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科学发展史的归纳(2018高三届),推荐文档
生物发展史(与高中课本配套)汇总___免费
生物科学发展史生物科学发展史既包括科学家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过程,又包括科学家研究生命现象时所持有的不同观点和态度;既包括生物学理论和方法的形成演变,又包括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史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思路、研究方法时有出现。
预计今年高考理科综合中的最后2个生物大题有可能以生物科学发展史有背景出题。
现就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生物科学发展的问题进行一次专题小节。
一、生物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描述性生物学阶段:20世纪以前实验生物学阶段: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1953年分子生物学阶段:1953年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二、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生物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从客观世界获得原始的第一手材料的方法。
观察包括人的肉眼观察及放大镜、显微镜观察。
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
只有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
3.假说和实验:在观察中往往会发现问题,为了要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题,一般是先是提出某种设想或假说,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设想或假设。
4.模型研究:常用的生物学模型有以下几种:①生物模型:又叫模式生物,如大肠杆菌、果蝇、小鼠等②机械和电子模型:如DNA双螺旋结构、仿生学、人工智能等③抽象模型:如生态学、种群遗传学中的数学方程等三、高中教材中提到的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史问题必修本第一册1.细胞学说: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P3)2.染色质:染色质这个名词最早是德国生物学家瓦尔德尔提出来的,主要是指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因此叫做染色质。
(P32)3.植物细胞全能性: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培养,由于细胞分化而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P41)4.酶的发现: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说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即胃蛋白酶);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经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高中生物科学发展史总结word版本
高中生物科学发展史总结必修一:分子与细胞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死细胞),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5、欧文顿: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认为细胞膜是静止的,膜蛋白的分布是对称的。
7、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与酶的发现8、斯帕兰札尼: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1、萨姆纳: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2、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5、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6、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17、卡尔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最终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18、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19、约翰逊:1909年,他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命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21、萨顿:在研究中发现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并由此提出了遗传因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高中生物科学史教材科学史汇总
(6)遗传规律的发现史
①孟德尔——用豌豆作遗传材料,利用
法提出遗传的
两大基本遗传规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律(关注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②丹麦植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起
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③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预言: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
中存在减数分裂过程,后来被其他科学家的显微镜观察所
①高斯——证明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间存在着竞争关系。通 过实验发现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②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 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 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能量在相邻两 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证实。
④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细胞形成过程,
研究中发现等位基因分离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有明显的的平
行关系,由此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类比推理
法)(★)
⑤摩尔根——用
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雄果
蝇作遗传材料)。
⑥道尔顿——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
(7)遗传本质的发现史 ①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 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②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肺炎双球菌的 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转化因子为DNA)。 ③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2P、35S)分别标记 噬菌体,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所 以说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⑤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为沃森和克里克提供了DNA的X射线衍 射物图谱。 ⑥查哥夫——腺嘌呤(A)的量=胸腺嘧啶(T)的量,胞嘧啶(C)的 量=鸟嘌呤(G)的量。 ⑦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不久之后,提 出了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假说。 ⑧1958年,科学家利用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 法和密度梯度离心,实验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高中生物的科学发展史汇集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发展史模块一:必修一部分一、细胞学说的建立:1、1543 年,比利时的维萨里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2、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 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 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命名。
3、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4、19 世纪 30 年代德国人提出“细胞学说(Cell Theory)” 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意义:它揭示了细胞结构的和生物体结构的。
5、1858 年德国的魏尔肖:新细胞是通过获得。
二、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895 年欧文顿(E.Overton):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膜是由组成的。
2、20 世纪初分离出哺乳动物红细胞膜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得出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3、1925 年荷兰科学家 Gorter 和 Grendel 实验: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水面上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 2 倍,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磷脂4、20 世纪 40 年代,有学者推测蛋白质是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
5、1959 年(J.D.Robertsen)实验: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统一结构。
6、1970 年 Larry Frye 等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
7、1972 年提出:“模型”。
高中生物科学史(5篇)
高中生物科学史(5篇)第一篇:高中生物科学史高中生物科学史P11必修11665年,英国虎克显微镜观察木栓组织他即使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P10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来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
内内容容自自己己背背P111858年,德国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他的名言:所以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P6519世纪末欧文顿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P6520世纪,两位荷兰科学家实验材料:红细胞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P661959年,罗伯特森电镜下结论:所有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P671970年,科学家方法;荧光标记法结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P62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
*** P81美国萨姆纳从富含脲酶的刀豆提取脲酶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P8220世纪80年代,美国切赫和奥特曼发现结论: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功能。
P101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P101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结论: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P1011845年,德国梅耶结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同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P1021864年,德国植物萨克斯实验:叶片一半照光,一半遮光。
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淀粉。
P1021939年,美国鲁宾和卡门方法:同位素示踪法实验:一组标记H218O,另一组标C18O2,证明: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来自于水。
P10220世纪40年代,美国卡尔文方法:同位素标记法(标记14CO2)证明: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C的途径: 14144 C1C6(卡尔文循环)P1001880年,美国恩格尔曼实验:水绵和好氧细菌暗反应过程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P101865年,孟德尔澳国人实验:豌豆杂交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VIP专享】高中生物教材中科学发展史的汇集
高中生物教材中科学发展史的归纳(知识点与习题)必修一(09广东高考理基38)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练习1:从Larry Frye的小鼠荧光实验的过程和现象中,我们可以得出细胞膜:A、含有蛋白质和脂质B、含有磷脂双分子层C、有流动性D、容易染色而发光练习2:(2012年江门调研)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科学家是:A、欧文顿B、罗伯特森C、桑格和尼克森D、施旺和施莱登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知识点:(1)巴斯德之前认为: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2)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某些物质在起作用。
(3)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4)毕希纳: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5)萨姆纳:酶是蛋白质。
材料:刀豆种子的脲酶:作用是将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知识点:1、1771年,普利斯特利(1)过程:密闭玻璃罩+绿色植物+蜡烛——不易熄灭密闭玻璃罩+绿色植物+小鼠——不易死亡(2)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3)缺点:2、1779年,英格豪斯:植物在光下和有叶绿体时才能更新空气3、1845年,梅耶: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4、1864年,萨克斯(1)过程:黑暗中饥饿处理的绿叶:一半曝光——加碘——变蓝一半遮光——加碘——不变蓝(2)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3)注意:①对照方式自变量:因变量:,观测指标:②对叶片进行饥饿处理和脱绿处理5、1880年,恩格尔曼(材料:水绵、好氧细菌)(1)过程:水绵+好氧细菌放置在黑暗、无空气条件下局部照光---好氧细菌只分布在照光处完全曝光-----好氧细菌均匀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2)结论:,(3)对照方式自变量:因变量:,观测指标:6、1939年:鲁宾和卡门(1)过程:(2)结论:(3)方法:(4)注意:对照方式,自变量:因变量:7、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1)材料:小球藻(2)方法:同位素标记法(14C)(3)卡尔文循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几位科学家做了几个著名的实验,关于这些实验设计在逻辑上的严密性和意义,不正确的是()A、普里斯特利把小鼠和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小鼠不会死亡——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CO2,放出O2,从而更新了空气。
史上最全的高中生物学史整理(建议收藏)
史上最全的高中生物学史整理(建议收藏)在高考复习中,生物的知识点比较碎,很容易让人混淆。
今天小编特整理了一篇关于高中生物学史大全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必修一(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1.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2.罗伯特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3.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4.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0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5.魏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1.1895年,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
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
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并让两种细胞融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三)酶的发现史1.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2.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归纳】高中生物教材中科学发展史
B、他提出“内环境”的概念,并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二、促胰液素的发现:(最先发现的激素)(请准确配对)
科学家
研究成果
1、法国生理学家沃泰默
A、研究狗胰液分泌:研究思路正确,但理解错误,坚持促进胰液分泌是一个神经调节过程。
3、1970年拉里·弗莱(Larry Frye)等实验
C、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即“单位膜模型”假说。
4、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
D、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C、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体外转化实验)
三、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请准确配对)
科学家
研究成果
1、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
A、提出中心法则.提出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同位素标记法 密度梯度离心)
2、1957年克里克
高中生物教材中科学发展史的归纳
必修一
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涉及几个重要科学家(请准确配对)
科学家
研究成果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
A、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揭示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
高中生物学史归纳整理版
高中生物学史归纳整理版引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本文将对高中生物学史进行归纳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生物学的发展轨迹。
古代生物学古代生物学主要集中在对生物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上。
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是最早进行系统观察生物的人之一,他开创了动物分类学和生物形态学等领域。
古埃及人和古中国人也进行了一些有关植物的观察和研究。
中世纪生物学中世纪时期,生物学的发展受到宗教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停滞不前。
但是,一些对生物的研究成果依然存在。
著名的动物学家阿里斯提德对生物进行了分类,也进行了一些对植物的观察与记录。
文艺复兴与现代生物学的开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科学的研究兴趣日益增加,生物学也开始重新兴起。
著名的瑞士科学家巴塞尔在16世纪提出了显微镜并进行了细胞观察,这标志着现代生物学的开端。
随后,英国自然科学家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为生物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世纪的重要发现19世纪是生物学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出现在这个时期。
著名的奥地利科学家门德尔发现了遗传定律,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则研究了微生物并提出了消毒理论。
同时,人们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20世纪以来的生物学繁荣20世纪以来,生物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发现DNA结构的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获得了诺贝尔奖,揭示了遗传物质的秘密。
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迅速兴起,并为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结论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中充满了科学家们的努力和智慧。
从古代的观察和记录到现代的分子研究,生物学在不断前进。
高中生物学史的归纳整理,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学的起源与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
以上是对高中生物学史的归纳整理,从古代到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和人物。
研究生物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了解生物学的历史,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今后的研究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发展史汇集(必修)(免费)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发展史一、细胞学说的建立:(要重视科学发展史)1、1543 年,比利时的维萨里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2、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 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3、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4、19 世纪30 年代德国人施莱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Cell Theory)” 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意义:它揭示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5、1858 年德国的魏尔肖:新细胞是通过分裂获得。
二、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科学发展史)1、1895 年欧文顿(E.Overton):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 世纪初分离出哺乳动物红细胞膜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得出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3、1925 年荷兰科学家Gorter 和Grendel 实验: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水面上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 2 倍,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
4、20 世纪40 年代,有学者推测蛋白质是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
5、1959 年罗伯特森(J.D.Robertsen)实验: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6、1970 年Larry Frye 等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
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
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探索。
在古代,人们对动物和植物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将动物划分为鸟类、鱼类等。
然而,直到
18世纪末19世纪初,生物科学才真正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以下是生物科学发展的一些里程碑:
1. 18世纪:生物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卡尔·林奈提出的现代分
类学。
他创立了一套基于外部观察特征的分类系统,将动植物按照相似性分为属、种、科等。
2. 19世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在生物学史上产生了重大
影响。
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认为物种是通过自然选择逐渐演化而来的。
这个理论改变了人们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起源的理解,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基石。
3. 20世纪:遗传学的发展推动了生物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格
里戈尔·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而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的DNA结构的发现揭示了遗传信
息的储存和传递方式。
4. 21世纪:生物科学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细胞生物学
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人们对基因功能和人类遗传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以上里程碑之外,生物科学还包括了进化生物学、生态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子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进步,生物科学将继续在未来发展,为人类生活和医学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和发现。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发展史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发展史一、细胞学说的建立1、比利时的维萨里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2、英国人虎克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3、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4、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Cell Theory)”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意义:它揭示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5、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新细胞是通过分裂获得。
二、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895年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分离出哺乳动物红细胞膜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得出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3、1925年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 实验: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水面上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
4、20世纪40年代,有学者推测蛋白质是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
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6、1970年Larry Frye等实验,用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蒋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颜色荧光均匀分布。
这一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7、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发展史
人们发现第一种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三、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科学家
研究成果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
认识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1951年,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
提供了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
1952年,奥地利著名生物化学家查哥夫
研究得出:含氮碱基A=T、G=C
1953年,科学家沃森(美国)和克里克
20世纪,俄国人生理学家巴浦洛夫
曾认为盐酸导致胰液分泌属于神经反射,后来认同以上两位科学家的结论
三、生长素等的发现过程(生长素——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植物激素)
科学家
研究成果
1880年,英国的达尔文
通过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即“单位膜模型”
1970年,弗雷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迪登
用荧光标记法进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3、关于酶本质的探究
科学家
研究成果
必修2《遗传与进化》
1、遗传方面的科学家
科学家
研究成果
1868年,英国的达尔文
提出融合遗传(早期的遗传理论)
1866年,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
(孟德尔——遗传学之父)
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发表论文“植物杂交试验”,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遗传因子学说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科学发展史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科学发展史生物科学发展史既包括科学家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过程,又包括科学家研究生命现象时所持有的不同观点和态度;既包括生物学理论和方法的形成演变,又包括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史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思路、研究方法时有出现。
预计今年高考理科综合中的最后2个生物大题有可能以生物科学发展史有背景出题。
现就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生物科学发展的问题进行一次专题小节。
一、生物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描述性生物学阶段:20世纪以前2.实验生物学阶段: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1953年3.分子生物学阶段: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二、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生物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从客观世界获得原始的第一手材料的方法。
观察包括人的肉眼观察及放大镜、显微镜观察。
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
只有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
3.假说和实验:在观察中往往会发现问题,为了要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题,一般是先是提出某种设想或假说,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设想或假设。
4.模型研究:常用的生物学模型有以下几种:①生物模型:又叫模式生物,如大肠杆菌、果蝇、小鼠等②机械和电子模型:如DNA双螺旋结构、仿生学、人工智能等③抽象模型:如生态学、种群遗传学中的数学方程等三、高中教材中提到的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史问题必修Ⅰ《分子与细胞》1.细胞学说: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P10-11)(1)1543 年比利时解剖学家维萨里提出:人体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2)1665 年英国科学家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小室,命名为“细胞” (3)17 世纪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细菌、红细胞和精子;意大利马尔比基观察动植物的微细结构(4)18 世纪德国一位研究海洋生物的哲学家提出:复杂的有机体都是一种球状小泡似的纤毛虫的聚全体(5)1858 年德国的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高中生物科学史总结
高中生物科学史总结高中生物科学史是一个涵盖了许多重要生物学概念和理论的时期。
以下是对一些关键事件和人物的简要总结:1. 古典生物学时期:-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他对动物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许多关于生物学的初步理论。
2. 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他的解剖学研究为生物学带来了新的视角。
3. 17世纪:- 列文虎克:他发明了显微镜,并观察到了微生物,从而开启了微观生物学的时代。
4. 18世纪:- 卡尔·林奈:他建立了现代生物分类系统,并提出了“双名法”来命名生物。
5. 19世纪:- 查尔斯·达尔文:他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为进化论奠定了基础。
- 格雷戈·门德尔:他是遗传学的奠基人,提出了遗传定律。
6. 20世纪:- 沃森和克里克:他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分子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 巴巴拉·麦克林托克:她在遗传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转座子( transposons)的研究上。
-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简·布罗德本特和罗莎琳德·富兰克林:他们对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为理解病毒和基因复制提供了基础。
- 乔治·比德尔和爱德华·塔特姆:他们发现了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
- 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他们提出了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在细胞中的流动方向。
- 汉斯·克雷布斯、卡尔·科里和格特鲁德·埃利恩:他们发现了尿素循环和柠檬酸循环,对理解生物代谢有重要意义。
- 埃弗里、麦克劳德和麦卡蒂:他们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巴巴拉·麦克林托克:她独立于其他科学家发现了转座子,这为理解基因重组和进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7. 21世纪:- 克雷格·文特尔和詹妮弗·杜德纳:他们开创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为基因治疗和生物技术的进步打开了新的大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
”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必修一
高中生物教材中科学发展史的归纳(知识点)
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涉及几个重要科学家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1
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涉及的科学家
必修二
一、遗传方面的科学家
2
二、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DNA 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四、生物进化
必修三
一、内环境与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