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必知的基本劳动法规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一:劳动法1.1 劳动合同法1.1.1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1.1.2 劳动合同的内容与变更1.1.3 劳动合同的解除及补偿1.1.4 劳动争议的解决1.2 劳动保障法1.2.1 劳动保护的基本原则1.2.2 劳动时间与休息休假1.2.3 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险1.2.4 女性劳动保护与特殊工种禁忌二:劳动关系协调2.1 劳动争议调解法2.1.1 劳动争议调解的原则与程序2.1.2 劳动争议调解的机构与角色2.2 工会法2.2.1 工会组织与成立2.2.2 工会权益的维护与保障2.2.3 工会与雇主的协商与谈判三:职业安全与健康3.1 职业安全法3.1.1 职业安全的基本原则与义务3.1.2 职业安全的管理与监督3.1.3 职业伤害与赔偿3.2 职业病防治法3.2.1 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与义务3.2.2 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3.2.3 职业病防治的监督与管理四:劳务派遣与人力资源服务4.1 劳务派遣管理暂行规定4.1.1 劳务派遣的定义与申请4.1.2 劳务派遣劳动合同与权益保障4.1.3 劳务派遣行业的监管与发展4.2 人力资源服务4.2.1 人力资源服务的定义与范围4.2.2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设立与管理4.2.3 人力资源服务合同与责任附件:1. 劳动合同范本2. 劳动争议调解申请表3. 职业安全检查报告样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 劳动合同:劳动双方在明确权利和义务、约定工作条件的基础上,订立的书面合同。
2. 劳动争议:劳动合同当事人因劳动权益或者劳动条件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3. 社会保险:由国家的社会保障机构按照法定的条件和方法向参保人员提供的社会保障待遇。
4. 女性劳动保护:针对女性在劳动就业、职业发展、劳动条件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和保护措施。
5. 劳动争议调解:由一定的调解机构协助双方当事人就劳动争议进行协商和调解。
6. 职业伤害:在劳动过程中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造成的身体伤害。
【人力资源】HR必看的13条劳动法资料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影响1、员工在企业连续工作满10年且要求延续劳动关系的,企业必须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在一般情况下,双方签订第3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企业必须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企业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必须向员工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
4、企业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视为企业与员工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5、企业违法不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员工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
6、企业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或企业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员工权益的,员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必须支付经济补偿。
7、除企业维持或者提高原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员工不同意续签的情形外,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终止不续签的,企业必须支付经济补偿。
8、企业非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员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企业必须继续履行;员工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企业必须支付2倍的经济补偿。
9、试用期限违反法律规定且已经履行的,由企业以员工转正后的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员工支付赔偿金。
10、企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员工收取财物的,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员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1、企业未向员工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给员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2、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部门责令企业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员工加付赔偿金:(一)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的。
13、企业招用与其他企业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员工,给其他企业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企业的具体影响1、申请劳动仲裁,不须交纳任何费用,意味着事无大小,员工都可能申请劳动仲裁;2、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仲裁部门拥有管辖权,意味着长期外派出差的员工可在工作地申请劳动仲裁,企业须派员到该劳动仲裁部门应诉,从而加大了处理成本;3、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企业掌握管理的,企业应当提供,否则承担不利后果,意味着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注意相关证据的保存,而对于侵权方面的证据(如违法延长加班的考勤资料),无论企业提供与否,都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4、企业侵权后,员工申请仲裁的时效为1年,无形加大了劳动关系的不稳定性和加重了管理者的心理压力;而对于在职期间所拖欠的劳动报酬,员工均可在离职后1年内追讨,意味着企业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的习惯做法将被有效制止,对于以压榨员工加班费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将面临停业关闭;5、对于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金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争议案件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争议案件,一裁终结,即劳动仲裁裁决后立即生效,企业将无法以起诉、上诉方式来“拖时间”。
人事必学的劳动法
人事必学的劳动法
作为一名人事管理人员,了解劳动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必学的劳动法:
1.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的内容。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和方式,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
3.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了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和任务,包括对用人单位的劳动条件、工资待遇、劳动保护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
4.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制度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及工伤保险等。
5.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法律责任。
6. 《劳动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遵守的劳动法律制度,包括劳动用工、工资待遇、劳动保护、劳动时间和休息等方面。
以上是人事必学的劳动法,了解和熟悉这些法律对于人事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维护员工的权益,同时也能帮助企业避免法律风险。
人力资源应该知道的十大法律知识
人力资源应该知道的十大法律知识在现代社会中,法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特别是对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来说,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仅能够保护员工权益,还能规范企业运作,避免可能的法律纠纷。
本文将介绍人力资源应该了解的十大法律知识,以便更好地管理企业人力资源。
一、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保障雇佣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
人力资源部门应熟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劳动合同签订与解除、工资支付等关键内容,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二、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是为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纠纷提供了明确的法律程序。
人力资源部门应了解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与法定期限,以及仲裁和诉讼的具体流程,以便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并减少企业风险。
三、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旨在保护劳动者在工作中免受职业病危害。
人力资源部门应了解职业病的类型和识别方法,制定和执行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四、性别平等法性别平等法保护男女双方在雇佣、员工福利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益。
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了解性别平等法的要求,确保企业的招聘、晋升、薪酬等方面不存在性别歧视,并提供相应的性别平等培训。
五、劳动用工规定劳动用工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工时、休假、加班等工作条件。
人力资源部门应熟悉相关劳动用工规定,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符合法律要求,避免违法加班和工时过长的情况。
六、劳动保障监察法劳动保障监察法规定了政府对劳动保障的监管职责。
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了解相关法律要求,配合政府对企业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确保员工的劳动权益得到保障。
七、劳动报酬法劳动报酬法明确了劳动者的工资支付权益。
人力资源部门应了解劳动报酬法的规定,及时支付员工的工资、奖金和福利,避免拖欠工资或违法扣减员工报酬。
八、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益。
人力资源部门应熟悉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确保员工的社会保险缴纳和报销问题的规范管理,以保障员工的社会保障权益。
九、劳动合同法与行业规定除了一般的劳动合同法,不同行业可能还有各自的特殊规定,如教育行业的教师法、医疗行业的医师法等。
人力资源管理师法律法规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师法律法规知识点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了解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师,必须熟悉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合规、公正、公平。
下面将介绍一些人力资源管理师常见的法律法规知识点。
1. 《劳动法》:劳动法是人力资源管理师必须熟悉的重要法律。
它涉及了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工时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雇佣员工时,必须遵守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合理设定劳动报酬,确保员工的工时符合法定要求。
2.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保护双方权益的关键法律。
在招聘和解雇员工时,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的权益与责任。
此外,解雇员工也需要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
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该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师在处理员工投诉或纠纷时,应了解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并积极推动双方通过调解或仲裁解决争议。
4. 《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规定了企业和员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种类和费率。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了解和落实社会保险的相关政策,确保员工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险权益。
5. 《劳动安全卫生法》:劳动安全卫生法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卫生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关注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落实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6.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和程序。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了解劳动保障监察的相关规定,配合监察部门的检查与调查工作。
7. 《就业促进法》:就业促进法出台的目的是推动全民就业,维护就业权益。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了解就业促进法的相关内容,积极协助企业参与就业创业服务以及提供就业援助。
8. 《职工教育法》:职工教育法规定了职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了解职工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制定和组织培训计划,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9.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是对劳务派遣行业进行管理的法律依据。
HR必须知道的13条基本劳动法规
HR必须知道的13条基本劳动法规第一篇:HR必须知道的13条基本劳动法规每一个HR都应该是“多面手”,要涉猎很多知识,除了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HR还应该学习心理学,各岗位的基本知识,法律等等。
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工作中都会应用到的。
对于法律方面的知识,HR解除最多的就是《劳动法》了。
那么,哪些《劳动法》是HR必须知道的呢?下面这些劳动法律知识是HR必须知道的。
一、劳动合同内容 1.《劳动法》第19条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一)劳动合同期限;(二)工作内容;(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四)劳动报酬:(五)劳动纪律;(六)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2.《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第19条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中没有规定社会保险一项,原因在于:社会保险在全社会范围内依法执行,并不是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所能协商解决的。
……“协商约定其他内容”是指劳动合同中的约定条款,即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除依据本法就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达成一致外,如果认为某些方面与劳动合同有关的内容仍需协调,便可将协商一致的内容写进合同,这些内容是合同当事人自愿协商确定的,而不是法定的。
二、关于试用期1.《劳动法》第21条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2.《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条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3.《劳动部关于职业职员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第3条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不超过6个月的试用期。
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日;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0日;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2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0日。
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
4.《劳动法》第25条用人单位在员工试用期内发现其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提前30日通知,也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HR应该掌握的法律法规
HR应该掌握的法律法规HR应该掌握的法律法规引言HR(人力资源)是企业中至关重要的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和协调员工的招募、培训、薪酬、劳动关系等方面工作。
然而,随着社会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作为HR,了解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HR应该掌握的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合规和有序进行。
1. 劳动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法规。
作为HR,必须深入了解劳动法的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劳动合同:HR应了解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等背后的法律规定,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劳动报酬:了解最低工资、加班工资、工时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要求,保障员工的合理报酬;劳动争议解决:了解和运用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确保雇主和雇员之间的纠纷能够依法得到解决;劳动保障:熟悉劳动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法律法规,确保员工享受合法权益。
2. 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是保障员工社会权益和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依据。
HR应该掌握以下与社会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社会保险种类:了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和规定;社会保险缴费:熟悉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和缴费时限等要求,确保企业和员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待遇:了解各种社会保险待遇的发放条件和标准,确保员工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险待遇。
3. 职业安全健康法职业安全健康法是保障员工工作环境安全和健康的法律法规。
HR应该掌握以下方面的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责任:了解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法律要求,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了解职业病防治法的基本内容,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了解事故应急处理的程序和要求,及时处理职业安全事故,减少员工伤亡和财产损失。
4. 公司法和劳资关系法律法规公司法和劳资关系法律法规是规范企业运营和员工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
HR应该了解以下内容:公司设立和变更:了解公司设立和变更的相关法律要求,确保企业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劳资协商和集体合同:了解劳资协商和集体合同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员工权益得到保障;员工权益保护:熟悉员工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反性骚扰法、反歧视法等。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一、劳动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是我国劳动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该法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旨在规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制定了此法律。
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
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制度框架和运行规则,明确了用人单位和个人的缴费义务以及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
2、《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的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三、工资福利法律法规1、《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范了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明确了工资支付的形式、周期、标准等,保障劳动者按时足额获得劳动报酬。
2、《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了职工享受带薪年休假的条件、天数和相关待遇,保障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
四、就业促进与劳动监察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旨在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规定了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职责,以及劳动者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2、《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明确了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加强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特殊劳动保护法律法规1、《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对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的劳动保护作出了特别规定,保障女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 (一)2024
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清单(一)引言概述:人力资源法律法规是指规范和保障劳动者权益、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综述人力资源领域的法律法规。
第一大点:劳动合同相关法规。
第二大点:工资和福利相关法规。
第三大点:劳动保护相关法规。
第四大点:劳动争议解决相关法规。
第五大点:劳动监督与行政处罚相关法规。
最后总结各个方面的法规作出适当评价。
正文内容:一、劳动合同相关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3. 《国家工作人员劳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4. 《农民工工资支付暂行规定》5. 《用人单位提供书面劳动合同必备内容规范》6. 《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办法》7. 《劳动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指南》8.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范本》9. 《劳动合同订立与终止常用表格范本》二、工资和福利相关法规:1. 《工资支付规定》2. 《劳动者工资支付暂行规定》3. 《最低工资标准规定》4. 《社会保险法》5. 《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6. 《失业保险条例》7. 《工伤保险条例》8. 《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9. 《工伤医疗费用支付办法》三、劳动保护相关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 《安全生产法》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4.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5. 《职业病防治法》6. 《劳动保护法》7. 《工伤保险条例》8. 《妇女劳动保护特别规定》9. 《劳动安全生产责任制暂行办法》四、劳动争议解决相关法规: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组织运行办法》3. 《人民调解组织法》4. 《仲裁法》5. 《行政诉讼法》6. 《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7. 《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理规则》8. 《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审理时间限制规定》9. 《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网络审理规则》五、劳动监督与行政处罚相关法规:1. 《劳动监察法》2. 《行政处罚法》3.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4. 《劳动监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5. 《机关事业单位非法集资违法行为查处办法》6. 《非法霸占公共财物处罚办法》7. 《工资支付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8. 《非法提供劳务行政处罚办法》9. 《违法员工招聘行为行政处罚办法》总结:本文介绍了人力资源领域的法律法规清单(一),包括劳动合同相关法规、工资和福利相关法规、劳动保护相关法规、劳动争议解决相关法规以及劳动监督与行政处罚相关法规。
HR必备劳动法律法规大全
法律法规目录劳动法规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4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48)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61)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63)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64)劳动合同 (74)集体合同规定 (74)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 (82)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伤医疗期规定 (84)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85)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87)劳动时间 (88)人事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 (88)劳动部实施《职工工作时间规定》办法 (89)人事部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 (90)劳动部关于贯彻 (91)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93)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94)关于探亲假的法律规定 (96)关于婚假的法律规定 (98)关于带薪年休假的法律规定 (98)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 (99)《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 (100)劳动工资 (102)工资与支付暂行规定 (102)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102)国务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105)企业最低工资规定 (108)外商投资企业工资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111)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 (113)劳动保护 (119)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 (120)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122)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 (124)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 (128)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13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137)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13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142)劳动培训 (147)企业职工培训规定 (147)职业技能鉴定规定 (150)职业资格证书规定 (15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55)社保福利 (159)工伤保险条例 (159)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 (169)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172)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176)劳动争议 (18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 (182)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 (185)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189)一九八七年七月三十一日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人事必知劳动法知识点
人事必知劳动法知识点一、劳动合同1. 劳动合同得签书面的。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法律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就得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呢。
要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那每个月得给劳动者支付二倍的工资。
比如说,你在一家公司干了两个月了,还没签合同,那第二个月就应该拿到双倍工资。
这是为了保护咱们劳动者的权益呀。
2. 劳动合同里要包含一些必要的内容,像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等。
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信息,要是合同里缺了啥,咱得小心点。
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1. 标准工时制呢,一般是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这是基本的工作时间规定。
不过有些特殊行业或者岗位可能会有不同的安排,但也得符合法律规定哦。
2. 加班是有讲究的。
用人单位要是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要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咱劳动者加班可不能白加呀,得知道自己该拿多少钱。
3. 带薪年休假也是我们的权利。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不过如果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啦: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三、劳动报酬1. 工资得按时足额发放。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啦。
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人力资源部相关法律法规
人力资源部相关法律法规人力资源部是一个组织中非常重要的部门,负责管理和协调公司的人力资源,包括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等方面的工作。
为了保障员工的权益,并维护组织的正常运转,人力资源部需要遵守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人力资源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帮助人力资源部门更好地运作。
1. 《劳动法》《劳动法》是中国最基本的劳动法律法规,它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以及雇主的基本义务。
人力资源部需要深入了解和遵守这一法律法规,确保员工的劳动权益得到保障。
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工资支付、劳动时间、休假、劳动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规定。
2.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进一步规范了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
人力资源部需要在员工入职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明确合同期限、工作内容、薪酬待遇、工作时间等关键条款。
此外,人力资源部还需了解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确保解雇决定的合法性,并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相应的补偿。
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劳动纠纷。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和方式。
人力资源部需要熟悉该法律法规,并在必要时积极参与调解和仲裁工作,维护员工和企业的利益。
4. 《劳动保护法》人力资源部需要关注并切实履行对员工的劳动保护责任。
《劳动保护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劳动安全与健康的要求,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职业危害的防护、劳动保护教育等。
人力资源部应该确保员工的劳动环境符合法律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职业伤害和事故的发生。
5. 《职工代表大会组织法》《职工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了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机制。
人力资源部需要与员工代表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并在企业决策中充分考虑员工的权益。
6. 《性别平等工作法》性别平等是一个全球争议的话题,也是人力资源部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性别平等工作法》规定了保障女性员工权益的具体措施和禁止性别歧视的规定。
人力资源部应当推动企业落实性别平等政策,确保女性员工的平等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人力资源的劳动法律法规
人力资源的劳动法律法规在现代社会中,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遵循劳动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遵守的一些劳动法律法规。
一、用工合同法用工合同法是保障劳动双方权益的基础法律。
根据用工合同法,雇主和员工应当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明确双方权益和责任,并依法履行合同。
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守平等自愿、互利互信、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劳动合同的有效性。
二、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在用工合同法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规范的法律。
根据劳动合同法,雇主和员工应当明确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福利待遇等关键要素,并依法履行合同。
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双方终止劳动关系的条件和程序,确保在终止劳动关系时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三、劳动争议解决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争议时常发生。
为了解决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解决法提供了相应的程序和机制。
根据劳动争议解决法,劳动争议应当首先经过协商和调解。
如果协商和调解不能解决争议,双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最终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四、职业安全法职业安全法是为了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制定的法律。
根据职业安全法,雇主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培训。
员工也应当遵守职业安全法的规定,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五、劳动保障法劳动保障法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而制定的法律。
根据劳动保障法,雇主应当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并按照规定支付工资。
劳动保障法还规定了雇主在解雇员工时应当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的情况和条件。
六、劳动监察法劳动监察法是为了监督和管理劳动关系而制定的法律。
根据劳动监察法,劳动监察机构有权对雇主的用工行为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劳动监察法的目的是营造公平公正的劳动环境,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的劳动法律法规在保障员工权益和营造公平公正劳动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力资源法律知识点
人力资源法律知识点1.劳动合同法:该法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等事项。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强调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平等地位和合作关系。
2.劳动保障法:该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并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的各种保障和福利。
劳动保障法强调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各种福利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该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解决程序和方法。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和诉讼程序,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合法权益。
4.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安全、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等方面的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5.用工制度:用工制度是指用人单位为正常经营活动需要而确定的用工模式和管理制度。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合规用工,制定合理的用工制度,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6.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制度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明确了双方权益和义务的制度。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明确规定劳动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事项。
7.雇佣制度:雇佣制度是一种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而临时聘用劳动者的用工模式。
雇佣制度强调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临时性工作合同,以应对临时性的工作需求。
8.劳动力供应制度:劳动力供应制度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等渠道获取劳动者的用工模式。
劳动力供应制度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力供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明确了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9.劳动保险制度:劳动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和权益,建立的劳动保险制度。
劳动保险制度包括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保障和福利。
10.用人单位责任制度:用人单位责任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职业安全健康、劳动保护、合同履行等方面的法定责任。
HR的12份必备法律文件
HR的12份必备法律文件HR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对人员进行招募、培训、绩效评估等日常管理工作外,还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公司的合法合规经营提供保障,同时保护公司与员工的合法权益。
在制定企业相关政策和管理规范时,HR需要了解并掌握相应的法律文件和规定。
本文将介绍HR必备的12份法律文件,以供HR管理人员参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最重要的劳动法律文件,是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的法律依据,对雇主和员工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企业HR需要在员工招聘、工资、绩效评估、奖惩措施等方面,遵循《劳动法》相关规定,为员工提供公平、合理、安全的劳动环境。
2.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对企业用工制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律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雇佣关系必须以书面形式建立,合同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劳动方式、工作时间、工资、保险、福利等事项。
企业HR必须了解法律规定,合法地进行劳动用工的信访。
3. 《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是我国保障职工社会保险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书。
HR必须遵循《社会保险法》要求,为员工办理基本社保、补充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相关手续及时完善,并依照法规提供合法合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总额,保障员工的社会保险与退休金待遇。
4. 《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的基本法律。
企业HR应落实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做好职业病防治宣传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工作等,防止员工因工作所致的职业疾病。
5.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我国用工关系争议案件的处理程序法律。
HR应注意法律规定的事项和流程,积极以调解为主,避其仲裁为备,妥善处理员工所提出的劳动争议问题,保障公司与员工的合法权益。
6.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是指我国劳动保障监督管理制度规定。
为保证劳动保障监察有序进行,HR应该积极主动配合,及时提供各类应询材料,认真接受全员的巡视检查,协同落实并强化监督办法。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以下是一些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1. 劳动法:即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法律。
其规定
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如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保
护等。
2. 劳动合同法:该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和终
止等事项。
它强调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平等协商原则,保护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员工福利法: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为员工提供的各项福
利待遇,如工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4. 社会保险法: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缴纳的社会
保险费用,并规定了参加社会保险的范围和条件。
5. 婚育保险条例:该条例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为女职工提供的婚育保险待遇,包括计划生育手术费用、产前检查费用、产前、产后护理费用等。
6. 职业病防治法: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对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和义务,包括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劳动保护、进行职业病检查和职业病事故报告等。
7. 员工培训法: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和培训费用,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8. 人力资源市场暂行规定:该规定规定了人力资源市场的组织管理、服务内容、经营行为等方面的事项,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康发展。
请注意,以上法律法规只是提供了一些例子,并非详尽无遗。
在实际运营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遵守更多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还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建议及时关注最新的法律法规信息。
人力资源部实用法律法规清单及法规
人力资源部实用法律法规清单及法规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了解并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依法办事,才能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避免潜在的风险。
下面是人力资源部实用的法律法规清单及适用法规,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参考。
1.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对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变更、终止劳动关系所适用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等相关规定。
2. 《劳动法》《劳动法》是我国建立劳动制度、维护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工资、工时、休息、假期、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劳动争议处理等内容。
3. 《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规定了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内容。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遵守社会保险法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4.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流程和机构。
企业和员工如果发生劳动争议,可以依法申请调解或仲裁,维护自身权益。
5. 《劳动派遣暂行规定》《劳动派遣暂行规定》规定了劳动派遣的范围、条件、程序等内容。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如果采取劳动派遣制度,需要遵守相关规定,保障派遣员工的权益。
6. 《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职业病的预防、控制和赔偿责任。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保护制度,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7. 《性骚扰防治法》《性骚扰防治法》规定了性骚扰的性质、范围、处理办法等内容。
企业需要建立反性骚扰机制,预防和处理性骚扰事件,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人力资源部实用的法律法规清单及适用法规,希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共同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人力资源部实用法律法规清单及法规
人力资源部实用法律法规清单及法规一、劳动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基本权利义务关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等方面内容。
3. 《劳务派遣管理规定》:对劳务派遣机构的管理和劳务派遣工作进行了规范。
4.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要求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带薪年休假,保障员工的歇息时间。
5.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实施办法,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6. 《最低工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最基本工资待遇,规定了最低工资的标准和调整机制。
二、人事管理法律法规1. 《用人单位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了劳动监察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监督检查的内容和方式。
2. 《员工福利管理规定》:规定了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待遇和管理办法。
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条例》:对劳动纠纷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规定,并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
4. 《人力资源管理规定》:规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制度,包括用工岗位设置、考核评价、薪酬管理等内容。
5. 《职务任免管理规定》:规定了企业内部职务任免的程序和管理方式。
6. 《劳动纪律与奖惩规定》:规定了用人单位对员工违纪违规行为的惩罚方式和程序,以及对员工优秀表现的奖励。
三、培训管理法律法规1. 《企业培训管理规定》:规定了企业内部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2. 《职业技能鉴定管理规定》:规定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方式。
3. 《职业培训经费管理规定》:规定了企业内部职业培训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方式。
四、用工形式法律法规1. 《劳动合同制度改革试行方案》: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改革,完善用工制度。
2. 《劳动合同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对《劳动合同制度改革试行方案》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规定。
3. 《聘用制度管理规定》:规定了企业内部聘用制度的程序和管理方式。
4. 《暂时工管理规定》:规定了企业对暂时工的用工方式和管理办法。
人力资源常用法律条文
人力资源常用法律条文一、劳动合同1. 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法第十条)雇主与劳动者应当自愿订立劳动合同。
2. 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法第十二条)劳动合同可以约定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
3. 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法第三十九条)劳动合同可以解除的情况包括:劳动者提出解除;雇主提出解除;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发生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履行。
二、工资福利1. 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规定)各地区应当按照规定制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障。
2. 加班工资(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加班工资应当按照劳动法规定的倍数支付,不能低于劳动者正常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
3. 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条例)雇主应当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发生工伤的劳动者享受相应的医疗和赔偿待遇。
三、劳动保护1. 工作时间(劳动法第三十八条)标准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八小时,每周四十四小时。
2. 年假(劳动法第三十五条)劳动者在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单位可以享受带薪年假,年假的天数应当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确定。
3. 休息休假(劳动法第三十四条)劳动者享有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的权利,法定节假日应当全面休息。
四、劳动争议解决1. 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发生时,当事人可以依法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通过仲裁解决劳动争议。
2. 劳动争议诉讼(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仲裁裁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院解决劳动争议。
五、职业道德和职业培训1.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规范)人力资源从业者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
2. 职业培训(职业培训相关规定)人力资源从业者应当积极参加职业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以上是人力资源常用的法律条文,劳动者和雇主在劳动关系中应当遵守这些法律规定,保障双方的权益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R必知的基本劳动法规
劳动合同内容
《劳动法》第19条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一)劳动合同期限;(二)工作内容;(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四)劳动报酬:(五)劳动纪律;(六)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第19条
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中没有规定社会保险一项,原因在于:社会保险在全社会范围内依法执行,并不是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所能协商解决的。
“协商约定其他内容”是指劳动合同中的约定条款,即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除依据本法就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达成一致外,如果认为某些方面与劳动合同有关的内容仍需协调,便可将协商一致的内容写进合同,这些内容是合同当事人自愿协商确定的,而不是法定的。
关于试用期
《劳动法》第21条
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条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部关于职业职员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第3条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不超过6个月的试用期。
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日;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0日;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2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0日。
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
《劳动法》第25条
用人单位在员工试用期内发现其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提前30日通知,也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法》第32条
员工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而不需要提前30日。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经济补偿
《劳动法》第24条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劳动法》第26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5条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7条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8条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劳动法》第31条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其他规定
《劳动合同鉴定实施办法》
用人单位在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物)或抵押金(物)。
对违反以上规定的,应按劳动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劳动管理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通知》(劳部发[1994]118号)和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能否参照执行劳部发[1994]11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4]256号)的规定,由公安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立即退还给劳动者本人。
《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7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而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行政部门应予以纠正。
用人单位因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按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规定进行赔偿。
《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2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不论是否订立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并符合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受案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均应当处理。
《劳动法》第82条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作出。
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