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社会中有何不公平现象?怎么解决?
社会中有何不公平现象?怎么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让一些人感到无奈和不满。
那么,社会中到底有哪些不公平的现象?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它们呢?一、教育不公平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背景、地区、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许多孩子无法接受公平的教育,从而陷入“输家”的境地。
要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出台教育扶贫政策,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获得更多的学习资助;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教育的监管和管理,加强对教育公平的宣传和认知,让更多人意识到教育公平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就业不公平在就业领域,许多人因为身份、性别、学历等原因无法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这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并使得他们无法实现自我价值。
为了解决就业不公平问题,应加强对职业平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严格打击和惩罚职场性别歧视、身份歧视等不正当行为。
三、社会保障不公平如今,随着老龄化、失业等问题的不断加剧,社会保障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那么,如何解决社会保障不公平问题呢?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更为全面、有效的社会保障政策,保障广大群众的社会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除了政府的支持,我们自己的努力也是关键。
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财富分配不公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何让财富更加合理地分配,降低社会贫富差距,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出台更加公正合理的税收政策,鼓励富有阶层适度地向社会回馈更多的财富、资源和技术,从而减少社会不平等程度。
五、环境污染不公平,是指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面临的环境损害程度不同。
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更加坚决、果断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从而使得环境污染对所有人的影响得到公正、合理的分配。
总之,不公平现象无时不在,不同的不公平因素需要各方合力推进解决。
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现代中国社会的分配制度是效率与公平同等重要或者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虽然原则如此但是社会依旧存在不公平现象这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当时是为了鼓励共同富裕先有部分人富起来调动生产积极性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却忽略了人的平等和基本权利的一致这是与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不符的所以国家正努力改变现状逐步缩小不公平现象它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一、正确看待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应坚持的原则1、要用辩证法来看待问题。
2、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结合。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社会上确实存在不公平现象三、正确对待这些不公平现象1、关注这些不公平现象。
2、理性地思考这些不公平现象。
3、批判和合法举报这些不公平现象。
4、我们只是未成年人,必须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去处理你看到的不公平现象,不能盲目冲动。
政治题:怎样正确看待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是不少,但那些行为都没有正确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更不符合人类的道德规范.走向成功的人并不是依靠偶然的不公平因素而走向成功的.如何正确看待当今社会上存在的腐败现象平常视之,如果你有足够的证据,那就与有关部门反映,另外也可以发到网上。
不过最好有确凿的证据。
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和身边的不公平现象?我也是一个很穷的人,身边也有很多不公平现象,最近还被一群富人坑了,有几次想不开,但是没办法。
我不会为这些社会的蛀虫而做傻事,我要为爱我的人活着,为我自己活着。
他们有钱是他们出身好,天生的,他们只会得到别人的羨慕,但我们穷人以后靠自己的能力发财,有本事,有出息,那样会得到别人的敬重。
就像花,有的是野花,有的天生就是温室里的鲜花,但常常被人歌颂的不都是那路上的坚强的野花吗?我们就是那野花,艰苦的环境往往能磨练我们的意志。
而这种艰苦的环境是那些富人永远不可能得到的财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之说!公平只是相对的!因为每个人先天遗传基因不一样,受到的教育不一样,得到各方面的资讯不一样,机遇也不一样,个人素质也不一样,选择不一样,付出不一样,机率也不一样!各种不一样带来的结果看起来不公平!所以1、要用辩证法来看待问题2、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结合。
浅析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
浅析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摘要】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
本文首先从教育公平、医疗资源不均衡、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机会公平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教育领域,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和升学机会不公已成为热点问题;在医疗方面,城市地区医疗资源充裕而农村地区医疗条件欠缺;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资源分配不均;机会公平问题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发展机遇。
结论中指出,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中国,社会,公平问题,教育公平,医疗资源,收入分配,城乡发展,机会公平,政府,社会,解决努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 引言1.1 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的重要性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公平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各项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公平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前社会存在着教育、医疗、收入、城乡、和机会等方面的不公平现象,这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社会结构的不平衡,不仅增加了社会矛盾,还影响了国家整体发展。
面对这些公平问题,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迎难而上,加大力度,切实解决问题,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环境。
只有通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2 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的背景分析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的背景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加大,人们对公平的需求也日益增强。
第二,我国现行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目前仍存在着一些制度缺陷和不公平现象,例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
如何看待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如何看待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
象
如何看待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在现代社会中,不公平现象无处不在,例如性别歧视、种族歧视、贫富差距、地区差距等等。
这些不公平现象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不公平现象的存在,不可视而不见。
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社会中,媒体报道的多元化和广泛的信息渠道,让不公平现象变得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
例如,近年来,女性在就业方面仍受到性别歧视,出现了男女薪酬差距;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学生因为离优质教育资源较远,而不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解决不公平现象的措施。
在采取措施之前,我们需要调查研究,了解不公平现象的本质、原因和影响。
只有了解了不公平现象背后的原因,才能制定更好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它们。
比如: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教育补助金、发放助学贷款等措施来缓解学生的负担,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同时,社会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关注身边的不公平现象,为改变现状积极付出奉献,让这份关注和奉献成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源动力。
最后,我们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
虽然不公平现象存在,但我们不能放弃改变的信念。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我们保持改变现状的信念和努力,我们都可以为改变不公平而尽我们的力量。
总之,不公平现象存在于不同的人群中,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审慎思考如何解决它。
我们应该做好准备,为改变现状付出自己的工作和行动,让社会越来越公平,越来越美好。
如何看待当前的社会不公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进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引起了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使得社会不公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一、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不公现象的产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不公现象的产生和存在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这是因为:(一)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两种体制的并存和摩擦。
目前,我国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社会转型期,新的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最终建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因此,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新旧两种体制并存的局面,新旧两种体制的并存和摩擦是引发社会不公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社会转型过程中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要求有完备的法制来调控人的行为。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促成了我国社会利益的分化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社会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化,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予以调节。
由于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从而导致了法律规范真空的存在。
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使得社会利益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法律的有效调控。
这种缺乏法制调整的利益关系最终必然会演化为利益失衡,从而导致社会不公的产生。
(三)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秩序的失范。
社会转型必然会引起道德观念的巨大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挑战而被怀疑、否定,从而失去了对社会成员有效的约束力。
与此同时,新的道德规范还尚未完善起来,社会道德秩序在一定程度上陷于紊乱无序状态。
道德秩序的紊乱,影响了一部分社会成员对善恶是非的正确判断,人们无法找到一种约束自身行为、评价各种社会现象的一致性的道德标准。
道德困惑使人们的自制力下降,引发了种种不道德行为的滋生和蔓延。
道德失范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不道德行为的滋生和蔓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利益秩序的混乱,这是引发社会不公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不公与剥削制度下的社会不公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不公现象虽然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但它与剥削制度下的社会不公是有本质区别的。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问题2011级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2011010471 张弦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飞速发展,我国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了出来,这是一个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的一个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公平正义的作用也越发重要。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社会公正是一个古老恒久的话题,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们便开始思考如何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社会公正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公正总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作为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社会公正始终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相随。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也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不断探索完善之中,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这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影响我国社会公正的基础性因素。
比如,由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无法彻底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所以也就难以实现它们之间的完全公正。
再如,由于生产力不发达,虽然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但人均仍然很低,处于世界后列,还属于比较穷的国家。
这决定了我们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很不完善,不断完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可见,看待我国社会公正问题,应该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的历史背景,否则对社会公正就有可能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交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也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你认为社会中存在哪些不公正现象?
你认为社会中存在哪些不公正现象?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力量和因素,而其中的不公正现象也是难以避免的,或者说,是永远都难以避免的。
这些不公正现象对我们的社会、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社会中存在的不公正现象吧。
一、教育不公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教育并不完全公平。
例如,城镇教育比农村教育更具优势,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公也应引起注意。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是教育不公的表现之一。
在城市里,好的学校和名师多,而在农村和落后地区,教学条件往往较差,孩子们接受的教育水平相对也比较落后。
大学招生过程中也存在不公平,例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依旧是高中学生追逐的主要目标,但学位授予权、地域因素等都会将本来公平的招生变成不公平的。
二、就业机会的不公就业机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问题。
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我们的社会中也存在着不公的现象。
例如,在招聘过程中,招聘单位往往更倾向于招聘年轻的、有经验的或者是来自一些优质大学的应聘者,而不是那些居住在偏远乡村、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求职者。
另外,很多高技能、高薪的工作机会也往往更容易被那些拥有良好背景、资源的人所占据,而那些条件相对较差的人往往在这方面很难获得机会。
同样,在单位内部晋升过程中,领导容易提携那些自己喜欢的人,而不是真正具有实力和能力的人。
三、社会服务不公社会服务是政府和社会医疗、教育、住房和其他服务的提供和分配。
但是,社会服务也存在不公的现象。
例如,在医疗服务中,拥有足够的财力可以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
所以基层医疗服务相对于高端医疗服务而言差距较大。
还有,在住房领域,一些豪华的住宅区经常被那些拥有高收入的人占据,而大部分人则只能在一些相对较落后的住宅区生活。
这种现象被称为户籍歧视,这种现象也是不公的表现之一。
不公平现象在社会中难以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尽力去改变现状,努力保障每个人的公平权益。
高中作文范文如何正确看待社会的不公平
高中作文范文如何正确看待社会的不公平高中作文范文——如何正确看待社会的不公平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位置和环境中,这就导致了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公平现象。
然而,正确看待社会的不公平并不是指我们应该对不公平现象袖手旁观,而是要通过理解和行动来寻求公平和正义。
在面对不公平时,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为改变不公平现象做出努力。
首先,正确看待社会的不公平需要我们从宏观角度进行思考。
社会不公平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与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因素紧密相关。
只有深入了解不公平现象的根源和成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贫富差距的扩大、教育资源的不均等等,都是引起社会不公平的重要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社会福利制度、改善教育资源分配等方式来减少不公平现象。
其次,正确看待社会的不公平需要我们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我们经常会忽视自己所处的优势条件,而将目光聚焦在不公平对自己的影响上。
然而,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和背景。
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关注他人的经历和感受,理解他们所面临的不公平对他们造成的困扰和伤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根本上理解社会的不公平,并以包容和关爱的态度去应对。
第三,正确看待社会的不公平意味着我们要采取实际行动来改变不公平现象。
观望和抱怨只能让不公平现象继续存在,而行动才能带来改变。
我们可以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
例如,可以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帮助;或者投身到环保事业中,为改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这些实际行动,我们可以为社会公平和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正确看待社会的不公平需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社会的不公平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决。
我们必须保持信心和耐心,不被不公平困扰,而是鼓励自己和他人一起向着更加公平和正义的方向前进。
只有抱有希望和梦想,才能持久地为改变不公平现象而努力。
总之,正确看待社会的不公平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为什么社会上存在不公平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为什么社会上存在不公平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公平是一个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的现象。
它可能表现为不平等、歧视、剥削、排斥等形式。
这种不公平极大地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和社会稳定。
在我们应该保持公正和平等的社会中,如何解决不公平的问题,仍然是一大难题。
1.不公平现象的成因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往往源于社会结构的不足之处。
人们常常根据种族、性别、财富等社会身份和属性,对他人进行不公平对待。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和执行的不公正也可能造成不公平现象。
而一些文化习俗的根深蒂固,以及教育和传媒的缺陷,也时常助长不公平现象的存在。
2.如何解决不公平现象(1)推进法律制度建设针对不公平现象,我们必须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来防止其发生。
应加强立法与执行,弥补法律漏洞,并检查和惩罚违法犯罪的行为。
(2)改进教育传媒机制教育和传媒是社会中消除不公平现象的关键步骤。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感知不公平的存在以及如何对待他人的差异。
同时,透过传媒,人们能够了解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存在不公平现象,并且为和谐共处这一目标做贡献。
(3)落实公正分配原则针对不公平现象,落实公正分配原则必不可少。
即人们必须根据其贡献或者其他公正的评判标准来获得回报或待遇。
这种分配是公正公平的,不容侵犯。
(4)建立民主与平等制度把民主和平等原则融入制度中,也有望在社会中消除不公平现象。
通过民主制度,人们可以平等地参与社会建设,同时平等地取得社会资源。
而平等制约的形成,则可以有效地降低滥权行为的发生。
(5)加强监督和问责,可以抑制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并促进其消失。
具体做法可以是加强事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建立内部审计监察机制和独立的公共监督机构,以及依法追究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的行为。
总而言之,消除不公平现象是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的目标。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法律制度、教育、文化传媒、民主和平等制度建设,并且加强监督和问责。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才能人人平等、公平公正、和谐相处的社会。
如何看待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如何看待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当前社会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现象,诸如贫富差距、教育资源不均、性别歧视、就业歧视、地域差异等等。
这些不公平现象虽然已经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但仍然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整体的进步。
如何看待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一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正视不公平现象的存在。
不公平的现象广泛存在于这个世界,一些人因其出生、家庭、职业等因素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而其他人可能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无法获得同样的机会。
近年来,由于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公平现象更加明显,这凸显了社会差距和阶层分化。
因此,我们不应该回避或掩盖不公平的现象,而是应该毫无保留地承认它们的存在。
其次,我们需要探究不公平现象的根源。
可以说,在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大部分都与社会的制度、结构有关。
比如,贫富差距可能与社会的不公平分配制度以及税收政策有关;教育资源不均可能与地区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有关;性别歧视可能与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有关;就业歧视可能与用人单位的招聘策略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关。
通过探究不公平现象的根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并寻找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第三,我们需要积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对于不公平现象,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是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缩小差距、减少歧视。
可以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落实、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参与等方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除此之外,我们自身也要有行动,在个人生活和职业方面尽量避免歧视,主动帮助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用实际行动来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全局意识和共同责任感,共同推动不公平现象的解决。
当前,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共同奋斗,因为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不公平的现象,为解决问题尽力而为。
通过建立全局意识和共同的责任感,我们可以共同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3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3作者:黄艺羡2013-04-09 分享到: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为我们在新时期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所以,我们在分配中究竟什么时候强调效率、什么时候突出公平,必须依据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
离开当前的经济发展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抽象地谈论谁先谁后,没有实际意义。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生产水平长期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挫伤,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将效率放在优先位置。
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不管贡献大小、技术高低、能力强弱、劳动轻重,工资都是四五十块,表面上看来似乎大家都是平等的,但实际上是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
"[7]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把发展经济、提高效率作为发展的重点,实行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使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综合国力大幅增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党也越来越认识到在继续强调效率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了注重社会公平的初步思路,"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
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
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
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8]。
因此,我们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应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笔者认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继续强调效率。
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原因在于:第一,从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来看,维护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第二,从社会不公平造成的后果来看,日益严重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必将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但一些社会问题依然存在,引起各界的强烈关注党的十六大以来,社会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大家的共识,但一些人对社会公平的理解存在误区,导致在实践中不能很好把握和贯彻社会公平。
本文试对社会公平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作一探讨。
一、如何科学认识社会公平的内涵社会公平,是就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而言的,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
[1]我们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社会公平进行分析,才能真正把握社会公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社会公平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公平是人们对社会经济关系种种现象的反映和评判,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
社会生产关系是发展变化的,社会公平的标准也随之发展变化。
不能离开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抽象地谈论公平,把它当作某种亘古不变的原则。
恩格斯明确指出:公平“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的或者反映其保守方面、或者反映其革命方面的观念化的神圣化的表现。
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
在普鲁士的容克看来,甚至可怜的行政区域条例也是对永恒公平的破坏。
所以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2]。
可见,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存在不同的公平标准。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2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作者:黄艺羡2013-04-09 分享到:针对现实中的这些不公平现象,有人认为这是我们党长期不注重社会公平的后果,甚至开始怀疑和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不对的。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不公的真正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度,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掌握了生产资料的阶级就有可能利用这种经济力量去剥削没有生产资料的阶级,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不平等是产生社会不公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指出:"随着阶级差别的消失,一切由这些差别产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自行消失。
"[6]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逐步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在分配领域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根源。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为我国消除社会不公平现象奠定了经济基础,只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彻底消除社会不公平现象。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高度重视社会公平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步推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毛泽东在领导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对分配制度、工资制度、就业制度、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思考,开始探索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问题。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将实现社会公平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之中。
江泽民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采取切实措施把社会公平问题作为涉及全社会的重要战略问题加以解决。
胡锦涛立足当代中国发展的需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把促进社会公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维护社会公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据统计,2009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355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合计超过12亿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715万人、14896万人和10876万人。
为什么社会上存在不公平和不正义,如何打破不公正的现实?
为什么社会上存在不公平和不正义,如何打破不公正的现实?曾几何时,社会公正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状态,可是,在现实中,我们总是可以发现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的存在。
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打破不公正的现实呢?下面,本文将为大家深入解读为什么社会上存在不公平和不正义,如何打破不公正的现实。
一、社会不公的根源在哪里?1. 社会阶级不平等问题:社会阶级不平等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经济条件是影响社会阶级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的社会阶层地位与其财产、职业等方面的情况有密切联系。
2. 教育资源不平等问题: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也是导致社会不公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常常导致广大贫困家庭的子女接受的教育质量低劣,增加了他们进入高层次的职业和享受高品质生活的难度。
3. 权利保障不完善问题:权利保障不完善也是社会不公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民权利受到侵犯,社会公正也就无从谈起。
可以说,只有真正保障人民权利的社会才能算得上是公正的社会。
二、如何打破不公正的现实?1. 深化运行机制:要实现公正,必须加强制度约束,不断深化运作机制,进一步提高运行的透明度和公正度。
幸运的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网络、移动终端等指数级的增长量和化繁为简,为深化运行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坚决惩罚违法犯罪行为:要打破不公正的现实,坚决惩罚违法犯罪是必不可少的。
社会公正的最基本要求是法治。
只有在法治下,社会秩序才会稳定,社会公正才会得到保障。
3. 推行教育均衡政策:推行教育均衡政策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关键之一。
这就要求并提出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让边缘地区学子不必远离家乡获得良好的教育。
4. 加强社会组织与市场机制的协调:虽然市场经济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代替社会组织和公共自主性,也不能代替国家和市民团体承担社会治理的责任。
所以加强社会组织与市场机制的协调是打破不公正的现实的必须之举。
浅析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
浅析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摘要】中国当前社会存在着诸多公平问题,主要包括财富分配不均、教育资源不公平、医疗资源不平衡、就业机会不均等以及社会福利差距大。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财富分配不均导致了社会阶层的逐渐固化,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的不平衡会加剧城乡差距和卫生差距,就业机会的不均等则会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而社会福利差距大更是拉大了不同阶层之间的鸿沟。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出台更加公平的政策,加强监管和改革,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
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和持续稳定。
【关键词】财富分配,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就业机会,社会福利,公平问题,中国当前社会,重视。
1. 引言1.1 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议题,不仅关乎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公平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矛盾,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公平问题更显突出。
在财富分配方面,富人与贫困人口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财富分配不均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教育资源不公平现象也比较普遍,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
医疗资源不平衡导致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
就业机会不均等、社会福利差距大等问题也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性。
中国当前社会的公平问题需要引起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政府应加强监管和改革,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确保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加公平、公正和安定的生活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建设目标。
2. 正文2.1 财富分配不均财富分配不均是中国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富的集中现象愈发突出。
一方面,社会上富豪阶层的财富迅速增长,拥有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贫困人口的数量依然庞大,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论中国的社会不平等
论中国的社会不平等中国的社会不平等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对中国的社会不平等问题进行全面探讨,旨在分析不平等的原因、影响,并提出解决不平等问题的建议。
一、不平等的表现形式社会不平等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财富不平等、教育不平等、机会不平等等。
首先,财富不平等是突出的问题。
富豪群体财富巨大,而底层人群的收入相对较低。
其次,教育不平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均衡,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再次,机会不平等也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痛点,特别是户籍制度和户籍歧视使得来自农村及外来人口在城市中享受的公共资源和机会受限。
二、不平等的原因分析1. 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
当前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问题,高收入者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低收入者,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教育几乎得不到应有的投入。
3. 户籍制度和歧视。
户籍制度限制了人们的流动性,使得农村居民和外来人口在城市中的机会受限,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
4. 社会保障不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缺陷,无法有效保障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的权益,导致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加剧。
三、不平等的影响1. 社会凝聚力下降。
不平等会导致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加剧,破坏社会凝聚力和稳定。
2. 经济发展受阻。
不平等会导致经济资源无法有效配置,从而抑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3. 社会公平正义受损。
不平等使得社会上不同群体的机会和权益差异巨大,公平正义受到严重侵蚀。
四、解决不平等问题的建议1.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加大对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缩小收入差距。
2. 均衡教育资源分配。
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3. 改革户籍制度。
逐步放宽户籍限制,推动城乡人口的平等流动,缓解城市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
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2011-07-21 23:01:00作者:黄艺羡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浏览次数:344 网友评论0 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但一些社会问题依然存在,引起各界的强烈关注党的十六大以来,社会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大家的共识,但一些人对社会公平的理解存在误区,导致在实践中不能很好把握和贯彻社会公平。
本文试对社会公平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作一探讨。
一、如何科学认识社会公平的内涵社会公平,是就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而言的,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
[1]我们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社会公平进行分析,才能真正把握社会公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社会公平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公平是人们对社会经济关系种种现象的反映和评判,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
社会生产关系是发展变化的,社会公平的标准也随之发展变化。
不能离开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抽象地谈论公平,把它当作某种亘古不变的原则。
恩格斯明确指出:公平“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的或者反映其保守方面、或者反映其革命方面的观念化的神圣化的表现。
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
在普鲁士的容克看来,甚至可怜的行政区域条例也是对永恒公平的破坏。
所以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2]。
可见,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存在不同的公平标准。
就是在同一种社会制度下,不同的阶级由于阶级利益的差别,对社会公平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认为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权来获取剩余价值是完全合理的、公平的,因为他们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带来的;但工人们却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一种剥削,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他们认为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外的那一部分价值。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最合理的社会制度。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我们的社会公平观必须反映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离开这一生产关系来讨论公平是没有立论基础的。
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公平观就要充分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其精神实质。
社会公平是一个具体的范畴。
不能把不同领域的公平标准混为一谈。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一谈到公平,往往侧重从分配平均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并把社会公平等同于平均主义。
但仅仅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考察社会公平,不利于全面认识社会公平的科学含义。
列宁指出:“社会主义者说平等,一向是指社会的平等,社会地位的平等,决不是指每个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平等。
”[3]一般来说,社会公平主要包括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和人格地位上的平等等。
经济地位的平等,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分配中具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包括平等地拥有工作、劳动的权利,平等获得工作机会的权利,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权利等。
政治地位的平等,包括平等的参政与议政、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还包括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等。
文化地位的平等,包括平等的受文化教育的权利等。
人格地位的平等,即每个人的人格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管经济、政治和文化地位如何。
各个领域的公平标准不一样,不能把这个领域的公平标准作为另一个领域公平与否的判断尺度。
比如说,等价交换、优胜劣汰原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原则,在这一原则下人们之间存在一定收入差距是合理的,但在社会领域不能以此为公平标准,因为社会领域必须以满足所有社会成员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作为社会公平的尺度。
当前,我们在再分配领域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调节不同阶层的收入、实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是从社会领域公平标准出发的。
如果在社会领域仍然坚持等价交换的原则,势必造成贫富的两极分化,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社会公平是一个相对的范畴。
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社会。
这是因为公平的实现总是受一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程度的制约,不可能一蹴而就。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公平观,但由于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且发展不平衡,所以现阶段还不能真正实现这种公平观,还需要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此外,社会公平的实现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即使一种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消除了,但由于各种因素又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社会公平的实现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人们的善良愿望,而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和社会制度完善的程度。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伦理道德观念出发去评判公平与否,而是必须把公平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要研究这种公平观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是不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不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要求。
[4]二、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但一些社会问题依然存在,引起各界的强烈关注。
例如,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总体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差距也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从城乡差别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36∶1扩大到2009年的3.33∶1;从区域差别看,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年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万多元;从省际差别看,最高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为76976元,最低的贵州省为9187元,两地相差67789元。
[5]与此同时,其他领域的不公平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在医疗领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了提高,但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不健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在教育领域,教育改革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教育资源不均造成“择校热”、“收费生”愈演愈热;在社会保障领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加快,但作为“安全网”和“减震器”的保障体系仍不健全,广大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依旧脆弱。
针对现实中的这些不公平现象,有人认为这是我们党长期不注重社会公平的后果,甚至开始怀疑和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不对的。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不公的真正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度,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掌握了生产资料的阶级就有可能利用这种经济力量去剥削没有生产资料的阶级,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不平等是产生社会不公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指出:“随着阶级差别的消失,一切由这些差别产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自行消失。
”[6]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逐步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在分配领域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根源。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为我国消除社会不公平现象奠定了经济基础,只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彻底消除社会不公平现象。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高度重视社会公平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步推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毛泽东在领导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对分配制度、工资制度、就业制度、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思考,开始探索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问题。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将实现社会公平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之中。
江泽民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采取切实措施把社会公平问题作为涉及全社会的重要战略问题加以解决。
胡锦涛立足当代中国发展的需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把促进社会公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维护社会公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据统计,2009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355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合计超过12亿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715万人、14896万人和10876万人。
中国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至2009年底,有2347.7万城镇居民和4759.3万农村居民享受了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2009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为359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6%。
我们也应看到,社会公平的实现是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制约的。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在这样的经济状况下,出现一些不公平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笔者认为,造成当前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没有建立起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制度。
一方面,原来的一些制度已不完全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凸显出不公平性。
比如,延续了50多年的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居民在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不公平。
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制度和体制没有建立或不够完善,也带来了新的不公平。
比如,在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些人利用政策的漏洞,通过各种非法手段攫取财富的现象比较突出;政治、文化、教育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社会保障体制还有待健全,这些体制的不完善导致社会成员在权利义务享受上的不平等,存在着“先天性”的不公平。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
十六届六中全会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从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任务:一是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二是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三是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四是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六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这些制度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它的建立和完善必将为我们党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