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电场强度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教案:第九章 第三节 电场 电场强度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教案:第九章 第三节 电场 电场强度](https://img.taocdn.com/s3/m/e043226aaa00b52acec7ca3f.png)
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电场电场强度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实现的;2. 知道电场线的定义和特点,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理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公式、单位、方向;2.知道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并能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他们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1、理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及物理意义,知道它的矢量性。
(重点)2、理解电场线的概念、特点,了解常见的电场线的分布,知道什么是匀强电场。
(重点)3、会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难点)4、知道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会应用该原理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课件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上一节,我们认识了电现象中的电荷,包括点电荷,元电荷及电荷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什么是点电荷?电荷相互作用有什么规律?哪位同学来帮我们回顾一下?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我们把这个作用的电力叫库仑力或静电力。
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怎样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1、电场【教师引入课程】通过起电机使人体带电,人的头发会竖直散开。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你会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吗?【教师引导】任何带电体周围产生的一种特殊物质。
电场看不见,又摸不着,怎样去认识它、研究它?【动手实验】利用手中的塑料笔使其摩擦带电,并让其靠近悬挂的铜丝。
现象:塑料笔吸引铜丝,铜丝偏角可达到60度。
【教师补充】电场的产生:电荷在其周围产生电场,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力的作用。
【教师补充引导】如图,电荷A对电荷B的作用力,就是电荷A的电场对电场B的作用;电荷B对电荷A的作用力,就是电荷B的电场对电荷A的作用。
电场强度教案完整版
![电场强度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e9710727d3240c8447effa.png)
电场强度教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电场强度》教案授课人李传林一、教材分析本堂课采用的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三节。
电场是一种物质,对这一点的认识,课本是先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要通过物质做媒介引进电场的。
电场因为它看不见、摸索不着,比较抽象,故可先把它接受下来,在学习中逐渐加深对它的认识。
本节主要由“电场”“电场强度”“点电荷的电场”“电场的叠加”四部分组成。
电场强度是本章的重点,它的概念的建立又是本章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计算。
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推导并掌握点电荷的场强公式,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会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抽象物理量的思维方法;(2)通过组织探究和验证实验过程,训练学生观察与总结的能力,运用数学的控制变量法和比值定义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3)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规律探究过程,认识探究意义、尝试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场的概念学习,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物质--实物粒子和场,提高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层次;(2)通过探究和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合作精神,以及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的意识;(3)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电场强度的定义式的获得过程四、教学难点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五、教学过程复习库仑定律教师:相互作用的电荷需要接触吗学生:不需要。
教师:像这样不需要接触也能产生的作用力还有哪些?学生:磁力,万有引力。
教师: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怎样产生作用的呢进入新课教师:曾经有人认为这是超距作用,这种作用可以跨过时间和空间而直接产生。
高中物理空间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空间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6002b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9.png)
高中物理空间电场强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空间电场强度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计算空间电场强度的方法。
3. 能够应用空间电场强度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空间电场强度的定义和性质。
2. 计算空间电场强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借助高斯定律计算电场强度。
2. 掌握电场线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 知识导入(5分钟):通过实验展示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引出空间电场强度的概念。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空间电场强度的定义和性质,引入比例因子和标量场概念。
3. 计算实例(20分钟):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空间电场强度,包括点电荷、均匀带电
体等情况。
4. 高斯定律应用(15分钟):介绍高斯定律,讲解如何利用高斯定律计算电场强度。
5.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5分钟):介绍电场线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
7. 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
五、教学资源:
1. 电场模型和实验装置。
2. 课件或板书。
3. 计算实例题目。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练习成绩。
2. 学生参与度和反馈。
七、教学反馈:
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高中物理必修三《电场 电场强度》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三《电场 电场强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171f5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a.png)
电场电场强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静电场是整个高中物理电磁学的基础,教材分别从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和电场力做功两个角度研究静电场力和能的基本性质。
而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用比值法定义电场强度对以后学习电势、电容和磁感应强度等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4.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1.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知道电场线及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
[教学难点]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分析法、引导发现法、设疑探究法等。
[教学教具]投影仪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1)真空(无其它介质);(2)点电荷(其间距r>>带电体尺寸L )——非接触力。
2、列举:(1)磁体间——磁力;(2)质点间——万有引力。
经类比、推理,得: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电荷周围产生电场,电场反过来又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施加力的作用)引出电场、电场力两个概念。
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电场问题,以及为描述电场而要引入的另一个崭新的物理量——电场强度。
(二)新课教学1.电场(1)电场基本性质:电场客观存在于任何电荷周围,正是电荷周围存在的这个电场才对引入的其它电荷施加力的作用。
(2)电场基本属性:电场源于物质(电荷),又对物质(电荷)施力。
再根据“力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客观真观,毫无疑问,电场是一种物质。
(3)电场基本特征:非实体、特殊态——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
教师资格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教师资格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724274d1f34693dbef3e7e.png)
教师资格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场的基本性质,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及单位,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
2.通过比值定义法得到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通过对场的概念的学习,提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
【难点】电场强度定义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知道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那么,大家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说一说,电荷之间没有相互接触,相互作用力是如何产生的呢?(电荷周围存在电场)教师引导: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本节课继续通过《电场强度》来进一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环节二:新课教学提出问题: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我们能否通过这一性质来研究电场的强弱呢?多媒体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图1.2-1实验中悬挂的带电小球受到带电金属球静电力作用的视频,提问学生:之前我们通过这个实验总结出带电金属球周围存在电场,大家仔细思考从这个实验中我们还能得出哪些结论呢?(电场强弱与位置有关)教师讲解:实验中的带电小球是用来检验电场是否存在及其强弱分布的,称为试探电荷或检验电荷,为了方便研究电场中各点的情况,不影响原电场的分布,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和尺寸都要足够小;被检验的电场是带电金属球所激发的,所以金属球所带的电荷称为场源电荷或源电荷。
教师提问:根据实验,我们发现同一试探电荷放在电场中的不同位置时,它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并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呢?(电场中不同点的电场强弱不同)教师追问:我们还能发现,不同的试探电荷在电场的同一点上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也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呢?(电场力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有关)教师总结:对于电荷量不同的试探电荷,即使在电场的同一点,所受的静电力也不相同,所以不能用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来表示电场的强弱。
小组讨论:试探电荷所受静电力的大小不仅与电场有关,还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有关,那么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物理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为时五分钟的小组讨论。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电场强度》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电场强度》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aad49c011ca300a7c39088.png)
学科
高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电场强度》
称
1.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以及电场的叠加原理(电
场的叠加原理放在第二课时)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场”的概念 教材分析
比较抽象,在中学物理中,本节又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
“场”,所以“场”概念的引入,“场”观念的建立,
5.通过理论分析,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逻辑推理能
力。
高二理科学生对物理学习已经具有较好的力学基 学生学习能
础,但从这章开始转入电磁学的学习,在物理模型的建 力分析
构上存在困难,特别是对于“场”这种很难有具体模型
的抽象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节中我
采用了举实例进行类比、逻辑推理、间接思考问题等方
什么来实程现的?
学生思考:。。。。。。
老师:电荷间的作用是否也是通过空气来传递的呢
不对! 教学过程
因为库仑定律告诉我们真空中两个电荷也能产生
力的作用。
讨论:电荷之间的作用是靠什么物质来实现的呢?
老师:电场
【板书第二节电场电场强度】
【板书一、电场】
电场是什么?
1、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人们认识到,电荷周围
课堂教学,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学生, 少教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学习。 通过分组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多鼓励学生, 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互相沟通、互相质疑中共同成长、 共同进步。
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1.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2.通过对电场概念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场的特点,
研究场的方法,并能在头脑中建立起场的模型和图象。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4e588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c.png)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课题:电场强度教学目标:1. 了解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电场的强度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场强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电场的定义和性质。
2.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含义。
2. 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1. 教科书《高中物理》2. 课件或PPT3. 示波器、电荷计等实验仪器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电场图和电场强度的概念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电场?电场强度与电场有什么关系?二、讲解电场强度(15分钟)1. 介绍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展示示波器等实验仪器,演示电场强度的实验观测和测量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给学生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计算电场强度。
2. 学生互相讨论解题过程,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电场强度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布置作业: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电场强度展开教学,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练习题训练,加深学生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a1b14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9.png)
高中物理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主题:电场电场强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场的概念及性质
2. 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电场强度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2.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物理量,是一种对电荷产生作用的力场
- 电场的基本特点包括方向、大小、等势面等
2.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电场强度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电场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电场的兴趣并了解其重要性
2. 授课:介绍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讲解电场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点
3. 实验:进行电场强度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场强度并计算
4. 讲解:详细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5. 演示: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的方向和大小如何影响电荷的运动
6. 练习:为学生提供相关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并解决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对电场强度的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思考电场强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做一次小结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和理论性强,需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d2369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9.png)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doc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电场强度的方向性和大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和演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电场概念的兴趣,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理解电场强度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
3. 电场强度的方向性和大小关系
4. 实验演示:用点电荷和均匀带电球计算电场强度
5. 讨论与总结:电场强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四、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通过实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2.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3. 示范引导法: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示范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
五、教学评估
1. 学生的课堂表现:积极参与实验、讨论和演示,表现出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的作业表现:完成课后练习和实验报告,应用电场强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测试和考试,评估学生对电场强度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终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f1a51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8.png)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概念。
2.了解点电荷引起的电场强度计算公式,计算电场强度。
3.讨论不同形状电荷分布时的电场强度计算方法。
4.了解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二、教学内容1.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2.等量异号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计算3.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三、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电场强度。
2.通过回顾电荷所产生的电场概念,导入到本节课的目标。
二、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30分钟)1.介绍点电荷引起的电场强度公式的构成,说明每个符号的含义。
2.向学生阐述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3.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利用公式计算电场强度的方法。
三、等量异号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计算(30分钟)1.向学生介绍等量异号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计算公式。
2.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来掌握电场强度计算方法。
3.对不同形状的电荷分布情况进行讨论,并研究不同情况下电场强度的变化。
四、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5分钟)1.讲解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绘制电场线,并分析电场线的不同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电场线。
五、小结(10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学生必须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并可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计算。
3.督促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2.互动探究法3.实验法五、教学资源1.PPT课件2.实验室设备3.教学视频六、教学评估1.课堂互动2.课堂作业3.实验报告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将电场强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多种操作方式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讲解。
与传统的理论性授课模式相比,本节课让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感受和理解了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操作性更强。
同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的。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电场强度》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电场强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e629e1eefdc8d377ee3292.png)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实现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4.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电场线的定义和特点,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电场问题的一般方法。
2.通过电场强度概念的提出过程,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场”的概念提出,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道路的艰辛。
2.享受物理学的思维美、对称美,在观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起学习的热情和愿望。
[教学重点]1.电场强度的定义及其方向的规定。
2.点电荷场强的计算以及电场的叠加。
[教学难点]1.“场”的概念初步理解。
2.对电场探测、研究的方法。
3.电场强度定义的提出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辅助,研讨、探究式。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师:若要对远处的课桌施加力的作用,你有些什么方法?生:讨论,回答。
(各种答案均离不开施力媒介。
)师:静电力作用需要什么媒介呢?(引入电场)新课进行:[程序一]电场概念的提出法拉第提出:在电荷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Electric field),处在电场中的其它电荷受到的作用力就是这个电场给予的。
1.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特殊的物质,客观实在,具有能量,难以被人感知(看不见,摸不着)。
2.电场最基本的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电场力。
注:给出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对“场”的概念不必做更深层次的解释,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体会。
指出:本章只研究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称为静电场。
经过学案上的知识储备,已经知道电场的概念。
【最新】高中物理 电场强度教案 1
![【最新】高中物理 电场强度教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fe214e6ab307e87101f69635.png)
电场 电场强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场的概念2.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3. 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1.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2. 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之一,这是难点。
初学者容易把电场强度跟电场力混同起来。
三、主要教学过程1. 复习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点电荷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是库仑定律。
2.新课引入任何力的作用都离不开物质,脚踢球,脚对球的力直接作用在球上;狗拉雪橇,狗对雪橇的拉力是通过绳子作用的;地球对地表附近物质的作用力是通过重力场——物质;两电荷间相互作用时不直接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别的物质作用的,这就是电场。
3.教学过程设计(1)电场a .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提问:既然场是物质,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呢?答:物质形式 实体(由分子组成);看的见,摸的着。
场(形式):看不见,摸不着,不以人的感官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例如可见光波长由70000A ~40000A ,但还有很多波长的光线我们看不到,但不等于它们不存在。
不能以人灯感官为标准判一存在与否。
场客观存在的证明是它有力、能的特性。
例如重力场对有质量的物体有力的作用,用可对物体做功,说明其能量。
电场对放入其 的电荷Q 也有力的作用,可对Q 做功,说明其有能量。
b .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此力称电场力。
c.静电场:静止电荷的电场。
场有能和力的特性,我们先看电场中力的性质,它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先以点电荷为例。
如图1所示,在+Q 电场中A 点分别放入电荷q 1、q 2、q 3则它们分别受电场力为: A:F 1=21r kQq F 2=22r kQq ;F 3=23rkQq 看看上式,我们可发现场电荷Q 对不同的检验电荷q有不同的电场力,但只要A 点位置不变,F 与q 的比值就不变。
《第九章 3 电场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三册
![《第九章 3 电场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f172d1d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e.png)
《电场电场强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场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电荷量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电荷量的关系,以及应用电场强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电场模拟器等。
2. 准备教学视频和案例,用于解释电场强度概念的应用。
3. 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评估。
4. 设计电场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直观感受电场强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首先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静电现象,并让学生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纠正,并引入电场的概念。
2. 讲解电场强度:教师介绍电场强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并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公式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电场强度与电荷量的关系,并介绍常见电场的分布情况。
3. 探究电场强度与重力场强度比较:教师提出电场强度与重力场强度的比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计算、图表等方法进行分析,探究两者之间的异同。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4. 电场线与等势面:教师介绍电场线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电场线的分布和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等势面的概念和特点,并介绍常见电场的等势面形状。
5. 课堂练习:教师提供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纠正,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6. 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电场强度、电场线和等势面的概念、公式、特点等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7.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和学生掌握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物理_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8b65bbc102de2bd960588d6.png)
《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实现的。
知道场与实物是物质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理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公式、单位、方向;能推导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知道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并能应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计算;知道电场线的定义和特点,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过程与方法:理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和方向;能推导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掌握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电场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设计:教学重点:电场强度的定义公式,电场强度的叠加教学难点:电场强度的定义三、教学方法:阅读自学、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五、教学过程:【PPT 】对电场性质的解释 【PPT 】【思考】1. 我们如何检验空间存在的看不见又摸不着的电场?什么是试探电荷?对试探电荷有什么要求?什么是场源电荷?【阅读】P 11 第二自然段【思考】我们能否用试探电荷所受的静电力来表示电场强弱?【思考】 怎样描述不同位置电场的强弱? 【PPT 】 【板书】 二、电场强度 【PPT 】 【板书】 1. 定义:2. 公式:E =Fq3. 单位:4. 物理意义:【交流讨论】根据公式E =Fq 可以得出E 与F 成正比或E与q 成反比的结论吗?【PPT 】针对训练【PPT 】【思考】设一个正点电荷的电荷量为Q ,与之相距r 的A 点试探电荷的电荷量为+q , q 所受的库仑力是多少?A 点电场强度是多少?方向如何?理解、记忆理解、记忆思考、讨论理解、记忆 交流讨论理解、应用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以及创新精神【课堂小结】【课堂练习】 【PPT 】 【作业布置】理解、记忆归纳、总结思考、运用体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六、【板书】电场强度 一、电场 二、电场强度 1.定义: 2.公式:E =Fq三、点电荷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 1.点电荷的电场E =kQr22.电场强度的叠加 四、电场线 1.定义: 2.特点:五、匀强电场 1.定义: 2.电场线: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重力场基础上,进一步更深入的场的概念,因而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高中的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的物理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43cd9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1.png)
高中的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场概念,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解决与电场强度相关的基础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含义和数学计算方法。
2. 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电场仪、电荷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讲解电场的概念、物质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等引出电场强度的概念。
二、讲解电场强度:
1. 定义电场强度的概念,并用公式表示。
2. 讲解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3. 讨论电场强度与电荷量、距离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观察:
利用电场仪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电荷之间、距离之间的电场强度变化情况。
四、示例分析:
讲解和解决一些与电场强度相关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
五、课堂练习: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六、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电场强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独立解决与电场
强度相关的基础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观察和示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电场强度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b79c8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d.png)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2.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 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4. 掌握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难点:1. 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2. 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复习上一课时学习的知识进入新课思考: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1、电场概念: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特殊形式的物质——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特殊性: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称量,可以叠加.物质性: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质量和能量.1、电场基本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引入电场中的任何带电体都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且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点处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或方向都可能不一样.②电场能使引入其中的导体产生静电感应现象.③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将对带电体做功,这表示电场具有能量.2、电场强度:由图1.2-1可知带电金属球周围存在电场。
且从小球受力情况可知,电场的强弱与小球带电和位置有关。
引出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注意:检验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是电量很小的点电荷,将其放入电场后对原电场强度无影响。
电荷量大的点电荷对电场有什么影响呢?①定义: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公式:E=F/q 提出问题:电场强度是矢量,怎样表示电场的方向呢?②方向性:物理学中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 1相同.指出:负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跟该点的场强方向相反.3、点电荷产生的电场①大小:E=kQ/r②方向:如果是正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背离Q;如果是负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指向Q.提出问题:如果空间中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此时各点的场强是怎样的呢?带领学生由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具有的叠加性,分析出电场的叠加原理.4、电场线电场线: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12fe9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5.png)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 E = F/q,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了解电场强度的矢量性,会根据电场线的分布判断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经历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定义式。
电场强度的矢量性及电场线的特点。
2、教学难点对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
利用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计算时,对电荷量和受力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冬天脱毛衣时的火花、梳子吸引头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提问:电荷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种作用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2、新课教学电场的概念介绍电场是存在于电荷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通过实验演示,如在带电体周围放置小磁针或轻小物体,观察其受力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电场的存在。
电场强度提出问题: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呢?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不同位置的试探电荷在同一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推理: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力与电荷量的关系,得出电场强度的定义式 E = F/q。
强调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讲解电场强度的矢量性:电场强度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点电荷的电场强度推导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 E = kQ/r²。
结合图形,讲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及适用条件。
电场强度的叠加举例说明多个点电荷在同一空间产生的电场强度可以叠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电场强度
●教学目标:
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
态;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
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
有关的计算;
4.掌握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
1.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2.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
●教学内容:
(一)复习上一课时学习的知识
(二)进入新课
思考: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
1、电场概念: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特殊形式的物质——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
特殊性: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称量,可以叠加.
物质性: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质量和能量.
1、电场基本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引入电场中的任何带电体都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且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点处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或方向都可能不一样.
②电场能使引入其中的导体产生静电感应现象.
③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将对带电体做功,这表示电场具有能量.
2、电场强度(E):
由图1.2-1可知带电金属球周围存在电场。
且从小球受力情况可知,电场的强弱与小球带电和位置有关。
引出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
注意:检验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是电量很小的点电荷,将其放入电场后对原电场强度无影响。
电荷量大的点电荷对电场有什么影响呢?
①定义: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公式(大小):E=F/q (适用于所有电场,电场强度由什么决定?回顾比值定义法。
)提出问题:电场强度是矢量,怎样表示电场的方向呢?
②方向性:物理学中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
相同.
指出:负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跟该点的场强方向相反.
3、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①大小:E=kQ/r 2 (只适用于点电荷的电场)
②方向:如果是正电荷,E 的方向就是沿着PQ 的连线并背离Q ;如果是负电荷:E 的方向就是沿着PQ 的连线并指向Q .(参见课本图14-7)
提出问题:如果空间中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此时各点的场强是怎样的呢?带领学生由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具有的叠加性,分析出电场的叠加原理.
4、电场线(假象曲线)
(1)电场线: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2)电场线的基本性质
①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
②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强度的大小(疏弱密强).
③静电场中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它不封闭,也不在无电荷处中断.
④任意两条电场线不会在无电荷处相交(包括相切)
课堂练习
1.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q
F 可知,电场中确定的点 ( ) A .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成正比,与检验电荷的电荷量成反比
B .检验电荷的电荷量q 不同时,受到的电场力F 也不同,场强也不同
C .检验电荷的电性不同,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不同,场强的方向也不同
D .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是否放置检验电荷及检验电荷的电荷量、电性均无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场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设想的一种物质,实际上不存在
B .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越大,该点的电场强度一定越大
C .以点电荷为球心,r 为半径的球面上各点的场强都相同
D .在电场中某点放入试探电荷q ,受电场力F ,该点的场强为
E =
q
F ,取走q 后,该点的场强不变
3.在同一直线上依次排列的a 、b 、c 三点上,分别放置电荷量为Q 1、Q 2、Q 3的三个点电荷,则当Q 1、Q 2分别平衡在a 、b 两位置上时,则 ( ).
A .Q 1、Q 2、Q 3必为同种电荷,a 、b 两点的场强必为零
B .Q 1、Q 2必为异种电荷,a 、b 两点的场强必为零
C .Q 1、Q 2必为同种电荷,a 、b 、c 三点的场强必为零
D .Q 2、Q 3必为同种电荷,a 、b 、c 三点的场强必为零
4.真空中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荷量均为q ,相距为r ,两点电荷连线中点处的场强大小为 ( ).
A .0
B .2kq /r 2
C .4kq /r 2
D .8kq /r 2
5.有关电场概念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荷的周围有的地方存在电场,有的地方没有电场
B .电场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是在跟电荷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自己的特性
C .电场线为直线的地方是匀强电场
D .电荷甲对电荷乙的库仑力是电荷甲的电场对电荷乙的作用力
6.对于由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场强度的表达式仍成立,即E =F /q ,式中的q 就是产生电场的点电荷
B .在真空中,电场强度的表达式为E =kQ /r 2,式中Q 就是产生电场的点电荷
C .在真空中E =kQ /r 2,式中Q 是检验电荷
D .上述说法都不对
7.如图1—3—18为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的三条电场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Q 为负电荷时,E A > E
B B .Q 为负电荷时,E A < E B
C .Q 为正电荷时,E A > E B
D .Q 为正电荷时,
E A < E B
8.一带电粒子从电场中的A 点运动到B 点,径迹如图1—3—19中虚线所示,不计粒子所受重力,则 ( )
A .粒子带正电
B .粒子加速度逐渐减小
C .A 点的场强大于B 点的场强
D .粒子的速度不断减小
图1—3
—18 图1—3—19 图1—3—20
课后作业
1、如图所示的水平地面,ab 段粗糙,bc 段光滑.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 和B 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 处,已知A 的质量为3m ,B 的质量为m.两物体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沿水平方向左右分离,获得的总动能为E.B 碰到c 处的墙壁后等速率反弹,并追上已停在ab 段的A,A 、B 与ab 段的动摩擦因数均为u ,重力加速度为g,求:
(1) 分离瞬间A 、B 的速度大小;
(2) A 从分离到第一次停止的时间;
(3) B 第一次追上A 时的速度大小.
2、如图所示,半径R=0.4m 的光滑半圆轨道处于竖直平面内,半圆环与粗糙的水平地面相切于圆环的端点A,一质量m =0.1kg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8.0m/s ,从C点起在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经A点冲上半圆轨道恰好通过轨道最高点B后水平抛出,求:(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
(1)、小球在轨道B点时速度大小
(2)、小球从B点飞出到落回地面时的水平距离
(3)、小球从C点起经水平面到A时,克服摩擦力
所做的功Wf
3、如图所示,两根半径为r 光滑的4
1圆弧轨道间距为L ,电阻不计,在其上端连有一阻值为R 0的电阻,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 .现有一根长度稍大于L 、质量为m 、电阻为R 的金属棒从轨道的顶端PQ 处开始下滑,到达轨道底端M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2mg ,求:
(1)棒到达最低点时电阻R 0两端的电压; (2)棒下滑过程中R 0产生的热量; (3)棒下滑过程中通过R 0的电量.
M
N P Q O r r L R 0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