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民俗

合集下载

乐清的婚礼习俗

乐清的婚礼习俗

乐清的婚礼习俗订婚1.双方父母见面协商订婚事宜,主要是订下黄历和男方的聘礼多少。

目前比较大众化的是10.8万,但主要视双方经济条件而定。

所收礼金按经济条件情况返还,如果女方条件一般如果收88888的话返还给男方38888-58888不等。

如果女方条件不错,就直接收下全部礼金并购置一辆轿车给男方。

2.到订婚日之前肯定还有大把的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就是要添置两人订婚所需要的东西,我们以男方给女方的东西开始。

●金饰一套。

包括耳环,手镯,(脚链),项链,对戒一对,钻戒一枚(钻戒现在大概价格买到15000左右就可以了,其实也可以去金器店买裸钻选择自己喜欢的式样打造价格相差很大,大约可以节约35%,注:前提先问过家长,有些家长喜欢买24K的纯金觉得可以保值,年轻人就不喜欢了觉得土气)。

●喜糖。

包括糖金杏一对。

温州喜糖分大小,所有女方所需要的喜糖全部男方负责包括喜糖内的红包(目前红包50-100都有人放,视双方条件跟喜糖的多少而定)。

●手表。

过去为对表,现在鉴于各种电子产品都有手表的功能,只买一只给女方也很多。

价格视各自对款式的喜好和经济条件而定,通常为一万左右。

而女方要购买的东西为:●男方结婚订婚时所穿的西装一套,衬衫两件,领带两条,鞋子两双(休闲跟皮鞋各一双)休闲装两套,袜子一打,金器:手链和项链各一条(如果给伴郎的红包少于580就需要再买条衬衫给伴郎)。

(金器这个偶不知道,我那时也没这么做)●碗碟一套有88件98件108件可以选择,视情况购买。

现在温州的店主要集中在解放路、飞霞北路(本人是在解放北路铁井栏对面的一家陶瓷店购买的,质量不错,以后摔坏了还可以去原店配)。

建议多跑几家,多比较,不然各方开价差别不小。

送碗也得挑个日子,温州人有“稳当”一说,“稳”谐音温州话的“碗”。

现在市场的碗分骨质瓷和陶瓷,建议还是买陶瓷,耐高温不易裂,而且还不像骨质瓷那样日子久了容易积污垢。

还有就是注意,最好买微波炉适用的,这点日后很实用。

乐清民俗团建活动方案策划

乐清民俗团建活动方案策划

乐清民俗团建活动方案策划第一章:活动背景1.1 活动背景介绍乐清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为了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公司决定组织一次乐清民俗主题的团队建设活动。

1.2 活动目标1) 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提高团队合作能力;2) 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 体验乐清民俗文化,增加员工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章:活动时间和地点2.1 活动时间活动计划于2021年X月X日举行,为期一天。

2.2 活动地点活动地点选择乐清市民俗村作为活动基地,该地区集中展示和保护了乐清的传统民俗文化。

第三章:活动内容3.1 破冰活动为了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熟悉感,可以组织一些破冰活动,如团队介绍、团队名字的取舍等。

3.2 乐清民俗体验3.2.1 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组织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让团队成员亲手体验乐清的传统手工艺,如剪纸、木雕等。

通过亲身体验,增加对乐清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3.2.2 传统民俗游戏组织传统民俗游戏,如踩高跷、插秧比赛等,让团队成员参与其中,感受乐清民俗文化的乐趣。

3.3 乐清民俗文化展览在活动现场搭建一个小型的乐清民俗文化展览,展示乐清的传统民俗特色,介绍乐清的历史文化背景。

通过参观展览,让团队成员对乐清民俗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3.4 团队拓展活动3.4.1 团队合作拓展项目组织一些团队合作拓展项目,如攀登、绳索项目等,通过团队的协作完成任务,锻炼团队成员的团队合作能力。

3.4.2 团队竞赛项目设置一些团队竞赛项目,如接力比赛、智力游戏等,通过竞争激发团队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第四章:活动方案细节4.1 活动流程安排08:30-09:00 参会人员到达活动地点,签到并领取活动物品09:00-09:30 活动开幕式并主持人介绍活动流程和规则09:30-10:30 团队破冰活动10:30-12:00 乐清民俗体验活动12:00-13:30 午餐休息13:30-15:00 乐清民俗文化展览参观15:00-17:00 团队拓展活动17:00-17:30 活动总结与颁奖17:30-18:00 活动闭幕式4.2 活动物资准备按照参与人数准备活动需要的各类物资,如工艺品材料、游戏道具、展览展品等。

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在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传承并代代相传的具有独特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以下将介绍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个重要项目。

一、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乐清市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龙舟竞渡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现已发展成为一项融合体育、文化和娱乐的传统节目。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乐清市各个乡镇都会举办盛大的龙舟竞渡比赛。

参赛的龙舟通常由约30人组成,他们在鼓手的指挥下,划动双桨,以最快的速度划过比赛场地。

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项目,也是乐清市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温州木偶戏温州木偶戏是中国南方地区著名的传统戏曲形式之一,而乐清市是温州木偶戏的发源地之一。

温州木偶戏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湛的木偶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木偶戏表演常常结合音乐、舞蹈和说唱,通过木偶的动作和表情来讲述故事。

乐清的木偶戏剧团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和精美的木偶制作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三、乐清民间歌谣乐清民间歌谣是乐清市民生活中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之一。

这些歌谣多为口头传承,以简洁明快的歌词表达人们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乐清民间歌谣通常用于婚礼、丧葬、节日等场合,既能传递信息,又能增加气氛。

这些歌谣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祝福、劝导、励志等各种主题,反映了乐清市民的智慧和情感。

四、乐清篆刻艺术乐清篆刻艺术是乐清市独有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篆刻是一种用刀在印章上雕刻文字或图案的艺术形式。

乐清篆刻艺术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乐清的篆刻家们常常运用各种刀法和线条,将文字和图案刻于石头、木头或其他材料上,形成独具特色的印章作品。

这些印章不仅可以作为文化艺术品,也可以用于官方文书、私人信件等场合。

五、南浦渔歌南浦渔歌是乐清市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之一。

乐清市位于东海之滨,渔业资源丰富,南浦渔歌就是渔民们在工作中创作的歌曲。

南浦渔歌常常歌颂渔民的勇敢和智慧,表达他们对海洋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乐清虹桥婚嫁习俗

乐清虹桥婚嫁习俗

乐清虹桥婚嫁习俗以镇内东干河上有一座石拱桥,远眺宛如长虹卧波,称为虹桥镇,你是否了解乐清虹桥婚嫁习俗?以此命名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乐清虹桥婚嫁习俗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乐清虹桥婚嫁习俗乐清是个县级市,靠山靠海但靠低压电气吃饭,乐清人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在外讨生活。

但他们也很恋家,这点从对选偶的要求可以看出。

每个当婚当嫁的年青男女会回到乐清这块土地,在家乡选择自己的称心人,而在这批人又会在过年前后匆忙的寻找对象。

这样久而久之,过年不仅仅是过年这样简单了,还是相亲时节。

这批成年却未成家的人,会曾在大家从他乡归来过团圆时,去物色一个好像适合自己的人,剩下的爱情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灌溉成长。

那种感觉有点像饥慌的猛兽在觅食,男子会绿着眼睛很戏剧化的随着介绍人走访各家待嫁姑娘。

从东家打西家,而且他们总是会带着参谋一起作战,有带亲爹亲娘;也有兄弟姐妹的;或者阵容大点带齐全家,就缺家里的旺财没来了;稀奇点的自个不来,派个老爹或老妈做侦察兵的也有,当然这是特殊分子也就是不正常的那种啦! 在乐清这块土地上,在家长眼里相亲成功结婚的才是正式的,而自由恋爱却是野的条件也变的苛刻起来,外地人(交流用普通话的)一律拒外;身高绝对是距离;年龄一定是问题;经济还是要考虑。

这样的重重门槛,有几个能成为自由恋爱而又成功的幸运儿。

他们的条件很表面的,从身高、相貌、家势…了解只有红娘口中的天花乱坠。

脾性、爱好、品格一无了知,因为相互不理解,只能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对方。

这个还得体谅的。

邻家小妹23正逢相亲黄金时段,为这个相亲时节忙的不意乐乎。

二姨家的老二25却已是积压货,有点饥不择食的恐样。

这个让人哭笑不得。

两人从陌生人变成同床共枕夫妻,只需要中介人的一气吹夸,了解时间是几天或几个星期,这好像从旧货市场买东西一样,没有质量保证;没有认可证书;好坏后果自负。

一切只凭的运气,搞不好亲家没成,却成了冤家!这个结局一般都是用金钱填补里面的遗憾。

当然这样成功的也有,而且机率也高。

温州乐清导游词

温州乐清导游词

温州乐清导游词温州乐清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的城市。

作为浙江省重要的文化旅游城市,乐清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下面就让我带您领略一下温州乐清的魅力吧!一、乐清的历史文化乐清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人类居住。

乐清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如乐清鹤山寺、乐清官厅遗址等。

其中,乐清鹤山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佛教氛围,欣赏到古建筑的独特魅力。

二、乐清的自然风光乐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

乐清有着清澈见底的九龙湖,湖水碧绿,周围山峦起伏,构成了一幅宜人的山水画卷。

您可以在湖边散步,欣赏湖水的美丽景色。

此外,乐清还有众多的温泉景区,如乐清温泉、米黄温泉等,您可以在这里享受温泉浴,放松身心。

三、乐清的民俗风情乐清是一个民俗风情浓厚的城市,每逢传统节日,乐清都会举行各种活动庆祝。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乐清龙船节了。

每年农历端午节期间,乐清会举行盛大的龙船赛,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赛。

在龙船赛期间,您可以欣赏到精彩绝伦的龙船表演,感受到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

四、乐清的美食文化乐清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是一个美食之都。

乐清的传统美食以海鲜为主,如乐清烤鱼、乐清炒鳝干等,口感鲜美,让人垂涎欲滴。

此外,乐清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乐清米粉、乐清酥饼等,让您体验到不一样的美食文化。

五、乐清的民间艺术乐清是一个拥有丰富民间艺术的城市,有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乐清民间戏曲了,乐清的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饱含着乡土情怀。

在乐清,您可以欣赏到各种形式的戏曲表演,如梆子戏、豫剧等,让您领略到浓厚的戏曲艺术魅力。

六、乐清的购物体验乐清有许多传统的特色市场、商业街,是购物的好去处。

在这里,您可以购买到各种乐清特色的商品,如乐清剪纸、乐清工艺品等,带回家作为纪念品。

此外,乐清还有许多大型商场、超市,您可以购买到各种国内外的品牌商品。

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介绍

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介绍

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介绍
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浙江省乐清市,是一座专门展示和保护乐清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

该馆建立于2014年,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展览面积约5000平方米。

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示的内容涵盖了乐清市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民俗、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传统工艺等。

馆内设有多个展厅,以图文、实物、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馆内最为著名的展品包括乐清传统腰鼓、葛仙米庙会、乐清剪纸、乐清木雕等。

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乐清的传统文化底蕴,也展示了乐清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还定期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民俗活动、传统工艺展示等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传达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其丰富的展品和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学习。

该馆不仅是乐清地区的文化象征,也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之一。

介绍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文600字

介绍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文600字

介绍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文600字乐清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Yueqing is a place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 and it has abunda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乐清鼓舞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舞蹈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动作。

Yueqing drum dance is a dance form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it has unique rhythms and movements.乐清刺绣是一种精湛的手工艺美术,历史可追溯到数百年前。

Yueqing embroidery is a superb handicraft art that can be traced back to hundreds of years ago.乐清木雕以其细腻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是当地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Yueqing wood carving is famous for its delicate craftsmanship and unique style, and it is one of theimporta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in the area.乐清的传统民间音乐和乐器制作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如民间二胡、琵琶等。

The traditional folk music and instrument making in Yueqing are also very distinctive, such as folk erhu, pipa, and so on.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正在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Yueqing are being valued and have achievedcertain achievements.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和项目,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乐清春节的风俗

乐清春节的风俗

乐清春节的风俗
乐清市是浙江省六大古都之一,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更以其独特的民俗精神而闻名天下。

元宵节,又称祭灯节,是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被称为“夜最长”。

乐清春节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还有许多风俗习惯。

乐清春节最具特色的就是家家户户埋灯,在春节前夕,每家每户都要把一盏由竹篾做成的灯笼隐藏在厨房、洗衣房等地方,用以祭奠先人。

这种风俗习惯源于唐代,又称“祭灯”,当地人认为这样可以祈祷先人的安息,让及运行良好。

乐清春节的另一个习惯是家家串烟花。

家家户户在春节期间装饰自家屋门,把乡下的红点点、绿色的绿灯笼、彩色的烟花、黄色的灯笼等拼接成一串,挂在屋檐上,以此来祈求吉祥和幸福。

乐清春节还有一种风俗是家家贴春联。

每家每户都会把春联贴在门窗或墙壁上,装饰家家户户,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求。

乐清春节的春联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即在春联的两旁要刻上“田”字,以示“田园”之美景和祝福。

乐清春节期间,还会有各种文化活动,如游园、游街、观灯、赛龙舟、赛火车等。

在这些活动中,乐清百姓欢乐热闹,又显出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乐清春节,继承了2000多年的文明,又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和尊重。

乐清春节的风俗,以其独特的传统民俗,成为浙江春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也成为浙江省的独特文化精髓。

乐清民间故事

乐清民间故事

乐清民间故事乐清是浙江省温州市代管县级市,以下是两个乐清的民间故事:乐清雁荡山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雁荡山这个地方并没有山,而是一个很大的湖泊。

每年秋天,湖边芦苇丛生,芦花飞扬,吸引了一群又一群大雁在此栖息。

有一年,来了一只很大很大的雁,它的翅膀比其他大雁的都大,羽毛也比其他大雁的都漂亮。

这只大雁非常高傲,它总是飞在雁群的最前面,引领着雁群南迁北归。

有一天,这只大雁飞到了湖边,它看到这里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就不想再飞走了。

它想把这个地方占为己有,于是它用嘴衔来了许多石头和泥土,堆积在湖边,形成了一座小山。

它还在山上筑了一个窝,打算在这里定居下来。

其他大雁看到这只大雁的行为,非常不满,它们纷纷劝说这只大雁不要霸占这个地方。

但是这只大雁不听劝告,它认为自己是最强大的,没有人能阻止它。

于是,它和其他大雁发生了冲突,用嘴和翅膀攻击其他大雁。

这场争斗持续了很久,最后,这只大雁被其他大雁打败了,它的翅膀也受了重伤,无法飞行。

它只好留在山上,化成了一块石头。

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雁荡山,以纪念这只高傲的大雁。

乐清龙女的传说:据说乐清有一座山叫做石栀岩,山下有一个小村庄。

村里有一个叫李源的年轻人,他每天都会去山上砍柴。

有一天,他在山上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女子告诉他自己是龙王的女儿,因为被李源的歌声所吸引,所以才来到这里。

李源和龙女相爱了,并决定结婚。

但是,龙王并不允许龙女和凡人结婚,他派了虾兵蟹将来抓回龙女。

李源和龙女决定一起逃跑,但是他们最终还是被虾兵蟹将抓住了。

龙王把龙女关在了海底的龙宫,而李源则被变成了一只青蛙。

李源为了救回龙女,开始努力修炼,最终变成了一只巨大的青蛙。

他跳上了一座山,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海浪,保护了村庄。

龙王被李源的勇气所感动,最终同意让龙女和他结婚。

李源和龙女回到了村庄,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传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勇气和坚持的故事,也反映了乐清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乐清的民俗传统

乐清的民俗传统

乡土课教案乐清的民俗传统【教学目标】1.了解乐清民俗传统,感悟乡土情、爱国情。

2.交流各自了解的其他乡土民俗。

【教学重难点】1.师生、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借助对话引导学生了解民俗。

2.教师对相关知识适当介绍,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讲:介绍乐清民俗传统1、乐清旧有的集市习俗一直沿袭至今,主要有:蒲歧每年九月初一到初五:大荆每旬三、六、九;虹桥每旬三初八;芙蓉每旬二初七:白石每年农历三月初十等。

2、在乐清,“除夕”俗称为“廿九黄昏”或”三十日黄昏”。

为欢度这个节日。

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各种过年食品,如要捣制年糕,故又称年糕为“捣糕”。

在捣年糕之前,须择日掸扫住宅,俗称“掸新”或“换新”。

除夕晚餐,先行祭祖,俗称“作除夕节”.然后以祭余的菜肴举行聚餐,俗称“吃分岁酒”。

3、端午节,即五月初五,俗称重五节,又称端阳节。

以清江为界,这天所吃的主要食品江北为“锡饼”,江南为粽子。

端午节在乐成及柳市一带还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在乐清惯于把龙舟叫做水龙,不叫龙船.避免与元宵节的一种灯名相混淆。

4、乐清著名糕饼食品有白象公记香糕、大荆正记冻米糖、虹桥蔡日升绿豆糕、乐成内糖饼等。

5、乐清城乡灯会的表演项目有:南岳高跷,蒲歧抬阁、闹琼花、打千秋,石门狮子,高地滚龙,县东板凳龙,寺前首饰龙,苏吕档龙,鱼灯,河灯,马灯等。

6、乐清民歌很多,可分为:山歌(如“对鸟”、”采茶调”、”抛歌”)、田歌(亦叫“田诗问”或”田诗”,如“长工叹”、”“十二月叹苦”等).渔歌(如“清江号子”、”“钓带鱼”、慎江号子”)、牧歌、儿歌五种。

7、乐清城乡流传的曲艺品种主要有“鼓词”、”道情”、”莲花”、“斗歌(”对口白)”、“打花鼓”、”双锤”、”卖技”等。

8、乐清民间舞蹈主要有:四都大猫舞——迎王十朋容图时表演,以大鼓、大钗等打击乐器伴奏,配以仪仗及游行队伍,舞蹈动作较为单调,但气势宏大。

水涨烟筒舞——表现乞丐抓蛇,以”衣嘛汉”曲调伴舞。

表演者手拿长柄烟筒,头戴瓜皮小帽.身穿长衫,一副邋遢相。

乐清白喜事新规定

乐清白喜事新规定

乐清白喜事新规定乐清白喜事新规定自古以来,婚嫁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是两个家庭的重要结合。

而乐清市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有许多传统的婚嫁习俗。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维观念的变化,一些婚嫁习俗逐渐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乐清市近日颁布了一系列的白喜事新规定。

首先,乐清市取消了旧时代以嫁妆的方式,采用了现金礼金的方式。

在过去,新娘家会为新娘准备一系列的嫁妆,包括金银首饰、衣物等物品。

然而,这样的做法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也增加了家庭的负担。

现在,婚礼中的亲友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将礼金直接送给新人,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双方家庭的负担,同时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其次,新规定还明确规定了婚宴的规模和食品安全。

过去的婚宴人数庞大,浪费资源,同时也给承办婚宴的饭店带来很大的压力。

现在,婚宴的规模只能在100人以内,这样既减少了浪费,也能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饭店在提供婚宴时,必须要符合卫生和食品安全标准,严禁使用过期和不合格的食材,以确保婚宴的品质和安全。

此外,新规定还鼓励新人在婚礼中体现乐清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乐清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新规定鼓励新人在婚礼上穿着传统的服饰,进行传统的婚礼仪式,以传承和弘扬乐清的传统文化。

同时,还可以邀请乐清的传统文化艺术团体来表演,让亲友们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最后,新规定还将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婚礼是一场庄重而崇高的仪式,不能被个别人为了利益而破坏。

新规定明确规定了一系列的惩罚措施,例如,对提前承诺的红包不予返还,对虚假结婚、重婚和其他违法行为进行惩处等。

这些严厉的处罚将有效地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综上所述,乐清白喜事新规定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贴近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通过取消嫁妆的方式、限制婚宴规模和保障食品安全、鼓励传统文化表达和规范婚礼行为等一系列措施,乐清市的白喜事将变得更加简约、环保和规范。

乐清柳市传统婚俗

乐清柳市传统婚俗

西
,
省 得忙 乱
。 。
因此 现 在 的 行 郎 只 沿 袭 成 礼
,
迷信
但 这 种做 法一 直 沿 袭 至 今
, ,

而已
行 郎 一 定要 偶 数
一般
4
个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
土 宴 之前
,
新 婚夫 妇 要 先 在 洞房 里 吃 汤 这 也算 是 比 较
,
表示 双 全
他 们 去 迎 新 娘 时 要 提 着 行 郎灯
、 。

在 婚 礼 日趋 简 化 的 今天

带着 黄 酒 茶 叶 米等 并美 其 名日 道 昌盛
,


黄酒 谓 之 发 财 酒
,
” ,
庄 重 且 必 须 的一 道 程 序
,

先 由新 郎 和 新 娘 在 表示两 人 日
: “
状 元红


因 红 色 意 示 喜气
,
,

,
自己 及 对 方 碗 里 各 吃 几 个 汤 圆
。 。
乘 船 去男 家
因方 言 船 谐 全
表 示 五行

年 纪 小 的 可 以 占领 这 方 阵 地 位
北 方为 长 辈之 东向
俱全
,
新 娘 出嫁后 将 终 生 命 好 之 意
现在的
一 般 为年世 大 辈 份 高 的 老 人 所 设
偏南 处 谓 之 酒龙 头

,

” ,
如 果 一 桌 人 要 轮流 喝

则依 例 从
,

酒龙 头

乐清文化遗产作文1000字

乐清文化遗产作文1000字

乐清文化遗产作文1000字《乐清文化遗产》篇一乐清,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神秘宝箱,每次探索都能有新的惊喜。

说到乐清的文化遗产,首先得提提黄杨木雕。

这黄杨木雕啊,就像是从木头里“长”出来的精灵。

我第一次见到黄杨木雕作品是在一个民间艺人的小店里。

那木雕小小的,刻画的是一个老渔翁,他的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每一道皱纹都像是被时光精心雕刻的,手里拿着的鱼竿仿佛下一秒就会钓起一条大鱼。

艺人告诉我,这黄杨木雕可讲究了,选料就得选那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的黄杨木,然后经过构思、打坯、精雕细琢等好多工序才能完成。

我当时就想,这哪里是木雕啊,这简直就是把一块木头变成了一个有灵魂的小世界。

还有那乐清细纹刻纸,这可不得了。

它就像是纸上的一场精美舞蹈。

我曾经看过一位老奶奶刻细纹刻纸,她那双手啊,就像有魔法一样。

那纸在她手下,被细细的刻刀划过,就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线条,这些线条组合起来,就成了各种美丽的图案,有龙凤呈祥,有花鸟鱼虫。

我在旁边看的眼睛都直了,我就问老奶奶:“这得刻多久啊?”老奶奶笑着说:“这可得费些时日呢,慢工出细活。

”我当时就觉得,这细纹刻纸就像一个耐心的诗人,用刻刀在纸上写诗,每一道线条都是一句优美的诗句。

可是啊,我有时候也会担心。

现在的年轻人好像对这些文化遗产的兴趣不是很大。

也许是因为现代社会节奏太快了,大家都忙着刷手机、玩游戏。

我就想,要是这些文化遗产有一天就这么消失了,那多可惜啊。

就像黄杨木雕和细纹刻纸,如果没有人再去传承,它们就只能被封存在历史的相册里了。

这是不是有点像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旧玩具,慢慢地被灰尘覆盖,最后连样子都看不清了呢?不过,我也看到了一些希望。

有些学校开始把这些文化遗产引入课堂,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它们。

这就像是给这些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这些文化遗产的美,然后把它们传承下去。

那时候,乐清的文化遗产就会像星星一样,在文化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乐清的婚礼习俗

乐清的婚礼习俗

乐清的婚礼习俗婚礼是人一生中极为重要的时刻,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不同的婚礼习俗,而乐清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有其独特的婚礼传统。

本文将为您介绍乐清的婚礼习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一、婚宴习俗在乐清,举办婚宴是婚礼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婚宴通常在晚上举行,宴席的菜式丰盛多样,以海鲜为主要食材,如螃蟹、鲍鱼、鱼翅等,代表着美好和富贵。

乐清人认为丰盛的宴席能够表达主人的诚意和对宾客的尊重。

除了精心准备的美食外,婚宴上还会有丰富的娱乐节目。

传统的乐清婚礼中,常常有饱含祝福的表演,如舞狮、舞龙等,也会有舞台剧、歌舞表演等现代化的娱乐形式。

这些节目既能展示新人的喜悦之情,又能让宾客们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二、迎亲习俗在乐清的婚礼中,迎亲是一个环节庄重而隆重的仪式。

新娘的家人在迎亲队伍中抬着锦被,上面绣着吉祥的图案,锦被代表着对新娘的祝福和喜悦。

同时,周围的亲戚和朋友会用鞭炮和锣鼓声欢呼,热闹非凡。

新郎穿着华丽的盛装,手持红色的喜帖,亲自迎接新娘。

在乐清的传统习俗中,新郎要忍受一些“考验”,比如回答一些关于新娘的问题,或者是执行一些恶搞的任务,只有通过这些考验,才能迎接到新娘。

三、婚车队伍在婚礼当天,乐清的新人通常会安排一支盛装队伍,出发前往婚宴现场。

新人和家人会坐在婚车上,同时还有一些乐队和舞龙舞狮等演出队伍随行。

这场盛大的队伍会穿越整个城市,以展示婚礼的隆重和喜庆。

婚车通常是装饰华丽的轿车,外部装饰鲜花和彩带,内部布置温馨浪漫。

新人坐在车内,享受着喜悦的时刻,向行人和路过的车辆挥手致意,传递着幸福和喜悦的氛围。

四、婚后仪式乐清的婚礼习俗在婚后仪式上也有自己独特的传统。

新娘离开娘家前,通常要向父母跪拜行礼,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随后,新郎要送新娘回到新家,这是一个象征着开始婚姻生活的重要仪式。

新娘抵达新家后,会继续进行一系列的仪式。

比如,新人会敬奉祖先,向祖宗祈求安康和祝福;新娘还要向公婆献茶,向公婆表达子媳的敬意。

刻纸的由来

刻纸的由来

乐清细纹刻纸的由来乐清细纹刻纸是剪纸的一种,起源于象阳镇寺前村余氏宗族。

早在元代年间,乐清象阳寺前的艺人们为了适应民间习俗,在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张贴花窗门神,意味驱邪正气,保佑家门清洁、入口康宁。

先辈艺人们还常为民间妇幼剪些服装鞋帽之类的绣花图案,以供民众穿着美观之需求。

到了民末清初,有倭寇楼船一艘开到温州磐石江边,倭寇上岸行凶,杀害百姓,无恶不做,在赶走倭寇的战斗中,我方牺牲了三十六位勇士,为了纪念死去的烈士,寺前的艺人们便制作龙船(龙灯),在龙船上设有三十六神相、神位,让三十六勇士的灵魂在他们战斗牺牲的忌日乘坐龙船,过街串村,与活人们一起享受人间的快乐。

后来由于温州各地每年春节期间艺人们都制作龙船、滚龙等进行民间娱乐活动,龙船质量互比高低,故此纸花(即龙船花)越刻越细,龙船越来越富丽堂皇。

刻纸就这样伴随着龙船的产生和发展而演变成龙船花。

后妇女用它作绣花底图,绣成帽花、鞋花、肚花、肚兜花,故又称剪花。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龙船花开始脱离龙船,作为单独的工艺美术品。

之后,乐清细纹刻纸的生命轨迹是70年代红火,80年代衰落,90年代消失。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赚钱效应”使人们抛弃了这一传统的手工艺。

乐清早期的剪纸艺术是依附于民间刺绣工艺的发展而形成的。

最初,它只起了粉本的作用,譬如,帽花、鞋花、肚兜花等,局限性比较大,工具也较粗糙,形式单一。

当这种剪纸一旦被民间传统娱乐——“龙船灯”所采用后,就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其内容不再限于花花草、鱼虫鸟兽,而戏曲人物、神话故事与山水风景也逐渐兼容并蓄了。

其形式也随内容而有所发展,开始出现了较为细腻的细纹装饰。

这是一个飞跃的变化。

“龙船灯”,是乐清人民一种独特的传统手工艺,每逢新春佳节,乐清县中雁荡山麓村村都扎起“龙船灯”。

其体积有3—4米见方,分为日龙、夜龙与活动首饰龙三种。

前有龙头,后有龙尾。

整个龙体造型,象征着自由和力量。

在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驱凶纳福,人口平安。

乐清习俗的作文

乐清习俗的作文

乐清习俗的作文
哎哟,说起乐清习俗,那可真是有得一聊哟!四川话来说,乐清这个地方,习俗多得很,就像咱们四川的火锅,五花八门,啥都有!
首先说哈过年嘛,乐清那边跟咱们贵州差不多,都是热热闹闹的。

过年要贴春联、贴窗花,还要放鞭炮,寓意着驱邪避凶,迎接新的一年。

贵州话讲起来,那就是“放鞭炮,响天响地,好运自然来!”
然后嘞,乐清人还特别重视祭祖。

每到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去扫墓,祭拜先人。

这个习俗啊,跟咱们陕西方言里的“扫墓祭祖,缅怀先人”差不多,都是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思念。

再来说说结婚吧,乐清那边的婚礼可真是热闹。

新郎新娘要穿红戴绿,还要请亲朋好友来喝喜酒。

北京话儿说起来,那就是“喜糖喜酒,喜气洋洋,大家都来沾沾喜气!”
除了这些,乐清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习俗。

比如生孩子要送红鸡蛋,寓意着喜庆和吉祥;过生日要吃长寿面,希望长寿健康。

这些习俗啊,都是乐清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的体现。

总之啊,乐清的习俗真是丰富多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

就像咱们中国的各个地方一样,虽然方言不同、习俗各异,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部分,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个多彩的世界。

乐清首饰龙发展史

乐清首饰龙发展史

乐清首饰龙是一种源于400多年前的传统工艺美术灯彩,起源于明朝末年的乐清市。

它以龙船的结构为基础,前有龙头,后有龙尾,龙身由至少4层楼阁组成,上面装饰有各种金属饰品和彩绘图案。

首饰龙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木工、钳工、油彩、竹编、纸扎、灯彩、刻纸、服装设计、人物雕塑以及仿古建筑等。

乐清首饰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姜淮所著《岐海琐谈》的记载,当时乐清就有盛传“村落糊楮,像龙首尾,裁版为身,机转辘轳,篝灯于上,从以金鼓,沿门索赏,谓之龙船灯。

” 这一记载表明,乐清首饰龙在明朝时期已经是一种民间习俗。

在清代和民国时期,乐清首饰龙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种。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乐清首饰龙的制作技艺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乐清的工艺美术厂曾经是首饰龙制作的主要场所之一,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这些厂逐渐消失。

尽管面临困境,乐清首饰龙的制作技艺并没有失传。

近年来,一些热爱传统工艺的艺人一直在努力传承和发展这一技艺。

他们通过创新设计和制作工艺,让乐清首饰龙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019年,乐清首饰龙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为这一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平台。

总的来说,乐清首饰龙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

它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历史的积淀和艺人们的努力与奉献。

在未来,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这一传统工艺的保护和
传承中来,让乐清首饰龙这一璀璨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乐清民俗————————————————————————————————作者:————————————————————————————————日期:民俗学与生活论文题目:浅谈乐清民俗完成时间:2015 年 12 月 20 日一、乐清简介在温州的东南部的一隅有一个海湾,叫乐清湾,它的西岸就是我的家乡——乐清。

乐清市地处浙南丘陵地区沿海小平原,东至东海之乐清湾,与玉环县相望;东北至湖雾镇北面的羊角洞,与温岭市为界;南隔瓯江,与温州市区相望;西达北白象镇琯头西北的乌牛码道附近,与永嘉县接壤;北到智仁乡赵家辽村,与台州市相邻。

乐清市经济发达,是中国市场经济发育最早、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南部柳市地区是中国著名的低压电器之都,温台模式的发源地。

北部雁荡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号称东南第一山,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获“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乐清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降水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光照适宜。

乐清本地绝大多数属古代福建移民。

方言主要有四种,县西瓯语柳市话、县城瓯语乐清话(城关)、县东瓯语虹桥话、北部属于台州黄岩方言区,一般以清江为界。

其中柳市话使用人口约五十万,通行于柳市平原和洞头县部分岛屿。

因温州是瓯江流域最大城市,所以在外瓯语又被误统称为温州话。

二、乐清传统民俗㈠节日习俗乐清节日习俗与浙江各地习俗大同小异,这里我们简单地介绍几个重要的节日。

⒈除夕和春节过年对乐清人来说大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了吧。

从年关将近开始就有冬至吃汤圆、晒酱油肉和鳗鲞、捣年糕等。

农历廿四以后,家家户户要祭灶、掸新、贴春联。

廿九、三十晚上全家团聚,吃“分岁酒”,也就是年夜饭,然后长辈向晚辈分发压岁钱。

初一凌晨,每家每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

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

新年的第一顿饭上要放上一些年糕,寓意年年高升。

初二初三开始探访亲友、去邻居家串门等。

但近年来,随着家庭结构地简单化和社会审美的变化,虽然向长辈叩拜行礼、穿大红新衣等习俗已经渐渐地弱化,但是大家对过年的期盼和对新一年的美好寄望还是不变的。

⒉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迎灯是传统习俗,乐清各地有各式各样的灯样,大多模仿动物形象制成,主要的灯有:龙船灯、档龙、滚龙、鱼灯、马灯、长龙、走马灯、抬阁等。

其中,档龙由一截截厚(俗称档身)薄(俗称档板)相间的狭长木料,以木雕戏曲人物的座柄为栓联结起来,屈伸自如。

档的两头分别装有镂雕、浮雕和漆绘兼施的龙头龙尾。

档板上装灯笼和旗杆,杆顶系三角小旗和铜铃。

档身下装木柄,供人握持负行。

凡山区都盛行“板凳龙”,以芙蓉最著名。

板凳龙与档类似,但没有精致的雕刻。

另外鱼灯通常以十二盏组成一队,俗称“十二化龙”。

鱼灯是依照江海中几种常见的鱼制成,纸糊篾骨,以彩色绘鳞,下装木柄,供握持负行或舞蹈。

舞蹈所表演的是模仿鱼类个体和群体的各种泅水动作。

这种灯散见于全县各地。

除了上述几种灯外,还有蒲岐的闹琼花和蒲岐、下湾等地的舞狮、高跷等。

⒊三月初十集市白石三月初十集市始于宋元,盛于清,史籍记载最先见于道光《乐清县志》;“白石市,在九都市。

”九都即白石一带。

会市期间,约五平方公里的市场上,布幔鳞次栉比,货摊纵横交错;赶市者铺天盖地,“张袂成阴,挥汗成雨”,吆喝声、喇叭声此起彼伏,构成一幅热闹非凡欣欣向荣现代的乡村农贸大画屏。

每到农历三月初,白石集市就开始热闹起来,人山人海。

㈡特色饮食民俗⒈素面从古到今在南塘,乐清人们平常都有吃素面的习俗.素面富营养易消化,为群众喜爱食品,老人祝寿、生日、妇女生小孩时都以此为主食。

由于该食品具有强身健体、防老抗衰等功效,故又称“长寿面”。

我市各县均有“素面”加工,乐清素面历史足有好几百年,素面的特征是细如银丝,洁白柔韧,口感好。

外来亲朋好友来乐清走亲访友,主人一般都会煮碗素面给他们品尝。

乐清素面的用途颇广,如做月子吃姜糖面,伤风吃葱白面,生辰吃长寿面。

此外,送月里羹、对周礼、祝十礼、祝寿礼以及供养佛等,所用都是此种面。

一些有名气的手工素面都要提前好几个月预定,甚至有流传着八九月的素面质量最好,许多老顾客会早早地为自家要坐月子的媳妇定下素面。

⒉糯米饭糯米饭也是温州的主食之一,尤其是作为早饭,但温州人对糯米饭的喜欢使得很多地方的糯米饭经营变成全天时。

糯米饭在温州的吃法可以说更为简单方便。

糯米饭从蒸笼里出笼只要按照个人口味不同加料就好。

一般分为两种:肉汤加油条,只要取适量油条末撒在糯米饭上,然后浇上事先熬着好的肉汤就可为大家奉上一晚地道的温州糯米饭了;还有一种吃法:直接在出笼的糯米饭撒上白糖,这种吃法对应了南方人好糖。

这种吃法也是别有风味。

糯米饭这两种极为简单的吃法表明了当地人的朴素,不失营养又简练快捷。

⒊番薯黄夹番薯黄夹也称番薯皇夹,外形类似于蒸饺,由新鲜番薯及番薯粉制作而成,外皮软糯可口、金黄剔透,故得以此名。

其发源于浙江省乐清市翁垟街道,一说发源于象阳镇(今柳市镇辖区)经百年传承发展,现已成为温州名小吃之一,与灯盏糕、油渣、鸭舌等齐名。

⒋松糕松糕是浙江温州市汉族传统名点,松软香甜,美味可口,闻名中华。

大多数传统松糕是以糯米、红糖、肥肉为原料,配以红枣、核桃仁、桂花做馅。

棕色的六棱形松糕刚出炊出来时冒着袅袅的热气,表面上有红枣和桂花的点缀,里有亮晶晶的肥肉和核桃的夹馅,香气扑鼻。

松糕是温州地区订婚、结婚送给亲戚的伴手礼。

大年二十五炊松糕,祈求来年高升。

㈢非物质文化遗产⒈乐清细纹刻纸乐清细纹刻纸发源于乐清民间剪纸的“龙船花”,至今已有700 多年的历史。

大约在明末清初年间,乐清沿海一带农村在春节期间出现了一种别致的龙灯,后发展为一种“首饰龙”。

艺人们以刻纸装饰在龙船上,这种刻纸被称为“龙船花”。

评判龙船灯的标准水平,主要看龙船纸扎和细纹刻纸的精致情况。

龙船灯在当地民间活动中的流行,不断推动着细纹刻纸的发展,刻纸的内容从单纯的几何图案发展到现在的花卉、鸟兽、戏曲人物、神话、山水等,刻工也越来越精细。

艺高者能在一方寸的纸面上刻出 52 条细线,一幅碗口大小的细纹刻纸要10 多天才能刻成。

构图一般以中间为主题,四周配以花纹。

图案有正字形、人字格形、葵花形、冰梅形、菊花形等,采用粗、细和疏密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规整有序,带有节奏和对比韵律的美感。

古老的吴越民俗遗存、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和鲜明的商贸文化特色是构成瓯江流域民俗文化三要素,这种丰厚的民俗文化环境养育了许多大师级的民间艺人。

已故著名艺人陈朝芬身怀绝技,被剪纸艺术界尊称为“中国第一刀”。

由陈朝芬刻制,柯拯明设计的《九狮图》、《双鱼》是中国艺术界最为精细的刻纸代表怍,也是剪纸艺术品的绝唱之作。

⒉黄杨木雕乐清黄杨木雕与青田石雕、东阳木雕一起, 被誉为“浙江三雕”。

黄杨木雕又是一种立体圆雕艺术, 作品主题突出, 造型生动, 雕刻细腻,层次分明,在所有的木雕艺术中, 颇具独到之处。

而且, 从事黄杨木雕制作的匠师们, 必须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他们既要能够把握传统技艺文化的内涵, 又要能够了解不同材料的制作技巧,巧妙、熟练地进行造物活动。

经过他们的努力探索和创造, 使黄杨木雕作品更加绚丽多彩。

随着社会的发展, 黄杨木雕技艺在不断地完善。

但是, 无论环境或现代工具如何演变, 黄杨木雕的技法始终以手工雕刻为主要手段。

这些技法, 极具民间的纯朴性, 更具自身的哲理性。

乐清黄杨木雕这一集文化艺术和物质生产于一体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工艺, 正以它惊人的创造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为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抒写着不朽的篇章。

⒊蓝夹缬蓝夹缬技艺是汉族传统印染四缬技艺之一,流传于温州苍南、乐清、瑞安等地。

蓝夹缬是以靛青为染料,用两片纹样对称的木板夹住丝或棉料染制出各种图案的织品,民间大多用蓝夹缬制作被套,是婚嫁的必备之物。

制作时以雕版紧夹织物,浸于染液而完成。

主要特点是程序的多样性,技艺的精湛性。

蓝夹缬技艺包含了织布、制靛、雕版刻制、印染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烦琐的程序。

纹样以戏曲人物为主,剧种涉及昆曲、京剧、乱弹等。

蓝夹缬的纹样特征为研究戏曲以及民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制作好的蓝夹缬主要用作被面,是流传地民间婚嫁必备用品,和生活密不可分。

当年几乎每个乡镇至少有一家染坊,较为富有的地区甚至1个村庄就有2家。

当地民谚用“嫁囡儿连一床夹花被也冇(没有)”,讥讽人家嫁妆贫寒、礼数不全。

蓝夹缬从制靛到制作雕版到印染,程序繁琐,工艺精湛,是汉族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汉族传统文化的体现。

几百年的手工艺传承,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

㈣对乐清民俗的感想改革开放后乐清经济发展迅速,90年代便跨入综合实力百强县,人们生活水平也达到了小康水平。

但我们生活中丰富的民俗文化却在逐渐消逝,首饰龙、蓝夹缬、细纹刻纸和黄杨木雕这些老艺人手中的绝活渐渐地只能在文化馆中才能看到了。

原本活生生的艺术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而失去了色彩。

即使现在社会在反省这些文化的流逝,在想尽办法去挽救但也收效甚微。

虽然很多民俗已经慢慢地淡出人们的生活,但我们应把握传统民俗的内涵,让精神的血脉在历史的延续中流淌,并不断注入新生,让民俗文化越走越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