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归谱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开门见山法小中见大法绝处逢生法欲擒故纵法曲折翻腾法双扇对锁法倒叙插叙法未扬先抑法避实就虚法画龙点睛法烘云托月法秽堂就树法草蛇灰线法锦针泥刺法背面铺粉法旁敲侧击法火里生莲法将繁改简法横云断山法山断云连法连山断岭法犬牙交错法鸾胶续弦法由近渐远法反正相生法双管齐下法单刀直入法含蓄寓意法一击两鸣法云罩雾尖法层峦叠翠法三五聚散法疏密相间法金针暗度法行云流水法飞针走线法水中吐焰法相间成文法重作轻抹法分叙单传法虚敲实应法移花接木法染叶衬花法打草惊蛇法金蝉脱壳法大落墨法夹叙法烘染法弄引法倒卷帘法锁纳法獭尾法正犯法哨探遁法略犯法避难法暗透法避俗套法衬贴法反衬法换转法避繁文法错综法暗照法补遗法自难自法反笔法间色法截法岔法大翻身大解悟法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 - jk8bo668800 - jk8bo668800的博客白描和细描。
白描是从绘画的术语中借用来的。
它原意指中国国画的画法之一,是指用墨线勾描的,素淡的,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的略施淡墨。
写作理论借用来作为一种表现手法。
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和渲染,把形象鲜明、生动地勾勒出来的一种写法。
白描的特点是风格质朴,不事渲染。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里对白描有专门的解释:“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白描的写法运用得好,文章会呈现淡雅的风格。
相反,如果运用不好,文章会给人平淡无味的感觉。
总之,白描的运用要十分精练才好。
细描,也是从绘画的术语中引进来的概念。
原指绘画中的工笔。
细描也叫工笔描写。
细描的特点是,描写细腻、全面。
运用细描要注意,凡做细描的对象一定是文章中的重中之重,而且是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核心的内容。
如果作者将文章中次要的材料做细描了,文章就会出现混乱,就会冲淡主题。
侧面描写,也叫烘托或衬托,指对描写对象采取一种间接的表现手法,是从对其他事物、人物的描写中来形容、渲染,以突出描写对象的艺术手法。
简单说就是不直截了当地描写客观事物,而是在描绘其它事物的过程中去衬托这个客观事物,以次要衬主要。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归谱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归谱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归谱
开门见山法;小中见大法;绝处逢生法;
欲擒故纵法;曲折翻腾法;双扇对锁法;
倒叙插叙法;未扬先抑法;避实就虚法;
画龙点睛法;烘云托月法;移堂就树法;
草蛇灰线法;锦针泥刺法;背面铺粉法;
旁敲侧击法;火里生莲法;将繁改简法;
横云断山法;山断云连法;连山断岭法;
犬牙交错法;鸾胶续弦法;由近渐远法;
反正相生法;双管齐下法;单刀直入法;
含蓄寓意法;一击两鸣法;云罩雾尖法;
层峦叠翠法;三五聚散法;疏密相间法;
金针暗度法;行云流水法;飞针走线法;
水中吐焰法;相间成文法;重作轻抹法;
分叙单传法;虚敲实应法;移花接木法;
染叶衬花法;打草惊蛇法;金蝉脱壳法;
大落墨法;夹叙法;烘染法;弄引法;
倒卷帘法;锁纳法;獭尾法;正犯法;
哨探遁法;略犯法;避难法;暗透法;
避俗套法;衬贴法;反衬法;换转法;
避繁文法;错综法;暗照法;补遗法;
自难自法;反笔法;间色法;截法;
岔法;大翻身大解悟法。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艺术表现手法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样,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这些手法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和思想,还对今天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的叙事、描写、对白和象征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叙事是古代文学中最基本的表达手法之一。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叙事往往贯穿整个故事,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和解释,传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古代文学采用的叙事方式多种多样,例如直接叙事、曲折叙事、插叙等。
直接叙事是最常见的方式,作者直接描写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使读者能够更直接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转折。
曲折叙事则通过回溯、预示等手法,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悬念和想象空间。
插叙是将其他情节嵌入到主线故事中,丰富了叙事的层次和维度。
描写是古代文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
通过描写,作品可以生动地再现人物、景物和事件的形象和特点,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古代文学的描写手法十分多样,例如写景、写人、写物等。
写景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创造出独特的氛围和背景,使读者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写人则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出他们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境遇。
写物则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使其成为情感和思想的象征,增强作品的寓意和表达力。
对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
对白通过人物之间的言语交流,展现出他们的性格和关系,也是传递情感和观点的重要方式。
古代文学的对白技巧丰富多样,例如直接对话、间接对话、嘴角经、人物独白等。
直接对话是最常见的方式,人物之间直接交流,通过对话展示出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间接对话则是通过第三人的转述或描写,间接展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和趣味性。
嘴角经是指人物对话时的修辞技巧,通过运用夸张、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对话更加生动、精彩。
人物独白是将角色的内心世界通过对白方式呈现,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心思和情感。
古代文学中的作品技巧
古代文学中的作品技巧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内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作者们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技巧,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给读者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中的一些重要作品技巧,以及它们在作品中的应用。
一、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种技巧,通过用具体的形象来代表抽象的概念,以达到表达深层含义的目的。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使用了“贾”字作为整个家族的象征,通过描写贾府的兴衰和家族成员的命运,表达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衰落。
这种象征手法不仅使作品更富有艺术感,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意。
二、对偶结构对偶结构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对比和对称的方式来呈现作品的结构。
在《诗经》中,许多篇章都采用了对偶结构,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种对偶结构不仅使作品的语言更加优美动听,也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三、意象描写意象描写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运用生动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花草树木、湖泊山川等,来抒发人物的情感和心境。
这种意象描写不仅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也使读者更加沉浸其中,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叙事技巧古代文学中的叙事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并引发读者的共鸣。
例如,在《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话,将孙悟空等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叙事技巧不仅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也使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五、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运用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修辞手法不仅使作品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也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中的作品技巧丰富多样,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对偶结构、意象描写、叙事技巧和修辞手法等,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给读者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归谱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归谱1开门见山法;2小中见大法;3绝处逢生法;4欲擒故纵法;5曲折翻腾法;6双扇对锁法;7倒叙插叙法;8未扬先抑法;9避实就虚法;10画龙点睛法;11烘云托月法;12移堂就树法;13草蛇灰线法;14锦针泥刺法;15背面铺粉法;16旁敲侧击法;17火里生莲法;18将繁改简法;19横云断山法;20山断云连法;21连山断岭法;22犬牙交错法;23鸾胶续弦法;24由近渐远法;25反正相生法;26双管齐下法;27单刀直入法;28含蓄寓意法;29一击两鸣法;30云罩雾尖法;31层峦叠翠法;32三五聚散法;33疏密相间法;34金针暗度法;35行云流水法;36飞针走线法;37水中吐焰法;38相间成文法;39重作轻抹法;40分叙单传法;41虚敲实应法;42移花接木法;43染叶衬花法;44打草惊蛇法;45金蝉脱壳法;46大落墨法;47夹叙法;48烘染法;49弄引法;50倒卷帘法;51锁纳法;52獭尾法;53正犯法;54哨探遁法;55略犯法;56避难法;57暗透法;58避俗套法;59衬贴法;60反衬法;61换转法;62避繁文法;63错综法;64暗照法;65补遗法;66 自难自法;67反笔法;68间色法;69截法;70岔法;71大翻身大解悟法13草蛇灰线法目录概述意义及作用成功运用实例为什么要用此法评价概述意义及作用成功运用实例为什么要用此法评价概述当代剧作家丁西林曾说:“我看《水浒》写武松,少不了他那棒子。
我写《妙峰山》,贯穿人物行动的是把斧子。
而《孟丽君》呢?是画像。
”这种运用某种事物贯穿人物行动以增强情节有机性的写法,金圣叹早就总结过。
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他说:有草蛇灰线法。
如景阳冈勤叙许多“哨棒”字,紫石街连写若干“帘子”字等是也。
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皆动。
他认为:●反复使用同一词语,多次交待某一特定事物,可以形成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索,贯穿于情节之中。
这条线索,犹如蛇行草中时隐时现,灰漏地上点点相续,故喻之为草蛇灰线法。
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中国古代文学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巧妙运用语言、结构、形式等方面的手法,展示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典型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它们对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影响。
一、比喻与象征手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两种事物之间相似之处的比较,以达到生动描述和丰富意象的效果。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比喻手法常常被用于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思想感情。
例如杜甫的《登高》一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对月亮与故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而象征手法则是通过某种事物或符号来代表或象征另一种事物或概念。
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道具,象征了贾宝玉的人生境遇,寄托了丰富的寓意和象征。
二、对偶与平行手法对偶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词、句或段落的重复或类似安排,以达到音韵和谐、节奏流畅的效果。
比如杜牧的《秋夕》诗中,“鸿雁宿于泽,群鸦栖于林”,通过对动物及其所处环境的对比对偶,增加了诗歌的艺术美感。
平行则是在文学作品中使用相似的语句或句子结构来呈现事物的并列状态。
这种手法既能增强节奏感,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例如《红楼梦》中,作者以“贾雨村、贾兰、贾芸”的并列,巧妙地呈现了贾府家族中三位读书人的命运和遭遇。
三、典故与引用手法中国古代文学中广泛采用典故和引用手法,通过借用前人或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名句或故事,来丰富自己的作品内涵和意义。
典故和引用手法为作品赋予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和广度。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他引用了历史上的“罗浮山”,使诗中的描写更有深度和内涵。
典故和引用手法既向读者展示了作者的学识和才华,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前人文化的尊崇与承袭。
四、夸张与反转手法夸张和反转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对事物的夸张描绘或突然的转折,以营造出荒唐、幽默、戏剧性等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夸张和反转手法可以有效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这些手法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才华与智慧,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欣赏。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构思常常以意境的营造为重点。
古代文人注重通过文字的描绘和联想,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情感的共鸣。
比如《红楼梦》中的“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这句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让人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这种意境的营造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让人们对生活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构思常常以对人性的探索为核心。
古代文人对人性的深入思考,使得他们能够通过作品展示出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既有着柔情似水的一面,又有着悲观厌世的一面。
通过对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古代文人不仅展示了人性的矛盾和纷扰,更让人们对自身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构思还表现在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上。
古代文人通过作品中的描写和对话,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和不公进行了有力的揭示和批判。
比如《水浒传》中的宋江,他是一个正直忠诚的人,但却因为社会的腐败和不公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通过对宋江这个人物的塑造,古代文人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更让人们对社会道德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构思还表现在对历史的再现和诠释上。
古代文人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比如《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和人物的对话,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紧张感。
通过这样的再现和诠释,古代文人不仅让人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人们对当下的社会和现实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既有以意境的营造为重点的,也有以对人性的探索为核心的,还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历史的再现和诠释。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与手法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与手法古代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富的艺术表现与手法,通过精湛的笔墨、深邃的思想以及独特的创作方法,展现出了古代文学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叙事手法、意象与象征、修辞手法以及节奏与音韵四个方面来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与手法。
一、叙事手法在古代文学中,叙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
古代叙事作品以叙述事件的方式将读者引入故事情节之中,带领读者领略各种情感的起伏与冲击。
而在叙事手法上,古代文学作品常常采用描写细致入微、情节相衔接、叙述有层次等方式,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感人。
例如《红楼梦》中的叙事手法极为出色。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节的衔接,草木梅香园的景致在读者心中逐渐展开,人物形象在每一次的描写中更加鲜活。
叙事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红楼梦》成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二、意象与象征意象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描绘和表现,传递出深层次的思想和意义。
而象征则是意象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对事物字面和象征含义之间的关联,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如《红楼梦》中的“草木梅香园”象征着贾府的兴衰和荣辱,通过花草的盛衰变化,折射出人物命运的沉浮。
这种意象与象征的艺术手法,使得作品更加富有哲理和情感。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则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词语的运用和句式的结构塑造,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种类繁多,包括比喻、夸张、拟声、对偶等等。
比如《红楼梦》中的“情比金坚,心如古井”等词句,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人物之间的情感。
这些词句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四、节奏与音韵节奏与音韵则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另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通过对诗歌韵脚、句型的运用以及读者阅读时的节奏感,增强了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例如唐诗中的五言绝句,通过平仄和句长的变化,使得每一句都能够呼应和衔接,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古代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特点
古代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特点在古代文学中,艺术表现形式与特点丰富多样,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本文将从叙事手法、表达技巧以及主题内容三个方面,探讨古代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特点。
一、叙事手法1. 直接叙述:古代文学作品通常采用直接叙述的方式,通过描写和叙述,生动地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以直接的方式描绘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情感纠葛,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2. 比喻与象征:比喻和象征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表达手法,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和象征性的意义赋予,使作品更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诗经》中,通过使用大自然的比喻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传达力。
3. 对话与插叙:对话和插叙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叙事手法,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插叙的方式向读者传递信息,展现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例如在《西游记》中,各个角色之间的对话和插叙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情节和人物。
二、表达技巧1. 修辞手法:古代文学中广泛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在李白的诗歌中,常常能够看到他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使作品更加有情感和美感。
2. 描述细腻:古代文学中的描写通常非常细腻,能够准确地展现事物的形象和特点。
无论是描绘人物的容貌,还是描写环境的变化,都能够通过精细的描写引发读者的共鸣。
3. 情感真挚:古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作者真挚而深刻的情感表达。
在诗歌和散文中,作者常常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例如在《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自己的痛苦情感,使读者对其境遇产生共鸣。
三、主题内容1. 儒家思想:古代文学中的一大特点是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内容。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道德和社会秩序,在古代文学中常常可以看到对这些价值观的追求和讨论。
2. 家国情怀:古代文学中常常表现出对家园和国家的热爱和忧虑。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与创作技巧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与创作技巧古代文学作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表达了作者特有的情感与思想。
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思想深刻,古代文学家们积极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与创作技巧。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与创作技巧,展示古代文学的魅力。
一、形象描写与意境塑造古代文学作品注重形象描写,通过对人物、景物、动作、情感的描绘,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例如在《红楼梦》,曹雪芹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的精心塑造,展现了青春、美丽、婉约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作品中。
形象描写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通过对细节的描绘,营造出独特的文学感受,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二、对话与独白的运用对话和独白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的深情厚意,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关系。
同时,独白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手法,通过人物内心的独白,呈现出内心的纷繁复杂。
对话和独白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样。
三、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作品的语言更加优美、生动。
古代文学家们常常使用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
比喻是将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表达思想或感情。
夸张则是为了夸大事物的特点,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对偶是通过对比的手法,使作品更加平衡和谐。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古代文学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四、节奏与韵律的把握古代文学中的艺术手法还包括对节奏与韵律的把握。
节奏和韵律是古代文学作品中起到节制作用的因素,能够使文章的语调更加优美、流畅。
古代文学家们通过对字音节奏和句子长度的调整,使作品读起来更加舒服,增加了作品的文学审美效果。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了回文、押韵等手法,使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更为明显。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与归类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与归类中国古代小说发展与归类中国古代小说起源于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志怪志人小说;上述两个阶段中,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
唐代传奇已经比较成熟,脱离历史而成为独立的文学创作;继续发展成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明清文人独立创作,写平凡的人和事,达到顶峰。
古代小说可以分类为,志怪小说、志人小说、轶事小说、唐传奇、话本、神魔小说、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笔记小说、谴责小说、元曲、明清传奇等。
我国古代小说之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后来有所衰落。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代表作有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宋代张师正的《括异志》和洪迈的《夷坚志》。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志怪小说巅峰。
我国古代小说之志人小说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于记载人物言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约旨丰。
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著名志人小说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
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具有这种性质而时代较早的作品,有东晋葛洪假托为西汉刘歆遗书的《西京杂记》。
其中《王嫱》一则写王嫱因不肯贿赂画师而远嫁匈奴的故事,为后世小说、戏剧中常见的题材。
高一语文古代小说的题材与艺术手法总结
高一语文古代小说的题材与艺术手法总结在古代文学中,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不仅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还拥有各种独特的艺术手法。
本文将对古代小说的题材与艺术手法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优秀的文学形式。
一、古代小说的题材1. 武侠小说武侠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之一,以武功、刀剑等武术为主题,以武侠英雄形象为核心。
代表作品如《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等,展现了侠义精神和英雄气概。
2. 纪实小说纪实小说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为素材,通过文学手法进行再创作,将历史变成文学作品。
代表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通过描绘社会风貌和人性的种种复杂变化,反映社会现象。
3. 剧情小说剧情小说以情节发展为主线,通过设置不同的人物形象、事件冲突和情感融合,展示出复杂的人类关系和人性的诸多表现形式。
代表作品如《儿女英雄传》、《聊斋志异》等,以其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吸引了大批读者。
二、古代小说的艺术手法1. 设定人物形象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样丰富,作者通过塑造人物的性格、言谈举止和行动表现来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命运走向。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他们都是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
2. 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古代小说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之一,如比喻、拟人、夸张等,通过运用这些手法,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群雄逐鹿”,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出群雄较量的氛围。
3. 编排情节情节是古代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作者通过合理的情节布置,把读者吸引到剧情中,引发阅读兴趣。
比如《水浒传》中的108位英雄的集结,引发了一系列的战斗和冲突,使整个故事更加紧凑刺激。
4. 运用隐喻手法隐喻手法在古代小说中也被广泛运用,通过隐喻、暗示等手法,将现实与虚幻、意象与事实结合起来,给读者以想象空间。
比如《聊斋志异》中的一些故事,常常通过超自然的方式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
总而言之,古代小说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
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
这些手法以独特的美学观念和思维方式为基础,通过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让读者领略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和内涵。
本文将探讨几种古代文学作品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所在。
一、诗歌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是古代文学中最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古人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字,以及独特的对仗和韵律,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比喻手法:通过对事物的形象化描述,以及对事物特点的夸张和隐喻,达到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感染力;2. 描写手法:通过对景物、人物、感情等方面的描写,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情感和情节表现出来;3. 对仗手法:诗歌通过将词句进行对仗,使得音韵和节奏更为和谐,给人以韵律感和美感;4. 排比手法:通过将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并列,以彰显事物的重要性并增强表达的力度。
二、散文的表现手法散文是古代文学中另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以散写随笔的方式展示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散文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行文流畅:散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展现出生活的真实和自然之美,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2. 夸张手法:通过夸张事物特点、描述细节,使得文笔更富有魅力和感染力;3. 叙事手法:通过描述故事的起承转合,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读者对文中人物的命运和事件的发展产生共鸣和思考;4. 对话手法:通过将人物的对话写入散文中,使得人物之间的交流更加生动真实,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三、小说的表现手法古代小说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对人物、故事、情节的刻画和构建,呈现了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形象。
小说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人物表现手法:通过对人物的性格、言行举止、内心世界的描写,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给读者;2. 叙事手法: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有序叙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结构,感受到故事的魅力;3. 空间表现手法:通过对场景的描写,将人物放置在具体的环境中,使读者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变幻和变化;4. 结构手法:通过对故事情节的设计和掌控,使得整个小说具备起伏有致的节奏,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
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瑰宝,展现出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
这些手法既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文学的深入思考和创作实践,也传承了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以对比的方式,分别从修辞手法、叙事手法和意象手法三个方面探讨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
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段。
古代文人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感人。
首先,比喻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里的“银烛秋光”和“冷画屏”用来比喻秋夜的静谧和寒冷,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另外,对仗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例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中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里的“自古谁无死”和“留取丹心照汗青”通过平仄押韵的手法,使整个句子具有韵律感。
二、叙事手法叙事手法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
通过运用不同的叙事手法,古代文学作品能够展现出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首先,描写手法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叙事手法之一。
通过对环境、人物的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作品中所展现的情境。
例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被细致地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园中的美景和人物的生活状态。
其次,对话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叙事手法。
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展现人物性格、情感和故事发展。
例如,曹操在《三国演义》中与刘备对话,展现了两人的明争暗斗和争夺天下的野心。
三、意象手法意象手法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段,通过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语言,能够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触和共鸣。
首先,视觉意象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通过对色彩、形状和景象的描绘,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产生视觉上的愉悦或冲击。
例如,罗隐的《蝶恋花·春景》中写道:“翠意凝芳菲,玉步蹁跹。
纨袴子弟春游处,罗衣何人唤取?杨柳岸,晓风残月。
将离别,告人生何处?”这些绚丽多彩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古代文学作品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其中融合了许多独特且精妙的艺术手法。
通过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古代文学作品得以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几种常见艺术手法。
一、比喻与象征比喻与象征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之一。
通过对事物的描绘与比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形象,使作品的意义更加生动。
例如《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对黛玉悲伤心境的描写,使用“落花”来比喻黛玉的命运多舛,表达了她内心的苦闷与痛苦。
同时,作品中还存在着象征手法的运用,如将金玉比作贤良淑德的人物,水比作悲痛与流失的象征。
通过比喻与象征的手法,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表达。
二、对仗与平行句法对仗与平行句法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呼应和平行句法的运用,使作品的语言更加优美。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他运用对仗的手法表现出我们对尊严自由的向往:高卧东山齐,与世好独立;如何芳草萌,不租宇宙期。
通过句子结构的对仗,使诗歌在音韵上产生了和谐的美感,给人以愉悦的艺术享受。
三、夸张与反语夸张与反语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夸张手法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事物,使作品具有夸大表现和夸张效果。
例如《红楼梦》中,作者描写贾宝玉的花容月貌时,大胆地夸张形容,将他美丽的容貌描绘得如同神仙一般。
反语则是通过与实际相反的措辞来表达某种意思,增加作品的情感冲击力。
例如《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反语手法,表达对人生无常和虚无的思考,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意象与抒情手法意象与抒情手法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之一。
通过意象的描绘,作品中的形象更加生动与具体。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通过描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景象,使读者产生清新、静谧的抒情感受。
同时,抒情手法则通过文字的抒发和情感的流露表达作者的情绪和思想。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通过对雄鹰展翅高飞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令读者共鸣。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归谱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归谱国古中小典的艺说术法手归谱开见山门;法小中2见法大3;处逢绝法生4 擒欲故纵;5坎坷翻滚法;6双法扇锁法对;7倒叙叙法;插未扬8抑法;9先避就实虚;法10 龙点睛画法11烘云托月法;12移堂;就一棵;法1 3草灰蛇法线;1锦4针泥法刺1;背5面铺法;6旁1敲打侧翼;法17火生莲法里1;将8改为考试内容法; 1横云断山9;20法断云连法山;2连1断山法岭2 2犬牙弄错交法23鸾胶续弦法;;24近渐由远法;2 反正相生5;26法管齐下双;法27刀单入法直;2 8蓄寓意含法2;9击两鸣法一3;0罩雾细长法云3层1叠翠峦法32;五聚三法;散3疏密3相间;34金针暗度;法3行云流5法;水6飞3跑针法;水7中焰法;吐38间成文相;法9重3轻作抹;法40分后单叙法录;41利害敲应法42移;接木花法;43染叶衬花;4法打草惊蛇4;法54蝉金脱法壳;4小6落法;墨74叙夹法;48湿烘法;49搬引法;50 卷倒帘;法1锁纳5法52;尾法獭5;3犯正;54哨探遁;法55略犯法56躲避;法容易;5暗透7法;58避俗法;59衬贴套法6;0反衬法;6换1转法6 2繁避法文;36综错;6法暗照4;法6迁调5法;遗6 自难6法;自6反7笔法68;色法间;6截9法;70 岔法7;小1身翻解大悟成功用实运例当代作剧丁家西林说道:“我曾看看水《浒》写下吉,武没法他那棒子。
太少我写下《精山峰》横跨,物人动行就是把的子。
而斧《丽孟君呢》?就是像是。
画”种这运用种某物横跨事物人动行以减情节存有强性的机写,法金感叹早就圣结总过。
在《读五第才子书法中,》说道他:草存有蛇灰法线。
例如阳景勤叙冈许多哨“厉害字”,紫街连石写下若“帘子”干活等就是字。
骤看看之,也例如无物;及有细至找寻其中,存有便条线一索摁之通体,颤抖皆认为●:复使反同一词用语多次交,某待特定一事物可,以成一条若有形无的若索线贯,于情节穿中之。
条这线,犹如蛇索行中草时隐时,现灰地上点漏点相,续故喻之草蛇为线灰。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归谱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归谱1开门见山法;2小中见大法;3绝处逢生法;4欲擒故纵法;5曲折翻腾法;6双扇对锁法;7倒叙插叙法;8未扬先抑法;9避实就虚法;10画龙点睛法;11烘云托月法;12移堂就树法;13草蛇灰线法;14锦针泥刺法;15背面铺粉法;16旁敲侧击法;17火里生莲法;18将繁改简法;19横云断山法;20山断云连法;21连山断岭法;22犬牙交错法;23鸾胶续弦法;24由近渐远法;25反正相生法;26双管齐下法;27单刀直入法;28含蓄寓意法;29一击两鸣法;30云罩雾尖法;31层峦叠翠法;32三五聚散法;33疏密相间法;34金针暗度法;35行云流水法;36飞针走线法;37水中吐焰法;38相间成文法;39重作轻抹法;40分叙单传法;41虚敲实应法;42移花接木法;43染叶衬花法;44打草惊蛇法;45金蝉脱壳法;46大落墨法;47夹叙法;48烘染法;49弄引法;50倒卷帘法;51锁纳法;52獭尾法;53正犯法;54哨探遁法;55略犯法;56避难法;57暗透法;58避俗套法;59衬贴法;60反衬法;61换转法;62避繁文法;63错综法;64暗照法;65补遗法;66 自难自法;67反笔法;68间色法;69截法;70岔法;71大翻身大解悟法13草蛇灰线法目录概述意义及作用成功运用实例为什么要用此法评价概述意义及作用成功运用实例为什么要用此法评价概述当代剧作家丁西林曾说:“我看《水浒》写武松,少不了他那棒子。
我写《妙峰山》,贯穿人物行动的是把斧子。
而《孟丽君》呢?是画像。
”这种运用某种事物贯穿人物行动以增强情节有机性的写法,金圣叹早就总结过。
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他说:有草蛇灰线法。
如景阳冈勤叙许多“哨棒”字,紫石街连写若干“帘子”字等是也。
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皆动。
他认为:●反复使用同一词语,多次交待某一特定事物,可以形成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索,贯穿于情节之中。
这条线索,犹如蛇行草中时隐时现,灰漏地上点点相续,故喻之为草蛇灰线法。
古代小说的艺术手法
古代小说的艺术手法古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吸引着广大读者。
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本文将探讨古代小说中几种常见的艺术手法,包括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和意象运用等。
一、人物塑造在古代小说中,人物是构建故事情节和表达主题的重要元素。
通过细腻的人物塑造,作者能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首先,古代小说常以主角人物为切入点,通过描写其形象、性格和经历来展示其独特性格和追求。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对贾宝玉的描写,展现了他的浪漫、感性和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使读者对他深感兴趣并且情感共鸣。
其次,古代小说中的配角人物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形象设置往往与主角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主角的特点。
例如在《西游记》中,唐僧作为主角,其聪明、善良、正直的性格得到凸显。
而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则作为三个鲜明的配角,展现了各自的特点,从而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和活力。
最后,一些典型的背景人物用来衬托主角的形象和故事的情节,通过他们的存在来丰富故事的内涵。
比如在《水浒传》中,每个108位好汉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性格,他们代表着不同的阶层和社会角色,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多样性和不公平现象。
二、情节设置情节是古代小说的核心,它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冲突和起伏的故事世界。
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作家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首先,古代小说常采用扣人心弦的开篇和引人入胜的结尾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通过引人入胜的开头,作者能够迅速建立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形象,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而出人意料的结尾则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让故事更具震撼力和价值。
其次,古代小说中常运用反转和转折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通过改变人物的命运和行动,作者能够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变数。
例如在《封神演义》中,屈原的死与复活、姜子牙的出山归隐等情节都是反转和转折的典型例子,它们给故事增添了戏剧性和悬念。
最后,古代小说通常通过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情感纠葛来展示故事的复杂性。
古代文学的艺术手法
古代文学的艺术手法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
这些手法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达方式,赋予了文学作品生命力和艺术美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古代文学中的几种主要艺术手法。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于通过将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进行类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
在古代文学中,比喻手法常用于形容自然景物、描绘人物形象和抒发情感。
例如,《红楼梦》中描写宝玉的“脸若凝脂,腮若涂朱,眼若秋波,眉若画儿”,这些比喻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宝玉的美貌和魅力。
二、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一种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细节,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通过夸张,古代作家能够更生动地描绘人物和事物,使作品更具戏剧性和感染力。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逶迤香径绿,氤氲榴花红。
”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将秋夜中的景色描绘得丰富多彩,使读者感受到了浓郁的秋天氛围。
三、对偶手法对偶是一种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相互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放置在一起,以增强作品韵律和美感的手法。
这种手法常被运用于古代诗歌、文言小说和戏剧中。
例如,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单刀会》中,他运用对偶手法将女主角的心情描绘得十分鲜明:“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对偶使作品更具韵律感,增添了戏剧的张力和冲突。
四、寓言手法寓言是一种通过虚构的故事或形象来阐述道理和教导人们做出正确选择的手法。
在古代文学中,寓言常用于启示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识。
例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通过借用寓言的形式,生动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愚昧。
寓言手法使作品更具深度和思考价值,能够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五、典故手法典故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引用古代的文化、历史人物或事件,以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古代文学作家常运用典故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或者向前辈文人致敬。
例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他以《红楼梦》中被称为“黄卷儿”的章回体结构来讽刺、揭示社会现象。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
作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与其他修辞手法的关系:夸张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加 生动形象的作品
借代
定义: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想要表达的事物
例子:“烽火戏诸侯”中的“烽火”代指战争
作用: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简洁 与其他修辞手法的关系:借代与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但 各有特点
古代文学作品的描 叁 写手法
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等,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情
动作描写:通过描述人物的动作、行为, 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通过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揭 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语言描写:通过描述人物的对话、独白 等,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古代文学作品的叙 贰 事手法
倒叙
定义:将故事的结局或高潮放在开头,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 例子:《红楼梦》中的“黛玉之死” 与其他叙事手法的关系:与顺叙、插叙等叙事手法相结合,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插叙
定义:在叙述一个事 件或故事的过程中, 插入另一些事件或故 事的叙述方法
开头与结尾
开头:引出主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首尾呼应:开头与结尾相互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结尾升华:在结尾部分升华主题,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广度
过渡与照应
过渡:在文 章中起到承 上启下的作 用,使文章 结构更加完
整
照应:在文 章中前后呼 应,使文章 结构更加严
谨
举例:《红 楼梦》中的 过渡与照应
手法
作用:使文 章更加连贯, 有助于表达 作者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归谱1 开门见山法;2 小中见大法;3 绝处逢生法;4 欲擒故纵法;7 倒叙插叙法;10 画龙点睛法;13 草蛇灰线法;16 旁敲侧击法;19 横云断山法;22 犬牙交错法;25 反正相生法;28 含蓄寓意法;31 层峦叠翠法;34 金针暗度法;37 水中吐焰法;40 分叙单传法;11 烘云托月法;14 锦针泥刺法;17 火里生莲法;20 山断云连法;23 鸾胶续弦法;26 双管齐下法;29 一击两鸣法;32 三五聚散法;35 行云流水法;38 相间成文法;41 虚敲实应法;12 移堂就树法;15 背面铺粉法;18 将繁改简法;21 连山断岭法;24 由近渐远法;27 单刀直入法;30 云罩雾尖法;33 疏密相间法;36 飞针走线法;39 重作轻抹法;42 移花接木法;5 曲折翻腾法;6 双扇对锁法;8 未扬先抑法;9 避实就虚法;43 染叶衬花法; 44 打草惊蛇法; 45 金蝉脱壳法;46 大落墨法; 47 夹叙法; 48 烘染法; 49 弄引法;50 倒卷帘法; 51 锁纳法; 52 獭尾法; 53 正犯法;54 哨探遁法; 55 略犯法; 56 避难法; 57 暗透法;58 避俗套法; 59 衬贴法; 60 反衬法; 61 换转法;62 避繁文法; 63 错综法; 64 暗照法; 65 补遗法;66 自难自法; 67 反笔法; 68 间色法; 69 截法;70 岔法; 71 大翻身大解悟法13 草蛇灰线法目录概述意义及作用成功运用实例为什么要用此法评价概述意义及作用成功运用实例为什么要用此法评价概述当代剧作家丁西林曾说:“我看《水浒》写武松,少不了他那棒子。
我写《妙峰山》,贯穿人物行动的是把斧子。
而《孟丽君》呢?是画像。
”这种运用某种事物贯穿人物行动以增强情节有机性的写法,金圣叹早就总结过。
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他说:有草蛇灰线法。
如景阳冈勤叙许多“哨棒”字,紫石街连写若干“帘子”字等是也。
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皆动。
他认为:•反复使用同一词语,多次交待某一特定事物,可以形成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索,贯穿于情节之中。
这条线索,犹如蛇行草中时隐时现,灰漏地上点点相续,故喻之为草蛇灰线法。
意义及作用胡适的指责胡适在《水浒传考证》中,曾指责金圣叹的“草蛇灰线法”,他说:“圣叹最得意的批评是指出景阳冈一段连写十八次‘哨棒' ,紫石街一段连写十四次‘帘子'和三十八次‘笑' 。
圣叹说这是‘草蛇灰线法' !这种机械的文评正是八股选家的流毒。
读了不但没有益处,并且养成一种八股式的文学观念,是很有害的。
”胡适的这处指责实在轻率,也不公平。
事实上,“草蛇灰线法”不仅是作品中存在的事实,而且也并非没有积极的意义。
积极意义•运用“草蛇灰线法”的意义在于增强情节的有机性,其作用是:通过对特定事物忽断忽续的描写,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线,使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自然而又合乎逻辑,从而形成此呼彼应、首尾贯通的艺术整体。
成功运用实例请看金圣叹所举的两个例子。
景阳冈“哨棒”例一:“景阳冈勤叙许多‘哨棒'字。
”《水浒传》中,景阳冈武松打虎这段情节的中心部分是“打虎”,内容共分四层。
第一层,武松手提哨棒四次闪过大虎;第二层,抓住时机抡起哨棒狠劈猛虎,哨棒被折;第三层,在千钧一发之际将半截哨棒丢在一边,徒手打死猛虎;第四层,寻那打折的哨棒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用棒橛又打了一回。
这四层,都与哨棒密切相关。
换言之,离了哨棒,打虎就无从表现,尤其是对于突出人物的神威勇武与英雄气概来说,“哨棒”更成为武松浮雕式形象的不可分割的至关重要的部分。
然而,写哨棒却不能于用哨棒时出之,从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考虑,这就需要从武松离开柴进庄上直至景阳冈打虎,“一路将哨棒特特处处出色描写”①,以表现武松无时无刻不携带哨棒以作防身之用。
同时,由于事件进行中的描写重点各不相同,在打虎之前的各段情节中,有关哨棒的描写也不便过多着墨,因此亦需以简练的文字,忽隐忽现地反复加以暗示,使之既不喧宾夺主,又不至于不露痕迹。
这样,等到伏线发展为明线,再把“哨棒”充分显露出来,才能显示出情节发展的来龙去脉与前因后果。
作品的描写,正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来进行处理,故而情节由隐而显,线索清晰,首尾相应,浑然一体,充分体现出运用“草蛇灰线法”增强情节有机性的重要作用。
紫石街“帘子”例二:“紫石街连写若干‘帘子'字。
”在“王婆贪贿说风情”这段情节中,西门庆是一个重要人物。
他的出场,与“帘子”直接相关:当时武大将次归来,那妇人惯了,自先向门前来叉那帘子。
也是合当有事,却好一人从帘子边走过。
自古道:“没巧不成话。
”这妇人正手里拿叉竿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不正,却好打在那人头巾上。
这是一次偶然的相遇。
从这里开始,故事才卸却武松,进入西门庆与潘金莲不正当关系的描写。
为了使这种不期而遇的事件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尽在情理之中,只有事先埋下伏线,才能形成情节的自然过渡。
所以武松刚一闯入潘金莲的生活开始,作者就有意识地对“帘子”作忽断忽续的交待:“只见帘子开处,一个妇人出到帘子下应道”,这是第一、二次描写。
“帘子”三、“帘子”四,是写潘金莲见武松一表人材,企图勾引,因而“独自一个,冷冷清清立在帘儿下等着。
只见武松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那妇人揭起帘子陪着笑脸迎接”。
这就点明,“帘子”这个地方,正是显示潘金莲招惹是非、卖弄风骚的重要场景。
武松是个精细的人,自然把这一切看在眼里。
因此当他出门去东京时,便嘱咐哥哥“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
接下去“帘子”六、“帘子”七,则写先是武大、后是潘金莲每日及早“除了帘子,关上大门”,“收了帘子,关上大门”。
这样,有了这一连串的交待,再去写“那妇人惯了,自先去门前来叉那帘子”,而将叉竿失手打在“从帘子边走过”的西门庆的头巾上,也就顺理成章了。
金圣叹批曰:“帘子八。
惯了妙,写得并无痕迹。
”即指出情节的转换所以能够天衣无缝不露痕迹,就在于“帘子”这条伏线,设置得巧妙。
西门庆出场后,有关“帘子”的描写,仍或断或续,则起到贯穿情节与前后呼应的作用。
话本小说•“草蛇灰线法”的运用,亦常见于话本小说,如《简贴和尚》前后五次描写那个长得“浓眉毛、大眼睛、蹶鼻子、略绰口”的“官人”,每一次描写都把情节向前推进一步,从而在一个接一个的悬念之中,使情节连贯而下一气呵成。
又如《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连写十次“毡笠”,《蒋兴哥巧会珍珠衫》连写十二次“珍珠衫”,《三现身包龙图断冤》连写十三次“三更”等,皆是以“草蛇灰线法”掀起情节的波浪并使之血脉一贯。
为什么要用此法易产生“粘人”效果“草蛇灰线法”在《水浒传》与话本小说中的普遍运用,并非出于偶然。
此类小说置根于说书艺术的土壤,是说书艺术的书面结晶,既可供书场听说,又可供案头阅读。
其基本读者,主要是出入于书场的市井细民,故而书面化以后,仍保留说话艺术的传统。
说话艺术是诉诸欣赏者听觉的艺术,这种独特的审美方式,决定欣赏者无法细加咀嚼反复玩味,而只能凭借现场听觉感受获得美感。
因此,所叙人物故事,只有具备情节生动而又条贯清楚的特征,才能迅速感染听众,产生“粘人”的强烈效果。
“草蛇灰线法”对于显示说话艺术的情节特征而产生“粘人”的强烈效果来说,自然不失为一种有力手段。
我国通俗小说渊源于宋元说话,艺术上与之一脉相承。
从这一意义上说,金圣叹的“草蛇灰线法”,完全符合小说艺术的规律。
创造宏大繁富的艺术结构的需要小说发展到《金瓶梅》与《红楼梦》的阶段,人物性格与情节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草蛇灰线法”仍常常出现于这些作品的情节描写中。
如张竹坡指出:文学千曲百曲之妙,手写此处却心觑彼处,因心觑彼处乃手写此处。
看者不知,乃谓至山洞内,方是写蕙莲。
宜知《金瓶》一书,从无根之线乎!试看他一部内,凡一人一事,其用笔必不肯随时突出,处处草蛇灰线,处处你遮我映,无一直笔、呆笔。
②脂砚斋也多次指出:此处透出探春,正是草蛇灰线,后方不突然。
③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
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④用清明烧纸徐徐引入园内烧纸,较之前文用燕窝隔回照应,别有草蛇灰线之趣,令人不觉。
前文一接,怪蛇出水,此文一引,春云吐岫。
⑤“草蛇灰线法”被用于《金瓶梅》与《红楼梦》的情节描写,是创造宏大繁富的艺术结构的需要。
众所周知,《金瓶梅》与《红楼梦》结构的共同特点是,以某个家庭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从而把许许多多的人物和事件汇合成一个如同生活本身那样复杂万状的艺术整体。
作者以一笔同时描写许多人物事件,无法从始至终将其中任何一件事一笔直下描写到底,因而就需要采用错综其事、互相穿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叙写方式,纵然是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描写,也必须拉开间架时断时续,以便于夹写其它纷纭复杂的各种人物事件。
张竹坡所指的“千百人总合一传内,却又断断续续各人自成一传”⑥,就是对这种叙事方式基本特征的准确概括。
在这种情形下,为使千头万绪的情节线索呈现出清晰的轨迹,便难免不采用“草蛇灰线法”上下勾连彼此呼应,以提示情节似断实联的内部联系。
仅以脂评所云“用燕窝隔回照应”的描写为例,便可说明问题。
有关“燕窝”的最早一笔,见于第四十五回。
黛玉因犯旧疾,宝钗去探望她,说起病症,建议她用燕窝、冰糖熬粥吃滋阴补气。
当晚就让蘅芜院两个婆子,送了一大包燕窝来。
事情到此,似乎已经完结,然而事隔六回,在第五十二回里,却又被重新提起。
宝玉在潇湘馆与姐妹们谈花论诗,待众人散去,有意留在后面对黛玉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一语未了,恰好赵姨娘顺路来看黛玉,黛玉忙命倒茶,一面又使眼色给宝玉。
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
话头即止于此。
此后直到第五十七回,耀眼的火星才又从仿佛冷却的灰烬中爆出:紫鹃与宝玉闲话时问起,“你都忘了?几日前头,你们姐儿两个正说话,赵姨娘一头进来……你和她才说了一句’燕窝'就不说了,总没提起,我正想问你。
”对话中因“燕窝”话头引出紫鹃骗他说“妹妹回苏州去”的一番谈话。
不料宝玉听了,“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顿时不省人事,把偌大一个贾府惊动得上下不安。
恰如脂评所云:“前文一接,怪蛇出水”,伏线至此,终于掀起轩然大波。
从第四十五回,至第五十七回,纵观十余回书,试想,如果不是用“草蛇灰线法”上下勾连,造成此呼彼应的情势,读者岂能窥见到云龙雾豹辗转翻腾的姿影!评价从《水浒传》到《红楼梦》,“草蛇灰线法”在各类作品中运用及其所显示的作用表明:精选文档金圣叹的理论概括,绝非故弄玄虚,这一技法,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不仅符合小说的艺术规律,而且对小说艺术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