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独坐敬亭山》教案设计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3篇),欢迎大家分享。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李白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绘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如:《静夜思》等)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或课外资料来理解)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初读古诗师:诗人独自一人坐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读读古诗。
生齐读──抽生读──再齐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并在读中感知古诗大意。
)三、自读自悟诗意1、学习诗的一、二两句:⑴自学: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课文注释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⑵反馈自学情况: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李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把诗中所描写的画面画在黑板上。
(学生面露难色,不敢上台。
)老师又减轻难度:你想到了什么就画什么,画不完也没关系,其他同学还可以补充,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一幅画。
究竟这些同学画得对不对,好不好,就请大家根据诗句的意思来评价,看看你是不是把诗句读懂了。
(一会儿,几双小手举起)老师抽了一位中等生。
生1:画了一座大山,又在山上画了一个亭子,亭子中站着诗人。
刚画完,就有学生提意见:诗人是坐在敬亭山上的,你怎么画起是站着的呢?这时,又有几个学生附和。
这位一听有道理,赶快将人画成坐着的了。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7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7篇独坐敬亭山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
二、教学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三、选文目的:通过对诗句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累。
四、教学准备: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李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诗人了,我们学过不少他写的故事,大家能背诵出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手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
(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二)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
李白,唐代诗人,他写的诗又多又有名,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诗仙”,(介绍历史背景。
)2、解诗题。
“独”是指独自一个人。
请同学们看注释了解敬亭山。
师: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朗读全诗,体会李白的心情。
3、检查生字,朗读全诗。
课件出示生字生词,指名认读,领读。
出示全诗,全班齐读,教师指导古诗停顿并范读。
(三)悟诗意,觉诗境。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1、重点引导“众”与“孤”之中蕴含的多与少之意,“尽”与“闲”对比教学,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
2、小结前两句: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3、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后两句,后两句诗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4、读诗句,小组讨论诗句含义。
5、小结后两句:我静静的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谁也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过度:作者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语的高山呢?古人写诗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情,(了解李白不同时期的诗和他当时的境遇,体会本诗抒发的情怀。
《独坐敬亭山》优秀教案(优秀6篇)

《独坐敬亭山》优秀教案(优秀6篇)《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
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独坐敬亭山》教案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一班吕芝兰202111123006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卷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利用字典与注解认知诗句的意思。
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方法:知识抢答式导入,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巧解图画理解诗意等。
教学准备:敬亭山文字资料、白纸。
课时精心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引入,阐明课题。
1.导入语:我们先展开一个课外科学知识答对。
唐朝就是我国古诗创作最强劲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存有两位最知名的诗人,他们就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老师提示: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一个是杜甫,别称“诗圣”。
)2.揭题,谁去腰李白的诗,可以腰几首就腰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
)(二)整体背诵,初步体会。
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1)民主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就是生字的读音。
然后看看注解认知词句;(2)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3)再说出诗歌的背景,求出“寂寞”的诗歌基调。
2.学生自由读古诗,然后再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的既正确又通顺。
3.利用诗文注解,整体认知内容。
(1)释题意。
红尘:单独的挤。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米。
连起来题目是什么意思呢?(2)揪景物。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
(三)分部阐释,体悟诗情。
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画。
根据自己的认知,使学生用简笔画图画出来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议。
小学古诗《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学古诗《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篇《独坐敬亭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独坐、敬亭山、烟渚、日暮、野旷、渔灯、风簇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中国古诗的感情。
思想教育:培养热爱中国古诗的感情。
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首《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
(正音)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
(学生说)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3、通过进一步学习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借助拼音识字等方法,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独坐敬亭山》优秀教案设计两篇

《独坐敬亭山》优秀教案设计两篇《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课的一首古诗。
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
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
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学情分析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
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
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
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心情。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四、课前准备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3、古筝音乐五、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揭题。
1、图片引入,引出诗人所作《望庐山瀑布》,介绍诗人。
2、揭题:诗人一生漫游过许许多多山山水水,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也留下了许多的山水诗篇。
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介绍诗的背景。
设计的意图: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学生的的思维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中。
(二)自读自悟,初步感知。
1、配乐欣赏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唐诗《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唐诗《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唐诗《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诗《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诗《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篇1《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教学目标】1、会写“亭”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4、丰满对诗人李白的认识,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热爱山水的情操,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人从孤独到不孤独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热爱山水的情操。
【设计理念】“诗仙”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
本设计以学诗知诗人的形式,想象理解诗的意境,同时链接相关资料,丰满对诗人李白的认识,达到对《独坐敬亭山》的理解更加饱满的目的。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诗人搜集有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2、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诗歌旅行:读诗《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2、了解诗人:知道刚才读的两首诗都是哪位诗人写的吗?(师画简笔画李白头像)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揭示诗题,理解题意1、揭示诗题,板书诗题及作者,提示“亭”字写法,生书空。
2、读诗题,给“独”组词,明题意。
3、了解“敬亭山”位置,(师画简笔画山)复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方法。
4、介绍背景资料,理解“独坐”。
知道诗人为什么独坐敬亭山吗?据史料记载,其实李白在宣城的时候,他的一个好友当时也来到宣城。
《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设计 5篇

《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设计篇8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方法:知识抢答式导入,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巧解图画理解诗意等。
教学准备:敬亭山文字资料、白纸。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语:我们先进行一个课外知识抢答。
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位最著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老师提示: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一个是杜甫,别称“诗圣”。
)2、揭题,谁来背李白的诗,会背几首就背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
)(二)整体诵读,初步感受。
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生字的读音。
然后看注释理解词句;(2)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3)再讲出诗歌的背景,导出“孤独”的诗歌基调。
2、学生自由读古诗,然后再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的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整体感知内容。
(1)释题意。
独坐:单独的坐。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米。
连起来题目是什么意思呢?(2)抓景物。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
(三)分部解读,感悟诗情。
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画。
根据自己的理解,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议。
说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帮助理解“众鸟”和“孤云”。
再出示一空白的画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需要这个画面,以此理解“尽”和“去”。
3、转。
教师语言过渡:看来静止的画面是无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字里的精妙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坐敬亭山》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揭题。
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首歌词是谁写的?
2、揭题: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课前检测
1、有关李白的资料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我为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写作风格:李白诗歌风格特点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奇妙,清新飘逸,意境奇妙,浪漫。
例如:《赠汪伦》《望庐山瀑布》《静夜思》《早发白帝城》
2、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三、合作交流
四人一小组学习古诗
1、小组合作学习
(1)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3)自己不懂的和他人交流
2、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
孤云:孤独的白云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3、小结
从这两句诗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孤单、孤独)
四、引领达标
1、结合背景联系实际生活理解“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将本诗用自己的话编成一个小故事。
五、达标检测
赏析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