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诊治指南(试行)

合集下载

肝癌诊治指南 (试行)

肝癌诊治指南 (试行)

肝癌诊治指南(试行)一、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三、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细胞肝癌AFP: (a-fetoprotein)甲胎蛋白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CA19-9:(Carbohydrate Atigen 19-9)糖抗原19-9ICG15:(Indo Cyanine Green)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HBV:(hepatitisB virus)乙肝病毒HCV:(hepatitisC virus)丙肝病毒TAIT:( transarter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经肝动脉介入治疗3DCRT:(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三维适形放疗IMR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调强适形放疗四、诊断依据(一)高危因素。

有乙型/丙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接触史、饮水污染史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

具备高危因素,合并肝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黄疸、腹水者,应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三)体征。

1.多数肝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合并高危因素者,出现肝大伴或不伴结节、上腹肿块、黄疸、腹水、脾大等,应警惕肝癌可能。

3.肝掌、蜘蛛痣、血管痣和腹壁静脉曲张等为肝硬化体征。

4.临床诊断为肝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咳嗽、喀血、骨痛、病理性骨折、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四)辅助检查。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本身的上皮细胞。

由于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原发性肝癌的准确诊断与有效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掌握最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指南将首先概述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病理学特点,以便读者对疾病有整体认识。

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流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学诊断等方面,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诊疗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动脉栓塞化疗等)、全身治疗(如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

我们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指南还将关注原发性肝癌的预后评估与随访管理,以及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等方面,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指南,为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

诊断过程需要谨慎,以确保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病史和临床表现: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长期饮酒等肝癌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如肝区疼痛、乏力、消瘦、黄疸等,对诊断肝癌有重要参考价值。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可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如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的变化。

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的升高有助于肝癌的诊断,但需注意其特异性不高,需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具有简便、无创、经济等优点。

CT和MRI检查能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键词:肝肿瘤;诊断;治疗学;诊疗准则Standard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2024 edition)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Key words: Liver Neoplasms; Diagnosis; Therapeutics; Practice Guideline1 概述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原发性肝癌发病人数36.77万,位列各种癌症新发病人数第4位(肺、结直肠、甲状腺、肝),发病率位列第5位(肺、女性乳腺、甲状腺、结直肠、肝);2022年因原发性肝癌死亡人数31.65万,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均位列第2位(肺、肝)[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HCC-CCA)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75%~85%、ICC占10%~15%[3-4]。

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主持制定并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之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9年12月和2021年12月分别进行了2次更新,并最终修订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和《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的诊疗行为、改善肝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CSCO肝癌指南(详细版)

CSCO肝癌指南(详细版)

CSCO肝癌指南(详细版)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次发布原发性肝癌(主要为肝细胞癌,HCC)诊治指南,以下是详细内容!
本次编写⼈员阵容⼗分强⼤。

诊疗指南证据类别(2018)
CSCO 诊疗指南推荐等级
1 HCC的筛查和诊断
1.1 HCC的筛查
1.2 HCC的病理诊断
1.3 HCC的临床诊断
2 HCC的分期
3 HCC的MDT模式
4 HCC的局部治疗
4.1 肝切除术
4.2 肝切除术后辅助治疗策略
4.3 肝移植术
4.4 局部消融治疗
对于II、III、Ⅳ期的病⼈均未推荐
4.5 肝动脉介⼊治疗
4.6 放射治疗
4.7 放射性核素免疫治疗
5 全⾝治疗
5.1 晚期HCC⼀线治疗策略选择5.2 晚期HCC⼆线治疗策略选择
附晚期HCC系统治疗常⽤⽅案5.3 HCC的抗病毒策略选择
5.4 HCC的保肝利胆治疗策略选择
6 随访和预后
7 附录
7.1 HCC的巴塞罗那(BCLC)分期7.2 Child-Pugh 分级
7.3 ECOG PS 评分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其中HCC占到90%以上,故本文所指的“肝癌”主要是指HCC。

一、临床表现1.症状肝癌的亚临床前期是指从病变开始至诊断亚临床肝癌之前,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上难以发现,通常大约10个月时间。

在肝癌亚临床期(早期),瘤体约3-5cm,大多数患者仍无典型症状,诊断仍较困难,多为血清AFP普查发现,平均8个月左右,期间少数患者可以有上腹闷胀、腹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慢性基础肝病的相关症状。

因此,对于具备高危因素,发生上述情况者,应该警惕肝癌的可能性。

一旦出现典型症状,往往已达中、晚期肝癌,此时,病情发展迅速, 共约3-6个月, 其主要表现:(1)肝区疼痛。

右上腹疼痛最常见,为本病的重要症状。

常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钝痛或胀痛, 随着病情发展加剧。

疼痛部位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病变位于肝右叶为右季肋区疼痛,位于肝左叶则为剑突下区疼痛;如肿瘤侵犯膈肌,疼痛可放散至右肩或右背;向右后生长的肿瘤可引起右侧腰部疼痛。

疼痛原因主要是肿瘤生长使肝包膜绷紧所致。

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 可能是肝包膜下癌结节破裂出血引起腹膜刺激。

(2)食欲减退。

饭后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因缺乏特异性, 容易被忽视。

(3)消瘦,乏力。

全身衰弱,少数晚期患者可呈现恶液质状况。

(4)发热。

比较常见, 多为持续性低热, 37.5-38℃左右,也可呈不规则或间歇性、持续性或者驰张型高热, 表现类似肝脓肿,但是发热前无寒战,抗生素治疗无效。

发热多为癌性热,与肿瘤坏死物的吸收有关;有时可因癌肿压迫或侵犯胆管而致胆管炎,或因抵抗力减低合并其它感染而发热。

(5)肝外转移灶症状。

如肺部转移可以引起咳嗽、咯血;胸膜转移可以引起胸痛和血性胸腔积液;骨转移可以引起骨痛或病理性骨折等。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2024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2024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2024年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2024年版前言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严重的肿瘤,其治疗和管理需要全面的指南以指导医生和患者。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一、定义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位年纪为40~50 岁,男女发病比例为 2~5:1。

我国肝癌年死亡率占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

二、诊疗1.临床体现1) 病史: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毒性、酒精性)病史。

2)症状:(1)肝区痛:为最常见症状,多为胀痛、钝痛或刺痛;可为间歇性,亦可为持续性。

病变侵及横膈或腹膜后时,可有肩背或腰部胀痛。

(2)全身和消化道症状:发热、消瘦、无力、上腹部不适,食欲下降,多为中、晚期体现。

(3)某些全身性反映:是癌组织产生某些内分泌激素物质所引发,如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映、高血钙症等。

(4)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突发右上腹疼痛,可有循环系统变化。

3) 体征:(1)肝肿大:中、晚期肝癌最常见的体征。

呈进行增大,不规则、质硬、表面凹凸不平结节状,可有压痛。

(2)黄疸:可见于弥漫型肝癌或胆管细胞性肝癌。

(3)自发破裂出血时出现腹膜刺激征。

(4)晚期出现腹水呈进行性增加,恶病质,黄疸多由于胆管受压及肝实质破坏所致。

(5)其它肝实质损害的体现,如皮下出血、肝掌、蜘蛛痣等。

2.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肝功效:多呈慢性肝功损害体现。

(2)甲胎蛋白(AFP)测定:是诊疗肝细胞癌的相对特异性指标。

AFP 肝癌诊疗原则是:①AFP≥400µg/L,排除活动性肝炎、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妊娠等;②AFP 由低浓度逐步升高,持续不降;③AFP 在中档水平200µg/L 持续 8 周,阳性率 70%左右。

(3)HBsAg 多为阳性。

2)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等,能发现直径 2cm 或更小的病变。

(2)CT 检查:可检出直径约 1.0cm 左右的早期肝癌,应用增强扫描有助于与血管瘤鉴别。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确定肝 癌的分期,指导后续治疗策略
的制定。
03 治疗
手术治疗
肝切除术
肝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通过切除肿瘤及其周围肝组织,达到 治愈的目的。手术适应症包括肝功能良好、肿瘤局限、无远处转移等。
肝移植术
对于肝功能严重受损、无法耐受肝切除术的患者,肝移植术是一种可行的治疗 方法。通过移植健康的肝脏,替代病变肝脏,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提供更详细的肝脏结构和病变信息。
肝血管造影
用于评估肝脏血管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 可切除性。
病理学检查
肝组织活检
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肝组织样 本,经病理学检查确认肝癌诊
断。
免疫组化染色
辅助诊断肝癌,鉴别不同类型 的肝癌。
分子遗传学检测
检测肝癌相关基因突变或标志 物,有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 选择。
病理分期
对于部分无法治愈的患者,姑息性手术如胆道引流术、胃底折叠术等,
可以缓解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但需注意手术适应症和术后护理。
04 预后与随访
预后评估
生存率评估
根据肿瘤分期、病理分级 、患者体能状态等因素综 合评估患者的预期生存率 。
复发风险评估
结合手术切除情况、肿瘤 标志物变化以及基因突变 等信息,评估患者复发的 风险。
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点
高发病率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 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特别是在
亚洲和非洲地区。
危险因素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 有关,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硬化、酗酒、黄曲霉毒素暴露等 。
年龄和性别分布
原发性肝癌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男 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诊疗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癌诊治指南(试行)一、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三、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细胞肝癌AFP: (a-fetoprotein)甲胎蛋白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CA19-9:(Carbohydrate Atigen 19-9)糖抗原19-9ICG15:(Indo Cyanine Green)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HBV:(hepatitisB virus)乙肝病毒HCV:(hepatitisC virus)丙肝病毒TAIT:( transarter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经肝动脉介入治疗3DCRT:(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三维适形放疗IMR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调强适形放疗四、诊断依据(一)高危因素。

有乙型/丙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接触史、饮水污染史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

具备高危因素,合并肝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黄疸、腹水者,应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三)体征。

1.多数肝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合并高危因素者,出现肝大伴或不伴结节、上腹肿块、黄疸、腹水、脾大等,应警惕肝癌可能。

3.肝掌、蜘蛛痣、血管痣和腹壁静脉曲张等为肝硬化体征。

4.临床诊断为肝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咳嗽、喀血、骨痛、病理性骨折、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四)辅助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可能出现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肝脏功能改变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的改变。

2.肿瘤标志物检查AFP(甲胎蛋白)是肝癌诊断中最好的肿瘤标记。

AFP>400ng/mL一个月;或AFP>200ng/mL 持续二个月,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者,高度警惕肝癌,应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扫描:超声扫描无创、方便、经济,可用于对高危人群的筛查。

术中超声可以发现小病灶及判断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超声导引下穿刺活检可以直接获取组织学诊断。

CT 检查:目前是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最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用来观察肝癌形态及血供状况、肝癌的检出、定性、分期以及肝癌治疗后复查。

而平扫价值有限,可用来观察脂肪变、出血和碘油栓塞后沉积情况。

增强扫描应视为常规,可行直接增强扫描,视情况需要加扫平扫。

MRI 检查:是肝癌影像诊断的有力补充,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对脂肪肝、肝硬化背景下的肝癌检出及定性、肝癌介入治疗后肿瘤残留及复发的判断具有优势。

MRI 平扫组织分辩率高,可对病变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增强扫描可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平扫与增强扫描结合更有助于肝癌的诊断。

选择性血管造影:曾经对评估肝细胞肝癌有关键性作用,但随着螺旋CT,特别是多排螺旋CT 及MR 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应用,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肝癌的诊断价值逐渐被替代,目前其主要价值为经动脉化疗及栓塞治疗。

ECT 有助于肝癌骨转移的诊断。

4.病理学检查腹腔镜和经皮细针穿刺活检,不建议作为常规,在有适应证的情况下,可在有条件的医院或上级医院分别采用以协助诊断。

六、肝癌的分类和分期(一)肝癌的TNM 分期。

表1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对肝肿瘤(包括肝内胆管)的TNM 分期*分期组合I 期T1 N0 M0II 期T2 N0 M0IIIA 期T3 N0 M07原发肿瘤(T)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T1:单发肿瘤无血管受侵T2:单发肿瘤有血管受侵或多发肿瘤最大者<=5cmT3:多发肿瘤直径>5cm 或肿瘤侵及门静脉或肝静脉的主干T4:肿瘤直接侵犯除胆囊外的临近器官或穿透脏层腹膜区域淋巴结(N)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N0:无淋巴结转移N1: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Mx:远处转移无法评估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IIIB T4 N0 M0IIIC 任意T N1 M0IV 期任意T 任意N M1组织学分级(G)GX:分化程度无法评估G1:高分化G2:中分化G3:低分化G4:未分化纤维化分级(F)Ishak 定义的纤维化评分具有对总生存期预后评估价值,故推荐应用。

此评分系统共0-6 级。

F0:纤维化得分0-4 分(没有-中度纤维化)F1:纤维化得分5-6 分(严重纤维化或肝硬化)(三)肝和肝内胆管肿瘤组织学分类(WHO 2000)。

上皮性肿瘤良性肝细胞腺瘤8170/0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肝内胆管腺瘤8160/0肝内胆管囊腺瘤8161/0胆道乳头状瘤病8264/0恶性肝细胞性肝癌(肝细胞癌) 8170/3肝内胆管细胞癌(周围性胆管癌) 8160/3胆管囊腺癌8161/3混合型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8180/3肝母细胞瘤8970/3未分化癌8020/3非上皮性肿瘤良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860/0淋巴管瘤和淋巴管瘤病9170/3血管瘤9120/0婴儿型血管内皮瘤9130/0恶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9133/1血管肉瘤9120/3胚胎性肉瘤(未分化肉瘤) 8991/3横纹肌肉瘤8900/3其他杂类肿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8815/0畸胎瘤9080/1卵黄囊瘤(内胚窦瘤) 9071/3癌肉瘤8980/3Kaposi肉瘤9140/3横纹肌样瘤8963/3其他造血和淋巴样肿瘤继发性肿瘤上皮异常改变肝细胞不典型增生(肝细胞改变)大细胞型(大细胞改变)小细胞型(小细胞改变)不典型增生结节(腺瘤样增生)低级别高级别(非典型腺瘤样增生)胆管异常增生(胆管上皮和胆管周围腺体)不典型增生(胆管上皮和胆管周围腺体)上皮内癌(原位癌)杂类病变间叶错构瘤结节性改变(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炎性假瘤病变,AFP 无升高且影像学检查无肝癌特征性表现,若肿瘤直径<1cm 可严密观察。

若肿瘤直径>2cm 或逐渐增大,可考虑在有条件的医院或转上级医院行B 超引导下穿刺活检。

(三)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1.虽无肝癌其他证据AFP≥400ng/mL 持续1 个月或≥200ng/mL持续2 个月,并可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无肝病活动证据者2.有肝癌临床表现,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转移性肝癌,并有两种影像学检查显示占位性病变有肝癌特征或有两种肝癌标志物(ALP、γ-GT、DCP、AFU 及CA19-9 等)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显示占位性病变具有肝癌特征的者。

3 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转移病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

七、鉴别诊断(一)AFP 阳性患者的鉴别诊断。

1.慢性肝病如肝炎、肝硬化,应对患者血清AFP 水平进行动态观察,肝病活动时AFP 多与ALT 同向活动,多为一过性升高或呈反复波动性,一般不超过400μg/L,时间也较短暂;如AFP 与ALT 异向活动和(或)AFP 持续高浓度,则应警惕HCC 可能。

2.妊娠、生殖腺或胚胎型等肿瘤鉴别主要通过病史、体检以及腹盆腔B 超、CT 检查。

3.某些消化系统肿瘤某些发生于胃、胰腺、肠道的肿瘤也会引起血清AFP 升高。

鉴别诊断除详细的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外,测定血清AFP 异质体则有助于鉴别肿瘤的来源。

如产AFP 胃癌中AFP 以扁豆凝集索非结合型为主。

(二)AFP 阴性的HCC 患者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多见于消化道肿瘤转移,多无肝病背景,病史可能有便血、饱胀不适、贫血、体重下降等消化道肿瘤症状,肿瘤标志物检查AFP阴性,而CEA、CA199、CA242 等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可能升高。

影像学检查也有一定特点:(1)常为多发占位,而肝细胞肝癌多为单发;(2)典型转移瘤影像可见“牛眼征”,(肿物周边有晕环,中央因乏血供而呈低回声或低密度);(3)CT 增强或肝动脉造影可见肿瘤血管较少,血供不如肝细胞肝癌;(4)消化道内镜或造影可能发现胃肠道的原发病变。

2.胆管细胞癌多无肝病背景,CEA、CA199 等肿瘤标志物可能升高。

影像学检查最有意义的是CT 增强扫描,肿物血供不如肝细胞肝癌丰富,且纤维成分较多,呈“快进慢出”,周边有时可见扩张的末梢胆管。

3.肝肉瘤常无肝病背景,影像学检查显示为血供丰富的均质实性占位,不易与AFP 阴性的肝细胞肝癌相鉴别。

4.肝良性肿瘤(1)肝腺瘤:常无肝病背景,女性多,常有口服避孕药史,与高分化的肝细胞肝癌不易鉴别,对鉴别较有意义的检查是99mTc 核素扫描,肝腺瘤能摄取核素,且延迟相呈强阳性显像。

(2)肝血管瘤:常无肝病背景,女性多,CT 增强扫描见自占位周边开始强充填,呈“快进慢出”,与肝细胞肝癌的“快进快出”区别,MRI 可见典型的“灯泡征”。

(3)肝脓肿:常有痢疾或化脓性疾病病史而无肝病史,有或曾经有感染表现,超声在未液化或脓稠时常与肝癌混淆,在液化后则呈液平面,应与肝癌中央坏死鉴别。

肝动脉造影无肿瘤血管与染色。

(4)肝包虫:常具有多年病史、牧区生活以及狗、羊接触史,叩诊有震颤即“包虫囊震颤”是特征性表现,包虫皮内试验(Casoni试验)为特异性试验,阳性率达90%~95%,B 超检查在囊性占位腔内可发现漂浮子囊的强回声,CT 有时可见囊壁钙化的头结。

由于诱发严重的过敏反应,不宜行穿刺活检。

八、治疗原则与方案(一)治疗原则。

肝癌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部位、侵犯范围以及肝功能情况,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最大幅度地根治、控制肿瘤和提高治愈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治疗原则肝癌的手术治疗包括肝切除和肝移植。

其治疗原则为(1)彻底性:完整切除肿瘤、切缘无残留肿瘤;(2)安全性: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肝组织,降低手术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

在术前应对肝功能储备进行评价,通常采用Child-Pugh 分级评价肝实质功能。

其治疗目标:一为根治,二为延长生存期,三为减轻痛苦。

2.下列情况可行肝切除(手术适应证)(1)患者的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2)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Child-Pugh A 级);或肝功能分级属B 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恢复到A 级;或肝储备功能(如ICGR15)基本在正常范围以内;(3)无明确肝外转移性肿瘤;(4)单发肝癌,表面较光滑,周围界限较清楚或有假包膜形成,受肿瘤破坏的肝组织<30%,或受肿瘤破坏的肝组织>30%,但无瘤侧肝脏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全肝组织的50%以上;(5)多发性肿瘤,结节<3 个,且局限在肝脏的一段或一叶内;对符合适应症患者可行手术治疗,对于部位特殊或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的肝切除术(如肝中叶切除及临近重要血管的肿瘤)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