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劝学》练习题(重点实词释义+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劝学》练习题(重点实词释义+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劝学》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重点实词释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句式:)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句式:)二、理解性默写(一)真题1.(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

2.(2020年高考天津卷)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

(二)模拟1.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思想一致。

高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劝学习题教案

高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劝学习题教案
(2)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__(2)d ______
(3)顺风而呼,声非如疾也_(3)f_______ (4)蟹八跪而二螯__(4)a______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5)e _______ (6)吾尝终日而思矣_(6)f_______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7)b ______
劝学习题教案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劝学




知识与技能
文言文阅读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点滴积累的好习惯
重难点
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教 学 内 容
活动




一、基础检测
1.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B ]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狐假(借助,利用)虎威 不假(借助)思索
B.冰,水为(做,凝成)之行将为(被)人所并为(为了)之奈何
迁大理寺丞、知吴县,移梁山军,通判常州。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临江军,擢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安化州蛮攻杀将吏,所部卒畏诛,谋欲叛。的驰至宜州,慰晓之曰:“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
徐的升任大理寺丞,任吴县的知县。后来又调到梁山军,任常州通判。适逢饥荒,他就拿出米做成粥来给饥民吃。多次升职至尚书屯田员外郎、临江知军,升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安化州蛮人攻击杀害官府的军将和官吏,他们所属士兵怕死,谋划着要反叛。徐的骑马赶到宜州,安慰劝告他们说:“你们不用害怕,如果能出力讨伐叛贼,还可以立功来赎自己的罪。如果早晨叛乱那么晚上就会被处死,这不是正确的办法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单选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 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舆马(yú)B. 蛟龙(jiāo)跬步(kuǐ)骐骥(jì)爪牙(zhǎo)C. 镂金(lóu)驽马(nǔ)生非异(xìng)洞穴(xué)D. 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二螯(áo)参省乎己(xǐng)2. 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輮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B. 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 绝江河(渡)驽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 金石可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风雨兴焉(起)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君子生非异也B.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C.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4. 下列加下划线字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④故不积跬步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A. ②③④⑥B. ①②③⑥C. 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5.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和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B. 《荀子》现存32篇,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C.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如《劝学》中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 “黄泉”一词有两种释义,一指地下的泉水,一指人死后所住之地。

在《劝学》中的解释为前者。

二、默写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劝学复习题目答案

劝学复习题目答案

劝学复习题目答案一、填空题1. 《劝学》是唐代文学家______的作品。

2. 诗中提到“______”,意在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3. “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学习态度的重视。

4. 诗中“______”一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选择题1. 《劝学》一诗的作者是谁?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韩愈答案:D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两句诗出自《劝学》,其主要意思是什么?A. 强调读书要趁早B. 强调读书要晚些C. 强调读书要认真D. 强调读书要轻松答案:A3. 诗中“______”一句,体现了作者对学习的态度。

A. 学而时习之B. 温故而知新C. 学而不厌D. 诲人不倦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劝学》一诗的主题思想。

答:《劝学》一诗的主题思想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不断进步。

2. 诗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两句诗有什么启示?答:这两句诗启示我们,年轻时应该努力学习,不要等到年老时才后悔没有努力学习,因为那时已经来不及了。

四、论述题1. 论述《劝学》一诗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答:《劝学》一诗对当代青年的启示主要是:一是要珍惜时间,抓住学习的机会;二是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三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自我。

五、翻译题1. 请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诗翻译成英文。

翻译:One can never be satisfied with learning, and one can never tire of teaching.六、开放性问题1. 你认为《劝学》一诗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现实意义?答:在现代社会,《劝学》一诗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提醒人们要不断学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二是鼓励人们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我;三是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文言文综合复习——劝学 (原版)

文言文综合复习——劝学 (原版)

文言文知识点综合复习——《劝学》一、挖空练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句式:)。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文言词语:实词:(一)通假字1.輮使之然也()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二)词类活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三)一词多义1.假:(1)善假于物也()(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4)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5)假以雄权(《大唐新语》)()2.疾:(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2)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3.绝:(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3)以为妙绝(《口技》)()(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虚词:1.于:(1)寒于水()(2)善假于物也()(3)取之于蓝()2.而:(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终日而思矣()(4)而见者远()(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7)锲而不舍()(8)蟹六跪而二螯()3.焉:(1)风雨兴焉()(2)圣心备焉()4.之:(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非蛇鳝之穴()三、文言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文言基础梳理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劝学》文言基础梳理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劝学》文言基础梳理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01《劝学》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文言基础梳理】一、选择题。

(45分,每题3分)1.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②金就砺则利③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两个“就”不同,两个“致”相同B.两个“就”不同,两个“致”不同C.两个“就”相同,两个“致”相同D.两个“就”相同,两个“致”不同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C.以为轮,其曲中规规:规则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利用3.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露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指老者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躁:浮躁,不专心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忽略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全部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跟)而闻者彰(清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照)B.假舆马者(借助)锲而不舍,朽木不折(用刀雕刻)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在)C.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是故无贵无贱(无论)士大夫之族(类)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师不必贤于弟子(不一定)小学而大遗(遗忘)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7.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3分)A.学不可以已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月出于东上之上B.吾尝终日而思矣拔剑切而啖之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圣心备焉D.相与枕藉乎舟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9.下列各句中,“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0.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1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12.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木直中绳,以为轮C.七十者衣帛食肉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3.下列各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而耻学于师⑤不拘于时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⑦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⑧而今安在哉A.①③/②④⑤/⑥⑦/⑧B.①⑥/②④/③⑧/⑤⑦C.①③/②④/⑤⑦/⑥⑧D.①②③/④⑤/⑥⑧/⑦14.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④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⑥其曲中规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15.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善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04练 必修上册《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解析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

【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04练 必修上册《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解析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

第04练必修上册《劝学》《师说》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韩愈《师说》中点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受”“砺”“庸”“乎”“攻”。

2.名句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来证明用心专一的好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相反的事例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6)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师说复习题

劝学、师说复习题

《劝学》与《师说》相关复习题劝学一、解释加点词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

②青,取之于( )蓝,而( )青于( )蓝;冰,水为( )之,而( )寒于水。

木直中( )绳,( )以为( )轮,其曲( )中规(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

故( )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 )乎( )己,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 )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 )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

假( )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 )江河。

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心一( )也。

蟹六跪而( )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疾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草枯鹰眼疾( )③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④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会长老,问人民所疾苦( ) (2)闻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博闻强志( )③初闻涕泪满衣裳( )④闻道有先后( )⑤雪后更闻香( )⑥不求闻达于诸侯( ) (3)而①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③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4)于①青,取之于蓝( )②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善假于物也(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⑤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⑥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三、课本里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

期末复习之劝学师说重点句子翻译

期末复习之劝学师说重点句子翻译

《劝学》重点句子翻译练习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君子的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6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师说》重点句子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2出生比我早的人,他得知真理[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3所以,无论高低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5不通晓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了,大的方面却丢了,我没有看出他高明的地方[或我没有看出他是明智的呢]。

6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类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么!7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劝学复习

劝学复习

4. 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 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5、没有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 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 樯倾楫摧。可译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桨被折断 了。(《岳阳楼记》)
词类活用

名词 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 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2、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用作动词, 出名,闻名。
《己亥杂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二)形容词作动词 1、亲贤臣,远小人 • 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出师表》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邹忌讽 齐王纳谏》 3、惟言德馨 《陋室铭》 • 馨:形容词用作动词,香气远播,美名远扬。 4、欲穷其林 •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尽。 花源记》
• 形容词活用 • (一)形容词作名词 1、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铁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 2、此皆良实 《出师表》 • 良: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的人。 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实的人。 • 3、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知识。 • 4、落红不是无情物 • 红:形容词用作名词,花。
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 叫被动句。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 (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 (2)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 仪(《屈原列传》) • 受制于人

《师说》《劝学》复习卷(附答案)

《师说》《劝学》复习卷(附答案)

《师说》《劝学》复习卷(附答案—有理解性默写)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了) 2.官盛.则近谀(高大)3.君子不齿.(同列)4.作《师说》以贻.之(赠送)5.吾师.道也(学)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哪里、难道)8.今之众人..(一般人)9.圣人无常师..(固定的)10.木直中.绳(符合、合乎)11.声非加疾.也(强,指声音宏大) 12.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13.而寒于.水(比) 1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之)16.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没有用来…的)二、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A、吾从而师.之B、吾师.道也C、而耻.学于师D、不耻.相师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余嘉.其能行古道D、于是从.散约败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A、虽有.槁暴B、吾尝跂.而望矣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君子生.非异也4.下列各句中“之”用法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之”相同的一项(B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取独)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他们)D.句读之.不知(助词,宾前标志)5.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A、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D、彼童子之师(助词)6.下列各项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其.出人也远矣(代词,他们)B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猜测语气)C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问语气)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7.选出下列句中“.而.”用法与“吾从而.师之”相同的一项(D)A.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地)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但)C.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又)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接,就)8.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A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高中语文 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劝学》《师说》情景性默写(超全含答案)

高中语文 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劝学》《师说》情景性默写(超全含答案)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古代“劝学”诗句立志类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勤学类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惜时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钱泳《明日歌》)三、《劝学》《师说》情境默写当堂练自查自纠第一组1、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学不可以已。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第二组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劝学》理解性默写汇总【汇总近几年考题,期中复习也适用】

《劝学》理解性默写汇总【汇总近几年考题,期中复习也适用】

《劝学》理解性默写汇总1.【2016全国1卷】《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2017全国3卷】《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

4.【广东省深圳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荀子在《劝学》中,以君子之言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又以“木”“金”为喻,认为“_________________”,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

5. 【2019届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6.【2020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荀子·劝学》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18届高考模拟测试】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8.【广东省汕头市2018届高三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在《劝学》中,荀子用登高望远、顺风疾呼、骑马行千里、划桨渡江河等四个类比,推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一轮复习练习题

《劝学》一轮复习练习题

《劝学》一轮复习练习题一、情境默写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022·新高考1卷)2.《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

(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3.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高考天津卷)4.《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2018全国卷Ⅲ)5.《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

(2017全国卷Ⅲ)6.《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016全国卷Ⅰ)7.《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8.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专一,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9.《荀子·劝学》中“,”,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10.《荀子•劝学》中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好马与劣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11.《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12.《劝学》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4课司马光《孙权劝学》(知识点+复习题)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4课司马光《孙权劝学》(知识点+复习题)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复习题)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劝学》专题练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劝学》专题练

《劝学》专题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0~15题。

(甲)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节选(乙)劝学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0.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A.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庶几以此补之11.秦观《劝学》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劝学》复习题

《劝学》复习题

一,基础巩固1.注音(1)靛()青(2)中()绳(3)槁暴()(4)参省()(5)须臾()(6)跬()步(7)驽()马(8)金石可镂()2.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通):(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通 ):(3)君子生非异也。

( 通 ):3.解释下列句中的实词。

(1)学不可以已。

已:(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疾:彰:(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假:水:绝:4.“而”在课文中主要有四种用法:A. 表示顺接关系,相当于“就”“那么”等;B.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可是”等;C.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并且”等;D.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着”“地”等。

下列各句分别属于哪种用法,试把正确用法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4)积善成德,而神明白德,圣心备焉。

(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二,拓展延伸(1)荀子,名(),又称()。

战国后期()家、()家,先秦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劝”的意思是()。

1.青,取之于蓝,__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舆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挖空复习和理解性默写

《劝学》挖空复习和理解性默写

劝.()学(练习)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巩固1.注音(1)靛()青(2)中()绳(3)槁暴()(4)参省()(5)须臾()(6)跬()步(7)驽()马(8)金石可镂()2.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通):(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3)君子生非异也。

( 通):3.解释下列句中的实词。

(1)学不可以已。

已:(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疾:彰:(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假:水:绝:4.“而”在课文中主要有四种用法:A. 表示顺接关系,相当于“就”“那么”等;B.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可是”等;C.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并且”等;D.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着”“地”等。

下列各句分别属于哪种用法,试把正确用法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积善成德,而神明白德,圣心备焉。

(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二,拓展延伸(1)荀子,名(),又称()。

战国后期()家、()家,先秦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劝”的意思是()。

1.青,取之于蓝,__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舆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理解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证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本义是什么现在常用的喻义是什么3.本文第一至三段各有一句直接论述学习意义或作用的关键句,请把它们摘录出来。

四、语段精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④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⑨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⑩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出自本段的一个成语是()。

2.区别下列加点词的句中义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

(1) 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句中义:;现代常用义:。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金:句中义:;现代常用义:。

(3)用心一也。

用:句中义:;现代常用义:。

3.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4.这段文字共有10个比喻句(见标号①至⑩),可分成三组:第一组是阐明学习要第二组是阐明学习要第三组是阐明学习要5. 概括本段的段意6.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7.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B.驾驶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D.功能(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8.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二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9.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何陋之有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0.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舟楫(jí)参省(xǐnɡ)木直中绳(zhōnɡ)B.砥砺(lì) 槁暴(bào) 锲而不舍(qiè)C.驽马(nú) 跬步(kuǐ) 金石可镂(lòu)D.蛟龙(jiāo) 骐骥(qí) 跂而望(jī)1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糅(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bào) 须臾(yú)驽(nú)马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1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13.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A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B . 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C . 《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 . 《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14.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B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于车马的人,不是脚长得利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C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与人比没有差别,( 只是) 他们善于借助外物D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15.下列判断正确的几项是( )A.“下饮黄泉”的“下”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B.本段三层意思,都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论述的C.文中的最后一句“……者……也”是表示原因的判断句式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要坚持,再难也能学好E.本段的比喻有许多不符合科学实际,因此用这些比喻是不能说明道理的F.本段三层意思各有侧重,但又紧紧相承,层层递进,即知识必须积累,积累必须有恒,有恒还须专一16.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儒、道、佛《劝学》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1)diàn(2)zhòng(3)pù(4)xǐng(5)yú(6)kuǐ(7)nú(8)lòu2.(1) (暴通曝)(2)(知通智)(3) (生通性)3.(1)已:停止。

(2)疾:强。

彰:清楚。

(3)假:借助。

水:游泳。

绝:横渡。

4.(1)C (2)D (3)B (4)A5.(1)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比蓼蓝更深。

(2)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变直,(因为)用火烤的方法使它这样的啊。

(3)君子的本性与人比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饰物罢了。

6.(1)荀子,名(况),又称(荀卿)。

战国后期(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劝”的意思是(劝勉)。

二、1.答:学不可以已。

作者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对待学习应持的态度及方法。

2.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事物经过自然的作用或人为的加工,性质将发生变化,后者高于前者。

现在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3.答:第一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第二段:“君子生非异也。

而善假于物也。

”第三段:“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1.出自本段的一个成语是(锲而不舍。

)。

2.区别下列加点词的句中义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

(1)爪牙:句中义:爪子和牙齿;现代常用义:坏人的党羽和帮凶(2)金:句中义:金属制品;现代常用义:现代汉语中常指黄金。

(3)用:句中义:因为;现代常用义:现代汉语中常作动词,使用。

3.(1)译文:骏马跳一下,不能超过十步。

(2)译文: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4.这段文字共有10个比喻句(见标号①至⑩),可分成三组:第一组是①②③④,阐明学习要(积累)第二组是⑤⑥⑦⑧,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贵在坚持等也可))第三组是⑨⑩,阐明学习要(专一)5.答:论述对学习应持有的态度及方法。

6.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

7.(1)C(2)A(3)B(4)C(5)D8、B9、A10、C(A.中:zhònɡ;B.暴:pù;D.跂:qì。

)11.(D A糅-輮;B槁暴(pù) ;C假(jiǎ))12.(C)13.(B A:本义;C:1、2段谈学习的重要性,3谈学习的态度和方法;D:战国末期赵国人)14.(B 不是脚长得利于行走——不是脚走得快)15(BCDF :A向下,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表修饰;B积累——坚持不懈——用心专一) 16.答案: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和创作充满了矛盾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