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7)
独坐敬亭山教案(优秀7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优秀7篇)《独坐敬亭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板书课题)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读诗,指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指读全诗(正音)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
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么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看着,谁也不厌烦谁)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1.你还喜欢我们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
3.把喜欢李白的诗抄在读书笔记上。
五、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
小班独坐敬亭山教案篇二李白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绘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如:《静夜思》等)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或课外资料来理解)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7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7篇独坐敬亭山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
二、教学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三、选文目的:通过对诗句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累。
四、教学准备: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李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诗人了,我们学过不少他写的故事,大家能背诵出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手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
(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二)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
李白,唐代诗人,他写的诗又多又有名,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诗仙”,(介绍历史背景。
)2、解诗题。
“独”是指独自一个人。
请同学们看注释了解敬亭山。
师: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朗读全诗,体会李白的心情。
3、检查生字,朗读全诗。
课件出示生字生词,指名认读,领读。
出示全诗,全班齐读,教师指导古诗停顿并范读。
(三)悟诗意,觉诗境。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1、重点引导“众”与“孤”之中蕴含的多与少之意,“尽”与“闲”对比教学,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
2、小结前两句: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3、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后两句,后两句诗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4、读诗句,小组讨论诗句含义。
5、小结后两句:我静静的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谁也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过度:作者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语的高山呢?古人写诗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情,(了解李白不同时期的诗和他当时的境遇,体会本诗抒发的情怀。
中班古诗主题《独坐敬亭山》教案优秀9篇

中班古诗主题《独坐敬亭山》教案优秀9篇《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一、创情激趣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我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
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齐读,解释诗题:“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二、自读交流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1、老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3、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四、达标测评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
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五、拓展延伸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
《独坐敬亭山》PPT课件7 (共12张PPT)

课文
课内小知识
理解诗意
结束
李白
朗读巩固 朗读 课文 课内小知识 理解诗意 结束
• • • •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独 坐 敬 亭 山
课文
课内小知识
理解诗意
结束
李白
作者介绍 背景知识 课文 课内小知识 理解诗意 结束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 游宣州时,距他于天宝元年(742)被 迫辞官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 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 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 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 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 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1、再长的路一步一步得走也能走到终点,再近的距离不迈开第一步永远也不会到达。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现在决定未来,知识改变命运。 4、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5、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6、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7、当你把高尔夫球打不进时,球洞只是陷阱;打进时,它就是成功。 8、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9、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给弱者任何回报。 10、评价一个人对你的好坏,有钱的看他愿不愿对你花时间,没钱的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12、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13、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1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15、不管怎样,仍要坚持,没有梦想,永远到不了远方。 16、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17、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18、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19、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20、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21、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4、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命运。 25、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26、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27、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28、有时候,生活不免走向低谷,才能迎接你的下一个高点。 29、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30、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3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2、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33、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34、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35、生命可以不轰轰烈烈,但应掷地有声。 36、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37、别人认识你是你的面容和躯体,人们定义你是你的头脑和心灵。 38、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41、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5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才是知的死亡。 51、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52、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53、年少时,梦想在心中激扬迸进,势不可挡,只是我们还没学会去战斗。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学会了战斗,却已没有了拼搏的勇气。因此,我们转向自身,攻击自己,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54、最伟大的思想和行动往往需要最微不足道的开始。 55、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6、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57、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58、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59、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 60、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天下皆难事。 61、在清醒中孤独,总好过于在喧嚣人群中寂寞。 62、心里的感觉总会是这样,你越期待的会越行越远,你越在乎的对你的伤害越大。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74、先知三日,富贵十年。付诸行动,你就会得到力量。 75、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80、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明月高悬照碧天,独坐敬亭山之巅。
俯瞰洞庭湖水广,思绪涌动似江南。
洞庭湖波如镜面,碧波荡漾舞浮光。
雁行迁徙南归去,渔舟悠悠怜此方。
悠悠江南我所忆,烟雨蒙蒙画中来。
桃李芳菲万千树,江南美景叫人怜。
闲情逸致江南瘦,细雨绵绵滋草木。
红楼洗尽风华尽,我思故乡心欲碎。
步履匆匆急又迟,挥笔纵使画宛然。
洞庭湖山仍眷恋,忆江南亦复心慌。
江南古榭蓬莱梦,弦歌不尽韶光转。
忆故人儿女情长,心怀佳人抚琴弹。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起江南旧时景。
愿江南春正芬芳,携手共赏山与水。
背靠敬亭山,俯瞰洞庭湖的迷人景色;明月高悬,照亮碧天的辉煌。
这里是一处可以独自静坐的绝佳之地,站在敬亭山之巅,我在凉风徐徐的吹拂下,凝望着洞庭湖的波光粼粼。
湖水如镜面般波光粼粼,轻柔的波纹起伏不定,仿佛在跳动着一曲宛如江南的婉转舞蹈。
此刻,白鹭飞过天际,渔舟点缀湖面,洞庭湖如此壮丽的景色,让我不禁联想起江南的美丽。
我心中的江南,是一幅模糊而遥远的画卷。
我仿佛可以看到江南的雨雾笼罩,细雨绵绵,如烟如雾,远山若隐若现。
桃李芳菲,春水如酒,江南的美景让人心生怜惜之情。
想象曾经的江南,红楼依旧,掩映在雨雾之中,独自伫立在花枝拂面之间,令人不禁心生感触,思念家乡的情愫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江南的美景与故人的相伴是我怀念的,其轻柔的雨水、青山绿水都带给我无尽的思念。
走在江南古榭疏影下,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境。
江南的景色并不仅仅是自然之美,充盈在这片土地上的是一种独特的人文气息。
故人飘飘,江南的歌声在耳畔回荡,乔木依旧,画舫停泊。
心中的忧愁与思绪蔓延,仿佛笔尖流过的墨痕,交织出一幅江南的画卷。
抚琴弹曲如同轻轻的拨弦,佳人眼中绽放的笑靥,都让我心生想象,仿佛真的能穿梭时空,回到遥远的江南。
如今,我独自一人,忆起江南旧时的美景,忍不住向往江南的春天。
期盼江南春花烂漫,与挚友漫步在山水之间,一起赏心悦目。
在敬亭山的背靠下,我俯瞰着洞庭湖的湖泊,敬亭山尚有眷恋之情,思念江南的心情也决堤般涌上心头。
诗词大会第一季第8期题目

(2)、识别诗句题(十二宫格),从下面十二个字中识别一句 诗句。
浊 潦 一 杯 酒 落 家 长 万 倒 新 里
北宋〃范仲淹 《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
(3)、对句题,答上或下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
(3)、对句题,答上或下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 《枫桥夜泊》
(4)、选择题。
B 高兴的样子
C 缓慢的样子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5)、选择题。
“昨夜东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中哪个字是错的?
A 东(西)
B 凋(雕) C 涯(下)
(5)、选择题。
“昨夜东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中哪个字是错的?
A 东(西)
B 凋(雕) C 涯(下)
北宋•晏殊《蝶恋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对句题,答上或下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的《梅》
(5)、填字题。
战士军前 死生,美人帐下 歌舞。
(5)、填字题。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唐〃高适《燕歌行》
(6)、选择题。
“竹杖芒鞋轻胜马,莫听穿林打叶声,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中“芒鞋”指什么? A 草鞋 B 布鞋 C木屐
(6)、选择题。
下列哪句诗中的“燕支”指女性使用的化妆品?
A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B 泪痕浥损燕支脸,剪刀裁破红绡巾 C 胭脂长寒雪作花,媚眉憔悴没胡沙
(6)、选择题。
下列哪句诗中的“燕支”指女性使用的化妆品?
A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B 泪痕浥损燕支脸,剪刀裁破红绡巾 C 胭脂长寒雪作花,媚眉憔悴没胡沙
唐诗《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唐诗《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唐诗《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诗《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诗《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篇1《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教学目标】1、会写“亭”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4、丰满对诗人李白的认识,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热爱山水的情操,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人从孤独到不孤独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热爱山水的情操。
【设计理念】“诗仙”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
本设计以学诗知诗人的形式,想象理解诗的意境,同时链接相关资料,丰满对诗人李白的认识,达到对《独坐敬亭山》的理解更加饱满的目的。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诗人搜集有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2、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诗歌旅行:读诗《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2、了解诗人:知道刚才读的两首诗都是哪位诗人写的吗?(师画简笔画李白头像)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揭示诗题,理解题意1、揭示诗题,板书诗题及作者,提示“亭”字写法,生书空。
2、读诗题,给“独”组词,明题意。
3、了解“敬亭山”位置,(师画简笔画山)复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方法。
4、介绍背景资料,理解“独坐”。
知道诗人为什么独坐敬亭山吗?据史料记载,其实李白在宣城的时候,他的一个好友当时也来到宣城。
李白《独坐敬亭山》赏析

李白《独坐敬亭山》赏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释义:前二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此“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后二句展现出空旷寂寥的世界:与敬亭山朝夕相处的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万物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天地间一片肃静,只有诗人独自一人孤零零地坐在那里。
两句诗透露出诗人强烈的孤独寂寞之情。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古称宣州)北,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
古宣州为六朝以来的江南名郡,六朝著名诗人谢灵运、谢朓曾在此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曾经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年(753)。
这首诗是诗人历经世事后心境的写照。
句子虽短,意境却深。
题中诗人就点明“独坐敬亭山”这一静态形象,所以开头就直写在独坐时所见:“众鸟高飞尽”,描述的是直观的景象,许多鸟儿飞去后看不见了。
下句“孤云独去闲”,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状。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明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所以下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自然而来。
这里,诗人把敬亭山拟人化了,敬亭山是自然中的存在,也就是“自然”。
人与自然两相观照、两相欢娱,人从自然中有所会心,所以“不厌”,因为人(自我)与自然(宇宙)之间已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全诗首先给人是一个“静”的感觉。
“静”的背后,蕴藏其美:1、该诗的空间极其博大,它是涵盖了宇宙的。
在山间独坐,把个人置身于一个寥廓的空间之中,在静寂中透着孤独,在孤独中又透着有所会心之后的欢愉。
同时也把读者的心灵置于一个寥廓的空间之中,与诗人一起体验这样的博大之美。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独坐敬亭山

古诗文系列:独坐敬亭山
背景:
这首诗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75首先,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所流露出 的作者情绪来看,既然是孤独、寂寞和无 奈的心情写照,那么,李白当时的处境应 该是非常艰难的,其情绪也应该是非常低 落的。如果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这正 是李白初次来宣城的时间,那时的李白正 值中年,且诗名如日中天,他来宣城并不 是漂泊流离而至,而是应其从弟、在宣城
古诗文系列:独坐敬亭山
赏析: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 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 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 “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 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 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 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 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 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
古诗文系列:独坐敬亭山
注释: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 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 飘来飘去。 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 足。
古诗文系列:独坐敬亭山
背景: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 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 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 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 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 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 山”。 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 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 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 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 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古诗文系列:独坐敬亭山
赏析: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 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 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 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 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 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 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 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 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 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 情”。
独坐敬亭山(带拼音、注释、译文)-李白

独坐敬亭山(带拼音、注释、译文)-李白
《独d ú 坐zu ò 敬j ìng 亭t íng 山sh ān
》
作zuò 者zhě:李lǐ 白bái
众zhònɡ 鸟niǎo 高ɡāo
飞fēi 尽jìn , 孤ɡū
云yún 独dú 去qù 闲xián 。
相xiānɡ
看kàn 两liǎnɡ 不bù 厌yàn , 只zhǐ 有yǒu 敬jìnɡ 亭tínɡ 山shān。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尽:没有了。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
译文: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独坐敬亭山》语文PPT课件(7篇)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洞庭
敬亭山
潭面 青螺
深谙
李白(701-762), 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 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 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 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 深远的影响。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 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 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 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 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心中充满了孤独寂寞的情 感。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厌:满足。
古诗大意
天上的几只鸟儿高飞远去,
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辛弃疾诗
独坐敬亭山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 易称作“诗豪”。他的许 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 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 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 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两 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 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 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 州时,距他于天宝元年(742)被迫辞 官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 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 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 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 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 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 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 活写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修改病句》试卷附答案 (3)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修改病句提分卷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6分)A.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B.他虽然越来越消瘦了,但是精神很好。
C.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检查,我终于改正并发现了错误。
D.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红玫瑰。
二、我能找出下面病句的病因并修改。
(病因填字母,24分)1.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桃子。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不仅学习很好,而且经常帮忙有困难的同学。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李白写的。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家里人都在看电视,只有我一个人在写作业。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陈刚和刘华两人进行了班长的竞选,我们最终选举了他。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夏天的杭州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训诂识字
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 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 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 房,供旅客停宿
有顶无墙,供人憩息、观赏的建筑物, 多筑在花园或路旁。 如:「凉亭」、「茅亭」。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 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也。」
《说文》古文作象形字, 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 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 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 臀部压在脚跟上
席地而~。~待。~垫。~ 骨。~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 死去)。~禅。~功。~骑。
谢THA谢NK观YO看U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TaHdiApiNsicKingYeOlit.U
《唐诗三百首》解析

唐诗三百首李白诗人档案:李白(701年—762年),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疑:怀疑,以为。
举头:抬头。
【译文】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2、《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3、《古朗月行》(节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4、《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秋浦:在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西南。
唐时是著名产铜、银的地方。
缘:因为。
秋霜:秋天的白霜,这里用来形容白发。
似个:这个。
【译文】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
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
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5、《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注释】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县南面。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佯:假装【译文】若耶溪有一个采莲的女子,看见客人来了便唱着歌儿回返。
唱着笑着进入了荷花丛里,还假装害羞不肯出来。
6、《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恐怕。
惊:惊吓。
【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李白诗词《独坐敬亭山》拼音版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情语,然⽽,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下⾯是分享的李⽩诗词《独坐敬亭⼭》拼⾳版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独坐敬亭⼭》李⽩zhòngniǎo gāo fēi jìn众鸟⾼飞尽,gū yún dù qù xián孤云独去闲。
xiāng kàn liǎng bù yàn相看两不厌,zhǐ yǒu jìng tíng shān只有敬亭⼭。
【注释】⑴尽:没有了。
⑵孤云:陶渊明《咏贫⼠诗》中有“孤云独⽆依”的句⼦。
朱谏注:“⾔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情⽽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长相看⽽不相厌也。
” 独去闲:独去,独⾃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在的样⼦。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⑶两不厌:指诗⼈和敬亭⼭⽽⾔。
⑷敬亭⼭: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
⼭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六宁国府:“敬亭⼭在府城北⼗⾥。
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如画。
”【译⽂】鸟⼉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的敬亭⼭,敬亭⼭也默默⽆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情,只有这⾼⼤的敬亭⼭了。
【赏析】此诗前两句“众鸟⾼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之感写尽了:天上⼏只鸟⼉⾼飞远去,直⾄⽆影⽆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群⼭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境的闲适。
描写山林景象的古诗

描写山林景象的古诗1、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为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夏日山中(李白)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9、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1、《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宋)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2、《登庐山五老峰》李白(唐)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13、《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古风·其十九》李白(唐)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5、《望岳》杜甫(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游山西村》陆游(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过的李白古诗词摘抄(精选7首)我爱古诗词

学过的李白古诗词摘抄(精选7首)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有关山的诗词

有关山的诗词1.《望岳》 - 杜甫(唐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题西林壁》 - 苏轼(宋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鹿柴》 - 王维(唐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独坐敬亭山》 - 李白(唐代)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终南山》 - 王维(唐代)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6.《登飞来峰》 - 王安石(宋代)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登高》 - 杜甫(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虽非专写山,但含山之意境)8.《游终南山》 - 孟郊(唐代)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9.《登鹳雀楼》 - 王之涣(唐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 柳宗元(唐代)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11.《早发白帝城》 - 李白(唐代)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2.《望天门山》 - 李白(唐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3.《山居秋暝》 - 王维(唐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4.《山中》 - 王勃(唐代)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5.《观沧海》 - 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坐敬亭山
一、教材解析
本课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教材第8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故事词三首》的第一首。
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
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
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祖国河山”,让学生跟随作者在“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选编的意图一是是学生通过对诗文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二是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丰富语言积累。
三是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依据教材要求和选编意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并会写一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
根据选编意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1、会写文中出现的生字,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背诵默写古诗文。
难点是: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想象画面,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鉴于学生对古诗文的接触已经有基础,他们喜欢读诗文,但对诗句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作者写作背景和写作心境的了解必定有一定的困难,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点拨和引导,所以,我选择的教学方法重点有两个:一是引导法,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境。
二是创设情境法。
将学生融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情境中,入情入境的体会诗人的心情,达到文本、作者、读者和谐交融的目的。
三、学习方法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要以读为主,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更要体现和落实“读”的训练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选择的学习方法就是“诵读领悟法”,让学生用“读、思、议”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形式,经历“初读正音——读出节奏——细读明白——精读品味——熟读积累”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
本文我安排一个课时完成
四、教学流程
依据单元主题、选编目的、课文内容和课后习题,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有以下点。
(一)对诗导课知作者
1.游戏对诗:同学们,中国乃诗的国度,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玩个对诗游戏,好吗?老师来说前一句,同学们来对后一句,明白了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导入:太厉害了!真是对答如流!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我们刚才对的古诗都是有关什么的古诗?都是谁的诗?
3.知作者:关于李白,你们了解多少呢?李白的确是一个文学大家,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他一个流芳千古的作品《独坐敬亭山》。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旧知自然过渡到新课上,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为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做好铺垫。
)
(二)细解课题明学法
1.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2.理解课题:对于诗的题目,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独——独自,孤独、孤单,
敬亭山你知道在哪里?你怎么知道的?(看注释就是学习古诗文理解古诗文最好的方法之一。
)
敬亭山,古名昭亭山,又名查山。
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原有翠云庵、广教寺、穿云亭、单梯亭、额珠楼、太白楼等古迹,今已无存。
诸胜迹中仅有山南麓之双塔与古昭亭石坊。
自南北朝时,南齐诗人谢朓、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赋诗,此山遂得名于天下。
先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连词成句,我们就可以理解整句的意思了。
3. 师总结:敬亭山是一个山名。
意思就是诗人独自坐在敬亭山。
这首诗就是李白独自坐在敬亭山时的所见所感。
(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知道理解古诗句的方法就是通过看注释和联系生活经验逐词理解,然后连词成句,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
此环节重在点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试给古诗标出节奏。
带着节奏练习读。
3.检查朗读情况:个人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有三步,一是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诗文;二是读出节奏,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古诗文的基础,所以对于这首朗读起来比较简单的五言诗,让学生自己读出节奏,应该是没有难度的。
三是检查朗读情况,发现问题,随时纠正。
这一环节也充分体现了“读”的学习方式。
)
(四)细读课文读明白。
1、解词: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看插图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联系上文应该是看不够。
)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一、二句:所有的鸟都高高的飞走了,就连那一片孤独的白云也悠闲的飘向远方。
师总结:师小结:这句中,出现了几种景物?板书:鸟飞尽云去闲。
这些景物还在吗?留下的是什么?(凄凉、孤独)用有物衬无物,让我们更感到了一种(孤独之感,天地之大,就剩我一个人了。
)
三四句:和我相互看着,看也看不够的,只有敬亭山啊!
还可以怎样的说?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看不够啊!(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只要能将句子说通顺完整,我们怎么调整这些词语都可以的。
)这句中写了什么景物?(山和人)怎么样的状态?(相对)山会看着人吗?这是怎样的写法?(拟人)
带着对句子的理解,再来齐读一遍诗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不理解的与同学交流,讨论,目的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合作参与,并运用解题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在此环节重点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交流的学习方式。
)
(五)精读品味悟情感
1.鸟飞走了,云也飘远了,寂静的世界里只剩下了诗人和敬亭山。
诗人凝视着敬亭山,感觉山也好像在凝视着他。
可是,你们知道诗人李白写这首诗时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吗?
补充资料: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
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受尽了别人的歧视和冷眼,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世态的炎凉。
2.如果你是当时的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3.此时,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