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区域管理制度.doc
国家管网作业区管理制度
国家管网作业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管网作业区管理行为,保障管网的运行安全,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国家管网,是指国家重要的能源管道、输气管道、输油管道等;本制度所称作业区,是指国家管网建设、维护、保护、运行需要的相关区域。
第三条国家管网作业区管理应当依法保障管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加强检测监测和事故应急能力,确保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第四条国家管网作业区管理应当遵循科学、严谨、高效、诚信的原则,优化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章管网作业区划定第五条国家能源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管网的运行情况,划定管网作业区范围,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划定管网作业区应当综合考虑管网安全、环境保护、规划管理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管网作业区的范围。
第七条重要的管网作业区应当配备专门的管理机构,实行专人管理、专业管理。
第八条管网作业区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行有损国家管网运行安全、环境保护的活动。
第三章管网作业区管理第九条管网作业区管理应当制定详细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责任。
第十条管网作业区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确保作业区内的设施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第十一条管网作业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作业区安全监测系统,及时监测管网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和环境状况,并做好记录。
第十二条管网作业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做出快速有效的响应。
第十三条管网作业区管理机构应当做好对作业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四章监督和执法第十四条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作业区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对于违反管网作业区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并赔偿相应的损失。
第十六条在管网作业区范围内有关执法机构可以进行现场检查,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施工现场分区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分区管理制度篇一:分区管理制度分区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公司的内部管理,维护公司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维护公司团结、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制订本制度。
2.制定依据《民用爆炸物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通则》(工信安【2013】20号);《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管理规程》(GB28263--2012);《郴州七三二零化工安全管理制度》。
3.区域划分根据安全管理的需要,公司划分为办公区(生活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和总库区四个区域。
办公区(生活区):一门卫至二门卫之间周边围墙围定及归属于公司管理的区域为办公区(生活区);生产辅助区:二门卫至三门卫之间周边围墙围定的区域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三门卫至转手库(老总库)外大门之间周边围墙围定的区域为生产区;总库区:新总库周边围墙围定的区域为总库区。
4.管理办公区(生活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和总库区实行标识化管理,制定相应的警示标识,置于醒目的位置。
所有区域的治安安全由武装保卫部负责维护,门卫安保人员负责进出人员的身份查验、违禁可疑物品的查验、个人违规物品的收缴保管等。
门卫大门须随时关闭,外出车辆无出车单的,一律不予放行。
值班记录必须如实登记清楚。
4.1外来车辆、办事人员需经过登记后,方可进入办公区(生活区)。
4.2进入生产辅助区的车辆、办事人员需经过武装保卫部批准或在业务联系部门相关人员陪同下,经门卫安保人员核实、记录完整信息后方可进入生产辅助区。
4.3生产区和总库区是公司的要害部位和重点保护区,门卫安保人员必须严守岗位,高度警惕,确保生产区、总库区安全。
4.3.1凡进入生产区和总库区的人员,严禁随身携带烟火、引火物、易燃物、移动通讯工具,安全员和公司其他有关管理人员随时有权对进入该区域的人员进行搜身检查和其他形式的检查。
4.3.2外来参观、工作检查的人员进入生产区和总库区时必须办理准入手续,领取临时通行证,在公司有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接受相关安全知识教育,并更换劳保护具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和总库区,并将随身携带的烟火、移动通讯工具等物品存放在指定的位置,车辆停放到指定区域后方可进入上述区域。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1. 引言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任何需要进入、操作或维修的封闭或部分封闭的区域,这些区域具有限制人员进出、通风、照明等条件,并且容易发生有害气体、粉尘、噪音、振动、高温、高湿、有害微生物等危险因素的场所。
为了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制定相应的作业管理制度十分重要。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
3. 作业前准备3.1 申请流程•作业前需填写《有限空间作业申请表》,并提交给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备案。
•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收到申请表后,有权对申请的有限空间作业进行评估,并提出必要的安全措施和作业方法。
3.2 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所有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需进行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才能参与作业。
•作业前需进行针对性的考核,确保作业人员熟知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3 安全措施•确定安全岗位和安全人员。
•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设置多种安全设备,如警示标识、安全绳、安全带、呼吸器等。
•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设置警告标识并保持通风畅通。
•提供应急救援设备和方案。
4. 作业执行4.1 准备工作•确定作业许可。
•对作业人员所佩戴的安全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
•确定作业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分工。
•执行有效的通风措施。
4.2 作业操作•有限空间作业进行时,应有专人监护,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在有限空间作业进行时,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
•禁止同时进行其他工作或出现干扰。
4.3 应急处置•如有紧急情况发生,应根据应急救援方案快速行动。
5. 作业后处理•将有限空间作业现场清理干净并进行标记。
•按照《有限空间作业记录表》记录有限空间作业信息。
•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应急处置进行评估和总结。
6. 管理流程•总体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工作。
•有限空间作业申请人填写《有限空间作业申请表》。
•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对申请表进行评估,制定安全措施和作业方法。
•申请人经过培训和考核后,执行有限空间作业操作。
钢铁厂作业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钢铁厂生产安全、高效、有序进行,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员工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钢铁厂所有生产作业区域、设备、人员和物料。
第三条钢铁厂作业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3. 科学合理,持续改进;4. 全员参与,责任到人。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钢铁厂设立作业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厂作业管理的统筹规划和监督实施。
第五条作业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修订和发布作业管理制度;2. 组织开展作业安全培训和教育;3. 指导、监督各车间、部门落实作业管理制度;4. 调查处理作业事故,追究相关责任;5. 定期对作业管理进行总结和评估。
第六条各车间、部门应设立作业管理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作业管理工作。
第七条作业管理负责人职责:1. 组织落实作业管理制度;2. 定期检查作业现场,确保安全措施到位;3. 组织开展作业安全培训;4. 处理本部门作业事故,及时上报;5. 协助作业管理领导小组开展工作。
第三章作业安全与防护第八条钢铁厂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第九条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十条作业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作业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安全风险。
第十一条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耳塞等。
第十二条作业现场应保持整洁,严禁堆放杂物,确保通道畅通。
第十三条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
第四章设备与物料管理第十四条钢铁厂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第十五条作业人员应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调整设备参数。
第十六条物料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晰,确保物料质量。
第十七条物料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物料洒落、泄漏。
第五章作业培训与教育第十八条钢铁厂应定期开展作业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第十九条新员工入职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作业区安全规章制度
作业区安全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保障作业区的安全生产,加强作业区的管理,提高作业区的安全生产水平,促进作业区的发展,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作业区组织管理1. 作业区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作业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协调安全生产工作。
2. 作业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部门,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监督检查作业区的安全生产工作。
3. 作业区各部门应当配合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工作,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
第三章作业区安全生产管理1. 作业区安全生产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范第一”的原则,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作业区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到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
3. 作业区应当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作业区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作业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隐患。
5. 作业区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演练,增强作业区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章作业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 作业区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作业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
2. 作业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作业区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职责分工;(2)作业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3)作业区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4)作业区的安全隐患排查制度;(5)作业区的事故应急预案。
3. 作业区应当定期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和完善,确保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第五章作业区安全生产检查和考核1. 作业区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对作业区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作业区安全生产检查应当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全面查找安全隐患,确保作业区的安全生产工作。
3. 作业区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制度,设置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考核,激励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工业厂区和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4篇)
工业厂区和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业厂区和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维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安全组织第二条工业厂区和作业场所应设立专职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工业厂区和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管理部门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专业人员,并具备相关安全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第四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三章安全责任第五条工业厂区和作业场所应设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人的安全管理职责和权力。
第六条工业厂区和作业场所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并向全体员工宣传和实施。
第七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业厂区和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第四章安全设施第八条工业厂区和作业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并定期对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
第九条安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防火设施、消防设备、安全通道、疏散指示标识等。
第十条工业厂区和作业场所应设立安全警示标识,明确危险区域和禁止区域,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第五章安全操作第十一条工业厂区和作业场所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员工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第十二条工业厂区和作业场所应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三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六章事故处理第十四条工业厂区和作业场所发生事故时,应立即报警并采取紧急措施,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十五条工业厂区和作业场所应及时报告事故情况,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十六条工业厂区和作业场所应建立事故处理和救援队伍,提供紧急救援和医疗救助。
第七章安全宣传第十七条工业厂区和作业场所应定期进行安全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
第十八条安全宣传可以通过举办安全讲座、发放安全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
施工现场作业区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施工现场作业区的安全、文明、有序,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施工现场管理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施工现场所有作业区域,包括但不限于施工区、材料堆放区、生活区、办公区等。
三、管理职责1. 施工现场项目经理为本作业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施工现场作业区的管理工作。
2. 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负责作业区施工技术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现场安全员负责作业区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4. 施工现场物资管理员负责作业区物资管理,确保物资合理使用。
5.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员负责作业区环境管理,确保施工现场整洁。
四、安全管理1. 安全教育培训:施工现场所有人员必须参加安全教育培训,了解并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2. 安全设施:施工现场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网、警示标志等。
3. 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4. 严禁酒后作业、疲劳作业,严禁在施工现场吸烟、使用明火。
5. 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电气线路必须规范布设,严禁私拉乱接。
6. 施工现场消防设施必须齐全有效,消防通道必须畅通无阻。
7.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五、施工质量管理1. 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2. 施工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规定,不得使用不合格或过期材料。
3. 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监控,确保施工质量。
4.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
六、物资管理1. 物资采购必须符合国家规定,严禁采购假冒伪劣产品。
2. 物资堆放必须整齐有序,不得占用消防通道和紧急出口。
3. 物资领用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办理,不得私自借用或挪用。
4. 定期进行物资盘点,确保物资账实相符。
七、环境管理1. 施工现场必须保持整洁,不得乱扔垃圾。
2.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4篇)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管理,保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作业效率,确保工作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现场操作人员、安全监管人员、相关培训人员等。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具有限制进入和通风透气条件,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因素的空间内进行的作业。
第四条有限空间作业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控制风险、优先安全”的原则。
第二章作业前准备第五条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作业内容、作业时间、操作流程、安全措施等。
第六条作业方案应由专业的安全人员进行评估和审核,确保其合理、可行、安全。
第七条作业前,应对有限空间内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第八条作业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对有限空间作业的认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九条在作业前,应向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告知,确保其了解作业的风险和安全措施。
第三章作业操作第十条进入有限空间前,应提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佩戴防护装备、检查通风设备、测试有限空间的气体浓度等。
第十一条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应进行身体检查,确保其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第十二条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应按照作业方案,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服、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鞋等。
第十三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保持通讯畅通,确保能及时与外界联系和求助。
第十四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运用专业工具和设备,进行作业操作,禁止使用非专业设备。
第十五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方法正确、安全。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十六条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如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第十七条在有限空间发生人员伤害或意外事故时,应立即报告上级,同时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八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急救培训。
生产作业区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区管理制度生产作业区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核心区域,对于一个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生产安全都有侧紧要的影响。
为了规范生产作业区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生产作业区管理制度。
一、生产作业区的归属范围企业内涉及到制造、加工、质检、包装等与生产直接相关的环节均属于生产作业区范畴内。
同时,为了避开管理上的混淆,生产作业区应当与办公区、储存区、设施区等其他区域进行有效隔离。
二、生产作业区的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安全是生产作业区的首要原则,必需放在首位。
企业领导层应当高度重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常常开展生产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本领。
2. 环保优先环保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也是企业进展的必定趋势。
生产作业区管理应当充分考虑环保问题,落实环保措施,掌控废水废气等有害物质的排放。
3. 质量为本质量是企业生存和进展的紧要基础,良好的产品质量是企业进展的有力保证。
生产作业区管理应当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4. 效率优先效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紧要指标之一、生产作业区管理应当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削减挥霍,提高生产效益。
三、生产作业区的人员管理1. 岗位职责明确针对生产作业区的各个岗位应订立相应的岗位职责书,明确各岗位承当的职责和工作范围,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 岗位培训和考核针对生产作业区的各个岗位应开展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工作,让员工充分了解本身的工作职责和操作规程,从而提高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率。
3. 严格考勤制度生产作业区的员工考勤应当依照企业的考勤制度进行,保证员工的出勤情况和工作量得到真实记录,并适时矫正出勤和工作量方面的问题。
4. 岗位轮换制度为保障生产作业区的生产安全和员工身体健康,应依据生产作业区的工作特点设置相应的岗位轮换制度,避开长时间单调重复性的工作对员工造成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施工现场分区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分区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环保和有序进行施工,确保员工和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制定了施工现场分区管理制度,规定各分区的管理责任和要求,以实现施工现场的分区划分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作业流程化。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施工现场分区管理。
二、分区划分标准1、临时建筑区:包括办公室、食堂、宿舍等临时建筑区域。
2、施工区:主要是指各个施工工程的作业区域,如土方开挖区、混凝土浇筑区、建筑构件安装区等。
3、物料堆放区:用于临时存放施工现场所需的各类物料和设备。
4、劳动用电区:包括各种电动机械设备、施工机械设备的电源布置区。
5、安全防护区:用于围挡施工现场,避免外界人员误入施工区。
三、分区管理责任1、临时建筑区:由施工现场安全员负责管理,负责临时建筑区的建设、维护和安全管理。
2、施工区:由项目经理负责管理,负责施工现场各个工程的协调、安全和质量要求。
3、物料堆放区:由物资管理员负责管理,负责物料堆放的整理、分类、标注和物料的安全管理。
4、劳动用电区:由电气工程师负责管理,负责劳动用电的安全和电路的布置。
5、安全防护区:由安全员负责管理,负责围挡施工现场的安全区域,确保外界人员不得进入。
四、分区管理要求1、临时建筑区:建筑区域内应设置防护围栏,确保临时建筑的安全稳固,防止发生倒塌、崩塌等事故。
建筑区域内的消防设施和通风设备应保持畅通有效。
施工现场安全员负责定期检查和维护。
2、施工区:施工区应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施工作业许可制度,确保施工区内的所有作业人员均持有效的施工许可证,并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具。
3、物料堆放区:物料堆放区应根据不同种类、性质的物料进行分类堆放,并标注堆放地点和所用物料的名称和数量。
物资管理员应每日定时巡视和整理堆放区,并做好物料的防潮、防火和防盗保护。
4、劳动用电区:劳动用电区的电气线路应定期检查,保证电路的安全可靠,杜绝电路过载和漏电现象。
电气工程师要定期对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维护和检修,并定期进行漏电保护器的测试。
作业场所管理制度(5篇)
作业场所管理制度1、单位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2、单位应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测、评价。
3、单位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现场作业防护,提出整改方案,积极进行治理。
对严重超标且危害又不能及时整改的生产经营场所,必须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4、单位应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阐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
具体参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____)。
5、单位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和记录。
6、员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严禁使用不明性能的物料、试剂和仪器设备,严禁使用有毒有害溶剂洗手和冲洗作业场所。
7、加强对检维修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
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生产装置,在制定停产检修方案时,应有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参与,提出对尘、毒、噪声等的防护措施,确定检维修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范围和要求。
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装置检维修现场应严格设置防护标志,应有相关人员做好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工作。
8、应加强检维修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现场冲洗设施完好情况的检查。
9、应加强检维修现场尘毒检测监控工作,根据检维修现场情况与有关部门联系检测事宜,随时掌握现场尘毒浓度,及时做好防护工作。
10、应做好检维修后开工前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防护效果鉴定工作,重点对检维修后设备设施的整改等情况进行检查确认,避免设备启动时发生意外职业伤害。
场地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场地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场地作业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场地作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地、设备安装、清洁维护等。
第三条场地作业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全员参与、科学管理、连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全体员工要加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不得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第五条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六条场地作业的项目负责人应当对工程安全负总责,全权负责工程安全管理。
第七条场地作业的主管部门要严格监督工程安全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八条项目工程部门要严格管理施工人员,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对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第九条场地作业各岗位的员工要认真履行安全职责,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第十条场地作业的外来单位及人员要接受主管部门的安全管理,遵守施工现场的各项规定。
第三章安全管理措施第十一条场地作业中,应进行安全评估,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并落实到具体操作中。
第十二条对施工现场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排查,及时清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第十三条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火源,禁止在危险区域吸烟,确保消防设施的畅通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要进行标志,设置警示标识,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第十五条在高空作业时,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安全带的正确使用,以防坠落事故的发生。
第十六条对危险品的处理应有明确规定,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第四章应急处理第十七条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要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
第十八条对事故现场要及时隔离、疏散,做好伤员救治和事故调查工作,保障人员的安全。
第十九条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安全管理制度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改,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限制区域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限制区域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限制区域作业的安全,并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此制度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2. 定义- 限制区域:指在特定时间或特定情况下限制进入或操作的区域,包括但不限于高风险工作区、有毒有害物质存放区等。
- 作业人员:指在限制区域内从事工作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操作人员、清洁人员、维护人员等。
3. 作业前准备作业人员应在进行限制区域作业前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认限制区域的边界和标识是否明确可见。
- 确认限制区域内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好可用。
- 确认所需个人防护装备是否齐全。
4. 进入限制区域作业人员进入限制区域前,应做到以下事项:- 获取相应的许可,必要时与相关部门协调。
- 了解限制区域的风险和安全要求。
- 填写进入记录,并妥善保管。
5. 限制区域作业作业人员在限制区域内进行作业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禁止违章操作。
- 使用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工具,确保自身安全和作业质量。
- 配合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联合作业,确保协同和安全。
6. 作业后整理作业人员在完成限制区域作业后,应做到以下事项:- 清理工作场地,确保无残留物和危险品。
- 将工具和设备归位,并妥善保管。
- 填写完成记录,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7. 风险评估和培训公司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确保限制区域作业安全,针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8. 处罚和奖励对于严重违反限制区域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人员,将按照公司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同时,对遵守制度并表现出色的人员,应予以奖励和鼓励。
9. 检查和监督公司应定期进行限制区域作业安全管理的检查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执行效果。
10. 附则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并于实施日期后生效。
对本制度的修改、修订或废止,应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
以上为《限制区域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
钻井队红区管理制度
钻井队红区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确保钻井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保护环境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钻井队在作业中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合钻井队作业的红区管理制度,以保障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
二、红区范围红区是指钻井作业现场周围半径600米范围内的区域,该区域需要特别管理,以防止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
三、红区管理责任1. 钻井队领导负责制定红区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要求钻井队所有员工遵守红区管理制度,确保相关安全措施有效执行。
2.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红区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对红区内的危险源进行排查和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3. 钻井队员工遵守红区管理制度,听从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配合相关安全措施的执行,不得擅自进入红区。
四、红区管理措施1. 红区警示标志在红区进口处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标明禁止非钻井相关人员进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2. 限制出入口设置专门的人员出入口,对进出的人员进行审核和登记,确保红区内的人员都是有相关资质的人员。
3. 安全通道设立红区内的安全通道,用于紧急疏散和应急救援。
4. 禁止明火在红区内禁止一切明火,包括打火机、火种等工具。
5. 环境监测对红区内空气质量、噪音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6. 疏散演练定期组织红区内人员进行疏散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7. 红区监督对红区内相关作业、设备进行监督,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五、红区管理流程1. 红区管理制度的制定根据相关法规和作业实际情况,钻井队领导组织制定红区管理制度,并进行宣传教育。
2. 红区管理措施的落实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红区管理措施的执行,包括警示标志的设置、出入口的管理、安全通道的设立等。
3. 红区监督检查定期对红区内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应急预案的制定制定红区内的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演练,确保安全事故时人员及时疏散和救援。
5. 安全培训对红区内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章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和效率,规范有限空间作业行为,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有限空间作业员工、监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
第三条有限空间的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其进入、逗留和退出受限制的、非正常通风的、可能存在有害物体的工作场所,如储罐、井道、地下室、缸体等。
第四条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有限空间进行的工作活动,包括进入、逗留、疏散、清洁维护等操作。
第二章有限空间作业的准备工作第五条进入前的准备工作:1.作业人员应经过合格的培训并具有相应的证书,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和安全预防措施。
2.作业前需编制作业方案,并明确作业的目的、方法、风险、安全措施等。
3.检查有限空间的环境和通风情况,确保安全条件符合要求。
第六条空间进入的限制:1.在未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时,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2.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进行适当的预先检查,确保空间内不存在可燃气体、有害气体、有毒物质等。
第七条安全措施的配备:1.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应急装备,包括气体检测仪、通信设备、救生绳索等。
第三章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要求第八条操作工作前的准备:1.作业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作业要求和操作步骤。
2.确保作业人员精神状态良好,身体状况适宜,禁止饮酒、吸烟等影响操作的行为。
第九条作业期间的安全:1.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禁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确保作业过程不受干扰。
2.作业人员应定期检查作业区域的环境和气体情况,如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条作业结束后的处置:1.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有限空间,确保环境卫生。
2.对作业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归档保存。
第四章监管和责任第十一条监管责任:1.有限空间作业监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工区管理制度
工区管理制度工区管理制度11、职工持证上岗,工作期间劳保用品齐全,穿戴整齐,规范操作。
2、建立健全各工种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和各种管理制度。
3、辖区内自用设备挂牌管理,定期检查维护,各种保护完好,符合要求。
4、井下炸药库等规划明确,无死角,辖区整洁卫生。
5、设备、设施归类摆放整齐,标识齐全。
6、责任区消防设施齐全。
7、无重复隐患,安全设施、安全警示齐全。
1、作业规程编制、审批、贯彻、签字齐全有效。
2、作业地点综合防尘措施及个体防护有效。
3、所有局扇、风筒安设吊挂到位。
工区管理制度2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最大限度的消除和控制掘开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危险危害因素,进一步落实工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积极实施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矿井安全,提高我工区安全风险管理能力,根据我公司及集团公司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事故隐患排查隐患排查实行上下结合、左右协调、主动加互动等形式,在事故预防上坚持做到“一个中心,两个贯穿,四个结合”(即以消灭人身伤亡事故为中心;把安全意识贯穿于员工头脑,贯穿于生产环节的全过程;做到专管与群防结合,员工之间自检与互检结合,管理人员定检与巡检结合,督促与整改结合),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隐患排查体系,充分发挥全员参与隐患排查的积极性,做到生产无事故,作业无“三违”,设备无缺陷,环境无隐患,制度无缺陷,教育无遗漏,使全员、全过程以及每道工序、每个环节的安全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1、员工在每次作业前,必须开展隐患排查,做好自查自检,坚决做到“三不生产”(即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不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不生产)。
2、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应做到“一想、二查、三严”,即想当天生产、工作中有哪些不安全问题,如何处置;查工作场所的机械设备、工具材料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有无隐患,查本身操作是否会影响周围人员的安全,如何防范;严格遵守安全要求,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滚装码头作业管理制度
滚装码头作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滚装码头作业流程,保障作业安全、提高作业效率,制定本作业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滚装码头作业区域内所有的作业人员和相关单位。
第三条滚装码头作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第二章作业区域管理第四条作业区域由专人管理,作业人员需按照管理人员的指示进行作业。
第五条作业区域内设有各类标识,作业人员需熟悉标识含义,并遵守执行。
第六条作业区域内禁止吸烟、饮酒、大声喧哗,严禁违规行为。
第七条作业区域内严禁乱丢杂物,保持环境整洁。
第八条作业区域内设置安全通道和逃生通道,作业人员需严格遵守。
第九条作业区域设有消防设施,作业人员要熟知消防设施位置和使用方法。
第十条作业区域内设有紧急救援人员和设备,发生紧急状况时应及时报警。
第三章作业人员管理第十一条作业人员需经过岗前培训及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二条作业人员需佩戴统一的工作服和安全帽,按规定佩戴各类防护装备。
第十三条作业人员需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自身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四条作业人员需严格遵守作业规程,严禁违规操作和私自调整设备。
第十五条作业人员需遵守作业现场的纪律和秩序,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
第十六条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互相配合,严禁争吵和冲突。
第十七条作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得患病作业,如有不适应当及时请假。
第四章作业设备管理第十八条作业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第十九条作业设备使用前需经过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处理。
第二十条作业设备使用后应做好清洁和维护保养工作,保持设备整洁。
第二十一条作业设备故障应立即上报,并停止使用直至维修完毕。
第二十二条作业设备使用人员需具备相关证书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五章作业流程管理第二十三条作业流程应按照规定流程进行,严禁违规行为。
第二十四条作业人员需熟悉作业流程和相关规定,确保作业顺利进行。
第二十五条作业过程需做好记录和报告,及时反馈作业情况。
作业区域安全管理规则
作业区域安全管理规则1. 引言2. 作业区域定义作业区域是指工作人员进行特定工作或操作的区域。
作业区域可包括生产车间、实验室、建筑工地等场所。
3. 负责人责任每个作业区域都应指定一名负责人,负责人具体职责如下:确保作业区域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作业区域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培训工作人员关于作业区域的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定期检查作业区域的安全状况,并记录检查结果;及时处理作业区域的安全隐患;协调相关部门或机构的资源,以保障作业区域的安全。
4. 工作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作业区域的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具体要求如下:新员工必须接受入职前和入职后的安全培训;定期组织针对作业区域的安全培训,包括应急预案、危险品处理等课程;提供安全操作手册,并要求工作人员仔细阅读,并签字确认;员工在作业前必须经过相关岗位的安全培训,并持有相应的安全操作证书;对于发现操作不当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员工,应进行再培训或处罚。
5. 安全设施和警示标识作业区域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警示标识,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具体安全设施和警示标识的要求如下:安全设施包括安全出口、紧急停车按钮、灭火设备以及应急照明等;安全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警示标识要清晰醒目,易于辨识,并按照标准规定进行设置;警示标识应定期检查,如发现损坏或模糊不清,应及时更换。
6. 作业区域安全巡查检查作业区域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好,并记录检查情况;检查作业区域的电气设备是否存在漏电或其他安全隐患;检查作业区域的危险品存放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泄漏风险;检查作业区域的排水系统是否正常,防止积水引发安全事故;检查作业区域的通风设施是否畅通,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7. 应急预案和安全演练为应对突发事件,作业区域应制定应急预案,同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
具体要求如下:应急预案应详细列出各类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和应对流程;预案制定后,应向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应急处理技能;定期组织模拟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效果;演练后应总结经验教训,并对预案进行适时修改和完善。
同一区域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同一区域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有关安全生产、治安防火、安全保卫工作的规定,为了进一步明确进入公司同一作业现场实施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自安全责任,特制订本制度。
一,进入公司的各方应共同遵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各项规定。
二,各方单位发生事故后,应负责抢救伤员、保护好现场。
迅速通知公司及双方上级主管部门,共同组成事故调查小组,查清事故原因,拟定改进措施,确定事故责任。
三,各方在进入公司同一区域作业时,各方要对使用部位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问题,及时通知公司安保部,由安保部负责统一协调解决,彻底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否则产生的安全责任由各方负责。
四,各方单位在进入公司场区前,应观看、阅读《公司入场安全告知》,提高安全意识。
五,公司安保部对同一作业区域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要逐项登记并制定改进措施,对危及人身安全的重大隐患要限期整改,对延期不改,有责任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按公司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六,各方在进入公司同一作业区域作业时,设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同一作业区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各种的安全生产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消除。
对不能消除的安全隐患,及时告知公司安保部,由安保部负责协调解决处理,彻底消除隐患。
七,各方在同一作业区域作业时,禁止明火作业,临时用电、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作业,如工作中必须使用,经公司安保部批准,领取许可证后,采取安全措施,在公司安保部的监护下,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下使用。
八,各方单位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各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在入场前明令颁布,教育职工严格遵守,未经安全教育人员严禁上岗作业。
九,各方单位从事电气、焊接、起重、架子工、厂内机动车驾驶、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部门培训持证上岗。
并对使用的机具、机械、电气设备、作业环境、等进行全面检查。
十,各方方单位要认真遵守制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防止触电、机械伤害、砸伤、坠落、火灾等故事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区域管理制度4
作业区域管理制度
第一条操作区域员工应遵守合作银行的相关规定。
第二条操作区域内要保持安静、整洁、卫生。
第三条资讯载体必须安全存放,防止丢失或失效。
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将操作区域内与生产运行有关的各种重要资料、文件、日志、报表带出操作区域。
第四条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随意移动、拆装或使用操作区域内的服务器、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等所有设备,不得随意删除硬盘内原有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文档资料、更改网络设备配置。
第五条运行操作区域的电源设备,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不得将私人的电器设备插入电源插座使用,以免因电流负载过高影响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六条电话只用于与业务和生产营运有关方面使用,不得占用这些电话用于个人用途使用,防止因私人原因占用电话影响生产营运工作。
同时这些电话的对外公布需征得上级领到的同意,正常情况下仅限于本公司和各合作银行联络使用。
第七条对操作区域内的办公用品,如:传真机、打印机和粉碎机等物品,必须按照办公用品使用规定,由行政部人员负责。
员工不得将此类办公用品为个人用途等使用。
由于办公用品时损耗品,传真机、打印机等粉墨的调换由行政部人员负责。
第八条操作区域内严禁带入和存放各种易燃、易爆、腐蚀和强磁物品。
操作区域内应尽量减少可燃物,操作区域中的纸张不宜过多且应清理、存放在固定安全的地点。
第九条要保持生产系统操作区域中所有通道的畅通,不允许堆放任何杂物,墙壁上不得贴、挂各类物品,不能存放与运行作业无关的任何物品。
第十条每位员工应爱护各种设备,降低消耗、费用。
第十一条对各种设备应按规范要求操作、保养。
发现故障,应及时报行政部通知维修专员维修,以免影响工作。
第十二条严禁在操作区域内大声喧哗、抽烟、乱丢杂物、吐痰、吃零食等。
第十三条非本操作区域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操作区域。
第十四条所有进入操作区域的人员必须听从操作区域管理人员的管理,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调整操作区域内的设施。
第十五条非运行作业部人员在操作区域内使用计算机或登陆系统必须等级,经操作区域管理员批准,方可进行。
第十六条除公司负责硬件维护的专门人员外,任何人不得随意拆卸或链接所使用的各种设备。
第十七条操作区域的设备维护限于专业维护人员,因工作需要对设备进行维修的,需要在进入操作区域之前进行等级,说明
维护的工作原因、维护时间、维护人员、维护的设备等。
第十八条办公室大门装有门禁系统,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
办公区域有监控探头,督促工作人员合规操作。
第十九条本制度生效时间为2015年7月1日。
泉州和富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201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