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分类和幼儿学习策略

合集下载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0-6岁)心理发展、教育与教学相关问题的学科,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

以下是一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 儿童的感觉和运动发展婴儿期:触觉和听觉是初级感觉,视觉和嗅觉逐渐发展;幼儿期:感觉运动整合能力增强,动作逐渐精细;学龄前期:感觉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手眼协调进一步发展。

2. 儿童的认知发展幼儿期:能进行简单的类比思维,但思维仍受限于具体情境;学龄前期:操作思维逐渐发展,开始具备逆向思维能力;早期学龄期:逐渐具备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3. 儿童的情感发展婴儿期:主要表现为依恋行为和情感反应;幼儿期: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和情感调节能力;学龄前期:情感表达更加成熟,开始体验到社会情感。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重点关注儿童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以刺激和反应的连续性为基础,强调通过条件反射和塑造形成习惯行为。

2.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关注儿童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发现式学习。

3.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儿童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注重社会情境对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影响。

4. 生态系统理论关注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不同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实践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情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习效果。

2. 游戏教学法以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供引导性问题和材料,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4. 亲子共读通过和家长一起阅读、讨论和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和情感发展,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案例1. 游戏中的认知培养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如堆积积木、穿珠子等,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

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

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的学科。

深入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对于合理指导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幼儿心理和指导幼儿教育。

一、爱因斯坦发展理论爱因斯坦发展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

该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动作期、前运算期、具体形式运算期和抽象形式运算期。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儿童特点,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和学习都是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进行的。

教师应该提供适宜的社会情境和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参与社会互动和合作活动,促进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需要根据幼儿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

四、艾里克松的社会发展理论艾里克松的社会发展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松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发展任务,而成功解决这些心理发展任务将对个体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相应的心理发展任务,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幼儿顺利完成这些任务。

五、巴德拉哈达布的自我效能理论巴德拉哈达布的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巴德拉哈达布提出的一种关于个体信念和动机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将直接影响其行为和努力程度。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效能感,通过积极肯定和鼓励,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信念,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

2、幼儿教学特殊性。

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

3、幼儿的教材更广。

4、幼儿学习即活动。

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

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

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1. 幼儿发展阶段-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以直观和非逻辑为特点。

-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将幼儿期归为性心理发展的第二阶段,即肛门期,强调控制与服从的训练。

-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幼儿期是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的阶段。

2. 认知发展- 直观思维:幼儿依赖感官和直观来理解世界,缺乏逻辑运算能力。

- 符号功能:幼儿开始使用语言、图像和符号来代表现实世界。

- 集中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3. 语言发展- 语言习得:幼儿期是语言快速发展的时期,儿童通过模仿和社交互动学习语言。

- 词汇增长: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长,他们开始理解和使用更复杂的句子结构。

- 语言理解:幼儿对语言的理解逐渐从字面意义转向能够理解隐喻和非字面意义。

4. 社会和情感发展- 自我意识:幼儿开始形成自我概念,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情感表达: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 同伴关系:幼儿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关系,学习分享、轮流和合作。

5. 道德和价值观发展- 道德认知:幼儿开始理解规则和公平的概念,但对道德判断的理解尚不成熟。

- 价值观形成: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幼儿开始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6. 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学习和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 通过游戏,幼儿发展认知技能、社交技能和情感调节能力。

- 游戏也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

7. 教育干预- 早期教育: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适当的教育干预,有助于幼儿的认知和社会发展。

-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包括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 教育策略:使用适合幼儿发展阶段的教育策略,如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8. 幼儿心理健康- 早期干预:对幼儿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有助于预防长期的心理障碍。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领域一门新兴学科,是幼儿教育与心理科学结合、幼儿教育走向科学化的产物,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探索幼儿学习与教育规律的一门心理学的应用科学。

2、智慧技能=智力技能=认知技能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包括理解运用概念和规则、进行逻辑推理。

3、认知策略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内部调节与控制的能力。

4、元认知个体能够有计划地监控成功学习以及修正错误的认知。

5、学习关键期最初是由动物心理的实验研究提出的,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将会很小,甚至没有。

6、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儿童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任务的潜在发展水平,介于二者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

7、映像性表征=肖像表征=肖像式再现表象又称肖像式再现表象,儿童开始形成图像或表象,去表现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

8、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的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9、潜伏学习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已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即对环境有关信息的获得过程。

10、观察学习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特征得到校正,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显操作。

观察学习的核心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11、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自己也受到的强化。

12、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3、内部动机儿童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学习动机。

14、习得性无助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15、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加法的学习促进乘法的学习。

《幼儿心理学》课程简介

《幼儿心理学》课程简介

《幼儿心理学》课程介绍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时期(0-6岁)人的心理发展的学科,它揭示了幼儿时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了解幼儿、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一、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幼儿时期人的心理发展,包括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具体来说,幼儿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幼儿的认知发展:包括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幼儿的言语发展等。

2.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包括幼儿的情感表达、情感认知、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幼儿的性别角色、同伴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3.幼儿的行为问题:包括幼儿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发展性问题等,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二、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方法和意义学习幼儿心理学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学术讲座、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进行学习。

学习幼儿心理学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育水平: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可以更好地制定教育策略和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2.促进亲子关系:了解幼儿的情感需求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与幼儿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预防心理问题: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可以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4.提升职业素养:幼儿心理学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学习这门学科可以提升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职业素养,更好地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三、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案例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资料和数据,为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供支持。

具体来说,观察法是在自然环境下,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的方法;案例法是对单个或多个幼儿进行深入了解的方法;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幼儿进行干预的方法。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1.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 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 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 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 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 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 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4.卢梭: 自然主义倡导者。

代表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福禄贝尔: 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 是“幼儿园之父”。

设计了恩物, 确立“游戏是儿园教育活动的节本形式”。

6.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重视幼儿(3-7岁)的感官教育。

7.认知主义教育方案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 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个过程。

8.凯米和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充实性、结构化原则。

9.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知: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密切联系, 在幼儿期, 脑的发展也最为快速而有效。

10.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方式, 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学习的条件, 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 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学习的环境, 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 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 学习效果最佳;学习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

第二章学习理论1. 华生: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 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3.强化: 凡是能够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活动就是强化。

幼儿教育心理学内容

幼儿教育心理学内容

幼儿教育心理学内容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及其与教育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特点,也关注如何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旨在增进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并为幼儿教师提供指导。

一、幼儿认知发展幼儿认知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个阶段,幼儿通过感知、观察、思考和模仿等活动来构建对世界的认知。

根据研究,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包括:1. 感官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左右,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和探索周围的环境。

2. 前操作阶段:两岁至七岁,幼儿开始具备象征思维和语言能力,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考。

3. 具体操作阶段:七岁至十一岁,幼儿能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思考,开始具备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幼儿情感发展幼儿的情感发展对其认知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幼儿情感发展的内容包括:1. 自我意识:幼儿从一开始就有自我意识的培养,他们开始认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2. 情绪发展:幼儿的情绪发展日渐丰富和复杂,从最初的高兴、生气到后来的愤怒、难过等不同情绪的体验和表达。

3. 社会适应:幼儿的情感发展还与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通过社交和与他人的互动,幼儿能够发展出相应的解决冲突和合作的能力。

三、幼儿社会发展幼儿的社会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幼儿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1. 同伴关系: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其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幼儿学会分享、合作和共同解决问题。

2. 父母关系:幼儿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对其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父母的支持与指导对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

3. 社会规范:幼儿在社会中学会遵守一定的规范和行为准则。

这些规范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社会角色和道德价值观。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2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2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2一、课程名称:幼儿教育心理学二、课程简介: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专注于幼儿心理发展和教育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掌握适应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提高在幼儿教育中的教育技巧和效果。

三、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2. 掌握幼儿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教育策略。

3. 了解幼儿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及其处理方法。

4. 培养教师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应变能力,提高教育实践的效果。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语言发展理论- 情感发展理论- 社会发展理论- 近年来的研究和发展动态2. 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教育策略- 感知认知的培养方法-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3. 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教育策略- 言语表达教育方法- 语音语调的培养方法- 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方法4. 幼儿情感发展的关键教育策略- 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的培养方法 - 父母和教师的情感引导方法- 同伴关系的培养方法5. 幼儿社会发展的关键教育策略-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 规则和道德观念的培养方法-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角色与影响6. 幼儿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及处理方法 - 注意力不集中与多动障碍- 学习障碍- 情绪障碍- 结语言障碍7. 提高教育实践效果的策略- 观察力的培养方法- 分析能力的培养方法- 应变能力的培养方法六、教学评价方式:1. 参与度(10%)2. 学术表达(20%)3. 小组讨论(20%)4. 作业和实践(30%)5. 期末考试(20%)七、参考教材:1. 《幼儿心理学导论》 - 作者:张三2.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实施指南》 - 作者:李四八、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将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以下为初步安排:- 第一周: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第二周: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教育策略- 第三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教育策略- 第四周:幼儿情感发展的关键教育策略- 第五周:幼儿社会发展的关键教育策略- 第六周:幼儿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及处理方法- 第七周:提高教育实践效果的策略- 第八周:复习与期末考试九、教学参考资源:1. 幼儿教育心理学相关期刊论文2. 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资料敬请同学们提前阅读教材,准备课前讨论并完成作业。

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

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

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一、引言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的科学。

它关注儿童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本篇文章旨在提出一份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并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

二、背景知识1. 幼儿认知发展阶段- 感觉期(0-2岁)- 运动期(2-7岁)- 操作期(7-11岁)2. 幼儿情感与社交发展- 自我认同与情绪管理- 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三、教学目标基于幼儿心理学的教学计划将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认知能力,包括观察、记忆、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自我认同与情感管理能力,提升情绪调节和表达的技巧。

3. 促进幼儿社交交往能力的发展,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 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以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2. 示范教学法- 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和模仿来帮助幼儿学习并模仿目标行为。

- 提供真实情境和案例,让幼儿在模拟中学习。

3. 合作学习法- 鼓励幼儿通过合作与他人互动,共同完成任务。

-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认知发展- 利用图画、故事书等资源,帮助幼儿观察和解读信息。

- 结合实物教具,让幼儿参与操作,培养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情感管理- 教导幼儿辨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 倾听幼儿的心声,鼓励他们分享并表达感受。

- 利用绘画、游戏等活动,帮助幼儿情感表达和情绪调节。

3. 社交交往- 设计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幼儿互相扮演不同角色并进行交流。

- 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 组织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和归属感。

六、评估与反馈教师应及时评估幼儿学习的成果,并给予正确的反馈。

1. 利用观察记录、作品集等方式进行评估。

2. 鼓励幼儿自我评价,并帮助他们发现进步之处。

七、结论本文提出了一份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
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B、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C、学习目标的相似性。
链接
二、知识迁移的实现:为迁移而教
(一)教给幼儿基本的原理、概念,鼓励幼儿概括活 动经验 1、 利用具体事物支持幼儿的学习迁移 2、 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
迁移理论强调幼儿原有经验和认知结构在学习迁移中的 重要作用。 为了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必须丰富幼儿在生活中的体 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幼 儿在学习中更好地迁移。
第二节 知识理解与幼儿教育指导
一、知识理解概述 (一)什么是知识理解 • 广义的理解意指一切揭露事物本质的过程,也是 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本质、规律的 一种思维活动。而狭义的理解特指个体利用已有 的知识去认识新事物,或把某个具体的事物纳入 相应的概念和法则中去的过程。 • 一般而言,知识理解主要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经 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 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
(二)材料的直观性与直观教学
直观可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 • 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实际事物而进行的 一种直观方式。 • 2、模象直观: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例如,各种 图片、图像、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等。 • 3、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幼 儿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 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第四节 知识迁移与幼儿教育指导
一、知识迁移概述
二、知识迁移的实现
一、知识迁移概述
(一)知识迁移的含义与分类
一般来说,迁移就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 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简单的说,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 一种学习的影响。有知识、技能的迁移,有 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迁移,有学习态度和 学习动机的迁移等等。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儿童学习1.1 儿童学习的心理机制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到感知、认知、记忆、思维等多个心理机制。

在幼儿教育中,了解幼儿学习的心理机制对于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通过感官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而知觉是指在个体的认知过程中将感知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儿童通过感官接受环境刺激,以知觉为基础构建对环境的认识,这对于儿童学习语言、认知、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记忆与记忆策略记忆是指保存、获取和再现过去信息的心理过程。

学习的效果与个体的记忆能力、记忆策略密切相关,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记忆策略,如联想、复述、重复等方法,以加强幼儿的记忆。

(3)思维与认知思维是指个体在认识、思考、推理、判断、分析等方面的心理过程,而认知则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儿童依靠思维和认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应该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知识。

1.2 儿童学习的影响因素儿童的学习成果不仅受个体心理机制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体的遗传基础、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

学习过程中这些因素的不同影响程度可能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儿童学习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育策略。

(1)遗传因素儿童的遗传基础影响其学习方面的表现。

例如,遗传因素会影响学习兴趣、认知速度、学习记忆等方面,因此教师需要理解具体个体的遗传特点,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策略。

(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学习影响较大。

例如,家长对儿童的鼓励和支持、家庭的读书氛围、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成果。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儿童的学习计划。

(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儿童学习也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文化传统、学习目标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涵。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1. 幼儿教育心理学导论: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等。

2. 幼儿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

3. 幼儿教育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

4. 幼儿学习心理:学习的实质、学习过程、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

5. 幼儿教育心理实践: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幼儿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认识,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及应用实践。

难点:幼儿心理发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学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幼儿教育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和思考。

2. 理论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6.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章节、重点概念和原理等。

板书要求清晰、简洁、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2)请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3)请分析一个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2. 答案:(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过程中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旨在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包括: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

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指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研究儿童的人类学与心理学特点,并结合教育目标和方法,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幼儿的行为和学习过程。

本文将从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角度,探讨教育心理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并介绍几个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1. 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特点对幼儿教学有着重要影响。

幼儿教师应了解儿童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根据其特点合理安排学习活动和教学内容,创造适应儿童发展的教学环境。

2. 建立积极的教育情境教育情境是指教师创设的一种有利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环境。

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通过教育游戏、故事讲解、绘本阅读等方式,创造积极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个性化教育和差异教育幼儿教室中存在着不同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措施。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发现和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4. 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教育心理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这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与方法1. 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它主要研究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著名的心理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社会认知理论。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从而指导和促进幼儿的发展。

2. 教育评价方法教育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和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科学地评价。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评价方法,如观察评价、作品评价等,来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学习成果和个性特点,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与学习策略

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与学习策略

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与学习策略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的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规律以及其他与学习和教育相关的心理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了解学习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策略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有意识的行为,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一、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对象是与学习和教育相关的心理问题。

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为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心理学对于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因此,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学习策略的概念及分类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有意识的行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不同类型。

认知策略包括重复记忆、组织归纳和图像化等;元认知策略则涉及学习目标设定、监控和评估等;资源管理策略主要指时间管理和学习环境的调整。

三、教育心理学在学习策略研究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为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它通过研究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指导学生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在学习策略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学生的学习困难: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识别学生的学习困难,进而针对性地设计合适的学习策略。

2.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3. 优化教学设计: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控制和调节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嘿,亲爱的幼教同仁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幼儿心理学那些事儿!作为一名资深幼儿工作者,我发现掌握幼儿心理学对于我们的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为大家梳理一下幼儿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成为更专业的幼儿教育者吧!一、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1.遵循阶段性原则幼儿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又有阶段性。

我们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2.遵循个体差异性原则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心理特点,我们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遵循发展性原则二、幼儿认知发展1.认知发展阶段幼儿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我们要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适当的认知活动。

2.认知发展任务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我们要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帮助幼儿完成任务。

三、幼儿情感发展1.情感类型幼儿情感主要包括愉悦、愤怒、恐惧、焦虑等。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合理表达和调节情感。

2.情感发展任务幼儿期的情感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安全感、自尊心、自信心、同理心等。

我们要通过关爱、鼓励、陪伴等方式,促进幼儿情感健康发展。

四、幼儿社会性发展1.社会交往能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包括合作、分享、沟通、竞争等。

我们要创造丰富的社交场景,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2.社会规范意识幼儿社会规范意识包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等。

我们要通过教育引导,让幼儿学会遵守社会规范。

五、幼儿个性发展1.个性特点幼儿个性特点包括活泼、内向、胆小、独立等。

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因材施教。

2.个性发展任务六、幼儿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心理卫生幼儿心理卫生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心理素质等方面。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

2.心理辅导幼儿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矫治。

我们要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技巧,帮助幼儿解决心理问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幼儿发展与学习心理”,具体内容包括: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幼儿学习策略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理解幼儿在认知过程中的需求和困难。

2. 培养学生激发和维持幼儿学习动机的能力,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态度。

3. 让学生掌握指导幼儿学习策略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理解,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2. 教学重点:幼儿学习策略的指导,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引发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时间:5分钟2. 理论讲解: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学习策略的指导。

时间:15分钟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针对幼儿的教学活动,结合心理学原理进行分析。

时间:10分钟4.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原理。

时间:15分钟时间:10分钟时间: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幼儿认知发展特点2. 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3. 幼儿学习策略的指导七、作业设计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分析合理,方案具有可行性。

2. 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指通过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实践,探讨如何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的学科。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心理学知识点。

1. 儿童发展的阶段特征研究儿童的发展阶段特征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特征,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情感、言语和身体发展等方面的特点,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能力,并为他们的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2. 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幼儿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发展,从感性认识向概念认识转变。

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认知发展阶段,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培育方法,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

3. 幼儿的情感和社会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社会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领域。

幼儿的情感和社会能力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幼儿的生长成长很有帮助。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幼儿在情感、社会交往、自我意识及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鼓励幼儿开放、积极的情感表达和积极的社交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4. 幼儿的性格养成幼儿的性格养成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幼儿的性格养成过程与其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教育者需要通过创造和谐愉悦的教育环境和体验,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基础,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性格的持续发展。

5. 幼儿教育策略幼儿教育策略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特点以及性格特征,精细地设计教育方案,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方案,从而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

以上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部分重要知识点,而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我们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经验,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最好的教育。

6. 鼓励自主探索和学习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充分的自主探索和学习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提取
• (三)图式的形成、改进及教育指导 • 1.图式的形成与改进 • (1)图式的形成 • 图式的形成实际是寻找个别样例的属性与表象的共同之处。 • (2)图式的改进 • 多数情况下,个体最初形成的图式往往缺乏精确性而过于泛
化,这种现象在幼儿中更为常见。只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 习者才慢慢学会对图式做出更精确的分化。 • 2.图示学习的教学要点 • (1)同时呈现图式的正反例证。 • (2)选择匹配的反例 • (3)创设不一致的事件
• (二)命题的获得、提取及教育指导 • 1.命题的获得与提取 • 对新命题的习得将激活与新命题有关的就命题,即人是通过
已习得的命题来理解新命题的意义,最终将新命题与知识网 络中的有关知识储存在一起。 • 2.命题学习的教学要点 • (1)鼓励幼儿记忆所学材料,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 • (2)教学情境中提醒幼儿注意将新信息与已有信息建立联 系。
• 陈述性知识基本单元间能够产生联系,是因为这些单元 分享某一相同观念、或同属于某一观念。
• 程序性知识其基本单元间能够建立起联系,是因为一个 产生式的活动将给出另一个产生式所需满足的条件。
13
教师处理不专心学生的产生式系统
p1 如果 目的为使儿童专心,但不知何 物可强化儿童
那么
建立了解何物能强化儿童的子 目标
• (五)图式 • 1.含义
• 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是人随自己 熟悉的范畴、时间、文本或其他各种实体中的命题、 次序及知觉信息所做的综合。
• 2.基本特征 • (1)图式含有变量 • (2)图式具有层次 • (3)图式促进推论
• 二、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提取 • (一)概念的获得及教育指导
如果 那么
图形为两维图形 且该图形有三条边 且该图形是封闭图形 将该图形划归为“三角形” 且说出“三角形”
11
产生式3:观看房内的东西
如果 那么
目标是观看房内的东西 且房间是暗的 且点灯开关就在旁边 打开点灯开关 然后观看房内的东西
12
1.2 产生式系统
• 人类活动是复杂的,绝大多数活动并非单一产生式就可 完成的,需要诸多产生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产生式系统。
且建立只要儿童专心就予以强 化的子目标
p2 如果 子目标是了解何物能强化儿童 那么 建立考察儿童在何种条件下会 表现出不专心的子目标
p3 如果 子目标是考察儿童在何种条件 下会表现出不专心
且儿童在我注意他时会有专心 的表现
且儿童在我忽略他时有不专心 的表现
那么 建立“儿童可以用我的注意来 强化“这一命题”。
1.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 所谓产生式(production),是一种“条件-行动” 的规则;一个产生式正对某一或某些特定条件得到 满足时发生的某一或某些行为编了程序。
产生式1:使用强化
如果 目标是增强儿童的注意行为 且该儿童已表现出比平时更 长的注意行为
那么 表扬这个儿童
10
产生式2:鉴别三角形
p6 如果 子目标是在儿童专心时强化他
且儿童可用同伴的注意来强化
且儿童已表现出注意行为
那么 我便让儿童与他喜欢的同伴待
在一起
14
• 产生式的行动结果,可以是内在操作,也可以是外 化行为。
• 产生式可产出两类信息:可以是一个命题;也可以 是对实现任务的总目标之前必须满足的某个或某些 子目标的陈述。
• 一个产生式的产出,提供了另一个产生式的条件。
p4 如果 子目标是考察儿童在何种条件 下会表现出不专心
且儿童在别的孩子注意他时会 有专心的表现
且儿童在别的孩子忽略他时有 不专心的表现
那么 建立“儿童可以用同伴的注意 来强化“这一命题”。
p5 如果 子目标是在儿童专心时强化他 且儿童可用我的注意来强化
且儿童已表现出注意行为 那么 我便给予该儿童以我的注意
(三)表象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 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 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 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在心理学中,表象 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 (四)线性排序
• 是在一系列元素中间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关系, 即这些元素是按某一维度来排列顺序的。
16
一、幼儿学习策略概述 (一)学习策略的界定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有目的、 有意识地制定出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 策略。
第四章 知识分类和幼儿 学习策略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一)概念
(二)命题
1.含义
命题是指实际表达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定 义并观察的现象。命题不是指判断(陈述)本身, 而是指所表达的语义。一个命题是由一个关系和 一个以上的论题构成。
2、命题网络
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种形式,是由具有共同成 分的两个命题彼此联系起来形成的。
15

• 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 • (一)一般领域与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 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是指适用于不同领域,而与任何一特殊领域不
具有紧密的联系,如事先做计划,探讨各种可能性等。一般领域的程 序性知识被称为弱方法,适用范围广,但对于要达到的特定目标来说, 这类知识并不是最有效的。 • (二)特殊领域程序性知识的获得 • 1.认知阶段 • 2.联系阶段 • 3.自动化阶段 • (三)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要点 • 1.掌握技能的前提知识和子技能 • 2.对技能进行练习和反馈 • 3.形成自动化
陈述性知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静态性,代表了
人对某些事物的状况有所知晓、理解,但并 没有涉及人知道如何去做某件事的另一类知 识。因此,我们需要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示能 使人产生一定行为的知识,即所谓的程序性 知识。对两类知识的表征形式有所了解,便 能更全面地了解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作为一个 统一的整体是怎样运作的。
• 1.概念的获得 • 概念的获得即理解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属性。 • 2.概念学习的教学 • (1)在教学情境中大量使用例子 • (2)将例子与定义规则相结合 • (3)区别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 (4)将新学的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 • (5)运用概念关系图
• 二、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提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