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一个人的名字》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散文化小说(含答案)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散文化小说(含答案)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散文化小说【考情分析】散文化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试题中逐渐崭露头角。

这种文体融合了散文的抒情与小说的叙事,既有散文的优美意境,又有小说的生动情节,因此深受考生和阅卷老师的喜爱。

在202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中,散文化小说无疑是一个重点复习内容。

考生需要深入理解这种文体的特点,掌握其阅读技巧和答题方法。

首先,要关注小说的情节发展,理解作者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

其次,要注意散文的抒情色彩,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最后,要综合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对作品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评价。

为了更好地应对高考中的散文化小说阅读题,考生可以多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也可以多做一些模拟试题,熟悉考试形式和答题要求。

相信通过认真复习和不断练习,考生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此外,教师在备考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散文化小说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散文化小说作为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考点,需要考生和教师共同努力,通过有效的复习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文体特点】散文化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鲜明的文体特点。

首先,在叙事手法上,散文化小说往往采用自由灵活的叙述方式,不受传统小说严格的结构限制。

作者可以随意切换时空背景,通过跳跃式的叙述,将不同的事件和场景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幅幅生动而富有张力的画面。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故事更加富有张力和吸引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其次,在人物塑造上,散文化小说注重人物内心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

作者往往通过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这种描写方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

一、概念: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在现代小说史上,散文化小说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鲁迅先生的《故乡》《社戏》,然后是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等人的作品。

到了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正式将其命名为“散文化小说”。

当时,思想解放的风潮和开放变革的时代语境推动着文学观念的刷新和写作规范的改变,以汪曾祺、钟阿城、何立伟、贾平凹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创作了不少带有散文化特征的中短篇小说,为小说界带来新鲜的气息。

如汪曾祺的《幽冥钟》《茶干》近似随笔,《受戒》《大淖记事》则重“氛围”的营造而不刻意追求情节故事;贾平凹的短篇小说集《商州初录》在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中,以散文化的形式叙写商州的景致风光、风俗人情、历史沿革;钟阿城的系列短篇《遍地风流》以干净冷峻的文字、短小的篇幅、散文化的倾向为突出特色;何立伟的《小城无故事》《白色鸟》则是“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的代表范例,等等。

对此类小说的阅读,既要立足文体(小说),又要对其特质(散文化)有所关照。

二、散文化小说特点1.虚化人物形象:往往没有细致地刻画一个人物形象,没有侧重于体现其性格的丰富性。

人物往往扁平而单纯。

①淡化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塑造,对人物着墨不多,只是简单概括,不通过完整的情节塑造②淡化个体形象,叙写群体形象③平凡的小人物,人物形象不立体、不典型、不鲜明如孙犁的《荷花淀》中,白洋淀的那一群青年妇女叫什么名字,五官和服饰如何,全没有提到,她们却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讴歌的对象。

2.淡化故事情节:散文化小说往往没有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线性结构展开,故事性较弱,没有完整地展现出人物命运的变化,文中没有制造悬念、冲突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我改变的事物(刘亮程)阅读答案

我改变的事物(刘亮程)阅读答案

①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

我不喜欢在路上溜达,那个时候每条路都有一个明确去处,而我是个毫无目的的人,不希望路把我带到我不情愿的地方。

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

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

②有时,我会花一晌午工夫,把一个跟我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辜地挖一个大坑。

我只是不想让一把好锨在我肩上白白生锈。

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

当然,在我使唤坏好几把铁锨后,也会想到村里老掉的一些人,没见他们干出啥大事便把自己使唤成这副样子,腰也弯了,骨头也散架了。

③几年后当我再经过这片荒地,就会发现我劳动过的地上有了些变化,以往长在土包上的杂草现在下来了,和平地上的草挤在一起,再显不出谁高谁低。

而我挖的那个大坑里,深陷着一窝子墨绿。

这时我内心的激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

就因为那么几锨,这片荒野的一个部位发生变化了,每个夏天都落到土包上的雨,从此再找不到这个土包。

每个冬天也会有一些雪花迟落地一会儿——我挖的这个坑增大了天空和大地间的距离。

对于跑过这片荒野的一头驴来说,这点变化算不了什么,它在荒野上随便撒泡尿也会冲出一个不小的坑来。

而对于世代生存在这里的一只小虫,这点变化可谓地覆天翻,有些小虫一辈子都走不了几米,在它的领地随便挖走一锨土,它都会永远迷失。

④有时我也会钻进谁家的玉米地,蹲上半天再出来。

到了秋天就会有一两株玉米,鹤立鸡群般耸在一片平庸的玉米地中。

这是我的业绩,我为这户人家增收了几斤玉米。

哪天我去这家借东西,碰巧赶上午饭,我会毫不客气地接过女主人端来的一碗粥和一块玉米饼子。

⑤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却永远不会为某一件事去忙碌。

村里人说我是个“闲锤子”,他们靠一年年的丰收改建了家园,添置了农具和衣服。

我还是老样子,他们不知道我改变了什么。

2019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doc

2019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doc

2019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文学类阅读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是必考题型,很多高考生为之头疼,接下来教育为大家带来了2019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做题积累答题经验。

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

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

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

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

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

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

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

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

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

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

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一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

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

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

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你们叫小名。

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

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

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

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

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

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

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

冯三两个字飘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

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

江苏省盐城中学、淮阴中学、丹阳中学、扬州中学G4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中学、淮阴中学、丹阳中学、扬州中学G4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中学、淮阴中学、丹阳中学、扬州中学G4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调研检测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①卡尔·萨根有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依赖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中,然而几乎没有人了解这些科学和技术”。

应该说人工智能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虽然我们每天可能都在接触各种人工智能的应用,但是似乎没有哪一个人完全了解这背后的逻辑和知识架构,似乎人工智能背后仍然是一个“黑箱”,有待于我们去深入了解和研究。

当然,不懂人工智能并不会妨碍我们应用人工智能,因为在当前时代,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所有领域的知识,甚至是某一个具体子领域的知识,这也是专业分工使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们还是需要有专家这个群体的。

②近年来一系列新的概念层出不穷,从基础研究领域的暗物质、暗能量、黑洞到科技应用方面的量子计算、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应该说这一系列科技词汇的背后都有着大量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发挥着支撑作用,如果我们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便可能导致一些“出其不意”的后果。

一方面我们对此会持有一种“不明觉厉”的认知,因为“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都与魔法无异”,如果人们不理解这些科技的话,就会感觉它更像是某种魔法,“脱离了知识背景的技术离巫术本来就不远”。

因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更倾向于接受某种科技的成果或者产品,而对这些成果是如何产生的不太感兴趣,“一个人不必知道平底煎锅的内涂层怎么会有一种不粘的属性,对他而言只需拥有一个天真的信念:如果他付了钱,某个工厂里一位穿白大褂的巫师给这个器皿施加的魔法就会灵验”,其实这也是我们需要做科普的一个原因。

基于上述方面的结果就会导出第二方面的后果,那就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把这些高科技概念宣传得神乎其神,同时用来欺骗公众,牟取不法利益。

刘亮程乡村美学探析--阅读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刘亮程乡村美学探析--阅读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刘亮程乡村美学探析--阅读刘亮程《⼀个⼈的村庄》刘亮程散⽂辑《⼀个⼈的村庄》的阅读,⽆疑给过我美丽的享受,处于个⼈的兴趣,我想探求⼀下其中的美学。

1。

乡村哲学刘亮程的散⽂有⼀种独特的⽓质,这种独特不是指他写了宏⼤的事件,恰恰相反全写的是细⼩的事情。

这种细⼩的事情也不⾜以构成奇特的本质,这种奇特在于细⼩的事情⾥蕴涵着见之常见,闻之未闻的哲理。

《⼀个⼈的村庄》可以说是⼀部乡村哲学式的散⽂⽂本。

他的哲学不是来⾃抽象的⽞思,⽽是源⾃于⽣活,源⾃于他熟悉的乡村。

哲学不是粗制滥造,不是盲⽬追风,它需要时间与思考。

这⼀本书,他花费了七、⼋年的时间陆续写成的,与时间上⼼态上都是缓慢的、⽽富有考验⼒的。

在《我改变的事物》⼀⽂开头他写到:“我年轻⼒盛的那些年,常常扛⼀把铁锨,像个⽆事的⼈,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

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全书的⼀个重要铺垫,也是他乡村哲学是⼀个重要铺垫。

这种农⼈闲散式的⼼态、象形、节奏,赋予他⼀种从容不迫的⽓度,赋予他异于别⼈的⼀种视野,从⽽把万事物都纳⼊他的笔下,⽓度不凡地构建起他乡村哲学。

看他的散⽂,我常常觉得不可思议。

这种不可思议原⼦他的很多⽂章标题,它完全不是⼀个⼈通常的视觉⼼理焦点。

⽐如〈我改变的事物〉,听起来有点散乱,有点陌⽣与别扭,很少有⼈⽤它做标题。

他不但使⽤,⽽且写的别出⼼裁。

读完它,我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改变了许多事物,⽽这些事物我们从没有多加思考与关注过的,却被他这样细⼼体察。

他的劳作看似⽆意义,平⼀个⼟包,挖⼀个坑,⼀⼩⽚野草的变动,⼀树⿇雀的移动,⼀棵树的拉直,被他仍在路旁的⼀根⽊头。

他说,他做这些是,“我得给⾃⼰找点闲事,找个理由活下去”。

他⼜说,“我相信我的每个⾏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

就像是闲散中充满着⾃信⼀样,每⼀个闲笔都为他的哲学埋下伏笔。

“对于跑过这⽚荒野的⼀头驴来说,这点变化算不了什么,它在荒野上随便撒泡尿也会冲出⼀个不⼩的坑来。

⽽对于时代⽣存在这⾥的⼀只⼩⾍,这点变化可谓天翻地覆,有写⼩⾍⼀辈⼦都⾛不了⼏⽶,在它的领地随便挖⾛⼀铁锨⼟,它都会永远迷失”。

文学类文本刘亮程《木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刘亮程《木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木匠刘亮程一个人在夜里敲打东西,我睡不着。

外面刮着清风,有一阵没一阵,好像大地在叹气。

敲打声一下一下蹦到高空,又顺风滑落下来,很沉地撞着人的耳膜。

冯三一躺倒就开始说梦话,还是昨晚上说过的内容,他在跟梦中的一个人对话。

他说一句,那个人说一句。

我听不见他梦中那个人说些什么,所以无法明白冯三说话的全部内容。

有一阵冯三长时间不吭声,他说了半句话,突然停住。

我侧起身,耳朵贴近他的头,想听听梦中打断他说话的那个人正在说些什么。

房子里亮堂堂的,那扇糊着报纸落满尘土的小窗户,还是把月光全放了进来。

一连两个晚上,我一睡倒,便感到自己躺在一片荒野上。

冯三做梦的身体远远地横着,仿佛多少年的野草稀稀拉拉地荒在我们之间。

梦离他的身体又有多远。

我也睡着,我的梦离冯三的梦又有多远。

曾经是我们一家人睡了多少年的这面土炕上,冯三一个人又躺了多年。

他一觉一觉地延接下去的已经不是我们家的睡眠。

但他夜夜梦见的,会不会全是我们以往的生活呢?在那些生活将要全部地、无可挽救地变成睡梦的时候,我及时地赶了回来。

外面亮得像梦中的白天。

风贴着地面刮,可以感到风吹过脚背,地上的落叶吹出一两拃远便停住。

似乎风就这么一点点力气。

那个敲打声把我喊出了门,它在敲打一件我认识的东西。

我必须出去看看。

我十一岁那年,有个木匠想带我出去跟他学手艺。

他给母亲许诺,要把所有木工手艺都传给我。

母亲问我去不去。

我没有主意,站着不吭声。

那个木匠在他叮叮咣咣的敲打声里,把我熟悉的木头棍棍棒棒变成了桌子、板凳和木箱。

我的影子黑黑地躺在地上,像一截烧焦的木头。

其他东西的影子都淡淡的,似有似无,可能月光一夜一夜地,已经渗透那些墙和树木,把光亮照到它们的背阴处。

我在这个地方少待了二十年。

二十年前,这里的月光已经快要照透我了。

我在别处长出的一些东西阻挡了它。

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一个声音在响。

我能听出来,是这个村子里的一件东西在敲打另一件东西。

刘亮程《一个人的名字》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刘亮程《一个人的名字》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

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

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

上面的土有一铁掀厚。

这样的名字己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

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

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

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

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

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

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一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

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

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

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你们叫小名。

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

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

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

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

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

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

自从父亲冯七摆了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

冯三两个字飘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

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Z地成了他的名字。

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儿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

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

很久,没有人答应。

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的没关系了。

李永生《一个人的名字》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永生《一个人的名字》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一个人的名字李永生①宁海被县委任命为澜儿河乡的党委书记。

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宁海的心便忽地一颤,眼里便也浸了一汪亮晶。

宁海想:能到那里工作,一定是父亲召唤呢。

②30年前,宁海的父亲,就在澜儿河乡任乡党委书记。

那时候,宁海刚6岁。

③澜儿河乡因境内的澜儿河而得名。

30年前的澜儿河,阔10丈,水深处10余米,它跌跌撞撞从太行山而来;一路却又渐渐地收敛了火气,把水势降缓,待到澜儿河乡地界,便扭捏成了个小媳妇,那清澈的河水安然流淌,河两岸百姓的日月便因了它而润泽了,不仅四季享受到鱼虾的荤腥,靠它灌溉;又丰腴了良田千顷。

只是每到雨季,上游山洪暴发,河水便会陡涨,澜儿河也就波澜壮阔、烟波浩渺了,那“小媳妇”便也开始撒泼,翻江倒海的洪水牛一样吼叫着,刹那间会淹没耕地、屋舍、牲畜……④宁海的父亲工作报出色,极受乡民爱戴。

那时候,每到雨季来临,防汛便成为乡里的工作重点。

宁海的父亲就是在一次山洪暴发的深夜,为抢救被洪水围困的乡亲而殉职的。

听母亲和父亲的朋友们说,那晚,大雨滂沱,上游太行山发生泥石流,澜儿河河水陡涨,河两岸村庄被洪水围困,洪永吞噬了耕地,冲塌了民房,父亲他们冲进洪水解救被困群众,就在父亲背着一位孤寡老人快要游到河岸的时候……一个浪头打来……那年父亲仅仅37岁。

⑤后来,乡亲们在澜儿河岸给父亲立了“宁志航书记殉难处”的石碑,碑上还记载了父亲的事迹,父亲也就成了这个施方百姓挂在嘴边的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连忌日和清明,许多人便来碑前祭拜。

⑥几十年过去了,儿时的澜儿河已经不再是河,由于持续干旱,澜儿河成了彻头彻尾的干河滩。

即便下些雨,也如小儿撒尿,填不饱大地渴极了的肚皮。

河道干得冒烟,金黄的沙粒似大伙燃烧的灰烬。

这里的人们似乎已经忘记这里曾经是条河,孩子们竟能把他们的长辈问得张大了嘴巴:“咱们这地儿,没河,又为嘛叫澜儿河?”如今在乡亲们看来,这里和普通的土地已经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就开始在这建房子、修牛场鸡舍……⑦只有父亲的石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似乎在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是条河。

刘程亮一个人的村庄阅读答案

刘程亮一个人的村庄阅读答案

刘程亮一个人的村庄阅读答案对一个村庄的认识刘亮程对于黄沙梁,我或许看不深也看不透彻,我的一生局限了我,久居乡野的孤陋生活又局限了我的一生。

可是谁又能不受局限呢?那些走遍天下学识渊博的人,不也没到过黄沙梁吗?他们熟知世间一切深奥的道理却不认得这个村里的路,我这位农夫有朝一日给他们指一回路真是荣幸莫大。

我全部的学识是我对一个村庄的见识。

我在黄沙梁出生,花几十年岁月长成大人,最终老死在这个村里,死后肯定还是埋在村庄附近。

这便注定了我生死如一地归属于这片土地,来来回回经过那块地那几间房子,低头抬头看见那一群人。

生活单调得像篇翻不过去的枯涩课文,硬逼着我将它记熟、背会,印在脑海、灵魂里。

除了“荒凉”这唯一的读物,我的目光无处可栖。

大地把最艰涩难读的一个章节留给这群没啥文化的人。

我不懂大道,只通一点斜门歪理。

我想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可能只有芝麻那么小,而这些芝麻小理并不被通常的大道所涵盖。

活在大地边缘的这一村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大事,但并不因此活得小里小气。

当他们因一个鸡蛋亲戚为仇、邻居反目,为半截麻绳大打出手、刀叉伤人时,你能说他们心胸狭隘,不该为这些琐碎之事争斗计较吗?那你说他们该计较什么?坐在如此荒远的不为人知的村庄里分析世界局势,还是讨论股市涨跌问题?这些天下大事,哪件比牛啃了他们的庄稼这事更大?当张三为自家麦地先淌进水而甩开膀子堵渠拦坝时,你能说他的拦坝工程比三峡工程小,不伟大?他抢救的可是眼看旱死的一亩二分地的麦子啊,这麦子可是他一家五口的活命粮啊。

谁要在这时阻止他,没准他会操起铁锨和你拼命呢。

我在村里住久了,便掌握了这个村庄的很多秘密。

比如王家腌了几缸咸菜喂了几头驴,李家粮仓里还有几担麦子箱子里还有多少钱。

但要真正认识一个村庄很不容易,你得长久地、一生一世地潜伏在一个村庄里,全神贯注留心它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事。

这样到你快老的时候,才能勉强知道最基本的一点点。

在村里溜达一圈走掉的人,如果幸运的话,顶多能踩走一脚牛粪,除此他们能得到什么呢?那些季节中悠然成熟的麦子,并不为谁而熟,我们收回它们,我们并不是收获者。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读书笔记(通用)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读书笔记(通用)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读书笔记(通用)刘亮程,生活在某某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沙湾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就是这样听起来十分贫瘠的地方,孕育了这样一个与众不同,充满人情味的作家。

说到人情味,有的人不懂,到底什么是人情味?我说,人情味不是客套的寒暄,不是卖弄的慰问,而是一个人真正的性格人性美。

人情味不仅仅是对人的情有味,觉得与动植物交好的人更有人情味,这种人,有爱心,有情趣,有风格,有种由内而外散发的香味,很美哪~你看,他写狗,他写猫,他写驴,甚至是一株小小草,他也能全面的看待,就像看待一个人那样,就像看待自己的朋友,你的缺点,你的好,你的癖好,你的事,我都记得,统统记得,一清二楚。

如果有这样一个院子的主人,我也愿做那个小小草,就算被风沙吹散了生命也无所谓,你是那样了解我,懂得我,以至于我流下了泪。

你一言把我看透,你一点点的说出我的心事,你更对我说你的苍凉,是一个人的村庄的寂寞,我愿意陪伴你一辈子那~现在浪漫也说了,人情味也结了,而关于孤独苍凉的问题,我还没有说。

《第三辑家园荒芜》中,家园荒芜例外,时间,又是时间,不仅把这人事,更把这变迁中的景致也摧毁有人常说,因为改变,所以怀念。

这句话用在这里在确切不过了。

“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

”当“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某某某匹马去闯荡生活”的时候,昔日的黄沙梁没有变成想象中的样子,却是荒芜了,它比兴旺和繁荣都要“更强大,也更深远地浸透在生活中、灵魂中”。

所以,“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故而,这苍凉,当时时间匆匆流失的苍凉,是一个旅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只有这经过时间磨砺的孤独才如此真实而感人,如此令人沉静,我们会想,谁没有这一个人的村庄呢,我们是村庄中的一员过客,再浪漫也有离开的一天,心底的苍凉,才是自己最能理解的。

刘亮程被誉为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一个人的村庄》其实在其中一种程度上是乡土小说和散文诗的结合。

刘亮程《我改变的事物》阅读训练及答案

刘亮程《我改变的事物》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改变的事物刘亮程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

我不喜欢在路上溜达,那个时候每条路都有一个明确去处,而我是个毫无目的的人,不希望路把我带到我不情愿的地方。

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

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

①我也胡乱地生活着,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

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不跟我交手,等我老了没力气时又一件接一件来到生活中,欺负一个老掉的人。

这也许就是命运。

有时,我会花一晌午工夫,把一个跟我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辜地挖一个大坑。

我只是不想让一把好锨在我肩上白白生锈。

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

当然,在我使唤坏好几把铁锨后,也会想到村里老掉的一些人,没见他们干出啥大事便把自己使唤成这副样子,腰也弯了,骨头也散架了。

几年后当我再经过这片荒地,就会发现我劳动过的地上有了些变化,以往长在土包上的杂草下来了,和平地上的草挤在一起,再显不出谁高谁低。

而我挖的那个大坑里,深陷着一窝子墨绿。

这时我内心的激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

就因为那么几锨,这片荒野的一个部位发生变化了,每个夏天都落到土包上的雨,从此再找不到这个土包。

每个冬天也会有一些雪花迟落地一会儿——我挖的这个坑增大了天空和大地间的距离。

对于跑过这片荒野的一头驴来说,这点变化算不了什么,它在荒野上随便撒泡尿也会冲出一个不小的坑来。

而对于世代生存在这里的一只小虫,这点变化可谓地覆天翻,有些小虫一辈子都走不了几米,在它的领地随便挖走一锨土,它都会永远迷失。

一次,我经过沙沟梁,见一棵斜长的胡杨树,有碗口那么粗吧,我想它已经歪着身子活了五六年了。

我找了根草绳,拴在邻近的一棵榆树上,费了很大劲把这棵树拉直。

干完这件事我就走了。

2024年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年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年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按照《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及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简单来说,除了海洋,浅海和陆地上的水域都是湿地。

我国是湿地大国。

自2014年起,我国启动了重点省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对分布面积较大的内蒙古、四川等11个省份泥炭沼泽进行碳库调查,目前已完成6个省份的调查试点工作。

201 6年,原国家林业局制定了《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16 - 2020)》,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计划和行动,转化为具体的保护措施,把“保持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纳入了行动总体目标中。

如今,我国已进入从“抢救性保护湿地”到“全面保护湿地”的新征程,从国家到地方,湿地保护的力度在不断加强。

在近20年的时间里,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经历了三次改革,而我国的湿地保护也在这20年中不断推进加强。

(摘编自水波《湿地,人类健康的未来》)材料二: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这一天,后来也被定为世界湿地日。

今年湿地日主题为“湿地应对气候变化”,聚焦于湿地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并指出气候异常变化已实实在在地发生,人类正面临着巨大危险。

湿地拥有卓越的碳汇能力,是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是气候变化的“缓冲器”。

刘亮程《文学——从家乡到故乡》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文学——从家乡到故乡》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从家乡到故乡刘亮程作家写作,和平常人生活一样,是需要有一个家乡的。

你出生时,有一个地方用她的阳光、空气、水、人声、风声、鸟语以及鸡鸣狗吠迎接了你,这就是你进入世界的第一站——家乡,你最初认识的世界是家乡的样子。

家乡用她的气息造就了你,使你以后无法再成为别的地方的人。

家乡给了你一些难以改变的东西:长相、口音、口味,看人看事物的眼神、走路架势、笑和哭的表情等等。

家乡用她给你的这些使你区别于别处的人。

家乡住着我们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婆外公,住着和我们一起长大留有共同记忆的一代,住着那些看着你长大你看着他们变老直到死去的一两代人,还有你从未谋面、只是在家谱和祖坟的基碑上留下名字的先人们。

家乡是那个完整保留你祖先记忆,和你人生初年记忆的地方,是祖先的基地和你的出生地。

在你之前,无数的先人死在家乡,安睡在家乡,您在厚厚的尘土里醒来,在代复一代的时空交替中,你的时间到来了。

家乡把祖先享用过的阳光雨露、白天黑夜、春夏秋冬交给您,把土地和土地上的丰收与亏欠交给你,把爱欲生养交给你,把她能给予的幸福和安宁交給你,也把所有的苦难和背痛交給您。

许多作家在写自己的家乡,或从家乡启程开始文学写作,我也一样,从最早的《一个人的村庄》中那个叫黄沙梁的小村庄,到《在新疆》中的新疆都是我的家乡。

我们都有一个大地上的家乡和身体心灵里的故乡,优秀的文学具有故乡意义。

家乡是地理和文化的,故乡是心灵和精神的。

家乡存在于土地,故乡隐藏在心灵。

家乡是一个地址,一个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名字的地方。

故乡在身体里,一个远走他乡的人,身体里装满了故乡。

我可以离开家乡,但故乡从未离开过我。

故乡在心灵里,也就是说,当我离开家乡,我的身体就是我全部的故乡。

文学写作,就是一场从家乡出发,最终抵达故乡的漫长旅程。

有的作家一生在写自己的家乡,他的家乡最终没有上升为故乡。

优秀的文学都具有故乡意义,那些我们阅读过、影响过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文学作品,都是把一个文字中的故乡留在我们心中。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高考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高考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汽车工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动力系统里传统发动机和变速箱处于主导地位,多年来发展一直比较稳定,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近两年行业里很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新四化,包括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

新四化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首当其冲就是动力系统,因为新四化首先是电动化,关系到所谓能源革命的问题。

新四化的出现对整个动力系统的影响非常巨大。

传统动力面临了很大挑战,但是从行业发展历史来看,传统动力系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现在汽车行业的基本共识是,在较长时间段里,多元化的动力系统会共存,发动机和变速箱等传统动力系统还是会被认为是汽车领域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动力系统。

新能源的动力系统里面也分两部分,从国家定义的角度来讲,一部分是纯电动,另一部分是插电强混,插电强混中也有内燃机,也有电动机。

就纯电动而言,这块在我国发展非常快速。

因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在全球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压力。

一方面能源被大量消耗,石油需要大量进口;另一方面就是对环境有很大影响。

所以我们国家有很大的决心来发展新能源的动力系统。

从更长期来看,现在很多主机厂都在投资研发燃料电池,也就是氢能源,因为氢能源目前也被认为是终极能源,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在新四化这样一个大变革环境下,动力系统将会多元化发展。

因此也需要我们提早布局:一要持续提升传统动力系统的效率,来支撑我们目前作为汽车行业基础的传统动力系统;二要不断发展电动化,包括混动和纯电动:三要提早布局燃料电池氢能源动力系统。

(摘编自《未来汽车动力系统:多元化技术和动力系统并存是大趋势——对上汽集团乘用车技术中心总监、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徐政专访》)材料二:(摘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水平分析及展望》)材料三: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的投诉也是络绎不绝。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密12小说文本阅读(人物形象和情节)(分层训练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密12小说文本阅读(人物形象和情节)(分层训练

备战2024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解密12论述类文本阅读A基础训练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生沈从文北京城什刹海南头,煤灰土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

这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

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把那双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

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来了一个人,把花条子衬衣下角长长的拖着,作成北京城大学生特有的样子。

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便微笑着,以为帮场的“福星”来了,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地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

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

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

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

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

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忧郁地笑了,而且远远的另一方,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形,就被这情形引起了好奇兴味,第二个人跑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的名字
刘亮程
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

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

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

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

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

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

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

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

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

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

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

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

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

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你们叫小名。

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

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

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

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

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

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

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

冯三两个字飘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

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

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

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

很久,没有人答应。

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地没关系了。

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

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

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

谁不想富贵呀。

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

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

你想想,我们能叫你得财吗。

你看刘榆木,谁叫过他的小名。

他的名字不惹人。

一个榆木疙瘩,谁都不眼馋。

还有王木叉,为啥人家不叫王铁叉,木叉柔和,不伤人。

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

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

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

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

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

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

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

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

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

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

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

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

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

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地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

(节选自《虚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虚幻”等词语。

B.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兄弟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

C.冯三父子取名为“富贵”“得财”,却不被村民认可,是因为村民不愿冯家独得富贵。

D.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直接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

8. 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分)
9. 有人称这部作品为“散文化小说”,请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6分)
阅读答案:
7.B(B原文说“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是说没有几个人会被别人叫他们大名,并非“榆木”“铁叉”等名字不正经。


8.①从俗/从众心理。

村里人都习惯叫别人小名,不叫别人户口簿上的正式名字,这是一种惯性,体现了村民从俗/从众的心理。

②狭隘自私心理。

冯三大名冯德财,村民害怕村里财富都被冯家得去而自己受穷,提防、戒备不叫冯三的大名,这是一种狭隘自私的心理。

③封闭的心理。

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在村子里生活一辈子,计较着村里的财富被别人得去,从没有想过走出去创造财富或者把村外的财富引进来。

④冷漠的心理。

冯三渴望名字被“擦亮”,自己可以“大大方方”做人,村里人根本不理睬,不会彼此呼唤,互相擦亮,是一种冷漠的心理。

(6分,每条2分)
9.①淡化情节。

小说只有冯七大摆酒席,冯三自叫大名,王五爷细说原因等生活片段的叙写,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链。

②虚化人物。

小说主要人物是冯三,但缺少个性化的特征,除了大名叫冯得财外,与村中其他人并没有大不同。

③营造意境。

摆脱对人物生活现实的叙写,着力于对风土习俗的描绘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

④抒情性味浓。

小说语言叙事性弱化,多人物心理描写和作家直接的议论,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6分,每条2分,答对任意3条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