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电子功能材料及元器件教学大纲
![电子功能材料及元器件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26bfdb2ee06eff9aff80737.png)
《电子功能材料及元器件》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7151038课程名称:电子功能材料及元器件英文名称:Electronic 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Devices开课学期:第二学期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课程类型:专业必选课开课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选修)选用教材:《电子功能材料及元器件》主要参考书:1.康昌鹤等编:《气、湿敏感材料及应用》,科学出版社,1988年。
2.周东祥等编:《半导体陶瓷及其应用》,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
执笔人:全宝富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微电子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敏感功能材料、光电材料的基本性质、制备技术及各种敏感器件和典型光电器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等专业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讲授50学时,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
每章留有一定数量的作业题,以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每周留有3-4道作业题,最后通过闭卷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还设有5-6个实验题目,有粉体材料和薄膜材料制备、敏感元件制作及特性测量等内容。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电子功能材料概述(9学时)第一节概述一.绪论:课程内容框架、作用二.功能材料的分类(例子)第二节形状记忆合金一.马氏体相变和形状记忆效应二.形状记忆原理三.温度变化对形状记忆合金电导的影响第三节超导材料一.超导体的主要特征二.超导机理(BCS理论)三.超导材料简介四.超导应用简介第四节半导体超晶格材料一.超晶格材料的分类二.超晶格的主要特征三.应变超晶格材料四.超晶格材料简介第五节电子功能陶瓷一.介电陶瓷(性质、类型、应用)二.压电陶瓷(压电效应、产生机制)三.铁电材料(性质、相变)四.半导体陶瓷(热、光、气、湿敏…)第二章化合物晶体的缺陷化学基础(7学时)第一节缺陷化学的表述方法一.Kroger-Vink表示法二.化合物(MX)晶体中的点缺陷反应第二节晶体(MX)中缺陷的平衡一.处理MX晶体中点缺陷的方法步骤二.满足化学计量比的MO晶体中缺陷的平衡三.非化学计量比的MO晶体中缺陷的平衡四.接近化学计量比的MO晶体中缺陷的平衡第三节杂质对氧化物晶体中缺陷平衡的影响一.氧化物晶体中杂质的形态及电性质二.杂质对满足化学计量比的氧化物中缺陷平衡的影响三.非化学计量比晶体中杂质对缺陷平衡的影响第四节晶体中点缺陷的扩散与分布一.扩散基本定律二.点缺陷的扩散机制三.缺陷平衡动力学及分布第三章热敏陶瓷及热敏元件(5学时)第一节热敏电阻一.BaTiO3的PTC效应二.PTC效应的理论分析三.NTC热敏电阻(晶体结构、机理)第二节热电偶一.热电效应二.接触电势三.温差电势四.热电偶第四章半导体气体敏感元件(8学时)第一节气敏元件概述一.气敏元件的应用二.气敏元件的特点三.气敏元件的种类第二节气敏元件的基本结构及特性一.气敏元件的基本结构二.气敏元件的基本特性第三节表面电导型气敏元件的工作原理一.常用的气敏材料(SnO2、ZnO、WO3)二.表面电导型气敏元件的工作原理第四节体电导型气敏元件的工作原理一.氧化铁的几种形态二.体电导型气敏元件的工作原理第五节气敏元件的制作工艺一.气敏材料的制备二.气敏元件的制作三.气敏元件的掺杂改性第六节离子导电型氧敏器件一.ZrO2的基本性质二.ZrO2氧敏器件工作原理三.氧敏器件的应用第五章湿度敏感器件(4学时)第一节概述一.湿度测量的意义二.湿度的表征三.湿度的测量方法第二节湿敏器件的基本特性一.感湿特性曲线二.湿滞回差三.湿度温度特性第三节陶瓷湿度敏感器件一.湿敏器件的结构二.陶瓷湿敏器件的工作原理三.实例(MgCr2O4-TiO2)第四节有机高分子湿敏器件一.高分子湿敏器件的感湿机理二.实例(聚苯乙烯磺酸锂湿敏器件)三.高分子电容式湿敏器件第六章光敏及光电器件(8学时)第一节概述一.光敏及光电器件的应用二.光敏及光电器件的基础及内涵第二节半导体中光的吸收及光电效应一.半导体中光的吸收二.光电效应第三节光电导型光敏器件一.光电导型光敏器件的工作原理二.PbS多晶光敏器件三.CdS光敏器件第四节光伏效应型光敏器件一.硅光敏二极管的基本结构二.硅光敏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三.硅光敏二极管的特性第五节半导体激光器一.自发辐射与受激辐射二.半导体激光器产生条件三.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四.激光器对材料的要求五.激光器的主要特性第七章光纤及光纤传感器(5学时)第一节光导纤维及其特性一.光纤的基本结构及类型二.光在光纤中的传播与损耗第二节光纤材料及制备一.光纤材料二.石英光纤的制备方法三.其他光纤第三节光的调制与解调一.光强调制与解调二.偏振调制与解调三.相位调制与解调第四节光纤传感器实例一.光强调制型压力传感器二.相位调制型温度传感器三.偏振调制型电流传感器第八章压力传感器(1.5学时)第一节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一.压阻效应二.压力传感器的理论分析第二节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及制作一.基本结构二.制作要点第九章磁敏传感器件(0.5学时)第一节半导体磁阻器件一.半导体的磁阻效应二.硅磁敏二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四.考核方式: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64203c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1.png)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516课程中文名称: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测试技术课程英文名称:MeasurementTechniquesforE1ectronicMateria1sandDevices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数:3学分课程学时数:48学时授课对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大学物理、半导体物理学、电子材料、电子陶瓷工艺原理与技术一、课程简介介绍了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特别电子陶瓷与器件基本电参数的测试方法、原理以及提高测量准确度的途径,同时介绍了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方法。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误差理论和实验数据处理基础主要教学内容:(1)、测量的基本概念;(2)、随机误差基本理论和处理方法;(3)、系统误差的发现和消除方法;(4)、误差的合成与分配。
教学要求:理解测量和测量误差的概念,了解系统误差的判别及消除方法,理解测量的方法,掌握误差的合成与分配。
重点:随机误差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难点:误差的合成与分配。
第二章电阻器的电阻率测量主要教学内容:(1)、电阻与电阻率的基本概念;(2)、电阻与电阻率的测量;(3)、测量技术的考虑与提高准确度的途径;(4)、电阻器等效参数的测量。
教学要求:了解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的分类方法,理解分压式测量原理,掌握电阻式电桥电路的分析,掌握高阻抗测试技术。
重点:分压式测量原理,电阻式电桥电路。
难点:高阻的测量。
第三章电容元件参数的测量主要教学内容:(1)、电容器的基本参数;(2)、西林电桥;(3)、双T电桥;(4)、谐振法;(5)、高频测试技术。
教学要求:了解电容器的三个基本参数,了解三种电极系统的作用,理解双T电桥的分析方法,掌握西林电桥的不同结构,掌握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区别,并熟记其计算公式。
重点:西林电桥;谐振法难点:双T电桥,高频测试技术第四章敏感元器件参数的测量主要教学内容:(1)、热敏电阻器特性参数的测量;(2)、湿敏电阻器特性参数的测量;(3)、气敏元件特性参数的测量;(4)、压敏电阻器特性参数的测量;(5)、力敏电阻器特性参数的测量;(6)、磁敏电阻器特性参数的测量;(7)、光敏电阻器特性参数的测量。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6d2434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1.png)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大纲一、绪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设计本专业教学大纲,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满足社会对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设备和仪器的使用;2.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3.团队合作:能够在团队中协作完成项目,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4.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规范意识,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
三、课程设置本专业教学大纲分为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两个部分。
1.核心课程(1)电子技术基础: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2)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介绍电磁波的基本原理和微波技术的应用;(3)信号与系统:研究信号的传输与处理,系统建模与分析;(4)集成电路设计:学习集成电路的设计、布局与测试方法;(5)数字信号处理: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算法;(6)嵌入式系统:介绍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7)应用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结合实际应用,进行电子技术的实验操作,并进行实践项目。
2.拓展课程(1)电子材料与器件:学习电子材料与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2)电子测量技术:介绍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方法和仪器的使用;(3)电力电子技术:学习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4)射频技术:研究射频技术在通信和雷达领域的应用;(5)工程实践:参与工程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6)创新创业: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项目和创业实践,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四、教学方法本专业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授课传授理论知识,讲解相关概念和原理;2.实验教学:组织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巩固理论知识;3.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5.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957673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0.png)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涉及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该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电子电路设计、分析、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大纲将详细阐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2、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技巧,如基本放大电路、振荡电路、滤波电路等。
3、培养学生解决电子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如电路仿真、电路调试、故障排除等。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半导体器件基础:介绍半导体基础知识、PN结、二极管、晶体管等。
2、电子电路分析: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直流分析、交流分析、频率响应等。
3、电子电路设计:介绍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如放大电路、振荡电路、滤波电路等。
4、电子技术应用:介绍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通信、计算机、控制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风格,包括:1、课堂讲解:由教师详细讲解课程内容和概念。
2、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项目实践:学生独立完成电子电路设计,提高实践能力。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
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考察学生整体学习效果。
4、项目实践: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大纲附表本课程的教学大纲附表如下,详细说明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七、教学要求为确保教学质量,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下:1、教师需准确讲解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原理,确保学生理解。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5cc9a6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f.png)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课程代码:XXXXX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性质:专业课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理论和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方法,了解各种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并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使用常见分析测试仪器和设备,掌握常见材料分析测试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
二、教学内容:1.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概述(1)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的定义和发展概述(2)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的分类和主要方法2.金属材料分析测试技术(1)金属材料的组织分析技术(2)金属材料的成分分析技术(3)金属材料的缺陷检测技术(4)金属材料的性能测试技术3.非金属材料分析测试技术(1)陶瓷材料的成分分析技术(2)聚合物材料的结构分析技术(3)复合材料的界面分析技术(4)高分子材料的热性能测试技术4.表面分析技术(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的原理和应用(2)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原理和应用(3)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原理和应用5.分析测试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1)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和操作(2)光谱分析仪的使用和操作(3)差热分析仪的使用和操作(4)拉伸试验机的使用和操作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将介绍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示提高学生的理解。
实验操作将安排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材料分析测试实验,分析测试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
平时成绩按照学生的实验报告及参与度进行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整个课程成绩的50%。
五、参考教材:1.《材料分析理论与实践》出版社:XXX出版社2.《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导论》出版社:XXX出版社1.XXX,XXX.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研究[M].北京:XXX出版社,20XX.2.XXX,XXX.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导论[M].北京:XXX出版社,20XX.以上为《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教学大纲,内容旨在引领学生掌握和应用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电子工程教学大纲
![电子工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307f55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c.png)
电子工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电子工程概述
1. 电子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 电子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电子工程基础知识
1. 电子元器件及其功能
2. 电路基础理论
3. 信号与系统
4. 微处理器与微控制器
第三部分:电子工程实践技能
1. 电路设计与调试
2. PCB设计与制作
3. 单片机程序设计
4. 电子产品开发流程及实例分析
第四部分:电子工程应用领域
1. 通信系统
2. 控制系统
3. 集成电路设计
4. 电子设备维护与修理
第五部分:电子工程教学目标与评价
1. 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要求
2. 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达成度评价方法
3. 电子工程实验与项目设计
4. 电子工程毕业设计要求
结语:电子工程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指导,培养他们成为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电子工程人才。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积极探索,不断进步,为电子工程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教学大纲
![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38cfa642e3f5727a5e962e6.png)
附件2:《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教学大纲(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适用)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名称(英文):Semiconductor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课程类别:选修课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计划学时:32(其中课内学时:40 ,课外学时:0)计划学分:2先修课程:量子力学、物理光学、固体物理、激光原理与技术、半导体物理等选用教材:《半导体物理学简明教程》,孟庆巨胡云峰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6月,非自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规划教材开课院部:理学院适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等专业课程负责人:梁春雷课程网站:无二、课程简介(中英文)《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课。
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已经具有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论述基于电子的微观运动规律为基础的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
其核心内容是硅光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半导体器件相关的物理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常见半导体器件参数与器件的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之间的关系。
能够使用典型的光电子器件进行光电探测。
初步具备新型器件的跟踪研究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
Semiconductor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is the course designed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Before taking this class, th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have the knowledge of quantum mechanics, 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solid state physics and semiconductor physics.The class will discuss the principles of working of all kind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based on the microscopic movement of electron. The main content will be the principle of working and the method of design of optoelectronic devices base on silicon. The purpose is to let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master physical knowledge related to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s, skillfully master all kinds of relation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parameters with structural parameter and material parameter. The students are requires to be able to employ some typical devices for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also they will be able to have the basic ability to follow and develop new devices.三、课程教学要求序号专业毕业要求课程教学要求关联程度1 工程知识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创新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等。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教学大纲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69cbda9dd36a32d737581ae.png)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192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时数:60(讲课:40,上机:20)学分数:4执笔者:张恒审核人:编写日期: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电子工业出版社陈颖主编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是高等职业学校工业应用电子技术、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基本课程,是电子类技术人才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本大纲根据高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教学计划制订。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有一定的动手练习机会。
可按照相关的课程内容,相应的组织实验、模拟实习、焊接练习,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深度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讲授常用电子材料以及各种常用电子元器件:电阻器、电容器、电感、接插件、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外形,命名和标识,检测和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教学中必须有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有相应的动手练习机会。
由于受课时量的限制,可按照相关的课程内容,组织相应的元器件识别、以提高学生的对电子元器件的识别能力、应用能力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电子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分析、解决有关材料和元器件问题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一)理论方面: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材料以及各种常用电子元器件:电阻器、电容器、电感、接插件、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外形,命名和标识,检测和使用等方面的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的工作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以及同时也培养学生在电子材料和电子元器件方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熟练掌握常用的电子材料的性质、特点和应用场合。
2、熟练练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选用理论。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5b5942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7f.png)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8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测试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共40学时,2.5学分。
《测试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各种机械量、热工量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测试系统的构成,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工程量检测的方法和仪器工作原理,具备根据具体测试对象、测试要求、测试环境选择合适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测试系统的能力。
课程以课堂讲述为主,突出基本概念,并配以适量实验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与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 熟悉信号的分类与描述方法,掌握测量信号分析的主要方法,具备从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2. 掌握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函数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掌握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掌握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熟悉负载效应及其减轻措施以及测量系统的抗干扰措施;3. 掌握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能针对工程测量问题选用合适的传感器;4. 掌握电桥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了解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了解滤波器的类型和实际滤波器的特征参数;5. 掌握压力、位移、振动、温度等常见工程量的测量方法,了解其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6. 了解测试技术中的常用软件,例如Matlab、LabVIEW等;7. 了解计算机测试系统及虚拟测试系统的构成。
知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进行测量的方法、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等。
参考教材:[1]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熊诗波,黄长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2] 《测试技术基础》,李孟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周生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4]《测试技术基础》王伯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徐科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6]《传感器及其应用》栾桂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三、课程内容(一)、绪论主要内容:测试技术的概念与研究对象;测试技术在本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测试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测试技术课程的特点及任务要求;测试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b1fafe4783e0912a2162ab3.png)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及教学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材料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
2.教学目的学习有关材料组成、结构、形貌状态等分析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及将来材料研究工作打基础。
3.教学任务课程任务包括基本分析测试技术模块——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热分析;扩充分析测试技术模块——振动光谱分析和光电子能谱分析。
在各模块中相应引入新发展的分析测试技术: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图谱计算机分析处理;电子显微分析引入扫描探针显微分析(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热分析引入DSC分析。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绪论了解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应用、发展趋势,明确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1. 本课程学习内容2. 本课程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应用3. 本课程的要求(一)X射线衍射分析理解掌握特征X射线、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布拉格方程等X射线衍射分析的基本理论,掌握X射线衍射图谱的分析处理和物相分析方法,掌握X射线衍射分析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应用,了解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的方法和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了解晶胞参数测定方法。
1. X射线物理基础(1)X射线的性质(2)X射线的获得(3)特征X射线和单色X射线2.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 X射线衍射几何条件4. 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的方法(1)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的方法(2)粉末衍射仪的构造及衍射几何5. X射线衍射数据基本处理6. X射线衍射分析应用(1)物相分析(2)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在测定晶粒大小方面的应用(二)电子显微分析理解掌握电子光学基础、电子与固体物质的相互作用、衬度理论等电子显微分析的基本理论,掌握透射电镜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的应用和特点,掌握用各种衬度理论解释电子显微像,掌握电子显微分析样品的制备方法,了解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的结构。
1. 电子光学基础(1)电子的波长和波性(2)电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和电磁透镜(3)电磁透镜的像差和理论分辨率(4)电磁透镜的场深和焦深2. 电子与固体物质的相互作用(1)电子散射、内层电子激发后的驰豫过程、自由载流子(2)各种电子信号(3)相互作用体积与信号产生的深度和广度3.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1)透射电子显微镜(2)透射电镜样品制备(3)电子衍射(4)透射电子显微像及衬度(5)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的应用4.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1)扫描电子显微镜(2)扫描电镜图像及衬度(3)扫描电镜样品制备5.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1)电子探针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X射线谱仪的类型及比较(3)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及其应用6. 扫描探针显微分析(1)扫描隧道显微镜(2)原子力显微镜(三)热分析理解掌握差热分析、热释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差热曲线的判读及影响因素,掌握热释光谱分析,了解差热分析仪的结构,了解热重分析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教学大纲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d7f9348770bf78a6429540a.png)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01411111课程中文名称:光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英文名称: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开课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开课学期:5总学时: 32 (其中理论26学时,实验6学时)总学分:2二、课程目标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是一门实用性强的必修基础课,本课程是为光电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而开设的。
本课程除了使学生掌握光电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之外,还使学生了解各种光电材料及光电器件的应用。
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如下的能力和素养:1、具有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验环节的能力;能够解决光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具备严谨科学素质,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或完成特定的试验任务。
2、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纳米光电材料的种类、基本性质及应用。
让学生重点掌握各种光电器件(激光器、非线性光学器件、光调制器、光探测器等)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组成和应用,掌握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结构、制备及提高电池性能的方法,了解常用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材料。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设计出几个简单的光电器件,例如光开关。
通过实验环节让学生掌握一些光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微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4学时)1.1纳米光电材料1.2纳米光电器件2半导体发光材料及器件(4学时)2.1半导体发光材料2.2半导体发光器件3固体激光材料及典型固体激光器(4学时)3.1固体激光材料3.2固体激光器4非线性光学材料与器件(4学时)4.1非线性光学效应4.2非线性光学材料4.3光参量振荡器及其应用5光调制器(4学时)5.1光调制的基本原理5.2光调制器6光探测材料及器件(2学时)6.1光探测器件的基本特性6.2光敏电阻6.3光电二极管7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4学时)7.1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及常用材料7.2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及电池性能的提高方法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研究性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并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和网络的现代技术。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7ee62d2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f.png)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与课程目标(-)课程地位《电子技术》是自动化、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参数及模型,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具备对简单电子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和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为有关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必要的电子电路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课程从半导体的基本概念出发,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和主要参数,掌握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反馈及振荡电路、直流电源、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及时序电路的典型形式、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并具有简单电子线路分析、计算及设计能力。
2.课程使学生掌握阅读和分析电子线路图的方法,初步具备查阅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手册的能力,从而认识单元电路、集成电路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建立分析、计算和设计电子线路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树立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注重电子线路分析及设计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思维、分析计算、实验研究及科学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求真务实、踏实严瑾、实践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1.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自主学习和后续的实验教学,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引入互动环节和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2.针对某些较为容易或先期讲解较为充分的知识点,列出部分内容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环节, 训练、形成良好的专业知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视频、教学辅助材料及网络资源链接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注:1.支撑强度分别填写H、M或L (其中H表示支撑程度高、M为中等、L为低);2.毕业要求须根据课程所在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描述(见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074c05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f.png)
《电子技术基础》考试说明一、考试范围以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大纲为依据,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高教社陈振源主编)所学的内容为范围,着重考察电子技术基础的知识及运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一)电子元器件1.了解半导体的主要特性、本征半导体、P型和N型半导体的概念与特点。
2.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
3.掌握二极管符号、主要特性、伏安特性曲线、主要参数,掌握二极管的简易测量方法。
了解特种二极管的特点(功能)与应用常识。
4.了解三极管的结构与分类、图形符号、类型、主要参数。
掌握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及电流放大原理。
了解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二)整流与滤波电路1.掌握单相半波整流电路、桥式整流电路的结构,理解工作原理,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2.理解电容滤波电路工作原理并会计算,了解电感滤波电路、复式滤波电路的结构。
(三)基本放大电路1.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会计算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电阻及电压放大倍数。
2.了解放大器种类、放大倍数、增益及通频带等概念。
3.了解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结构和作用。
4.掌握多级放大器耦合方式及其特点。
5.掌握射极输出器电路结构、工作原理、特点。
(四)放大电路的反馈1.理解反馈的基本概念,能判断反馈的类型。
2.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五)低频功率放大器1.了解功率放大器的工作任务、基本要求及电路的类型。
2.掌握OCL、OTL功放电路的组成、工作状态与特点及电路主要元器件的功能。
(六)集成运算放大器1.了解零点漂移的基本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
2.了解基本差动放大器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3.了解共模输入方式和差模输入方式及共模抑制比。
4.掌握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特点、符号,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性。
5.掌握反相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同相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加法、减法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结构;掌握输出电压和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七)正弦波振荡器1.了解振荡的概念,掌握正弦波振荡器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Measurement Techniques for
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课程编号:17053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时数:48 学分数:3
执笔者:熊新强编写日期:2006年1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测试技术》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有关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电子元器件通用的基本测量技术,并且具有初步的测量数据处理和制订合理的测量方案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测量数据处理的理论基础(10学时
1、测量的基本知识
2、随机误差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
3、系统误差的判别及消除
4、误差的合成与分配
5、数据处理及函数关系评定
第二章电阻式元件的测量(8学时
1、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测试的基本概论
2、电阻和电阻率
3、分压式测量原理
4、电阻式电桥电路
5、替代法测量原理
6、欧姆表法
7、电阻的交流法测量
8、高电阻测试技术
9、四电极法测量原理
10、高温下电阻的测量
11、电阻器噪声测量
第三章电容元件电介质材料参数及测量原理(8学时
1、电容器的基本参数
2、介质测量的电极系统
3、电桥法概述
4、西林电桥
5、双T电桥
6、谐振法
7、高频测试技术
8、电介质材料击穿试验
第四章敏感元器件参数的测量(10学时
1、电阻式敏感元器件测试的特点
2、热敏电阻器特性参数的测量
3、湿敏电阻器特性参数的测量
4、气敏元件特性参数的测量
5、压敏电阻器特性参数的测量
6、力敏电阻器特性参数的测量
7、磁敏电阻器特性参数的测量
8、光敏电阻器特性参数的测量
第五章铁电压电材料参数的测量(6学时
1、铁电材料参数的测量
2、压电材料与器件主要参数的测量
3、热释电系统的测量
第六章测量电路系统与测量自动化(6学时
1、信号采集电路
2、信号处理电路
3、非线性元件的线性化处理
4、信号的显示与记录
5、测量自动化概述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是理论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不能把本课程作为纯理论来学习,也不能把它降为一般的实验课,而应注意两者的紧密结合。
2、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时间为 100 分钟
3、试题类型:
(1概念题 (2判断题 (3计算题 (4 简答题
4、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本课程考试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法。
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平时成绩占20% (其中平时作业情况占15%,考勤及其它占5% 。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是电路分析、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和电子材料物理等课程,主要为今后工作奠定必要的测量理论基础和测量技术。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教材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测试技术》周东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教学参考书
《元件与材料测量》天津大学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