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电场 电场强度教案 人教版第二册
电场强度教案完整版
![电场强度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e9710727d3240c8447effa.png)
电场强度教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电场强度》教案授课人李传林一、教材分析本堂课采用的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三节。
电场是一种物质,对这一点的认识,课本是先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要通过物质做媒介引进电场的。
电场因为它看不见、摸索不着,比较抽象,故可先把它接受下来,在学习中逐渐加深对它的认识。
本节主要由“电场”“电场强度”“点电荷的电场”“电场的叠加”四部分组成。
电场强度是本章的重点,它的概念的建立又是本章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计算。
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推导并掌握点电荷的场强公式,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会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抽象物理量的思维方法;(2)通过组织探究和验证实验过程,训练学生观察与总结的能力,运用数学的控制变量法和比值定义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3)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规律探究过程,认识探究意义、尝试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场的概念学习,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物质--实物粒子和场,提高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层次;(2)通过探究和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合作精神,以及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的意识;(3)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电场强度的定义式的获得过程四、教学难点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五、教学过程复习库仑定律教师:相互作用的电荷需要接触吗学生:不需要。
教师:像这样不需要接触也能产生的作用力还有哪些?学生:磁力,万有引力。
教师: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怎样产生作用的呢进入新课教师:曾经有人认为这是超距作用,这种作用可以跨过时间和空间而直接产生。
高中物理空间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空间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6002b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9.png)
高中物理空间电场强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空间电场强度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计算空间电场强度的方法。
3. 能够应用空间电场强度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空间电场强度的定义和性质。
2. 计算空间电场强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借助高斯定律计算电场强度。
2. 掌握电场线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 知识导入(5分钟):通过实验展示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引出空间电场强度的概念。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空间电场强度的定义和性质,引入比例因子和标量场概念。
3. 计算实例(20分钟):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空间电场强度,包括点电荷、均匀带电
体等情况。
4. 高斯定律应用(15分钟):介绍高斯定律,讲解如何利用高斯定律计算电场强度。
5.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5分钟):介绍电场线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
7. 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
五、教学资源:
1. 电场模型和实验装置。
2. 课件或板书。
3. 计算实例题目。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练习成绩。
2. 学生参与度和反馈。
七、教学反馈:
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电场电场强度(教学设计)高二物理系列(人教版2019)
![电场电场强度(教学设计)高二物理系列(人教版2019)](https://img.taocdn.com/s3/m/36e26af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c.png)
第3节电场电场强度教学设计【播放视频】①范德格拉夫起电机:跳跃的蛋挞壳。
②范德格拉夫起电机:怒发冲冠。
【提问】①相隔一定距离的电荷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发生的?②通过起电机使人体带电,蛋挞壳为什么飞?人的头发会竖起并散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提问】如图,带正电的带电体C置于铁架台旁,把系在丝线上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P1、P2、P3等位置。
带电体C与小球间的作用力会随距离的不同怎样改变呢?(1)在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小小球所带的电荷量,作用力又会怎样变化?(2)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讲述】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提出: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electric field)。
→处在电场中的其他电荷受到的作用力就是这个电场给予的。
【讲述】电场对场中的其它电荷产生力的作用。
【讲述】电场的定义:电场存在于电荷周围,是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一种特殊物质。
电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即电场力。
静电场: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
说明:(1)只要是带电体,周围都能产生电场。
电场对于电荷的作用实际是电场与电场的相互作用。
(2)电场以及磁场已被证明是一种客观存在。
场具有能量,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提问】电场对电荷有力的作用,怎样描述这种作用呢?【提问】研究某一个力时,涉及的物体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对某一个电场而言,其中的电荷是否也有类似的区分呢?【讲述】试探电荷:用来检验电场是否存在及其强弱分布情况的电荷,叫试探电荷。
试探电荷的特点:体积足够小;电荷量足够小。
试探电荷的引入不改变源电荷的电场。
场源电荷:激发电场的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叫场源电荷,或源电荷。
【提问】如图,连接小球的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同,离电荷Q越远,夹角越小,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电场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问】类似的,我们已经知道,在电场中的同一位置,由于小球所带电荷量不同,所受的电场力不同。
人教版第二册(必修)静电场教案
![人教版第二册(必修)静电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658dd9c1c708a1284a4417.png)
深刻理解静电场的三个特性和两个形象化描述手段上海市大同中学 宋淑光静电场涉及的基本概念比较多,而且又抽象,应加强对它们的理解和应用.(一)明确静电场的物质特性。
静电场是存在于电荷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是物质的一种形态,只要有电荷就有电场这种物质,它的存在是通过对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电场力的作用表现出来的。
不管电场中是否放入电荷,但电场这种物质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明确静电场的力特性。
电场的基本特性是对放入电场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
电场具有力的性质。
为了描述这种特性引入电场强度这一概念。
关于电场强度的常用公式有三个:qFE =、2r Q k E =和d U E =.可从物理意义、引入过程及适用范围三个方面进行比较.qFE =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引入检验电荷q 是为了研究电场的力的性质.实际上场强的大小跟检验电荷的电量q 的大小无关,场强大小反映了电场的强弱,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这个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包括变化磁场所产生的感应电场.2rQkE =是真空中的点电荷Q 产生的场强的决定式,即场强大小跟场源电荷的电量Q 成正比,跟离场源电荷的距离r 的平方成反比.它是根据定义式qFE =和库仑定律公式推出的.它只适用于点电荷在真空中所产生的电场.dU E AB=,其中d 是A 、B 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公式反映了匀强电场中场强跟电势差的关系.它是在匀强电场中根据求功公式和AB qU W =电导出的.所以这个公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例1】:如图所示的是在一个电场中的a 、b 、c 、d 四个点分别引入检验电荷时,电荷所受的电场力F 跟引入的电荷电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下列是说法正确的是A 、 该电场是匀强电场B 、 a 、b 、c 、d 四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关系是E d >E b >E a >E cC 、 这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E b >E a >E c >E dD 、 无法比较E 值大小解答:对于电扬中给定的位置,放入的检验电荷的电量不同,它受到的电场力不同,但是电场力F 与检验电荷的电量q 的比值F/q 即场强E 是不变的量,因为F=Eq ,所以F 跟q 的关系的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的斜率的大小即表示场强的大小,由此可得出E d >E b >E a >E c 。
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物理《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0661f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5.png)
物理《电场强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粗略了解物理学史上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认识过程。
2.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形态。
3.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
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4.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5.知道场强的叠加原理,并能应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6.利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知道匀强电场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的过程,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2.领略通过电荷在电场中所受静电力研究电场、理想模型法、比值法、类比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学习科学家严谨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2.理解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并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陌生的内容,且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进行适当启发引导五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展示预习情况,老师准备幻灯片,计算机,铜丝,塑料笔教学方法以“电荷间相互作用如何发生”、“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两大问题为主线展开,具体操作思路是:1.学生自学电场,培养学生阅读、汲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实验模拟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3.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探讨点电荷的电场及场强叠加原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5分钟)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库仑定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库仑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我们不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投影展示问题1:真空中?它们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这种相互作用是如何产生的呢?难道能够不需介质超越空间?投影展示“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图片(1.2-1)。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4e588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c.png)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课题:电场强度教学目标:1. 了解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电场的强度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场强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电场的定义和性质。
2.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含义。
2. 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1. 教科书《高中物理》2. 课件或PPT3. 示波器、电荷计等实验仪器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电场图和电场强度的概念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电场?电场强度与电场有什么关系?二、讲解电场强度(15分钟)1. 介绍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展示示波器等实验仪器,演示电场强度的实验观测和测量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给学生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计算电场强度。
2. 学生互相讨论解题过程,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电场强度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布置作业: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电场强度展开教学,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练习题训练,加深学生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a1b14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9.png)
高中物理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主题:电场电场强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场的概念及性质
2. 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电场强度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2.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物理量,是一种对电荷产生作用的力场
- 电场的基本特点包括方向、大小、等势面等
2.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电场强度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电场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电场的兴趣并了解其重要性
2. 授课:介绍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讲解电场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点
3. 实验:进行电场强度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场强度并计算
4. 讲解:详细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5. 演示: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的方向和大小如何影响电荷的运动
6. 练习:为学生提供相关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并解决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对电场强度的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思考电场强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做一次小结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和理论性强,需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d2369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9.png)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doc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电场强度的方向性和大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和演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电场概念的兴趣,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理解电场强度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
3. 电场强度的方向性和大小关系
4. 实验演示:用点电荷和均匀带电球计算电场强度
5. 讨论与总结:电场强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四、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通过实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2.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3. 示范引导法: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示范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
五、教学评估
1. 学生的课堂表现:积极参与实验、讨论和演示,表现出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的作业表现:完成课后练习和实验报告,应用电场强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测试和考试,评估学生对电场强度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终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f1a51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8.png)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概念。
2.了解点电荷引起的电场强度计算公式,计算电场强度。
3.讨论不同形状电荷分布时的电场强度计算方法。
4.了解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二、教学内容1.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2.等量异号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计算3.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三、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电场强度。
2.通过回顾电荷所产生的电场概念,导入到本节课的目标。
二、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30分钟)1.介绍点电荷引起的电场强度公式的构成,说明每个符号的含义。
2.向学生阐述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3.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利用公式计算电场强度的方法。
三、等量异号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计算(30分钟)1.向学生介绍等量异号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计算公式。
2.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来掌握电场强度计算方法。
3.对不同形状的电荷分布情况进行讨论,并研究不同情况下电场强度的变化。
四、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5分钟)1.讲解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绘制电场线,并分析电场线的不同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电场线。
五、小结(10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学生必须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并可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计算。
3.督促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2.互动探究法3.实验法五、教学资源1.PPT课件2.实验室设备3.教学视频六、教学评估1.课堂互动2.课堂作业3.实验报告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将电场强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多种操作方式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讲解。
与传统的理论性授课模式相比,本节课让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感受和理解了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操作性更强。
同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的。
高中物理必修第2册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第2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8bdc0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3.png)
高中物理必修第2册教案
课题:电荷与电场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荷的性质和基本知识;
2. 掌握电场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场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电荷的性质和种类;
2.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3. 电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1. 掌握电场的计算方法;
2. 运用电场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电荷的性质和种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20分钟)
1. 电荷的性质和基本知识;
2.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3.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示范演示(15分钟)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并引导学生理解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四、讨论互动(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电场的计算和应用,练习电场的相关计算方法。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电场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物理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荷和电场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电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
202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
![202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98525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7.png)
202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静电场详细内容:电荷与电场、电场强度、电势、静电能、电容、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容器。
2. 章节二:电流与磁场详细内容:电流、电阻、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静电场和电流与磁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 学会运用物理公式进行问题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场强度、电势、电磁感应等概念的理解;物理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电荷与电场、电流与磁场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荷模型、电场线演示器、电流表、磁场演示器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导线、电阻、电容等)、计算器、草稿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静电现象、磁铁吸引铁钉等,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静电场:电荷与电场、电场强度、电势、静电能、电容、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容器。
(2)电流与磁场:电流、电阻、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场。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与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要概念、公式、典型例题、实验步骤等。
2. 板书布局:清晰、条理分明,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电场强度、电势的计算;电流、电阻的计算。
(2)实验题: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观察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3)分析题: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详细解答,注重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查阅资料,了解静电场、电流与磁场的最新研究动态。
(2)开展小组讨论,探讨物理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高中的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的物理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43cd9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1.png)
高中的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场概念,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解决与电场强度相关的基础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含义和数学计算方法。
2. 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电场仪、电荷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讲解电场的概念、物质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等引出电场强度的概念。
二、讲解电场强度:
1. 定义电场强度的概念,并用公式表示。
2. 讲解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3. 讨论电场强度与电荷量、距离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观察:
利用电场仪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电荷之间、距离之间的电场强度变化情况。
四、示例分析:
讲解和解决一些与电场强度相关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
五、课堂练习: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六、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电场强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独立解决与电场
强度相关的基础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观察和示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电场强度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人教版(优秀教案)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人教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4f76b7caaedd3382c4d39a.png)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电场的概念、电场强度的定义,电场的叠加原理、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其中电场的物质性,电场强度的定义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教法设计
通过思考讨论、 观察实验等方式进行探究.
教 学 程 序
层次
过 程 设 计
备 注
电
场
.实验引入
实验:让橡胶棒与分别经摩擦带电,将放在云台上,再让靠近使之转动.
问题:相互作用的电荷没有接触,它们的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阅读课本页第一个小标题“电场”对应的三段内容.
.电荷和电荷相互作用的机制
.认识场
活动:把课本中介绍电场的关键性语句标出来,然后交流.
学生交流后总结板书:
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电场的最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电场力.
方法点拨:用两个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这种方法以前我们也多次用到,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曾经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定义过哪些物理量.(电阻、速度、加速度等)
.定义
投影展示: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表示.
定义式:
单位: 或
方向: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讨论:在不同点受力大小不同,说明不同点电场的强弱不同;在不同方位受力方向不同,说明场具有方向性.
.定量研究
问题:如图,空间存在电场,、是电场中的两点,我们怎样利用试探电荷比较、两点的电场强弱,或者说用哪个量可以确切表示各点的电场强弱?
教师引导:请每一个同学先认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推荐一人代表本组发布研究成果,在全班交流.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b79c8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d.png)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2.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 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4. 掌握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难点:1. 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2. 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复习上一课时学习的知识进入新课思考: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1、电场概念: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特殊形式的物质——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特殊性: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称量,可以叠加.物质性: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质量和能量.1、电场基本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引入电场中的任何带电体都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且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点处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或方向都可能不一样.②电场能使引入其中的导体产生静电感应现象.③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将对带电体做功,这表示电场具有能量.2、电场强度:由图1.2-1可知带电金属球周围存在电场。
且从小球受力情况可知,电场的强弱与小球带电和位置有关。
引出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注意:检验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是电量很小的点电荷,将其放入电场后对原电场强度无影响。
电荷量大的点电荷对电场有什么影响呢?①定义: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公式:E=F/q 提出问题:电场强度是矢量,怎样表示电场的方向呢?②方向性:物理学中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 1相同.指出:负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跟该点的场强方向相反.3、点电荷产生的电场①大小:E=kQ/r②方向:如果是正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背离Q;如果是负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指向Q.提出问题:如果空间中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此时各点的场强是怎样的呢?带领学生由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具有的叠加性,分析出电场的叠加原理.4、电场线电场线: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电场 电场强度说课课件综述
![电场 电场强度说课课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c337f3d866fb84ae45c8d74.png)
【说 学 情】
• • • • • • • • • 学生分析:通过高一的学习,高二学生已能 够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上升到高中物理的定量 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上升到高中的形象思维 和抽象思维的结合;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上升 到高中较复杂的逻辑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 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利用已有知识 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但学生对感 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 强。
•
为了全面、透彻地理解电场强度,进一步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 论: • 问题9:在这个式子看来,点电荷在空间 激发的场强与试探电荷是否有关? • 问题10:那么场强和哪些因素相关呢? • 问题11:关于场强这里就出现了两个表达 式,怎样看待它们的位置和关系呢?
• • 最后,给同学们介绍电场强度的叠加。 • 为了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选 • 择了两个例题进行训练 。
• • • • • • •
问题4:你们闻闻有什么味道没有?你 们是否看见它周围有什么? 问题5: 当把另一个带电小球放在金 属球的附近时,你会看到什么?由此你能得 到什么结论? 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顺理成章地得 到电场的特点,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 •
•
• • • •
在引入电场强度之前,又给学生提出以 • 下两个问题,为电场强度的引入做准备: 问题6:如果将B电荷拿走,A电荷还会 在它周围激发电场吗? 问题7:电荷在电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该力的大小会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猜测:外因-电场,内因-电 量
• •
2.过程与方法:
(1)树立“场”在空间上有分布的观念,
• 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 (2)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类比方法 • 的重要研究方法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 • 学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12fe9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5.png)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 E = F/q,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了解电场强度的矢量性,会根据电场线的分布判断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经历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定义式。
电场强度的矢量性及电场线的特点。
2、教学难点对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
利用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计算时,对电荷量和受力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冬天脱毛衣时的火花、梳子吸引头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提问:电荷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种作用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2、新课教学电场的概念介绍电场是存在于电荷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通过实验演示,如在带电体周围放置小磁针或轻小物体,观察其受力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电场的存在。
电场强度提出问题: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呢?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不同位置的试探电荷在同一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推理: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力与电荷量的关系,得出电场强度的定义式 E = F/q。
强调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讲解电场强度的矢量性:电场强度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点电荷的电场强度推导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 E = kQ/r²。
结合图形,讲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及适用条件。
电场强度的叠加举例说明多个点电荷在同一空间产生的电场强度可以叠加。
电场高中物理教案
![电场高中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28d7a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4.png)
电场高中物理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场的概念,能够运用库伦定律计算电场强度和电势差,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一、导入 (10分钟)
1. 引入电场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周围充满了电场,并能够感受到电场的存在。
2.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展示电荷对周围电场的影响,引发学生对电场的兴趣。
二、讲解电场的基本概念 (15分钟)
1. 解释电场的定义和性质,包括电场强度、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等。
2. 介绍库仑定律,讲解其公式和应用条件。
三、计算电场强度和电势差 (20分钟)
1. 讲解计算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方法,包括点电荷和均匀带电体的情况。
2. 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加深理解。
四、应用解决问题 (15分钟)
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检测 (10分钟)
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以检测学生对电场的理解。
六、拓展 (自愿)
1. 鼓励学生自愿参加进一步的拓展学习,例如阅读相关书籍或参加实验等活动。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式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电场电场强度教案人教版第二册1.电荷电荷守恒(投影)元电荷e=1.6×10-19C2.库仑定律:F=K(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1)点电荷(2)K的物理意义13.2 电场电场强度(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电场概念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场的特点,描写场的方法,并能在头脑中建立起场的模型和图象。
2.理解场电荷、检验电荷的概念,理解和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
3.掌握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
4.理解和掌握电场的叠加原理,会计算简单的点电荷组产生的电场。
二、教学重点、难点1.“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场”的概念比较抽象,在中学物理中,本章又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场”,所以“场”概念的引入,“场”观念的建立,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2.电场强度的概念、场的叠加原理也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四、教具: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自制CAI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两个点电荷电量分别为+4Q、-Q,固定在相距为L的两点,在何处放一个什么样的第三点电荷可使第三点电荷保持静止?在两点电连线延长线上,-Q的一侧距-Qx=L处(复习库仑定律)。
与第三个电荷电量无关(为建立场强与检验电荷无关,及由力的合成向场的叠加过渡做铺垫)。
(二)引入新课两个电荷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上一节我们定量地研究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在力学中,我们所学过的弹力、摩擦力均是接触力,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才有可能产生弹力、摩擦力。
两个电荷之间并不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如何实现的呢?(三)进行新课1.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通过电场实现的。
任何一个电荷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另一个电荷处在它产生的电场中,另一个电荷受到电场对它的作用力——称为电场力。
(如同学提出重力、引力,顺便提出重力场、引力场的概念,如无人提出暂不引入重力场、引力场。
)电荷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电场,静止的电荷产生的电场是静电场。
电场对处在场中的其他电荷有力的作用。
2.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要从它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入手,从中找出它的基本性质,对电场的认识也应如此。
为了认识电场,找到描写电场性质的物理量,我们先引入两个基本概念:场电荷和检验电荷。
场电荷:产生电场的电荷。
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电荷能产生电场?什么样的电荷不能产生电场?!为什么还要提出场电荷呢?在总结同学的回答时,强调指出这与以前在力学、热学中研究问题时一样,是研究对象的选取的问题。
检验电荷:放在我们所研究的电场中,用来检验该电场的性质的电荷。
检验电荷必须具备的条件:(1)点电荷;(2)电量足够小,使得当将检验电荷引入电场中时不改变场电荷的分布。
提出问题:为什么检验电荷必须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先总结必须满足第二个条件的原因,强调对于任何物理测量,只有当测量工具(仪器)的引入不改变被测对象的性质时,或对被测对象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时,这种测量才有意义,否则这种测量是无意义的。
对于必须满足第一个条件的原因,留在以后解决。
3.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1)将同一个检验电荷q,分别放在电场中的不同点,它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一般说来是不同的。
提问:这一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总结同学回答的情况,强调:同一电场中不同点的性质是不同的,研究电场必须一点一点地研究,即电场在空间有分布。
同时回答检验电荷必须是点电荷的原因。
(2)集中研究电场中的某一点P。
将电量为q1的检验电荷放在P点,测得它所受的电场力大小为F1;将电量为q2的检验电荷放在P点,测得它所受的电场力大小为F2;……将电量为q n的检验电荷放在P点,测得它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为F n。
实验发现:在电场中的同一点,检验电荷的电量q发生变化,它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F 也随之变化(成正比的变化),而电场力的大小F与检验电荷电量q的比值不变,即这个比值不随检验电荷电量变化,说明它与检验电荷无关,它只与电场中这点(P)有关,它只由电场中这一点决定,所以这个比值可以用来描写电场中该点的性质,将它叫做电场中该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4.电场强度的定义电场强度(简称场强)是描写电场有关力的性质的物理量,它是矢量。
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的大小F与检验电荷的电量q的比值F/q,叫做电场中该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即E=规定正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场强度的单位是N/C。
5.请同学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推导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表达式。
(1)先求距场电荷Q为r的一定点P的场强大小和方向。
(2)再将r看成是变量(P点为动点),可得出点电荷Q的电场中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的表达式。
(3)从表达式,进一步说明电场中任一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与检验电荷无关,完全由场电荷Q 和该点的位置所决定。
(4)正的点电荷与负的点电荷在空间各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方向(为以后引入电场线做准备)。
6.研究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强度,从力的叠加(力的合成)引出场的叠加。
(1)两个等值异号的点电荷+Q 、-Q ,相距为L ,求连线中点的场强;连线延长线距-Q x 点处的场强;连成的垂直平分线上距中点为x 处点的场强;当x >>L 时,这两点的场强。
(2)在正方形(边长为a )的四个顶点处各固定一电量为+Q 的点电荷,在过四边形对角线中心O 垂直于平面的轴线上距O 点x 处的场强。
对顶的两个点电荷在该点产生的场,在垂直于x 轴上的分量相互抵消。
E=4k 22()322Qxa x(3)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圆环,电量为q ,在其轴线上距环心O 距离为x 的一点的场强方向沿轴线,其指向由电荷种类确定。
小结:有了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和场的叠加原理,原则上可求任意电荷分布的电场各点的电场强度。
强调点电荷的场强公式的重要性。
例题精讲例1 场电荷Q=2×10-4C ,是正点电荷;检验电荷q=2×10-5C ,是负电荷,它们相距r=2m 而静止且都在真空中,如图所示。
求:(1)q 受的电场力。
(2)q 所在的B 点的场强E B 。
(3)只将q 换为q '=4×10-5C 的正点电荷,再求q '受力及B 点的场强。
(4)将受力电荷拿去后再求B 点场强。
解:(1)由库仑定律:F =K =94529102102102--⨯⨯⨯⨯⨯N =9N 方向在A 与B 的连线上,且指向A 。
(2)由电场强度的定义:E === 所以 E==4.5×N/C ,方向由A 指向B 。
(3)由由库仑定律:F =K =94529102104102--⨯⨯⨯⨯⨯N =18N ,方向由A 指向B 。
E ====4.5×N/C ,方向由A 指向B 。
(4)因E 与q 无关,自然q=0也不会影响E 的大小与方向,所以拿走q 后场强不变。
例2 如图(a )所示,点电荷q 与9q 静止于真空中,相距r ,它们均为正电荷,求:(1)连线中点A 的场强E A ;(2)求场强为0的点位置。
解 (1)在A 点放q '=1C ,它受力情况如图5(c )所示,F 为q 对q '的作用力,9F 为9q 对q '的作用力,而合力为8F 方向指向q ,所以228()232A kq E r q kqr =⎧⎪⎪⎨⎪⎪⎩=方向:向左指向。
(2)先分析E=0的点可能的位置范围,因在该点放+1C 时,它受力为零,所以q 与9q 对+1C 作用力一定等大反向,因而两力共线,由此可以断定E=0的点在q 与9q 的连线上,当+1C 放于q 以左及9q 以右的连线上时,它受的两个力都同向,因而不可能抵消,所以E=0的点一定在两点电荷中间的连线上。
令E=0的点O 距q 为x ,如图(b )所示,+1C 电荷在O 点受力为零,所以有解之得: , (无意义,舍去)答:(1)方向相同指向q. (2)E=0的点在q 与9q 之间,距q 为r/4。
说明:1.对于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注意:(1)定义电场强度:FEq=⎧⎪⎨⎪⎩大小 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方向相同无论放正、负检验电荷,E的方向定义为+q受力方向,类似于电流方向定义为正电荷移动方向,无论是谁移动形成电流。
(2)电场强度为自身性质,与检验电荷无关。
2.我们研究的电荷均处于真空中,如处于空气中也可近似认为是在真空中。
思考题:1.场强E是描写电场有关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为什么不直接用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F 来描写,而要引入电场强度这个物理量?目的:进一步巩固场强的概念,明确场强E与电场力F的联系与区别。
2.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能否求点电荷所在处(即r=0)的场强?结果如何?为什么?目的:进一步使学生明确,点电荷(理想模型)建立的条件。
〔如时间富裕,在课堂上讨论,如时间不够,请学生在下面思考、讨论,下节课再做总结〕(四)课堂小结(配合flash课件演示。
)1.电场的性质:电荷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电场,电场对处在场中的其他电荷有力的作用。
2.“场”的特点:在空间有分布,同一电场中的不同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同。
3.电场强度的定义4.点电荷的场强公式5.叠加原理(五)布置作业1.思考练习二第(1)、(2)题。
2.将练习二(3)、(4)、(5)、(6)(7)题做作业。
六、说明:如学生基础较好,场的叠加全讲;如不好,只讲第一个问题即可。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