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 理 与 文 化 教学大纲
高二物化生报考的学科教学课程与教学大纲
高二物化生报考的学科教学课程与教学大纲高中二年级是学生选择报考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关键时期。
这三门学科都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高二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制定上,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物理学科教学课程与教学大纲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能量传递和相互转换的学科。
在高二物理学科的教学中,重点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现代物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课程设置上,物理学科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内容:1. 知识点的梳理:明确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基本概念,例如牛顿力学的三大定律、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等。
同时要注重与实际生活和科技应用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与实践: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环节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教学大纲应明确实验内容与要求,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数学工具的运用:物理学与数学密切相关,高二物理学科的教学大纲应注重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例如,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向量运算、物体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等。
二、化学学科教学课程与教学大纲化学学科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和性质的学科。
在高二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理论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内容:1. 基本概念和原理:核心知识点包括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表、酸碱中和反应等。
学生应理解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 实验操作与安全意识: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力的重要环节。
教学大纲应明确实验内容和操作要求,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3. 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学科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学大纲应着重强调化学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物理化学 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化学运动形式的普遍规律。
(二)教学目的通过物理化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为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习题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讲授时要注意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和符号系统规定。
(四)教学时数本课程教学时数为108学时。
(五)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绪论教学要点:着重阐明物理化学基本内容及物理化学学科发展,介绍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物理化学的基本内容2.物理化学发展简史3.学习物理化学的意义4.怎样学习物理化学考核要求: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热力学方法及其基本特点,掌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等基本概念,理解状态函数的性质,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并能对物理化学过程(状态变化、相变化、化学反应等)进行有关计算。
1.使学生准确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2.使学生知道热、功、热力学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使学生充分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及其数学特性。
4.明确焓的定义和意义。
5.明确可逆过程及其意义。
6.熟练地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物理化学过程的△U、△H、Q和W。
7.熟练地应用△f Hm(B)、△cHm(B)计算反应热效应。
掌握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应用。
8.了解卡诺循环的意义及理想气体在诸过程的热和功的计算。
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一、热力学概论和热力学的基本概念1.热力学的目的、内容、方法与局限性2.体系与环境3.体系的状态和性质(状态、状态性质、容量性质、强度性质)4.过程与途径(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相变过程、化学过程、循环过程)5.状态方程和过程方程6.状态函数的全微分性质二、热和功1.热2.功(体积功与非体积功,功的一般计算公式,体积功的计算)三、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能2.热力学第一定律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四、焓(等压热容、等容热容、焓的定义)五、热容(C p与C v及其相互关系,C p与温度的关系),热量的计算六、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七、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1.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2.理想气体△U和△H的计算3.理想气体C p与C v的关系4.理想气体的等温可逆过程5.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6.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八、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相变化的应用九、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实际气体的应用1.焦耳—汤姆逊实验2.焦—汤系数及倒转温度3.实际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十、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化学反应过程的应用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压热效应、等容热效应、反应进度和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表示)2.盖斯定律3.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生成焓与标准生成焓,燃烧焓,离子生成焓,键焓) 4.反应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非等温反应和绝热反应热效应的计算)考核要求:1.热力学概论1.1 热力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识记)1.2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1.2.1体系与环境,体系的性质(识记)1.2.2 热力学平衡态和状态函数(识记)2.热力学第一定律2.1热和功(领会)2.2热力学能(领会)2.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与数学表达式(应用)3.体积功与可逆过程3.1 等温过程的体积功(应用)3.2 可逆过程与最大功(领会)4.焓与热容4.1 焓的定义(识记)4.2 焓变与等压热的关系(应用)4.3 等压热容和等容热容(识记)5.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5.1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领会)5.2 理想气体的C p与C v之差(识记)5.3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领会)6.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实际气体的应用6.1 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效应(识记)7.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相变过程的应用(领会)8.化学热力学8.1 化学反应热效应8.1.1 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领会)8.1.2 反应进度(识记)8.2 赫斯定律与常温下反应热效应的计算8.2.1赫斯定律(应用)8.2.2 标准摩尔生成焓与标准摩尔燃烧焓(领会)8.3 标准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应用)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教学要点:本章主要讨论体系的过程方向与限度。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物理化学主要研究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和变化速率规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工程、食品、材料、制药、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还应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训练和培养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结合具体条件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课程任务
教学内容由热力学和动力学为主体,涉及:热力学基本概念、定律、原理、方法,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的热力学,唯象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反应速率理论,催化作用,电化学基础,表面现象(界面现象)及胶体化学。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对物理化学有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医药、农业等学科中的根基地位及其相互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一)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框架,掌握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中的普遍规律和实验方法;在强化基础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要求:本课程重点在于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在阐述基本原理时应着重讲清整个问题的思路、介绍问题的提出背景和形成理论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到有关知识的同时能学到探索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础层次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工程实际,着眼于前沿所涉及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上。
(二)各章节学习目标
三、教学大纲
五、考核要点。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物理化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化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是连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学科与化工原理、化学工艺学等应用学科的桥梁。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任务1、使学生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基本内容,能够熟练运用热力学方法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熵变、焓变和自由能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2、使学生掌握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能够熟练运用相律分析相平衡问题,掌握单组分和双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
3、使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平衡组成,了解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使学生掌握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能够熟练运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了解电解、电镀、原电池等电化学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使学生掌握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能够熟练运用反应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计算反应速率,了解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和反应机理的推测方法。
6、使学生掌握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表面活性剂、吸附、乳化、胶体的稳定性等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现象的本质和应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知识要求1、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如热力学函数、相律、化学平衡常数、电极电势、反应速率常数等。
2、理解物理化学基本原理的推导过程和物理意义,能够运用物理化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高二物化生报考的学科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高二物化生报考的学科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随着高中教育的发展,学科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在高二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制定和推广。
这些标准和大纲不仅规范了学科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备考。
本文将介绍高二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学科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1. 高二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高二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主要由教育部物理学教研组制定,并按照高中物理学的基本要求和学科特点进行规划。
该标准和大纲围绕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实验技能以及知识应用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教学要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运动的规律、能量与能量转换等内容。
2. 高二化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高二化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由教育部化学学教研组负责制定。
该标准和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化学知识。
学生将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组成与变化、能量变化与储存等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3. 高二生物学科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高二生物学科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由教育部生物学教研组进行制定,依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该标准和大纲要求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掌握生命现象的发生机理和调控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学生将学习生物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生物多样性等内容,通过实践探究提高对生命科学的理解与应用。
总结起来,高二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学科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学习指导和教学要求。
学生在按照这些要求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科的概念和原理,提高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和大纲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准备高考和未来的学习与研究。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物理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为日后深入学习化学相关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相关实验技能;2. 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物理化学领域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1.1 物态变化1.2 热力学基础1.3 化学平衡2. 物理化学实验2.1 量热实验2.2 晶体学实验2.3 分析化学实验3. 物理化学实践3.1 计算化学3.2 显微镜技术3.3 光谱学4. 期末综合实验及成果展示四、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等)占总成绩的20%;2.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3. 实验报告和作业占总成绩的20%;4.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
五、教学要求1. 学生应按时上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实验操作;2. 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和作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3. 学生应按时复习,做好笔记和总结,为考核做好准备。
六、教学保障1. 教材:《物理化学》第5版;2. 实验器材:齐全的物理化学实验器材;3. 师资力量: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物理化学教师;4. 教学环境:整洁、安全、适合学习的教室和实验室。
七、总结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通盘考虑各方面的教学要求,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勤奋学习,积极实践,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各位同学学习进步!。
物理化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物理化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学分:80 / 3+2 (其中含实验或实践学时:48 )开课学期:每学年第一和第二学期适用对象:化工类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内容简介:物理化学也称为理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物理化学是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化学中最具有普遍性的一般规律。
本课程介绍研究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和化学反应的速率规律的宏观层次理论方法,从微观到宏观层次的研究方法和多相系统的研究方法等。
包括热力学三大定律和基本方程、统计热力学、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表面现象和胶体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物理化学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理论基础课,是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学等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后继化学专业课程的基础。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框架,掌握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统计热力学中的普遍规律和实验方法;在强化基础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任务】本课程共分十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热力学初步、溶液理论、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胶体化学。
本课程重点在于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在阐述基本原理时应着重讲清整个问题的思路、介绍问题的提出背景和形成理论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到有关知识的同时能学到探索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础层次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际,着眼于前沿涉及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 1 物理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史§ 2 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必要的数学知识§ 4 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基本要求】1.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探讨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确立学好物理化学的信心。
初中教学大纲化学版(最新)
初中教学大纲化学版(最新)初中教学大纲化学版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化学版)主要规定了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内容:1.教学目标: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2.教学内容: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量、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溶液的配制、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碱盐、金属材料、有机化合物、化学实验基础等。
3.教学方法: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探究、讨论等多种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4.评估标准:初中化学的评估标准包括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大纲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也可能会有所调整。
初中教学大纲化学必修二初中教学大纲化学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包括:1.物质构成的奥秘:介绍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化合物和单质的概念。
2.物质的变化:讲解自然界中的三种状态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还涉及化学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3.化学电源:介绍化学电源的种类、原理和用途。
4.溶液的配制:了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5.溶液的酸碱性:学习常见的酸、碱及其溶液的酸碱性,认识强酸和强碱,以及强酸和强碱盐的性质。
6.盐类的水解: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规律及其应用。
7.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了解胶体、溶液和浊液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8.电解原理的应用:学习电解原理,了解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方程式以及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的性质。
9.燃料电池: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10.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学习金属腐蚀的原因以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网络课程建设标准一、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物理化学课程是采用物理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化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和理论的一门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等专业学科基础必修核心课程。
其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适用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等专业。
1、课程的任务该课程主要讲述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加深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这些知识和原理不仅是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其它与化学有关的技术科学的发展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学会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获取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知识,能够恰当地表达化学工程中涉及到的物理化学问题;(2) 在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的同时,适度反映现代物理化学学科领域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较系统的理解。
对于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了解其来源、含义和适用范围;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应注意所引进的条件和实际情况,并估计其可能产生误差的根源;要求至少做200道习题。
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到的物理化学知识和技能。
3、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采用远程教学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远程教学包括学生收看网上的IP课件和网上教学辅导等教学形式;面授辅导考虑学生在职和成人的特点和需求,在业余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平时作业是很重要的形成性考核手段,各级学习中心应配合面授辅导教师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批改和反馈,必要时应要求学生重做。
4、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1.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较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处理和解答与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与文化
课程代码: PHYS119001
课程名称:物理与文化 (Physics and cultures )
学分数: 2学分周学时: 2学时
主讲教师:物理学系马世红教授,现代物理研究所王炎森教授,孔青副教授
预修课程:高中物理和数学
课程性质:是一门文理交融, 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以物理基础知识为载体, 突出物理学的文化内涵, 展现物理思想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有利学生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基本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在较系统介绍(以定性介绍为主)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从宏观、微观到宇观)的基础上, 着重通过对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
大发现过程和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重大贡献的介绍,向学生展示物理学发展过程
中所体现的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以及著名物理学家的创新思
维、高尚道德和人格魅力。
同时也对与物理学有关的一些社会性论题及这些重大
发现在高科技中生动、有趣的应用作了适当介绍。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倪光炯、王炎森《文科物理 --- 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主要参考资料:
倪光炯、王炎森、钱景华、方小敏《改变世界的物理学》(第二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阿特·霍布森《物理学:基本概念及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秦克诚等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埃米里奧·赛格雷,《从落体到无线电波 --- 经典物理学家和他们的发现》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4年
《从X射线到夸克 --- 近代物理学家和他们的发现》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4年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 本课程中所介绍的物理学中一些最基本的知识, 物理学发展史中一些重大发现的内容和意义, 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创新思维和突出贡献。
以
及自然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
在上述基础上深入思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人文思想对科学发展的作用,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在人文科学研究中的参考价值, 体会
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共同目标, 消除两种文化隔阂的重
要性。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 配以一定课时的讨论,并穿插多媒体教学(展示物理在高技术应用方面的精彩资料和图片)和课堂示范实验。
教学内容安排(按32学时教学,不包含考试的2学时):
第一章两种文化的历史演变 (2学时)
讲课要点: 1. 探讨我国科学在历史上逐渐落后的原因–“李约瑟难题”
2. 东、西方哲学的异同, 西方哲学为何对近代科学起促进作用?
3. 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 两种文化的分裂
4. 21世记的高等教育需要文理相通、需要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第二章经典力学的建立和发展 (6学时)
讲课要点: 1. 从哥白尼到开普勒
日心说提出的科学根源、哲学根源和历史根源
开普勒行星三定律, 天文学从此真正成为一门精确科学
2. 伽利略和近代力学的诞生, 为什么伽利略被后人称为“近代物理之父”?
3.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创立过程, 及其在航天技术中的应用
4. 牛顿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贡献; 牛顿的自然哲学思想及其深远影响
5. 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6. 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及实际应用举例
第三章从静电现象到电磁波 (6学时)
讲课要点: 1. 从库仑定律的建立看“类比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所基于的哲学思想, 以及对人们的重要启示
3.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哲学思想、创造性的科学思维(‘场’概念的引入); 法
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4.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洛仑兹力及实际应用
5.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电磁波的发现和光、电、磁的统一
第四章光的本性是什么? (6学时)
讲课要点: 1. 牛顿的光的微粒说是在什么指导思想下提出的? 为什么它能统治一百多年?
2. 为什么惠更斯的光的波动说在初期无法与微粒说抗衡? 波动说是如何逐渐
占统治地位的?
3. 光的干涉、折射和偏振, 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
4.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5. 声波和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在高科技中应用
6. 激光基本原理及激光技术应用
第五章打开微观世界研究大门的三大发现 (3学时)
讲课要点: 1. X射线的发现
阴极射线本性的争论
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过程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X射线的本性及其应用
2.放射性的发现
贝克勒尔的惊人发现, 以及“直觉和灵感”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居里夫人的创新思维及高尚品德
三种射线(α、β、γ) 及放射性衰变现象和应用
3.电子的发现
J.J.汤姆孙勇于突破传统观念发现第一个基本粒子-电子
4.发现电子的三个关键性实验及电子的发现重大意义
第六章物质观的革命 -- 量子论 (5学时)
讲课要点: 1. 普朗克提出了开创物理学新时代的“量子”概念
量子观点遭非难, 普朗克要退却, 爱因斯坦捍卫和发展了“量子论”
2.第一个钻到原子中心的人 -- 卢瑟福
原子核的发现(是偶然的吗?)
原子核式模型的重大贡献和遭科学界的漠视
3.和谐的乐章 -- 玻尔模型
玻尔的创新思维, 玻尔模型的贡献和困难
什么是哥本哈根精神?
4.德布罗意与物质波, 物质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电子波性的实验验证
5.描写物质波的波动方程及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规律性
玻尔与爱因斯坦之间的一场被传为佳话的科学争论
第七章时空观的革命 -- 相对论 (3学时)
讲课要点: 1.光速不变性和同时的相对性
牛顿的时空观
测量“以太风”的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爱因斯坦的追光佯谬和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2.洛伦兹收缩, 洛伦兹变换, 速度相加定律
3.质量随速度变化, 质能关系和原子能应用(裂变和聚变)
第八章物理亦文化 (1学时)
讲课要点: 1. 现代物理学的认识论
认识论的相对性原理; 信息是主、客体共同创造的
2.现代物理学的方法论
模型方法的实质; 对称性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3. 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全面: 包括平时成绩(出勤率、习题情况、讨论班中参于情况)、读书报告以及期末书面考试, 且闭卷。
希望在对学生有一个全面了解基础上, 再对学生给予评分, 尽量做到公平、合理。
这样的考核也有利督促学生认真听课, 而不逃课。
考试题型: 包括名词解释、题充题、计算题和问答题。
在考题内容上重视基础性和全面性, 涉及每周教学内容。
读书报告要求:
必须2000字以上,且要求写成论文格式,包括:100字以内的摘要,关键字,正文,和参考资料。
要写出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应看些参考资料, 但不允许抄袭和从网上下载。
要求联系本课程学习的内容, 联系本课程学习目的和要求。
具体讲: 通过本课程学习对在学习中要非常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以及学会思考的重要性的体会, 当前教学中必须贯彻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方面的体会, 对通识教育重要性的体会, 也可联系本课程学习对所学专业的学习有什么启发的体会等。
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