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检测:板块一专题六修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 修辞
《2017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能力
层次为B、C:理解、分析综合。
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要求判断选出修辞运用正确的一项;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学生运用修辞的能力。
学考《考试大纲》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学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
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一般说,比喻、夸张、比拟、借代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是增强语气类。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简要归纳。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
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比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例句: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比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朱自清《荷塘月色》)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是(比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喻体)。
例句: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冰心《荷叶母亲》)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句: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附】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③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例句:
a.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b.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
a.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b.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孙犁《荷花淀》)
3.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工具代本体、专名代泛称。
(1)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2)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句: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去……(鲁迅《故乡》)
(3)具体代抽象
例句:南国烽烟正十年。(陈毅《梅岭三章》)
(4)工具代本体。
例句:等到惊蛰—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刘绍棠《榆钱饭》)
(5)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句: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从时间上进行夸张,把本来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在先出现的事物之前,或者说成两者同时出现,即在时间上总是把后出现的事物抢前一步。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
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反复:是有意的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某个感情的修辞格。
例句: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8.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即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9.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