《论语》中“__________”一句,强调了学习要持之以恒。
(学而时习之)三、翻译题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了知识之后,能够经常复习它,不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通过复习旧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传授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了?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初一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文言文复习一默写1 ,山岛竦峙;2 海日生残夜, ;3 ,浅草才能没马蹄;4 稻花香里说丰年, ;5 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是 , ;6 西江月中侧面写乌云骤起的句子 , ;7 观沧海中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 ;8 论语中写学与思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 , ;9论语中强调学习要实事求是的句子 , ;10论语中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 , ;11观沧海中采用互文的句子 , ; , ;12次北固山下中主旨句是 , ;13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动物表现早春景色的句子是 , ;14西江月中写暴雨将至的句子是 , ;15天净沙中主旨句是 ;16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17 绿树村边合, ;18 ,禅房花木深;19 ,但余钟馨音;20 我寄愁心与明月, ;21 ,却话巴山夜雨时;22 商女不知亡国恨, ;23 , ;小园香径独徘徊;24 ,沉醉不知归路;25问渠那得清如许, ;26写出古诗词中的对偶句 , ;二选择1 选出不成对偶句的一项A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B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C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B 昂首观之,项为之僵C 观之兴正浓 D驱之别院3 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故时有物外之趣,春冬之时,B 或千或百或王命急宣C 见二虫斗草间不见曦月D 作青云白鹤观观之兴正浓4选择正确的解释;A吾日三.省吾身; 三、⑴多次⑵三次B学而时.习之,时⑴按时⑵时候C温故.而知新故⑴旧的⑵原因三解释加点字1能张目对日..之物.. 2见藐小3 徐.喷以烟 4方.出神5驱之..别院 6与人期.行,相委.而去7元方入门不顾. 8然.数年恒.不一见9惟危....楼一座 10黯然缥缈11见山上人烟市肆.... 12山岛竦峙13俄而.....雪骤 14撒盐空中差可拟1.5尊君在不. 1.6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7诲汝..知之乎 1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9学而时习..之 20人不知.而不愠.21传.不习乎 22果如鹤唳.云端23昂首观.之,项为之...僵 24以.丛草为.林四解释句子1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3潮平两岸阔4见贤思齐焉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与人期行,相委而去;7未若柳絮因风起;8高垣睥睨;9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10温故而知新1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徐喷于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五填空1 童趣一文中,当作者置身于墙边的杂草丛中时,有四个奇特的想象:把“”想象为“” ,把“”想象为“”,把“”想象为“”,把“”想象为“”,作者神游其中,自得其乐;2 联系上下文理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句;“庞然大物”是指 ,这是相对而言的;“拔山倒树”中的“山”是指 ,“树”是指“ ;”六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1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2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比喻3 稻花香里说丰年,4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附答案:一、1 水何澹澹 2 江春入旧年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4听取蛙声一片 5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1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15断肠人在天涯;16老骥伏枥烈士暮年 17 青山郭外斜 18曲径通幽处 19万籁此都寂 20随风直到夜郎西 21何当共剪西窗烛 22隔江犹唱后庭花2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4常记西亭日暮 25为有源头活水来;2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二1 A 2 A 3 C 4A⑴B⑴C⑴三1 直视太阳 2细小的3 慢慢4 正5把……赶到它6约好丢弃 7看 8但常常 9只高 10隐隐约约 11集市 12耸立的样子13不一会14 差不多可以相比15否 16这智17教导你18这样凋谢19 按时复习20了解恼恨 21传授的知识22叫 23看24把……当作四略五 1丛草林虫蚁兽土砾凸者丘凹者壑 2癞蛤蟆二虫土砾凸者草六夸张比喻拟人对偶。
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题8篇(含答案及解析)
初一文言文必做题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先公①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②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③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1)先公:指欧阳修(2)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3)闾里:指街坊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尊君在不(4)抄录未毕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
3、读了(甲)(乙)两文后,请你选择其中一篇,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收获或感悟。
答案:1、(1)期:约定。
(2)去:离开。
(3)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示“吗”的意思。
(4)毕:完成2、(1)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等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
3、通过(甲)文,我了解到了文中那个仅仅七岁的元方是那么的聪明机智,反应是多么的灵敏,并且他还很有礼貌。
我认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这样,学习元方的聪明,可以做到反映灵敏。
同时我也知道了文中的有人虽然不守信,不礼貌,但是,他却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这一点我们可以多多学习。
解析:1、(1)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翻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对比现代文的意思,可适当猜测其中意思,使其文通义顺。
(2)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翻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对比现代文的意思,可适当猜测其中意思,使其文通义顺。
(3)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翻译。
语文初一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一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iāo):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D.卒献之/生卒年月(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2.对比阅读(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
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营:军营。
②尔:你。
③处约:处在困顿之中。
④服官:为官。
⑤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
”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
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1)《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5)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
(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初中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鹤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鹤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一种凶猛的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狼洞其中洞:洞口B. 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C. 鹊巢其上巢:筑巢D. 集古木上集:停息、聚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3)【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是怎样的呢?【答案】(1)A(2)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解析】【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句子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依据语境判断字词意思。
A.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故选A。
(2)①重点词语:变诈:诡诈;止:只是;句意: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重点词语:谢:致谢。
句意: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抓住鹊的行为表现的描写,理解形象,最后体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完整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手不释卷凡先生①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②,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③;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④坊肆⑤中发书而对勘⑥之。
或径行⑦平原大野,无足⑧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⑨;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注释】①先生:指顾炎武。
②厄塞:险要的地方。
③曲折:详细情况。
④即:靠近,引申为走向。
⑤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⑥对勘:核对校正。
⑦行径:直接行走。
⑧无足:没有值得。
⑨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凡先生之游 ______________ ⑵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__________________••⑶或与平日所闻不合 __________ ⑷发书而对勘之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
⑵或行径平原大野。
3、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4、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写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来这句话演变为哪句名言?(二)朝三暮四宋有狙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
俄而④匮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⑥ 于己也。
先诳⑦之曰:“与若⑧芧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注释】①狙(j 口)公:养猴子的老人。
②狙:称猴。
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
⑤匮:缺乏。
⑥驯(x u n):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⑦诳(ku m g ):欺骗,瞒哄。
⑧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 “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⑨芧(x u ):像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狙亦得公之心( ) (2) 损其家口( )(3) 充狙之欲( ) (4) 与若芧( )2.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 爱狙,养之成群B. 能解狙之意C. 先逛之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姓名成绩诸葛恪(kè)得驴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①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②.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
”举坐欢笑。
权乃以驴赐恪。
【注解】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②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子的面孔。
【补充注释】A.会:聚集,会合。
B.使:让。
C.以:相当于“用、把、拿”.D。
题:书写,题写。
E.益:增加。
F。
因:于是。
G。
听:听从.H。
与:给。
I.举:全部。
J。
坐:同“座",座位。
【译文】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大规模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进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
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
”(孙权)听了就从了他,给(他)笔。
诸葛恪接在上面的字下方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孙权于是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析】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父亲的窘迫转危为安的故事。
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从侧面衬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聪明机智的人。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⑴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孙权大会.群臣聚会②以纸题.其面写③因听.与笔听从④举.坐欢笑全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乞请笔益两字(我)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黄香温席昔汉时黄香,江夏①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之帷帐②,令枕席清凉,蚊蚋③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注释】①江夏:古地名,在今湖北境内.②帷帐:帐子。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③意暇甚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B.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虽然感到恐惧,但是他不迁就退让,先“投以骨”,以争取更有利的斗争时机。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D.第⑤段是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阐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最终也会被人的勇敢与智慧打败。
2.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①敧(qī):倾斜。
②宥(yóu)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哪里,怎么。
(1)给下面两个句子划分停顿。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者________③孔子观于周庙________④虚则敧________(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恶有满而不覆者哉!(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谈的都是学习________方面的问题。
【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答案】(1)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2)以……为乐;优点;参观;空(3)①几个人一起走,一定有可以成为我老师的人。
②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4)态度;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解析】【分析】(1)本题划分技巧:①句子成分划分:主谓宾定状补;②关联词划分;③介词划分:而、以、于等。
①好之者(主语)/不如乐之者(谓语)。
②孔子(主语)/使子路取水试之。
(2)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乐,词类活用,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者: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善”是一词多义:善良,好,擅长。
“者”: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
(完整版)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1.(13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解释下列划线字。
(4分)(1)不亦说乎(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是知也(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下列句子中的“而”表示转折用法的一项是()(2分)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3分)2.郑人买履(8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4分)(1)郑人有欲买履者(2)至之市而忘操之(3)先自度其足(4)宁信度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2分)3.蝂传(f))蝂(b3n)者,善负(背)小虫也。
行遇物,辄(zh6)持取,印(2ng,同"昂",高高抬起)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zh@,绊倒)仆不能起。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翌日②馔③方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二)、范文正正直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②悴:忧。
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
⑥而:你.⑦俾:使。
⑧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说“辞”。
“辞"是个多义词.一、指“推辞”。
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
七年级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请填写《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______乎?答案:乐2.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描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其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形容的是______。
答案:洞庭湖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句诗出自《出师表》?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篇文章?A. 《醉翁亭记》B. 《岳阳楼记》C. 《桃花源记》D. 《滕王阁序》答案:B三、翻译题1. 请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通过复习旧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2. 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翻译为现代汉语。
答案:你那青色的衣领,让我的思念悠悠不绝。
四、简答题1. 《桃花源记》中描述了怎样的一个理想世界?答案:《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人们生活安宁、自给自足、没有战乱的理想世界。
2.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哪些愿望?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忠诚于国家、希望国家统一和兴盛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先帝的怀念和对后主的期望。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作者通过这段文字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2.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答案:这句话体现了作者追求精神富足、与有学问的人交往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物质条件的淡泊。
初一学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学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B. 吾爱之,吾敬之C. 之乎者也D. 之于彼答案:C2.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著作?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佛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B二、填空题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是《________》中的诗句。
答案:《诗经》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2. 翻译下列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四、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也不要对别人做。
这是一种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的道德准则。
2. 请解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表达的生活态度。
答案: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超脱物欲和个人情感的生活态度,即不因外界物质的得失而感到高兴或悲伤,也不因个人遭遇而感到过分的悲伤或喜悦。
结束语:通过本次文言文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完整word版)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iì)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四)《欧阳公事迹》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jù)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一)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③谄:奉承拍马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 ②然而不听( )③多言有益乎()④时夜而鸣()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②不合其耳也( )③孤犊之鸣( ) ④即掉尾奋耳(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加点字:(1)会有土寇()几为所擒()古人岂欺我哉()惟此六字()1、解释下列加线字;(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2、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例句:自鲁之齐(到,往。
动词)A、乌封人跪而食之(他,代管仲。
代词)B、如子之言(的,助词)C、我且贤之用(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D、辍耕之垄上(到,往。
动词))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
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尤:格外,十分。
③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⑤或:有时。
⑥已:止,停止。
⑦蒇(chǎn):完成。
⑧故:所以,因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1、解释加点的斜体字2、翻译句子。
3.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
②咨嗟:叹息。
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初一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10.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
注释: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
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
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
逝,向前行进。
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
若,你。
⑤数阕:几遍。
乐终叫阕。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 2.项王则夜起( ) 3.自为诗曰( ) 4.莫能仰视( )二、翻译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歌数阕,美人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①,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②。
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暑期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一、水 仙(清) 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
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注释]①秣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1)各司一时. (2)欲.购无资 (3)请已.之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3分)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二、于令仪不责盗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注】①市井:指做生意。
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B .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C .问其所欲 欲:欲望D .卒为良民 卒:最终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2分)三赵简子①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②。
将置后③,不知所立。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日:“谨识⑤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
问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
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着名的政治家。
②〔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
③〔置后〕选立继承人。
④〔二简〕两片竹简。
⑤〔识(zhl)〕记住。
⑥〔甚习〕很熟。
习,熟悉,熟练。
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于.舅家见之 B .以.授二子 以.彰其咎 C .问其.简 其.真无马邪 D .出诸袖中而.奏之 人不知而.不愠2.文意理解。
(4分)(1)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 ”、“ ”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
(用原文作答)(2分)(2)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四、大 鼠蒲松龄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
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关闭。
③逡(q ūn )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仅;止。
⑤龁(hé):咬。
1.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3分)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 ) (2)适.异国来贡狮猫 ( )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 ) (4)既而鼠跳掷渐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翻译:4. 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3分)A .釜底抽薪B .走为上计C .欲擒故纵D .调虎离山E .声东击西五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乗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世说新语》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①因.起彷徨 ②尝.暂寄人空宅住2.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3.“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样的理想和追求?(3分)六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云.耕者入冢而得.( )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本文表现了韩魏公的品质。
(3分)七林道人①诣谢公②。
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选自《世说新语》)【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
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
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
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
⑤信:传信的人。
⑥朝士:朝廷官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东阳时始.总角()(2)再遣.信令还()(3)而太傅留之.()(4)谢公语.同坐曰()2.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
(3分)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八、地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①,地大震。
余适客稷下②,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
众骇异,不解其故。
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河水倾泼丈余,鸭呜犬吠满城中。
逾一时许,始稍定。
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
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节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戌刻:下午七时至九时。
②稷下:地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
1.下列加点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余适.客稷下(恰好) B.各疾.趋出(迅速) C.并忘其末衣.也(衣服) D.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改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墙倾屋塌之.声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众骇异,不解其.故 并忘其.未衣也 C.视街上,则.男女裸聚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仆而.复起 学而.时习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句子: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翻译:4.“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一句表现了地震时人们怎样的情状?对这种情状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九、阮孝绪传(节选)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
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
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③,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
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
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
绵:丝绵。
纩:絮。
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
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
⑤坐:因事入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闻者咸叹异.之 ( ) (2)不服.绵纩( )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2分)A .屡至其门B .故人不独亲其亲C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十、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4分)①啖.粥而读 音:________ ____ 义: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