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城市道路及其配套设施的优化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9A0137
城市道路及其配套设施的优化方案关键词:城市道路现状、城市道路规划、道路基础设施
摘录:本文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城市道路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的优化方案。首先是分析当前城市道路规划面临的各种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是道路基础设施的问题与优化设计方案。有些方案是借鉴的现有的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经验,有的是个人的想法,可能不现实,仅仅提供一种思路。
正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出门总是会遇到各种交通问题。因此在通过观察我们周边的交通问题以及对比北京地区和其他城市的交通状况,分别从道路方面和配套设施两大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一)城市道路规划问题及其方案
在学校附近,地面标识不清的情况就经常出现。一种情况是道路较窄,无法进行标识,一种是标识不合理,行人和车辆为了方便不按标识行走、行驶,极易发生危险。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大城市不太发达的地区和小城市,对道路的规范化要求较低。与之相比,宽阔以及有严格摄像拍摄的主干道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出现,车辆有序的按照地面标识行驶。对于这个问题,我提出的优化方案是地面标识和其他指示牌一定要按照规范专业的图案进行绘制,道路如果太狭窄的话可以适当拓宽一些,而且在小地方的道路也要进行拍照,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中国现在道路的另一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就是功能性通道的不完善。这里的功能性通道指的是人行道、小型车道、公交车道等为专门群体设计的道路,以及交叉路口等特殊道路。以北京某些地区为例,很多道路都是通过天桥连接两端单行道,单行道上并未划分自行车道和小型车、公交车道。许多单行道实际上是双向车辆都有同行的,极易发生事故。而且行人道经常损坏或被堵,行人也到车道上行走,加剧了道路状况的混乱。(此情况多发生在道路狭窄的地方,道路宽阔的地方此类问题较少出现。)同时还有各种功能性通道被占用的问题出现,例如电动车在行人道上行驶,私家车占用公交车道等等。再比如,交叉路口交通混乱,其中包含许多问题,比如红路灯指示时间有问题,亮灯的顺序混乱,闯红灯现象得不到制止,等等。交叉路口作为交通事故高发阶段,更应该作为道路规划的重点问题来解决。
针对交叉路口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措施,第一点,红绿灯变闪的时间要准确,有些路口的红绿灯从亮起就一直闪,但是却并不在十秒之后熄灭。不管是红绿灯的故障还是设置的失误,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行人的判断,不知道还有多久会亮起红灯,起不到闪灯的警示作用。因此,闪灯时间应该严格控制在十秒。而且时间也应该通过交通流量大数据的测算,采用合适的时间间隔。第二点,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很常见,很多只要看着没有车就会往前走。而在行人道附近并没有防止行人闯红灯的措施。我国多地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都已经实行了有效的制止措施,
而令人意外的是北京在这方面做的竟然都不如许多二线城市。上海外滩附近的道路,道路旁会有警示杆,行人越线就会发出声响。甚至可以用自动抬杆的方式,与红绿灯系统连接起来,红灯放杆,绿灯起杆,而且还可以保护行人不受往来车辆碰撞。比较原始的解决方法是利用闸机、栏杆、伸缩门等强制措施,还有深圳推出的智能行人过街系统,或是英国发明试用的高科技LED人行横道。这些尝试都为我们制止闯红灯的不良行为提供了借鉴。
专用车道需要进行规范和创新的措施。对公共汽车专用车道来说,要进行专门的划定和检测设施。我的想法是,用小的分隔将公交车道和普通车道进行区分,在路口处的地面放置传感器,检测车辆的长度,进行第一步区分。然后公交车底部可以增添便于区分的荧光标识之类的,也可以被传感器检测到。如果第一步区分通过后,再进行第二步的区分。如果发现有私家车占用公共车道,可在路口处对私家车进行拍照处罚。对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电动车道的优化有以下几点。第一点,人行道应进行定期及时的维护,保持行人道路的整洁,至少不让行人因为道路损坏或脏乱而到车道上行走。第二点,有许多的新闻时常报道行人道常发盲道上出现障碍物的问题,这个问题就需要设计师和铺路的工人多用心。第三点,建议有条件的道路用景观将汽车和自行车道分割,长度可以根据整条道路的宽窄改变。如果景观难以实现的话,至少要有分割的标识,哪怕仅仅是在地面上画出标识。除此之外,现在中国的人行道也还有美化的空间。可以从铺地的材料入手,
打造现代感或古朴感等不同主题的道路风格,也可以改变人行道的形状,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横平竖直的人行道,可以用线条的运用打造艺术感。人行道上的座椅也可以进行设计,与整条道路的风格达成一致,还可以建造遮荫的景观或种植树木,或建造遮阳遮雨棚,为路人提供方便。
另外,随着中国家庭购买车辆的比重越来越高,中国道路问题愈发凸显,城市道路资源严重不足。道路宽度不足以容纳越来越多的轿车,道路路线规划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发展,交通也越来越拥挤,尤其在较为发达的城市里交通问题更为严重,高峰期堵塞严重甚至导致交通瘫痪。道路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依靠多层次利用空间来解决,例如重庆的“8D交通”网红轻轨,轻轨轨道穿过居民楼,很多地方都是悬空在道路上,分担了地面的交通的紧张。再或者例如武汉关古草坪列车,运用新型磁悬浮技术,可以将绿色景观和交通结合起来,也是分担交通压力的一种办法。
最后一点,某些道路形状设计没有美感。这里不针对普通大道,普通道路只需要满足日常交通的需求即可,过于花里胡哨容易导致交通拥挤。这里指的是立交桥、跨江大桥等道路的美化。这些道路更具有设计的空间。在建设跨江大桥或立交桥的时候可以融入当地的特色文化,体现文化氛围,或者打造现代设计的美感,有设计的合适的形状,通常与灯光相结合,在夜晚更能展现出一座城市的繁华和美丽。
(二)道路基础设施优化方案
第一部分是道路的照明系统。目前的路灯形状普通,多以普通电力供电,部分沿海地区率先使用风力和太阳能相结合的供电方式。首先从造型上来说,在店铺门前的路灯可以设计成与品牌相关的创意路灯。整条街道的路灯的形状和整体的感觉应该和街道主题相符合,在特定的场合中(比如公园小径或者临河临湖道路)可以让路灯设计的更具美感,让路灯能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
除道路主干道之外的路灯的灯罩可以打造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如PPT中所示几种都是我觉得很好看的路灯灯罩)。其次从能源供应上来说,我们可以向沿海地区学习,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新型能源。另外,路灯还可以与垃圾桶、座椅等设施相互结合,节约道路空间。
第二部分是道路的排水问题。现阶段有些路段排水系统做的不够好,下雨下雪不能及时疏通,易淹易冻,造成交通堵塞,导致意外事件高发。在未来可以发明一种新型道路材料铺在表面。
在道路表面铺设可渗透水的材料,当路面有积水时可以及时的吸收进地面,使材料吸水饱和,这样晴天太阳很毒的时候还能蒸发地表储存的水分,防止地面温度过高。表面材料还可以是那种可以加热的材料,在下雪天气道路结冻时候可以自动加热让冰雪融化,使道路保持一种恒定的温度。同时我们现在的排水系统还不够完善,在下暴雨的时候完全无法应对。以故宫为例,北京暴雨时故宫地面依旧没有积水。故宫现在依然沿用古代的排水系统: