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共20页

合集下载

宋元时期时代特征(演示)

宋元时期时代特征(演示)

总复习中国古代史——宋元时期太原成成中学赵侠中国古代史概念和解析《课标》概念: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从史前时期到清朝前期。

在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段文明史中,我国经历了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这样大致的七个阶段。

代代相承的中华文明,每一个时期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宋元地位和主要特征古代史地位:宋元时期(960—1368年) ,上承隋唐,下启明清。

这一时期,政权由并立到统一、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市民阶层逐渐成长,科技文化辉煌灿烂。

中华文化呈现出了它独特的社会风貌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政治从并立走向统一经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城市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文化科技文化高度繁荣五代十国时期北宋、辽、西夏形势图金、南宋、西夏形势图元朝疆域图党项契丹女真党项辽西夏金西夏北宋1、宋元时期政治更迭示意图北宋西夏辽南宋西夏金元并立统一一、从并立走向统一的时期重点难点解析2、政权之间的“战”与“和”并立并立统一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设立行省制度3、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皇帝中书省行中书省宣政院澎湖巡检司西藏地区全国宗教事务琉球点拨延伸行省制是行政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

1、巩固了空前辽阔的政权,基本确立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

2、行省制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清一直沿用至今。

我们今天的省级行政区划分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

3、中央设宣政院、澎湖巡检司,从此西藏,台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考点聚焦1、根据示意图内容判断,研究主题是()金北宋A.五代十国分裂B.辽宋夏金政权的并立C.元朝拓展疆域D.政权由并立到统一时期2、我国至今一直延用的县、省级行政机构,最早推行分别是在()A.秦朝、元朝B.夏朝、唐朝C.商朝、汉朝D.西周、秦朝二、宋元经济重心的南移松江棉布蜀锦景德镇瓷器北宋沉船纸币交子类别发展成就农业粮食技术经济作物手工业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商业对外贸易货币都市商业引进与推广;成为重要粮仓;秧马、圩田出现、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居世界首位,造船业发达北宋,南宋,元朝是著名大都市元朝:为便利南粮北运,漕运、海运兴盛宋鼓励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宋设立管理海外贸易;元来华。

2020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宋元时期(解析版)

2020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宋元时期(解析版)

宋元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元朝灭亡)——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阶段特征】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中国由民族政权林立的分裂状态又逐步走向统一,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尤其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度,标志地方行政管理管理制度走向成熟。

尽管战争一度频繁发生,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苏湖熟,天下足”,标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封建经济高度发展。

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五代十国就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继续与扩大,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全面加强中央集权,“稍夺其权,收其精兵,制其钱谷”,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基本上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元代建立后,创立了全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行省制度,标志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制度的成熟,为后世所沿用。

(2)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在唐末坊市界限开始打破的基础上,北宋时期坊市界限完全被打破,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纸币交子的出现“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门,元朝的黄道婆是著名的棉纺织专家;景德镇成为瓷都。

外贸范围扩大,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家重要财源。

(3)思想文化上:儒家思想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强调以“理”或“天理”为核心,发展为新儒学——理学。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高峰,被誉为中国古代科技里程碑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活字印刷术发明(但仍以雕版印刷为主)、火药在唐末用于军事的基础上,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军事上广泛运用,指南针用于航海。

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宋词、元曲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重点识记】1.政治上:北宋初年全面加强中央集权,二府三司制,转运使和通判;王安石变法可适当了解。

元朝的中书省制、行省制度、宣政院和土司制度。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历史特征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历史特征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具体史实】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

3、文化:(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2)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总特征】:政治: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具体史实】1、政治上: 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历史

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历史

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历史一、政治方面: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

二、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农业: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南北作物相互推广、种植区域扩大、苏湖熟,天下足。

手工业:出现了新兴的棉织业,棉花种植到闽粤地区,元代黄道婆改进技术,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宋朝时出现了五大名窑,景德镇著名瓷都,吸收写实风格;元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元代烧制出青花瓷。

三、文化方面: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

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达,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

科技: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广泛应用在军事上,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在当时世界也是最先进的。

王祯的《农书》是四大农书之一。

扩展资料:宋代玉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抛弃了前代依据理念凭空设想制作的传统,转而追随普遍的社会心理,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题材进行创作,使玉器具有强烈的世俗化倾向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其特点和标志便是玉雕童子等作品在各种艺术品中的广泛出现。

宋代玉器以和田白玉、青玉为主,很少一部分是独山玉。

这件“宋代玉雕双人小摆件”为和田青白玉,玉泛青灰之色,质地柔润,有沧旧感。

上有淡淡的红褐色沁,沁色深浅不等、自然生动。

宋玉如同宋画,好似写生作品,刀工往往繁简得当,既简练又传神。

这件宋代人物纹玉摆件形体概括性极强,对人物具体动作的描述非常的生动,使整体造型看起来相当具有传神效果。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3、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数、农、医药学地理学)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对外交流频繁;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5、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阶段特征:①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统一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④经济重心南移,⑤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⑥宋元文化领先世界(开放性、开创性)1、政治: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宋元时期的历史特点

宋元时期的历史特点

宋元时期的历史特点四川省资阳市伍隍中学欧质坤一、政治上:封建国家由分裂割剧、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1、唐朝统治结束后,我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割剧状态,这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北宋建立后,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与其先后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夏、金等。

3、辽、北宋灭亡后,又形成了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同时还有夏、金、畏吾儿、大理等政权并存。

4、元朝建立后,陆续灭掉国内其他政权,统一了金国,并施行行省制度,保证了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辖,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

二、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有突出进步,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主。

1、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

大量水利工程的兴修;杭州、成都的丝织业非常发达,丝织品品种多,工艺精;杭州、广州、成都等城市商业贸易繁荣,成为一些政权的主要财政来源。

2、北宋时,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农作物种植面积区域扩大,手工业技术提高,城市繁荣,商业活跃,货币种类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南宋时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江南经济已经超过北方,根本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

水田增加,水稻产量很大,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棉花种植进一步推广,从广东、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棉纺织业逐渐成为产棉区主要农村副业,棉纺织工具和工艺水平都有很大改进,有了擀、弹、纺、织的工具;造船技术进步,装有指南针;海外贸易发达,有泉州、广州和明州等著名海港,对外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

4、元朝时,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漕运、海运发达,对外交往和海外贸易相当活跃,城市商业繁荣。

5、海外贸易由汉唐的陆路贸易为主到宋元的海上贸易为主的原因:一是北方战乱。

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和相互征战,使我国与中亚、西域的陆路交通受阻,只有通过海路去发展对外贸易;二是江南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社会产品的增多,为海外贸易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是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普遍使用,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技术条件;四是南宋政府采取鼓励海外贸易的措施,并把它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宋元阶段特征总结

宋元阶段特征总结

宋元阶段特征总结一、历史背景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宋代从960年至1279年,元代从1271年至1368年。

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了许多独特的特征和特点。

二、政治特征1. 宋代政治特征宋代政权相对稳定,实行了官僚制度,建立了官方统治体系。

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社会中产阶级的地位提高,士人阶级成为官员的主要来源。

政府管理相对高效,国家官员的选拔和任命都要经过考试和严格的选拔程序。

2. 元代政治特征元代是蒙古帝国的时期,统治者采取了蒙古人的统治方法,并融入了汉族传统制度。

政府实行了高度集权的制度,决策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蒙古统治者任命和管理官员的方式与宋代有所不同,强调族群背景和个人的能力。

此外,元代还推行了均田制和户籍制度,对社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三、经济特征1. 宋代经济特征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

农业生产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农田的开垦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手工业的发展也十分突出,以丝绸、陶瓷、纸张和印刷术等为代表的手工业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

商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2. 元代经济特征元代经济较为复杂,包括蒙古草原经济、内地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

蒙古草原经济是元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放牧为主要方式,与内地农业经济互为补充。

元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鼓励内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元代还实行了一些改革政策,提高了贸易和金融的规模和水平。

四、文化特征1. 宋代文化特征宋代文化发展较为繁荣,以文人士人文化为主导。

诗词、绘画和书法成为当时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宋代文人风尚。

在科技方面,宋代发明了火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等重要科技。

此外,宋代也是佛教和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

2. 元代文化特征元代的文化特征受到了蒙古和汉文化的双重影响。

元代文化以诗词、戏剧和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戏曲文化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发展。

历史笔记——宋元时期

历史笔记——宋元时期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一、阶段特征1、政治方面:①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全国统一。

②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经济法面:①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越隋唐经济水平。

②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③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少数民族经济有很大发展。

④北方经济几经破坏,几经恢复。

⑤海外贸易大规模开展。

3、民族关系方面:①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顶点在元朝。

②民族间战争随一度频繁,但和平仍是主流。

③几个民族政权由并立到统一。

4、对外关系方面:①海外贸易发达。

②对外交通以海路为主。

③对外交往范围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文化方面: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并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同时期的世界:欧洲仍处于封建社会;阿拉伯帝国走向衰亡;日本进入封建化。

三、朝代的更替北宋960——1126赵匡胤(太祖)——赵桓(钦宗)都城:东京(开封)南宋1126——1276赵构(高宗)——赵昺(末帝)后梁:朱温(洛阳)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后唐:李存勖(洛阳)原任河东节度使后晋:石敬瑭(洛阳)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都城:临安(杭州) 元1271——1368 忽必烈——顺帝 都城:大都四、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一)、北宋——君权与相权的斗争1、背景:避免唐中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为维护统一巩固统治。

2、措施:强化皇权削弱相权——二府三司皇帝三 司 (三司使) 北宋的中央机构 ——二府三司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宰 相)参知政事枢密院(枢密使)(计 相)政府枢府二府三司三 衙(三 帅)有统兵权无调兵权有调兵权无统兵权集权中央分权地方—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剥夺节度使和州郡长官的实权军事上:削弱地方军队,精壮充实禁军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更戍法:“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不得专其兵”。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历史特征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历史特征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具体史实】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

3、文化:(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2)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总特征】:政治: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具体史实】1、政治上: 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单元 宋元时期

第二单元     宋元时期

第二单元宋元时期宋元时期的特点:1、民族政权并立(两宋与辽、西夏、金的并立)2、经济重心的南移3、民族大融合一、民族政权并立1、10世纪,族首领,建立,都城年,后周大将发动,建立,定都,今11世纪,族首领,建立,都城12世纪,女真族首领,建立,都城1127年,赵构建立,都城2、唐朝灭亡后,出现了的割据混战局面,后来,结束了的分裂局面。

3、辽宋夏的和战北宋和辽的关系:先战后和。

战:北宋与辽发生,主战派宰相,结果。

和:,史称。

意义:。

宋和西夏的关系:先战后和:内容影响:北宋和金的关系: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4、南宋与金的对峙南宋时期,是抗金名将,训练了军纪严明的,从金军手中收复,取得了。

秦桧以“谋反”罪杀害岳飞。

1141年,宋金和议:内容:。

影响:。

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1、南方农业的发展的原因:1、2、3、4、2、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过程: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从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到经济重心的南移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3、经济重心的南移表现:(一)农业的表现:(1)从引进的优良品种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2)流域的成为重要的粮仓(流传:的谚语);(3)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4)棉花的种植,由扩展到流域。

(5)的栽培有很大发展,在江南丘陵地区新了许多茶园。

(二)手工业的兴旺:纺织业——(1)北宋时,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2)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多来自。

(3)以兴起的,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1)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2)淅江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3)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

造船业——(4)宋朝的居当时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等地造船业发达。

(三)商业的繁荣:(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

最大的商业都市——和(后为临安);、“买卖昼夜不绝”,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

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有着独特的历史阶段特征。

以下是对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1200字以上的介绍:1.阶级矛盾激化:宋元时期是一个封建社会,社会阶级结构明显,阶级矛盾激化。

封建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的矛盾越发尖锐。

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苛捐杂税和重度剥削,大量农民被迫离土而去,一些地主也在这种情况下降级为富贵地主。

2.商业繁荣:宋元时期是中国商业繁荣的时期,商道通畅,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繁荣的市场经济。

通商发达不仅拉近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交流,也为农村人口流动创造了条件。

同时,繁荣的商业活动也重塑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使商人阶级崛起,进一步冲击了传统的封建制度。

3.文化繁荣: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涌现了众多文化作品。

艺术上,诗人陆游、苏轼等代表着文学艺术的高峰;科技上,宋代科学家沈括提出了“望远镜”、“指南针”等重要科技发明;哲学上,朱熹的“理学”对中国儒学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积淀,也为后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土壤。

4.抗击外敌:宋元时期,在金朝的统治下,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成为常态,宋朝面临来自北方的威胁。

尽管士兵的战斗力有所下降,但宋朝政府仍努力加强边防建设,以抵御北方民族的侵略。

此外,宋朝开设边境军屯,组织乡勇,建立战略竖立,以应对来自外敌的威胁。

5.政治腐败与分裂:宋元时期,政治腐败严重,封建统治集团的权力腐败现象十分突出。

由于许多官员贪污腐化,政府财政出现严重问题,导致政府无力应对内外困境。

此外,宋元时期国家的分裂也是十分明显的,内部政治斗争激烈。

宋室的皇权不断被地方势力削弱,导致了国家的割据局面。

6.民族融合:宋元时期是中原汉族与北方各族、南方少数民族相互融合的时期。

金朝的统治推动了南北方的融合,汉人在政权更替中被逐渐融入北方社会,南北方文化经济交流频繁。

此外,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与经济地位也有所提升,与汉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3、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数、农、医药学地理学)四、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对外交流频繁;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
背景--- 藩镇割据、武将专权 目的— 铲除……防范……巩固…… 措施--- ① ② ③ ④科举制的发展 影响--- 积极、消极 特点--- 重文轻武、重内轻外、分化事权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中 书 门

二府三司制
枢 (三衙)


侍 卫
殿 前
侍 卫
马司步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摘自《梦溪笔谈》
【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 (注:不祥之 气);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注:发仓救济); 五曰减 ;六曰出贷;七曰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曰
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土筑;十有二曰 集流亡。”
——摘自《大清会典》
【材料三】 “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 社稷。至于(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即大雩 (求雨祭名)之义。”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保甲法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将兵法的实施是为了克服北宋初期的 更戍法 带来 的弊端
思考和归纳: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未触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主要原因: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次要原因: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直接原因:宋神宗去世,保守派上台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背景 + 目的 + 实质 + 效果 + 败因
代表人 二程 朱熹 李煜
苏轼
辛弃疾 柳永 李清照
代表著作
主要成就
意义、地位
客观唯心主义 理学
念奴娇水调歌 头
《菩萨蛮》
《雨霖铃》
承上启下
拓展内容,开 创风格
两宋文学的主流

6宋元时期

6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960—1368年)【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年)】【阶段特征】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

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中国的封建经济高度发展。

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削夺地方权力。

以“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为纲领,统治者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统统收归中央,又派文臣任知州,削弱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从而彻底扭转了中唐以来由于地方势力膨胀而造成的干弱枝强的局面。

2、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中央官制方面,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

设枢密院分掌军权,与中书对称“二府”,又设三司分掌财政,三司使称为“计相”,从而将相权一分为三。

此外,设参知政事、枢密副使、三司副使等官职为副,以牵制长官的权力,最终缓解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同时提高御史台、谏院的权力和地位,纠察百官,以利于皇帝的专制统治。

地方官制方面,在各路设转运司,由转运使分掌地方财政权力。

各州派文臣任知州,另设通判以分知州之权,并对知州进行监督。

3、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枢密院总理兵政,掌管全国兵籍、武官选授、军队调发更戍及兵符颁降,握有调兵之权。

三衙负责军队的训练等日常事务,有“握兵之重”。

两个机构互相制衡,实现了握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遇有战事,又临时委派将领出征,统兵权又被分离出来。

握兵权、调兵权和统兵权的分离,在体制上彻底消除了将帅专兵、发动兵变的可能性。

4、影响:①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②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

(二)王安石变法1、背景①社会矛盾日益激化②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③庆历新政2、目的和实质目的: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挽救统治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