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满足感--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6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6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在这本书里心理医生斯科特。
派克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可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样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的时间不一样而已。
在现今社会,很多人一遇到难题,就双手一摊:“这不是我的问题。
”是他们果真技不如人,还是不敢应对自我的问题?……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
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故步自封,逃避挑战,可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
不管此刻如何变化,我们都有自我调节的本事。
逃避挑战是人类的本能,但不意味着它是恰当的态度,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作出改变。
我们必须超越自然。
和原始人相比,现代人已经发生诸多的变化,这说明我们完全能够在必须程度上,违背与生俱来的本性,发展第二天性。
人之为人,或许就在于我们能够超越本性,乃至改变本性,尝试去做不合本性的事情吧?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应对自我的问题,不要逃避。
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所有逃避者,都是阻碍自我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理解挑战,才能够爱来真正的安慰……我们只要勇敢地应对自我的问题,我们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关于心智成熟的心理书,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走向心智成熟的方法,而看了本书我确实有很多的收获。
人生苦难重重,而只有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的事实,我们才会释然,也不会再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
苦难,是可以开启人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的。
有许多家长,学生,甚至我自己,也曾经埋怨过,小学阶段学生学的东西是不是太难了,我认为小学应该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地方,不应该让学生过早的接触太难的问题。
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1.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
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2.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
3.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4.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5.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6. 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
7.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有了这样宝贵的认知,便构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
8. 和那些缺乏耐心、想让问题马上解决的态度相比,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更低级、也更具有破坏性,那就是希望问题自行消失。
9. 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
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
10. 曾经有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告诉我:“军队最大的问题在任何组织和结构中都同样存在,那就是大堆问题,迟迟无法做出决定,更谈不上实际的行动了,似乎顶上几天几夜,问题就会自行消失一样。
”11. 他们推卸责任时,可能感觉舒服和痛快,但心智却无法成熟,常常成为集体、社会的负担。
12. 我们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出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独裁者、上司。
埃里克弗洛姆将其所著的讨论纳粹主义和集权主义的专论命名为《逃避自由》,可谓恰如其分。
为逃离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13. 献身真理,意味着敢于接受其他制图者—外界的之一和挑战,由此确定地图是否与事实相符合。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先简单介绍一下,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像书名一样,少有人会选择走的路,需要花很大精力去读的书,现在物质越来越丰富,心灵越来越空虚,我们不想承受痛苦,但是成长是痛苦的,在这充满艰辛的道路上,避免简单化的思考,放弃以偏概全的冲动,不要寻找公式和简单的答案。
勇敢前行,超越自我,心智成熟的路程。
今天读了这章复杂人生的章节,它分为:拒绝简单思考,避免陷入极端,本性与人性,选择与人生,使命与人生,感恩与人生。
环环相扣,结合现在的我,做些解读。
我们要认清人生,什么是人生?人生苦海无边,而且复杂多变。
对!人生之路就是由一连串的难题组成,一个难题解决,又会有新的难题接踵而至,我们面对难题和痛苦的时候,有的人是拖延时间,等着问题自行消失,有些人面对问题,逃避,选择忘记它们,等等回避问题,这些解决不了问题,如果真正要成长,必须面对问题,迎难而上,我们的心智也会越来越成熟。
---这是我们看待问题的初衷,有解决问题的想法使然。
人生复杂多变,我们要不断接受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
现在大部分人只会简单的思考,拒绝深度思考,因为思考是复杂的,是一个很难的过程。
为了不去思考,麻痹自己,每天刷着抖音,看着快手,再浏览一下今日头条,让自己的时间一点点流逝,很多人习惯一个事情后就会机械重复,每天重复的事情越来越多,没有改进,时间占用越来越长,看上去很忙,其实一点进步都没有,还挤占了自己进步的空间。
学习或者接受信息简单的只愿接受简单的第一步不愿意接受更复杂的巩固和应用流程,只听不说,只学不练,只看不写,感觉自己学了很多东西,但是只是浅层,遗忘很快。
还有一部分是混乱思考者,而这一切混乱的思考都源于逃避问题和痛苦的趋向,如果选择独立思考必须准备接受打击。
独立思考第一步就是坚持学习,我们思考能力主要依赖于学习。
第二步就是用于思考,勤于思考。
选择与人生,你想什么,你就是什么。
许多人在面临至关重要的决定--都是根据很少的咨询去做决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选择跟谁结婚,周密思考与草率思考的结果,会完全不同,人生也会因为自己的思考改变。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与《撒下好运的种子》一样,《少有人走的路》同样属于心理辅导方面的书籍,出自美国杰出的心理医生作家斯科特·派克之手。
斯科特的杰出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和勇气。
因为通过本书,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面对了人们从为不敢面对的问题。
今天竟然用整整一天的时间浸泡其中,绝不是心血来潮找书打发时间,只觉得,自己的心智还很不成熟,精神还过于肤浅,自身太需要这方面的滋养与润泽。
作者认为,人生苦难重重,唯有自律方能消除人生的痛苦,而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是实现自律的四大原则。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承担责任,告诉我们敢于面对,主动选择和决定,付出更多的爱,才可拥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与能力;尊重事实,告之我们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不让自己生活在封闭的系统里;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如果将这四种原则持之以恒地实践,任何人都能够使精神、心理和灵魂达到更高的层次。
对此观点,本人感同身受,特别是“尊重事实”这一原则,好似让我看到了身边诸多没有尊重事实而被困扰或束缚的人和事。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协调和谈判。
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是啊,任何人来到世界,没有伟大与卑微、高贵与贫贱之分,上帝也没有给谁绘制过地图,但我们在不同的时期,必须给自己绘制不同的地图,才会拥有准确的人生航向,愉快的人生旅程。
为此,显然要付出代价。
很多人,因为得意于自己的经验与资历,从未有过绘制地图的意识与做法,纯凭感觉做事,遇到麻烦,不是积极面对,而是拒绝新的资讯,甚至指责新的资讯混淆是非,因此,常常埋怨人生的道路总是荆棘密布,障碍重重,好似上帝不公,时时被命运捉摸。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1我们永远在成长的路上,不管现在年龄有多大,心理建设,学习爱,学习独立一直是每个人必修的课程。
偶然在一个公众号的推荐下买了这套心理学的丛书,开始读第一本已经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没有生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没有刻板僵化的做人道理。
作者用一个个生动、真实存在的不同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分析我们为什么会是现在的自己,告诉大家怎样去面对自己,怎样解开心结,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快乐负责。
“先苦后甜、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作者给我们讲了如何应用这4条规矩来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
看似很简单的几条规矩,我们也从小就懂的东西,但是真正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起来却不容易做到。
学会”先苦后甜”其实可以成为我们在工作中解决拖延症的办法,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快乐。
如果总觉得一天的时间不够完成工作,也许就该尝试先把棘手的工作排在前面,先解决了困难的事儿,这样的结果就是前面比较痛苦,后面就是幸福,快乐的时间大大多于痛苦的时间,这样的一天工作效率会有所提升。
“承担责任”和”忠于事实”是每个人都要勇敢面对的,人是本能性的趋利避害的,有时候我们会为了减少痛苦回避责任,逃避事实,以得到暂时的安宁。
可是问题不因为回避就能消失,只有当我们能忠于事实,承担责任我,才能真的去解决问题。
我们的人生就是不断的在接受新的信息、新的事物,修订人生的地图,使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更加完整。
生活中、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在我们面前,挑剔的领导,难写的报告,没完没了的琐事,但我们只要能调整自己,让自己认识到事实存在的必然性,然后承担起责任,不找借口,更加努力的去解决困难,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难。
“保持平衡”是我们心理建设上最重要的环节。
不寄望与别人来规划指导我们的人生轨迹,有舍有得,找到一个平衡点。
《少有人走的路-心灵成长之路》读后感五篇
《少有人走的路-心灵成长之路》读后感五篇《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国杰出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少有人走的路》优秀读后感《The Road Less Traveled》中文书是《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看完了之后感到走心智成熟这条路就象征着不停地苦楚。
(呵呵,是否我因为思考太多,不警惕走了这条路,钢铁网址,所以常常痛苦?)由于对思维跟精力的寻求是永无尽头的。
假如这样说来心智成熟就须要不停的疼痛来撑破本来的极限。
耶稣和释迦牟尼可能在精神上追求到某种高出其别人许多的精神境界时,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到。
发明的理论在跟他们境界差异很大的弟子的传布下变成了强迫要人遵照的教条。
良多有政治脑筋的信徒通过这些教条,保护起一个宏大的宗教团体,板材价格表。
呵呵,这也是宗教发展的一种悲痛吧。
不外它的理论和精神还在演绎着,满意人的精神追求。
人短暂的性命对自身和做作的参悟老是有必定的极限性。
也就能够说耶稣和释迦牟尼的境界还没到达终极境界。
只是对自身和天然的某局部参悟了。
形象出上帝和上天。
人类可否通过荣格的"群体无意识"实践,连续前人的精神境界。
最后把本身和天然参悟透呢?那这样说来他们是否为人类的提高,更应当结婚生子?为什么他们不做呢?是否还有其余起因?悟道的时候对两性也悟了?《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我们为什么不成功?每次听到有的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我就感觉这个人文绉绉的,竟然喜欢这么严肃的问题,而且会很排斥这样的人,因为第一反应就是马上他就要长篇大论,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你。
但是看完《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也会想问这样的问题。
这本书出自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之手,前期没有做过任何的宣传,就达到了三千万的销量;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一直排了二十年;这是一本心理学著作,看完了全书,可能每个认真拜读的人都会觉得自己也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上的差别罢了,全书的重点都在围绕一个词—“成熟”,没错,斯科特·派克医生用整本书来教我们成熟,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成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的路》读后感《少有⼈⾛的路》读后感 最近读了《少有⼈⾛的路》这本⼼理学⽅⾯的书。
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书中说:“⼈⽣是⼀连串的难题,⽽解决⼈⽣问题的⾸要⽅案,乃是⾃律。
所谓⾃律,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推迟满⾜感、⽹上真⼈赌博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 做成功⼀件事情能获得满⾜感,多次的成功有可能让⼈内⼼膨胀,从⽽⽌步不前,很难再获得更多的成长。
推迟满⾜感,并不是永远不知⾜,⽽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活,为了能取得更⼤的进步,有坚持向前进的信⼼。
在⽣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正确⾯对并且感受被问题缠上的苦恼,冷静思考解决问题,从⽽体会⽹上真⼈赌博结束后的快乐之感。
推迟满⾜感是⾃律⽣活这条道路上极为重要的⼀步。
本书的作者认为“爱是为了促进⾃⼰和他⼈⼼智成熟,⽽不断拓展⾃我界限的⼀种意愿”,同时“爱也是⼼灵健康成长的动⼒”。
在家庭教育中,⽗母扮演了相当重要的⾓⾊,“养不教,⽗之过”,⽗母要对孩⼦的教育负责。
专制和控制的教育⽅式⽤在孩⼦⾝上只会产⽣负⾯的.作⽤,其结果往往是孩⼦会产⽣不安的恐惧,⽽且这⽹上真⼈赌博份恐惧或许会从童年时代延续到成年以后甚⾄更远的时间段。
相反,如果在教育孩⼦的时候,将爱灌注进去,会催化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孩⼦更容易将⼤⼈的教育听进去,使得⾃⾝获得成长。
不是⼀味地追求,不是执着于痛苦,⽽是尊重事实,微笑⾯对,然后接受,克服困难,战胜⾃我,这就是⽹上真⼈赌博⽣活⼀步⼀步教会我们的,最终也使得我们的⼼灵⾛向成熟。
⾃律是⼼灵进化的重要⼿段,爱是促进⾃我和他⼈⼼灵成熟的⽅式。
“成熟的⼼灵必须保持中⽴,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上真⼈赌博⽭盾和悖论,特别不要轻易收到伦理观念的影响”,只有将⾃律和爱相结合,使两者在我们的⽣活中保持平衡,才能使⾃⼰获得成长,拥有幸福快乐的⼈⽣,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这是⼀条少有⼈⾛的路,你只能⾃⾏选择⼈⽣的⽅向,忍受艰⾟和磨难,最终才能达到新的⼈⽣⽹上真⼈赌博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篇一人与人之间相处是极易受对方的影响,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你的言谈方式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同学、同事、朋友和家人的影响。
如果你不承认,那么有可能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顶头上司很喜欢说“不不不”,久而久之,办公室的人在交谈时,尤其当他们急于在第一时间否定对方的时候就会说“不不不”。
在Lynette和上司结束一次聊天后,我给Lynette说她刚才说了“不不不”,她整个人像一只炸了毛的喵,进入警戒状态,说服自己不要说那么多“不不不”。
然而她不论和上司还是和同事说话,那“不不不”三个字依旧张口就来。
我也好不到哪里去,“不不不”说的风生水起。
可能我太过敏感,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现象,其他同事似乎还没有发现。
所以听其他同事说“不不不”后我和Lynette总会会心一笑。
在读《少有人走的路》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五个字是:推迟满足感。
那些急于在第一时间否定他人的人,是为了从否定他人中得到满足感吗?如果是这样,面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不妨慢下来等对方说完,再一针见血并加以缜密的逻辑将对方一枪毙命不是更爽吗?但是人人往往都不愿意推迟满足感,哪怕只是短短的几秒。
因为“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而这对于想要急切享受满足感的人来说先面对听完对方的错误言论实在太过痛苦,不如第一时间享受满足感来的爽快。
毕竟“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我和Lynette认为对抗说“不不不”这个坏习惯的方式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就算对方说的内容是错误的,也要耐心听完,然后再否定对方。
改变自己的心态,才是解决这个坏习惯的根源。
如今,我和Lynette说“不不不”的次数在逐渐减少,有时候甚至在说到第二个不字的时候就会自动停下来。
看看之后能否彻底改掉这个坏习惯。
《少有人走的路》是答芬小姐姐推荐的,她推荐的次数多了,我自然想了解为何她不停推荐。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五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五篇《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但是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但是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连串的用心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职责、尊重事实、持续平衡.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应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而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例如:我此刻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写永远不会有.当我应对现实,放下搞笑的游戏和小说,虽然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但是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简单下来.也许需要绞尽脑汁,没有了玩乐的简单,当我写完之后,感到情绪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而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出现,有时候会我们能够直面问题,以用心的态度去解决它,而有时则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此刻就吃也能够.但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能够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立刻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应对糖的诱一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潜力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多大的助力啊.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动力则是——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快乐的极致.爱,就要不断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心智的成熟.真正的爱不仅仅仅是付出,不仅仅仅是奉献,更重要的是你的爱是否令自己获得成长,同时使你爱的人也得到成长.就像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但绝不愿意将他们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让他们去搏击风浪,在风雨中变得更坚强.而那种处处包办代替,时时嘘寒问暖绝不是真正的爱.因为在包办代替中,是职责心的缺失;在嘘寒问暖中是自理潜力的退化.“付出真爱的人,就应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例子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因此使人在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而且作品中不乏一精一辟的观点,凝练的语言,读后令人深思.“成熟的心灵务必持续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个性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应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一习一,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你只能自行选取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到达人生新的境界”.这是一本值得一读,而且值得一精一读的书.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这是一本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关于心理学的书,里面讨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较本质性的问题.书中提出,当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时候,我们也许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够比较正确的看待宗教,把它当做一种真正实际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精神寄托或理论.书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学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为佛教不承认永久的“神”的实在性,而缺少这种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却不这么看,并非所有的宗教都必须要有一个神存在,比如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于这种宗教不承认“神”的存在,或者说即使承认“神”的存在,也是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佛教倒是真的相比于其他宗教来讲更接近于现代科学一些.作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许自己不知道而已.当你坦然面对自身的问题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改善自己的时候,你就离“神”越来越近,甚至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是可能达到“神”的境界的.很感叹作为一名西方学者,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并且在长时间的行医生涯中能够去践行它.是的,离开了现实的土壤的学说是没有意义的,即使崇高如哲学或者宗教,也必须如此.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很多已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人们转而信仰科学,这是社会的进步.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正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传统宗教所起到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会越来越展现,而负面的东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愿大自然能够给人以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种提升.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难,让心灵成长有多么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或许我们会排斥宗教,或许我们会认为科学深奥难懂,或许我们会认为艺术过于高雅我们无法涉及,再加上由于现在分工极细的因素,我们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业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往往安居狭小的心灵一隅而自娱——到很难进入须臾纳芥子的境界;事实上“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怀疑、自省、反思、进取、追求,的确是那么难.《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读《少有人走的路》一书,看到一段话,主要意思是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自我的意愿,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需求.我们生孩子,是因为自己想要孩子;我们对人好,是因为想被人认为是好人;我们去爱别人,是因为自己需要去爱人;我们爱孩子,是因为自己想成为充满爱心的父母…….真正的爱能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展,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如果我们常常对人说,你看看我对你多好、看看我有多爱你,那么,说明我们并不真正爱这个人,我们爱的只是自己,我们不停地提醒他人:看,我这个人有多好!我这样还不值得你来爱我吗?!现在,我已经不再对学生说,我这样是为了你好,因为我现在觉得这句话是世界上最假的一句话.因为,绝大多数时候,当我们自以为对学生“好”的时候,其实是想通过这种“好”,让学生考得更好、做得更优秀,然后我们也会被认为是优秀的.因此这种所谓的“好”,其实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想被人认为是“优秀”的需求.让我们逆向思考一下,如果没有任何人来评价你的教学,你还会对学生“付出”那么多吗?你还会对学生那么“好”吗?发自内心、对学生无条件的好才是真的好,这种好,不用我们多说,学生也是能感受到的.我研究教学,只是因为觉得地理教学还有点意思,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不研究教学,不研究如何将一节课上得更精彩,学生会不愿意听课、会捣乱,会没人听课,我的心情就会很差,我在课堂上就会度日如年.所以,我不断研究教学,想尽一切办法将课上得更精彩,是为了让自己更开心,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成就感.难道不是吗?当我上完一节精彩的课回到办公室,我的心情不是很愉快吗?当我照顾好了自己的感受,学生也能从中获益.一个自己都不快乐、不幸福的老师,是很难教出一群快乐、幸福的学生的.所以,亲爱的同行们,别再说“我怎么怎么努力,是为了你们”这样虚伪的话了.说实话,现在的我再听到这样的话,会脸红.对儿子,我也要慢慢进化成绝不说这句话.是为他好、还是为我自己舒服,不用说出来,孩子天生就可以感受得到.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同事推荐我读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当第一次听到这个标题时,我便被他吸引住了,带着好奇心我,我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这是一本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关于心理学的书,里面讨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较本质性的问题.书中提出,当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时候,我们也许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够比较正确的看待宗教,把它当做一种真正实际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仅是精神寄托或理论.书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学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为佛教不承认永久的“神”的实在性,而缺少这种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却不这么看,并非所有的宗教都务必要有一个神存在,比如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于这种宗教不承认“神”的存在,或者说即使承认“神”的存在,也是务必透过实验来验证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佛教倒是真的相比于其他宗教来讲更接近于现代科学一些.作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许自己不明白而已.当你坦然应对自身的问题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改善自己的时候,你就离“神”越来越近,甚至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是可能到达“神”的境界的.很感叹作为一名西方学者,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并且在长时间的行医生涯中能够去践行它.是的,离开了现实的土壤的学说是没有好处的,即使崇高如哲学或者宗教,也务必如此.此刻这个社会,人们很多已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人们转而信仰科学,这是社会的进步.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正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传统宗教所起到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会越来越展现,而负面的东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愿大自然能够给人以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种提升.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难,让心灵成长有多么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或许我们会排斥宗教,或许我们会认为科学深奥难懂,或许我们会认为艺术过于高雅我们无法涉及,再加上由于此刻分工极细的因素,我们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业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往往安居狭小的心灵一隅而自娱――到很难进入须臾纳芥子的境界;事实上“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怀疑、自省、反思、进取、追求,的确是那么难.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重新拿出《少有人走的路》,我想推荐给朋友们,给那些渴望走向成熟、有自觉期望改变心理现状的人.其实这本书很浅显,很多道理甚至都是身边的一些小纠结的学术解读而已,你我都懂.刚开始看我也就睡前随便翻翻,但此刻看完整本书,却起了期望再认真看一遍的念头.回头想想,其实很诧异,原先这本书真有种魔力,让你不自觉在看的时候跟着内化了它所述的一些心理学知识,似乎真有那么点被治疗了一番的感觉.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本治愈心理的书籍,不如说它是一本能够引发你自己与自己对话的向导书.书中的一个理论是,几乎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心理疾病.这是作者的观点,我保留看法,因为是否就应将常人所经历的七情六欲、内心痛苦挣扎看做是一种病,是我比较疑问的.但在看的过程中,我确实将自己的一些问题根据作者的理论进行了一番分析,也把自己当做一名心理疾病患者进行自我治愈,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个过程.若是你平日读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的书,比如此刻市面上畅销的心灵鸡汤类的书籍,你能够在阅读的时候体验一种用心的指导情绪,但整个过程不会有一种体验类似望闻问切的治疗的感觉.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学者,而且是一位从事一线医疗的心理治疗师.他透过超多的心理疾病患者的病理分析,给我们呈现出神经官能症、人格失调症患者的症状以及治理方法.我自认自己没有十分严重的心理疾病,至少我并未呈现出明显的消极对待偶尔自身存在的内疚、不信任或不负职责的问题.但仍然在这个看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在跟随着作者做了一次对自己心理的大体检,虽然没有X光、没有超声波,但这种自检的效果并不比医生检测得出的结果差,至少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作者认为人都有病,而我们需要的是承认自己内心有某些方面的麻烦,应对这些纠结与痛苦,自觉地思考,经历痛苦的自律,去选取自由、选取尊重事实、选取重新学习爱的潜力······书的第二部分花了超多篇幅论述“爱”,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我看的比较快的,也是觉得可能多多少少这部分与中国的大多数人需要思考的成长环境有所不同吧.但第二部分的“爱”这一章是值得再认真看的.大多数人不懂得什么是爱,那里的爱当然不是只男女情长的爱,而是自律的原动力,按作者的定义,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它包括自我成熟、也包括帮忙他人进步,它是完善自我和他人的持续的过程.同时,作者也提到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深究其患病原因,都是由小时候父母错误的爱或忽视的爱而导致的.家庭环境的成长对个人的心里影响极大,父母对子女正确的爱是保证其健康心理的关键.而父母如何学会爱以及它的重要性也是作者论述的重点.。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总结通用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总结通用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总结通用篇一《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关于心智成熟的心理书,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走向心智成熟的方法,而看了本书我确实有很多的收获。
人生苦难重重,而只有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的事实,我们才会释然,也不会再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
苦难,是可以开启人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的。
有许多家长,学生,甚至我自己,也曾经埋怨过,小学阶段学生学的东西是不是太难了,我认为小学应该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地方,不应该让学生过早的接触太难的问题。
但是看了这本书,我有了不一样的认知,其实小学阶段的问题与难易是没有关系的,我们会发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照样有学生不会,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之所以会出现差异,在于学生有没有主动的去面对学校为孩子们设计的各种问题,学生有没有动脑筋,没有想办法解决问题。
正常情况下,正如富兰克林说的: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
其实,如果深入到学生中去,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后进生,只不过是面对问题不停的拖延时间,或者视而不见,希望问题自己消失。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大都喜欢玩游戏,甚至沉迷于游戏?也许就是为了躲避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自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担痛苦,解决问题。
而自律则源于爱,后进生更需要父母以及老师的关爱。
富有爱心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师,要给学生一种意识或者提示:“爸爸妈妈,老师都愿意陪我忍受困难,困难也没有那么可怕。
”当然父母的爱必须是表里如一持之以恒的。
对爱的理解其实有很多,但是有时候我们都不太懂什么是爱,作为老师,我时常反思自己,质问我自己,是不是真的爱我的学生。
这本书,给了我一个答案,爱,应该是倾听学生的需求,该放手时就放手。
我们应该时刻记住纪伯伦的诗句: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这首诗对老师也适用,我们应该时刻警惕。
其实读了这本书收获很多,可以说是这本书是开启人心灵的实操书,能够点亮我们内心的黑暗,正视自己的问题。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2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2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这是一本滋养心灵的书。
读完此书后,我并不试图转述此书的资料,只是提议每个人都去认认真真读它一遍,相信你必须会有所收获。
人生苦难重重。
在必须意义上,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程度的心理问题,出现问题,我们就要去勇敢的应对和解决,而不能逃避,因为越逃避,随着时间的积累,问题就会越大。
心理疾病实际上比身体的疾患更严重,它不但影响自我的生活质量,还严重的侵扰自我周围世界,让自我的亲人也因你生活在痛苦中。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我的命运,但每个人都要有改变自我命运的念力。
念力越大,你能实现的可能越大。
我最喜爱本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是获得自身解放和成长的方法论。
爱则让我重新认识真我,找到健全人生的原动力。
人生就是不断地寻找平衡的过程,我们永远不能放弃寻找认识真我的可能,我们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也在发展自我。
不要轻易地向命运妥协,应当是在不断地抗争中去寻求心灵的解放。
自律的原动力是爱。
作者给出爱一个与众不一样的定义:爱是为了推动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爱是自我健全的需要。
这让爱不再是狭隘的和自私的,这让爱不再以占有为目的,这让爱能全然的去理解。
爱不是纵容,但也不是出于善意的约束和纠正。
它一方面是自我健全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经过改变自我去改善别人,是渴望滋润对方的心灵,让对方获得成长、因自我而逐渐健全。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少有人走的路》是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所著的一本通俗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
“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开篇的一句话,如果你能领悟这句话并有自身的感受的话,你的人生必定已经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
当我们了解人生艰难背后的意义,我们也就会体味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开篇第一部分讲的是自律,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自律可以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消除人生的痛苦,即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
自律主要包含4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年龄增长并不代表心智成熟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年龄增长并不代表心智成熟年龄增长并不代表心智成熟。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国作家斯科特·派克的著作,他既是心理医生又是作家,《少有人走的路》是一个系列,有心智成熟的旅程,还有勇敢的面对谎言、与心灵对话、心灵地图。
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个引子,用一连串的心理治疗案例和理论,阐述了我们应该如何让自己心智日臻成熟,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心理疾病。
如何才能算的上真正的心智成熟?在未看本书之前,王阳明的一首诗说的很清楚:“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斯科特在序言中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只不过是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直面问题,心智就会逐渐成熟,而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作者用四个部分来告诉我们如何才能通过训练使自己成熟,分别是《自律》《爱》《成长与信仰》以及《恩典》。
一、自律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又在于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这种自律又可以具体体现为以下4个方面:一是推迟满足感。
有没有这样一种经历,在每天上班的第一个小时里,你总是先做容易完成和喜欢的工作,剩下的时间里面对棘手的问题,总会尽量回避,因为你潜意识告诉自己已经完成了一些工作(那些简单和喜欢),棘手的工作便越积越多,最后无法解决。
如果换个次序,先花两个小时完成棘手的工作,剩下的时间做容易完成和喜欢的工作,那么这一天的效率肯定是令你惊讶的。
这就是面对问题,首先感受痛苦,而后解决问题,再享受快乐的推迟满足感做法,用我们通常的话来将就是“先苦后甜”。
二是承担责任。
出现问题想立马解决,不然寝食难安,这样的想法并不可取,可是放任不管,想让问题自行消失这样的想法更不切实际,作者告诉我们必须学会承担问题带来的一些痛苦,才能够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去找自身以外的借口。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心宽路就宽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推迟满足感是自律的起点,只有学会先苦后甜,才能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
如果你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这一点做起来可能会容易一点,因为你的父母会在你小时候就教会你接受痛苦。
如果小时候缺少这样的'教育,那或许要走过一些弯路,才会回到正轨上。
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
只有足够爱自己,相信自己的人会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因为他们明白,这世上唯有自己和爱自己的人,不可辜负!直面自己的问题,不逃避,不推脱,勇敢地面对,大抵就是承担责任的意义吧!但是将责任强加于自己或他人,也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去反省和调整。
而忠于事实,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让我们更明确自己的责任。
实事求是地考虑问题,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调整自己过时的观念,都有助于我们承担责任,明智地解决问题。
自律是一件复杂而且艰苦的事情,而且需要把握好度。
我们需要承担责任,也需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我们既要学会推迟满足感,但是又要过好当下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平衡。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是“放弃”,有放弃才会有新生,有放弃才会有成长。
就如同我们放弃不用承担责任的自己,才会变得成熟,才能融入成年人的世界。
固执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圈,只会让自己每天都在重复前一日的烦恼,并且没有办法解决这些烦恼。
最后,仍然要强调行动的重要意义。
为了能让自己的心智更加成熟,我已经开展了适合自己的一些行动,比如健身,比如读书和冥想,比如学习理财等等,或许我并不能在一年两年内把这些事情做好,但是能开始就是一种进步。
通过文字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改变,也是我的行动之一。
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人的成长是一生的过程,它不是18岁的时候就能完成的“作业”,而很多人甚至到临死之前也没能做到,甚至不曾意识到。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十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十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一:重新拿出《少有人走的路》,我想推荐给朋友们,给那些渴望走向成熟、有自觉希望改变心理现状的人。
其实这本书很浅显,很多道理甚至都是身边的一些小纠结的学术解读而已,你我都懂。
刚开始看我也就睡前随便翻翻,但现在看完整本书,却起了希望再认真看一遍的念头。
回头想想,其实很诧异,原来这本书真有种魔力,让你不自觉在看的时候跟着内化了它所述的一些心理学知识,似乎真有那么点被治疗了一番的感觉。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本治愈心理的书籍,不如说它是一本能够引发你自己与自己对话的向导书。
书中的一个理论是,几乎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心理疾病。
这是作者的观点,我保留看法,因为是否应该将常人所经历的七情六欲、内心痛苦挣扎看做是一种病,是我比较疑问的。
但在看的过程中,我确实将自己的一些问题根据作者的理论进行了一番分析,也把自己当做一名心理疾病患者进行自我治愈,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个过程。
若是你平日读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的书,比如现在市面上畅销的心灵鸡汤类的书籍,你可以在阅读的时候体验一种积极的指导情绪,但整个过程不会有一种体验类似望闻问切的治疗的感觉。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学者,而且是一位从事一线医疗的心理治疗师。
他通过大量的心理疾病患者的病理分析,给我们呈现出神经官能症、人格失调症患者的症状以及治理方法。
我自认自己没有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至少我并未呈现出明显的消极对待偶尔自身存在的内疚、不信任或不负责任的问题。
但仍然在这个看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在跟随着作者做了一次对自己心理的大体检,虽然没有X光、没有超声波,但这种自检的效果并不比医生检测得出的结果差,至少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作者认为人都有病,而我们需要的是承认自己内心有某些方面的麻烦,面对这些纠结与痛苦,自觉地思考,经历痛苦的自律,去选择自由、选择尊重事实、选择重新学习爱的能力······书的第二部分花了大量篇幅论述“爱”,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我看的比较快的,也是觉得可能多多少少这部分与中国的大多数人需要考虑的成长环境有所不同吧。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分享会好书推荐读后感PPT,20页
工作不如意,孩子不争气,家里财政紧张,我们试图想要解决,刚有 点起色,老人又生病了,无奈只能家里外面两头跑,没过几天自己也 累病了。生活的琐碎迫使我们既要面对肉体的痛苦,又要面对心灵的 痛苦,这些痛苦难以解决,而且接踵而至,不让我们有片刻喘息。
04 读 书 感 悟
我们于是感到苦海无边。
斯科特·派克发现,大多数人深陷苦海无法自拔,却也有 少数人能够凌驾于人生的苦痛烦恼之上。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反复思索,斯科特·派克得出结论,因为这些人都找 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如果我们也能发现并且走上这 条道路,就可以告别痛苦,变得快乐、强大。
03 作 品 思 想
一、推迟满足感
故事:一位财务分析师请求作者帮助,她想纠正拖延工作的恶习。作者并没有直接解答,而是问她:“你喜 欢吃蛋糕吗?喜欢吃蛋糕还是上面的奶油,通常怎么吃蛋糕?”她不假思索的说“当然喜欢奶油,我通常先把 上面的奶油吃掉再吃蛋糕”。于是,从吃蛋糕的习惯出发,讨论她对待工作的态度。 结论:工作,喜欢的先做,简单的先做,不喜欢的较难的,不得不做时再做,疲于应付,心情烦躁,不够时 间,拖延症。 所得: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解决麻烦的差事,剩下的时间里,其他 事情也会变得相对轻松。这样拖延工作 的坏毛病就渐渐被改掉(学会享受先苦后甜的乐趣)。眼光放长远,厚积薄发。
LOGO 书 会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一个伟大的真理!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
LOGO 书 会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
2023年《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2023年《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023年《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少有人走过的路中,特别强调:自律,<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一——自律。
自律的定义: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逃避责任、得过且过,对需要付出改变的困难假装视而不见,直到某一天酿成无法承担的结果,这是人性的倾向。
我也有这方面的倾向。
以为自己的自律性比较强,但是,实际上,是对自己很多缺点视而不见,抱着“侥幸”的心理。
问题一:上班迟到或者早退,或者上班的时候偷溜出去办自己的事却不和领导打招呼。
我如果有任务在肩,一般都会很上心,会把任务完成得很好。
可是,总有时候是没有那么多任务的。
遇到这种时候,我就很容易犯“上班迟到或者早退,或者上班的时候偷溜出去办自己的事却不和领导打招呼”的毛病,表现得非常不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
从此刻开始,我要好好改正我这个毛病。
以后做到:1、上班不迟到、早退,外出要请假;2、及时提交周报;3、定期向领导反馈工作进度;4、在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的情况下,多浏览行业,学习行业知识,而不是总上网!问题二:早上起床后太拖拉,结果,常常弄得自己迟到、孩子迟到最近,这个毛病有点改善了。
比如,通过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第二天早上的东西,这样可以使得起床后一切变得有序些。
不过,还是速度有些慢,今天早上,收拾自己花了足足40分钟。
以前,包括忙乱地装那些上班要带的东西,大概需要40分钟,现在,不用那么忙乱地准备上班要带的东西,却还要40分钟,看来是手脚速度太慢了。
需要提高效率,最好30分钟内全部解决。
问题三:情感上太依赖别人,没有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存在。
最近这个毛变也有些改善了。
通过晚上有计划做的几件事,感觉生活更充实,内心更加稳定了。
这需要坚持。
另外,还要增加一点:2023年《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
今日头条张一鸣说的“延迟满足”,来自这本书
今日头条张一鸣说的“延迟满足”,来自这本书书入法的话: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在接受《财经》独家访问时被问及哪些书对他影响最大时。
张一鸣表示,“我什么都看,只要我觉得对自己有帮助。
”介绍了7本对他影响最大的书,7本书各种类型都有,并非适合所有人读。
今天重点介绍其中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神书”——《少有人走的路》。
为什么说这本书是神书?这本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 · 斯科特· 派克的一本经典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78年,未经任何宣传,5年后盘踞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20年。
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至今长盛不衰。
这本书的第一句话就是:人生困难重重。
但是,M·斯科特·派克让你清醒意识到: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
但是,他给引领你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找到真正内心平静。
以下内容节选自《少有人走的路》人生的难题人生困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
一旦我们真正想通了这层道理,我们就能超越。
一旦真正了解而且接受了人生困难重重的事实,我们就不会那么耿耿于怀,人生也就显得不那么多灾多难了。
大部分的人都不明白人生本来就遍布艰难的事实,他们不断怨天尤人,要不就自艾自怜,彷佛人生本来应该是既舒服又顺利似的。
他们坚持自己的难处与众不同,奇特的困难偏偏降临在他们身上,而别人都得以幸免,置身事外。
生活的真正难处在于:面对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是一段非常痛苦的过程,但生命的真谛就在于这段过程。
面对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能,激励我们的勇气。
我们的心灵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当中摸索出成长的道路,问题的解决与否遂成为成功与失败的分野。
美国开国先哲富兰克林说:「只有痛苦会留下教训。
」聪明人学会在问题来临时不畏惧逃避,反而迎上前去,坦然迎向随着问题而来的痛苦。
很多人都缺少面对问题的智能,而且几乎所有的人,都多多少少有点为了怕痛苦而规避问题的倾向。
有的人因循苟且,希望问题自行消失;有的人装着视而不见,希望它因此不存在;还有人利用麻醉物和毒品来麻痹自己的感官,想把引起痛苦的问题排除在记忆之外。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走过那么多路,看过那么多书,一定有很多感慨和见解。
网为您提供“《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作为参考,希望这篇读后感能帮助您找到更好的灵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一〕春节放假值班,闲下来阅读了我的生日书,《少有人走的路》是由着名的心理学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一部关于揭示人心智的心理学着作。
大多数人都存在心理健康缺陷,因为他们都有躲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总是不去面对问题和痛苦,抱怨上天的不公、自己的不幸,甚至用各种极端的方式去医学专用自己,让自己不去想,营造一个与现实脱节的完美的虚幻空间,这无异于作茧自缚。
“惟有痛苦才会带来教益〞,面对问题我们不能因害怕痛苦而选择逃避,而是应该迎难而上,直至将其战胜为止。
书中第一篇谈到了“自律〞,人生苦难重重,我们的人生就是不断的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唯有自律才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方案。
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的主动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当责任、尊重现实、保持平衡。
对于推迟满足感,我们不要贪图暂时的安逸和一时成绩的满足,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工作时要先难后易,彻底克制自己拖沓的工作毛病,延长自己的满足感;而对于承当责任,我们对待问题要有承当责任的勇气,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自己的信心;对于尊重事实,xx对于各个行业都是一个严冬,我们要认清这个事实,结合我们自己的特点,找到xx年属于我们的时机;最后就是保持平衡,一味的自律,就会变成压抑和束缚,我们要用一种平衡的自律方式去面对问题,张弛有度,建立正确的解决问题方式。
xx作为公司的“变革年〞,我们更要加强自身的“自律〞意识。
xx年的航运市场好比一座独木桥,我们没有退路,唯有奋起跨过。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xx要亮出我们的中谷精神。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二〕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几乎所有人的心理都会出现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面对天性中的弱点,比方只顾当下,比方懒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迟满足感
从书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最重要的方法。
所谓自律,就是要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自然而然,自律有四大原则,即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而今天,我要讲的就是推迟满足感。
提出“情商”概念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找来一批四岁的孩子,给他们每人一颗糖,并告诉他们若能等到主持人回来再吃这块糖,他们就会得到多一块。
戈尔曼悄悄观察,发现有的孩子只等了一小会儿,便不耐烦了,迫不及待地把糖塞进了嘴里,而有的孩子则会很有耐心,而且很有办法,想出做游戏啦,讲故事之类的种种方法拖延时间,分散注意力,最终坚持到了主持人回来,得到了第二颗糖。
如果试验到此结束了,那也只能说明小孩贪吃罢了。
而富有戏剧性却又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是,戈尔曼通过对这批孩子14岁时和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表现的跟踪调查,发现晚吃糖的孩子数学和语文成绩比早吃糖的高出120分,而且意志坚强,更经得起苦难和挫折,更容易取得成功。
尽管我们不知道美国的120分是个什么概念,但总的来说,就更优秀吧。
一个看似简单的例子,对人的欲望满足的天性做出了一
个很好的诠释。
随着人的长大,欲望也就不断地增加,无欲无求可能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而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想法却是每个人心里最华丽的梦。
人总是如此,总希望一点的付出甚至是没有付出就能得到很多的回报,如果回报不多,那就立即得到收获吧,没有收获,给我个结果也好。
这样的想法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拖延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有作业要做,却总是先拿出手机,先刷动态,再逛人人,觉得时间充裕,还来段视频。
每次都想,就一下下,看玩就干正事,结果就有了一整晚的看手机。
明明要减肥,但每天早上,总能找到一个心安理得的理由再睡一会儿,再推迟一天,每次走到雪糕店,我们都有减肥前的最后一个。
都是拖延症惹的祸,想要治愈拖延症,就要自律,而自律,首先要推迟满足感,那么,如何推迟满足感呢?
1.要事第一。
在做每件事之前,我们可以问问自己,这
件事是必须的吗?是很急迫的吗?如果不做,会对我
有什么损害吗?
2.时间细分。
可能在这里这点和推迟满足感联系不是很
紧密,但这对治愈拖延症却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说,
你的时间段以一天为单位,那么你极有可能会在某天
早上醒来后,看看表,都11点了,不如等明天再做那
件事吧,反正只是迟了一天,于是一天就被浪费了。
如果你习惯性的把一个小时当做一个时间单位,那么浪费一两个小时也是司空见惯。
我觉得更普遍的,大家会以一刻为单位,毕竟这是一个整型单位,不长不短。
那么最先的情况是这样的,都7:33了,我到7:45再开始做作业吧,先玩会手机,然后一下没控制好,忘了时间,或者到了7:45时还有一部分没看完,拖了一会,反正到了7:48,然后说,哎,都7:48了,不如我再看一会,8点8点一定做作业。
到了8点,情况依旧。
浪费半个一个小时去准备也属正常。
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时间习惯性细分,如果能把一分钟作为自己的单位时间,拖个7,8次,压力也就来了,就能尽快开工了。
当然,如果能说干就干,那是最好的,这也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3.计算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选择其一
时,被舍弃的选项中最高价值者。
比如说这个星期一的晚上,我很累了,而且已经隔了一天没洗澡。
那天晚上,我有三个选择。
第一,洗个澡,看会视频,然后在11点半熄灯后准时睡觉。
第二,和舍友去KTV。
第三,去实验室把剩下的最后一部分做完,再把数字电路作业做完,然后去扫地,然后洗澡,还可以弹会儿吉他,再准时睡觉。
我选了二,然后我们可以算一下我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为,没做实验与数电作业,
回来太晚不能洗澡,没弹到吉他,甚至第二天因精神不足和没洗澡导致的不舒服而一整天都没上好课。
再来看看如果我选了第三项,那我的机会成本仅仅为没去KTV和舍友可能因为我的缺席而略感失望罢了。
相比之下,选择立现。
4.为自己完成目标而设定奖励,即奖励自己,这和推迟
满足感并不矛盾,获得奖励是在完成任务之后,这能使你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去。
如果只有目标而无奖励,终究是没动力的。
下面然我们来回忆一下我讲的内容,我们要学会推迟满足感,如何推迟满足感呢?一是要事第一,二是时间细分,三是计算机会成本,四则是奖励自己。
最后用一句小时候老师常说的话作为结尾,该忙的时候忙,该玩的时候玩,不要在该忙的时候玩,也不要在玩的时候有所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