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市民基本文化权利
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界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贮藏文化、展现文明的有形空间,是传承城市文化、弘扬城市精神的物质载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因此,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根本需要,也是推动池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 我们应当把实现市民基本文化权利当作第一要务,摆在“文化名市”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措施,创新运作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初步形成了市、
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文化服务,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元需求。目前,府儒学、市体育馆等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已经建成,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正在加快建设;城区的广场文化、公园文化、社区文化等活动蓬勃开展,农村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等工程建设方兴未艾,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但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准要求上看,池州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着数量不足、种类偏少,规模偏小、功能设施不全等问题,特别缺少一批特色鲜明、规模相当、品位高雅、功能完善,能够体现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群众求富、求知、求乐的需求;
二是城乡之间、社区之间、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不同的社区、乡镇,设施、活动相差悬殊;一些建设好的文化站(室),因为缺乏必要的后续活动保障和规范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空壳”现象。
三是财政保障投入少,市、县(区)的博物馆(文物所)、图书馆、文化馆运行保障经费严重不足,以市图书馆为例,每年书刊购置经费仅2万元。农村部分地方的场所和设施由
于缺少经费,呈有馆无人现象。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考核评估公共文化建设达标工作。要求切实采取措施,加大文化资源向社区、农村倾斜力度,促进文化建设的均衡发展。坚持“群众文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把群众文化的重点放在社区和乡镇,发挥好图书馆(室)、文化馆(站)、广场和社区文化中心的引领作用和辐射功能。
二、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区建设、居民住宅小区、各类园区、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应配套相应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并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因城建需要拆除或改变公共文化设施功能、用途的,必须严格报批程序,另建新的公共文化设施,确保文化设施不流失。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根据财力状况落实建设后续保障经费。应当抓住“十二五”期间国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时机,解决必要的配套资金,推进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的改造升级,大力加强社区、乡镇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文化网络建设。在农村,争取
五年内形成以县(区)文化馆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枢纽,村文化室、图书室为基础的三级文化网络。在城市以社区为依托,不断发展和完善文化功能,推进社区文化设施配套建设,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四、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营造群众自觉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氛围。要在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开发利用,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引领作用。社区、乡镇文化工作要转变单纯搞文化娱乐活动的观念,要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地域性和普遍性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融宣传教育、信息服务、科学普及、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于一体的文化阵地。杜绝公共文化设施闲置、文化资源浪费现象,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平台,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营造一种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一个和谐团结,洋溢人文气息的精神家园。
五、重视公共文化产品创作,大力推进群众文化普及工作。要发挥公共文化人才的作用,支持和鼓励多出精品,切实提高我市公共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宣传教育作用。鼓励、支持专业艺术团体人员到社区、街镇担任文艺辅导员,注重发挥基层文化骨干的作用,造就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大力推进群众文化的普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