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解析
青岛地区二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归纳
青岛地区二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归纳生物- 植物- 研究植物的组成结构,如根、茎、叶和花-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根须伸长等- 探索植物的繁殖方式,如种子传播和有性繁殖- 动物- 认识不同的动物种类,如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 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如鸟类有羽毛、翅膀等- 了解动物的生长变化,如幼虫变成成虫的过程- 人的生长发育- 了解人的身体构造,如头、躯干、四肢等- 探索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如从婴儿到成年人的变化- 认识人的感官器官,如眼、耳、鼻等物质- 物质的性质- 观察不同物质的外观和性状- 认识物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 掌握物质的溶解和燃烧特性- 物质的变化- 理解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了解物质的混合和化学反应- 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循环和保护环境- 自然环境- 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土地和水资源- 探索不同地区的地形特点,如山脉、河流等- 认识自然灾害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人类活动与环境- 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污染和资源浪费- 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科技- 对科技的认识- 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探索不同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 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意义- 科技创新与应用- 认识科技创新的过程和要素- 掌握使用科技产品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理解科技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交通、通讯等以上是青岛地区二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要点归纳。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要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青岛版科学二上)
食品加工
做衣服的天然材料来自哪里?
“搓一搓、捻一捻”:
学法指导,渗透了科 学探究方法。
“拆开毛线看一看”, 意在提示学生研究毛 线的内部构造和材质。
将棉条和毛线放在一起来研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棉花与 毛线之间进行对比,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认识到材 料不同其性能也千差万别,用不同材料做成的衣服等成品也会 性能各异,从而为下一步的深度研究做好了铺垫。
通过学生交 流,制订出 观察、描述 小麦和小鸡 生长到制成 食物过程。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小麦 从种子到食物和鸡从孵化 到食物的过程。进一步理 解食物获取的漫长性,我 们要珍惜食物。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 了解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 变成我们需要的食物的过 程是漫长的,需要人们辛 勤的劳作和耐心地等待, 可谓“粒粒皆辛苦”,从 而培养学生珍惜动植物资 源的意识,做到不浪费食 物。
“材料变成衣服的过程”,让学生 进一步感受天然材料和衣服的联系。教 科书以棉布和丝绸作为研究内容,其目 的就是分别从植物、动物两方面入手, 让学生认识到做衣服的天然材料有的来 自动物,有的来自植物。让学生进一步 感受天然材料和衣服的联系,从而感受 到动物和植物都是资源,体会出动物和 植物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察学习用品的材料哪些来自动物、哪 些来自植物的课前活动指向,意在提 示学生动植物资源就在我们的身边, 生活离不开动植物资源。准备过程中 其实就进行了初步地探究。
桑树的叶子可以饲养蚕宝宝, 而蚕可以为我们提供丝绸,间接为 我们在提供物品。而桑葚、木浆纸、 家具是桑树直接在为我们提供物品。 以桑树为例让学生知道植物为我们 的生活提供资源。 山羊可以生产奶和奶制品。 羊毛可以制作棉鞋,还可以纺成毛 线。羊角可以制作梳子。以羊为例 让学生知道动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 资源。 两幅图后面都有一个大大的 问号,就是在提醒我们让学生发散 思维,尽可能多的说出桑树和羊还 能为我们提供什么。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还比较有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内容,包括《动物感知环境》《太阳和月亮》《植物的生活》《生活中的工具》四个单元。
教材注重通过观察、实验、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知道太阳和月亮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对地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了解常见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 科学探究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
学会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寻找答案。
3. 科学态度对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能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培养合作意识,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初步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常见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认识太阳和月亮的特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使他们能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措施1.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2.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科学_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8《看月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看月亮学习目标:1.能有计划、有步骤的细心观察月相变化的现象,并能长期坚持观察记录,2.通过模拟实验,初步了解月相这一科学概念和月相变化的现象。
3.根据观察记录,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重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坚持观察一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难点:了解月相这一科学概念和月相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课前至少用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亮,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自制月相盒教具,幻灯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观察要求:为了让学生能坚持长时间观察月亮,从农历的初一安排学生开始观察月亮,谁第一个发现月亮的同学,给老师打电话,并记录月亮升落的时间和位置。
当月亮变成半圆时用手机照下来,用微信发给老师。
当发现月亮是圆形的时候,画下来,并写出几句最想跟老师说的几句话。
当月亮又一次变成半圆时再给老师发微信,看看哪些同学在课前的观察中获胜。
一、激趣导入1.猜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猜一天体)2.你还能吟诵两句有关月亮的古诗吗?生:《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王秋月。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诗人对月亮寄托了无限的情怀,我们今天一起去《看月亮》,板书课题。
二、展示课前观察图片,制定观察计划。
1.把你课前观察到的月亮,在小组内展示一下,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看谁的观察记录最详细、最认真。
2.班内展示小组内推选出的记录认真、全面的观察记录。
①生展示记录预设:我记录的是从农历初一到三十月亮的变化,每天晚上都观察,并画下来。
我两天一次去楼下的健身广场去观察月亮,但是有几天晚上我没看到就回去了。
我每天晚上8点观察,每一次观察都是爸爸帮我在院子里拍下来的照片,有几天是阴天,没有观察到。
……生评价出观察记录月亮的获胜者二到五位同学②说说观察记录获胜的原因(找出观察记录的共同点)相同点:都有观察的时间,观察的地点,观察到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记录的方法,自己的发现等。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版全册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版全册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科学课程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同时,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最后,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常见的材料、太阳和月亮、植物与环境、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以及常用工具。
2.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活常见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太阳、月亮、水)以及常用工具。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
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包括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太阳和月亮》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
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研究这些方法的开始。
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措施1、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研究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应该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研究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教师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研究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看月亮-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看月亮-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天空和月亮模块中的第二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形状、大小、颜色和移动方式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说出月亮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基本特点;•能够描述月亮的移动方式;•能够知道人类观测和利用月亮的一些常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感知、描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珍视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1. 教学方式讲授与互动相结合。
2. 教学内容(1)带领学生观察月亮,了解月亮的形态、颜色等基本特点。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了解月亮的移动方式。
(3)讲解月亮的构造和特征。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月亮在人类社会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
3. 教学步骤3.1 导入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几张月亮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月球的神秘。
3.2 探究月球的形态特征教师让学生描述自己眼里看到的月亮,从中引导学生了解月亮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特征。
3.3 月亮运动的实验观察通过模拟地球绕太阳公转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月球的运动方式,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月亮总是在同一个位置看到。
3.4 认识月亮的地图资料教师辅助学生观看图书资料,带领学生认识月亮,同时解释月球的构造特征。
3.5 思维拓展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演示人们观测月亮的过程,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月亮如此重要,并探究人们对此做了哪些应用。
4.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实验,学生能够熟悉月球的形态、颜色、运动等基本特征,并能够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表达出自己对月球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在家中调整自己的观察角度,自行观察月亮的运动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画出自己眼里的月亮。
同时,可让家长辅助孩子制作一份月球仪,并通过月球仪感受、了解现实中的月球构造与运动方式。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二年级上册1《动物的眼睛》教学设计
《动物的眼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动物的眼睛》是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动物感知环境》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以眼睛的位置和与生存的关系为线索,探究动物的眼睛的特点,将动物的眼睛与环境之间建立起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动物是怎样通过眼睛感知环境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搜集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眼睛。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马、牛、羊的眼睛长什么位置?这种特点对它们生存有什么帮助?”引导学生观察马、牛、羊眼睛的图片,找到眼睛的位置,然后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并思考动物眼睛所在的位置对其生存的帮助;活动二观察猫的眼睛在早上、中午、晚上不同时间段瞳孔的变化,理解动物可以用眼睛感知环境;接下来通过观察比目鱼、树蛙、猫头鹰等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眼睛的特点,认识它们是怎样用眼睛感知环境的。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以蝙蝠为素材进行研究,指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虽然有眼睛,却不具备视觉功能,目的是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模拟体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可以通过眼睛感知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思维导航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对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能进行初步的观察与思考。
在生活中,学生对小动物已有一些了解,有的同学有饲养小狗、小猫的经历。
所以对常见小动物的观察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在技能方面,对观察和实验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对动物眼睛的了解,一般都简单的停留在它可以看东西、长在动物的头上等表象上,对其功能和特点知道的甚少,更难与动物的生存环境相联系。
且对于观察的方法及结果的描述,没有系统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以激发,而对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动物眼睛的特点,举例说出动物是如何用眼睛感知环境的。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眼睛特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五课《太阳的光和热》说课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五课《太阳的光和热》说课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课《太阳的光和热》。
我将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中应注意问题、教学资源九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我将从单元内容分析和本课教学内容分析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单元内容分析《太阳的光和热》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太阳与月亮》的起始课,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从《太阳与月亮》这一单元开始,学生将进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球与宇宙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需要对它们运用实地观察、长期观测、建构模型、模拟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研究。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究热情,发展空间想象、模型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以及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太阳与月亮》这一单元包括“5.太阳的光和热”“6.太阳和生活”“7.春夏秋冬”“8.看月亮”4课。
本单元从学生最熟悉的太阳和月亮入手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太阳能发光发热、月相变化等基本现象;知道四季的名称与顺序,大自然中一年四季的变化;了解太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季节更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季节更替对动植物的影响,为学生打开科学世界的又一扇窗户,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神奇。
《太阳的光和热》让学生知道太阳具有发光发热的特征。
《太阳和生活》是在学生知道了太阳能发光发热的特征后进一步了解太阳的光和热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春夏秋冬》让学生知道四季的名称和顺序,知道大自然中一年四季的变化,了解季节更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季节更替对动植物的影响。
《看月亮》从观察月相入手,引导学生说出月相每天都是在变化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
(二)本课教学内容分析《太阳的光和热》一课教材分为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拓展活动三部分。
二年级上册科学说课课件《1-动物的眼睛》青岛版五年制共54张PPT
拓展活动
Development activities
A.师:关于动物的眼睛的趣事,老师制作了一份材 料,请同学们看一看/课下观看,选择你印象最深 的,说给朋友听。(弹性环节) B.师:在夜间活动的动物有哪些?
生:蝙蝠/猫头鹰/飞蛾。
师:它们是如何感知周围环境的呢?
生:
C.师:关于动物的眼睛,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
小组讨论、汇报
↓
结论:马牛羊的视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
1.师:关于马牛羊的眼睛,你能提出哪些
问题呢?
生:
2.师:马牛羊的眼睛长在两侧,与长在前 面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体验吧!
出示活动提示(教师讲解): 同桌两人肩并肩站在教室中间,左边的同学用手捂住右眼,右 边的同学用手捂住左眼,观察教室两侧的数字:①两人同时面 向教室后面,两只眼睛在前面,观察教室两边的数字;②两人 同时向外转身,使两只眼睛在两侧,观察教室两边的数字。 两个学生上台体验。
6.师:了解了这么多动物的眼睛,你有什么发现?
生:
师:动物的眼睛为什么各有不同?
生:因为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
问题交流,提升认识 补充:眼睛可以表达情感。
师:动物的眼睛对动物有哪些帮助?
生:
师:是的。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所以它们眼睛的特点也是不同的。动物的眼睛作 为视觉器官,帮助它们确定物体的位置、感知环 境,从而让它们远离危险,更好地生存。
困难与障碍
1.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 马牛羊的机会少,观察机 会少。 2.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能 力较低,缺乏方法的指导。 3.二年级的学生小组交流 的实效性较低。
03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认知特点
兴趣方面:兴趣点多、分散不集中的特点
注意力:容易受到干扰,不持久
观察力:有序性、全面性、细致性待加强
学习的困难与障碍
1.相对概念:软硬、大小等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观察方法一年级已经接触过,但是综合考虑时间、空间、
方位的因素达到有序、全面、细致的观察仍有困难。
3.关联意识:基于材料的基本属性(特点)说出其基本用途。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是知道石头、布料、塑料、金属都是生活中的常见材料。
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及一般特征。
2.是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工具观察以上材料。
3.是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不同材料。
4.是初步了解常见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应用。
评价任务1.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工具观察、比较石头、布料、塑料、金属材料,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及一般特征。
(目标1、2、3)。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的衣服》说课课件
返回
旨在提示学生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材料和心理上的准备。 返回
• 做衣服的天然材料来自哪里?
“搓一搓、捻一 捻”:
隐含学法指导,渗 透了科学探究方法。
“拆开毛线看一看”, 意在提示学生研究毛 线的内部构造和材质。
将棉条和毛线放在一起来研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棉花与 毛线之间进行对比,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认识到材 料不同其性能也千差万别,用不同材料做成的衣服等成品也会 性能各异,从而为下一步的深度研究做好了铺垫。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让其发现问题、聚焦问题, 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引领 学生走进科学探究课堂。
教学建议: 本环节除了激发学生学生积极性
外,教师可以给学生渗透正确的审 美观和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返回
2.火眼金睛 辨别材料
标签展示会:分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小组的搜集、讨论结果
标签来源 裤子
返回
课本设计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材料变成衣服的过程”,让
学生进一步感受天然材料和衣服的联系。教科书以棉布和丝绸
作为研究内容,其目的就是分别从植物、动物两方面入手,让
学生认识到做衣服的天然材料有的来自动物,有的来自植物。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天然材料和衣服的联系,从而感受到动物和
植物都是资源,体会出动物和植物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返回
教法建议:
建议用1课时完成。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教学中建议应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
过课前的调查、资料收集,课上观察、归纳总结,让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
习,在学生的体验、感悟 、内化中,一步步达成学习目标,而老师则作为引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二年级上册2《动物的耳朵》教学设计
《动物的耳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动物的耳朵》是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动物感知环境》单元的第二课。
本节课以身边小动物的耳朵入手,探究动物的耳朵的特点,从而将动物的耳朵与环境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动物是怎样通过耳朵接触和感知环境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动物图片,观察动物的耳朵,用图示的方式展示提前搜集的动物的图片,找一找动物的耳朵,在搜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为课上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是不同环境中兔子耳朵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和状态下,兔子耳朵的状态也是不同时的,从而知道兔子耳朵视听觉器官,可以感知环境。
活动二是了解其他动物是怎样用耳朵感知声音的?通过观察大耳郭和无耳郭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耳朵的特点以及它们是怎样感知环境的,并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有无耳郭对声音的强弱感知是不同的;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了解蟋蟀是怎样感知声音的。
以蟋蟀为素材进行研究,了解虽然一些动物的耳朵部位比较特殊,但依然可以发挥感知声音的作用。
在经历讨论活动和体验后,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好奇心。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探究,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思维导航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对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能进行初步的观察与思考。
在生活中,学生对小动物已有一些了解,有的同学有饲养小狗、小猫的经历。
所以对常见小动物的观察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在技能方面,对观察和实验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对动物耳朵的了解,一般都简单的停留在它可以听声音、长在动物的头上等表象上,对其功能和特点知道的甚少,更难与动物的生存环境相联系。
且对于观察的方法及结果的描述,没有系统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以激发,而对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兔子耳朵是听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2.了解不同动物耳郭的特点。
2018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
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上学期是学生们进行科学殿堂的第一学期,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很浓厚,因为科学课的材料大都需要学生们自己准备,二年级的学生的积极性都很好,每节课都能较好的将所带的东西准备好。
而这六个班又各有特点,有的班的学生所看的科普书比较多,他们的思维比其它三个班都活跃,许多在别的班不会出现的想法、做法在这个班都会出现;有的班的学生比较天真,他们会惊讶于自己的发现,年龄悄大的学生比年龄悄小的学生相比接受能力高一些;还有的班的学生课上很活跃,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强,接受新知快。
这是这几个班的特点,这学期的重点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他们的表达交流和观察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科学就是要把精力集中在调查研究上,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力。
需要培养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充分讨论,再得出结论。
本册的各个单元都加强了这方面活动的设计,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2、生活中常用工具的运用,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科学》二年级上册由“动物感知环境”、“太阳和月亮”、“植物与环境”、“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和“常用工具”五个单元组成。
四、教材分析《科学》二年级上册由“动物感知环境”、“太阳和月亮”、“植物与环境”、“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和“常用工具”五个单元组成。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动物感知环境》单元以学生的生活中所用到的材料为线索展开,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的材料进行探究,发现自然科学的秘密;《太阳和月亮》单元以“学生对太阳和月亮的感知”为引子,以一年四季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让学生探究感受太阳所发出的光和热,观察月相,了解春夏秋冬季节变化;《植物与环境》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搜集整理信息等手段,使学生了解植物生存需要的营养成分,懂得环境的重要性;《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单元从学生身边的动植物实例入手,使学生认识并了解我们身边的食物、衣服和动植物资源,认识到我们身边的动植物资源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常用工具》单元以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常用工具的了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并会动手操作,从而使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方便我们的生活。
二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动物的鼻子 青岛版
苏联有种狼狗,能帮助人找到泥土里的矿石; 瑞典科学家训练和使用探矿狗,成功地找到地下 十多米深处的黄铜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生活应用 拓展活动
科学探究
能够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对于常见动物或动物标本会观察,了解动物鼻子 的位置与特点,并能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比较与分析,能将此特点与其功能及 生活的环境进行联系。
科学态度
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会提出问题,能够细心观察,愿意 合作交流,愿意倾听别人的观点,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猜谜语 左一孔,右一孔,是香是臭它最懂。
(鼻 子)
师:老师带来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 生:鼻子。 师:谜面中,鼻子可以做什么? 生:闻气味。 师:动物的鼻子可不可以闻气味呢?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了解一下。
教学过程
猜一猜
师:这些鼻子分别是谁的?请你们猜一猜。 学生猜想。 师:它们的鼻子有什么不同? 生:形状。 师:不同的动物,鼻子为什么不一样呢?一起认识一下动物的鼻子。
教学过程
闻一闻
师:通过什么方式猜到水果的? 生:鼻子闻。 师:我们的鼻子能闻气味,动物的鼻子也有一些特点,想知道吗? 生:想。 师:一起认识一下动物的鼻子。
教学过程
师:视频中,小狗通过什么方式找到小姐姐的? 生:闻气味。 师:狗通过鼻子闻气味,找到了主人,它的鼻子还能做些什么事? 学生猜。 师:这节课看看能不能为我们找到答案。
小狗写真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五课《太阳的光和热》说课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五课《太阳的光和热》说课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课《太阳的光和热》。
我将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中应注意问题、教学资源九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我将从单元内容分析和本课教学内容分析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单元内容分析《太阳的光和热》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太阳与月亮》的起始课,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从《太阳与月亮》这一单元开始,学生将进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球与宇宙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需要对它们运用实地观察、长期观测、建构模型、模拟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研究。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究热情,发展空间想象、模型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以及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太阳与月亮》这一单元包括“5.太阳的光和热”“6.太阳和生活”“7.春夏秋冬”“8.看月亮”4课。
本单元从学生最熟悉的太阳和月亮入手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太阳能发光发热、月相变化等基本现象;知道四季的名称与顺序,大自然中一年四季的变化;了解太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季节更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季节更替对动植物的影响,为学生打开科学世界的又一扇窗户,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神奇。
《太阳的光和热》让学生知道太阳具有发光发热的特征。
《太阳和生活》是在学生知道了太阳能发光发热的特征后进一步了解太阳的光和热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春夏秋冬》让学生知道四季的名称和顺序,知道大自然中一年四季的变化,了解季节更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季节更替对动植物的影响。
《看月亮》从观察月相入手,引导学生说出月相每天都是在变化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
(二)本课教学内容分析《太阳的光和热》一课教材分为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拓展活动三部分。
科学二年级上册5课《太阳的光和热》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5课《太阳的光和热》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卧铺小学徐增亭联系电话:【教材分析】太阳的光和热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太阳和月亮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从“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一明确科学问题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学习切入点,同时具体向学生提出课前的准备材料。
提示学生课前做好知识准备和材料准备,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教材的主要学习活动由以下内容组成:一是通过地面上的影子,暗示太阳会发光;二是让学生体会太阳晒在身上的感觉,通过比较阳光下和树荫里的身体感受,引导学生说出阳光下与背阴处的感受不同;三是通过触摸地面的石头,从另一方面体会太阳的热。
教材中中通过学生语言:“阳光下好热呀”引导学生认识到除了从光线的方面,还要从自身感受上谈体会。
通过图中举着遮阳伞的孩子和警示语,提醒学生在户外活动时注意安全。
在教材中两个学生分别摸背阴处和阳光下墙面的学习活动,这两处墙面是相同材质的,但是看上去的颜色有区别,摸上去的感觉也是不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太阳的光的热。
此外教材呈现了三个学生在教室中讨论的场景,三个学生分别拿着玻璃杯、石块和铁片,通过学生语言“把它们放到阳光下晒一会儿再摸”,提示了实验的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对比实验,体会太阳的光的热。
通过户外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切身感受太阳会发光发热的特征。
此外通过对比室内外物体的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意识太阳发出的光和热。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低年级在自身一定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对比能够获取更加全面地认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体会到科学方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经验基础和团队意识,但在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全面性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地、及时地加以指导帮助,从而促进学生对科学学习能够表现出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欲望,使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更加有效。
光和热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学生对光和热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的现象,而对此现象与太阳建立联系还需要教师在一系列活动设计、科学问题思考的积极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进行探究学习和对比发现,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会有很大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天都是在变化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关于月亮的一些传说与神话故事,对 于月亮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同时,对于月亮都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月相的观察与了解是支离破碎的、不完整。学生所欠缺的是观察月相的方法, 是否能坚持进行中长期的观察活动。同时,对于观察月相受到时间、地点、天气等因素 的影响,认识还不具体,需要实践后才能理解。另外很多学生对于农历是没有概念的, 这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举例说明石头材质与用途的密切关系, 典 型 用 途 与 代 表 作 品 …… , 列 举 \ 分 析\对比\交流。体现思维的发散性。)
看一看,各种石头有什么不同?敲一敲 ,石头有什么特点?摸一摸,石头的光 滑程度一样吗?相互敲击,石头的硬度 一样吗?
(对石头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 行探究,体现思维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观察\分析\对比\交流。)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植物与环境》 《种大蒜》
本单元起始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种大蒜的 亲身体验,初步感知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 和水分。在观察大蒜从出芽到长大中感受 生命的力量,感受生命的成长带给我们的 快乐,形成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植物和阳光》《植物和水分》
后面两课是在学生种养植物过程中通过 对比实验、观察比较、分析研讨等,对 植物生长与阳光、水分的关系展开具体 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植物的生存和生 长需要阳光和水分的认识,初步形成植 物与环境相联系的意识。
科学探究目标 • 能运用比较的方法对阳光下与背阴
处的不同现光下物体的
特征 • 指导学生依据已有经验对四季现象
不同的原因做出简单猜想,能用语 言初步描述四季中人类生活的不同 • 了解月相的变化需要制定计划。
太阳和月 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 境目标
• 了解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阳 光。
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感受 太阳的光和热. 观察\分析\对比\交流。 动手与动脑
《太阳的光和热》让学生知道太阳具 有发光发热的特征。
太阳的光和热对动植物 和人类的影响。 交流\分析\总结。 思维的广泛性与深刻性
《太阳和生活》是在学生知道了太阳能发光发 热的特征后,进一步了解太阳的光和热对动植物 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求异思维与创新思维\从不同角度 思考与设计制作)
活动目标:交流生活中的布料制品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布料制品, 如我的衣服是用棉布做的、书包是 用化纤布做的等。
举例说明不同布料及其制品,列举\ 分析\对比\交流。体现思维的发散 性。)
活动目标:通过不同布料之间的比 较,发现布料柔软、有弹性等外在 特点。
青岛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育部审定2017 )
一是知道石头、布料、塑料、 金属都是生活中的常见材料。了 解它们的基本特点及一般特征。
二是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工 具观察以上材料。
三是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 识不同材料。
四是初步了解常见材料在日常 生活中的基本应用。
一、课程标准
相 关 课 程 内 容 分 析
科学知识目标 • 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 • 知道太阳可以影响动植物和人类的
生活,能举出适当的实例。 • 知道月相是变化的,能画出几种不
同的月相。 • 了解四季的先后顺序,知道四季中
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下与背 阴处的不同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 能围绕四季的不同,用语言表达自己 的观点,进行合作学习。
《春夏秋冬》让学生知道四季的名称和顺序,知道大自然中一年四季的变化,
了解季节更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季节更替对动植物的影响。
思维的广泛性与深刻性。交流\分析\对比\总结。
根据课标低年级段的内容,对月相观察 仅仅需要学生了解月相是变化的,即仅 仅要求学生知道有不同样子的月相,但 是不研究月相的变化规律。 在小学低年级段,不要求学生在观察前 制订观察计划,只需要学生了解观察前 应该有观察计划,观察时需要按照观察 计划的要求进行观察即可。 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进行提醒,引导学 生尽量在不同日期相同时间、固定地点 观察,展示的观察记录与发现,从而激 励学生,进行中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对金属四个鲜明的特点与在生活中的用途,学生有丰 富的生活经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体现思维 的多样性与深刻性。观察\实验\分析\对比\交流。)
课标分析
地 球 与 宇 宙 科 学 领 域
课标分析
落实课标要点 ●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出季节 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13.2) ●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13.3)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 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13.4)
把大小相同的不同布料浸泡在水中, 观察挤压出水的多少,发现布料吸 水的特点,而且不同布料的吸收能 力不同。
探究方法与思维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实证意识。 观察\分析\对比\交流。
活动目标:认识布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的广泛性。
对于塑料对我们生活正反两个方面的 影响,塑料的利与弊,引导学生进行 充分的交流\碰撞\质疑\思辨\总 结.不仅是认识到塑料在生活生产中 的巨大作用,而且,更要意识到不合 理利用塑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 题. 科学探究方法的方法与过程. 思维的多样性与深刻性\基于事实证 据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实证意识。
——课标中相关课程内容分析
《植物与环境》单元主要是指导孩子们通过亲自种养植物,结合生活 经验,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测等科学方法,真正认识到植物生存和 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初步形成植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认识,培养热爱 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同时意识到人类要健康生活就要弄清楚植物与环 境间相互关系的规律,遵循规律,服务生活。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种大蒜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 手实践能力,更会让他们初 步体会到做事要有序。思维 的有序性。
对比大蒜的长势情况,并 分析\对比\讨论\推测\总结 相关原因。实证意识\思维 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