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宋元时期(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5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解析版)

2020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5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解析版)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阶段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资产阶级代议制和政党政治逐渐走向成熟,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酿成两次世界大战。

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由盛而衰,美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十月革命使人类历史开始进入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激化,引发了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成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俄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最终确立了斯大林模式。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

【主要表现】(1)政治上:资本主义民主政进一步发展,以英、美、法为代表的国家,形成了以比较健全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党政治走向成熟成熟,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政治模式;以德、日、俄为代表的国家,政治上带有浓厚的封建军事性,专制色彩较为明显。

两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其世界霸权由盛而衰;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使其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最终取代了英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这一时期,社会主义运动呈现新的特点,欧美各国工人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并以合法斗争为主。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资产阶级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经济上: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标志着大企业时代到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后起之秀的美国、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中心国家,工业生产总值增长迅速,超过英法两国,跃居到世界第一第二。

帝国主义国际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对外经济侵略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历史年代阶段特征

历史年代阶段特征

古代中国1、先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阶段特征:先是指我国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阶段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汉文化作为先文化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阶段特征: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流,出现融合的局面。

江南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4、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阶段特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

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

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5、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阶段特征: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

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6、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阶段特征: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因素产生。

明清文化异彩纷呈。

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

近代中国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宋元的时代特征八个字

宋元的时代特征八个字

宋元的时代特征八个字宋元时代的特征:1. 安定繁荣: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相对稳定且繁荣的时期。

一方面,宋朝通过集权制度和官僚体系的完善,实现了政权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北方草原帝国的崛起,南宋政府经过一系列外交手段,确保了边境的相对安全,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文化繁盛:宋元时代是中国文化繁盛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宋代的绘画和诗词。

绘画方面,北宋绘画注重写意,以风景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而南宋的绘画则更注重写生和细节,以花鸟画和山水画为主要表现形式。

诗词方面,北宋的诗歌多为雅正之作,以陆游为代表,而南宋的诗歌则更注重婉约之美,以杨万里为代表。

3. 经济繁荣: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的时期,特别是南宋时期。

宋代推行了精耕细作的政策,加上新的农业技术和水利工程的应用,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同时,宋代还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出现了许多繁荣的商业城市,如杭州、汴京等,贸易和手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4. 科技进步:宋元时代是中国古代科技进步最为显著的时期之一。

北宋时期,科学家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使得书写和传播知识更加便利;文人欧阳修和苏颂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如郭守敬、沈括等,他们在天文学、水利工程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5. 社会分化:宋元时代的社会分化现象比较明显。

特别是南宋时期,封建时代社会的各种矛盾和严重不平等现象凸显出来。

贵族地主阶级逐渐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民阶级的贫困和益农运动的兴起。

此外,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的分化,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在社会地位上不断上升。

6. 教育兴起:宋元时期是中国教育兴起的时期。

北宋时期,设立了许多州学和县学,提供了初步的教育机会。

南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式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渠道,科举考试对于社会地位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教育得到了更加重视。

7. 四明兴盛:宋元时期,闽、粤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成为了经济繁荣的重要地区。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详解一、政治: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1.夏商周时期“天下共主”的确立(1)王位世袭制: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①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②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

③内容: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

④作用:周王室和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

(3)宗法制①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

②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③内容:按血缘亲疏,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

④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5)世官制:实行世卿世禄制,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1)王权体制面临的挑战:争霸与兼并战争;诸侯变法运动;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2)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从世卿制到任官制;官僚政治雏形出现;郡县制出现。

3.商鞅变法(1)背景①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②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各国进行变法。

③军事: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④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出现,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

(2)内容①前期: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②后期: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

政治:推广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3)特点①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法律推动和巩固改革。

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历史

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历史

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历史一、政治方面: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

二、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农业: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南北作物相互推广、种植区域扩大、苏湖熟,天下足。

手工业:出现了新兴的棉织业,棉花种植到闽粤地区,元代黄道婆改进技术,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宋朝时出现了五大名窑,景德镇著名瓷都,吸收写实风格;元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元代烧制出青花瓷。

三、文化方面: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

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达,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

科技: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广泛应用在军事上,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在当时世界也是最先进的。

王祯的《农书》是四大农书之一。

扩展资料:宋代玉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抛弃了前代依据理念凭空设想制作的传统,转而追随普遍的社会心理,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题材进行创作,使玉器具有强烈的世俗化倾向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其特点和标志便是玉雕童子等作品在各种艺术品中的广泛出现。

宋代玉器以和田白玉、青玉为主,很少一部分是独山玉。

这件“宋代玉雕双人小摆件”为和田青白玉,玉泛青灰之色,质地柔润,有沧旧感。

上有淡淡的红褐色沁,沁色深浅不等、自然生动。

宋玉如同宋画,好似写生作品,刀工往往繁简得当,既简练又传神。

这件宋代人物纹玉摆件形体概括性极强,对人物具体动作的描述非常的生动,使整体造型看起来相当具有传神效果。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3、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数、农、医药学地理学)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对外交流频繁;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5、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阶段特征:①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统一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④经济重心南移,⑤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⑥宋元文化领先世界(开放性、开创性)1、政治: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宋元阶段特征总结

宋元阶段特征总结

宋元阶段特征总结一、历史背景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宋代从960年至1279年,元代从1271年至1368年。

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了许多独特的特征和特点。

二、政治特征1. 宋代政治特征宋代政权相对稳定,实行了官僚制度,建立了官方统治体系。

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社会中产阶级的地位提高,士人阶级成为官员的主要来源。

政府管理相对高效,国家官员的选拔和任命都要经过考试和严格的选拔程序。

2. 元代政治特征元代是蒙古帝国的时期,统治者采取了蒙古人的统治方法,并融入了汉族传统制度。

政府实行了高度集权的制度,决策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蒙古统治者任命和管理官员的方式与宋代有所不同,强调族群背景和个人的能力。

此外,元代还推行了均田制和户籍制度,对社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三、经济特征1. 宋代经济特征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

农业生产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农田的开垦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手工业的发展也十分突出,以丝绸、陶瓷、纸张和印刷术等为代表的手工业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

商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2. 元代经济特征元代经济较为复杂,包括蒙古草原经济、内地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

蒙古草原经济是元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放牧为主要方式,与内地农业经济互为补充。

元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鼓励内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元代还实行了一些改革政策,提高了贸易和金融的规模和水平。

四、文化特征1. 宋代文化特征宋代文化发展较为繁荣,以文人士人文化为主导。

诗词、绘画和书法成为当时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宋代文人风尚。

在科技方面,宋代发明了火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等重要科技。

此外,宋代也是佛教和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

2. 元代文化特征元代的文化特征受到了蒙古和汉文化的双重影响。

元代文化以诗词、戏剧和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戏曲文化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发展。

【2020高考历史】专题06 中国古代史(宋元时期)

【2020高考历史】专题06 中国古代史(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960~1368年)【总特征】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政治: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商品经济活跃,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高潮。

文化上:儒家思想体系化和思辨化,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文学艺术商品化和世俗化;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

【具体史实】(一)政治1.宋朝(1)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宰相;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地方: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收地方财权。

2.元朝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制度)(1)目的:为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

(2)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3)影响: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经济1.农业(1)灌溉工具: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2)耕作制度: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的作物熟制。

(3)农作物: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引进占城稻。

(4)经济重心: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2.手工业(1)制瓷:宋朝时,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2)纺织:①宋代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②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3.商业(1)宋朝:①地域限制被打破: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可随处开设;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全国出现较大的市镇如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

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
情境的设置,展现了一个与教材较少联系的新的信息平台, 解答时注意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综 合归纳分析回答。另,本题的缺点是提供的古文字过难。 (本题与上题都考查了与救灾有关的问题,是现实热点问 题,因此要求我们要关注热点,把握高考的动向。)回答 第(1)、(2)问要紧扣材料,善于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第(3)问要结合课本知识,围绕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 治体制的弊端作答即可。第(4)问属于开放性问题,结 合所学知识原之有理即可。
.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中 书 门

枢 (三衙)


侍 卫
殿 前
侍 卫
马司步


二府三司制


.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2)北宋:中期的改革
内忧:土地兼并 —— 农民反抗 冗官、冗兵、冗费 —— 积贫积弱
外患:辽、西夏的威胁
王安石变法 目的:克服危机、维护统治 实质:地主阶级改革家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
大 指南
科发 针
学明 技
火药
术 综合
毕升
沈括
《梦溪笔 谈》
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用于航海
广泛用于军事、 管形火器 总结宋以前,特 别是北宋科技
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欧洲资本主 义发展的必要前 提
在我国世界科技 史上地位重要
天文历法
郭守 敬
科学技术的特点:
授时历
比现行公历早三 百年
⑴世界领先. ⑵ 以应用型技术为主,面向现实、服务现实。 ⑶ 深刻影响了世界. 历史发展进程。
——摘自《梦溪笔谈》
【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 (注:不祥之 气);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注:发仓救济); 五曰减 ;六曰出贷;七曰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曰 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土筑;十有二曰 集流亡。”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点归纳整理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点归纳整理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点提示1、宋元时期的政治:宋的集权措施、元的中央官制2、宋元时期的经济3、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4、王安石变法复习建议宋元时期的考点非常多,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出题。

但重点仍然是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王安石变法、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理学、科技的发展。

其中,理学是难点问题,我们可以阅读一些理学家的著述、人生经历,这对于理解教材的条条框框是有帮助的。

知识清单宋元(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晚期)时间五代十国(907~960年),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辽(907~1125年),西夏(1038~1227年),金(1115~1234年),元(1271~1368年)时代特征国家从分裂走向①和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政治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宋与②的对立,③再度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利、弊都非常突出。

各少数民族加快封建化进程,④的进一步加强。

对外交流进一步发展。

经济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繁荣,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

南宋时,⑤南移完成。

文化科技继续领先于世界。

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均在本阶段外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⑥和⑦的形成,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①统一,②辽夏金,③元朝,④民族融合,⑤经济重心,⑥理学,⑦心学。

考点聚焦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政权更替简况唐朝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并立南宋、金、西夏并立元朝统一北宋、辽、西夏的对峙局面南宋、金、西夏的对峙局面(二)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君主专制的强化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2.中央集权的加强目的: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措施:(1)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强干弱枝)。

新课标高考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详解

新课标高考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详解

新课标高考历史各时期的阶段特征模块一、中国古代文明:政治、经济、文化尽显文明古国风采;专制、抑商、海禁导致近代迟滞单元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阶段特征: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具体表现在:⑴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⑵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⑶文化上: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A、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21年)1、原始社会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⑴政治上: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

⑵经济上: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刀耕火种,经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⑶文化上: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原始艺术产生。

2、夏商周三代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⑴政治上:夏朝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夏商两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盛行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

⑵经济上:井田制是主要土地制度,由奴隶集体劳动,劳动成果全归奴隶主所有;青铜铸造业发达,进入“青铜时代”;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⑶文化上:流行占卜;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

高中历史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时代特征古代中国(从远古到鸦片战争前)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人物:孔子。

时段特征1.夏商西周时期(1)政治上,处于奴隶社会,实行分封制(及其前身内外服制),中央集权尚未实现,地方势力较为强大。

(2)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大规模的集体劳作,工商食官。

(3)文化上,学在官府,受教育是贵族的特权。

2.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上,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中央集权开始出现。

(2)经济上,铁犁牛耕的推广,促进小农经济的产生,个体家庭经营取代集体劳作,私商、私营手工业出现。

(3)文化上,私人讲学开始出现,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比较繁荣。

二、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重大史实选修秦始皇。

时段特征1.政治上,中央集权体制确立,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开始。

2.经济上,小农经济繁荣,政府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3.思想上,儒家开始取得独尊地位。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重大史实选修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段特征1.政治上,国家分裂动荡,门阀政治盛行,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都相对削弱。

2.经济上,小农经济受到破坏,田庄经济和土地国有制(均田制)盛行。

3.思想文化上,儒家独尊地位受到冲击,士大夫流行清谈(以老庄之学为基础),佛教、道教盛行。

四、隋唐时期(从公元581年至公元907年)选修唐太宗时段特征1.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经济上,隋和唐前期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曲辕犁出现,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繁荣。

3.文化上,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收并蓄。

五、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至公元1368年)选修王安石变法时段特征1.宋代(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中央在与地方的分权矛盾中占据绝对上风,君主专制加强。

中国的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中国的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高中历史各阶段主要特征先秦史(远古时代至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史是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逐渐确立。

一、政治:(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2)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它以宗法制为基础,家国一体。

(3)世卿世禄制等,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二、经济:(1)土地制度历经商、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青铜冶炼技术显著提高。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三、思想文化:(1)“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秦汉史【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一、政治:(1)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统一强盛的华夏文明奠定坚实基础。

(2)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经济:(1)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等,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思想文化:(1)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2)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3)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有着独特的历史阶段特征。

以下是对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1200字以上的介绍:1.阶级矛盾激化:宋元时期是一个封建社会,社会阶级结构明显,阶级矛盾激化。

封建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的矛盾越发尖锐。

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苛捐杂税和重度剥削,大量农民被迫离土而去,一些地主也在这种情况下降级为富贵地主。

2.商业繁荣:宋元时期是中国商业繁荣的时期,商道通畅,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繁荣的市场经济。

通商发达不仅拉近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交流,也为农村人口流动创造了条件。

同时,繁荣的商业活动也重塑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使商人阶级崛起,进一步冲击了传统的封建制度。

3.文化繁荣: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涌现了众多文化作品。

艺术上,诗人陆游、苏轼等代表着文学艺术的高峰;科技上,宋代科学家沈括提出了“望远镜”、“指南针”等重要科技发明;哲学上,朱熹的“理学”对中国儒学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积淀,也为后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土壤。

4.抗击外敌:宋元时期,在金朝的统治下,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成为常态,宋朝面临来自北方的威胁。

尽管士兵的战斗力有所下降,但宋朝政府仍努力加强边防建设,以抵御北方民族的侵略。

此外,宋朝开设边境军屯,组织乡勇,建立战略竖立,以应对来自外敌的威胁。

5.政治腐败与分裂:宋元时期,政治腐败严重,封建统治集团的权力腐败现象十分突出。

由于许多官员贪污腐化,政府财政出现严重问题,导致政府无力应对内外困境。

此外,宋元时期国家的分裂也是十分明显的,内部政治斗争激烈。

宋室的皇权不断被地方势力削弱,导致了国家的割据局面。

6.民族融合:宋元时期是中原汉族与北方各族、南方少数民族相互融合的时期。

金朝的统治推动了南北方的融合,汉人在政权更替中被逐渐融入北方社会,南北方文化经济交流频繁。

此外,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与经济地位也有所提升,与汉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总结(超全面)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总结(超全面)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1)原始社会(远古~BC2070年)——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中国历史早在17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就开始了。

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当时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并出现了原始绘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西周(BC2070~BC771)——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在西周取代商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秦汉时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统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3、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数、农、医药学地理学)四、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对外交流频繁;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高中历史阶段性特征之五 宋元.doc

高中历史阶段性特征之五 宋元.doc

高中历史阶段性特征之五(宋元)一、时间:从9朱温废唐自立建立后梁到1368年朱元璋派兵攻占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宣告结束为止。

二、本期历史的分期1、五代十国:大约从9朱温建立后梁至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其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合称五代。

与五代同时,北方的山西和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十国是:北汉、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和南唐,其中北汉地处山西,其他都在南方,前蜀和后蜀,吴和南唐是前后相继的。

2、辽:从9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到1125年金宋联合(实际为金单独灭辽),其间契丹国号多次更改。

947年称辽,983年夏称契丹,1066年又改称辽。

都城在上京,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3、北宋:从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到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都城在东京,即今开封。

4、西夏:从1038年元昊建立大夏国至1227年被蒙古所灭。

都城在兴庆,即今宁夏银川。

5、金:从11完颜阿骨打建金至1234年被蒙古所灭。

都城先在会宁,1141年南宋与金和议后迁到燕京(今北京),并改称中都。

6、南宋:从1127年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建立至1276年被元朝军队所灭。

都城在临安,即今浙江杭州。

7、蒙古:1铁木真(成吉思汗),在斡难河源建立。

1271年为元朝所继代。

8、元朝:从1271忽必烈建立到1368年其在全国的统治结束为止。

都城在大都,即今北京。

四、本期历史的主要特征在中国历史上,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总体历史特征是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本阶段在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与中国历史的其它时期各不相同的时代特征。

1、政治上: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从总体上讲是我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之后,又一次出现的国家大分裂时期,所以其政治特点始终是与国家的分裂与统一问题密切相关的。

(1)民族政权并立,国家长期不统一,又由各民族政权的并存逐步走向统一。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阶段特征之隋唐宋元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阶段特征之隋唐宋元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阶段特征之隋唐宋元一、政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1.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从三省六部制到一省制(1)形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完善。

①内容: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

②运作程序: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下设六部)。

(2)演变: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代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一省制提高了效率,但是威胁了皇权。

2.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2)宋代: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3)元代: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平衡了中央与地方,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

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3.选官制度的变革科举制:隋唐时期开始实行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标志着我国选官制度的成熟。

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

4.(选修1)王安石变法(1)背景:国家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2)内容①经济上富国之法均输法: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物资。

市易法:限制了豪商大贾控制和操纵市场。

青苗法:青黄不接时,政府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

募役法(免役)法:纳钱代役。

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方田均税法:重新清丈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

②军事上强兵之法将兵法:精简裁并军队,设置专门操练军队的将官。

保甲法:把农民进行保甲编制,兵农合一。

保马法: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养马。

设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

③政治上取士之法科举改革:以经义策论取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元朝灭亡)——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阶段特征】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中国由民族政权林立的分裂状态又逐步走向统一,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尤其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度,标志地方行政管理管理制度走向成熟。

尽管战争一度频繁发生,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苏湖熟,天下足”,标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封建经济高度发展。

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五代十国就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继续与扩大,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全面加强中央集权,“稍夺其权,收其精兵,制其钱谷”,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基本上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元代建立后,创立了全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行省制度,标志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制度的成熟,为后世所沿用。

(2)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在唐末坊市界限开始打破的基础上,北宋时期坊市界限完全被打破,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纸币交子的出现“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门,元朝的黄道婆是著名的棉纺织专家;景德镇成为瓷都。

外贸范围扩大,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家重要财源。

(3)思想文化上:儒家思想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强调以“理”或“天理”为核心,发展为新儒学——理学。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高峰,被誉为中国古代科技里程碑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活字印刷术发明(但仍以雕版印刷为主)、火药在唐末用于军事的基础上,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军事上广泛运用,指南针用于航海。

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宋词、元曲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重点识记】1.政治上:北宋初年全面加强中央集权,二府三司制,转运使和通判;王安石变法可适当了解。

元朝的中书省制、行省制度、宣政院和土司制度。

2.经济上:坊市界限完全打破;瓦子;交子;商业税收成为重要税源;青花瓷产生。

3.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

郭守敬和《授时历》;王祯的《农书》;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宋词和元曲;文人画与风俗画;元杂剧。

【真题再现】1.(2019.4·浙江高考·7)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

下列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A.建立世官制 B.增设“参知政事”C.强化“外朝” D.实行察举制【答案】B【解析】宋代,参知政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目的是通过分割相权,削弱相权,故选B项;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具有世袭的特权,排除A项;汉代逐渐形成以皇帝为中心的“中朝”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通过强化“中朝”来加强皇权,排除C项;察举制是汉代以道德标准来选拔官吏的制度,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A【解析】“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可见养活这么庞大的军队需要巨额的财政支出,故选A项;“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与军队战斗力无关,排除B项;“北宋实行募兵制”是中央集权之下的军事制度,形成“守内虚外”的格局,加强对地方控制,排除C项;“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与社会的“贫富分化”无关联,宋代贫富分化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政府不抑兼并,土地高度集中造成的,排除D项。

3.(2018·天津高考·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这说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答案】A【解析】题干中“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推知行省在中央集权下拥有适度权力,故A项正确;题干中“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说明地方有一定实权,并不是缺乏实权,故B项错误;题干中“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推知行省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而不是集中专断,故C 项错误;行省制处理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非君主决策问题,无法体现君主专制加强,故D 项错误。

4.(2018.4·浙江高考·5)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

行省的设立旨在( )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元朝疆域辽阔,为实施有效管理,行省的设立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而非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故A项错误;B项加强中央集权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行省制度不属于监察制度,故C项错误;行省制度不属于中央官制,与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无关,故D项错误。

5.(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解析】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相人数在减少,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A项错误;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无官职记录的平民子弟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加强社会阶层流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宰相的来源,与其权力变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D项错误。

6.(2016·江苏单科·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

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

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答案】A【解析】材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采用密封考试形式,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性,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提及科举考试的形式更加公平,没有提及取士科目数量减少,故B项错误;材料“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

”是对进士科的重视,不是尊贵,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提及科举考试的形式更加公平,没有涉及录取人数的变化,故D项错误。

7.(2019·江苏高考·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答案】D【解析】“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表明宋朝市镇经济发达,故D项正确;宋朝商税成为政府收入重要来源,政府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税,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的经济发展,没有涉及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故B项错误;“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指的是市镇经济能够满足政府需求,没有体现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

8.(2018·海南高考·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

这表明当时( )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故A 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D项正确。

9.(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要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然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然的乐趣,保持内心的快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了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故选B项;道家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且材料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排除A项;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D项。

10.(2018·天津高考·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B【解析】题干中朱熹的言论实际上为解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且题干中“君之尊又系于二者(国、社稷)之存亡”,故A项错误;题干中“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实际阐述了“民惟邦本”,故B项正确;题干主要讲述君、社稷、民之间的关系,未提及压制人欲而合乎天理(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朱熹的言论是对孟子民贵君轻的阐释而已,非新发展,故D项错误。

【实战演练】1.(2019·湖南株洲一模)北宋初年,赵普为宰相,与枢密使李崇矩相交甚好。

李以其女嫁赵之子,宋太祖知道后非常不满。

李崇矩与赵普一上朝,同处等候奏事,太祖也令二人互相隔开。

宋太祖的这些举动( )A.防止结党营私威胁中央集权B.造成了宰相权力趋于分散C.强化宗族观念防止外戚干政D.维护封建礼制以巩固统治【答案】B【解析】宰相和枢密使都属于中央政府官员,与中央集权无关,故A项错误;北宋设置枢密使以分割宰相的军权,这就造成了宰相权力的分散,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强化宗族观念,故C项错误;宋太祖让宰相与枢密使“相互隔开”与维护封建礼制无关,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