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35-2011-00 汽车用电线束接插件标准
汽车产品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汽车产品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2e6c41011ca300a6c39040.png)
导线公称截面积,mm2
0.30
0.50
0.85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6.00
最小拉力,N
40
80
100
120
140
160
200
260
3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60
500
4.6.3 端子与导线压接处的横截面应符合QC/T 29106的要求。
4.7 电线束的包扎
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 一般规定
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 斜纹编织线
JB/T 6313.3 电工铜编织线 直纹编织线
JB/T 813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QB/T 2443 钢卷尺
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QC/T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4.8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
端子和电线之间的电压降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
表3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
导线截面积,mm2
试验电流,A
电压降,mV
导线截面积,mm2
试验电流,A
电压降,mV
0.50
5
3
3.00
35
18
0.85
10
5
4.00
35
18
1.00
15
8
5.00
40
20
1.50
20
11
6.00
40
≤20
2.00
30
电动汽车线束标准
![电动汽车线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2ef4e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d.png)
电动汽车线束标准一、导体材料标准电动汽车线束的导体材料应采用铜或铜合金,优选为导电性能良好的铜材。
导体应具有足够的截面积,以适应大电流和高电压的要求。
此外,导体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以应对复杂的车辆运行环境。
二、绝缘材料标准电动汽车线束的绝缘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耐高温性能、耐低温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机械强度。
绝缘材料应能有效地保护导体,确保线束在各种环境下的正常工作。
同时,绝缘材料应具有低烟、无卤、阻燃等特性,以降低火灾风险。
三、连接器标准电动汽车线束的连接器应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和法规,具备防水、防尘、耐腐蚀等功能。
连接器应易于插拔,接触电阻小,以保证导线的连接可靠。
此外,连接器还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高温性能,以确保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电缆标准电动汽车线束的电缆应采用耐高温、耐腐蚀、阻燃等特性的电缆。
电缆应具有足够的截面积,以满足电动汽车在各种工况下的电流和电压要求。
此外,电缆还应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以适应车辆运行过程中复杂的环境。
五、端子标准电动汽车线束的端子应采用符合相关标准的不锈钢或铜合金材料制造。
端子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以应对复杂的车辆运行环境。
同时,端子还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以确保在各种环境下的正常工作。
六、护套标准电动汽车线束的护套应采用耐高温、耐腐蚀、阻燃等特性的材料制造。
护套应能够保护线束免受机械损伤、水、尘土等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线束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护套还应具有足够的柔性和耐磨性,以适应车辆运行过程中复杂的线路布局。
七、阻燃性能标准电动汽车线束应具备低烟、无卤、阻燃等特性,以降低火灾风险。
线束的绝缘材料和护套应采用阻燃性能良好的材料制造,以确保在火灾情况下不会加剧火势蔓延。
此外,线束的连接器也应具备阻燃性能,以减少火灾对车辆和人员的危害。
八、耐高温性能标准电动汽车线束应能够在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线束的导体材料、绝缘材料、连接器和护套等部件应具备耐高温性能,以确保在高温环境下不会出现性能下降或损坏现象。
最新版线束标准
![最新版线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a704c7f27284b73f242505e.png)
1)Q/SQR前言本标准参考QC/T29106标准,在满足奇瑞汽车的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定的。
本标准作为产品质量抽查检验的依据。
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的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与上一版本的标准主要区别如下:1.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更改如下:增加(新的引用标准):Q/SQR.04.228 汽车用熔断器Q/SQR.04.295 线束波纹管Q/SQR.04.421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Q/SQR.04.572 线束紧固件标准(试用)Q/SQR.04.923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替换:将QC/T 417.1~QC/T417.5改为引用Q/SQR.04.935标准。
2.术语和定义的更改更改端子、护套的定义,删除插接件的定义。
新增插接器、插头、插座的定义。
3.要求中做的更改如下:在4.2.4中增加绝缘套管与孔中心的距离。
在4.2.5中对紧固件、主干、分支的公差进行分类规定。
在4.4.5、4.4.7、4.6.2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35标准的检测方法。
在4.12中对电线束的工作温度及贮存温度等级进行更改。
新增4.2.6 护套末端与保护材料之间的尺寸要求。
新增4.2.7 线束双绞线要求。
新增4.3.9、4.3.10、4.3.11、4.3.12对电线束的附件材料要求。
4.试验方法中更改如下:在5.5中将测试速度由25mm/min~l00mm/min改为50±10mm/min。
在5.7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35标准的测试方法。
在5.16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23标准的测试方法。
5.检验规则中更改如下:在6.3中增加对4.2.6、4.2.7的检验。
6.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更改如下在7.12中a)产品名称要求为中英文,b)改为产品图号,增加f)项图纸版本号。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一院提出。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管理科归口。
汽车接插件标准
![汽车接插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90a950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4.png)
汽车接插件标准一、引言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设施的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汽车接插件标准作为充电设施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汽车接插件标准的意义、主要标准及其发展趋势。
二、汽车接插件标准的意义汽车接插件标准是为了实现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之间的互联互通而制定的。
它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的形状、尺寸、电气参数等关键要素,确保充电设施与电动汽车之间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三、主要标准1. 国际标准国际上主要有三种电动汽车接插件标准,分别是美国的SAE J1772、欧洲的IEC 62196以及中国的GB/T 20234.2。
这三种标准都基于交流充电技术,其中SAE J1772和GB/T 20234.2还支持直流充电。
这些标准规定了接插件的外形尺寸、插座的布局、充电模式、通信协议等方面的要求。
2. SAE J1772标准SAE J1772标准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制定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标准。
它规定了插头和插座的形状、尺寸、电气参数等要求。
此外,SAE J1772标准还定义了充电枪的握把形状和操作方式,以及车辆和充电设施之间的通信协议。
该标准已经成为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主流标准。
3. IEC 62196标准IEC 62196标准是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标准。
它采用了与SAE J1772类似的设计理念,规定了插头和插座的形状、尺寸、电气参数等要求。
IEC 62196标准在欧洲被广泛采用,成为了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主流标准。
4. GB/T 20234.2标准GB/T 20234.2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基于国产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标准。
它采用了与SAE J1772相似的设计理念,规定了插头和插座的形状、尺寸、电气参数等要求。
此外,GB/T 20234.2标准还支持直流快速充电,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发展趋势1. 直流快速充电技术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充电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完整版)最新版线束标准
![(完整版)最新版线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d471a360029bd64793e2c2c.png)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前言本标准参考QC/T29106标准,在满足汽车的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定的。
本标准作为产品质量抽查检验的依据。
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的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与上一版本的标准主要区别如下:1.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更改如下:增加(新的引用标准):Q/SQR.04.228 汽车用熔断器Q/SQR.04.295 线束波纹管Q/SQR.04.421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Q/SQR.04.572 线束紧固件标准(试用)Q/SQR.04.923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2.术语和定义的更改更改端子、护套的定义,删除插接件的定义。
新增插接器、插头、插座的定义。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T 13527.2 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一般规定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斜纹编织线JB/T 6313.3 电工铜编织线直纹编织线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QCn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SQR.04.029 汽车用电器盒标准Q/SQR.04.050 三元乙丙橡胶材料Q/SQR.04.228 汽车用熔断器Q/SQR.04.295 线束波纹管Q/SQR.04.421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Q/SQR.04.572 线束紧固件标准Q/SQR.04.923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Q/SQR.04.935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DIN 72551 道路车辆—低压电缆JASO D 608 汽车用耐热低压电缆JASO D 611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缆JIS C 3406 汽车用低压电缆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及Q/SQR.04.935中的定义。
汽车接插件国家标准
![汽车接插件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2ca007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e.png)
汽车接插件国家标准
汽车接插件是汽车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的
安全和可靠性。
为了规范汽车接插件的设计、制造和应用,保障汽车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国家对汽车接插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确保其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要求。
首先,汽车接插件国家标准对接插件的材料和结构进行了详细规定。
例如,对
接插件的绝缘材料、导电材料、外壳材料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以确保其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等性能。
同时,对接插件的连接方式、插拔次数、防水防尘等性能也做了明确的规定,以保证其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
其次,汽车接插件国家标准对接插件的电气性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包括接插
件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接触电阻、绝缘电阻、耐压强度等参数都有详细的规定,以确保其在电气系统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对接插件的防火性能、防爆性能、耐久性等也做了严格的要求,以保障其在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最后,汽车接插件国家标准对接插件的标识和检测方法也进行了规定。
标识包
括产品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认证标志等内容,以方便用户使用和管理。
检测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电气性能测试、耐久性测试等内容,以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总的来说,汽车接插件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汽车接插件的设计、制造和应
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只有严格遵守标准要求,才能保证汽车接插件的质量和性能达到国家和行业的要求,从而保障汽车电气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希望广大汽车生产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能够严格遵守标准要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汽车接插件标准
![汽车接插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b6a5e2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1.png)
汽车接插件标准汽车接插件标准是指普遍适用于大多数汽车的接插件规范,它们的设计和尺寸都是统一的,以方便汽车制造商和用户之间的通用性和互操作性。
在汽车领域,接插件被广泛应用于电气和电子系统之间的连接,例如电池、起动机、发电机、车灯、音响系统等。
这些接插件的设计标准主要包括物理尺寸、电气特性、防护等方面。
物理尺寸标准是确保接插件能够正确插入并提供稳定的连接的重要因素。
不同型号和品牌的汽车可能使用不同类型的接插件,但它们在尺寸上需要遵循标准,以确保互换性和兼容性。
这样用户在更换或升级汽车零部件时,可以方便地找到适合的接插件。
电气特性标准是保证接插件能够正确传递电流和信号的关键因素。
汽车电器系统中的接插件必须能够承受高电压和大电流,并确保低阻抗和稳定的信号传输。
标准化的电气特性可以保证不同汽车制造商生产的接插件在功能上是相互兼容的,用户可以更安全地使用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汽车组件。
除了物理和电气特性,防护标准也是汽车接插件的重要方面之一。
汽车接插件必须能够防止水、尘、震动和高温等外部环境对插件的损坏和影响。
因此,汽车接插件通常具有密封性能和防护等级,以确保在恶劣的条件下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汽车接插件标准还包括其他一些方面,如耐久性、可靠性、可拆卸性等。
耐久性是指接插件能够经受长期使用和插拔而不容易损坏。
可靠性是指接插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出现故障或引起其他问题。
可拆卸性是指接插件的设计允许用户方便地拆下或更换,而不需要专业的工具或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汽车接插件标准是确保汽车制造商和用户之间的互换性和兼容性的重要规范。
它们的设计和尺寸符合统一的规范,以确保汽车电器和电子系统的正常工作。
这使得用户能够更方便地更换或升级汽车零部件,提高了汽车的可维护性和可用性。
同时,接插件标准还对汽车制造商来说是一个技术指南,帮助他们设计出更安全、可靠和高效的汽车电器系统。
整车线束技术要求
![整车线束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b3a40fe0066f5335b8121b6.png)
整车电线束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下列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本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存在使用下列标准中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84 车用汽油GB 485 QB 汽油机润滑油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9328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QC/T413 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417 汽车用片式插接件QCn 29009 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JJG 4 钢卷尺QC/T 29106-92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3术语3.1干线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扌L在一起的部分。
3.2支线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
3.3分支点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
3.4接点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
3.5端子接插件和接头的统称。
4技术要求4.1电线束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审批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图纸上的要求优于本规范。
表1 电线束基本尺寸偏差接插件应符合图纸要求;电线应符合的规定。
4.4端子与电线连接采用压接方法,并符合下列要求:441端子应分别压紧在导体和绝缘层上,导体不应压断。
442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规定。
表2 端子与电线拉力值4.4.3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应不大于表3规定。
表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值444 采用压接方法的端子与导体压接处的横断面应符合QC/T 29106中附录A的要求。
4.5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4.5.1接点表面绝缘应良好,导体不应压断。
4.5.2接点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规定。
4.6电线束采用绝缘物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松散;采用保护套管时,无移位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
汽车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汽车线束质量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566baf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5.png)
附件: 非 自产 发 动机 线 束控 制 计划控制要素序号项目 控制要求输出形式频次备注]、金屈卡子表而应有防护处理, 不允许有毛刺、 锈蚀、 斑痕等缺陷。
2、端子与电线连接应采用压接方法,端子应分别压紧在导体和绝缘层上,导体不应压断。
3、电线束应采用绝缘物包扎,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松散; 采 用 保 护 套 管 时, 应 无 移 位和 影响电线弯曲现象。
3、无特殊要求时,胶 带保护层应用沥聚氯乙烯胶带半折登式包紧, 其吞接不少于 4 mm, 其表而不得l外观 有粗大的接头及间隙4、 纱线保护层表而的疏松程度应均匀一致;5、塑料套管、波纹管均应用胶粘带固定包扎在电线束上;自检报告10伊lo检验6 、 接点表面绝缘应良好, 导体 不应 压断;7 、电 线 束电 线 与端 子 在 连 接处的绝缘套智应紧套在连接部位上,无脱开、移位现象;8 、电 线 束中 电 线 及 零 部件 应 正确 装 配,不应有错位现象, 端子在 护套中应到位 , 不应 脱出9、 插接件应符合 Q/FT A095 的规定或者本公司允许的指定规格的产品进货检验10、标识齐全: 包 括安全件标识、分供方检验专用标记、电线束的编号及其执行标准号、认证标志。
控制]、干线和保护套管长度应不小于 100 mm,并为 10 的倍数, 如: J O O 皿 n , 110 皿 n , 120 mm 等;符合表 l 规定2尺寸2 、 支 线 长度 应 不 小 于 50 mm;3、接点之间距离、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应不小于 20 mm;4、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长为 20 mm 土5 皿 n :自检报告10伊lo检验用 示 伯 误 差 不 大 于 土1%的 拉 力 试 验机进行试验,速度为 ( l 25土5 ) mm/[lli n 进行试验, 试验后3连接力l 、端子应分别压紧在导体和绝缘层上,导体不应压断 2、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 在规 定的 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 3、线束接点表面绝缘应良好, 导体 不应 压断。
线束接插件插拔力检验标准
![线束接插件插拔力检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c521d6a6529647d2628523f.png)
插入力(max)
9
10
20
30
15
12
33
50
25
14
56
83
砝码
拉力计
A
每批取10对接插件
Ac=0
Re=1
2、参照线束厂家提供标准,VH、XH、FC型条形连接器的插拔力标准为:
型号
插入力(N)
拔出力(N)
VH型
≤5X线数
≥2 X线数
XH型
≤4X线数
≥0.5 X线数
批准
线束、接插件插拔力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审核2
修改状态
审核1
编制
制(修)订
日期
检验项目
检验要求
检验工具
检验
等级
抽样方式
判定
实配效果
使用与之配套的插件进行实配安装,要求能够完全配合,接触良好,接触根部无明显缝隙。
参照封样
A
N=10
Ac=0
Re=1
接插件之间插拔力测试
1、参照IEC 60807-3,DB接插件的插拔力(N)标准为:
FC型
≤4X线数
≥0.5 X线数
砝码
拉力计
A
每批取10对接插件
Ac=0
Re=1
线束端子之间压着力
3、参照线束厂提供的检验标准,线束和端子之间压着力:
单根24#导线与端子压接处在拉力≥25N情况下10s不脱落;
单根22#导线与端子压接处在拉力≥45N情况下10s不脱落;
单根20#导线与端子压接处在拉力≥75N情况下10s不脱落;
单根18#导线与端子压接处在拉力≥85N情况下10s不脱落。
砝码
拉力计
汽车接插件标准
![汽车接插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334283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3.png)
汽车接插件标准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汽车接插件标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汽车接插件标准,简单来说,就是规范了汽车充电接口的形状、尺寸、电气参数等要求,以确保不同品牌的电动汽车能够使用同一种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汽车接插件标准,并探讨其优缺点。
我们来了解一下最常见的汽车接插件标准之一,即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IEC 62196标准。
这个标准分为Type 1和Type 2两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交流充电和直流快充。
Type 1适用于北美市场,其插头形状为矩形,带有五个针脚,用于传输电流和控制信号。
Type 2适用于欧洲市场,其插头形状为圆柱形,带有七个针脚,支持三相交流充电和直流快充。
IEC 62196标准的优点是国际化程度高,能够满足全球范围内的充电需求,但缺点是兼容性相对较差,需要使用适配器才能兼容其他标准。
另一个常见的汽车接插件标准是中国汽车工业标准(GB/T)制定的GB/T 20234.2-2011标准。
这个标准适用于中国市场,其插头形状为圆柱形,带有五个针脚,用于传输电流和控制信号。
GB/T 20234.2-2011标准的优点是兼容性较好,支持多种充电模式,且适用于中国境内的充电桩。
然而,由于这个标准仅适用于中国市场,因此在国际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除了IEC和GB/T标准,还有一些其他的汽车接插件标准,如日本的CHAdeMO标准和特斯拉的独立标准。
CHAdeMO标准适用于日本市场,其插头形状为T形,带有八个针脚,支持直流快充。
特斯拉的独立标准则适用于特斯拉品牌的电动汽车,其插头形状为特殊形状,用于传输高电流和控制信号。
这些标准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但由于适用范围有限,因此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总结来说,汽车接插件标准是确保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兼容性的重要因素。
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各自的标准,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
IEC和GB/T标准是最常见的标准,分别适用于全球和中国市场。
新能源汽车线束标准
![新能源汽车线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398ae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2.png)
新能源汽车线束标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其相关配件和标准也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其中,新能源汽车线束标准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配件之一,对于汽车的性能、安全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和遵守新能源汽车线束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新能源汽车线束标准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各种标准和规定也随之而来。
新能源汽车线束标准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相关法规,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不仅是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规范,也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
其次,新能源汽车线束标准需要满足汽车行业的技术要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线束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满足国家法规的基础上,新能源汽车线束标准还需要满足汽车行业的技术要求,以适应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新能源汽车线束标准还需要考虑环保和节能的要求。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线束标准应当符合环保和节能的要求。
在材料选择、生产工艺等方面,应当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新能源汽车线束标准需要注重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
为了确保新能源汽车线束的质量和可靠性,必须加强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
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最终产品的检测和验收,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管理,确保新能源汽车线束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线束标准的制定和遵守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满足汽车行业的技术要求,注重环保和节能,加强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才能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够更加注重标准化建设,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车载接插件绝缘电阻标准
![车载接插件绝缘电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8056fc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6.png)
车载接插件绝缘电阻标准一、标准概览车载接插件绝缘电阻标准是为了确保车载电子设备在高压及恶劣环境下能可靠、安全地工作而制定的一项行业标准。
该标准明确了车载接插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对绝缘电阻的要求,以及相应的测试方法。
随着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迅猛发展,该标准在保障车辆电气安全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标准内容1.绝缘电阻要求:标准规定,车载接插件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00MΩ。
这一要求是为了确保在高压操作环境下,接插件的绝缘性能能够承受一定电压的冲击,从而保护电路免受漏电或短路等潜在危险。
2.测试条件:绝缘电阻测试应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此外,测试电压也有明确规定,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测试方法:标准提供了详细的测试方法,包括测试设备的选择、测试步骤、数据处理等。
这些方法旨在确保所有相关企业在实施绝缘电阻测试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4.耐压测试:除了绝缘电阻测试外,标准还规定了车载接插件需通过一定的耐压测试,以确保在更高电压的工作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
三、标准解读该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车载接插件的安全性能,降低因电气故障引发的安全风险。
绝缘电阻作为衡量电子设备性能的重要参数,对于保护电路免受电磁干扰、雷电冲击等具有重要意义。
车载接插件作为汽车电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绝缘性能直接关系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车辆运行的稳定性。
因此,严格执行这一标准有助于提升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标准的制定还借鉴了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参考了相关行业标准和国际公认的测试方法,充分考虑了不同品牌、不同类型车载接插件的特点和需求,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总结与展望车载接插件绝缘电阻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车载电子设备的安全性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车载接插件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我们期望该标准能够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汽车ABS电线束检验标准
![汽车ABS电线束检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a54441da300a6c30c229f38.png)
8
电线束分支点
要用胶带包扎紧密、均匀、不能脱落且胶带末端穿套热缩管,热缩管长度应不小于40㎜。
胶带长度应根据支点大小而定
9
电线束支线
要用穿套热缩管且热缩管长度应不小于40㎜。
10
电线束支线长度
不小于30㎜
11
电线束接插件
根据车辆匹配及客户要求确定(见图纸)
14
电线束湿区接点
表面绝缘应良好,绝缘材料应紧靠在接点部位上,无移位、脱落现象且经防水试验后绝缘电阻不低于100ΜΩ
15
电线束与零部件
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不应脱出
16
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
100%且无短路、错路、开路现象
17
电线束的例行试验
符合QC/T29106-2004
18
电线束的包装
根据客户要求,如有改动,我公司会及时下发更改通知单
12
端子与电线连接处
应采用压接方法且导体不应压断,绝缘层不应压入导体压接部位;电线压接处的横断面、电压降及拉力应符合QC/T29106-2004的要求;绝缘套管应紧密套在连接部位上,无移位、脱开现象
13
电线束干区接点
表面绝缘应良好,绝缘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紧靠在接点部位上,无移位、脱落现象
4
电线规格
按北汽四路气压ABS8.1米电线束设计要求执行
8.1米电线束设计要求见附录一
5
电线颜色
按北汽四路气压ABS8.1米电线束设计要求执行
8.1米电线束设计要求见附录一
6
电线贮存温度
-40℃------+95℃
7
线束用波纹管
汽车线束端子接插件应用介绍
![汽车线束端子接插件应用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b79f6b4f242336c1fb95e1c.png)
page 22
精品
Evaluation of a Crimp Termination 端子压接质量判断
conductor is compressed
edges.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上刀向下移 动,把导线压 入包筒。
crimp is formed.
包筒随上刀折 弯,压接成型。
The final position at a given crimping height guarantees the necessary compression of the conductor to form a tightly compressed crimp. 设定的压接高 度保证了压接
质量。
page 18
精品
Basic Philosophy of Crimp 压接原理
压接过程中,导体受到套管的挤压,在经度和 纬度两个方向上均发生形变,形成冷焊:
➢导体与套管表面的原氧化膜变形破裂 ➢导体与端子套管的纯净金属表面充分紧密接触 ➢挤压变形过程中的微运动
显微镜下,可观 察到金属表面 互相交融粘连
page 8
精品
Crimp Applicator 压接模具和刀片
page 9
精品
Common Crimp Terminals 常用压接端子
பைடு நூலகம்
AMP MCP Contact Family
接插件技术规范
![接插件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2509a1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e.png)
接插件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器件使用的接插件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接插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52 轻柴油GB 484 车用汽油GB 11118.1 矿物油和合成烃型液压油GB/T 11121 汽油机油JT 225 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安全使用技术条件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一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QC/T 417.3-2001 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QC/T 417.4-2001 多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QC/T 417.5-2001 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的圆柱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DIN 40 046 第 11 部分通信工程电子元件和设备的气候环境和机械测试;测试 K:腐蚀性空气环境3 术语3.1电线附件电线和插头或插座之间持久的连接物,例如:压接、绝缘替代、焊接等。
3.2接插件插头和插座的统称。
3.3插头插入插座可完成电气连接的接插件(公端子),外形类似针状。
(见图1)3.4插座接受插头形成电子连接的插接件(母端子),外形类似钳状。
(见图2)锁定插座具有自锁和人工解锁功能并吻合于插头上的孔或凹座的插座。
3.6锁销吻合于插头上的孔或凹座,继而锁定插头的插座凸出部分。
3.7二次锁紧插接器有两处锁止结构将其插头或插座锁定在护套内。
3.8插接器把一个或多个端子通过塑壳和辅件连接起来的组装品,完成电气连接的功能。
3.9可拆卸连接两个配合的接插件连接(见图3)。
3.10多线连接两个配合的插接器和多对插头和插座的连接(见图4)。
3.11不可拆卸连接(压接连接)可使用机器或手动钳在插头或插座与导线之间通过压接进行不可拆卸的无焊电气连接。
3.12防水栓防止水通过端子孔进入接插件内部造成短路,与端子一起共用。
汽车空调控制器设计规范
![汽车空调控制器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1dd23d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2.png)
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空调控制器设计规范——供新开发项目设计参考参考标准录一、引言 (4)1.1概述 (4)1.2空调控制器的分类 (4)二、空调控制器开发流程 (4)2.1控制器开发过程中各节点输出物 (4)三、机械设计方面 (6)3.1面板材料的选择 (6)3.2固定结构的设计 (6)3.3旋钮设计 (8)3.4按键的设计 (11)四、电器设计方面 (15)4.1接插件的选型原则 (15)4.2背光定义 (16)五、软件控制方面 (17)5.1空调开机功能 (17)5.2空调关机功能 (17)5.3前除霜关联压缩机功能 (17)5.4自动控制器标定 (17)六、总结 (18)一、引言1.1概述本文是基于我司空调控制器设计开发而做的总结,旨在对后续新项目空调控制器开发提供建议和参考。
本文件为持续更新的文件,后续不断进行完善,希望为空调控制器产品工程师开发有所用。
1.2空调控制器的分类1.2.1按功能分前控制器和后控制器,前排控制器安装在IP中控部位,为前排乘客操作使用;后控制器安装在副仪表板上,为后排乘客操作使用。
1.2.2按自动化程度分手动控制器、电动控制器、自动控制器(单区、多区)。
手动控制器是用旋钮带动硬(软)拉丝直接控制HVAC风门;电动控制器用按键或旋钮操作,从PCB板输出电信号控制HVAC风门执行微电机;自动控制器是在电动控制器基础上增加AUTO按键功能有设置信息显示界面。
1.2.3按结构分按键式:普通按键位亚比插式和Rubber式)和翘板按键;旋钮式:外旋式(旋钮外圈转动,中间不动)和内旋式(旋钮内外一个整体,一起转动)。
本文主要针对电动可调控制器和自动空调控制器进行总结。
二、空调控制器开发流程2.1控制器开发过程中各节点输出物备注:◎表示必须做■表示可选做。
编制日期:编者:版次:(00)页次:-6/18-三、机械设计方面1.1.1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主要从使用性能、工艺性能、经济性方面考虑,选型时考虑零部件的使用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化学性能。
最新版线束标准
![最新版线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a704c7f27284b73f242505e.png)
1)Q/SQR前言本标准参考QC/T29106标准,在满足奇瑞汽车的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定的。
本标准作为产品质量抽查检验的依据。
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的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与上一版本的标准主要区别如下:1.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更改如下:增加(新的引用标准):Q/SQR.04.228 汽车用熔断器Q/SQR.04.295 线束波纹管Q/SQR.04.421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Q/SQR.04.572 线束紧固件标准(试用)Q/SQR.04.923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替换:将QC/T 417.1~QC/T417.5改为引用Q/SQR.04.935标准。
2.术语和定义的更改更改端子、护套的定义,删除插接件的定义。
新增插接器、插头、插座的定义。
3.要求中做的更改如下:在4.2.4中增加绝缘套管与孔中心的距离。
在4.2.5中对紧固件、主干、分支的公差进行分类规定。
在4.4.5、4.4.7、4.6.2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35标准的检测方法。
在4.12中对电线束的工作温度及贮存温度等级进行更改。
新增4.2.6 护套末端与保护材料之间的尺寸要求。
新增4.2.7 线束双绞线要求。
新增4.3.9、4.3.10、4.3.11、4.3.12对电线束的附件材料要求。
4.试验方法中更改如下:在5.5中将测试速度由25mm/min~l00mm/min改为50±10mm/min。
在5.7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35标准的测试方法。
在5.16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23标准的测试方法。
5.检验规则中更改如下:在6.3中增加对4.2.6、4.2.7的检验。
6.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更改如下在7.12中a)产品名称要求为中英文,b)改为产品图号,增加f)项图纸版本号。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一院提出。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管理科归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SQR.04.935-2011 5.3.3 端子插入护套力................................................................... 14 5.3.4 端子拔出护套力................................................................... 14 5.3.5 端子推出......................................................................... 15 5.3.6 导体附件的抗拉强度............................................................... 15 5.3.7 端子的裂缝腐蚀................................................................... 16 5.4 插接器机械试验 .................................................................... 17 5.4.1 插接器插拔循环................................................................... 17 5.4.2 插接器配合力..................................................................... 17 5.4.3 插接器拔出力..................................................................... 17 5.5 环境试验 .......................................................................... 18 5.5.1 热老化........................................................................... 18 5.5.2 热冲击........................................................................... 18 5.5.3 温度湿度循环..................................................................... 19 5.5.4 水密性(适用于 S2 等级的产品).................................................... 20 5.5.5 高压水喷射(适用于 S3 等级的产品)................................................ 21 5.5.6 抗腐蚀........................................................................... 22 5.5.7 抗化学液体....................................................................... 23 5.5.8 阻燃性........................................................................... 24 5.5.9 抗振动........................................................................... 24 5.5.10 抗机械冲击...................................................................... 28 5.5.11 跌落试验........................................................................ 29 5.5.12 流动气体腐蚀.................................................................... 30 附录 A................................................................................ 33 (资料性附录)........................................................................ 33 A.1 总则.............................................................................. 33 A.2 试验样品的准备 .................................................................... 33 A.3 试验方法.......................................................................... 33 A.4 试验要求.......................................................................... 33 附录 B................................................................................ 34 (规范性附录)........................................................................ 34 B.1 试验方法.......................................................................... 34 B.2 试验要求 .......................................................................... 34
1秘) 密★
Q/SQR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QR.04.935-2011
代替Q/SQR.04.935-2010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2011-03-25 发布
2011-03-30 实施Βιβλιοθήκη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
1)
Q/SQR.04.935-2011
目录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3.1 电线附件 ........................................................................... 1 3.2 端子 ............................................................................... 1 3.3 插头 ............................................................................... 1 3.4 插座 ............................................................................... 1 3.5 锁定插座 ........................................................................... 2 3.6 锁销 ............................................................................... 2 3.7 参考点 ............................................................................. 2 3.8 插接器 ............................................................................. 2 3.9 护套 ............................................................................... 2 3.10 连接 .............................................................................. 2 3.11 多线连接 .......................................................................... 3 3.12 护套定位 .......................................................................... 3 4 试验准备............................................................................. 3 4.1 总则 ............................................................................... 3 4.2 试验条件 ........................................................................... 3 4.3 试验等级 ........................................................................... 3 4.3.1 温度等级.......................................................................... 3 4.3.2 振动等级.......................................................................... 4 4.3.3 防水等级.......................................................................... 4 4.4 试验顺序 ........................................................................... 4 4.5 样品数量 ........................................................................... 7 4.6 试验误差 ........................................................................... 7 5 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 7 5.1 常规试验 ........................................................................... 7 5.1.1 外观检查.......................................................................... 7 5.1.2 尺寸检查.......................................................................... 8 5.2 电气试验 ........................................................................... 8 5.2.1 绝缘电阻.......................................................................... 8 5.2.2 介电强度(耐电压)................................................................ 8 5.2.3 接触电阻(毫伏测量).............................................................. 8 5.2.4 接触电阻(电压降)................................................................ 9 5.2.5 电流特性......................................................................... 10 5.2.6 电流循环......................................................................... 13 5.3 端子机械试验 ...................................................................... 14 5.3.1 端子插拔循环..................................................................... 14 5.3.2 端子配合力.......................................................................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