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2d9f731633687e21ae45a927.png)
《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得就是( )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2、我国战国后期得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得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得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得规律,从而指导自己得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D规律得存在与发生作用就是绝对得、无条件得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得哲学道理就是( )A一切事物总就是与其她事物有条件得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就是与其她事物无条件得联系着C事物就是变化发展得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4、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该同学( )。
A扩大了内因得作用 B忽视了外因得作用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D客观总结了教训5、信息技术革命得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 )A事物得运动就是相对得、有条件得 B物质就是运动得主体 C静止就是一种不显著得运动,就是运动得特殊状态 D事物总就是运动变化得6、“如果您无法成为山顶得劲松,那就做山谷得小树吧,如果您不能成为太阳,那您就成为一颗星宸吧!”这段话告诉我们,选择人生奋斗目标应该( )A从自身得实际出发 B从自己得主观愿望出发C从自身得需要出发 D从自己得理想出发7、下列不符合对待挫折与逆境得要求得就是( )A要以积极得心态对待挫折与逆境 B要正确瞧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C要有坚定得信念 D 要求我们要消极得心态面对挫折与逆境8、下列运动观错误得就是( )A物质就是运动得 B运动就是绝对得 C运动就是相对得 D运动就是物质得9、新事物就是指()A最强大,发展最快得事物。
B最新出现,有最受人欢迎得事物。
二年级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
![二年级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fc84743f7ec4afe04a1df19.png)
二年级《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班别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我国古人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观点在现在仍具有积极意义。
比如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人类应该以自然为师,顺应自然。
这一思想启示我们()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B、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没有本质区别D、只能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A、客观实在B、运动C、可知的D、事物的现象4、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5、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6、“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所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
它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于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是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诗句。
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信念、意志、激情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8、“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9、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期中考试题(哲学与人生)
![期中考试题(哲学与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5d0b0b7827284b73f2425022.png)
《哲学与人生》考试题一、解释:(4x5=20')1、矛盾:2、发展:3、运动:4、规律:5、自觉能动性:二、运用学过的哲学知识分析以下故事的哲理。
(10x3=30')1、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的宠爱的?”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我唱歌,就经常那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喜欢上我的。
”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
正好国王正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
就叫下属去看看怎么回事。
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
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扒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身伤痕的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分析这个故事中,秃鹰的问题到底在那里?2、张明是某职校的学生,她是来自农村的女孩儿,同寝室的五个女孩都是来自城市的独生女,活泼时尚、兴趣广泛、交游广阔。
张明总觉得和她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也难以接受她们的处事风格和价值观念。
由于不知道怎么与她们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时间一长,张明成了寝室里的“隐形人”。
寝室同学关系不顺、缺少知心的朋友,张明觉得做自己徘徊在学校生活的边缘,长期的孤独和郁闷无法排解,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
如果你是张明,你该如何与同寝室的同学交往?3、小明是某中职学校的在校生,由于沉迷于网络世界,由一个人见人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小青年变成一个逃学逃课、借钱、撒谎甚至还欠了高利贷的小青年。
面对他的变化,家长痛心,学校再三教育,但他还是戒不了网瘾。
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从小明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三、分析题:(10x5=50')1、分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哲学意义。
2、“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小鸡,因为二者的根本不同。
”分析这句话蕴含的哲理。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7eb36a0aef8941ea66e0543.png)
①胜利总是以挫折困难为基础
②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自觉能动性
二、理解说明(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自称“圣神皇帝”。民间传说,一日武则天在花园赏雪,忽然有花开的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则天大悦,下了一道谕旨,令园中各花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百花仙子迫于武则天的权势,不敢违抗。只有牡丹仙子坚强不屈,拒不从命。第二天一大早,各处百花齐放,真是锦绣乾坤,花花世界。仔细看去,只有牡丹未开。武则天大怒,认为她平时待牡丹最厚,牡丹却如此负恩,传令将牡丹贬去洛阳。所以天下牡丹,至今唯有洛阳最盛。
毕业于花卉培植专业的中职生齐韵,通过仔细研究,懂得了花开取决于日照、温度,可以创造或者破坏花开的条件,提前或延后花开,让鲜花按照人们的愿望开放。她培育的牡丹花经常销售一空,不预定都买不上,她用辛勤的劳动装扮着家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问题思考:
1、从哲学角度看,作为皇帝的武则天为什么也不能令牡丹在冬天开放?(3分)2、从哲学角度看,说明齐韵可以让鲜花按照人们愿望开放的道理。(4分)
3、结合齐韵的事迹,说明中职生如何在把握规律、善于行动中实现人生胜利?(8分)
三、拓展训练(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就是为自己的生命从头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险阻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思想政治课《哲学与人生》(解析卷)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思想政治课《哲学与人生》(解析卷)](https://img.taocdn.com/s3/m/6965fbc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f.png)
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哲学与人生》(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得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一点哲学、懂一些哲学,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绝对有益无害,会锦上添花、如虎添翼。
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①对哲学掌握的深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①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B【解析】①④:学一点哲学、懂一些哲学,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绝对有益无害,该观点看到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承认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①④正确。
②:对哲学掌握的深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的说法夸大了哲学对人生的作用,②排除。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科学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对于大自然的神秘无动于衷的人,是不可能真正领悟哲学的内涵的。
这句话反映了()A.哲学产生于认识和解释世界B.哲学的进步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答案】D【解析】AD:对于大自然的神秘无动于衷的人,是不可能真正领悟哲学的内涵的,体现了哲学与实践的关系,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不是产生于认识和解释世界,A错误,D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哲学的起源问题,没有涉及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B排除。
C: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错误。
故本题选D。
3.人工智能前景广阔,但目前发展面临许多瓶颈。
人工智能的范式融合对哲学认识论提出了新的需要:对不同的认识论流派进行“异中求同”的整合,尤其是在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具身认知的整合上需要有新的突破。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2394d480eb6294dd886c3c.png)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开卷)答题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30分)1、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在实际生活中,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
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
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
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二、判断题(10分)(√)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9、楚人即认为自己的矛无坚不摧,又认为自己的盾牢不可破,是一种辩证关系。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ffd8e1f121dd36a22d823c.png)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班级:学号:成绩:题目一二三总分得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BDBDDAAA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的是()A、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B、书本知识是浅显的,而且不一定正确,还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C、要真正消化理解书本知识D、要获得真正知识,必须事事亲自实践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3、“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4、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D、自身的性格5、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③实事求是④学而不思则罔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①稳定性②客观性③复杂多样性④普遍性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7、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是()A、理论B、金钱C、信念D、行动8、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0、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5分)1、一切从实际出发:P22、运动:P133、规律:P144、自觉能动性:P254、联系P365、发展:P476、新事物:P477、旧事物:P47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f0f9d11cd0d233d4b04e6904.png)
《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量力而行B听天由命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2、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4、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该同学()。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D客观总结了教训5、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着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6、“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劲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成为一颗星宸吧!”这段话告诉我们,选择人生奋斗目标应该( )A从自身的实际出发B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C从自身的需要出发D从自己的理想出发7、下列不符合对待挫折和逆境的要求的是()A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B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C要有坚定的信念 D 要求我们要消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逆境8、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9、新事物是指()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有最受人欢迎的事物。
C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89d68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f.png)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本质是__________,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答案:世界观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其中主张物质是本原的是__________。
答案:唯物主义3. 世界是可知的,这是__________的观点。
答案:可知论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
答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__________的观点。
答案:唯物史观6.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__________。
答案:生产力7. 人生观是人们对__________的根本看法。
答案:人生目的、人生价值8. 价值观是人们对__________的根本看法。
9.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__________。
答案:美好追求10. 信念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具有__________、坚定性和动力性。
答案:稳定性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哲学是关于方法的学问。
()答案:错误1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它们是绝对对立的。
()答案:错误1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答案:正确1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并不是唯一途径。
()答案:正确15. 人生观是人们行为的指南,价值观是评价人们行为的准则。
()16. 价值观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
()答案:正确17. 理想是现实的可能性,但不是现实的反映。
()答案:错误18. 信念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具有盲目性。
()答案:错误19. 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反思。
()答案:正确20.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675efcabb4cf7ec4afed050.png)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一、名词解释:1客观实际:2实事求是:3规律:4人生行动:5自觉能动性:二、单项选择: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体现了——————。
A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不断变化的C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A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3下列成语中可以提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4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与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 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D 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5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A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实用价值,而物不具有实用价值C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三、理解说明1有一只蚂蚁和一头大象,他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
有一天蚂蚁与大象玩捉迷藏,大象一背过身去,蚂蚁撒腿就跑,跑啊跑啊,跑到一堆沙前,蚂蚁钻到沙里了,却露出了一条腿。
一只老鼠看见了,就问蚂蚁说:”蚂蚁蚂蚁,拟为什么还露出了一条腿?大象会看到你的,你真笨。
“蚂蚁还没好气地说:你才笨呢。
我露出一条腿是想把大象绊倒,你这只笨老鼠,别管我,等着看吧。
看大象怎么能爬得起来。
”说完之后还坏坏的笑了几声。
请用一个成语来说明这个故事,这个成语说明了什么哲学问题。
2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16 岁就随军出征,作战勇敢。
但吕蒙自小未曾读书,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起他,称他“吴下阿蒙”。
他因此发奋学习,终成一位饱学之士。
最新《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最新《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c27a6e6c85ec3a86c2c552.png)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开卷)答题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30分)1、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在实际生活中,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
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
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
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二、判断题(10分)(√)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9、楚人即认为自己的矛无坚不摧,又认为自己的盾牢不可破,是一种辩证关系。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e6e0e37cfc789eb172dc889.png)
第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密…………封…………线…………内…………不…………要…………答…………题…………○………考号: 姓名: 班级: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说明:1、考试时间100分钟;2、请考生在装订线内答题,否则本试卷按零分计。
3、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4、统一使用同种笔规范书写,认真答卷。
题号 一二三四总分得分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151617181920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做过科学的解释,其中“是”是指事物的( )A . 客观性B . 物质性C . 规律性D . 可知性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A . 变化发展的观点B . 普遍联系的观点C . 全面的观点D . 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3、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说明( )A .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B .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C . 人的认识受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D .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有其特殊性4、 实践是( )A . 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B . 主观思维与主观活动C . 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D . 客观事物本身5、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
给我们的启示是( )A . 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 . 人在规律面前时无能为力的C . 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 . 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6、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 )A .人能够改变环境B .人有心理活动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D .人能反映外部事物7、 关于自觉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A . 发挥自觉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和前提B . 只有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 . 尊重客观规律就不能发挥自觉能动性D . 发挥自觉能到性就不能尊重客观规律8、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A .本质必然的联系B .现象偶然的关系C .直接的关系D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9、 “守株待兔”中农夫的错误,从哲学上说( )A . 否认事物联系的多样性B . 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C . 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D . 把偶然联系当做必然联系10、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B .听天由命C .不自量力D .妄自菲薄11、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b051871b6c85ec3a87c2c572.png)
4.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说明(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按规律办事常常是事半功倍 D、人们办事有无成效,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
5.人与物的根本区别是( ) A.人有主观能动性 B.人有客观性 C.人会说话 D.人会使用工具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规律是可以创造的 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D.规律不可认识 7.“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那个楚国人的做法错在 ( ) A、承认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B、否认了事物是运动的 C、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D、承认了船、水、剑是客观存在 的
8.人生的选择,必须符合( ) A、别人的想法 B、客观实际 C、父母的要求 D、自身的幻想 9.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10. 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 个人的性格
五、判断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题2分,共14 分. ) 22、人生是被动的、本能的生存过程。 23、个人行动可以离开他人和社会而存在。
24、不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
25、事物的运动有些有规律的,有些没有规律。 26、人生只能进行一次选择,所以必须慎重。
28、联系是主观存在的。
2.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 况 D.自身的性格
3.“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 ) A、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库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0b5ea92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d.png)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库1、刻舟求剑的做法错在忽视了()。
[单选题] *A.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正确答案)B. 物质运动也有静止的状态C. 运动是物质的唯—特性D. 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2、同样是头疼,病因却各不相同,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
这说明()。
[单选题] *A.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B.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C. 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正确答案)D. 事物之间的联系不具有客观性3、下列成语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观点的是()。
[单选题] *A.好高骛远(正确答案)B.量力而行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单选题] *A. 只要努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做好事情B.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正确答案)C.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需要敬畏规律D.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要学会认识、利用和改变规律5、英国伦敦当地时间2015年10月20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大厦发表演讲时表示,中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单选题] *A. 事物之间的联系需要人去缔造B. 任何两个事物都发生着联系C.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正确答案)D. 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直接的6、每个人都在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最终会形成一个总的合力,从而实现社会历史的发展。
因此人类可以()。
[单选题] *A.创造社会历史发展规律B. 发现和消灭社会历史发展规律C. 改变社会历史发展规律D. 认识和利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正确答案)7、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的不可能。
这句话揭示的是()。
[单选题] *A. 自己与他人的关系B. 个人与家庭的关系C.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答案)D. 个人与国家的关系8、北宋沈括认为“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2024年最新中职高教版《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和答题卡
![2024年最新中职高教版《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和答题卡](https://img.taocdn.com/s3/m/acd22fa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9.png)
2024年春期期中考试试题<<哲学与人生 >>(适用班级:高二年级所有班级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其他地方视为无效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A、客观实在B、运动C、可知的D、事物的现象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6、关于意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C、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7、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是:()A.顺境和逆境B.前进新与曲折性C.前进与落后D.进步与后退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9、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青年时曾根据社会需要,调整自己的志愿。
他们的做法告诉我们()A、社会理想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 B.有了社会理想就能实现个人理想C.社会理想服从于个人理想D.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10、下列说法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完整版)答案及试卷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doc
![(完整版)答案及试卷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doc](https://img.taocdn.com/s3/m/4997203b680203d8cf2f2427.png)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号位座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名姓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酒泉工贸中专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10 高考班⋯本卷适用于工部⋯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题得分⋯⋯⋯⋯一、(每小 2 分, 50 分)答卷人⋯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D )⋯得分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要⋯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B )⋯⋯ A 、客观实在 B 、运动C、可知的 D 、事物的现象⋯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D)⋯不A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A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内⋯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B )线⋯A 、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 A )封⋯⋯ A 、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密⋯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B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2、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4、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该同学()。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D客观总结了教训5、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 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着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6、“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劲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成为一颗星宸吧!”这段话告诉我们,选择人生奋斗目标应该 ( )A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B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C从自身的需要出发 D从自己的理想出发7、下列不符合对待挫折和逆境的要求的是()A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B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C要有坚定的信念 D 要求我们要消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逆境8、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9、新事物是指()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有最受人欢迎的事物。
C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10、下列选项中,符合“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是()A小明初中毕业后来到职业学校读书,感觉学习有困难,上课经常睡觉B小龙拿国家给职校困难生发的生活补助费去通宵上网玩游戏C小杨每天晚上到教室复习功课,失去了很多玩耍的机会D小华能很机智的避开老师的视线,上课跟朋友短信聊天1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12、“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A客观实在 B运动 C可知的 D事物的现象14、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1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与下列名句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16、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 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17、《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观点表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18、为防止对北京奥运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分从闭幕式当日的14时起,启用8架飞机分别进行催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1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20、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21、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22、尽管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多姿多彩,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属性,即物质性。
()23、联系是可观的、无条件的,()24、客观实际影响和制约着个人的人生选择。
()25、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之中,有不运动的物质。
()26、行动是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27、运动不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8、自强不息的人不是大写的人,自强精神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29、所谓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30、逆境是人生发展遇到障碍和阻力。
()三、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31、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近几年年全世界自然灾害频繁,干旱、洪水、飓风、地震等极端天气状况比以往更为严重。
据此,有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可抗拒的,人们只有服从它。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认识。
32、失败是成功之母,因此挫折越多,越有利于青少年走向成功。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33、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仍然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前进中的问题。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危”中有“机”。
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坚定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
请说明面对金融危机,我们要坚定信心的哲学依据。
34、从职校中走出来的毕业生,事业有成者有之,庸庸碌碌者有之,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者也有之。
其实,这种差别在学校期间就出现了。
有的同学上职校是出于无奈,把自己定位于中考的失败者,看不到自己的前途,认为上职校就是混三年。
也有的同学,把上职校看成是新的人生起点,努力学习,一切从头开始。
也有的同学,把上职校看成是人生的一次机遇,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强项,在校学习期间就是学习的有心人。
(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2分)(2)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8分)《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参考答案三、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31.(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有不可抗拒性。
(3分)(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上改变规律作用的形式和条件,造福于人类。
(3分)??(3)题目中的观点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正确的,而认为人们只能服从规律,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有害的。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3分)(4)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1分)32.(1)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失败和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定条件下,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
(3分) (2)在人生道路上,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它是否有利于青少年走向成功关键是看人们如何认识、对待失败和挫折。
(3分)(3)如果人们能够吸取失败和挫折的教训,从中找出原因,在失败和挫折中锻炼自己的意志。
并能尊重客观规律、利用客观条件,积极进取,这样的挫折有利于青少年走向成功。
反之,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和挫折,即使遇到的失败和挫折再多,也不能走向成功。
(3分)(4)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1分)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33.①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仍然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3分)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前进中的问题,要坚定信心。
(3分)③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当前的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化“危”为“机”。
(3分)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作用。
坚定信心是我们战胜当前金融危机的力量源泉。
(3分)(每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3点给10分)34.(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分)(2)第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人格与境遇的关系。
(2分)第二,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要求我们有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2分)第三,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必胜的信念,不要放弃积极向上的生活目标和希望。
(2分)第四,积极地面对挫折与逆境,还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寻找走出困境的途径和方法,从失败中找出成功的因素。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