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考研笔记

合集下载

333教育综合背诵笔记

333教育综合背诵笔记

333教育综合冲刺背诵笔记目录目录 (1)第一篇:《教育学》 (3)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3)第二章教育的概念 (3)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3)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3)第五章教育目的 (4)第六章教育制度 (5)第七章课程 (7)第八章教学(上) (8)第九章教学(下) (9)第十章德育 (11)第十一章班主任 (12)第十二章教师 (12)第十三章学校管理 (13)第二篇:《教育心理学》 (14)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4)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14)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 (16)第四章学习动机 (18)第五章知识的学习 (20)第六章技能的形成 (20)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20)第八章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21)第三篇:《中国教育史》 (24)第一章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24)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24)第三章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28)第四章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 (29)第五章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30)第六章早起启蒙教育思想 (32)第七章中国近代教育的转折 (32)第八章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34)第九章近代教育体制的完备 (34)第十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建设 (36)第十一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 (36)第十二章现代教育家的探索 (36)第四篇:《外国教育史》 (39)第一章古希腊的教育 (39)第二章古罗马的教育 (39)第三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39)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41)第五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教育的发展 (41)第六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43)第一篇:《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活动。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资料——教育学原理

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资料——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4)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④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5.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②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③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④教育理论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教育学:代表人物乌里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学研究要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②教育制度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和行政人员疏离的主要原因;③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求要做制度分析;④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做显性的分析,也要对隐形的教育制度作分析;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1)教育活动的结构①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②受教育者,是指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③教育中介系统,是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的统一;(2)教育系统的结构。

教育综合333重点知识梳理

教育综合333重点知识梳理

教育综合333重点知识梳理教育学综合333一共由四本书组成。

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学原理。

其中考察分数分布依次为:30分、30分、30分、60分。

根据分数分布可推出每本书中重点的多寡,可知教育学原理重点是最多得,另外三本书重点势均力敌。

那么从整体上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呢?一条线【时间线索(适用中外教史的学习)、逻辑线索(适合于所有科目的学习。

宏观与微观、顺承关系。

适合于所有科目;如教学流程:教育总目的----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兼顾教学环境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课堂在线检测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评价-------充分运用课后学习资源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一、两个统一【中外教史从时间上看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统一;有些内容同样具有一定程度的统一(中国古代官学与私学的统一;课程改革中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统一)】二、三个角度【适用于:中外教史。

教育家的思想史、国家教育制度史、教育实践史。

】三、四个哲学思维【适用于所有科目,但更适用于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原理。

1.内外部(主客观)思维;2.宏伟与微观思维;3.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思维;4关系思维:相互独立,缺一不可。

相互联系,不容分割。

相互促进,交互发展。

相互制约,协同进步。

】我们先从整体上来看教育学综合333整体框架。

一、中教史(一条线时间线索;两个统一;三个角度;四个哲学思维)第一章:西周官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时间线索:西周官学制度:公元前900多年)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逝世于公元前479年)第三章: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模式的形成(汉代)第四章: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第五章: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宋明)第六章:早期启蒙教育思想(明末清初)第七章: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主要为清末洋务运动)第八章: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主要为清末维新运动与清末教育改革)第九章: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民国初年)第十章: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国民党统治下的教育)第十一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我党领导的教育)第十二章:现代教育家的探索(主要是贯穿民国时期教育)二、外教史(将与中教史结合理解)第一章:古希腊的教育(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出生。

333教育综合之教育学原理

333教育综合之教育学原理

333教育综合内容整理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第二章教育的概念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五章教育的目的第六章教育制度第七章课程第八章教学(上)第九章教学(下)第十章德育第十一章班主任第十二章教师第十三章学校管理第一章教育学的概述一、研究对象与任务1.研究对象(名词解释):教育学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2.研究任务(简答):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3.教育学(名词解释):①教育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教育的学问,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对象,但又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③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的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④学习教育学,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念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那种认为不学教育学也能教书和做好教育工作的想法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工作质量。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阶段(看书了解即可,不用背)三、几种教育学(第1、3种重点背,2、4、5简单看)1.实验教育学(重点背):①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1901年,德国教育家梅伊曼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称为“实验教育学”。

1907年教育家拉伊又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系统地阐述实验教育思想。

②基本观点: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第三,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第四,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分依据。

333教育综合-教育原理(第六章)

333教育综合-教育原理(第六章)
第一编333教育综合复习重点-教育学原理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学老师张思勤
12/20/2012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12/20/2012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 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 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 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社会制度相类 似的性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客观性。 (二)规范性。 (三)历史性。 (四)强制性。
12/20/2012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 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1、原始社会 2、在古代阶级社会之初 3、现代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不断地发展。
12/20/2012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12/20/2012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 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 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 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20/201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 类型: 一是双轨学制; 二是单轨学制; 三是分支型学制。 原来的西欧学制属双轨学制,美国学制属单轨学制,苏 联学制则是分支型学制。
(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二)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四)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333教育综合考研复习笔记要点汇总

333教育综合考研复习笔记要点汇总
十四、教学设计
十五、班级管理
十六、教师与学生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的重要因素教育的政治功能通过传递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使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和完善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生政治建设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333教育综合考研笔记汇总
一、 教育学发展阶段
二、教育本质的观点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四、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对教育的关系
五、教育如何契合现代社会发展
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础因素
1.主要包括
七、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的关系
八、教育目的
、制度
十一、课程
十二、学生学业评价
十三、品德评价

333教育综合重要知识点

333教育综合重要知识点

教育学重要知识点: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教育学: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来指导教育实践,是一门理论指导性学科。

2、实验教育学:P3、或P99、P247(1)时间、地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2)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梅伊曼和拉伊(3)基本观点: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学③教育实验三个阶段假设—进行实验---验证④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不同场所不同⑤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发展。

-(4)评价;①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范式,近百年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②有其局限,夸大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有效性,走上了唯科学主义迷途3、文化教育学:(1)时间:19世纪末德国(2)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3)主张:①认识文化的存在②教育过程是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方法理解与解释④教育目的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化,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途径是陶冶和唤醒,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4)评价:①文化教育深刻的影响着20世纪德国乃至世界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目的及师生关系、教育学性质给人以很大的启发②不足之处在于思辨气息很浓,限制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

4、实用主义教育学:(1)时间、地点:P4或P186(2)代表人物:(3)主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地增长---③学校是-一个雏形社会--④-课程组织--应以-学生为中心-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4)评价:①---对赫尔巴特进行了批判,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都产生极大影响----②不足之处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第二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P10或P10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考研333教育综合知识点速记口诀

考研333教育综合知识点速记口诀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雅各布,系统脱敏沃尔帕,理性情绪治疗法,艾里斯步骤ABCDE。

学习动机理论:需要层次马洛斯,成就动机阿特金,成败归因是韦纳,自我效能班杜拉。

教师领导方式类,行动研究属勒温。

教师成长三阶段,都源自福勒布朗。

波斯教师成长式,特韦尔训练教学,巴奇教学四反思,伯利教展五阶段。

《教育学》科举制度始隋唐,科举考试依四书。

生物起源利托尔,心理起源有孟禄。

精神分析弗洛伊,还有动机压抑论。

埃拉斯首用班级,斯宾课程倡导者。

绅士教育白板说,教育漫话属洛克。

教育心理教育学,教育心理桑代克,杜威专长教育学,赫尔巴特教心学。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共同要素迁移论,痕迹衰退遗忘论,现代教心奠基人。

实用主义属杜威,儿童中心主义论,教育无目的杜威,现代教育代言人。

泛智教育源夸美,首用班级授课制,首先提普及教育,强调教育自然性。

大教学论夸美钮,标志教育学独立。

赫尔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学具有教育性,教育学教授纲要。

认知结构学习论,发现教学和学习,课程改革大运动,课程结构布鲁纳。

身心发展内发论,孟子人性本善论,基因复制威尔逊,成熟机制格塞阿诺。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福禄卢梭泰洛奇。

教学目标分类法,掌握学习布卢姆。

操作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斯金纳。

发生认知皮亚杰,最近发展维果斯,人格发展埃里克,人力资本舒尔茨。

幼禽随母劳伦兹,家庭三教鲍姆宁,完形顿悟说苛勒,耶克多德倒U线。

社会知觉布鲁纳,实验教育梅伊曼,范例教学根舍因,教师反思源科顿,量杯实验陆钦斯,标准参照戈莱塞。

比率智商斯比纳,离差智商韦克斯。

他律自律皮亚杰,皮翁效应罗森尔。

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的理想国。

阿里士多政治学,法国卢梭爱弥尔。

教学机器发明人,程序教学创始人,个别教学普莱西。

学习条件有分类,学习层次与结果,联结学习的理论,信息加工论加涅。

强调教育的自然性的教育学家:阿里士多德---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夸美纽斯---《大教学楼》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

教育类考研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考研知识点串烧——科举制

教育类考研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考研知识点串烧——科举制

科举制一、隋朝科举(产生)(一)性质:自愿报考,逐级考试,按成绩选拔(二)发展:①产生:隋炀帝: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②隋朝产生的原因:统一国家对于官吏的需求,需要大量人才官吏;庶族阶层的兴起;九品中正制不适应社会大发展;西魏已经出现了不凭门第的选士方式。

③唐朝科举制的发展:唐太宗:拓展中额,数量、质量规定;唐高宗:《孝经》《论语》;武则天:武举、殿试、糊名制。

(三)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1)考试程序1.考生来源:一是“生徒”,即当时在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上学的在校生;二是“乡贡”,即不在学校上学的社会知识青年。

2.考试时间:每年仲冬开始(农历十一月)。

3.考试程序:乡试——省试——吏部试(2)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为两类,即每年定期举行的常科和皇帝根据需要下诏举行的制科。

制科科目数量难以确计,招收各种非常之才。

常科中常设的科目有六种,即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科。

秀才科:考方略策(计谋策略)五道题,依文理通顺透彻程度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等录取,隋唐时代均以秀才科为最高,所以被录取也最难。

进士科:唐初仅考时务策五道,后增加考试帖经和杂文。

唐中叶后又增考诗赋以代杂文,并重视诗赋的考试,往往帖经不合格的,如果诗赋考得好也可以录取。

明经科:又可细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

明经科就是考以上儒经,方式分帖经、墨义、时务策与口试等。

明法科:即法律科,主要考律、令,试考生对朝廷刑法和国家组织制度的了解程度。

考生主要来自律学的学生和州县的乡贡,录取人数很少。

明算科:即算术科,着重考核算术,要求详明术理。

经常举行并为人们所重视的是明经和进士两科。

(3)考试方法经常采用的考试方法,主要有帖经、墨义、策问、诗赋等。

间或还采用口试。

帖经:即将经书上某列帖上三个字,要求将所帖的三个字填写出来,这和现在流行的“填空”有些类似。

帖经是唐代科举考试中重要方法之一。

墨义:是一种简单地对经义的问答,只要熟读经文和注疏就能回答,主要考察记忆力。

徐影教育综合考研333框架笔记

徐影教育综合考研333框架笔记

内容摘要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等方面,帮助考生掌 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在教育史部分,本书从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个角度出发,梳理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教 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实践等方面的内容。考生通过学习本书,可以全面了解中外教育的历史 演变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考生深入理解知识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本书还附带了近几年的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为考生提供了宝贵的复习资料。 《徐影教育综合考研333框架笔记》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籍,对于参加教育综合考研的考生 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本书的复习,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提高应试能力,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包括身体、 心理、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活动,它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密切相 关。因此,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
这些摘录展示了《徐影教育综合考研333框架笔记》一书的精炼和概括性,为 考生提供了清晰的教育学概念和理论框架,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育 学知识。
“教育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具体材料。 教育内容应该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同时又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认 知规律。”
“教育的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手段,包括教学、实习、实践等多种形式。 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教育的评价是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检验教育目标是否实现的 重要手段。教育的评价应该全面、客观、科学,同时又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实 际情况。”

考研教育综合333lucky笔记高清版

考研教育综合333lucky笔记高清版

333教育综合笔记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笔记使用说明【1】教育学原理相对于其他三科目来说,理论性较强,但与教育现状联系紧密。

教育原理与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部分都有相通之处。

建议复习要把握整体框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背诵。

考试中很多大学会结合生活中教育实际(现状)出分析题,或扩展性的自我发挥类题目。

这类提高题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关注新闻与教育发展。

笔记中有复习框架,复习注意小贴士,以及知识点记忆表格等,方便大家理解、记忆。

【2】蓝色荧光橙色字代表重点,是很多学校333教育综合常考的知识点,重点内容下面主干的语句、关键词、关键句用橙色加黑字体突出,这是必须背熟练的内容。

【3】树形图中打V代表历年各校考过的真题,知识点后用红色详细标注了各个学校考过的真题,例如:17北京名,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名词解释;17北京简,代表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简答等,17北京论,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论述题。

以此类推。

【4】有超纲内容补充,这要结合自己报考学校历年333教育综合的真题来看,如果你报考的学校真题中有超纲内容,补充的超纲内容最好要看看或者相应的内容要记忆背诵。

从总结2010到2017年各校333教育综合200多套的真题来看,大多数学校出题很循规蹈矩,不出超纲内容,那么,对于自己报考学校不出超纲内容的,只需要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就可以,超纲的内容可以不看。

笔记中,超纲内容已用斜体来标注,便于分辨。

【5】建议前5遍复习,不管重点、非重点,大纲内要求的所有知识点都要看,以防学校出偏题,之后几遍复习,可以重点内容重点背(后面标注考过的真题越多说明越重要),历年各校333真题从未考过的就不要看了。

另外,注意自己报考学校每年333的真题,每题都要背得非常熟练,很多学校都会有考过的真题再次出现!!!【6】对于有的学校喜欢出选择题(如华中师大、南师大),辨析题(山东师大),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小的知识点,例如:出现“第一”、“最早”、“标志”等知识点要注意一下。

333教育综合lucky学姐笔记

333教育综合lucky学姐笔记

333教育综合lucky学姐笔记1、笔记整理要有条理性,逻辑性,知识点要完善丰富,清晰呈现。

(1)每章根据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又称树形图,框架图和逻辑图),这样可以帮助后期的复习和巩固,后期复习的时候可以根据每章的知识框架树形图来回忆相关知识点,这样也可以测试自己复习程度,查漏补缺。

比如说大扩号里面有小括号,可以很清楚的展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性的这样的笔记。

所以,我希望大家的笔记是框架,以及框架之下细化到具体的词汇的一个相应的笔记就可以了,然后再一步一步的慢慢的细化。

(2)真题里面以什么样题型出这个知识点,怎么样提问这个知识点,在知识点后面都要作相应的补充,这样可以知道每个知识点可以出的什么题型,可以针对性的复习。

例如:这个知识点真题中经常出名词解释,那么复习准备的,整理笔记的时候,就按照名词解释来整理。

如果真题中经常出的是简答论述题,整理的时候就根据简答论述题型来整理。

每个答案要罗列清晰,1、2、3,4点写清楚。

(3)在知识点后面补充上真题如何提问该知识点,可以避免题目出现而不知道回答哪个知识点的尴尬。

每个知识点总结不能只是主干的几句话,需要参考大纲指南或凯程的解析作相应的内容补充,针对答题,毕竟是应试考试。

这里要提醒一下,大纲指南中有的知识点不是很全,有很多学校常考的知识点只有主干的几句话,例如:教育学原理中第四章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大纲指南中只有:生产力,社会经济制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这3个方面主干的几句话。

而这个知识点却是很多学校喜欢考简答论述题,如果知识按照大纲指南中这简单主干几句话来回答的话,肯定是不行的,得不了高分,所以对于这样的内容一定要参考其他的解析,例如:凯程的应试解析,作知识点的补充,让答案更全面丰富与完善,针对考试答题。

2、自己报考学校历年333真题以及其他各校333真题的充分利用,帮助寻找重点。

(1)我当时是用荧光笔来标注代表各个学校常考的重点,这里的重点是根据各个学校333真题出现频率来总结的,出现频率高的就是重点,这个可以在相应的知识点后面详细标注各个学校的333真题,哪个学校,哪一年出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这样就很容易看出来,哪里是重点,哪个知识点是学校常考的。

333教育学原理背诵重点

333教育学原理背诵重点

333教育学原理背诵重点一、教育与教育学1.名词解释●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元教育学●教育●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生物起源说●劳动起源说2.论述●简述教育的要素及相互关系●论述现代教育的特征二、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关系1.名词解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先行●内发论●外铄论2.论述●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简述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及其意义●论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及二者的关系●简述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简述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学意义●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简述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简述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三、教育目的、制度1.名词解释●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培养目标●素质教育●教育制度●学制●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学制●义务教育2.论述●简述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简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论述在确立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时要考虑的问题——个人、社会本位论●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论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简述我国学制确立的依据●简述学制的类型●论述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如何在我国推动终身教育理念的实践四、课程1.名词解释●课程●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科课程——分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隐性课程●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2.论述●简述课程的多样化与一元化的问题●简述泰勒原理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简述组织课程内容时应该处理好哪些关系●论述当前我国所倡导的新型的课程改革有哪些贡献●简述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简述核心素养五、教学1.名词解释●教学●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范例教学模式●直观性原则●启发式原则●讲授法●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分组教学●走班制2.论述●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论述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原则,举例简述及各自的要求●论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方向●简述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六、德育、教师与学生1.名词解释●德育●陶冶●榜样示范●体谅模式●师生关系2.论述●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简述德育的方法●简述德育的途径●论述当前我国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简述学生观(如何正确看待学生)●简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333教育综合高分经典笔记

333教育综合高分经典笔记

333教育综合高分经典笔记第一篇:333教育综合高分经典笔记教育学考研完整笔记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教育学的任务(名解):教育学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学艺术和教育价值,并指导教学实践。

第二章教育质的规定性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受教育者: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的纽带,是教育活动内容和方式。

3、教育概念教育广义: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无论是系统的还是零碎的,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都是教育。

它包括在家庭里、学校中和社会上所受到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教育狭义(名解):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一定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受教育者进行学习,提高思想品德,掌握知识技能,增强身体素质,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还包括半日制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

义务教育(名解):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共性事业。

学校教育(名解):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教育教学理论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向预期质量规格发展的活动。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名解):一是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指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及其进化的过程。

二是把它与个体的发展联系起来,指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2、人的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一)顺序性(1)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2)如儿童心里发展,他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喜怒哀乐一般情绪发展到道德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

《教育学原理》笔记

《教育学原理》笔记

《教育学原理》笔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1.教育的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方式与内容)(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1.教育是上层建筑;2.教育是生产力;3.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4.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5.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6.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现代教育的特征:①教育和生活劳动发生密切联系;②教育的大众化、民主化和普及化;③班级授课成为主要的教育组织形式;④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的广泛使用;⑤教育形式多样化,并且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⑥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1.教育独立论:2.教育万能论(爱尔维修);3.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4.筛选假设理论(伯格、斯蒂格利茨);5.劳动力市场理论:(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三)教育的社会功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人口四、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1.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1)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单因素论有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等;二因素论是指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因素论是凯洛夫在《教育学》中所持的观点,包括遗传、环境和教育三方面;四因素论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心理;五因素论则是在四因素论基础上加上反馈因素;(2)内发论与外铄论:持内发论的多是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和成熟论者,如卢梭和格赛尔(同卵双生子爬梯试验);持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华生、荀子和洛克等;(3)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关注两者的相互作用与转化以及各自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①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学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具有可塑性;③其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的身心发展特点;④其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决定论(或先天决定论、血统论)代表人物是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等;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是华生;(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主要表现在促进个体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和个体价值的实现三方面;由自然人、生物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五、教育目的、培养目标(1)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1.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为卢梭、裴斯特洛齐,重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需要;社会本位论,亦称“国家本位论”,代表人物为柏拉图,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需要2.内在目的论和外在目的论:杜威提出;前者是教育本身的目的,后者是从外面强加给教育的目的;3.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活说:前者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后者则是杜威;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包括①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②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③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三)教育目的的确立的依据:1.社会依据; 2.人的依据:即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坚持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的统一,这是反映教育事业价值取向的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教育目的要求培养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发展,要求在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协调发展,这是对教育对象身上要形成的各种素质及其结构的规定;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这是教育目的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的部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规定了实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四)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具有初步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教育;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教育目的包含着四个层次①最高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②培养目标③课程目标④教学目标六、教育制度:其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1.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学制确立的依据:(1)社会依据①政治因素②经济因素③文化因素④人口因素⑤教育制度传统以及对国外教育制度积极的学习和借鉴等;(2)人的因素,即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我国单轨学制的传统(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等特征;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带来了教育的一系列变革,体现在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育方式等方面);七、课程(一)课程与课程理论1.课程的定义:①课程即教学科目;②课程即教学经验;③课程即文化再生产(鲍尔斯、金蒂斯);④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弗雷尔);⑤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讲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领悟的、实行的和经验的五类课程;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①大教学小课程论,其代表是苏联和我国教育者;②大课程小教学论,在北美比较普遍;事实上两者大同小异,课程和教学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教育综合笔记教育学原理

教育综合笔记教育学原理

第一编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1、教育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系统。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结构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的合逻辑的事实性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在这一意义上,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也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

人们在建构和参与教育活动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和对人生意义与社会理想的选择与追求作为出发点,形成教育价值观念,引领和规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

因此,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又是一门探讨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应然状态的学科。

诸多教育学流派的林立,是由于所持方法论立场和教育价值观念的不同所致。

4、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往往在于讨论教育活动系统的多种可能与价值选择、实然与应然、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地创造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5、教育是一种艺术。

教育者有自己的经历、经验、人生体验、教育风格,受教育者也是社会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有他们的现实基础和主观意愿、当下心态,而且他们的成长还要经过他们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努力。

这样,教育活动是充满灵性、情感、自由创造的活动。

在这一意义上,也可以说教育是一种艺术。

综上所述,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有多种选择,可以分别是教育规律或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艺术,也可以兼及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及其统一。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混杂在他们的哲学著作或政治著作、语言记录中。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
一、心理发展及其规律:心理发展的内涵√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1、皮亚杰认知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心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理
四、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1、社会性发展 发
2、亲社会行为√ 展
3、攻击行为 与
4、同伴关系 教
五、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1、认知风格(即认识方式、认知类型)√ 育
2、场依存性、场独立性
补充: 1、守恒√ 2、学生的认知差异有哪些表现?为此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3、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2
一、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心理发展的内涵(名词解释):①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 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② 心理发展反应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而稳定的系列变化过程, 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简答/论述) 1、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即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 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1)成熟:机体器官和系统的发育成熟水平直接影响着认知发展,是认知发展 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3)社会性经验:社会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文化的传递 (4)平衡过程: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发展的新建构 3、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觉运动阶段(0-2 岁):儿童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来获得经验,主要是凭 借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 (2)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能运用语言或较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 的事物。凭借这种表象思维,儿童能进行绘画、象征性的活动,尚未获得“守恒” 的概念。 (3)具体运用阶段(7-11 岁):依靠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 群集运算,但其思维不能离开具体思维的支持。出现“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儿童已摆脱对具体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 式进行,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和理解符号的意义。思维已接近成熟水平。 4、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了解儿童如何思考 (2)了解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 (3)提供活动和让儿童多参加社会活动 (4)创设最佳的难度:认知发展是通过认知不平衡来促进的,教师的主要任务 是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认知不平衡。 (二)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2011 年、2014 年北师大名词 解释) ①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 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 称为“最近发展区”,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其他 儿童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②维果茨基认为,弄清楚 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即最近发展区,将会大大提高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简答/论述) 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危机和冲突,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 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1、婴儿期(0-1.5 岁):本阶段的基本冲突是信任对怀疑。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 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考研333教育综合知识点速记口诀(可编辑修改word版)

考研333教育综合知识点速记口诀(可编辑修改word版)

开头来一段: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

斯金那的老鼠,班杜拉的宝宝。

苛勒的猩猩抓香蕉,托尔曼的白鼠走迷宫。

布鲁那:“我发现!”奥苏泊尔:“我接受!”加涅:“我把信息加工一下。

”建构主义者:“你和我建构的不一样!”正文:裴斯论教学方法,首提“教育心理学化”;卡普捷教育心理学,首部以教心学命名。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心奠基人。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的复演理论,发生认知皮亚杰,认知发展维果斯。

认知风格的差异: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差异威特金;辐合型与发散型, 三维智力吉尔福。

认知学习理论:格式顿悟完形说,托尔认知目的论,信息加工论加涅, 海德韦纳归因论。

现代认知布鲁纳,有意义学习奥苏泊。

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理论多,形成训练沃尔夫,相同要素桑代克, 经验类比有贾德, 关系转化格式塔,认知结构奥苏泊。

遗忘的理论:痕迹衰退遗忘论,里士多德桑代克;同化遗忘奥苏泊, 动机压抑弗洛伊。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雅各布,系统脱敏沃尔帕,理性情绪治疗法, 艾里斯步骤 ABCDE 。

学习动机理论:需要层次马洛斯,成就动机阿特金,成败归因是韦纳, 自我效能班杜拉。

教师领导方式类,行动研究属勒温。

教师成长三阶段, 都源自福勒布朗。

波斯教师成长式,特韦尔训练教学, 巴奇教学四反思,伯利教展五阶段。

科举制度始隋唐,科举考试依四书。

生物起源利托尔,心理起源有孟禄。

精神分析弗洛伊, 还有动机压抑论。

埃拉斯首用班级,斯宾课程倡导者。

绅士教育白板说,教育漫话属洛克。

教育心理教育学,教育心理桑代克,杜威专长教育学, 赫尔巴特教心学。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共同要素迁移论,痕迹衰退遗忘论,现代教心奠基人。

实用主义属杜威,儿童中心主义论,教育无目的杜威, 现代教育代言人。

泛智教育源夸美,首用班级授课制,首先提普及教育, 强调教育自然性。

大教学论夸美钮,标志教育学独立。

赫尔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学具有教育性, 教育学教授纲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一、 研究对象与任务 1、研究对象(名词解释):①教育学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
从而去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学科。②教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教育实践 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表现。教育 现象只有被人们关注、讨论、评说,被看做是“教育问题”时,才构成教 育学的研究对象。③教育问题具有生成性、社会性、价值性,其不等于教 育事实和教育现象,但教育问题必定以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为基础。④教 育规律就是教育内各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 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研究任务(简答):①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 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教 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②由于我们对规律的掌握要经历 认识规律、揭示规律、运用规律三个阶段,所以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及其价 值就体现为超越日常的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和实 践这三个方面。 3、教育学定义(名词解释):①教育学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 究,从而去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学科。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在于通过 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 律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产生与发展阶段(看书了解即可,不用背) 三、几种教育学(第 1、3 要重点背,2、4、5 简单背) 1、实验教育学(名词解释):①实验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欧美一些 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②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依曼和拉伊。③代表著作有梅依曼的《实 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④基本观点:第一,反对以赫尔 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 用于教育研究;第三,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第四,主张用实验、统 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 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⑤基本评价:第一,提倡定 量的研究方法,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第二,但忽视人的社会性,提倡 的实验科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文化教育学(名词解释):①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 19 世纪 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②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③文化教育学主张: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 历史;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是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 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 要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培养完整的人格。培 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④评价:文化教育学在教 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师生关系等方面给人以很大启发。但不足之处在 于,思辨气息很浓,对很多问题的论述带有很强的哲学色彩,过分夸大社 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 3、实用主义教育学(名词解释):①实用主义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兴 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②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③主张:第一,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第二章:教育的概念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五章:教育目的 第六章:教育制度 第七章:课程 第八、九章:教学(上、下) 第十章:德育 第十一章:班主任 第十二章:教师 第十三章:学校管理
2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研究对象与任务 1、研究对象 合在一起是定义√ 2、研究任务
二、教育学产生于发展阶段(了解即可,不用背) 1、萌芽阶段 教
2、独立阶段 育
3、科学教育学阶段 学
概 三、几种教育学 1、实验教育学(重点)√


2、文化教育学(非重点)
3、实用主义教育学(重点)
4、批判教育学(非重点)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非重点)
补充:1、教育学的意义√ 2、《普通教育学》 3、《民主主义与教育》
4
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第三,学校及社会;第 四,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第五,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 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第六,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④评价: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以 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 20 世纪整个教 育理论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忽 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4、批判教育学(名词解释):①批判教育学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是当前西 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②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鲍尔斯、金蒂 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尔迪尔。③主张: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 并非是促进社会公平与实现社会公正的途径和手段,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 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第二,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 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批判教 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 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及达到意识“解 放”的目的;第四,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 因此,教育理论研究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基本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 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第二,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第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的发 展。第四,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 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第五,在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其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 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第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 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四、 补充 1、教育学的意义(简答):①教育学的研究意义体现为超越日常的教育经验、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和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这三个方面。②学习教育学,有 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助于科学 育人;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2、《普通教育学》(名词解释):①《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代表作,发 表于 1806 年。这本书的发表标志着教育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②赫尔巴特 首次提出了教育学应该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观点,从而使教育学建立在科学 的理论基础之上。③他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将课堂教学划分为明了、 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即著名“形式阶段理论”。④他提出了多方面 兴趣学说,认为人具有多方面的兴趣,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多方面的兴 趣。⑤与此相联系,他设计了一套内容广泛的课程体系。⑥他首次提出“教 育性教学”的概念,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⑦此外,他还就 德育、学校管理、课程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3、《民主主义与教育》(名词解释):①《民主主义与教育》由杜威撰写与 1916 年,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②他的教育理论主要着意 解决三个重要问题:一是教育与社会的脱离;二是教育与儿童的脱离;三 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③基于此,该书主要阐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 的、课程与教材、思维与教学、道德教育等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